成肇仁治疗闭经验案三则

合集下载

师从高老师,偶治一闭经患者治疗心得

师从高老师,偶治一闭经患者治疗心得

师从高老师,偶治一闭经患者治疗心得第一个方子吃了一周,后来笔者多方学习,查阅书籍。

感觉张锡纯的闭经方子不错,后来又看了门纯德门老的书籍,高建忠老师未出版的书稿,从中整理出来一点思路。

二诊是辨证,患者依旧是这么个情况,但是这个时候注意到患者的面色暗黑。

也实在是经验不足,这个问题应该在首诊时候就应该注意到的。

这个时候方才恍悟,此患者若非沉寒便是淤血。

经仔细问诊既往对寒冷的惧怕程度,生活饮食习惯。

排除了沉寒的可能性。

最终辨证立足于淤血。

后法门老用桃核承气汤的味道,里面加用土鳖虫,蜈蚣等活血猛药。

合用了张锡纯的理冲汤,其中重用白术和鸡内金,此处是受高建中老师的影响,高老师认为,此二味药合用,有滋生中焦,中焦化源充足,则可以化生血液。

淤血不去,则新血不生。

虽然笔者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是从唯一可辨的面色来看,不妨一试。

于是处方:桃仁18 红花18 大黄15 芒硝15 怀牛膝18 桂枝15 蜈蚣3大条18 鸡内金30 白术24 全蝎18 黄芪24 三棱9 莪术9 炙甘草6 一剂,粉碎,嘱其从同仁堂购买药。

此方服用21天,每次15克,服到10天左右的时候,告知有白带了。

前日患者告知,月经来了。

我比她还高兴。

今天又问患者,告诉我量还不少。

呵呵欣喜之情,实在难以言语。

这个病案让我懂得了,只要有病,就一定会露出马脚,也许它就藏在我们平时忽视的地方,从色诊来看,这并不起眼,但是临床上只有细细品味,从蛛丝马迹中寻找p***疾病的办法。

方可做到见微知著。

后续报道会在以后的日志中更新......先秀一下!后来,通过高老师的教导,我认为这种病人不该用这种活血化瘀的药。

防止伤了患者的根本,怕下次不来了。

所以我再开药的时候以辅助脾胃运化血液为主。

兼以活血化瘀。

之所以这样,高老师说:肯定是有的地方不通了。

成肇仁治疗闭经验案三则

成肇仁治疗闭经验案三则

董某 , 女, 2 9岁 , 2 0 1 1 年 因闭经经 医 院检查 出多囊 卵巢综 合 征, 开始使用促排卵药物可使月经来潮 , 但 日久 罔效 。
2 0 1 2年 3月 9 日初 诊 , 月 经延 期一 月未 至 , 下 肢午 后肿 胀 , 心烦易怒 , 脱发 , 伴 腹部 肠 鸣 , 大便 秘结 , 舌 尖 微红 苔薄 白, 脉 沉
孕、 月经后 期 、 闭经、 崩漏、 瘢瘕 、 肥 胖等 范畴 。多数 中医学者认
为 此病 的发 生 与 肝 脾 肾 三 脏 功 能 失 调 及 痰 湿 、 血瘀 密切 相 关。
此例 因 P C O S导致继发 性 闭经的 患者 , 经前 乳房作胀、 少腹 坠胀 , 为肝气郁滞。肝 郁乘脾 , 脾虚 失运 , 肾失 开闺, 故痰 湿内聚。肝
大黄 6 g 。1 0剂 。患者正值经期 , 肝气郁滞 , 加 四逆散疏肝理气 。
四诊 : 6月 1 3日, 人较 前 消瘦 , 咽部 烧灼 感 , 舌尖 微 红苔 薄 白, 脉沉细 。守上方 去益 母草 、 酒 大黄 , 加 桔梗 1 0 g 、 射干 1 0 g清
热利咽。 五诊 : 7月 2 2 1 3, 月 经 后 延 7天 而 至 , 伴腰 痛 , 轻 度痛经 , 大
湖北 中医杂志 2 0 1 4年 l 2月第 3 6卷第 1 2期
Hu b e i J o u r n a l o f T C M DEC . 2 0 1 4 . V o f . 3 6. No . 1 2

21 一
成 肇 仁 治 疗 闭经 验 案 三 则
陈静
( 湖北 中 医药 大学 2 0 0 9级 中医七年 制 班 , 湖 北 武汉
蒌仁 3 0 g , 当归 1 2 g , 川芎 6 g , 老鹳草 3 0 g , 决 明子 3 0 g , 川牛膝 1 5 g ,

名老中医成肇仁秘方-养血理气调经汤

名老中医成肇仁秘方-养血理气调经汤

名老中医成肇仁秘方-养血
理气调经汤
地黄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芍药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30克,元胡10克,香附10克,怀牛膝15克。

功能养血理气,调经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诸症,症见经来腹痛,经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等。

每付中药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30分钟,每付煎煮2次,取汁混匀分早中晚3次于饭后30-60分钟左右温服,每天1付,7天为1个疗程,于每次月经经前1周开始服用,经来即停药。

经期前后宜舒畅心情,规律作息,避免劳累,注意感冒。

若见经前乳房胀痛较甚而属肝郁者,可酌加柴胡、青皮、枳实、玫瑰花舒肝以理气;若见腹部刺痛,经来色暗或夹血块而属血滞者,可酌加桃仁、红花、卷柏、王不留行活血以止痛;若见经来燥热,舌红口渴而属肝郁血热者,可酌加丹皮、栀子、黄芩、郁金舒肝以清热;若见经来腰酸腰痛而属肾虚者,可酌加杜仲、续断、补骨脂、巴戟天补肾以强腰;若见月经愆期或多月不行欲闭者,其轻者可酌加柏子仁、山楂、鸡内金,其重者可酌加老鹳草、决明子、穿山甲通经以下血;若见经来痛甚,甚则呕逆汗出,偏于血实者可酌加蒲黄、五灵脂、乳香、没药,偏于宫寒者可酌加吴萸、干姜、肉桂、小茴香,偏于气滞者,可酌加乌药、木香、槟榔、川楝子;月经量多者,可酌加阿胶、艾叶以止血;月经量少者,可酌加泽兰、益母草以通经。

闭经症及医案

闭经症及医案

闭经症及医案发育正常的女子,一般在十二~十四岁左右,月经来潮。

《内经》“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若超过十八岁而月经仍不至,或月经周期己相当规津后,又三个月以上未来潮,而非妊娠或哺乳期者,均称为闭经。

一、病因病理闭经可分虚实两种。

虚者多为精血亏耗,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多为邪阻胞脉,脉道不通,血不得下。

(一)气血虚弱饥饱劳倦,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因大病、久病损耗精血,或某种原因引起大量失血,均可使血海空虚而闭经。

(二)肝肾不足久病之后或产乳过多,肝肾不足,精血耗损,冲仼失养而闭经。

(三)气滞血瘀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经期冒雨涉水,感受风寒,或过食生冷,寒凝血滞,胞脉阻塞,而致闭经。

(四)痰湿内阻形体肥胖,痰湿素盛,湿浊流注下焦,滞于冲仼,壅塞胞脉,而致闭经。

二、辨证论治1、气血虚弱【主证】停经数月,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纳食减少,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15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2g,陈皮10g,当归10g,白芍10g,丹参15g,牛膝10g,益母草12g。

【方解】人参养荣汤【方歌】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却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白芍10g,当归10g,陈皮10g,黄芪10g,肉桂3g,人参10g,白术10g,炙甘草6g,熟地黄15g,五味子5g,茯苓10g,远志5g,生姜10g,大枣10g。

【功效】补益气血,健脾养心。

【方解】本方从十全大补汤变化而来,为气血双补之剂,方以人参命名,概以人参为补气药之首,取气为血帅之意,俾气行则血行。

荣即营,这里指营血。

喻用大补气血之品,滋养营血,使身体恢复健康,故名人参养荣汤。

人参养荣汤较之八珍汤多远志、陈皮、五味,并去川芎之辛窜,复增静养血分,宁心安神之功。

成肇仁对《伤寒论》方证的思考与认识

成肇仁对《伤寒论》方证的思考与认识

成肇仁对《伤寒论》方证的思考与认识湖北省名中医成肇仁,主任医师,精研仲景学说数十载,推崇东垣脾胃学说,融会多家学说。

现总结成肇仁对《伤寒论》方证的思考与认识。

病、人统归证《伤寒论》载113方(缺一),张仲景采用证以方名,方以证立的体例,分论六经本证、兼证及变证,乃证与方证之肇始。

证是围绕病与人的关系论述的,成肇仁在“试论《伤寒论》证的内涵”一文认为“证有个体反应的特征性,其具体表现在体质与痼疾两个方面,同时又具有病程中的阶段演变性,即渐变、传变、突变等。

”可见人患病受体质与痼疾等影响,病中人有渐变、传变、突变的不同,但二者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正如《石室秘录·射集》用四物汤、逍遥散、六君子汤、归脾汤、小柴胡汤等加减法治疗不同证候来论述异病同治,用中湿、中暑、中寒论述同病异治。

《伤寒论》《金匮要略》均以辨某病脉证并治开篇,可见张仲景采用病证统方证的分类方法构建中医临证体系。

如《伤寒论》的结胸病证,其下又统大陷胸丸证、大陷胸汤证、小陷胸汤证(热实结胸)和三物小白散证(寒实结胸)。

同时《伤寒论》又录有众多坏病,如桂枝汤证,误用吐、下、温针,病仍不解,何以为治?张仲景认为须将随证施治与识证鉴证结合,方能随着证的变化而选择相应的方证挈合新的病证。

故成肇仁认为《伤寒论》的精髓是辨证施治,辨证施治的核心在证,而临证当先议病证,再施方证。

《伤寒论》重桂枝证、柴胡证《伤寒论》原文提及“桂枝证”“柴胡证”,可见张仲景对此二证的重视。

成肇仁结合临证体会提出桂枝汤证和柴胡汤证是《伤寒论》的两个基础方证,认为贯通此二证的加减,即可窥得张仲景辨证之秘。

桂枝汤,柯韵伯誉其为“仲景群方之冠”,概括其具“滋阴和阳,调和营卫”之功,为解肌发汗总方。

成肇仁在“桂枝汤证及其加减变化”一文中,列出桂枝汤证的十六条加减法,提出其运用的关键在减桂、加桂,减芍,加芍以及寒热虚实的变化。

认为如此研究桂枝汤证,则可较为全面掌握桂枝汤的运用,拓展其临证适用范围。

名家治疗闭经验方秘方及闭经医案

名家治疗闭经验方秘方及闭经医案

名家治疗闭经验方秘方及闭经医案闭经为妇科之常见病,中医对闭经之论述颇多,主要采用辨证治疗的方法进行,辩证有肝肾亏虚, 气血亏虚, 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阻滞等。

今吾例举一些名家治疗闭经之经验方。

张锡纯:理冲汤,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疒徵}瘕。

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

服此汤十余剂后,虚证自退;三十剂后,瘀血可尽消。

亦治室女月闭血枯。

[通治方]张锡纯:理冲汤,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疒徵}瘕。

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

服此汤十余剂后,虚证自退;三十剂后,瘀血可尽消。

亦治室女月闭血枯。

生黄芪9克党参6克于术6克生山药15克天花粉12克知母12克三棱9克莪术9克生鸡内金(黄者)9克用水3盅,煎至将成,加好醋少许,滚数沸服。

服之觉闷者,减去于术;觉气弱者,减三棱、莪术各3克;泻者,以白芍代知母,于术改用12克;热者,加生地、天冬各数克;凉者,知母、花粉各减半,或皆不用。

[辨证方]1、寒证卓雨农:加味温经汤,治冷积脏寒经闭。

少腹冷痛拒按,喜热熨,脉沉紧。

当归川芎桂心芍药莪术(醋炒) 党参各9克牛膝6克甘草(炙)6克水煎服。

吴谦:寒气客于胞中,血留不行而成石瘕,里证多者,宜琥珀散玫之。

三棱莪术赤芍当归刘寄奴丹皮熟地官桂乌药延胡索各30克上前5味,用乌豆30克、生姜120克、米醋120克同煮豆烂为度,培干,入后5味,同为末。

每服6克,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服。

2、虚证卓雨农:滋肝养血汤,治血枯经闭,头晕目眩,夜眠多梦,胸胁胀满,不思食,身体消瘦,呼吸短促。

熟地枸杞山萸肉菟丝淮药各9克当归6克柏子仁9克红泽兰生谷麦芽各12克水煎,空心服。

傅山:有年未至七七而经水先断者,方用益经汤。

大熟地30克(九蒸) 白术30克(土炒) 山药15克(炒) 当归15克(酒洗) 白芍9克(酒炒) 生枣仁9克(捣碎) 丹皮6克沙参9克柴胡3克杜仲3克(炒黑) 人参6克水煎服。

治疗闭经特效中药方9首

治疗闭经特效中药方9首

治疗闭经特效中药方9首1.解毒泄热方【处方组成】黄连6g,生甘草、石斛各15g,生山楂20g,柴胡5g,丹皮、香附(酒炒)、柏子仁、赤白芍(酒洗)各10g,当归(酒洗)、生地、牛膝各12g,泽兰叶9g,滑石30g(包煎)。

【治疗方法】每剂服两天(头煎当天服,二煎次日服),共服24天(12剂)为1疗程,停药观察,若停药后1周月经仍不来潮,再开始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嘱患者以绿豆、鲜荷叶、莲子(带芯)煎汤作饮料常服,并告诫患者停止接触农药。

【功效主治】解毒清暑,开郁泄热,益气养阴,调理冲任。

主治农药中毒所致的妇女闭经症。

【临床运用】本组8人,在喷洒农药后相继发生闭经。

年龄为16~21岁,平均19.25岁;初潮年龄:最小13岁,最大16岁,平均14.6岁;既往月经周期:最短28天,最长52天。

结果:本组患者经上法治疗1~2疗程,其中:治愈6例,因故中断治疗1例,无效1例。

月经恢复情况:最早为服药后10天,最晚为46天,平均22天。

【经验体会】本组患者因喷洒农药,加之暑季,药毒挟暑邪侵体,致热毒内盛,气滞血瘀湿阻,气阴亏虚,心肝火旺,冲任失调,故致闭经。

治疗当解毒清暑,开郁泄热,益气养阴通经,佐以化湿之品。

方中黄连、生甘草、滑石清热解毒,化湿;丹皮、柴胡、香附、生地、柏子仁、石斛开郁泄热,益气养阴;生山楂、赤白芍、当归、牛膝、泽兰养血行经通闭。

2.温经四逆汤【处方组成】当归、桂枝、白芍各12g,细辛3g,炙甘草10g,木通6g,大枣7枚。

加减变化:根据病情轻重不同,酌情加重当归、桂枝用量。

若寒甚者加制附子、干姜;湿重带下量多者加苍术、茯苓;瘀血明显者加莪术、红花、炮山甲;气滞者加香附、青皮;腹痛者加生蒲黄、延胡索;腰痛者加川续断、杜仲。

【治疗方法】水煎内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经散寒、除湿通络、调经止痛。

主治女性寒湿凝滞闭经。

【临床运用】治疗女性寒湿凝滞闭经77例(其中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45岁。

14~20岁者24例,21~30岁者21例,31~40岁者17例,41岁以上者15例;未婚者23例,已婚者54例;病程在1年以内者31例,1~3年者28例,4~5年者15例,6年以上者3例),结果:痊愈(服药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月经周期、经量颜色正常)42例;好转(因药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减轻,月经周期,色黑量少)27例,无效(服药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无变化)8例。

成肇仁教授案三则

成肇仁教授案三则

按:成老认为痛风属于中医痹证之范畴,与外感六淫无直接关系,多因饮食不节,嗜酒肥甘或劳倦过度,情志不遂,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聚湿生痰,血滞为瘀,久蕴不解,酿生浊毒,湿热痰瘀毒流注经络骨节,继而导致肢体红肿热痛,治以清利湿热,活血解毒。方用四妙散加泽泻、土茯苓,萆薢清湿热,解毒祛浊;防风、秦艽、灵仙、独活、川乌、徐长卿祛风胜湿,刘寄奴、制乳没、土鳖虫活血止痛。成老认为萆薢、土茯苓清热利湿祛浊,对痛风疗效佳,用量宜大,获效后递增。此外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患者应禁酒、禁富含嘌呤的动物内脏等食物,多食碱性食物,适量优质蛋白,多饮水,少吃盐。在痛风急性发作时宜食用绿豆、薏苡仁、金银花露、百合等。成老认为医家乃患者之衣食父母,药食同源,对于痛风患者,医者应嘱其饮食调护,不可不知。
2.耳鸣
杨某,女,14岁。2008年11月30日初诊,右耳鸣3月,尤以夜晚或安静时为显,伴轻度口苦,右耳疼,余证不显,舌尖边微红苔薄黄,脉细弦。处方:生地、白芍、神曲各15g,山药、生龙牡(先煎)各20g,枣皮、丹皮、泽泻、柴胡、炒桅子、石菖蒲、远志、白蒺藜各10g,茯苓30g,蝉衣6g。2008年12月7日二诊,服药7剂,诸症明显减轻,仍耳鸣耳疼,口不苦,大便正常,舌尖微红苔薄黄,脉弦细,守上方加川芎、僵蚕各10g。
3.痛风
卢某,男,54岁。2008年9月21日初诊,数十年痛风病史,现下肢关节间歇性红肿痛已半年,舌暗红苔浊腻,脉弦滑。处方:苍白术、黄柏各12g,川牛膝、萆薢、灵仙、刘寄奴、徐长卿各15g,薏苡仁、土茯苓各30g、泽泻、防风、秦艽、独活、制乳没、制川乌、土鳖虫各10g,甘草6g。七剂后,症状大减,效不更方,萆薢改为20g,继服七剂,医嘱饮食调护。
成肇仁教授
验案三则 Biblioteka □ 李玉玲 湖北中医学院

成肇仁和法验案两则

成肇仁和法验案两则

成肇仁和法验案两则□ 马昆湖北中医药大学全国著名伤寒学者成肇仁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对《伤寒论》中八法的研究造诣颇深,尤擅和法运用。

笔者在跟随成老抄方学习之余,亦注意收集和体会其和法的匠心独运,活法圆机,兹择录两则于下:胆结石:熊某,女,49岁。

2010年4月15日初诊,诉胃脘阵发行疼痛已半月,多于午后发作,牵引右肩背不适,伴恶心干呕,大便偏干,舌质偏红少苔,脉弦细。

B超示多发性胆囊结石。

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夏10克,枳实10克,白芍15克,北沙参30克,麦冬10克,当归12克,枸杞子15克,炒川楝子10克,元胡12克,郁金12克,金钱草30克,鸡内金10克,大黄6克,楂曲各15克,甘草6克。

7剂,水煎服。

二诊时疼痛减轻,大便正常,舌脉同上。

守上方加广木香10克。

后以此方随症加减,病获痊愈。

《伤寒论》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

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本病属中医“胆胀”、“胁痛”范畴,多因感受外邪,或内伤七情,或过食肥甘,或蛔虫上扰,阻滞气机,引起肝失疏泄,胆汁淤积,日久熬炼成石,木郁克土,故多伴胃痛,呕吐,纳呆等胃肠见症,正合条文所述。

舌红少苔,脉细提示兼有阴虚。

故治以疏泄肝胆的小柴胡汤和调和肝胃的四逆散合滋阴疏肝的一贯煎加减,方中元胡为血中之气药,既可活血又可行气,郁金、金钱草、鸡内金为排石要药,大黄通腑泄热,调理气机,芍药合甘草缓急止痛,助石外排,楂曲健脾益胃,全方配伍谨守病机,丝丝入扣,以肝为中心,以和为大法,故获良效。

痞证:程某,男,60岁,2011年8月3日初诊。

诉脘痞多年,现兼见脐左隐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日行2~3次,伴嗳气,矢气则舒。

舌红苔黄腻,脉沉弦滑。

处方:法夏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干姜6克,红参(另煎)10克,枳壳10克,防风10克,炒白术12克,白芍10克,陈皮10克,广木香6克,砂仁6克,焦三仙各15克,葛根10克,炙甘草6克。

成肇仁验案两则

成肇仁验案两则

成肇仁验案两则成肇仁教授是全国知名伤寒学者,从医执教40余载,学验俱丰,临证喜用经方,且多有发挥,治急性病有胆有识,治慢性病有方有守.笔者跟师侍诊,受益匪浅,今择师之医案二则,以飨同道。

口腔疱疹案谭某,女,39岁初诊,2011年11月23日初诊。

自述患口腔、口唇、疱疹反复发作已3月,伴尿灼烧,尿黄尿痛,大便秘结,3~4日一行,大便呈羊屎状,平素畏寒;舌暗红体瘦小少苔,脉沉细。

曾在多家西医医院诊治未查明病因,服多种西药治疗无效,遂求治于成师。

处方:生地黄30克,玄参30克,麦冬10克,黄连6克,大黄12克,通草10克,赤白芍各10克,黄芩10克,炒栀子10克,滑石18克,青黛10克(冲服),甘草6克,连翘15克,牡丹皮10克,石斛15克,淡竹叶10克,枳实10克。

3剂,水煎服。

二诊时患者口腔、口唇疱疹及尿灼痛症状明显好转,大便已通,但排出欠畅。

守上方去青黛加知丹10克,黄柏10克,7剂。

三诊诉上述症状基本痊愈。

守方7剂以巩固疗效。

患者口腔、口唇、疱疹,且伴尿灼热,尿黄尿痛,大便秘结呈羊屎状,成肇仁老师辨此属里热炽盛、小肠热盛、热结肠腑证。

《温病条辨》中焦篇云:“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导赤承气汤主之。

”而舌暗红体瘦少苔、脉沉细,则为热盛伤津之象,故成肇仁取导赤承气汤之法。

方中用导赤散之生地黄、甘草、通草、淡竹叶清泄小肠火热,大黄攻下大肠热结。

此实为二肠同治之法,使热从大小便而去;黄连、黄芩、栀子、牡丹皮、连翘、青黛清泻上下二焦气分营分之热;又考虑其热盛津已伤,热结津亏,故寒下的同时,滋养阴液,故用生地黄、玄参、麦冬、石斛,实为增液之意滋养阴液;枳实理大肠腑气,助大黄攻下之力。

药症相符,面面俱到,故获佳效。

外阴溃疡案陈某,女,24岁,2月10日初诊。

自述患外阴溃疡反复发作已一年,近一周复发,伴脘痞,恶心纳差,眼红干涩,肠鸣,大便时干时稀;舌红苔白,脉细。

处方1:法半夏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干姜6克,炙甘草12克,党参15克,炒白术12克,土茯苓30克,陈皮10克,苦参30克,当归12克,浙贝10克,地榆30克,大枣10克。

成肇仁教授验案3则

成肇仁教授验案3则

成肇仁教授验案3则马昆【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2(027)008【总页数】2页(P1653-1654)【关键词】成肇仁;淋巴结核;便秘;黄褐斑【作者】马昆【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430061【正文语种】中文全国著名伤寒学者成肇仁教授在湖北中医药大学从事教学、科研、临床40余年,擅用经方治疗杂病,在湖北省中医院疑难杂症科接诊无数各地慕名前来的疑难症患者,疗效显著,颇得患者好评。

笔者在跟师学习之余,深受其谆谆教诲,兹录其验案3则,以飨同道。

1 淋巴结核陈某,女,41岁。

2010年9月15日初诊,诉右锁骨上淋巴结核,在某西医院抗结核治疗半月余无效。

现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触及4处肿块,舌尖偏红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夏枯草、蒲公英、金银花各30g,当归、连翘、天花粉各15g,赤芍12g,白芷、浙贝母、陈皮、炒皂刺、白芥子、制乳没各10g,炮甲、甘草各6g。

5剂后守上方加黄芪30g,猫爪草30g,续服7剂,肿块明显缩小。

继守上方加败酱草30g。

外用方: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炒栀子、白芷、苍术、防风、丹参、制乳没各30g,甘草15g,共研细末加凡士林配成20%软膏外敷。

14剂后,肿块缩小破溃。

继守上方去乳没、蒲公英、银花、甘草、当归减为12g,赤芍减为10g,加茯苓、党参各15g,白术12g,川芎10g。

7剂后,脓肿继续排脓。

守上方去白芥子、白芷、川芎、党参,加南北沙参、石斛、瓜蒌壳、玄参各15g。

3剂后,脓肿左侧底部已有红色肉芽,右侧仍有黑色腐肉,牵引作痛。

守上方加制乳没各10g,金银花15g。

14剂后,脓肿逐渐收口。

守上方去沙参、石斛,加桔梗、白芷各10g。

外用红升丹药捻拔毒排脓。

10剂后,脓肿左侧已缩小,右侧仍在化脓期。

守上方猫爪草增量为50g,加党参15g。

10剂后,脓肿继续缩小。

守上方去乳没、皂刺,加北沙参、石斛各15g。

7剂后,仅剩右侧继续收口,自觉心悸腹胀,舌尖红苔薄黄,脉沉细。

成肇仁中医治疗痤疮的病案举例-皮肤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成肇仁中医治疗痤疮的病案举例-皮肤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成肇仁中医治疗痤疮的病案举例-皮肤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成肇仁教授是全国着名的伤寒学者,在湖北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 余年,现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人.成教授精究方术,博采众长,笔者有幸随诊于旁,受益匪浅,今将成老治疗痤疮的经验整理于下,以飨同道.痤疮是一种发于颜面、胸、背等处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其特点是皮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的粉汁,重者有黑头粉刺、脓疱、结节、脓肿、色素沉着及瘢痕,好发于青年男女,相当于中医的粉刺.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主要与性腺内分泌功能失调、皮脂分泌过多及局部痤疮杆菌感染、毛囊皮脂导管角化栓塞有关,其中雄激素的激发起着重要作用,此外,遗传、免疫等因素亦有一定关系.1 病因病机清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经诀》云: 肺风粉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可见本病的发生与肺热密切相关.另外,《外科大成》论肺风酒刺说: 肺风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进一步说明此病的发生主要是由肺经积热上冲颜面,熏蒸肌肤,致使局部血热蕴阻,气血瘀滞而生红斑、丘疹、疙瘩,此外颜面部系阳明经循行部位,若过食辛辣炙煿肥甘厚腻之品,使湿热内生,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湿热蕴结于内,不能下达,反而循经上逆颜面,蕴阻肌肤而成本病; 若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久化热,热灼津液,湿热瘀痰凝滞肌肤亦可产生痤疮.2 辩证论治中医治疗本病有独特的疗效,临床治疗内治多从实证入手,常以清热解毒、利湿化瘀为主,内外合治效果更好.成老师临证善治此类病症,有自己的辨治方法,临床中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辨部位: 皮损发于前额与胃有关,在口周与脾有关,在面颊两侧与肝有关,发于胸背部与任督二脉有关.辨皮损: 黑头粉刺为湿重于热,白头粉刺为热重于湿,结节多为血瘀气滞,囊肿多为痰湿血瘀互结,脓疱多为肺胃积热.兼症主要辨胃肠大便功能和冲任月经情况,且与个人体质有关,然又不拘泥于此,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辨证施治,每每取得良效.此病除药物治疗外,针刺、耳穴埋针、刺血疗法等亦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此外患者应控制好饮食起居,少食油腻辛辣及肥甘厚味,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精神和情绪的稳定,面部出现粉刺时,忌用手挤压和乱用药物,以免内陷生变.3 病案举例3. 1 肺胃积热鲁某,女,22 岁,2012 年7 月20日初诊.主诉颜面痤疮8 年,伴痛经,大便偏干,口渴喜饮,舌红苔薄黄,脉弦细.处方: 生地、玄参、蒲公英各30g,麦冬、丹皮、当归、白芷、防风、浙贝、陈皮、乳香、没药、野菊花、桑叶、枇杷叶各10g,苏叶、连翘、金银花、花粉、皂刺、桑白皮各15g.7 剂,水煎日分 3 服.二诊时,上症明显减轻,后因去外地学习故改为丸剂服用.按: 仙方活命饮前人称本方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适用于阳证体实的各类疮疡肿毒,若用之得当,则脓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阳证痈疡多为热毒雍聚,气滞血瘀痰结而成,《灵枢痈疡篇》说: 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曰痈.临证成师善于用仙方活命饮治疗多种阳证疮疡.本例患者颜面痤疮8 年,病程较长,伴大便偏干,口渴喜饮,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胃热毒炽盛,充斥内外,内则大便偏干,口渴喜饮,外则面生粉刺,处方用增液汤增液通便,使内热随大便排出而解,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溃坚,佐以透表; 蒲公英、连翘、野菊花加强清热解毒之力; 桑叶、苏叶疏散风热,宣肺透表; 枇杷叶、桑白皮疏风清肺,诸药合用,收效甚佳.3. 2 脾虚肝郁,湿热内蕴郭某,女,22 岁,2012年10 月14 日初诊.主诉颜面及头皮痤疮 3 年,多在月经前后为显,伴月经先后不定期,经前后头痛,带下量多,经期腹泻,腰痛,舌暗红苔微黄腻,脉沉细滑.处方: 柴胡、赤白芍、制香附、川芎、法夏、陈皮、白芷、白芥子、僵蚕、浙贝各10g,当归、炒白术各12g,茯苓、连翘、怀牛膝各15g,夏枯草、益母草各30g,炙甘草6g.7 剂,水煎日分3服.服药后上述诸症明显减轻,因患者病史较长,病程复杂,非短期可收效,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继续疏肝调经健脾,清热解毒调理月余告愈.按: 患者颜面痤疮,多在月经前后为显,伴月经先后不定期,乃肝气郁结之象,方用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 带下量多,经期腹泻是兼具脾虚之象,故用炒白术、茯苓健脾; 脾虚肝郁,郁久化热,湿热内蕴,循经上行头面则生痤疮,方用连翘清热解毒; 湿热内蕴,热灼津液,酿痰生瘀,故用浙贝、白芥子、僵蚕、夏枯草软坚散结化痰,当归活血化瘀,益母草清热解毒,亦为妇科调经要药; 患者经期腰痛用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 白芷疏散风热;舌暗红苔微黄腻,脉沉细滑亦是脾虚肝郁,湿热内蕴之象.诸药合用,收效颇佳,从中可看出成师辨证处方之严谨准确.3. 3 表闭里热林某,女,20 岁,2012 年10 月21日初诊,患者颜面痤疮5 年,近5 天突发鼻窦及两颊红色皮疹,伴口鼻气热,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滑.处方: 荆芥、防风、丹皮、黄芩、炒栀子、僵蚕、炒牛蒡子各10g,生地、连翘、白鲜皮、白蒺藜、怀牛膝各15g,当归、赤芍各12g,薄荷、蝉蜕、甘草、酒军各6g,石膏30g( 先煎).二诊时口鼻气热略减,但痤疮续发,舌脉同上,守上方去栀子、黄芩、石膏、牛蒡子、白蒺藜,加黄连6g,紫草10g,地肤子15g,诸症继续减轻,后继续以防风通圣散为主调理月余痊愈.按: 防风通圣散是成老临床治疗痤疮类疾病的常用方之一,具有疏风退热、泻火通便、宣通气血、上下分消、表里交治的作用,临床使用得当可收奇效.方用荆芥、防风、薄荷、丹皮、蝉蜕、炒牛蒡子疏散风热,使风热从汗出而散之于上; 酒军、栀子泻热通便,使风热从便出而泻之于下; 风于内,肺胃受邪,石膏清肺泻胃,黄芩清上焦之火; 风之为患,肝木受之,当归、赤芍和血补肝,白蒺藜平肝疏肝,连翘、白鲜皮、僵蚕散气聚血瘀,生地生津润燥,诸药合用,收效甚好.二诊时加黄连、紫草、地肤子加强了清热解毒之效,随症加减,不拘于方,故收良效.。

闭经病验案验方

闭经病验案验方

闭经病验案验方女子年逾14周岁(既往按18岁为限,现在多以14岁为限),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来潮后又逾时未至超过6个月者,称为“闭经”,前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后者称为继发性闭经,传统中医称“女子不月”、“月事不来”、“月事不通”、“经闭”、“血闭”、“不月”、“不月水”、“月水不来”、“月水不通”、“月不通”等。

妊娠期、哺乳期或更年期的月经停闭属于生理现象,不作闭经论,有些少女初潮2年内偶尔出现月经停闭现象,可不予治疗。

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气血失调,有虚实两端,虚者由于冲任亏虚,源断其流;实者因邪气阻隔冲任,经血不通。

其致病因素繁杂,有先天因素,亦有后天失调所致,可由月经不调发展而来,亦有因为其他疾患引发,常见分型主要有肾虚证(又分气虚、阴虚、阳虚)、脾虚证、血虚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和痰湿阻滞证。

临床治疗原则:应详审病机,分清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通经为目的,遵循“血滞宜通,血枯宜补”的原则。

临床应注意:攻实不应过用苦寒辛燥之剂,以免败胃伤津;补虚不应过用辛热滋腻之品,以免燥伤津血,应以调和气血为原则,使归平顺。

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常以以下规则论治:①肾虚证:肾气虚证者治宜补益肾气、养血调经,方用大补元煎加丹参、牛膝;肾阳虚证者治宜温肾助阳、养血调经,方用《济生方》十补丸;肾阴虚证者治宜滋肾益阴、养血调经,方用左归丸加减。

②脾虚证者治宜健脾益气、养血调经,方用《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加当归、牛膝。

③血虚证者治宜补血养血、活血调经,方用《景岳全书》小营煎加鸡内金、鸡血藤。

④气滞血瘀证者治宜行气活血、祛瘀通络,方用《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加减。

⑤寒凝血瘀证者治宜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方用温经汤加减。

⑥痰湿阻滞证者治宜豁痰除湿、活血通经,方用《丹溪心法》丹溪治湿痰方加减。

在十余年临床诊治过程中,我个人总结了一首治疗各型闭经行之有效的通经基础方,药用:急性子10克(包煎),鹿角霜30克(先煎),紫河车10克,紫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川续断12克(酒炒),川牛膝10克,全当归30克(血虚者用归中,血瘀者用归尾,不显著者用全归),益母草15克,大泽兰15克,生黄芪30克,凌霄花15克,燀桃仁10克(捣碎),生花10克,王不留行30克(包煎),醋莪术10克,醋三棱10克,淮山药10克,天花粉12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成肇仁治疗失眠经验

成肇仁治疗失眠经验

成肇仁治疗失眠经验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成肇仁是著名的伤寒学者,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40余年,临床善用经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症。

笔者在跟师学习之余,深感其处方用药之神奇,现举其治疗失眠医案几则,以飨同道。

失眠,古代文献中又称“不得眠”、“不得卧”,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神疾病。

其临床表现因人而异,轻者入睡困难,时寐时醒,重者彻夜难眠,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其形成原因,在《灵枢〃邪客》中就有记载:“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

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

”归纳起来,不外乎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者阴虚不能纳阳,二者阳盛不得入于阴。

成肇仁认为,不寐虽病位在心,却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此外饮食不节,脾胃受伤,宿食停滞,运化失司亦可导致“胃不和则卧不安”。

不寐有虚实之分,与七情密切相关,七情劳倦内伤心肝脾肾者,由于阴血不足,多为虚证;情志过极化火,或痰湿阻胃凌心者,多为实证;脾虚生痰而卧不安者,则为虚实夹杂。

目前临床以虚实夹杂者为多。

治疗失眠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

二是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施以重镇安神药。

三是注意精神调养。

笔者现以具体案例阐释。

脾虚肝郁气机不畅余某,女,51岁,2013年10月16日初诊。

主诉:失眠4年,伴倦怠,心烦,胃脘部烧灼感,大便偏稀,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

处方:法半夏15克,茯苓神各15克,陈皮10克,竹茹15克,枳壳10克,黄连6克,炒酸枣仁15克,炒栀子10克,淡豆豉10克,厚朴10克,生地15克,百合30克,夜交藤30克,夏枯草15克,郁金10克,合欢花15克,焦三仙各15克,太子参15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

7剂,水煎,日分3服。

二诊:上证减轻,舌暗苔薄白,脉弦细。

守上方去生地、百合、厚朴,加丹参15克,广木香6克,砂仁6克。

7剂。

三诊:失眠好转,但仍觉胃脘部嘈杂不适,伴脘腹痞胀,口苦,时有烘热,舌暗苔薄白,脉细弦。

成肇仁运用风药治验举隅

成肇仁运用风药治验举隅

数年 , 伴唇 红面赤 , 口渴 多饮 , 尿黄, 舌偏红 苔薄 白, 脉 细滑。 处方 : 藿香 l O g , 佩兰 1 0 g , 连翘 1 5 g , 生地 1 5 g , 玄参 3 0 g , 麦冬
1 0 g , 茵陈 1 5 g , 黄芩 1 0 g , 石膏 3 0 g ( 先 煎) , 知母 1 0 g , 怀 牛 膝 1 5 g , 白芍 1 5 g , 山药 3 0 g , 甘草 6 g , 滑石 1 8 g , 炒薏 苡仁 3 0 g 。 7剂 , 每 天 1剂 , 水 煎服 3次 。 1 2月 9 日复 诊 , 上症 稍减 轻 ,
第3 l 卷第 1 期
2 0 1 5年 1 月
弼I 轫中逶 缘 志
V 。 1 . 3 1 N 。 . 1
・9 7・
H U N A N J O U R N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J a n 2 0 1 5

身上起风 团 , 奇痒难 忍, 早晨 8时左 右消 失, 白天如 常人 , 无 任何异常 。西医诊 断为荨麻 疹 , 予 西药息斯敏 抗过 敏 治疗 ,
服 药期 间病 情 无发 作 , 但 停 药 当天 即发 , 发 作 如 前 。 现 症
见: 每 天荨麻 疹按 时发作 如前 , 食欲 较差 , 时有烦躁 , 易发脾
斑, 以飧 同道 。 臭
梁某, 男, 1 3岁, 2 0 1 2年 1 2月 2日初 诊 。患者 自述 口臭
1 口
泻l O g , 当归 1 0 g , 独活 1 0 g , 羌活 1 0 g , 甘草 5 g , 生姜 3片 , 大

闭经方

闭经方

为爱爱医献一首治疗闭经的经验方本贴收到6朵鲜花补乙滋癸调经汤治疗继发性闭经许润三、王子瑜老师经验方升华而成【组成】紫河车10g、当归15g、白芍15g、砂仁伴熟地(或制首乌)20g、山萸肉10g、山药10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益母草15g、香附10g、牛膝15g。

【功用】补肾滋阴,益气养血.【主治】肝肾不足之继发性闭经.月经初潮迟,量少色淡红,渐延闭经。

伴头昏腰酸,或耳鸣腿软,子宫略小。

【用法】每日1剂,分3次空腹服,连服14天.【方解】本方用菟丝子、枸杞子、女贞子、熟地补肾填精;当归补血、山药益气养阴,二药合用补血益气养阴、调理冲任;山萸肉温肾补气;益母草活血调经;香附理气调肝;紫河车大补气血、益精填髓.共奏温补脾肾、益气养血之效.【加减】1.分泌物增多,基础体温升高加仙茅10g、仙灵脾10g;2.分泌物稀少,闭经日久加鹿角胶10g、龟板胶10g。

特病专方----------29.肾虚闭经方本帖最后由王幸福于 2011-3-9 11:05 编辑肾虚闭经方:鹿角霜10克生黄芪30克当归30克白术30克枳壳15克生半夏10克昆布10克坤草20克。

同时送服穿山甲粉,可消除卵巢周围痰脂,刺激卵泡突破卵泡膜,恢复排卵。

【验证病案】:多囊卵巢综合症是妇科中一大难症,治疗起来相当棘手。

2009年我曾治一青年妇女,27岁,闭经三个月,B超检查双侧卵巢各有十个以上卵泡排列,性激素六项检查也不正常,人稍胖,结婚三年未孕,现想要一个孩子。

因其家长和我认识,所以带着女儿来找我看中医,云家中甚为焦急,望能治好此病。

我说此病不好治,需3个月到半年,先调好月经就有希望。

不知能否喝这么长的中药,该母女俩说,只要能治好,再苦再难喝的药也要坚持。

我看母女二人信心坚定,答应为其治一治,于是就开出上方,外加穿山甲粉,每天一剂,后20余天来了例假。

此后我告之该女在14日以后,隔日一同房,结果50天以后,我在把脉时,发现有孕象,告之,可能怀孕了,即要求其到省妇幼医院B 超检查,发现已有孕囊存在,证实巳怀孕。

211065122_成肇仁经方辨治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后经验

211065122_成肇仁经方辨治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后经验

环球中医药2023年3月第16卷第3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rch 2023,Vol.16,No.3527 ㊃临床经验㊃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603720);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传承与创新计划(2018⁃100804)作者地址:430061 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陈翠珍(硕士研究生)㊁樊讯]作者简介:陈翠珍(1993-),201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方的临床应用与研究㊂E⁃mail:849753263@通信作者:樊讯(1977-),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㊂研究方向:经方的临床应用与研究㊂E⁃mail:fanx2002@成肇仁经方辨治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后经验陈翠珍 樊讯【摘要】 总结成肇仁教授辨治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后不良反应的临证经验㊂成肇仁认为恶性肿瘤经过手术㊁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责之于元气受伤㊁脏腑失调,或体虚易感外邪,或体内残毒留恋不去,伺机余烬复起,治疗当明辨标本缓急,扶正祛邪,顾护脾胃,临证脏腑辨证为主,结合六经㊁气血等多种辨治方法,身心同调㊂并附验案3则㊂【关键词】 恶性肿瘤; 综合治疗; 不良反应; 名医经验; 成肇仁【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3.03.028 综合治疗是目前恶性肿瘤常用治疗手段,但不少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影响治疗及生存质量㊂成肇仁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研50余年,曾担任湖北省仲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㊁湖北中医药大学经方运用研究所所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经方结合时方化裁治疗疑难杂病,对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后不良反应辨治疗效确切㊂现将成肇仁经方辨治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㊂1 辨标本缓急,攻补兼施为本病基本治则1.1 急则治标,以平为期,调气为先成肇仁对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后不良反应的辨治重视标本缓急㊂恶性肿瘤为本虚标实之证,其基本病机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并进一步导致痰湿瘀毒互结㊂经手术㊁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后,毒㊁痰㊁瘀等邪实情况虽有一定程度减弱和抑制,但元气耗伤,机体阴阳气血失衡,易出现不良反应,此时当急则治标,尤其对一些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的症状,如发热㊁呕吐㊁咳剧等,应优先治疗,以平为期㊂‘伤寒论“58条言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必自愈”,故治疗当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㊃至真要大论篇“),使阴阳大致平衡㊂成肇仁认为,恶性肿瘤起病发展多呈隐匿过程,待出现明显症状时,机体已无法维持阴阳气血的大平衡,综合治疗后的症状亦属此类㊂临床上属气机失调较多,故治疗上多以调整阴阳,调畅气机为主㊂具体则视患者的主诉而有所偏重㊂如发热患者多外散表邪兼以扶正;呕吐㊁腹泻㊁纳差者多调和脾胃,恢复中焦升降;咳剧者以宣降肺气为主㊂1.2 缓则治本,防复防转,不忘祛邪急性不良反应缓解后,成肇仁多扶正祛邪兼顾,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与转移㊂综合治疗多耗伤机体元气,气血未复,余毒未尽,当适当扶正培元,一则五脏安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二则可改善患者肿瘤生长的内环境,提高免疫力,防止肿瘤继续生长㊁复发转移㊂正如‘张氏医通㊃积聚“所云: 善治者,当先补虚,使气血壮,积自消也㊂”同时祛邪亦不可偏废㊂因癌毒 毒根深藏,穿孔透里”(‘仁斋直指附遗方论㊃发癌方论“),又易复发走窜,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后患者体内余毒留恋深伏,易余烬复起,若一味扶正,恐姑息养奸,酿生变证,成肇仁常配清热解毒抗癌㊁化痰活血散结的祛邪之品,既可抑制杀灭未尽之癌毒,又可降低复发转移可能㊂此类祛邪扶正法对防范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效果也得到了许多医家的认可[1⁃2]㊂但因恶性肿瘤本虚标实,病程较长,并非外感,也不必强求 祛邪务尽”,使患者病情稳定, 带瘤长期生存”亦无不可㊂成肇仁认为,如此扶正祛邪㊁固本清源兼顾,可抑癌防转,诱导分化,减毒增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正如教育顽劣之子,须恩威并重,宽严相济,爱心耐心与严格要求同用,方收良效㊂治疗过程中,当视其治疗方案及阶段而有不同偏重㊂若患者需继续行放化疗,则七补三攻,扶正气清余毒,提高机体放化疗耐受性,为下一阶段治疗做好准备;若疗程已结束,则攻补各半,平调为法;若疗程未完,但不愿继续放化疗,癌肿仍较大者,则七攻三补㊂若属晚期终末阶段,则以姑息治疗,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为主㊂2 临证脏腑辨证为主,结合多种辨治方法2.1 培土生金理脾肺,经腑同治祛痰瘀成肇仁临证以脏腑辨证为主,常结合八纲㊁六经㊁气血津液等多种方法㊂治疗肿瘤综合治疗后副作用,尤重脾肺调528 环球中医药2023年3月第16卷第3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rch2023,Vol.16,No.3理㊂一则综合治疗后的症状,发热㊁呕恶㊁腹泻等,多与气机失调相关㊂脾肺两脏又与气的生成㊁运行输布关系密切㊂肺主气,司呼吸,吸入的自然清气与脾运化产生的水谷精气在胸中汇聚为宗气,贯注于心肺,并在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协调下,敷布全身㊂手术或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损伤元气,易影响脾肺生理:肺主气属卫,肺卫功能不足,则易感冒㊁咳嗽;肺气虚损则宗气不足,见疲乏㊁短气;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升降失调则呕恶㊁腹泻㊁痞满㊂二则本病痰湿瘀阻者多见,脾肺在水液代谢方面协同作用:脾主运化水液,肺主通调水道,综合治疗后脾肺损伤,水液代谢失衡,则痰湿瘀阻更甚㊂脾肺为母子相生关系,培土生金,补益脾肺,则肺卫有力,外邪得散,气血生化有源,气之生成运行如常,痰湿不生,血行通畅㊂恶性肿瘤为本虚标实之证,正虚痰瘀结于脏腑经络,为本病发展恶化转移的重要因素[3]㊂经综合治疗后,正气更伤,脏腑失调,气虚血瘀,经脉不通,痰浊内阻,而痰瘀更甚㊂放化疗后,不少患者出现脾胃症状,脾胃损伤,运化失常,水谷不化,水津不布,凝聚成痰,不能灌溉四旁而成生痰之源㊂痰阻于内,气血不利,血滞为瘀㊂即‘医宗必读㊃痰饮“中所言: 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瘀而成痰㊂”久病入络,又经综合治疗后,络脉受损,病理产物聚集,痰瘀胶结更甚,外滞经络,内停脏腑,形成经腑同病之瘀滞状态㊂故成肇仁治疗时除调整脏腑功能外,还注意理气化痰,祛瘀通络,常用当归芍药散㊁橘皮竹茹汤等方化裁㊂2.2 气血同调重升降,扶阳解表调枢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㊂肿瘤之疾,由气及血, 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临证指南医案㊃积聚门“)”,经手术㊁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后,气血受损㊂手术为金刃之伤,化疗药物属 大毒”之品,放疗为火毒热邪,均易耗伤气血㊂其中既有脏腑相应组织被切除或损伤,引起的全身元气受伤㊁相应脏腑功能减弱,气血虚弱;也有因治疗损伤,局部炎症㊁周围组织粘连水肿㊁脉络损伤,造成的气滞血瘀水停㊂故成肇仁在脏腑辨证时又十分注重调治气血㊁气血同治,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必先五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素问㊃至真要大论篇“),其中尤重恢复气机功能㊂一方面,肿瘤综合治疗后的病机虽涉及气血痰瘀毒等多种因素,但痰湿瘀毒结聚深入脏腑血分,非一时可愈,当调气为先㊂ 气有神而无形,补之则易充;血有形而无神,补养难以速效㊂况气阳而血阴,阴从阳,血从气”(‘张氏医通“),吴鞠通‘温病条辨㊃治血论“亦云: 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无形之气㊂”另一方面,升降出入为人体气机运动的主要形式㊂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㊃六微旨大论篇“),气机升降出入异常是肿瘤综合治疗后患者来诊的重要原因㊂如咳嗽为肺失宣降,肺气不降;呕吐为胃气上逆;腹泻纳呆为脾气不升,脾失健运;腹胀脘痞为气滞于中㊂综合治疗后患者本虚标实,其病可属内伤㊂‘读医随笔㊃升降出入论“曰: 内伤之病,多病于升降,以升降主里也㊂”故成肇仁喜用四逆散㊁半夏泻心汤㊁枳桔二陈汤㊁升降散等具有调整气机升降功效的方剂加以化裁㊂调整气机时因开阖枢为阴阳气机升降出入之门户[4],成肇仁常用运转枢机之小柴胡汤㊁麻附细辛汤等方㊂如肿瘤综合治疗后患者常有发热之症,此为放化疗后元气损伤,人体防御功能减弱,卫阳卫外失职,外邪侵袭㊂治当扶正祛邪㊂少阳为三阳之枢,少阴为三阴之枢㊂少阳主半表半里,司开阖,主气机出入于表里;少阴主里,交通心肾水火,主阴阳升降上下㊂临床当辨其表里虚实㊂若病属三阳,位尚表浅,则多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和畅气机㊂若病属三阴,位偏于里,下焦元阳不振,阴寒凝滞,枢机不运者,则用麻附细辛汤温阳解表;阳气不衰,气机不运者可用四逆散疏畅全身气机㊂如此宣表畅里,阴阳自和,则诸症不起㊂3 成肇仁处方用药特色3.1 经方知源流,经方时方融为一炉成肇仁临证组方的基本思路是经方配合时方,再结合自己经验㊂即以张仲景之方为祖方,结合历代医家发挥的经典方剂,重新组合,再结合自己临证经验,善加化裁,使经方时方验方浑然一体,药证相符㊂成肇仁认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辨证论治的源头,经方为群方之祖,配伍严谨,选药精当,疗效确切㊂但经漫长的时代变迁,疾病谱发生改变,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对病机认识也不断深化,经方在临床运用中仍显不足,需善加化裁,这也是后世时方发展之由㊂返本知源,通晓变化,既可帮助医者掌握中医理论精髓,又可更好地理解方药加减㊂经方新用有很大拓展空间,同时可结合时方,和自己的临证经验创立新方㊂如肿瘤综合治疗后发热一证,偏外感者多用小柴胡汤化裁;若正气进一步亏虚,病属内伤者有气虚(进一步阳虚)和血虚(进一步阴虚)之分,则须加减方能有效㊂成肇仁体会,病在气分者居多,一般是下午低热,伴倦怠㊁乏力㊁自汗㊁头晕㊁脉弱,劳累后诸症更显,若气虚者加黄芪㊁人参㊁白术㊁升麻㊁当归㊁陈皮益气升阳,去芩连㊁姜夏等清利之品,即可变化为补中益气汤;若湿热内蕴,阴火上冲,则在参芪基础上,继加二活㊁防风升阳祛风除湿,二陈㊁泽泻化痰利水,白芍养血㊁黄连清热,可演变为升阳益胃汤,此即后世李东垣之 甘温除热法”㊂气虚继续发展,气损及阳,可加附子之类,演变为麻附细辛汤㊁四逆汤㊂3.2 方药能拆解,药组为基注重量效成肇仁从事‘伤寒论“教学与临床多年,他认为经方实则由小的药组功能团组合而成,医者对经方要能 拆得开㊁合得拢”,临床上方能应用自如㊂药组是从名方中可拆卸下来,单独用或另组新方的功能团(多由二味㊁三味或四味药组成)㊂如小柴胡汤,可分拆为柴胡㊁黄芩(和解表里),半夏㊁生姜(和胃降逆化痰),人参㊁甘草㊁大枣(扶正和中)三个药组;半夏泻心汤可拆为黄芩㊁黄连(苦寒清热)㊁干姜㊁半夏(辛温散寒)㊁人参㊁大枣㊁甘草(扶正和中)三个功能团㊂药组可作为组方的基本单位,也可能就是一些小方,如上述半夏㊁生姜即为‘金匮要略“之小半夏汤㊂小的药对药组为基础可进一步组成较大的功能团,如上述芩连㊁姜夏组合则为半夏㊁生姜㊁甘草三泻心汤共同的核心药组,四药合用组成辛环球中医药2023年3月第16卷第3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rch2023,Vol.16,No.3529开苦降之法,用于寒热错杂证㊂此类药组也常为后世之名方㊂成肇仁常用药组有三拗汤㊁麻附细辛汤㊁甘麦大枣汤㊁瓜蒌薤白白酒汤㊁小陷胸汤㊁小承气汤㊁四逆散等㊂在药组基础上进行药味药量的增减,则对方药理解可更加深入㊂如柴胡㊁黄芩为和解少阳之基本药对,其中柴胡疏散外邪,黄芩内清郁热,肿瘤综合治疗后发热,若恶寒高热明显,则柴胡用量需大,一般需用至24g以上(即原文剂量之八两”),若心烦里热较明显,则黄芩用量须大㊂柴胡一药,不同剂量呈现不同功效㊂大量为和解退热,常量(10g)为疏肝解郁,小量(3~6g)为升阳举陷㊂又如芍药㊁甘草药对,可用于各种痛证,若疼痛明显,则须大量,用至30~60g,偏瘀者用赤芍,偏虚者用白芍,亦可赤白芍同用㊂3.3 病证相结合,身心同调久久为功对于肿瘤综合治疗后患者,成肇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调身与调神相结合,传统辨证与现代药理相结合㊂遣方用药,以辨证论治为主选方,结合患者症状㊁相应肿瘤病理检查结果,参考现代中药药理进展,汲取名医名家经验而为化裁㊂肺癌常用半枝莲㊁白英㊁浙贝等;消化道肿瘤用苡仁㊁蒲公英㊁八月札㊁藤梨根等;甲状腺㊁乳腺肿瘤用夏枯草㊁浙贝㊁海藻㊁黄药子;肝癌加八月札㊁藤梨根;脑瘤则选用飞升走窜㊁灵动迅捷,搜剔入络之僵蚕㊁全蝎㊁炮山甲等虫类药㊂恶性肿瘤病程长,预后不良,综合治疗后副反应不少,许多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情绪低落,遭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打击㊂尤其内伤七情,易致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是病情发展恶化的重要因素[5],故成肇仁重视对患者情志的疏导㊂对于出现喜叹息㊁时时欲哭,胁肋胀闷不适,失眠焦虑者,先以温言开导解除其焦虑心结;次则在用药上缓解症状,并酌情选用舒达气机㊁宁神解郁药物,抑郁㊁胁肋不适加郁金㊁香附等以疏肝解郁;心神不安㊁惊悸失眠加酸枣仁㊁合欢皮㊁远志等以宁心安神㊂同时宜饮食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情志舒畅,饮食清淡而富于营养㊂病情稳定,汤剂可改为丸药,方便服用㊂如此药疗食疗与精神疗法并举,久久为功,可收良效㊂4 验案举隅4.1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食管癌头部转移术后发热 患者,男,62岁,2020年11月15日初诊㊂主诉:食管癌转移2年,开颅术后低热20余天㊂患者于2018年检查出小细胞食管癌,后转移至腹膜后及头部,定期行放化疗,2020年10月行开颅手术,术后引发颅内感染,已持续低热20余天,37.5℃左右,近日畏寒,稍有白痰,流清涕,胸部CT检查示:右肺感染㊂在武汉某医院予以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遂求治于成肇仁教授㊂刻下症见低热,伴全身紧绷感,不汗出,声音嘶哑,畏寒,流清涕,消瘦,纳一般,眠可,二便可㊂舌暗紫胖大苔白腻,脉沉细㊂处方:麻黄10g㊁黑附片15g(先煎1小时)㊁细辛5g㊂3剂,日1剂,水煎日3服㊂二诊(2020年11月18日):患者热已消退,惟大便偏干㊂舌淡紫胖苔白,脉沉细㊂嘱守方服用,麻黄减至6g㊁黑附片减至10g㊁细辛减至3g㊁加蝉蜕10g㊁僵蚕10g㊁甘草6g㊂7剂㊂三诊(2020年12月9日):患者6天前行放化疗,现畏寒,头面部轻度浮肿,大便不畅㊂舌暗淡胖大苔白,脉沉细㊂处方:红参20g㊁黑附片先煎10g㊁茯苓30g㊁炒白术12g㊁白芍15g㊁炙僵蚕10g㊁蝉蜕6g㊁熟大黄3g㊂7剂㊂后期患者复诊,诉精神好转,症状基本消失,病情稳定,续以前方化裁调理月余㊂按 成肇仁认为,该病例高年之人,气血已衰;患恶性肿瘤两年有余,出现转移,并经放化疗㊁开颅手术后,更大伤元气㊂心肾阳衰,卫外不足,正值冬季,感受风寒,直入少阴而成太阳少阴两感之证㊂邪犯太阳之表,肺卫受邪,正邪交争则恶寒发热无汗;肺窍不利则白痰清涕;阳虚抗邪无力故仅为低热;少阴心肾阳虚,神失所养则神疲倦怠,与少阴病提纲证 但欲寐”相符;失于温煦故畏寒尤重;脉沉细,舌暗苔白均为阳虚有寒之征㊂与‘伤寒论“第301条: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吻合㊂辨为少阴阳虚,复外感风寒㊂治当助阳解表,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㊂方中麻黄辛温解表散寒, 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子辛温大热,其性善走, 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本草正义“),壮元阳,补命火,温经助阳而鼓邪外出;复佐以辛温走窜力强之细辛,宣泄郁滞,祛风散寒,既助附子温暖命门,又能助麻黄发散外寒;且其上达巅顶,通利九窍,于此外感风兼头部疾患者尤宜㊂药仅三味,发热辄退㊂二诊热退后,原方减量,因患者声音嘶哑,咳嗽咳痰,加蝉蜕利咽开音,僵蚕化痰;甘草调和诸药㊂三诊外邪虽去,痰瘀阻络之病理仍在,又经放化疗,元气损伤,阳虚水停,故以真武汤合升降散温阳利水,透邪通络㊂后以本方为基础,加入调补脾肾气血之品,巩固善后㊂4.2 橘皮竹茹汤加味治疗脑胶质瘤综合治疗后脑水肿 患者,男,44岁,2017年3月5日初诊㊂主诉:脑胶质瘤术后5月,放化疗后出现嘴角抽动2天㊂患者诉5月前因脑胶质瘤行开颅手术,术后曾全身抽动一次(具体时间不详),现于某院行放化疗2次,此次停药2天后出现嘴角抽动,伴双目上视㊂头部CT示:脑水肿㊂今来求诊㊂刻下症见头昏,恶心欲吐,口鼻轻度 斜,时有面肌抽动㊂舌暗苔薄白,脉弦滑㊂处方:陈皮10g㊁竹茹15g㊁炒白术30g㊁茯苓15g㊁泽泻40g㊁枳壳10g㊁法夏10g㊁人参10g㊁黄连6g㊁砂仁6g㊁苏叶10g㊁胆南星10g㊁天麻10g㊁白附子10g㊁远志10g㊁石菖蒲10g㊁全虫6g㊁蜈蚣2条,炙甘草6g㊁羌活6g㊂8剂,颗粒剂,开水冲服,每日1剂㊂二诊:2017年3月13日㊂患者诉头昏欲吐症状缓解,惟胃脘痞胀不适,舌脉同上㊂上方去苏叶㊁羌活,减少泽泻为30g;加焦三仙各15g㊁广木香6g,14剂㊂后患者前来复诊,续以上方化裁巩固调理1月,目前病情平稳㊂按 患者经综合治疗后,伤及脾胃,胃虚兼有余热,气机上逆而见恶心欲吐;余热熏灼,炼液成痰,痰蒙清窍发为头昏,且脉弦滑亦为痰湿之象;气血不足,血虚生风,风痰循经上扰头面而见口鼻 斜,口眼抽动等症;风痰瘀阻,清阳失530 环球中医药2023年3月第16卷第3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rch2023,Vol.16,No.3用,气血津液输布失常,则为脑水肿㊂其病机为胃虚有热,兼风痰瘀阻,上蒙清窍㊂治当清热化痰和胃,息风通络止痉㊂方用橘皮竹茹汤㊁黄连温胆汤合牵正散加减㊂方中陈皮辛苦而温,行气和胃㊁燥湿化痰;竹茹甘寒而降,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专清胃腑之热,为虚烦烦渴,胃虚呕逆之要药”(‘本经逢源“),两药相伍,既可降逆和胃,又能清热除烦;人参㊁甘草益气补虚;加黄连㊁法夏㊁茯苓㊁枳壳,清热化痰,和胃降逆,则为黄连温胆汤㊂更加苏叶主升㊁砂仁 降多于升”,助气机升降;白术㊁泽泻助茯苓健脾祛湿化痰;胆南星清热化风痰;合远志㊁石菖蒲豁痰开窍㊁安神益智㊂病在头颅, 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故用风药㊁虫类药,加祛风胜湿之羌活;伍天麻㊁白附子㊁全蝎㊁蜈蚣息风止痉,以治风痰㊂全蝎㊁蜈蚣为虫类药,性善走窜,搜风止痉㊁入络搜毒,通经止痛㊂二诊症减,惟脾胃不适,减升散之品,加木香行气止痛,焦三仙和胃消食㊂4.3 小柴胡汤化裁治疗放射性肺炎患者,女,48岁,2020年11月17日初诊,主诉:乳腺癌术后1年余,放疗后胸闷及右侧胸胁部作胀3月余㊂患者诉2019年10月行右乳恶性肿瘤切除术,病检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级)㊂术后在武汉某医院行放疗,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诊断为放射性肺炎,服用甲强龙3月,症状缓解㊂现已停药,仍时感胸闷不适,现来求诊㊂刻下症见神疲乏力,胸闷,气短,右侧胸胁部作胀㊂纳食二便可,饮水较多㊂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㊂处方:黄芪30g㊁生晒参10g㊁炒白术12g㊁橘络10g㊁柴胡10g㊁黄芩10g㊁瓜蒌壳15g㊁浙贝10g㊁土贝母10g㊁山慈菇10g㊁夏枯草30g㊁蒲公英30g㊁桔梗10g㊁炒枳壳10g㊁王不留行15g㊁炮甲末冲服3g㊂7剂,日1剂,水煎日3服㊂二诊(2019年12月1日):患者诉气短㊁胸胀减轻,时有疲乏,胸闷,口干,余未诉不适㊂舌脉同上㊂上方加猫爪草30g㊁郁金10g,14剂㊂后电话随访,已无特殊不适,病情平稳㊂按 成肇仁认为,乳腺癌基本病机为肝气郁结,痰瘀阻络,癌毒内侵㊂本案虽经手术切除癌肿,然其基本病机仍存;术后元气损伤,气血不和,又肺为娇脏,为放射线火热毒邪所灼,气津两伤,故神疲乏力,气短,口干;化疗后余热未清,炼液成痰,痰热瘀阻胸肺络脉,故胸闷㊁局部胸胁部作胀㊂苔薄黄为余热未尽,舌淡红脉细为气津不足之象㊂病机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兼气津两伤㊂治以理气化痰㊁通络散结,兼益气生津,方用柴胡枳桔汤㊁二贝母汤(乳癌验方)化裁㊂柴胡枳桔汤为小柴胡汤化裁而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扶正祛邪,服后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伤寒论“230条),三焦疏利,气机宣畅,气血津液运行如常,则痰瘀不生,情志舒畅,故为主方㊂方中柴胡㊁黄芩和解少阳,疏畅气机;枳壳㊁桔梗㊁橘络㊁瓜蒌壳理气化痰,宣利肺胃胸膈;加黄芪㊁生晒参㊁炒白术健脾益气生津㊂配以二母(土贝母㊁浙贝母)㊁山慈菇化痰消肿散结,清热解毒抗癌;夏枯草㊁蒲公英皆入肝经,清肝泻火,解毒消痈,疏散郁结;王不留行㊁炮甲活血通经㊁通乳利水,尤其山甲 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医学衷中参西录“),用之其效更彰㊂二诊加 血分气药”郁金以行气解郁,凉血破瘀;猫爪草化痰解毒以增强疗效,其中猫爪草味辛行散,化痰浊,散郁结,抗癌毒,为成肇仁治疗结核㊁甲状腺及乳腺结节或肿瘤之常用药㊂参考文献[1] 刘德果,陈其华.基于 伏邪”理论刍议前列腺癌侵袭转移防治思路[J].环球中医药,2021,14(7):1256⁃1259.[2] 霍耐月,贾博宜,赵鑫,等.吕文良教授治疗肝癌临床经验拾萃[J].环球中医药,2021,14(6):1091⁃1094.[3] 孙睿博,韩钦芮,徐萌,等.肿瘤转移前龛环境的正虚痰瘀病机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6):3529⁃3532. [4] 岳小强,杨学.三阴三阳的位序与‘伤寒论“六经 开-阖-枢”[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12):1294⁃1296.[5] 李皓月,杜松,李金霞,等.情志致病与恶性肿瘤[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3):312⁃314,320.(收稿日期:2022⁃02⁃24)(本文编辑:邱灵慧)。

两招打通闭经!一个源于汉代,一个源于明代

两招打通闭经!一个源于汉代,一个源于明代

两招打通闭经!一个源于汉代,一个源于明代两招打通闭经!一个源于汉代,一个源于明代3小时前我要分享(本文为原创文字,请抄袭者自重!)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证治准绳》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病,乃是女性的常见病——闭经。

闭经了怎么办?许多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黄体酮。

要么口服,要么注射。

一般来说,这黄体酮一下去,经水很快就来。

这是现代医学给我们的礼物。

但是,在古代,在从前,人们还不认识黄体酮为何物的时候,面对闭经一病,又是如何调治的呢?这个问题,值得想上一想。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大有闭经患者,哪怕是用了黄体酮,也无济于事。

所以,我们有时候真的需要从老祖宗那里,借一点经验来用。

闲言少叙,现在就把一张用于调治此病的临床验方说与看官。

组方如下——生水蛭9克,生川军6克,虻虫6克,䗪虫9克,桃仁9克,当归15克,川芎9克,赤芍15克,生地12克,香附10克,莪术10克,桂枝6克,木香6克,木通6克,益母草30克,太子参30克,生黄芪30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

每剂分2次服用,日服一剂半,早中晚三次服下。

是名方必有出处。

此方的拟制者,乃是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裴永清教授。

裴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伤寒大家刘渡舟弟子。

上方作为裴师的经验方,被收录在多部专著中。

文中用法用量,我们择选自《裴永清医案医话》。

上方看上去复杂么?的确有点复杂。

但是仔细品味,这里面无外乎包含两个手段。

这两个手段,一个源于汉代,一个源于明代,皆是华夏古医学在治疗妇科疾病时候的常用之法。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手段,这就是源于《伤寒论》里面的经方——抵挡汤。

抵挡汤生得怎个模样?这就是水蛭、虻虫、桃仁、大黄四味药。

这里面,水蛭性味咸、苦,平,入肝经,善于破血,逐瘀,通经。

虻虫,性味苦,微咸,凉,入肝经,善于破血通经;逐瘀消症。

桃仁,活血化瘀。

大黄,逐瘀通经。

可以说,这四味药组合在一起,乃是力道峻猛的活血化瘀剂。

『经方集』闭经经方案例

『经方集』闭经经方案例

『经方集』闭经经方案例一、桂枝茯苓丸加味夏某,女,36岁,郑州人。

有6年闭经病史,月经因肌内注射西药而至,月经因停药而止,曾在郑州、北京、西安等地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确诊为子宫性闭经。

刻诊:闭经,少腹轻微疼痛拒按,心胸烦热,失眠多梦,大便干结,手足心热,舌质暗红夹瘀紫,苔薄黄,脉沉涩。

辨为瘀热阻滞证,治当清热活血,通达经脉,给予桂枝茯苓丸与蛭虻归草汤合方加味,桂枝12g,茯苓12g,桃仁12g,牡丹皮12g,白芍12g,水蛭6g,虻虫3g,当归12g,丹参15g,赤芍15g,大黄5g,炙甘草6g。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

二诊:心胸烦热、手足心热略有好转,以前方6剂。

三诊:大便通畅,减大黄为3g,以前方6剂。

四诊:失眠多梦基本正常,以前方6剂。

五诊:月经仍未来至,以前方治疗30余剂。

六诊:月经至且量少,可色泽偏暗,经中仍夹有血块。

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天分3服,每次6g,治疗4个月。

随访1年,月经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少腹疼痛拒按、舌质暗红瘀紫辨为瘀血,再根据手足心热,苔薄黄辨为郁热,以此辨为瘀热阻滞证。

方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以蛭虻归草汤破血逐瘀,加丹参清热活血安神,赤芍凉血散瘀,大黄通下瘀热。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二、大黄甘遂汤加味杜某,女,28岁。

闭经已3年余,虽服用激素类西药及补血活血、滋补类等中药,但都未能取得远期治疗效果。

刻诊:闭经,形体肥胖,大便干结,舌红,苔厚腻略黄,脉沉实。

辨为胞宫水血证,给予大黄甘遂汤:大黄12g,甘遂6g,阿胶6g。

6剂,共为细末,每次2g,每日分3服,大枣煎汤送服。

用药第8天即来月经,经量少且色暗,嘱其继续服用,每日分2服。

之后,又以前方6剂,服用方法同前,以巩固治疗效果。

随访1年,月经恢复正常。

用方点拨:辨闭经,因其病变证机有寒有热,有虚有实等不同,所以治疗必须针对病变证机而选用方药。

根据闭经,形体肥胖辨为水血相结,再根据舌红,苔黄腻辨为痰热,以此选用大黄甘遂汤变汤为散剂,化瘀利水,洁净胞宫,从而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闭经治验2例

闭经治验2例

闭经治验2例【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例一:郭某某,女,24岁,已婚,农民,2012年6月5日初诊。

初次月经15岁来潮,周期28—34天,每次行经6天干净。

从2011年10月开始闭经,至今半年经水未潮,经注射黄体酮未效。

刻下症见:头晕目眩,面色萎黄,精神疲倦,心悸气短,食少纳呆,形体日渐消瘦,伴低烧,体温37.6—37.8℃,舌淡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证属血虚经闭。

治宜补气养血,滋补肝肾。

处方:熟地20g,当归15g,白芍12g,川芎10g,党参15g,黄芪30g,菟丝子15g,仙灵脾15g,川牛膝15g,泽兰10g,益母草15g,银柴胡10g。

用法:水煎服,二日一剂,早晚温服。

连服六剂。

药后诸症减轻,但低烧仍在,经水未行,舌脉如前,原方又进六剂。

月经7月15日来潮,色淡量少,腹痛喜按,气短乏力,行经三天而净。

宗原方加黄芪60g,熟地30g,鸡血藤30g。

连服六剂后月经应期而至,色红量多,少腹不疼,经行六天净,无低烧,面色红润,精神佳,饮食知味正常。

随访半年月经无异常。

例二:周某某,女29歲,已婚,教师,于2008年12月8日初诊。

初次月经14岁来潮,周期、经量、颜色、行经天数均正常。

自2005年结婚后,月经逐渐失调,有时一月两次,或两月行经一次,量时多时少,色暗淡,行经天数3—10天不等。

婚后三年未孕,从2007年开始经闭至今,经中西药多方治疗未能奏效。

经某医院检查,闭经原因待查,已病休两年。

现症:面色苍白,形体瘦弱,两颧时红,午后发烧(体温37—38℃),咽干,心悸气短,腰痠困隐痛,全身疲倦乏力,下肢尤甚,失眠盗汗,舌质红,苔薄微黄,脉细数两尺弱。

证属:阴虚血少,胞脉闭阻。

治宜养阴补血,滋肾通经。

处方:熟地20g,山萸15g,山药15g,丹皮10g,泽泻10g,地骨皮15g,鸡血藤15g,当归15g,黄芪20g,泽兰10g,云苓10g,柏子仁10g,阿胶10g (烊化),五味子10g,夜交藤30g,炙甘草10g,干姜6g,大枣3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肇仁治疗闭经验案三则陈静(湖北中医药大学2009级中医七年制班,湖北武汉430061)关键词: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专家经验;成肇仁中图分类号:R271.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04(2014)12-0021-02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称为闭经。

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1]。

成肇仁教授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业医四十余年,对闭经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笔者有幸跟随其学习临床,受益匪浅,择其验案三则浅析。

1 肝郁脾虚肠燥、痰瘀阻滞胞宫证董某,女,29岁,2011年因闭经经医院检查出多囊卵巢综合征,开始使用促排卵药物可使月经来潮,但日久罔效。

2012年3月9日初诊,月经延期一月未至,下肢午后肿胀,心烦易怒,脱发,伴腹部肠鸣,大便秘结,舌尖微红苔薄白,脉沉细。

成师辨证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

治以活血化瘀、疏肝健脾:生地15g,玄参30g,麦冬10g,法夏10g,茯苓30g,陈皮10g,瓜蒌仁30g,当归12g,川芎6g,老鹳草30g,决明子30g,川牛膝15g,桃仁10g,红花10g,益母草30g,香附10g,生山楂30g。

15剂。

水煎,日分3次服。

二诊:4月1日,服上方后,月经后延10天而至,伴大便排出欠畅。

守上方加行气导滞的炒莱菔子30g,枳壳10g。

三诊:6月3日,月经后延12天至,量增多,经前乳房作胀,左少腹坠胀,大便干结,舌尖边红苔薄黄,脉沉细。

守上方以淮牛膝易川牛膝,当归增为30g,加柴胡10g,白芍10g,虎杖30g,酒大黄6g。

10剂。

患者正值经期,肝气郁滞,加四逆散疏肝理气。

四诊:6月13日,人较前消瘦,咽部烧灼感,舌尖微红苔薄白,脉沉细。

守上方去益母草、酒大黄,加桔梗10g、射干10g清热利咽。

五诊:7月22日,月经后延7天而至,伴腰痛,轻度痛经,大便干结,舌脉同上,守上方去桔梗、射干,加丹参15g活血化瘀,炒菟丝子15g、炒杜仲15g、淡大云30g补益肝肾。

按:中医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这一病名,一般归属于不孕、月经后期、闭经、崩漏、癥瘕、肥胖等范畴。

多数中医学者认为此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及痰湿、血瘀密切相关。

此例因PCOS导致继发性闭经的患者,经前乳房作胀、少腹坠胀,为肝气郁滞。

肝郁乘脾,脾虚失运,肾失开阖,故痰湿内聚。

﹋﹋﹋﹋﹋﹋﹋﹋﹋﹋﹋﹋﹋﹋﹋﹋﹋﹋﹋﹋﹋﹋﹋﹋﹋﹋﹋﹋﹋﹋﹋﹋﹋﹋﹋﹋﹋﹋﹋﹋﹋﹋﹋﹋﹋﹋﹋﹋﹋肝动荡,欲泄不得或是行而不畅,用中药汤剂可促其通经,减轻疼痛,进一步清除障碍。

定坤丹系清朝乾隆年间太医院特为宫内嫔妃创制的名方。

由《竹林寺女科证治·卷一调经下》中“补经汤”加减而成。

卷中云“妇人二十五六岁,血海虚冷,经水不调,腰腹疼痛,或下白带......此气血两虚也,补经汤、温经丸主之”[3]。

然则此“补经汤”不为多数人熟悉,但仍于丹方中可窥见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加味乌药汤、益母胜金丹等方主要组成药物,因此该丸具有调和气血、温经散寒、疏肝解郁、活血调经多种作用。

对于血瘀型痛经或是寒凝血瘀或是气滞血郁,伴随月经量少、月经推后伴有血块者尤为适宜。

所用红花、三七、五灵脂等皆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一等好药,红花性温味辛,善于活血祛瘀,通调经脉,此处配伍三七、五灵脂乃相须为用;柴胡、香附、玄胡则是疏肝行气达到止痛的目的。

香附味辛微苦善行下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要药,常配伍柴胡、白芍养血柔肝,行气止痛。

玄胡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玄胡配伍香附相辅相成,增强了行气止痛之功;又有干姜、肉桂、乌药等辛温散寒之品,温通经脉;熟地、白芍、人参等滋养气血之药,养血和血。

诸药合用,共奏调和营卫,温经通脉,舒郁通经,理气止痛之功。

如正值经期,患者小腹开始疼痛,此时当以化瘀止痛为先,应气血的剧烈变化,宜服用汤药。

汤者,荡也,此时服用汤药可增强正气,有利于荡涤胞宫内邪气,促其排除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方用《金匮要略》温经汤或《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加减运用。

若证中血瘀甚者加益母草、丹参、生蒲黄、没药等活血化瘀药,气滞甚者加香附、佛手、乌药、枳壳等理气止痛药物,寒邪甚者加小茴香、吴茱萸、干姜、附子等温经散寒药物,肾虚者加菟丝子、补骨脂、石楠藤、淫羊藿、杜仲等补肾固冲药物。

参考文献:[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1.[2]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9,368.[3]竹林寺僧.竹林寺女科二种·竹林女科证治[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3:101.(收稿日期:2014-05-20 编辑:冀振华)—12—湖北中医杂志2014年12月第36卷第12期Hubei Journal of TCM DEC.2014.Vol.36,No.12Ⅱ郁化火,心肝火炽,故心烦易怒、肠燥便秘。

肝气郁滞,气机不畅,血行受阻,日久瘀阻胞宫,痰湿又易与血瘀互结,故下肢肿胀。

辨证病机属肝郁脾虚、痰瘀互结,在治法上既要活血化瘀、养阴清热,又要兼顾疏肝健脾。

成师一诊方中,生地、玄参、麦冬增液润燥,重用玄参滋阴降火解毒、清热凉血;法夏、茯苓、陈皮取二陈汤之义健脾利湿,瓜蒌仁清热化痰润燥;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桃仁与红花活血祛瘀、通经止痛;香附疏肝解郁、通经止痛;泽兰、茺蔚子、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川牛膝补益肝肾、功善活血通经利水、载药下行;生山楂活血祛瘀止痛兼可消食化积行气。

老鹳草30g、决明子30g为中医药学家叶橘泉先生治疗不孕兼有热秘的验方[2]。

成师注重药物的选取,如经期用偏于补益肝肾的淮牛膝,经前用偏于活血通经的川牛膝;茺蔚子比益母草调经的效果更好,故经期用茺蔚子,非经期用益母草;用酒大黄少量间期服用,既取缓下之力而不伤正,又可活血逐瘀通经。

2 肝郁肾虚、冲任失调证文某,女,22岁,2013年10月13日初诊。

月经后期、量少5年。

半年前经用人工周期三月,现停经三月。

除小腹发凉外余无不适,平时白带量多,17岁时月经初潮,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以疏肝补肾、活血通经:柴胡10g,当归12g,赤芍15g,白术12g,茯苓15g,香附10g,川牛膝15g,泽兰15g,炒菟丝子15g,枸杞子15g,补骨脂15g,淫羊藿15g,茺蔚子15g,红花10g,桃仁10g,炙甘草6g。

7剂,水煎日分三次服。

二诊:月经仍未至,但小腹发凉略减,舌脉同上。

守上方去淫羊藿、补骨脂,加生地15g,川芎6g,决明子30g,老鹳草30g。

三诊:月经来潮,量少色暗,小腹发凉,舌尖边红苔薄黄,脉弦细。

守上方去红花、泽兰、桃仁、老鹳草、决明子、川牛膝,加怀牛膝15g,艾叶10g,阿胶10g,枳壳10g,益母草30g。

四诊:小腹已不发凉,但大便偏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守初诊方去补骨脂、淫羊藿、桃仁、红花,加荆芥穗10g,山药30g,川牛膝易淮牛膝,赤芍易为白芍。

五诊:已无明显不适,舌脉同上。

守上方加熟地30g,川芎10g。

又服数剂用以巩固疗效。

按:脾虚湿困,则小腹发凉、白带量多、苔薄白,舌暗红、脉弦细表明患者在病机上还有肝郁化火的一面。

治法上当疏肝补肾,健脾利湿,养血调经,成教授用定经汤加减治疗。

定经汤原用治子病及母、肝郁肾虚之月经先后不定期证,此案为母病及子,用定经汤补肾之力不足,故初诊时成教授另加枸杞子、补骨脂、淫羊藿补肾添精。

患者停经三月,必有瘀血内阻胞宫,故加活血化瘀利水之泽兰、桃仁、红花,补益肝肾且善于活血通经、引血下行的川牛膝。

二诊加强活血通经之力;服药14剂后患者月经来潮,减轻清热、活血化瘀之药,侧重补益肝肾、养血补血、温暖胞宫。

3 痰湿阻滞胞宫、冲任失调证邵某,女,22岁,2012年8月7日初诊。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月经期在山溪漂流后,月经后期45天未至,白带清稀,足发凉,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

治以燥湿化痰,活血通经。

药用苍白术各10g,厚朴12g,法夏10g,茯苓15g,陈皮10g,制香附10g,枳壳12g,川牛膝15g,桂枝10g,红花10g,生山楂30g,皂刺10g,泽兰15g,鸡血藤30g,当归12g,赤芍12g,炙甘草6g,茺蔚子15g。

7剂,水煎日分三次服。

二诊:9月28日,月经仍未至,白带偏多,小腹作胀,舌脉同上,守上方去皂刺、当归,加桃仁10g,决明子30g,老鹳草30g,7剂。

三诊:10月9日,月经仍未至,两少腹时有刺痛,咽中有黏痰附着,舌尖微红苔薄白,脉沉细弦。

守上方去桂枝,加胆南星10g,竹茹10g,三棱10g,煨莪术10g,7剂。

四诊:10月19日,月经仍未至,两少腹时有刺痛,体重增加6斤,白带增加,舌脉同上。

守上方加皂刺10g,当归30g,7剂。

五诊:11月2日,月经仍未至,带下色黄,舌脉同上。

守上方去三棱、莪术,加黄柏12g、炒薏苡仁30g,7剂。

服药后11月14日月经来潮。

按:患者月经期外感寒湿,湿邪困脾、脾伤及肾,寒与血搏、血为寒凝,冲任阻滞,则胞宫盈泄失常、月经至期未至。

成教授方用二陈平胃散合叶氏苍附导痰汤加减化裁以燥湿化痰,活血通经;另加桂枝温经散寒,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经,皂刺祛风化痰湿、散瘀血。

三诊时,患者有湿蕴气滞化热之象,故加凉血活血的生地,清热化痰湿的胆南星、竹茹,对药三棱、莪术行气止痛、破血逐瘀。

破血之药久用则伤正气,故五诊时去之。

初诊时白带清晰,现湿热下注带下色黄,故加黄柏、炒薏苡仁清热利湿合前方中川牛膝、苍术即取义四妙散。

参考文献:[1]刘敏如.中医妇科学·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6.[2]罗颂平,许丽绵,邓高丕.中医妇科名家医著医案导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15-220.(收稿日期:2014-05-20 编辑:冀振华)—22—湖北中医杂志2014年12月第36卷第12期成肇仁治疗闭经验案三则作者:陈静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430061刊名:湖北中医杂志英文刊名:Hube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年,卷(期):2014(12)引用本文格式:陈静成肇仁治疗闭经验案三则[期刊论文]-湖北中医杂志 2014(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