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一节 走进分子世界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分子的概念、分子的基本性质以及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能力。

2. 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3.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

2. 让学生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存在,以及如何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如香气四溢的饭菜,引发学生对分子的兴趣,引入新课。

2. 知识讲解:a. 讲解分子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能力。

b. 讲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c. 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让学生学会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蒸发、扩散等,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的概念2. 分子的基本性质3.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个现象。

2. 答案:a. 蒸发是液体分子从液面逃逸到气体的过程;扩散是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b. 答案开放,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

2024-2025学年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教学案

2024-2025学年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教学案

20242025学年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教学案我设计这节《走进分子世界》的教学案,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感受分子的运动,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孩子们理解分子运动的原因。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运动的原理。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和分子运动的观察。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子模型、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法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分子运动的奇迹,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分子的概念,解释分子运动的原理。

3. 实验: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分子运动实验,观察分子的运动,并记录下来。

4. 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讨论分子运动的规律。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分子运动的原理。

2.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孩子们的反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

2. 拓展延伸: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次分子运动的观察实验,加深对分子运动的理解。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分子的概念,认识到分子运动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走进分子世界》这节课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孩子们理解分子的概念和分子运动的原理是本节课的两个主要重点。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分子运动则是物质性质变化的基础。

分子运动的原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让孩子们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这就是本节课的主要难点。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分子的概念,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魔法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让孩子们观察到分子运动的奇迹,激发他们的兴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_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_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走进分子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走进分子世界》。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分子的运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 分子的扩散:分子通过扩散现象表现出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让学生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引力和斥力。

3. 让学生掌握分子的运动规律,明白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 让学生通过扩散现象,理解分子的扩散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运动规律。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分子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香味四溢的饭菜,引出分子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运动规律。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解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运动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分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的概念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力斥力3. 分子的运动规律无规则运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解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题目:请描述分子的运动规律。

答案: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借助实例和模型进行讲解。

在课堂上,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分子动理论在现代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的运动轨迹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一、分子间引力的解释分子间引力是指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课件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课件
【结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四、分子动理论
【小结】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例、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是不停运动着的来解释
的是 (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一句,从物理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
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围的气温
突然

例、关于下列物理现象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的微粒 B.静止物体内部的分子还是运动的 C.面包可挤压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D.0℃的物体内部分子是静止的
五、拓展
【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内(10-9m)的科学技术 。
【结论】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模型的完善
【思考】我们怎样让食材更好更快地入味呢?
三、分子模型的完善
【扩散】固体间的扩散
三、分子模型的完善
【思考】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为什么物体不会随着分 子的跑掉而烟消云散呢?
【结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三、分子模型的完善
【思考】物体为什么没有因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 力而收缩到一点,并且存在间隙呢?
【分子模型】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隙。
三、分子模型的完善
【扩散】气运动
三、分子模型的完善
【思考】 扩散现象
分子不停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扩散现象
三、分子模型的完善
【扩散】液体间的扩散
三、分子模型的完善
【探究】物质的扩散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五、拓展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的现象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知道分子的性质。

2. 让学生观察分子运动的现象,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的现象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分子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香味四溢的饭菜,湿漉漉的地面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分子基本概念的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分子模型,向学生讲解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的性质。

3. 分子运动现象的观察:让学生观察一些实验现象,如热水的温度升高,颜色的变化等,引导学生理解分子运动的现象。

4.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讲解:通过实验和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5.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实际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7. 板书设计: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的现象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8. 作业设计:(1)请简述分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试着用分子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做课后练习题。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分子的基本概念,性质,运动现象以及相互作用力。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更多的日常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课外资料,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教学设计完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讲解。

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7.1走进分子世界》导学案导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分析,尝试选择一种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解释有关现象.2、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导学过程:【情景导入】动画:1.神州号遨游太空,航天员向祖国和世界问好2.浩瀚星空和DNA双螺旋结构、SARS病毒,展示世界的两极【合作探究】活动一:用放大镜观察粉笔划下的线条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将酒精和水混合于约1m长的玻璃管中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四:组内交流:以下是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选择一种模型,解释上述现象.[模型] 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3: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我选择.【自主学习】1、自主阅读:阅读教材p.24最后一段~p.25第一段的内容.2、独立完成: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间有.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合作探究】1、根据下列现象判断分子是否运动?A、湖面波光闪烁B、醋香阵阵扑鼻C、面汤上下翻滚D、林中雾霭弥漫E、空气中沙尘飞舞F、红墨水滴入水中,水变红色G、湿衣服变干了H、拍一下,衣服上的灰尘跑了I、雪花漫天飞以上现象中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2、自主思考:你还能举出分子运动的例子吗?3、结论:分子处在中.4、活动五:比较高锰酸钾颗粒在冷水和热水中运动的快慢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温度越________,分子运动越_______.5、活动六:收集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证据,铅块挂钩码实验观察与思考:(演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自主思考:根据看到的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分子间是否存在斥力? 寻找生活中现象证明你的猜想.练习:固体很难被拉断,说明;同时固体又很难被压缩,说明.此例说明,分子间同时存在和.【自主学习】1、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⑴固体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液体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气体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习和了解物质的结构,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生活·物理·社会”,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精讲点拨】1.两滴水珠互相拉近后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的力,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是要用力,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力.2.“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是,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选填“大”或“小”),分子之间几乎没有的作用.3.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4.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5.如图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A.分子有一定的质量B.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C.分子有一定大小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6.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A.稻花香里说丰年B.美酒飘香歌声飞C.墙里开花墙外香D.亲戚远来香7.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C.扫地时灰尘飞扬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8.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说明其原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一、预习检测1.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微粒。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7.1 走进分子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的教材,主要涵盖第七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分子的基本特征,如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相互之间有间隔等;3. 学习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4. 通过实例理解分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能用分子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2. 掌握分子的基本特征,能运用这些特征分析问题。

3. 认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能解释一些化学变化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定义和性质,分子基本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气体的膨胀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分子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黑板板书,详细讲解分子的定义、性质和基本特征。

同时,通过实例解释分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分子相关的例题,如解释气体膨胀、溶解现象等,引导学生运用分子观点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子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教师通过讲解和实例,阐述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子的定义和性质;2. 分子的基本特征;3.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4. 分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分子的定义和性质。

2. 请列举三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分子观点解释这些现象。

3. 请解释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的基本特征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分子的本质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七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七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七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我的教学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分子世界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我希望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们能够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够运用分子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教学重点是分子的基本性质。

为了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分子模型等,以及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学生的动向,引导他们正确操作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

对于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对于学生的讨论,我会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

在课后,我会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拓展延伸活动,让学生们在课后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学生们会对分子世界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分子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同时,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对于分子概念的引入,我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引导,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分子的概念。

通过显微镜观察分子的形态,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存在,这对于他们建立分子观念非常重要。

实验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学生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够引导学生运用分子理论解释现象,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第七章 第一节 走进分子世界

第七章 第一节 走进分子世界

(活动2)酒精与水充分混合
那种物质的结构模型能支持上述现象: 模型1: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 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 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 液体是 连成一片的; 模型3: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 间有空隙。
一、分子 1.定义: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 小微粒 2.特点:分子很小,物体中含有的 分子数非常多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结论: 4.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 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注意: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同时存在的。
读一读: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固体 分子间距离很小,分子间作用力很大。 特征:体积固定,形状固定
液体 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小。 特征:体积固定,形状不固定
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 特征:体积不固定,形状不固定
3.我国交通法规定不准酒后驾车,
司机如果是酒后驾车,一般警察只要
一靠近司机就能够知道,这是根据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4.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是不停运动着 的来解释的是 ( B)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分子小到什么程度? 1.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地排成一 行,长约1cm! 2.若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乒 乓球与地球相比!
二、分子模型
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2. 分子间有空隙。 猜想:分子是否会运动呢?
问题1: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说明 分子是运动的?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 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问题2: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5.液体和固体中的分子不会散开,而 保持一定的体积,这是因为分子间 存在________的缘故,压缩液体很 吸引力 困难,这是因为分子之间还存在着 ________的缘故. 排斥力

苏科版《7.1走进分子世界》ppt课件

苏科版《7.1走进分子世界》ppt课件
使用后及时清理、保养,确保下次使 用顺利。
测定不同物质中分子大小实验设计
• 实验原理: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物质中的分子排列和大小,通过测量和比较得出结果。
测定不同物质中分子大小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1. 准备不同物质的样品,如食盐、糖、酒精等。
2. 将样品分别放置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测定不同物质中分子大小实验设计
0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关系
范德华力及其影响因素
范德华力的定义
范德华力是分子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力,它是由于分 子间的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范德华力包括取向力、诱 导力和色散力。
影响因素
范德华力的大小与分子的极性、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以及温度 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分子的极性越强,范德华力越大; 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也会影响范德华力的大小;温度越高,分 子的热运动越剧烈,范德华力越小。
促进人类社会发展
分子科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 用、医疗卫生等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做出了贡献。
02
物质中分子存在形式及相互作用
固体中分子排列与相互作用
分子紧密排列
固体中分子间距离较小,排列紧密,具有一定的形 状和体积。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固体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如范德华力、 氢键等,使得分子能够保持固定的位置。
波尔分层模型
波尔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量子化的概 念,提出了电子在不同能级上绕核运动的分层模 型。
电子云概念引入及意义阐述
电子云概念
电子云是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机会的模型。它不像宏观物体运动那样 有确定的轨道,而是呈现出一种概率分布。
电子云意义
电子云模型的引入,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和预测微观粒子的行为。它揭示 了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和运动规律,为化学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等提供了重 要的基础。

苏科版八年级7.1 走进分子世界 课件(共19张PPT)

苏科版八年级7.1 走进分子世界  课件(共19张PPT)

C.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没有引力
6、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A.香水瓶打开盖子后,满屋充满香味 B.糖放入水中后不久,整杯水都变甜了 C.太阳光下扫地时,能看到尘土飞扬 D.衣箱内的卫生球不断变小,衣服充满卫生球的味道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天,我们看到的空气中及小的水珠就是分子 C.用挫挫铁块时,被挫下的铁粉就是分子 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眼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苏科版物理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一、走进分子世界
1、用铅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 镜对笔迹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现象?
2、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 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在 液面最高处做一标记。然后封闭 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 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 位置,混合后的总体积_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混合前的总 体积。
结论: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既然分子间有空隙,且分子间存在吸引 力,那么物体是不是很容易被压缩?
固体和液体却很难被压缩。
结论:大量的事实和表明,分子间不仅存 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 排斥力。
◆分子动理论
1、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
__分__子___; 2、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__分__子___
8、关于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体的最小颗粒
B.分子是物体中不能再分割的最小颗粒
C.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
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内部结构而想像出的模型,实际 是不存在的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空气流动形成风,说明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第一节 走进分子的世界

第一节 走进分子的世界
教师:科学家们经过世世代代的研究发现,物质的确可以分成十分细小的微粒,但如果一直的分下去,物质就会失去它原有的性质。
教学过程
授课人复备
(如水分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失去了水的性质了,也就是说水已经不是水了)于是科学家们就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分子。
学生:阅读p24相关的最后一段。
教师:介绍分子的大小。
学生1:选择模型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高锰酸钾在水中溶化成十分微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和水充分的混合后使水的颜色变红。
学生2:选择模型2,由于颗粒之间有空隙,所以水的微粒和酒精的颗粒互相进入了对方的空隙中,所以混合以后的总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之和。
教师:如学生选择另两种模型可以问其他学生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对于其他的模型也应进行鼓励,但应给学生指明模型2是最合理的。
①烧好的菜一端上桌,香气扑鼻。说明气体的分子在运动。
②将糖块投入到水中,糖块会溶化,说明糖的分子在运动。
③在桂花树下可以闻到桂花的芳香,说明气体的分子在运动。
④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说明分子在运动。
教师:得出如下结论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做着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教师:介绍分子直径数量级
如果将分子看作是一个个的小球的话,这个小球的直径只能用10-10m来衡量。人们常将10-10m称为1埃。如水分子的直径为4个埃,氢气分子的直径为2.3个埃。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可总结如下结论。
物质由分子所组成,分子的体积十分小,而且分子之间有空隙。
[活动7.2]:收集分子运动的实验证据:
教学过程
授课人复备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p26的对话框。提问小男孩提出了什么问题,小女孩又是怎样回答的?(看书半分钟,回答时不能看书。)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设计的一节教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们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观察现象,从而引导学生们理解分子运动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们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掌握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分子运动的概念,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掌握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运动的概念,分子运动的规律。

难点: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分子运动的动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子是如何运动的?2. 实验一:分子运动的规律。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分子的运动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二: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受热时的分子运动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分子运动的概念,分子运动的规律。

难点: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通过实验,学生们初步了解了分子运动的规律,对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验设计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今后应加强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拓展延伸: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分子运动的研究成果,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组织学生们参观实验室,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第七章粒子到宇宙 第1节 走进分子世界 新授课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七章粒子到宇宙 第1节 走进分子世界 新授课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初步结论:组成物质的分子在运动
满 园 花 香
闻气味来鉴 别醋和酱油
扩 散 现 象
扩散现象
总结: 固体、液体、
气体之间都可以 产生扩散。一般 是气体扩散最快, 固体扩散最慢。
拓展
归纳: 扩散速度与
温度有关。温度 越高,扩散越快。
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 运动中;也间接证明了分子间有间隙;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模型2 固体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模型3 物质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间隙。
我选择 模型3 。
物质是可分为很多细小微粒的, 当物质被分到一定程度后,这些细 小微粒就不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了。
古人云:一尺之木,日取其半,万世不绝。那么木 棒是由什么组成?最后分割的最小微粒是什么呢?
探 测 微 观 世 界
与地球之比。1标准大气压下,1cm3的任何气体约有2.7×1019 个分子,让这些气体分子从容器中跑出,如果1s跑出1亿个, 则约需多少年才能跑完?
解:t= 2.7×1019÷108s= 2.7×1011s = 2.7×1011÷(365×24×60×60)年 ≈9000年
分子的运动
活动 收集分子运动的证据 美味佳肴 香气扑鼻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挤力。
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分子间距 分子间作用力
固体
最小 最大
液体
较小 较大
气体
最大,约为分子 直径10倍以上
最小几乎为0
分子 运动
在某点附近振 在某一范围运 除碰撞外,做匀 动,无流动性 动,有流动性 速直线运动,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走进分子世界(第七章第一节)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走进分子世界(第七章第一节)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结论】 扩散现象,说明液体分子在运动。
气体 ? 液体 √ 固体 ?
二、分子的运动
1.液体的扩散现象: 液体分子在运动。
2.气体的扩散现象:
【实验】 二氧化氮和空气混合。 【举例】 饭菜香味、香水味、……
ρ大、红棕色 二氧化氮
开始 1分钟 3分钟 5分钟
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固体
液体
气体
模型图
分子间距
很小
较小
分子作用力
很大
较大
分子运动 在某点附近振动 振动和移动
很大
很小 (几乎没有)
高速自由运动
宏观特性
有一定的形状 有一定的体积
有一定的体积 无形状
无固定形状 无固定体积
课堂小结:
1.模型法 —— 分子模型 2.分子的认识: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结论】 气体的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运动。
3.固体的扩散现象: 固体分子在运动。
【举例】长期堆煤的墙角,墙里有黑色煤粒。
结论总结
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二、巩固练习
例1.下列实例,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C )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子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建立模型
一、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①深吸一口气,约有 8.1x1022个气体分子。 一个班师生每人每秒数 出10亿个,数完需要 67500年。
②1cm3的 水大约有 3.3x1022 个水分子。

苏科版物理初二下册第7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课件

苏科版物理初二下册第7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课件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即 0.1 nm
8
合作互学、交流助学:
水是由有水分子 组成的
氧气是由氧分子 组成的
物质是由如此多的分子组成,分子又如此小,
那么我们如何观察它呢?
9
合作互学、交流助学:
探 测 微 观 世 界 的 工 具
10
合作互学、交流助学: 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吗? 怎样才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呢?
【质疑】 分子间既然存在引力,那么为什么分子间还
会有空隙而不是咬合在一起呢?
分子间存在吸引力,应该很容易压缩任何物体,但为
什么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为什么?
15
合作互学、交流助学:
【猜想】 分子间还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证据】 气球越压越硬,物体无法被无限压缩。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一定的形状



一定的体积



25
合作互学、交流助学:
【应用】 2、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热胀冷缩的原理。
26
合作互学、交流助学: 纳米技术与材料:(1nm=10-9m) (1)纳米技术:是指材料的几何尺寸达 到纳米量级(1—50nm),并具有特殊性 能的材料。 (2)纳米材料特点: 超塑延展性、高强度、高韧性
无规则运动中
18
达标检学:
2.用图中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 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 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B (选填 “A”或“B”)瓶。抽去玻璃板后,根据 _瓶__中__充__满__红__棕__色__气__体__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 扩散。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上述实验表明:
扩散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 得越剧烈.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 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既然分子在不停的运动,那么固
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 ,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 积呢?
实验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吗?
(1)用力拉铁丝,铁丝不易被拉长.
(2)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 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 能把它们拉开.
(3)补车胎时,修车师傅锉好胎和补丁后分别涂上胶, 待胶将干时用力将补丁打击挤压在胎上,补丁和胎就紧 紧粘合在一起.
以 上 现 象 说 明 : 物 体 的 分 子 之 间 存引力在 。(填“引力”或“斥力”)
结论:
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定义: 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
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间存在间隙。
②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物质扩散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杯热水,另一个同 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烧 杯中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快慢 .
1、“八月桂花香”,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 种扩散现象;它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一根铁棒很难被紧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斥力 ;胶水能 把两张纸粘在一起,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 引力 。
2、下列 现象中,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
动的是
( B)
A、脏水中有许多小虫在乱动,毫无规律
B、衣箱里放樟脑丸,过些日子衣服上也有了樟脑味
周末放学回家,还没进家门,小丽就高声喊:“妈妈,你煎的鱼 好香!”正在煎鱼的妈妈说:“小馋猫回来了!妈妈炒了一桌子好菜都 没闻到吗”?小丽回答说:“是吗?怎么只闻到了煎鱼的香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分子是能保持物质的 化学性质 不 变的颗粒.我们能闻到花香,说明花朵 中的芳香油分子在做 无规则运动 .
8.胶水能把邮票粘在信封上。这是因 为分子间存在 引 力;撕开一张纸要 用力,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引 力.
9.《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 从1995年开始实行,在学校贴了如图所 示的标志.室内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 个房间很快就充满刺鼻的烟味,主要原 因是 ( C ) A.分子间有斥力 B.分子问有引力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10.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 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分 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事 实的一句是 ( ) D A.绿树荫浓夏日长 B.楼台倒映人池塘 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满架蔷薇一院香
11.打足气的氢气球即使用细线将口 扎紧,气球也会逐渐变小,这是为什 么? 因为一切物体内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 做无规则运动,气球里的气体分子能穿 过人眼看不见的气球上的空隙运动到球 外,所以气球会逐渐变小
一、走进 分子世界
1.科学家研究发现,物质是 可分 的, 但分到一定程度后.物质的化学性质 会发生变化.科学家把能够保持物质化 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 分子 .它直径的 -10 10 数量级一般为 m
2、物质由大量 分子组成,分子 中.分子间不仅存在 引 力.而且存在 斥 力.
3、向装有清水的杯子里滴一滴红墨水, 整杯水变红 过一会出现的现象是 ;结论是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4、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 用力的是( D ) A 、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 B 、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 C 、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较大 的一滴水银 D 、磁铁能吸引铁钉
◆移科学家探究物质内部的微观结构时,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观察实验现象→提 出结构模型的猜想→收集证据验证猜 想. ◆分子很小,我们用肉眼观察到的运动 微粒不是分子. ◆分子问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当引 力大于斥力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当 斥力大二于引力时,分子间表现为斥 力.
5.如图所示,将两块表面干净、光滑 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结合在一起,并 能在下面挂一个较重的物体,这一现象 说明了 ( B ) A.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运动 B.物体的分子间有引力作用 C.物体的分子间有斥力作用 D.物体的分子间有空隙
6、小明学习分子动理论后,先在试管 底部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水面上注满 酒精,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 察,现象如图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说 分子间有间隙 明___ _和__ __。 分子不停地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