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01)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03)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07)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10)第五章环境影响 (12)第六章资金估算及资金来源 (14)第七章建设进度初步设想 (17)第八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估算 (19)第九章结论和建议 (22)第十张附件 (23)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1.2项目承办单位: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1.3项目负责人:1.4 项目背景厚吴古村隶属浙江省永康市前仓镇,位于永康市南端,与缙云接壤。
距市区约15公里,距前仓镇1公里,330国道和金温铁路从村东擦边而过。
村西2公里是著名的历山风景区。
至今厚吴已有780年的历史,860户,常住人口2910人。
厚吴古村落南北长约500米,东西长约450米,占地约5.22公顷。
厚吴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浓厚,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具有较完整古村落格局和风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厚吴历史文化名村重点保护区范围为西至外田塘西侧,东至澄一公祠东侧,北至吴氏宗祠北侧,南至井家塘南侧,面积9.17公顷;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为东至南溪水域厚吴大桥西桥头,南至环村路百米的农田,西以环村主路为界,北至现厚吴小学东侧农田,面积24.23公顷。
业众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加之粮食生产效益比较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产量逐年下降。
我市已由一个产粮市(县)变成了一个粮食消费大市(县)。
同时,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大幅度增加,我市粮食消费数量逐年增长。
1999年我市粮食总产量达17.57万吨,供需基本平衡。
从2000年开始,我市粮食供需出现缺口,并在以后的几年中迅速扩大。
到了2006年,全市商品粮供应人口总计在56.87万人以上。
2007年粮食消费总产量达22.25万吨,而粮食总产量仅为6.9万吨,粮食产需缺口越来越大达15.35万吨,粮食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历史遗迹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历史遗迹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项目背景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对历史遗迹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该项目是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展开的。
2. 可行性分析2.1 市场需求分析:对历史遗迹保护设施的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考察游客对历史遗迹的兴趣程度,以及他们对保护设施的需求和愿意支付的费用。
2.2 技术可行性分析:评估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法,并考虑相关的技术难题和风险因素。
2.3 经济可行性分析:分析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
包括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营费用和预期的收益。
2.4 社会可行性分析:考察项目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包括对就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影响。
3. 结果及建议根据我们的可行性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3.1 市场需求方面,历史遗迹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具有潜在的市场需求,游客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兴趣较高,对保护设施的需求也有一定程度的期待。
3.2 技术可行性方面,现有的技术方案能够满足建设项目的要求,但需要对一些技术难题进行解决和风险管理。
3.3 经济可行性方面,项目的投资成本相对较高,但预计能够获得可观的收益。
然而,还需要进行更详细的经济评估,以确定项目的真正可行性。
3.4 社会可行性方面,项目对当地社会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并有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评估,包括更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经济评估,以确保该项目的可行性和持续发展。
4. 项目风险评估鉴于历史遗迹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的特殊性,我们还需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这些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技术风险、资金风险、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等。
我们建议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及时的监测和控制。
5. 结论基于以上分析,历史遗迹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和发展潜力。
然而,为了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我们建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
古代建筑物保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古代建筑物保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古代建筑物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和自然环境的侵蚀,许多古代建筑物面临着严重的损毁和破坏。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进行古代建筑物保护工程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对古代建筑物的保护和修复,维护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使其能够持久地传承下去。
三、项目内容1. 调研与评估:对目标古代建筑物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其损毁程度和修复需求。
2. 设计与规划: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和保护措施,确保修复工程符合古代建筑物的原风格和技术标准。
3. 施工与监督:组织专业团队进行修复工程的施工,并进行现场监督和质量控制。
4. 完善与维护:修复工程完成后,建立完善的保护管理制度,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古代建筑物的长期保存。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1. 文化价值:古代建筑物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修复保护工程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的历史文化。
2. 经济效益:修复古建工程可以带动相关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3. 社会意义:古代建筑物的保护不仅影响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也对国家形象和国际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五、项目预算与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修复预算和工期计划。
预算应包括调研评估、设计规划、施工费用、监督检测、维护与管理等方面。
六、风险管理1. 自然环境:古代建筑物修复工程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
2. 技术难题:对于历史建筑修复,可能面临技术难题,需要具备专业人才和相应的技术支持。
3. 安全风险:修复工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应加强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
七、项目推进计划根据项目内容和工期计划,合理安排项目推进的各个阶段,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八、结论本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古代建筑物保护工程项目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重要的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和修复措施,能够保留古代建筑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同时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增长。
尧坝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维护、基础设施修缮整治建设项目(修改版)
目录1 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报告编制依据 (2)1.3报告研究内容 (2)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项目背景 (2)2.1尧坝镇概况 (2)2.2价值特色 (3)2.3旅游资源及市场预测 (8)3 项目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必要性 (16)3.1项目现状 (16)3.2项目存在的问题 (18)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9)4 合江县旅游业规划及项目保护规划 (23)4.1合江县旅游业“十二五”规划 (23)4.2尧坝镇“十二五”发展规划 (24)4.3尧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25)5 建设内容及规模 (30)6 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31)6.1项目选址 (31)6.2工程建设条件 (31)7 工程方案 (34)7.1建设的目标及原则 (34)7.2设计依据及项目概况 (34)7.3改造工程 (36)7.4环卫设施 (39)7.5景观环境整治 (40)8 环境保护 (42)8.1、环境现状 (46)8.2、项目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46)8.3、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47)8.4、环境保护措施 (48)9 项目进度计划及招投标方案 (51)9.1项目总体进度计划 (51)9.2项目建设方式 (52)10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6)10.1投资估算 (56)10.2资金筹措方案及资金使用计划 (61)11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 (62)11.1经济效益 (62)11.2社会效益 (64)11.3环境效益 (66)11.4综合评价 (66)12 风险分析及对策 (67)12.1政策与环境风险 (67)12.2项目经营管理风险 (67)12.3投资估算的风险 (68)13 结论与建议 (69)13.1结论 (69)13.2建议 (69)附件:1、合江县发展改革局出具的建设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知:合发改[2013] 206号;2、合江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局出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2013] 09号;3、合江县国土资源局出具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合国土资函[2013] 37号;4、合江县环境保护局出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合环建[2013] 66号;5、地方配套承诺函6、组织机构代码证附图:总平面图、厕所平面图及单体图1 总论1.1 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尧坝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维护、基础设施修缮整治建设项目1.1.2项目业主:合江县尧坝镇人民政府1.1.3建设地点:尧坝古镇古街1.1.4建设规模及内容:(一)建设内容本工程项目包括街道整修工程、改造工程、环卫设施及景观环境整治、绿化等内容。
传统村落古村历史文化名村村庄保护规划调研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第五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第六章成果要求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适用本要求。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范围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同时编制。
凡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考虑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同时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五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遵守本要求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九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第十条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保护目标,明确保护内容,确定保护重点,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制定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措施。
第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内容,一般包括:(一)保护和延续古城、镇、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二)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三)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四)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五)传统风貌建筑;(六)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七)保护特色鲜明与空间相互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村落改造工程可研报告
文化遗产村落改造工程可研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和评估文化遗产村落改造工程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对已有的文化遗产村落改造案例进行研究和对比,我们将探讨改造工程的必要性、影响因素以及预期效益。
2. 背景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然而,许多文化遗产村落却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面临着人口流失、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困境等问题。
因此,通过对文化遗产村落进行改造工程,可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提升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品质。
3. 改造工程的必要性3.1 文化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村落改造工程可以帮助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包括传统建筑、工艺品和传统俗等。
通过修复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可以确保它们得到有效地保存,并向后代传承。
3.2 旅游开发与经济增长通过改造工程,文化遗产村落可以成为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提供就业机会,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3.3 社区发展与社会稳定文化遗产村落改造工程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这将增加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社区发展。
4. 影响因素4.1 资金和资源文化遗产村落改造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
这涉及到政府资金的安排、项目的筹备工作以及合作伙伴的支持等方面。
4.2 管理和运营有效的管理和运营对于工程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包括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
4.3 社会影响和环境保护改造工程可能对当地社区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需要考虑社会影响评估和环境保护措施,确保改造工程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公益性。
5. 预期效益5.1 经济效益通过文化遗产村落改造工程,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旅游业的发展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并拉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5.2 社会效益改造工程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XX县XX村古村落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XX村古村落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古村落是一个地区文化遗产的象征,是历史与文化传承的见证。
当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古村落面临着消失或者被改造的命运。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对于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以XX县XX村为例,进行可行性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项目背景二、项目目标1.保护和传承XX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整理传统手工艺、民间文学等资源。
2.在保护的基础上,制定开发利用方案,提升文化遗产的价值,增加古村落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动古村落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项目方案1.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和整理工作,建立文化遗产档案,为后续保护和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工作。
3.制定推广计划,利用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渠道宣传古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加宣传力度。
4.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如民俗展示、传统节日庆祝等,吸引游客参观,增加古村落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项目收益1.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延续。
2.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吸引游客消费,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3.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为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收益。
五、项目风险1.资金不足:项目实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若资金不足可能影响项目进度和效果。
2.管理困难:项目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执行,若管理不当可能影响项目成果。
3.古村落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需兼顾古村落环境保护,可能面临开发和保护之间的矛盾。
六、项目推进计划1.组建项目组织机构,明确各职责任务。
2.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内容。
3.进行文化遗产调查和整理工作,建立档案资料。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概述----------------------------------------- 1 1.1 项目概况--------------------------------------------- 1 1.2 建设单位概况------------------------------------------2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作范围----------------------------- 2 1.5 可行性研究结论--------------------------------------- 3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5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5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第三章市场需求分析和市场预测----------------------- 8 3.1 市场需求分析----------------------------------------- 8 3.2 旅游市场预测---------------------------------------- 12 第四章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16 4.1 建设地点和地理位置---------------------------------- 16 4.2 场址条件-------------------------------------------- 16 4.3 社会经济条件---------------------------------------- 17 4.4 建筑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18 4.5 公共设施条件---------------------------------------- 18 4.6场址适宜性评价 -------------------------------------- 19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20 5.1规划设计方案 ---------------------------------------- 20 5.2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 21 第六章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236.1 环境保护-------------------------------------------- 23 6.2 安全卫生-------------------------------------------- 24 第七章节能分析------------------------------------- 257.1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 25 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25 7.3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 25 7.4节能措施--------------------------------------------- 26 第八章建设进度计划--------------------------------- 278.1 建设工期-------------------------------------------- 27 8.2 项目实施进度表-------------------------------------- 27 第九章组织机构和项目管理-------------------------- 289.1 组织机构-------------------------------------------- 28 9.2 项目管理-------------------------------------------- 28 9.3 项目建成后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能划分 -------------------- 32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3 10.1 投资估算------------------------------------------- 33 10.2 资金筹措方式与来源--------------------------------- 34 10.3 资金使用计划--------------------------------------- 34 第十一章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36 11.1 财务评价依据--------------------------------------- 36 11.2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37 11.3 营业收入估算--------------------------------------- 37 11.4 财务效益分析--------------------------------------- 37 11.5 不确定性分析--------------------------------------- 38 11.6 财务评价结论--------------------------------------- 38 第十二章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4412.1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44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 46 13.1 主要结论------------------------------------------- 46 13.2 问题与建议----------------------------------------- 46 第十四章招标方案---------------------------------- 47 14.1 招标范围------------------------------------------- 47 14.2 招标方式与招标组织形式----------------------------- 47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2、总平面布置图第一章概述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设施建设项目2、建设地址:项目建设地址位于##县##镇。
古村庄改造与保护工程可研报告
古村庄改造与保护工程可研报告一、项目背景本报告旨在对古村庄改造与保护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
古村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经济发展的压力,很多古村庄面临着遗弃和破坏的危险。
因此,对于古村庄的改造与保护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改造与保护工程,恢复和保护古村庄的传统特色和文化价值,并提升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恢复和修缮古村庄的传统建筑和文化景观,使其保持原貌和独特魅力;2. 提升古村庄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3. 发展古村庄文化旅游,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发展;4. 强化古村庄的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三、可行性分析针对古村庄改造与保护工程的可行性,进行以下分析:1. 技术可行性古村庄改造与保护工程涉及到建筑修缮、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这些技术手段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因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 经济可行性通过发展古村庄文化旅游,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政府的资金支持和社会投资也可以为古村庄改造与保护工程提供经济保障。
因此,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3. 社会可行性古村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同和价值。
社会公众对于古村庄的保护和传承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支持度。
因此,在社会上是可行的。
4. 管理可行性古村庄改造与保护工程需要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机构进行规划、协调和执行。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古村庄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因此,在管理上是可行的。
四、项目推进计划本项目的推进计划如下:1. 成立古村庄改造与保护工程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协调;2. 开展古村庄调研和评估工作,确定改造和保护的重点;3. 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包括工程建设、文化旅游开发等;4. 落实项目资金和投资,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支持;5. 开展古村庄建筑修缮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6. 发展古村庄文化旅游产品,并进行宣传和市场推广;7. 加强对古村庄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8. 监测和评估项目进展和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
历史文化名镇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备案 (一)
历史文化名镇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备案 (一)尊敬的领导:经过多方调研和分析,我们对历史文化名镇旅游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以下建议书备案,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
一、项目背景历史文化名镇是指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镇,如周庄、西塘等,这些地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地域风情,是国内外游客十分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古镇的开发建设并不完善,游客服务、旅游产品和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了它们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将历史文化名镇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精品化的开发,提升其旅游品质和吸引力,开发出多样化、特色化、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增加游客数量和收益。
三、项目内容1. 文化遗产保护和修缮,保护历史文化名镇的传统建筑、博物馆、文化遗址等文物古迹,并进行修缮和保养。
2.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高品质的旅游设施,包括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站、信息中心等。
3. 旅游产品开发,开发出多样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例如:异国风情体验游、传统美食之旅、手工艺品制作体验、古镇文化游等。
4. 品牌推广和生态保护,构建品牌推广体系和生态保护体系,向国内外宣传历史文化名镇的独特风貌和旅游资源,确保其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1.政策支持:国家相关政策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2.市场需求:历史文化名镇具有独特的风貌和内涵,受到了广大游客的热捧。
3.投资回报:该项目投资规模适中,有望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
4.资源条件:项目选址条件优越,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五、项目建议1.强化管理为了保证项目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加强项目管理队伍建设,打造高效、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
2.推进旅游产品开发在保护历史文化名镇的传统特色基础上,加强新产品的研发,更新旅游产品,提高品质,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
3.加强宣传和营销多渠道宣传推广项目,打造项目品牌,吸引更多消费者和商家参与。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章总论 (2)第二章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 (15)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21)第四章建设方案选择 (24)第五章环境保护与节能 (34)第六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45)第七章工程招投标 (50)第八章项目建设实施计划 (53)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55)第十章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57)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 (65)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项目1.1.2 项目管理单位某某县某某村乡人民政府1.1.3 建设性质恢复重建1.1.4 建设地点项目位于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县城西南8km处某某村乡某某村村1.1.5 建设单位概况项目建设单位为某某村乡人民政府。
1983年正式设立某某村乡建制,1993年撤区并乡继续保留,将原朱村乡并入某某村乡,现辖6个村,115个村民组。
内设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综治办、计生办、财政所、农经站、国土所、农技站、林业站、水利站以及民政、文广、劳保等机构。
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依法管理本行政区域各项社会事务和经济发展事务,维护社会稳定,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
现有在职干部职工48人(行政26人、事业22人)。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我乡还专门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抽调5名专业技术干部组成,负责项目建设日常管理工作。
1.1.6 某某村概况某某村乡位于某某县城郊,新安江畔,距县城5公里,辖区人口13659人,面积43.6平方公里,2011年某某村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56亿元,乡财政收入3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24元。
预计2012年乡财政收入达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
某某村,古名洪村,元末曹姓家族迁入此地,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某某”句,改名为某某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远历史。
某某村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块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与“锦绣江南第一村”呈坎、“牌坊之乡”棠樾齐名。
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和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设施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与法人代表项目承办单位:**文物保管所项目法人代表:1.1.3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地点:1.1.4可研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证书号:1.2研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五规划的建议》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五规划纲要》5、《国家“ ^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6、《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7、《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8《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9、《文物事业“十五”发展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10、《国家文物局“ ^一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11《**性规划》12、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数据和材料13、承办单位的编制委托书1.3可行性报告研究范围本可行性报告对**的文物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就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合理分析,为上级决策部门提供可靠依据。
1.4**概况**是驰名中外的古代都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今洛阳城东15公里,洛阳市与下辖之孟津县、偃师市相毗连处,地当伊洛平原中心。
由宫城、内城、外郭城构成,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
地上、地下遗址、遗物十分丰富,如城垣、城门、宫殿、衙署、苑囿、佛寺、灵台、太学、辟雍、明堂、墓园等遗址。
**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古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城,1961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列入全国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36处大遗址名单,目前,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已正式入选丝绸之路捆绑申遗项目。
**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同时期的其他任何城市不可替代的。
**作为中国古代早中期都城的典型代表,其经历朝代之多,年代之久,城市形制变化频繁复杂,对后代都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此独特的地位为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其历史价值和重要性是其它城址所无法比拟的。
文物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文物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章总论 (1)第一节项目概况 (1)第二节编制依据 (1)第三节研究范围 (2)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4)第一节项目背景 (4)第二节文物价值评估 (8)第三节项目建设必要性 (11)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15)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 (15)第二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24)第一节建设目标 (24)第二节建设规模及内容 (24)第五章建设方案 (28)第一节指导思想 (28)第二节建设原则 (29)第三节建设风貌 (31)第四节技术工艺 (31)第六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影响分析 (33)第一节编制依据 (33)第二节环境保护建议 (33)第三节节能措施 (38)第七章消防与劳动安全卫生 (40)第一节消防措施 (40)第二节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43)第八章招标方式 (48)第九章组织机构及项目管理 (50)第一节机构设置 (50)第二节项目管理 (50)第三节项目工程设计管理 (50)第四节建设项目合同与管理 (51)第五节建设项目质量管理 (54)第十章项目实施时间安排 (57)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8)第一节估算依据 (58)第二节投资估算 (59)第三节资金筹措 (60)第十二章效益评价 (61)第一节社会效益评价 (61)第二节生态效益评价 (62)第三节经济效益评价 (63)第十三章结论和建议 (66)第一节结论 (66)第二节建议 (66)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某某遗址及墓群文物保护项目建设地点: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项目建设单位:某某县文物局建设规模与内容:(详见第四章第二节建设规模与内容)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详见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有项目的建设资金总计3923.1万元。
其中资金的60%来源于国债资金,剩余40%地方自筹。
古代建筑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古代建筑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和目的古代建筑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然而,由于岁月的流逝和环境的影响,许多古代建筑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遗产,本研究旨在探讨古代建筑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重点分析古代建筑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古代建筑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和经济可行性- 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影响-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方法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案例研究和专家访谈。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调查现有的古代建筑保护项目,并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我们将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
3. 预期效益和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效益和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分析古代建筑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古代建筑的保护和传承- 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4. 项目实施计划本项目的实施计划如下:- 阶段一: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了解古代建筑保护的现状和问题,预计时间为一个月。
- 阶段二:进行案例研究和专家访谈,分析古代建筑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预计时间为两个月。
- 阶段三:撰写研究报告,包括可行性分析、建议和措施等内容,预计时间为一个月。
5. 预算和资源需求本项目的预算和资源需求如下:- 人员费用:涉及研究人员和专家访谈人员的费用,预计总计为X元。
- 文献和资料费用:包括文献检索和获取的费用,预计总计为X元。
- 差旅和采样费用:包括专家访谈的差旅费用和案例研究的采样费用,预计总计为X元。
6. 风险分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 时间风险:项目时间安排可能因各种原因延迟。
- 数据不准确性风险:古代建筑的相关数据可能存在不完整或不准确的情况。
- 资金不足风险:项目所需的预算可能超出预期。
为降低这些风险,我们将制定详细的项目管理计划,并保持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密切沟通。
和平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二00八年二月十九日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一、基本情况及项目背景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位于邵武市西南部,全镇总面积192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与1个居委会,总人口20564人,属于邵武南部中心集镇,拥有交通方便、区位突出、市场规范、文化资源丰富等多项优势。
2005年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及“全国群众性体育先进乡镇”称号;2006年被南平市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2007年又荣获“2003-2005年度省级文明村镇”及“福建最美的乡村”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和平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已列入《全国“十一五”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建设的规划》加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和建筑风貌完整,改善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是延续历史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群众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二、项目建设意义历史文化名镇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文明历程的具体体现,不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完善历史文化名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对于提高当地城市居民和农村群众居住环境,保护镇村的珍贵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多样性,以及城镇化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现实的迫切要求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和平古镇目前完成古镇保护总体规划,对古镇的古建筑、文化等进行挖掘整理、登记造册,实施挂牌重点保护,启动卫生保洁预案等工作,但由于财力困难,古镇保护开发难以深入推进,严惩影响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全面改善该镇的文化站设施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村史馆可行性报告
村史馆可行性报告一、项目背景村史馆是一个展示和保存本地村庄历史文化的场所,通过陈列展品、文献资料等形式,向公众传达村庄的历史、传统和文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度增加,建设村史馆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
本报告旨在探讨在某村庄建设村史馆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和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增加,建设村史馆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提升村庄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同时,村史馆也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了解自身文化历史的场所,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2. 资金支持分析建设村史馆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场地租赁、展品收集、展览设计等方面的费用。
可以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赞助、社会募捐等方式筹集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 地理位置分析村史馆的地理位置选择至关重要,应该选在交通便利、游客流量较大的地方,以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村史馆周边要有足够的停车场和配套设施,方便游客的出行。
4. 内容展示分析村史馆的展品应该具有地方特色,能够真实地展示当地村庄的历史文化,吸引游客的兴趣。
展览设计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和互动性,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村庄的历史。
5. 经营管理分析村史馆的经营管理要科学合理,包括人员配备、票务管理、宣传推广等方面。
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村史馆的正常运转和长期发展。
三、建设建议1. 确定项目目标在建设村史馆之前,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定位,包括吸引游客数量、文化传承效果等方面的指标,为项目的后续发展提供方向。
2. 确定合作机构可以与当地政府、文化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村史馆的建设和运营。
通过合作可以获得更多资源支持,提升项目的可持续性。
3. 制定详细规划在建设村史馆之前,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场地选择、展品收集、展览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规划要科学合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4. 加强宣传推广在村史馆建设完成后,要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以岳阳县张谷英村为例的开题报告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以岳阳县张谷英村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独特的文化财富,历史文化名村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历史文化名村不仅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反映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
同时,历史文化名村也承载着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维护民族文化传承和地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岳阳县张谷英村作为岳阳文化的代表,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景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历史文化名村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许多村庄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遗存,古建筑物被拆除或改变了传统形态,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也失去了传承。
因此,保护历史文化名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二、研究内容与目的本文主要围绕岳阳县张谷英村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展开研究。
内容主要包括:张谷英村历史文化概况的介绍;现状分析,包括村庄面临的困境与机遇、村庄地理环境、文化遗产与建筑特色等的研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包括历史文化名村的概念、保护现状、保护规划、保护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岳阳县张谷英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方案并提出保护建议,以期保护该村庄的独特文化和历史特色,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取实地调研、文献资料分析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对实地调研所观察到的历史和文化现象的分析,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三个角度对该村庄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针对该村庄保护规划的制定过程,还将开展专家访谈、座谈等方法,以收集专家意见和市场需求,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四、研究预期结果本文预期研究的结果包括:首先,全面了解张谷英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深入挖掘其历史遗产,准确掌握该村庄的文化特色;其次,准确判断该村庄面临的保护困境和机遇,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最后,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方案,为该村庄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永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人员名单法人代表:吴崇友项目负责:吴崇友审定:施俊杰(高级工程师、院长)审核:程万里(高级工程师)校对:潘丽微(注册咨询工程师)编写:吴崇波(高级工程师)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第三章项目场地及建设条件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第五章环境影响第六章资金估算及资金来源第七章建设进度初步设想第八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估算第九章结论和建议附件第一章总论一、概述1、项目名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2、建设单位: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3、法人代表:吴崇友3、项目负责人:吴崇友4、项目概况:4.1项目范围项目范围为厚吴历史文化名村重点保护区范围内,为西至外田塘西侧,东至澄一公祠东侧,北至吴氏宗祠北侧,南至井家塘南侧,面积9.17公顷;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为东至南溪水域厚吴大桥西桥头,南至环村路百米的农田,西以环村主路为界,北至现厚吴小学东侧农田,面积24.23公顷,项目总投资约2847.2万元。
4.2保护设施建设:1)、保持道路的历史格局和空间尺度基础上,采用青石板和卵石进行整修。
2)、对街巷的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进行埋地敷设,消防设施、环卫设施建设。
3)内部交通及停车场、广场建设。
4)水系整治、水埠、驳岸整治5、资金来源:各级政府补助50%,村自筹资金50%6、编制单位:永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二、项目编制依据1、《永康市厚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关于申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2012年投资2、计划建议的通知》《关于申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2012年投资3、计划的通知》4、《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永康市厚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批复》浙政函【2011】262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6、《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列》(2008)7、《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06)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厚吴古村隶属浙江省永康市前仓镇,前仓镇位于永康市西南端,北靠石柱镇,东临舟山,西有新店,南与缙云县新碧镇交界。
距永康市区13.5公里,330国道通贯南北,金丽温高速公路、金温铁路分别在村落的西部、东部通过,交通便利,是与温州、丽水等县交往的主要窗口,素有永康“南大门”之称,村西2公里是著名的历山风景区。
至今厚吴已有780年的历史,860户,常住人口2910人。
厚吴古村落南北长约500米,东西长约450米,保护规划面积为33.4公顷。
厚吴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浓厚,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具有较完整古村落格局和风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1998年10月,厚吴村的吴氏宗祠被永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市文物主管部门又在该村公布了文物保护点12处。
2004年初,市文物主管部门主持了厚吴村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申报工作,2004年8月,厚吴村古建筑群已被列入浙江省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厚吴村经宋、元、明、清的历代建设,村落发育较为成熟,古村落形态保存较为完整,房派分区及原有村落边界清晰,村内水系、街巷格局保存完好,保留有众多的宗祠、住宅、商业店铺、古墓、人工水渠、桥梁、庙宇及宝童塔等。
其中相当一部分建筑质量较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厚吴古村内现风貌保存较好的建筑大多与古水塘共生,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3处,多数保存完好。
其余传统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构破坏和艺术构件缺失,但大多未危及建筑的整体安全,极少量建筑由于各种原因被拆除和改造。
主要街道厚吴大街地面原为石板和卵石地面,现已被改造为水泥路面。
二、项目提出的必要性为保护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它世世代代惠及后人,以保护古村落整体、古建筑个体以及一定范围内有乡土特色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为目标;并促进对村落的学术研究,使厚吴古村落的保护和新区的发展相协调。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维护厚吴历史文化名村的整体风貌和文化特色,改善居住环境,实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要依据《保护规划》,按照保护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维持生活延续性的原则保持厚吴历史文化名村原有的水系和街巷格局、空间尺度、建筑形式、整体色彩、落实好具体的保护与整治措施,加强相关规划与《保护规划》的衔接,并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电信、环卫、消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按照厚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近期整治(2009-2012)的主要内容对恢复各街巷的路面,水系整治、同时配套电力电信等市政设施、建设改造村庄东侧粮库广场及停车场的必要性、紧迫性显得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2.1古村内街巷道路面破坏1991年以前古村内街道道路面已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坑洼不平。
1991年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率领下,耗资十万余元,将全村主要街巷全部铺成水泥地面,原卵石、石板路面大多不存在,只有一些很偏僻的小巷内还有一些痕迹,改变了乡村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建筑色彩,改变了古村真实的历史面貌。
古村内部的道路系统是整个古村历史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古村内道路的铺砌方式和宽度与两旁建筑所营造的空间环境是整个古村保护的一部分,因此针对不同的街道相应有不同的整治模式。
2.2内部交通及停车场、广场建设方面由于是古村,道路用地比较偏低,整个古村现状无上规模的广场和机动车停车场,以沿路停车为主。
原村落传统风貌肌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机动交通的破坏。
住宅与道路界面不清,缺乏停车场地,道路绿化少,不成体系。
巷道的肌理尚存,但不完整,部分已经被新民居独户独院的完整空间所取代。
2.3水系现状厚吴属于靠山面水的古村布局,内部纵横密布水塘、水井、明暗沟渠连接而成的水系。
现状规划保护范围内水域面积较多,但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村民购买摩托车、小轿车的人不断增加,为方便行路将村内街巷拓宽,拓宽的路面大部分占用水塘空间,而在水塘周边建新房的村民也不断的挤占水面,致使水塘面积越来越少。
古村以前市政设施有上水,无下水,污水处理能力较差,基本上无处理直接向村内水系排污,加上水塘用于洗衣、洗菜,导致古村生活污水污染严重。
厚吴古村地形东南高,西北低、村落水塘从东南向西北,有明沟或暗沟逐一相通,使全村水系上下贯通。
近几年,新房建造不注意水道的贯通,有些水沟已淤堵,直接影响到水塘水的质量,不少水塘已成臭水坑,即破坏了村落水系,污染了村落环境,也破坏了村落的历史面貌。
2.4 市政公共设施方面目前古村上空四面八方架设的各类电线很多而且很乱,缺少统一规划部署,一方面乱拉电线造成村落景观的混乱,破坏了村落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大多电线钉在建筑的木结构上,严重破坏了建筑结构和构件,并易引发火灾。
2.5村内公共卫生设施、公共环境质量较差现古村内老房仍有部分家庭使用马桶,污水没有排入污水管道;古村内公共厕所很少,厕所主要结合公建和宗祠设置,分布不合理,且使用率高,主要服务于无卫生设施的老式民居的住户。
住宅院落内杂物堆放多且杂乱,木料乱堆,火灾隐患大。
住宅周边和院落内杂物堆放,家禽、家畜饲养缺乏合理的管理。
猪鸡横卧,成为蚊蝇的滋生地。
现在的村落垃圾四处皆是,许多地方垃圾成堆,水塘飘满污物,整体卫生环境恶劣。
古村内散布着垃圾收集池等环卫服务设施,但服务半径过大,未能满足使用要求,管理不善,质量较差。
第三章项目场地及建设条件3.1项目选址项目范围为厚吴历史文化名村重点保护区范围内,为西至外田塘西侧,东至澄一公祠东侧,北至吴氏宗祠北侧,南至井家塘南侧,面积9.17公顷;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为东至南溪水域厚吴大桥西桥头,南至环村路百米的农田,西以环村主路为界,北至现厚吴小学东侧农田,面积24.23公顷。
3.2自然条件3.2.1、厚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为17.5度,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5.1度,极端最低气温-11.8℃;最热7月份)平均温度29.5℃。
极端最高气温41.7℃,比周围邻县都略高。
年平均无霜期240天。
年平均降雨量1328.9毫米,梅雨期全年降雨量较集中和降雨期较长的季节。
主导风向夏季以东南风、冬季以西北风为主。
夏秋之间有台风、暴雨、冰雹,少数年份出现晴热少雨或高温干旱,为该区的主灾害性天气。
3.2.2.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市区地震的特点是强度弱、震级小、属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VI度区,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浙江省厅发布[2001]167号文规定,本区不必进行建筑抗震设防。
3.3基础设施条件3.3.1. 交通古村的现状机动车交通组织较为清晰,以外围环状道路绕村一圈为村庄主干道,向东通往前仓镇镇区;向北通往永康市区;向西南为荆吴线;向西为下前线。
整个环状车行路组织起全村的主要道路。
北侧有通往市区的公共交通线路,与镇区和永康市区联系都较为方便。
3.3.2.给排水古村自来水、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基本完成,建有供水及污水管网。
给水:建设时供水管道经总表计量后直接接入用户各用水点,总管直接供水。
排水:雨水、生活废水、污水:村庄内部的排放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沿各明暗沟渠排放;污水通过铺设污水管网收集,将生活污水就近排放至污水处理池统一处理,远期纳入前仓镇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
3.3.3. 供电古村内设有变电箱,室内变电所,供电至居民家中3.4社会经济条件厚吴村所在的前仓镇经济较薄弱,工业以学校用品、体育用品为特色的文化用品为主,大多为小型的前店合作坊的家庭工业,06年工业总产值2亿多元。
农业的蔬菜、水果生产以形成一定规模,提子、毛芋等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厚吴村经济总体还是以农业为主导,村内有部分来料加工业和村级五金加工企业。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4.1传统街巷保护及步行区恢复路面传统风貌保存完整的街巷以修缮为主,维持街巷尺度和两旁建筑的高度。
对路面原有传统铺砌已经不存在的街巷,若尺度和格局尚保存较好的,可根据当地的传统做法予以适当的修复和改善整治,恢复青石板、卵石的铺地方式。
古村内主要以步行交通为主,厚吴大街、各街巷均以步行为主。
古村内部的传统街巷保持原有的尺度、比例和格局,街坊之间的主要步行道,作为旅游和居民出行通道,禁止机动车辆进入。
规划主要道路建设控制一览表4.2内部交通及停车场、广场建设古村外侧由车行外环线分段引入机动车道至村庄内环周边,主要服务重点保护区外侧的新建住宅区域,尽头设绿化停车场,解决古村周边居民的机动车交通问题,且对离保护建筑和文保单位较近的停车场设置绿化带并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