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镂雕双狮

合集下载

从镂雕工艺看 古代玉雕形制的演变

从镂雕工艺看 古代玉雕形制的演变

从镂雕工艺看古代玉雕形制的演变众所周知,镂雕是古代玉器制作中水平最高、难度最大的工艺。

玉器的镂雕亦称镂空雕、透雕,指的是在玉料上先设计好作品的物象图形,然后通过钻孔、丝锯搜镂、碾磨等技法将玉料中没有表现作品物象的部分掏空,将能表现物象的部分保留下来,透雕出作者想表达的物象图案和意境。

由于玉石具有坚硬并且脆韧的特点,玉器的制作又是一种“削减”的艺术,而镂雕不仅是在玉石上做“削减”,而且还要镂空,这对作者技法的要求是相当苛刻的,若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将原本的创意毁于一旦。

因此,一件高超的镂雕玉器的完成,不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制玉技法,还渗透着作者呕心沥血的心法,整个创作过程,往往要耗费数年刻苦细致的努力。

令人吃惊的是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掌握了玉器制作工艺的几乎所有技法,切割、琢磨、钻孔、掏膛、抛光、圆雕、浮雕、包括镂雕。

当我们通过文献和参观博物馆欣赏到精美的古代镂雕玉器时,我们常常会十分感慨和惊叹,距今有5000年之遥远的先人们真是心灵手巧啊,他们高超的审美水平、丰富的创作想象力以及用于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段一点也不亚于现代的艺术家。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录以视古玉镂雕工艺的精彩。

图一,“玉神人兽面像”,红山文化玉器,距今7000-5000年。

此器运用镂雕技法勾勒出神人的身形轮廓,结合碾地阳起技法刻画出一位五官俊秀、头戴高冠、肩膀宽实、身着网格纹服饰和瓦沟纹“铠甲”、手持长杵、脚踏俯首伏卧一降兽的威风凛凛的英雄形象。

此器的镂雕技法简洁,小巧,只镂了四组对称的部位和头顶的一横梁,就将神人的冠、脸、肩、腿突现出来;碾地阳起技法也用得巧,采用正反面不同的纹饰,就将片状的玉神人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大家而前,具有立体感。

图二,“人兽形玉佩”,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家河文化),距今4500-4000年。

此件人兽形玉佩比图一的玉神人兽面像年代要晚数千年,但表达的题材和表现的手法是基本一致的,同样是人像立于兽首之上,同样是运用了镂雕的技法。

明代红砂岩石雕双狮,并非狮子大开口,而是含珠伫立,栩栩如生。

明代红砂岩石雕双狮,并非狮子大开口,而是含珠伫立,栩栩如生。

明代红砂岩石雕双狮,并非狮子大开口,而是含珠伫立,栩栩
如生。

走进肇庆七星岩水月宫门口前小广场,可以见到明代红砂岩石雕双狮,它雕于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其原来是安放在肇庆市人民政府(原明、清两广总督府)门口的,1965年移至水月宫前。

石狮由整块红砂岩精工雕就,双狮皆佩彩带、项环,仰首直身,前足一踏球,一蹬直,后足屈蹲,口含石珠,脚下有小石狮。

双狮历史悠久,保存较好,具有典型明代石雕特征。

早四、五年前,双狮是没有玻璃罩罩住的,欣赏起来更加迫真。

但是,日晒雨淋,不利于文物保护,另有一些不文明的人,爬上去同狮子合影,也是不好的。

有关部门用玻璃把它罩住,不是小聪明那么简单。

乾隆帝与乾隆玉

乾隆帝与乾隆玉

86爱新觉罗·弘历是康熙五十年(1711)生人,1735年登基,年号乾隆,在位60年。

他不想超过祖父康熙帝在位时间,于1795年退位,又当了四年太上皇。

这四年的太上皇时期是嘉庆前期,这时生产的一些带嘉庆款的玉器其实也是乾隆时期做的,也应叫乾隆玉器,或者可以把它归到乾隆玉器。

乾隆时期的玉器是在乾隆皇帝的思想指导下制作的,所以我们叫做乾隆玉器,也叫做“乾隆工”。

清代最好的玉器就是乾隆玉器,它是清代玉器的高峰。

乾隆帝与玉器乾隆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爱玉如痴的皇帝,他对玉的爱好是深入骨髓的。

乾隆帝一生撰写有关玉器的诗文就超过800篇,还撰写了《搢圭说》、《圭瑁说》等有关玉器方面的论述,可以说看了很多文章,综合各家之长。

他不仅亲自指导当时玉器的生产制作,还关心古玉的鉴定考证,把自己的品评意见写成诗文,命玉工刻在古玉之上。

乾隆帝活了89岁,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一个皇帝,对玉器的指导也贯穿他的一生,所以乾隆玉器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多,从早期形成一直到最后,整个乾隆时期只有在乾隆帝最后一年,就是即将退位的最后一年没有下令去制作玉器,其他所有的时间都有制作玉器的记录。

在《乾隆档案》里面能看到大量关于乾隆帝从玉料进宫就开始指导这个玉料要做成什么东西的记载。

他会先让工匠画样,画样就是设计,把设计稿给他,他不满意就会打回去让画师重新来设计,在做的过程中还有反复,他还会不停地让他们拿半成品来看,所以乾隆帝是直接参与到玉器制作过程中的,一直到最后的成品。

从这一点就可想而知乾隆帝多么关心玉器,皇帝如此关心这件事情,底下的人能乾隆帝与乾隆玉清乾隆 御制白玉交龙钮“自强不息”宝玺中国嘉德2013春拍成交价: RMB 66,700,000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87清乾隆 白玉雕五龙纹笔洗中国嘉德2014春拍成交价: RMB 14,950,000不尽心尽力去做吗?为什么说乾隆工的东西好,一定是有它的道理。

明代古玉兽

明代古玉兽

明代古玉兽
玉兽杭州市博物院
玉兽杭州市博物院
玉兽杭州市博物院
玉兽杭州市博物院
玉兽杭州市博物院
明青玉卧异兽故宫博物院
明青玉卧狮故宫博物院
明紫褐沁白玉卧兽
故宫博物院
明玉镂雕双狮故宫博物院
明玉双兽笔架故宫博物院
明青玉双鸟笔架故宫博物院
明青玉三足龟故宫博物院
明青玉犬故宫博物院
明青玉麒麟故宫博物院
明青玉龙首龟故宫博物院
明青玉飞兽镇纸故宫博物院
明青玉蹲姿兽故宫博物院
明青玉雕狐故宫博物院
明青白玉双狮戏球镇杭州博物馆
明黄玉卧驼
杭州博物馆
明黄玉卧兽杭州博物馆
明青玉异兽故宫博物院
广东省博物馆明代玉马
杭州博物馆明代玉麒麟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明代玉骆驼
湖北省博物馆明代衔灵芝玉狮
湖南省博物馆明代玉瑞兽
旅顺博物馆明代玉卧牛
首都博物馆明代鹤鹿纹玉笔架
天津博物馆明代玉瑞兽。

故宫玉器解说词

故宫玉器解说词

玉环托花叶带饰玉环托花叶带饰,宋,直径6.5cm。

清宫旧藏。

作品为白玉制作,表面有褐色斑。

圆形,多层次,下层为一圆环,上层镂雕花卉,似为百合,中部两朵花交错,周围饰叶、花,叶上用深、浅两种阴线表现出花叶的筋、脉,图案简练紧凑。

左侧近环处露一孔,以备穿带。

此带饰的图案为典型的宋代花卉图案,主要特点为花叶简练紧密,花及叶的数量不多,用大花、大叶填满[脏话],图案表面少起伏,叶脉以细长的阴线表现,在透雕的表现方法上注重图案的深浅变化而无明显的层次区分。

玉鱼莲坠玉鱼莲坠,宋,长6.2cm,宽4cm,厚0.6cm。

清宫旧藏。

玉色白,表面有赭[脏话]斑。

鱼小头,长身,无鳞,鱼身弯成弧状,昂首,尾上翘,鳍短而厚,共6片,其上有细阴线。

鱼身旁伴一荷叶,长梗弯曲,盘而成环,可供穿系绳。

西周以后鱼类玉器数量锐减,唐代又有回复,宋代佩鱼之风又盛,出现了较多的玉鱼,样式、种类不一,或与荷莲、茨菇相伴,或仅单条鱼,或无鳞,或饰横向水线,或饰网格纹。

此风一直延续到元、明、清时期。

荷花与鱼相并含有连年有余之意,是吉祥图案的一种。

玉孔雀衔花饰玉孔雀衔花饰,宋,长7.6cm,宽3.8cm。

清宫旧藏。

花饰玉色青白,有赭色斑,为半圆形玉片,其上透雕孔雀衔花图案。

图案主体为孔雀,孔雀回首,拖尾,展翅,口衔花枝,枝上有花两朵,品种不同。

花鸟类玉器在宋、辽、金的考古发掘中多有出土,其中不乏鸟翅一只伸开、另一只下折的造型,这种鸟衔花玉饰是宋代较流行的样式。

北京房山石棺墓出土有孔雀形玉发饰,孔雀之尾端带有半月状透空孔洞,同此件作品孔雀尾部的表现相同。

此件作品较一般宋代花鸟玉佩更为精致,据其形状,可能是一种嵌饰。

玉举莲花童子玉举莲花童子,宋,高7.2cm,宽2.8cm,厚1.1cm。

清宫旧藏。

玉呈暗白色,雕一童子,著细袖衫、肥裤,外罩一长马甲,马甲上刻方格“米”字纹。

童子头向左侧,露右耳,双手举莲花一枝,花朵置于头顶。

作品为宋代玉童子的典型形象,五官表现简单,以少量的短弧线表示衣纹。

古代嫁女必备嫁妆攻略-十里红妆,图片

古代嫁女必备嫁妆攻略-十里红妆,图片

古代嫁⼥必备嫁妆攻略-⼗⾥红妆,图⽚嫁妆。

说说古代⼥⼦的嫁妆吧,话说现在就算结婚⽗母那⾥也会说,这个给你留做嫁妆,那个你出嫁的时候给你当嫁妆种种。

那古代⼥⼦出嫁嫁妆该如何准备呢,为什么⼀定要有嫁妆呢?⾸先是要了解下“⼗⾥红妆”这个词的来历所谓“⼗⾥红妆”是指旧时嫁⼥的场⾯。

⼈们常⽤“良⽥千亩,⼗⾥红妆”来形容嫁妆的丰厚。

旧俗在婚期的前⼀天,⼥家将置办的奁具雇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为之铺陈,俗称“铺床”或“发嫁妆”。

“铺床”尽管不在婚姻六礼之列,但长期以来却是汉族婚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富家嫁妆惊⼈,床、桌、器具、箱笼、被褥⼀应俱全,⽇常所需⽆所不包。

发嫁妆的队伍绵延数⾥,故称“⼗⾥红妆”。

“发嫁妆”往往成为富贵⼤户⼈家摆阔夸富的⼤游⾏。

可以想象,现在的电视剧⾥,每每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个接⼀个的奴仆或捧着或挑着满满当当的嫁妆⼀路敲敲打打,好不夸张的。

就怕别⼈都不知道。

那为什么对嫁妆如此重视甚⾄越多越好呢?这个看来有2⽅⾯的原因啦。

⼀⽅⾯表达了⽗母对⼥⼉的拳拳爱意,古代的⼥⼦可不像我们现在⼥⼦也能撑起半边天的,⼤多是只能在家相夫教⼦的,⽽且万恶的男尊⼥卑呀,那⼥⼉嫁过去以后⽣计来源咋办呢?话说如果嫁了个好⽼公当然也能安⼼得做个夫⼈,继续养尊处优,那万⼀嫁个⽼公三妻四妾的,买个胭脂⽔粉的还得看丈夫脸⾊,去帐房⽀取啥的,也实在是可怜,⽽且往往你新妇嫁过去总得笼络⼈⼼吧,这个⼈脉除了以⼈品可以获得,就是⽤⾦钱来打通了。

古代的⽗母也是可怜天下⽗母⼼了,虽然说嫁出去的⼥⼉泼出去的⽔,但是多点嫁妆总可以让⼥⼉在夫家不被轻视或受欺侮吧,遇到个急⽤还能⾃⼰有点⼩⾦库的说另⼀⽅⾯吧,多多的嫁妆当然是家族富有、地位显赫的⼀种炫耀,或者叫排场。

在古代,两家联姻,家与家的联合较男⼥结合更被社会重视,婚姻只是被作为壮⼤亲族、扩⼤权势来考虑。

宁绍⼀带在明清时期是商贾官宦云集之地,素有“⽆宁不成市,⽆绍不成衙”之说。

商⼈虽然⼿握⼤量财富,但因“重农抑商”的习惯,商⼈虽然有钱,可在那个时候也就被⼈当个暴发户,⼟财主,政治地位可是⼀点都不⾼,在很多⼩说⾥都能看到⼥主是某某富商的千⾦,说来也算是⼤⼩姐,可是却往往被⽗母安排挤破脑袋⽤尽⼼思的想嫁给官家,当然如果能送进皇宫更是最好。

中国古代的四灵神兽玉器小论文

中国古代的四灵神兽玉器小论文

也说关于四灵、四象与四时图1一朋友收藏的汉代白玉浮雕四灵玉牌图2北京中嘉拍卖的青白玉四神螭纹出廓壁图3南阳唐河针织厂汉墓画像石研究之四灵图图4汉代石阙上的四灵图图1为一朋友收藏的汉代白玉浮雕四灵玉牌。

玉牌上方浮雕一龟蛇复合体怪兽(玄武),下方浮雕一凤鸟(朱雀),左侧浮雕一龙(青龙), 右侧浮雕一飞虎(白虎)。

图2为北京中嘉以112万元成交价拍卖的玉器青白玉四神螭纹出廓壁。

玉壁中好部分镂雕一昂头挺胸的立龙;玉壁肉部分上方浮雕一凤鸟(朱雀),下方浮雕一龟蛇复合体怪兽(玄武);左侧浮雕一飞虎(白虎),右侧浮雕一飞龙(青龙)。

图3为南阳唐河针织厂汉墓画像石研究之四灵图。

汉墓画像上方浮雕一凤鸟(朱雀),下方浮雕一龟蛇复合体怪兽(玄武);左侧浮雕一飞龙(青龙),右侧浮雕一飞虎(白虎)。

图4为四川益州发现的汉代四灵图。

石阙上的上方浮雕一凤鸟(朱雀),下方浮雕一龟蛇复合体怪兽(玄武);左侧浮雕一飞龙(青龙),右侧浮雕一飞虎(白虎)。

细心观察两件玉器和两件汉画像石,你会发现玉器上的四灵兽的方位,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

但是,两件画像石上的四灵兽的方位(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并不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排列。

南阳唐河县针织厂汉墓出土四象图,这张画像石上表现的四灵兽,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却是按着顺时针方向排列的,与以上两件玉器相同。

同为汉代文物,表现的形式却大相径庭。

看起来好像很乱,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以遵循。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其中暗藏某种玄机吗?最近,看了红山文化国际论坛玉文化研究年会的《朝阳牛河梁红山玉文化国际论坛文集》中署名叶伟夫、叶芃的论文:《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探索牛河梁玉雕所凸现的史前天地与四神观》,即《中国“四神”研究》。

诚如作者自述:“该文是截止目前为止,可能是最系统的专门探研“四神”的文章,亦即是我国对于“四象、四神”等传统造型和纹饰的起源、神化、发展、演进、异化、演绎、升华等进化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北京古狮趣谈

北京古狮趣谈

北京古狮趣谈⽩塔寺的⽩塔,建于元代(1279年),是元⼤都的遗存,⽩塔寺原名“⼤圣寿万安寺”,明代重修后改为“妙应寺”,⼤⽩塔也称为妙应寺⽩塔,是北京地区喇嘛塔之最。

1961年,妙应寺⽩塔成为第⼀批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之⼀,⽂物地位⽐较⾼。

在寺内⼤觉宝殿的前⾯,有⼀对⽯狮⼦,这就是本篇博客的主⾓⼉。

这对⼉元代的⽯狮⼦,其实与⽩塔寺没有任何关系,是⼀件搬迁⽽来的⽂物,不仅⽯狮⼦是搬迁来的,⽯狮⼦底下的雕龙须弥座,也是从不同的地⽅搬迁⽽来,与⽯狮⼦也没有任何关系,与⽩塔寺也没关系,⽽现在这些元代的⽯刻⼗分和谐地在⼀起,唯⼀的联系是,它们是元代的古迹。

⽯狮⼦每个朝代都有⾃⼰的特⾊,醉美古中国学堂在千聊⽹组织过免费的讲座,由蔺⽼师讲《中国历代狮⼦特征及演变》,受益匪浅。

之后,⼜听了北京⽯刻艺术博物馆组织的⾦⽯⼤讲堂,由吴梦麟⽼师介绍北京⽯刻艺术馆馆藏和北京地区的⽯刻典故,听得津津有味,因为⼤部分北京的⽥野⽯刻都去过,包括房⼭孔⽔洞内隋代的佛造像和佛经⽯刻,算是⽐较最早的摩崖造像了。

⽽北京地区的⽯狮⼦没有太⽼的,多是明清作品。

与早期历代帝陵和其它地⽅差距很⼤。

仅有的⼏件⽼⽯狮⼦存放在博物馆,品相也很差。

⽐如⽯刻馆内说是史思明墓的唐代⽯狮⼦,体型不⼤,也算是馆藏的宝贝了。

外地精美的⽼⽯狮⼦本⾝很重,很难搬到北京来展览,去年国博举办的秦汉⽂物展,把⼭东博物馆的东汉⽯狮⼦请来了,有幸⼀睹真容。

狮颈部有⾪书铭⽂⼀⾏“洛阳中东门外刘汉所作狮⼦⼀双”,记载了⼯匠的姓名和籍贯,但没有注明具体年代。

算是最早的狮⼦圆雕作品之⼀。

如果不计佛教作品的狮⼦,不计浮雕作品,门砧⽯作品,只计算⼤型圆雕⽯狮⼦作品,数来数去,现存⽩塔寺的元代塌腰⽯狮⼦,成为我的最爱,专门去⽩塔寺拍了狮⼦的照⽚。

说先元代⽯狮⼦有⼀个别的朝代没有的特征,就是“尊右”的国家礼仪。

根据历史记载,唐、宋、明代是尊左,中间只有元代改为尊右。

以右为上,所以门⼝狮⼦的公母摆放与其它朝代相反。

枕头发展进化史(附古代枕图赏析)2

枕头发展进化史(附古代枕图赏析)2

枕头发展进化史(附古代枕图赏析)2⾃⼰整理收藏的,好累啊,⼤家看看吧⾦⽩釉剔花花鸟纹枕⾼17.7cm,⾯横30.3cm,⾯纵26cm,底横30cm,底纵24cm。

枕呈腰圆形,微出沿,枕⾯前低后⾼。

胎体施化妆⼟。

枕⾯中⼼花形开光内剔刻⼀株折枝花卉纹,枝头上的绶带鸟正在振翅鸣叫。

开光外饰卷草纹。

枕侧上下随形划弦纹,弦纹之间剔刻缠枝花叶纹。

枕⾝施透明釉,底不施釉,有两个圆形通⽓孔。

北⽅地区的磁州窑、定窑、钧窑、耀州窑等瓷窑在⾦代都有⼀定的发展,如磁州窑的虎纹枕、定窑的印花器、耀州黄堡窑的⽉⽩釉器等都是当时的典型器物。

宋磁州窑⽩地⿊花“镇宅”铭狮纹枕⾼12cm,⾯横24.5cm,⾯纵17.6cm,底横19cm,底纵13.2cm。

枕呈⼋⽅体形,通体⽩地⿊彩装饰。

枕⾯绘⼀雄狮,昂⾸凝⽬,四肢紧绷,似要⼀跃⽽出。

左侧以⿊彩书写楷体“镇宅”⼆字。

枕边缘以⿊彩随枕形描绘⼋⽅边线,枕侧⾯绘缠枝花草。

此枕绘画⽤笔流畅,动物形象刻画得极为⽣动,寥寥数笔即让狮⼦威风凛凛、咄咄逼⼈的形象跃然枕⾯。

瓷枕以猛兽为纹,如狮纹、虎纹表达了⼈们祈求平安、逢凶化吉的美好愿望。

此外,磁州窑的瓷枕上还经常选⽤婴戏、⽔藻鱼纹、花鸟等题材做装饰。

宋吉州窑绿釉划花瓷枕宋代吉州窑烧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9厘⽶,⾯26×22厘⽶,底24×19厘⽶。

枕⾯前低后⾼,呈如意形。

枕体中空。

通体施绿釉,底素胎⽆釉。

枕⾯依枕形外周划复线开光,开光内刻叶纹4⽚,枕侧戳印朵花。

为防⽌烧造变形,在后壁留有⼀个出⽓孔。

从侧⾯⼀边留有四个⽀烧痕看,当时为竖⽴烧制。

绿釉枕是宋⾦时期⽐较流⾏的瓷器品种,尤以北⽅窑烧造较多,为低温铅釉。

如河北定窑、磁州窑,河南鲁⼭窑、宝丰窑、禹县窑等均有制作。

宋磁州窑瓷枕⽀烧痕⼀般在枕底,胎⼟淡红,且绿釉表⾯有反银现象。

⽽宋代吉州窑瓷枕⽀烧痕在⼀侧⾯,胎⼟灰⽩,绿釉表⾯⼀般⽆反银,釉层有剥落现象。

此枕纹饰与在吉州窑窑址中采集到的标本类同,为吉州窑绿釉器物之典型。

今天我们看一件元青花双狮八棱玉壶春瓶宋代多六棱,元代多八棱时

今天我们看一件元青花双狮八棱玉壶春瓶宋代多六棱,元代多八棱时

今天我们看一件元青花双狮八棱玉壶春瓶宋代多六棱,元代多
八棱时
今天我们看一件元青花双狮八棱玉壶春瓶。

宋代多六棱,元代多八棱。

时代之不同风格。

宋代六棱上下天地代表八方世界,元代八棱上下天地代表十方世界。

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泛指遍虚空界,尽一切世界。

元代崇佛故十方世界。

狮子,纹样寓意:祥瑞之兆,象征权力与威严。

狮子纹是我们瓷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是一种瑞兽,也被称为是“百兽之王”,通过绘画狮子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热爱和追求。

古人认为狮子不仅可以驱邪纳吉、镇守陵墓,还能预卜洪灾,彰显权贵。

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古代很多衙门、私宅门口经常会左右各放一只狮子看门,以达到驱邪纳吉,狮子还寓意着万事如意、飞黄腾达、官运亨通。

你看这个元代狮子纹特点气势凶猛,双目圆睁,毛发密而卷,身体雄壮。

四爪尖锐有力,腿上有毛。

尾巴呈飘动状。

狮子身边通常配有杂宝纹和结带绣球,身披火焰,绘画写实威武。

青花下沉与晕散正是苏麻离青料的独特反映,这只是一种狮子纹样,在元代元代工匠发挥空间大,有各种狮子纹样,在北京地区就出现了“塌腰狮子”。

白塔寺天王殿前就有一对“塌腰狮子”。

元代统治者在雕造狮子造型物上并无严格管束,工匠们创作造型的自由空间较大,狮子的造型变化自然多姿多彩,生动活泼,一直延续到明代初期。

狮子图样是人们喜闻乐见之图,在各朝代都有而且特点各异!一言难尽。

非本文能详尽,今天就好好欣赏这件元青花双狮子玉壶春瓶吧!看看它能给你带来什么感受?[玫瑰][玫瑰][玫瑰]。

古玉界:狮子山下观玉狮—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

古玉界:狮子山下观玉狮—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

古玉界:狮子山下观玉狮—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香港—狮子山下
狮子山下,
香江奔流;
今日香港,
更加稳固。

视频来源于人民日报客户端
汉代石狮形镇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汉代石狮形镇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汉代石狮形镇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唐玉狮故宫博物院藏
唐白玉坐狮广东省博物馆藏
唐代玉狮大英博物馆藏
宋青玉太狮少狮佩
元玉双狮坠
清宫旧藏
狮形玉帽顶元代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明青玉卧狮故宫博物院
明玉镂雕双狮故宫博物院
明青白玉双狮戏球镇杭州博物馆明白玉伏狮故宫博物院
明代衔灵芝玉狮湖北省博物馆17世纪玉卧狮 V&A博物馆。

历代玉石狮子欣赏—难得一见的精品

历代玉石狮子欣赏—难得一见的精品

历代玉石狮子欣赏—难得一见的精品中国古代玉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祖先在玉的发现、制作以及使用中,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而形成的典章制度、社会道德、信仰习俗、观念意识、艺术风格等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玉配饰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玉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直到今天,人们依然愿意在身上系挂一件温润的碧玉,它不代表身份和等级,也没有礼仪的束缚,人们寄予其中的或许是一种审美的愉悦、一份美好的祈愿。

除此之外,或许还有对久远历史的追忆和对古老的中华玉文化内心深处的传承,它已经渗透进了民族的血脉之中。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历代玉石狮子欣赏玉狮,唐,长6cm,宽4.5cm,高1.5cm。

清宫旧藏。

狮白玉制,略有绺裂。

狮圆雕卧式披发,发呈多绺的螺旋状,环眼,阔嘴,四肢伏于地,肘部带有螺旋纹,尾自身后上冲,亦带有螺旋纹。

陕西西安法门寺地宫中出土有与此兽形象相同的唐代三彩作品,足证此作品为唐代所制。

此作品可使我们了解唐代玉兽造型中肘部饰螺旋纹的状况。

玉镂雕双狮,元,长7.3cm,宽5.2cm,厚1.7cm。

清宫旧藏。

玉质白净无杂色,为较厚的片状,镂雕大、小二狮,大狮卧伏而回首,前肢踏球,小狮直立,前肢举起,与大狮相戏。

狮子生活于热带,在我国很少见,但很早即输入我国。

中国历代工艺品中不乏狮子题材的作品,主要有两种:一种以真实的狮子为造型而加以变化,另一种较为夸张。

目前见到的狮类作品多为传世品,制造年代的界定颇有难度,一般研究者以卢沟桥望柱饰狮及故宫断虹桥望柱饰狮的特征为参照来划定北方狮类作品的年代。

此件玉狮为小头,腮部有弯月形弧线,具有明显的元代作品特点。

白玉太狮少狮,清乾隆,长15.6cm,宽8.5cm,高7.8cm。

故宫博物馆馆藏---历代玉器欣赏(高清)

故宫博物馆馆藏---历代玉器欣赏(高清)

故宫博物馆馆藏---历代玉器欣赏(高清)玉镂雕龙形佩,战国,长21.4cm,宽10.9cm,厚0.9cm。

玉饰纹卧虎,春秋中期,长7.7cm,宽2.2cm,厚0.3cm。

清宫旧藏。

玉虺龙纹冲牙,春秋,长7.4cm,端宽1.5cm,厚0.3cm。

玉鱼,周,长4.6cm,宽1.5cm,厚0.25cm。

青玉璋,周代,长27.9cm,宽3cm。

玉大璧,良渚文化,直径31.6cm,好径6.5cm,厚1.1cm。

玉龙凤纹柄形器,西周,长17.1cm,宽3.7cm,厚0.7cm。

黄玉兔佩,商,长4.2cm,高2.8cm。

青玉兔,商,高1.25cm,长2.1cm,厚0.2cm。

青玉兔,商,长4.2cm,宽1.65cm。

青玉兔,商,高5.6cm,宽3.1cm,厚0.2cm。

玉螭凤云纹璧,战国,宽14.2cm,璧径11.5cm。

玉兽面纹剑格,战国,高2.2cm,宽5.5cm,厚1.7cm。

清宫旧藏。

玉云纹珌,战国,高6.3cm,宽5.95cm,厚2.25cm。

清宫旧藏。

玉谷纹璏,战国,长6.5cm,宽2.3cm,高1.4cm。

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墓出土。

玉云纹剑首,战国,外径5.3cm,厚0.7cm。

清宫旧藏。

玉镂雕双凤式璜,战国,长13.7cm,高6.2cm,厚0.3cm。

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柳公乡2号墓出土.玉镂雕螭龙合璧,战国,直径11cm。

清宫旧藏。

玉扭丝纹瑗,战国,直径8.3cm,厚0.3cm。

清宫旧藏。

玉勾云纹灯,战国,高12.8cm,盘径10.2cm,足径5.9cm。

玉夔纹韘形佩,汉,长12.3cm,宽3.6cm。

清宫旧藏。

玉螭凤纹韘,汉,宽6.5cm,高7.8cm。

清宫旧藏。

玉卧羊,汉,高3.1cm,长5cm,宽2.2cm。

清宫旧藏。

玉卧羊形砚滴,汉,长7cm,高5.6cm,口径1.6cm。

清宫旧藏。

玉辟邪,汉,长13.2cm,宽4.8cm,高8.6cm。

玉夔凤纹樽,汉,高12.3cn,口径6.9cm,足径6.8cm。

古玉学步(100):古玉镂雕工艺的发展轨迹

古玉学步(100):古玉镂雕工艺的发展轨迹

古玉学步(100):古玉镂雕工艺的发展轨迹镂雕,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最重要的工艺之一。

所谓镂雕,就是在玉料上把地子局部或大部分剔空,虚实相衬地突出玉器的主体纹饰或造型轮廓,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其很可能源于钻孔工艺。

玉器的镂雕工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此后发展延续数千年。

镂雕的钻切法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历经数千年,基本流程却没有什么变化。

如清人李澄渊在《玉作图》中所云:“凡玉片宜作透花者,则先以金刚钻将玉片钻透圆孔后以弯弓并钢丝一条,用时则解钢丝一头,随将丝头穿过玉孔,复将结好丝头于弓头上,然后用浸水沙顺花样以锼之,如木作弯锯锼花一样。

”可见,明清时期的镂雕工艺与良渚文化时期的基本流程是相近的。

但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镂雕工艺和工具也不断变化,所以历代玉器镂雕的具体步骤和工艺痕迹会有一定的差异。

(一) 新石器时代是镂雕工艺发展的初萌阶段新石器时代镂雕玉器数量较少,且皆为单层纹图,镂空处多不甚规整。

从大量考古资料上看,新石器时代玉器镂雕的技法主要有两种:一为以砣(磨)具为主要制作工具进行磨制镂空的砣磨法。

二为以钻具(实心钻、管钻等)、线具等结合镂空制作的钻切法。

这两种技法也是以后历代镂雕制作方法的基础。

(1)红山文化玉器的镂空,多见于勾云形玉佩之上。

多以扁片状磨具或结合桯钻在器表两面进行反复对磨,直至把玉器磨透出现空洞,再对空洞边沿加以修整而成。

因此,红山文化玉器镂空处边沿多呈刃状。

如内蒙古巴林右旗苏达来遗址出土的勾云形玉器,高11.8、宽12.5、厚0.8厘米,墨色,掺杂有白色和褐色云片状和块状斑点。

表面磨制的十分光滑。

磨刻的纹饰线条整齐而流畅,四周圆润且向外翻卷,周边外缘圆钝抹斜,中心镂作盘卷勾云形,镂空边沿呈“薄刃状”。

上侧边沿有一钻孔,正、反两面均按器物的造型和纹饰琢磨出凹凸分明的装饰线(图1)。

图1(2)良渚文化玉器的镂雕,多以钻切法制作。

镂雕时,先按照构图设计,以桯钻在需镂空处打一个或数个定位圆孔,再将用质地柔韧耐磨的植物荆条或动物筋、皮制成的线具穿过圆孔,抹上潮湿的解玉砂,然后手工在玉器两侧来回拉动线具,把多余的玉料拉搜去掉。

「家具术语」木工雕刻技法之镂雕

「家具术语」木工雕刻技法之镂雕

「家具术语」木工雕刻技法之镂雕镂雕是一种雕塑形式。

即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有的为单面雕,有的为双面雕。

镂雕亦称镂空、透雕。

指在木、石、象牙、玉、陶瓷体等可以用来雕刻的材料上透雕出各种图案、花纹的一种技法。

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上已有透雕圆孔为饰。

汉代到魏晋时期的各式陶瓷香熏都有透雕纹饰。

清乾隆时烧成镂空转心、转颈及镂空套瓶等作品,使这类工艺的水平达到了顶峰。

镂雕,也称为“通花雕”或“镂空雕”,是通过全方位雕、刻,全方位展示艺术作品的手法,其中包含了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

即把材质中没有表现物象的部分掏空,把能表现物象的部分留下来。

如古代雕龙,在掏空龙口腔的同时,要在口腔里保留一颗珠。

这颗珠是原材料的一个部分,雕刻者用细刀小心翼翼地通过龙嘴,往里凿出一颗珠来。

这颗珠剥离原材后,不仅能滚动自如,而且还不能滚出龙嘴。

基于镂雕的难度较大,所以从材料挑选、作品布局、刀具配备到雕刻程序等,都与一般的雕刻技法有所不同。

镂雕的木料必须质细性纯,尤其是镂空部分,更不应有裂纹,否则容易造成断裂。

镂雕使用的工具,除了一般雕刻刀具外,还需要特制的长臂凿、扒剔刀、铲底刀、钩型刀,以及小锯刺等专用工具。

镂空雕常与其他雕刻技法结合使用,成为整件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镂刻内部景物的用刀受到很大的限制,操作不易,艺人不仅需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更要有熟练的圆雕基本功。

由于镂雕内部景物用刀空间的限制,只能依靠扩大入刀方向的方法来克服操作上的困难,所以镂雕景物的设计要求最好是多面透空。

一般来说,透空的方向愈多,空洞愈密,镂雕就愈易,效果也就愈佳。

镂雕的程序是先外后内,待外层景物及其他衬景的打坯、凿坯工序全部结束之后,才能进行镂雕。

颐和园——古代动植物玉器展

颐和园——古代动植物玉器展

颐和园——古代动植物玉器展
青玉貘宋元时期
白玉双鹿衔灵芝清乾隆
玉虎商代
玉羊汉代
白玉骆驼宋
白玉俏色鹦鹉衔桃
白玉俏色鹦鹉衔桃清乾隆
黄玉狻猊清乾隆
麒麟吐书明
麒麟吐书清
螭龙纹佩清乾隆
白玉螭龙纹圭璧清乾隆
螭衔灵芝纹炉顶元代
青玉双螭衔灵芝纹饰件元代
兽面纹螭龙觥明
白玉龙纽印明永乐
子冈款兽面纹龙耳簋明
白玉镂雕龙纹带饰元代
青玉交龙纽玺清乾隆
白玉犬明代
白玉双犬清乾隆
白玉喜鹊形盒清乾隆
白玉雕“喜上加喜” 宋代
青玉雕“英雄”合卺杯
青玉羊宋代
灰玉骆驼宋代
青玉羊宋元时期
墨玉羊清乾隆
白玉羊清乾隆
白玉鹅形盖盒清乾隆
青白玉鸳鸯宋
灰玉鸳鸯元代
青白玉鸳鸯辽代
白玉龙凤纹佩清乾隆
青白玉鹅清乾隆
白玉鹅清乾隆
白玉鹅清乾隆
灰玉獬豸元代
灰玉獬豸明代
白玉鹿宋代
白玉双鹿明代
海东青捕猎天鹅金代
白玉螳螂清乾隆
白玉兔清乾隆
白玉猫戏蜻蜓清乾隆
白玉卧猫清代
白玉鹌鹑清乾隆
白玉衔灵芝鲶鱼清乾隆
白玉巧雕金玉满堂清乾隆玛瑙“马上封侯”清乾隆白玉公鸡明代
白玉雕“双鹤献寿” 清乾隆南红玛瑙红蝠灵芝百合花。

1玉器

1玉器

玉器中华玉网/data_info/yejiexinwen/20070603/1398.html /data_info/yejiexinwen/20070603/1398.html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作品赏析/bbsdetail.asp?ID=51868&page=2/blog/read.php/1678.htm/bbs/printpage.asp?BoardID=24&ID=3746〖博观堂〗 (/bbs/index.asp)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作品赏析 (/bbs/list.asp?boardid=24)清茗茶碗历代玉器荟萃/janetea/album中国历代珍宝异宝(玉器集) /post2_1522512_1.html玉龙纹挂饰/1359159-pm.html鉴赏玉器/Article/cweb/200808/20080814175117.html历代精品玉器/post2_1522512_1.html和田玉/1946827-pm.html搜艺搜/sopmp.jsp?kind=6&year=&pmgsid=&authorid=&type =0&key/1946-pmzc-1.html古玩鉴赏玉器篇/sview-71.html/history_09.html/zhuanti.asp?anclassid=151金玉堂/index.asp卓克艺术网/market.aspx?market_cls_id=7现代玉器翡翠/cat_366/古玉文化图录/news5869.aspx/独山玉/data/plus/list.php?tid=116工艺品/showtopic-153769-1.html礼仪化玉饰的时代演化/article/275.html一组精美玉器/61313950.html依靠眼学能不能把握古玉的真伪/wwdh/wenzishow.asp?id=3911华夏收藏网/antiqueEstimation/yuqi.html/ns_detail.php?id=104301&nowmenuid=101781&cpath= 15885:15887:&catid=15887/yangjianglai/blog/item/c0c39613aa2485d1f7039e51. html玉出昆岗/artshow/collect/jade/20071224/035833.shtml。

国粹精髓——骨雕(2)

国粹精髓——骨雕(2)
【仕女】
【凤凰仕女】
【太狮少狮】
【猎人与狼】
【花篮仕女】
【双龙】水洗
【亭台楼阁】 活环双耳瓶
清 【龙纹瓶】
【船】
清 【猎】
【牡丹仙女】
【瑞兽盖耳瓶】
【送子观音】
【婴戏图臂搁】
【戏曲人物】
清代 【 山水人物牌】
清道光 【花卉纹扇】
【持花美人】
彩绘【山林楼阁】插屏
【仕梅花树影】纹壶
皇帝皇后坐像
36层大天球
【寿星与童子】
【骑象观音 狮钮香炉】
【莲花童子钓鱼】
【云龙杯】
【西厢记】
【玲珑珠】
【一览百财】
【仕女】
【观音像】
【伏虎罗汉】
【牡丹烟壶】
【龙船】
【香炉】
【飞天】
【富贵花开】台屏
【持花仙女】
【童子捧盒纹烛台、龙纹三足炉】
【麻姑献寿鬼工球】
【观音 麒麟】
【金铃塔】
【庭园人物双耳盖瓶】
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
国粹精髓——骨雕(2)
.
.
佛塔
仕女抚琴
18世纪 花鸟纹插屏
仕女
福禄寿插屏
佛国净土
“月花瑞祥”
宝塔
龙纹三足炉
民国 骨雕老鹰
清代 骨雕彩绘人物插屏
清代 骨雕观音菩萨像
龙纹盖炉
龙纹双狮活环大盖瓶
清代 香炉
活环开光人物瓶
持扇美人像
持花美人
龙纹香炉
龙纹香炉
加彩【朱雀宝瓶】
【开光云龙纹盖瓶】
【教子图】
【花果山臂搁】
【红楼二乔】
【西厢记】
【伏虎罗汉】
【持花仕女】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2)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2)

国宝档案——中国传世玉器全集(22)双狮戏珠纹玉带饰明代长6.5、宽4.9、厚1.8厘米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玉质白色。

雕大、小双狮戏珠,寓“太师少师”之意。

象征官禄代代相传。

背面有长方形穿带孔。

鹤纹玉带饰明代长5.9、宽6.2、厚11.3厘米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玉质青白色。

委角方形,凸边,边框内浮雕松鹤、祥云。

背面光素。

侧边中间有竖向扁平孔,可穿皮带。

花瓣形玉带饰明代直径7.2、厚1.4厘米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玉质白色,温润细腻。

为八角花瓣形,外镶铜框。

中部浅浮雕圆形凸线,内有小鹿站立回首,牡丹花、灵芝相伴左右。

阴线勾饰米字鹿纹,短阴线、网状纹。

八角为阴线勾饰卷云纹。

铜框背面有两个长方形穿孔。

嵌玉花金带扣明代直径6厘米现藏于武汉博物馆玉质白色,金色纯正。

扁圆形,透雕。

正中白玉雕折枝花两朵,镶嵌在黄色活扣中。

正面边沿凤鸟和折枝花卉相间,反面为正圆形黄金扣,分为两部分由合扣相连,大的部分占近五分之四为活盖,呈扇形,表面刻有缠枝花卉,边沿及合扣两侧共钻有5孔,用于固定,一侧有长条形孔,近合扣处有一圆形铜按纽,为控制合扣的锁。

小的一块仅为五分之一,上有长条形孔,孔两端粗扁,中间细,边有一半圆条形环,两扣间有铜片相锁,可更换中间的玉饰。

龙首花卉纹玉带扣明代通长15.9、宽4.1厘米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玉质青色,有土沁及黄褐色斑。

带扣由三部分组成,中间为扣,两边为钩,钩及扣身均浅浮雕花卉纹。

三件带饰背面均有长方形带穿,以供穿系之用。

凤凰牡丹纹玉带扣明代通长15.1、宽3.8厘米现藏于首都博物馆带扣由三部分组成,中间为碧玉质带钩,钩为相对两龙首,中间高浮雕凤穿牡丹图案,凤回首长尾,嘴微张,似正在鸣叫。

两侧带环为白玉质,玉质泛青灰色,高浮雕缠枝牡丹图案,花瓣丰满。

三件带饰背面均有长方形带穿,以供穿系之用。

螭纹龙首玉带扣明代通长10.7、宽4厘米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玉质白色。

由带钩、带扣两部分组成。

带钩为龙首,钩及扣身阴刻有双鸟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镂雕双狮,元,长7.3cm,宽5.2cm,厚1.7cm。

清宫旧藏。

玉质白净无杂色,为较厚的片状,镂雕大、小二狮,大狮卧伏而回首,前肢踏球,小狮直立,前肢举起,与大狮相戏。

狮子生活于热带,在我国很少见,但很早即输入我国。

中国历代工艺品中不乏狮子题材的作品,主要有两种:一种以真实的狮子为造型而加以变化,另一种较为夸张。

目前见到的狮类作品多为传世品,制造年代的界定颇有难度,一般研究者以卢沟桥望柱饰狮及故宫断虹桥望柱饰狮的特征为参照来划定北方狮类作品的年代。

此件玉狮为小头,腮部有弯月形弧线,具有明显的元代作品特点。

撰稿人:张广文
关键词:
望柱断虹桥镂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