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时1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1)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导学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那么,这种水果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学习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你就会得到答案了。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1.教师讲述:西域指的是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西汉初,西域小国林立,人口最多的有几十万,最少的不到200人。

许多国家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2.教师补充:经过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国力强盛起来,汉匈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武力反击匈奴侵扰的时机已经成熟。

3.材料展示:汉武帝颁布《招贤令》:“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

吾皇雄才大略,志在四方。

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现招募有胆有识、果敢忠义之人,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

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

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4.教师过渡: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5.图片展示:观察教材图片《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做一个比较。

提示:7.教师提问:想象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挫折?我们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提示:挫折: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等。

精神: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等。

目标导学二:丝绸之路1.教师提问:(1)名字的由来:“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

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2)“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

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到达中亚、西亚,甚至更远的欧洲。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赛课导学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赛课导学案_1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说课教案)【本课总体设计思路】鉴于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而且本课在现在展开教学,初一学生对汉朝的历史知识不熟悉,包括本课的所有历史背景,所以我想本课的设计越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越能够通俗易懂,越能够浅显地让学生让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解并感受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就更容易有效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以重游丝绸之路为主线,把烦琐复杂的历史知识融入到轻松愉快的旅游活动中,整节课按照“坎坷丝路忆英雄”“友谊丝路促交流”“畅通丝路强管理”“崭新丝路创辉煌”四个环节并配合我校的“五环”教学来设计。

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增长了知识,完成了课程标准的教学任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口、动脑等多项能力。

【一、说教材】《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选自《中国历史》(2016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

本课着重讲叙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尤其是丝绸之路对中西文明交流的重要作用。

本课也与当今“一带一路”战略有紧密关系,可以借古论今,拓展学生知识面。

但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史实理解上,还是有一定难度。

【二、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两汉对西域的管理、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2.能够正确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线路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3.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线路图”;2.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2.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三、说学情】初一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参与生动的课堂,但其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导学案《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目标:1.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了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经过的主要国家;3.了解丝绸之路的交流内容和方式;4.领悟丝绸之路对于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作用。

导学内容:一、导引问题:你知道丝绸之路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新探究:通过阅读课文《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起点和终点、交流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三、归纳总结:总结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及影响。

Step 1 学习课前导知识1.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些国家?3.丝绸之路上有哪些主要的交流内容和方式?Step 2 预习导入1.阅读课文《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回答以下问题:(1)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2)丝绸之路上有哪些国家?(3)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内容有哪些?(4)丝绸之路上的交流方式有哪些?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丝绸之路”的起点是_______,终点是_______。

(2)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内容包括物品、文化以及_______等。

(3)丝绸之路上的交流方式主要有陆上运输和_______运输。

Step 3 精读课文1.阅读课文,并回答课文中的相关问题。

(1)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终点是哪里?(2)丝绸之路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3)丝绸之路的交通可以分为哪两种方式?分别有哪些特点?(4)丝绸之路的贸易内容包括哪些物品?如何影响到中国和其他国家?2.理解课文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并用自己的话解释。

(1)丝绸之路:_________(2)绵延千里:_________(3)珍稀物品:_________(4)圃田:_________(5)高脚炉:_________(6)珍贵的交流:_________Step 4 总结归纳1.总结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及影响。

导学案总结: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我们了解到丝绸之路起初是为了中央政府的需要,出于政治目的而开辟的一个贸易路线。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习目标】①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基本史实。

②知道丝绸之路的开通,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③学习张骞持之以恒,敢于冒险的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

【课前预习】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①时间:公元前138年②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③成果: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①时间:公元前119年②目的:联络西域国家防御匈奴;加强汉与西域的联系③成果: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①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②交流物品: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③意义: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海上丝绸之路①路线a山东—朝鲜、日本b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三、对西域的管理1、西汉时期①机构:西域都护②时间:公元前60年③管辖范围: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④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东汉时期①派班超出使西域②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③班勇再次出使西域【课中探究】探究一:问题:指出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的依据。

解析:是因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探究二:问题:依据材料,概括张骞通西域的历史作用?这条“通道”体现了在交流方面的哪些特点?并指出汉代丝织品沿该“通道”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解析:①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公开课导学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公开课导学案_1
结果
了解了西域
沟通了西域
张骞
身上的
品质
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
5、出示史料《后汉书 张骞传》节选和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图,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张骞第一次开辟了西汉通往西域的道路,西汉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
培养学生读图、探究知识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壁之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通过阅读课文、观看图片。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4)
传承
丝绸之路
展示一组古今传承丝绸之路的图片和一段视频。
出示问题:丝绸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的,时断时续的大漠之路,它本身不会促进什么中外交流,而是行走在丝路上的“人”赋予这条古道丰富的精神,你认为丝路精神有哪些呢?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法分析
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以“胡”字命名的食物图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新课
(一)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赛课导学案_5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赛课导学案_5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三个子目。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分析、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 都还有待于提高。但七年级学生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迫切希 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新的知识并展现自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较强。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重点难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
导入
1、展示《凉州词》和《送 元二使安西》。
学生朗读并找出 和“玉门关”“阳 天。
通过古诗,引起学生的 兴趣。
张骞通西 域
1、播放地图,讲解西域 的概念。
2、播放图片以及材料, 提问学生“请依据图片 和材料,用词语形容西 域的情况”。
3、播放材料“招贤令”, 提问学生汉通西域的目 的。
4、播放张骞出使西路路
1、学生看地图, 并听教师讲解。
2、学生观看图片 以及材料,思考 并回答教师问 题。
3、学生阅读材 料,思考并回答 教师问题。
4、学生听教师讲
通过地图,培养学生的 阅读和理解材 料的能力。
线图,讲解张骞出使西 域的过程。
5、播放材料,思考总结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解。
5、学生阅读材 料,回答冋题。
通过学生阅读材料以,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丝绸之路
1播放地图,让学生根 据地图讲出丝绸之路的 路线。
2、东西方贸易与文化 的交流的内容,总结丝 绸之路的作用
3、历史和现实的呼应: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 施。
1、学生根据地图 讲出丝绸之路的 路线。
2、学生思考并 回答冋题。
让学生认识今新疆地 区在汉代就成为我国 疆域的组成部分。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标要求】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1.了解X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X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学习重点】X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学习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习过程】第一板块:丝路沧桑——汉通西域学生阅读课本,找出西域的地理位置。

播放《汉武大帝》中,汉武帝在承明殿接见X 骞的视频。

根据视频,提出问题:1.手持汉节的X骞衣衫褴褛,这说明了什么?(可根据视频中X骞的回忆和当时西域的恶劣环境)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X骞出使西域本意是为了寻找盟友夹击匈奴,屡遭坎坷,受尽磨难,但未能完成使命,抱恨而归,那么X骞此行岂不是劳而无功?第二板块:丝路花语——丝绸之路根据上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路线。

2.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

并且丝绸的西传也少许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

此外,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黄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

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

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

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

材料二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金刚经》发现于敦煌;人们已在在遗迹楼兰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

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的证据。

另外,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某某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

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价值和作用?3.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某某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处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导学案: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导学案: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导学案: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案【学习目标】1.讲述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的故事,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勇于冒险的精神,增强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意识。

2.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的过程,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民族交往和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作用。

3.识记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

【重点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都护。

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自主学习】1.张骞通西域(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_____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______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经过: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________夹击匈奴。

________年,张骞出使西域,历尽艰难到达大月氏。

________年,张骞再次率领使团走访了西域许多国家,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2.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和丝织品,从________穿过__________,经________运往________、________,再转运到更远的________;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丝绸之路是古代确理解是()A.张骞是去西域的第一人B.张骞第一个率使团去西域C.张骞出使西域,带回重要信息D.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2.《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C.加强友好交往D.寻求军事联盟3.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①西亚②河西走廊③欧洲④今新疆境内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4.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A.使中国与欧洲直接交流B.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C.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D.使世界连成一体5.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大多数能够跟随教师的讲解,认真做好笔记。对于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地位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讨论具体的经济文化交流时,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细节的理解不够深入。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参与度,各小组能够就丝绸之路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讨论成果表明,学生能够理解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并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各自的长处,共同完成任务。
-推荐阅读材料:《丝绸之路的故事》、《中西文化交流史》、《古代丝绸之路的经济与文化影响》等。
-视频资源:《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遗址考察》、《丝绸之路上的故事》等。
2.拓展要求:
-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拓展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学生可以结合拓展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研究报告的准备。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流程
知识点梳理
1.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是谁,他的背景和重要性。
-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和目的。
-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和经历。
-张骞出使西域的成果和对后世的影响。
2.丝绸之路的开通:
-丝绸之路的定义和起点终点。
-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商品。
-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原因: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成果:开辟丝绸之路
②丝绸之路的开通
-定义:起点终点、贸易商品
-影响:经济文化交流、全球化
③丝绸之路沿途的经济文化交流
-城市地区:长安、洛阳、河西走廊、西域、安息、罗马等
-商品:丝绸、瓷器、茶叶、铁器、金银等

【人教版】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时1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时1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的过程,
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识记西域归属
中央政权的标志。

页,解决下列问题:要求:阅读书上
第一次出
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
第三组和第四组:要求
西域的管理: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
等技术传到西域;
________、
五组和第六组:要求:阅读书上
);
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官,管辖西域36设置的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________
.王之涣《凉州词》
.大秦
.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张骞
.马可.波罗
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安息今新疆境内
洛阳西走廊
.公世纪,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

凯撒穿的丝袍材
课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无答案)

知识建构自主设计,1分达标反馈1.“2019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北京2.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史实推论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3.2019年5月14日~15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详细诠释了从古至今“丝路精神”的延续与积淀。

下列历史人物中,对最早开辟“丝绸之路”作出重大贡献的是()A.玄奖 B.张骞 C.鉴真 D.张謇4.新疆古称西域,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汉时期,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了这里。

这个史实充分说明了()A.汉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B.各民族为西域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C.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西域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5.2019年5月15日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

“一带一路”源于西汉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

右面示意图中空缺处应该是()对1题,得1分,合计_____分。

A.洛阳B.长安C.咸阳D.敦煌6.(14分)下列材料摘编自2019年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网上的《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一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造丝绸、制作陶瓷器、种植茶叶的国家,可以说,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文明的符号,各色的丝绸织品、瓷器、茶叶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交换货品,由于大宗的中国陶瓷制品后来都经海道外销到亚、非、欧,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

导学案(无答案):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导学案(无答案):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环节一认识课标1.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以及张骞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2.掌握丝绸之路的概念、路线以及丝绸之路的意义。

3.掌握中央政府对于西域的管辖措施,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4.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环节二自主预习一、张骞通西域阅读:阅读课本67-68页内容,结合图片、小字,归纳出有关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的时间、作用等史实。

完成下面填空,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注。

1.背景:西汉初年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的控制和奴役。

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夹击匈奴。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随从西出,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

在途中被匈奴抓住。

在匈奴的威胁利诱面前,张骞。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再次率领的使团,带着万头牛羊以及金币等财务,走访了乌孙西域等许多国家。

4.影响:西域各国认识到汉朝的富足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阅读:阅读课本第69-70页内容,结合课本图片,归纳出有关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史实。

完成下面填空,并在课本上相应位置做好标注。

1陆上丝绸之路: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从长安穿过,经西域运往,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道上航线。

其中,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可到达。

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

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3.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对于西域的管理1.西域都护:公元前年,西汉朝廷设置,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都护府设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十四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科目历史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课题:第十四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识记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

2、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

3、通过分析丝绸之路开通的过程,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民族交往和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习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中的作用学习过程(学案)备注【合作复习】1. 东汉的建立,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2。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造成什么样的危害?3。

黄巾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自主学习】一、张骞通西域1。

西域:2。

过程: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二、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路线:_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海上丝绸之路路线:_______________三、对西域的管辖1.西域都护的设置时间:职责:意义:2.班超出使西域【合作探究】活动一:张骞在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他怎么面对挫折?你对此有什么感想?活动二: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史上的作用?这条中西通道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课堂检测】1、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A、汉武帝B、张骞C、班超D、甘英2、汉朝时期,中国同西方的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其路线是()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同西汉一起东西夹击()A、大秦B、匈奴C、大宛D、楼兰4、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无答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等基本史实。

2.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学习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学习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导入新课】首先进行新闻连线:播放视频《“南海一号”文物陆续出水》思考:为什么会在南海地区发现南宋古代沉船?这条海上贸易通道和历史的那条商路有密切关系?【自主学习】一、张骞通西域1、地理位置:汉代把今天_______ 、______ 以西,也就是现在 _____ 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概况:在位时,先后两次派出使西域。

公元前 _年,张骞第一次出使,目的是联络夹击匈奴;公元前—年,张骞第二次出使,目的是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二、丝绸之路1、前提条件:张骞出使西域。

2、路线:从______ 穿过 ________ ,经西域运往 _____ 、________ ,再转运到更远的_______ 。

3、影响:丝绸之路是_______ 大动脉,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起至y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其中最有名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三、对西域的管理1、措施:公元前—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东汉明帝派______ 出使西域。

他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当堂达标】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时达标1(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时达标1(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龙岗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时达标1(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龙岗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时达标1(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龙岗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时达标1(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时达标1—《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单项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诗中提到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被称为( )A.西洋B.新疆C.大秦D.西域2。

西汉时,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功勋卓著,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取其“广博瞻望"之意。

作为一名探险家,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A.发展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B.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D.开辟丝绸之路3.下列物产中,有些是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它们有(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⑤4。

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那么,这一“主轴”的起点是( )A.秦朝的咸阳B.西汉的长安C.东汉的洛阳D.宋朝的东京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下图是一本介绍丝绸之路的著作,你认为在这本著作中不可能有()A.作者在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品尝火锅B.作者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河西走廊游览敦煌莫高窟C.作者在新疆品尝鲜美的葡萄和哈密瓜D.作者在莫斯科参观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馆6.新疆地区最早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始于哪个朝代( ) A.秦朝B.西汉C.唐朝D.元朝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10分)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案设计(无答案)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和其出使西域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1使汉朝了解到________________
2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对东西方交流有什么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相互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益频繁。
导学策略及学法指导(师生互动设计)












一、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课本P62~64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西域的概念?
答:____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___________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2.汉武帝为什么要张骞出使西域?
答:汉武帝认识到__________的重要性,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____夹击____。
四、反馈检测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
A.大秦B.西域C.安息D.新疆
2.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和纽带。“丝绸之路”的路线是( )
A.长安—欧洲—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欧洲
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欧洲
3.西域都护设置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检测
三、疑难解析
材料一“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引自《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

第14 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以及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记住新疆归属中央的标志。

2、通过了解丝绸之路开通的过程,理解张骞对民族交往和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作用。

3、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分析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了解丝绸之路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壁之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学习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自主学习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地理范围:______人把今天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_____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两次出使西域3、意义:(1)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汉朝设立了,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2)开辟了,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4、启示:学习张骞不屈不挠、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不辱使命、报效祖国的坚强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丝绸之路【开通于_______(皇帝)时期,说明汉王朝实行_______的对外政策。

】1、陆上丝绸之路:(1)开通条件:西汉经济发达;丝织业兴盛;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保护商旅。

(2)路线:从______(西汉都城)出发,穿过__________,经______运往____、_____,再运到更远的________,沟通了_______和_______两大洲。

(3)丝路上,中国输出的最重要商品是_______(4)意义:①丝绸之路是沟通的陆上交通道路,是古代_________的大动脉,②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_____和______交流,起到了极大地_______作用。

(5)价值: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
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
3.其中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密切联系的历史人物是( A.张骞 B.哥伦布 C.郑和 D.马可.波罗

4.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 的正确路线是( )
A.长安 河西走廊 今新疆境内 安息 大秦 B.长安 河西走廊 安息 今新疆境内 大秦 C.洛阳 安息 河西走廊 今新疆境内 大秦 D.洛阳 河西走廊 今新疆进内 安息 大秦 5.公元前 1 世纪,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凯撒穿的丝袍材料来自中国( A.咸阳 B.长安 C.大都 D.京师 )
课后 反思
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题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识记西域归属中央政 学习 目标 权的标志。 2.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 3.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的过程,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民族交往和组任务) 一、张骞通西域 第一组和第二组:要求:阅读书上 62 和 63 页,解决下列问题:要求:阅读书上 64 页,解决下列问题: 1 西域的定义(2 分) ;2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2 分) ;3 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和结果(3 分) ;4 影响(2 分) ;5 张骞 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规模(1 分) ;6 影响(2 分) ; 7 送给其他小组一道题(2 分)原因:汉代人把今天甘肃_____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________夹击匈奴。 8 本组完成一道题(3 分)汉朝还开辟了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__________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____________,通往孟加 拉湾沿岸,最远抵达__________南端和__________的海上交通道路,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第三组和第四组:要求:阅读书上 64 页第二段,解决下列问题: 1 丝绸之路(陆路)的起点和路线(3 分) ;2 影响(2 分) ;3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2 分) ; 4 本组完成一道题(3 分)东汉对西域的管理: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________出使西域,重新建立汉朝与西域的联系。班 超还派________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5 送给其他小组一道题(2 分)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________、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传到西域; 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 等传入中国。 第五组和第六组:要求:阅读书上 65 页,解决下列问题: 1 西域都护设立的时间,政府都护府的位置: (2 分) ;2 意义(2 分) ;3 东汉对西域的经营(2 分) ;4 班超派谁到大秦结果如何(2 分) ; 5 送给其他小组一道题(2 分)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________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 官,管辖西域 36 国,都护府设在________城。机构设置的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________ 及____________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自学检测】 1.王之涣《凉州词》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称为(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2.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战国 ) ) 达标检测 夯实基础 自主学习, 发挥主观 能动性 内 容 (资 源) 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识记西域归属 重 点 中央政权的标志。 教学 设计 课 型 难 点 新授 时 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