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树立法律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思修第六章课堂笔记
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知识结构图:第一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2.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以德治国的关系3.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第六章的重点内容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法制与法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第三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和国家安全1.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2.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第一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及重大意义(了解)1.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把依法治国提升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它标志着党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2.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这一治国方略载入了宪法,使之作为一项宪法基本原则被确定下来。
3.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意义(多选)(1)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
(2)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二、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简答)(一)依法治国的内涵----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有:1.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1)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简答题)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等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编码:英文名称:Basic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standards &Law学时:48 其中实践学时:16 学分: 3开课学期:第一学期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一、课程性质及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本部分要求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意义与学习方法。
理解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掌握大学生活的特点;应对适应问题的方式、途径;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
难点:1.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本部分要求了解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理解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掌握理想、信念的涵义和特征;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难点:1.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性以及必要性2.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价值3.如何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本部分要求了解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与包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
第六章新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分析
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导入新课:(引言)法治应该包含两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8.26特大交通事故现场(2012)大学生追问“表哥”工资,将提行政诉讼2012年9月1日,三峡大学大二学生刘艳峰分别致函陕西省财政厅和陕西省安监局,申请公开因在延安特大车祸“微笑”,陷入“名表门”的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工资信息。
9月20日陕西省财政厅回函拒绝公开杨的工资,安监局在法定时限内未予回复。
刘艳峰决定提起行政诉讼,诉陕西省安监局在法定时限内对公民信息公开申请不予回复,存在行政不作为;诉陕西省财政厅的拒绝公开回复,未说明杨工资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理由,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
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观念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是我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
(一)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为什么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怎样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科学认识,确立了大学生应当树立的法治观念,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守法意识和护法精神。
(二)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理念、精神最准确深刻的诠释。
其中的依法治国理念概括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要义,公平正义理念概括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价值追求。
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法律都从不同的方面追求和体现着依法治国、公平正义等理念。
因此,大学生通过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能够把握法律的内在精神。
(三)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我们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形成自觉依法办事的意识。
新思修 第六章
许霆于2006年4月21日,在一ATM机上取款,许霆 按错键,100按成1000,结果用仅余174元的工资卡取 出了1000元。之后,许霆利用机器故障又取了174次, 共取走17.5万,并携款潜逃,被逮捕时,款项已用光。
广州中院一审,认定许霆犯盗窃罪,且属盗窃金融机构,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判处其无期徒刑,并没收个人全 部财产。追缴违法所得,发回银行。 判决依据的主要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264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 处没收财产 (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1978年12月,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 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 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996年2月8日,中央第三次法制讲座在中南海举行。江泽民同志在总结 讲话中提出要依法治国,强调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的重要方针。 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的一系列文件都将“依法治国” 作为一项根本方针和奋斗目标确立下来。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方针的科学含义、重大意义和战略 地位,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 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1999年3月,依法治国方略载入宪法(总纲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 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从提出到形成到上升为治国方略,标志着我国加快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建设,阔步迈入法治时代。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执法为民、 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依 法 治 国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词 作 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 家 张 权威性、至上性、普遍性。 枚 同 四项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选择题核心考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选择题核心考点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1.理想的特征:(1)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2)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2。
理想信念的作用:(1)理想信念是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理想信念能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3)理想信念能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4.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5。
就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而言: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另一方面,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6.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1。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
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
2。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
3。
爱国主义的特点: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4.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5.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主要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要求。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6。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
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整理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1、树立新的学习理念(简答):①自主学习的理念②全面学习的理念③创新学习的理念④终身学习的理念2、确立成才目标(简答):①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③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④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3、(选择)知性统一,脚踏实地。
知行统一是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社会主义荣辱观5、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
6、认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②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7、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①注重学习科学理论;②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③注重联系实际;④注重知行统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简答、选择):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的含义(简答):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理想信念的作用:①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5、(选择)⑴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⑵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6、有关立志(简答、论述):①立志当高远②立志做大事③立志须躬行7、如何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简答、论述):①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2、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
法律至上
• 2006年11月南京男子彭宇因 搀扶摔倒的老太太,反被告上 法庭。2007年9月法院作出一 审判决,裁定彭宇补偿原告 40%的损失,赔偿45876元。
• 判决书称“从常理分析,彭宇 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 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 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
小高已经21岁了,在中国传媒大学某学院读二年级,她学的是播送电视编 导专业,一个很需要钱的专业:像样的电脑、相机和DV机都是要必备的。第一 年,专业教师就布置了200部必看的经典影片和非常费钱的专业书。可小高没 有钱的来源。
小高的父母从2000年开场闹离婚。2001年,父母离婚了,为了使小高能够 有个好点儿的学习环境,父母决定送她去外地读高中。离婚时,父母协议,孩 子由母亲带,父亲每月负担她600元生活费,直到她能够独立生活为止。
所谓性骚扰是指违背对方意愿,成心侵扰对方性权利的某 种作为或不作为。在审判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界定 性骚扰:第一,被骚扰者的主观状态,骚扰者的行为违背 了被骚扰者的主观意愿,会引起被骚扰者的心理抵触、反 感等;第二,骚扰者的主观状态,是出于一种带有性意识 的成心,即骚扰者明知自己带有性意识的行为违背被骚扰 者的主观意愿,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第三, 骚扰者的客观行为,骚扰行为可以表现为作为,即积极主 动的言语、身体、眼神或某种行为、环境暗示等;也可以 表现为不作为,即利用某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使被骚扰者 按照其意志行为;第四,侵犯的客体,性骚扰行为直接侵 犯的权利客体是被骚扰者的性权利,实质上是公民人格尊
答案两次给学员上课,张莉云于6月17日给学员上课一次。
• 另外,林继彬还主动与南宁市莱博外语培训中心联系去上考前铺导课,于6月 17日19时许和甘深炎一起携带非法泄露的考题答案到南宁市莱博外语培训中 心,由甘深炎给将要参加当年6月19日上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员进展 考前铺导。
思修复习纲要题库-第六章
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单选题1,下列有关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P153 答案D A: 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B: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C 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D:以上三者。
2,下列关于自觉树立社会主义理念说法不正确的是() P156``157答案D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法治思想的关系.C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D服务大局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
多选题,有2到4个选择,全部选中才得分。
1下列关于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与特征说法正确的是()P159 答案ABCE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
C正当程序D依法公正E人权保障2下列关于理解法治思维方式说法正确的是()P161 答案BCDEA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B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C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D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E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判断题,正确写A错误写B1培养法治思维方式主要有三个途径()P164 答案A2保障法律的至高地位只能通过提高立法质量和推进依法治国()P167答案B一、单项选择题1、在当今中国,( C)已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P157A.德治B.人治C.法治D.人治和法治并重2、法治理念是( A)的法治观念,是指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思想基础、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
P157A.理性化B.感性化C.抽象化D.具体化3、( C)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理念、精神最准确深刻的诠释。
P154A.社会主义德治理念B.社会主义人治理念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D.社会主义道德理念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 B )理念概括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要义。
C A.以德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法治国 D.公平正义P1545、( C )理念概括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价值追求。
P155A.自由B.平等C.公平正义D.效率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利于大学生养成(C )的行为习惯。
思修思考题
结合实际谈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哪些内容对你影响最大?1)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在我刚步入大学的第一年,对于接下来的生活都有些迷茫,学习了这一章,让我明白了接下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等她和推进的风帆。
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激流之中。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我们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在这一章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的观念: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大学生应当努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3)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在当今中国,法治已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我们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还要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成为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要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至少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树立法律信仰。
2、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
3、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如今的社会中存在着很多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要学习好这方面的知识,以后遇到这些问题才能够理智地用法律思维去解决,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1)信仰法律。
应当相信法律、信奉法律,树立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牢固观念,增强对法律的信任感、认同感。
法律要发生作用,全社会都要信仰法律。
(2)严格遵守法律。
必须用实际行动保卫法律自尊,确保法律实行。
参予社会活动,实行个人行为,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严禁违背法律规范。
(3)服从法律。
应当拥护法律的规定,接受法律的约束,履行法定的义务,服从依
法进行的管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保护法律。
争做法律权威的守望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具备良知的护法者。
1、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
2、法律权威不可能将全然创建出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
法律权威的践行主要靠法
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法律的内在说服力就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必要的外在
强制力就是践行法律权威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尊重、信任和信仰
法律,才可以自觉保护法律的权威。
3、如,老人摔倒无人搀扶、做好事反被诬告甚至见死不救等现象,虽然并不普遍,
却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其实,帮扶弱者、见义勇为,不仅是一种道德诉求,也为我国法
律所规定和保护,已经成为具有法律性质的社会行为,体现在我国的残疾人保障法、老年
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中,以及不少地方制定的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
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中,这对践行法律、弘扬正气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大学生要
遵法守规、抑恶扬善,做新时代的护法使者。
2018版思修教案——第六章
2018版思修教案——第六章(共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法律的含义、历史发展;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了解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了解各个法律部门的基本功能和原则,让学生懂得遵循正确的程序实施法律行为,懂得通过法定程序解决法律纠纷。
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增强建设法治国家的使命感。
牢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准确把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使学生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准确把握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内涵,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
教学重点: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
2、宪法的地位、基本原则和制度。
3、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和功能。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
5、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
7、法治思维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8、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9、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含义及其关系。
10、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1、宪法的地位、基本原则和制度。
2、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
4、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法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保障。
法治的核心是以法律为准绳,稳定社会秩序,保护个人权益。
法律权威既是法律的基本属性,也是法治建设的基本保障。
因此,要树立法治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法制的健康发展。
首先,树立法治理念需要加强法律意识教育。
法律意识是公民充分认同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自觉尊重和遵守法律的基础。
要加强法律教育,强化法律意识,使全体公民明白法律的普遍适用和权威性,树立为法律服务、遵守法律的意识,不仅要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公民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对法律的认同和尊重。
只有全民树立法律意识,才能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其次,树立法治理念需要加强法律执行力。
法律只有在执行中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法律得到严格的执行,才能有效维护法律权威。
要加强对法律执行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法律执行评估机制,强化对法律执行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行纠正。
同时,还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和素质,确保法律得到贯彻执行。
只有加强法律执行力,才能有效维护法律权威,保障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再次,树立法治理念需要加强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法律权威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正义的重要体现。
要加强司法独立,确保法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依法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干扰和影响,为社会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
同时,要加强对司法行为的监督,建立完善司法监督机制,确保司法决策公正合法。
只有实现司法公正,才能树立法治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最后,树立法治理念需要加强法律宣传。
法律宣传是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手段。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让公众了解法律,知道如何维权、遵纪守法。
同时,要加强对法律工作的宣传报道,及时公布典型案例,树立法律权威,增强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
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第六章树⽴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教学⽬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了解法律的历史发展,掌握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引导⼤学⽣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觉性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我国宪法确⽴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树⽴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教学难点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式。
【教学时数】6课时【教学过程】第⼀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案例1 我没偷东西】卢某系北京某⼤学计算机专业的学⽣。
2000年6⽉,从⽹上下载了⿊客软件,破译并盗取某公司上⽹帐号与密码。
并且向好友与同学⼴泛传播此帐号与密码,还得意得告诉他们“这帐号是⿊下来的,不付钱就可以上。
”致使1000多⼈使⽤该帐号,造成该公司16万多元的经济损失。
当卢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刑事追究时,他竟以并没有偷东西为由替⾃⼰辩解。
【案例2 聪明反被聪明误】⼤学⽣孙某,平时钻研侦探⼩说,颇有⼼得,要与警察⼀⽐⾼低。
开始盗窃宿舍财物。
他每次作案都控制财物的价值量,在法律规定的数额较⼤的标准以下,以免构成盗窃罪。
并在每次作案时,都戴上⼿套,⽤拖把抹去⾜迹。
当他被抓,警察告诉他,他多次作案,累计盗窃⾦额巨⼤,已构成盗窃罪时,悔之晚矣。
【案例3 复旦⼤学投毒案】2013年,复旦⼤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研究⽣黄洋中毒⾝亡,⽽涉嫌投毒的犯罪嫌疑⼈恰恰是被害⼈舍友林森浩。
名校、投毒,这两个元素组合起来的案件新闻迅速引发全社会关注。
4⽉25⽇,黄浦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罪对林森浩批准逮捕。
11⽉27⽇,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林森浩称⾃⼰看不惯黄洋,决定投毒出于愚⼈节整⼈想法。
2014年2⽉18⽇上午10点半,该案在上海市第⼆中级⼈民法院依法公开⼀审宣判,被告⼈林森浩犯故意杀⼈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教案
年月日第节
课题
第六章树立法律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教
学
目
的
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了解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正确理解主要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和立法精神,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依法律已,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的合法权益,自觉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
2.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3.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4.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授课时数
4学时
教具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内容: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重要意义
(二)基本内容
(三)大学生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二、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一)基本含义和特征
(二)如何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三)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意义
(二)如何保障法律的之上地位
(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课后记:
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展辩论:过程正义和结果正义哪个更重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整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整理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1、树立新的学习理念(简答):①自主学习的理念②全面学习的理念③创新学习的理念④终身学习的理念2、确立成才目标(简答):①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体现3、(选择)知性统一,脚踏实地。
知行统一是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社会主义荣辱观5、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
6、认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②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7、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①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②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③注重联系实际; ④注重学以致用。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简答、选择):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的含义(简答):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理想信念的作用:①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5、(选择)⑴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⑵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6、有关立志(简答、论述):①立志当高远②立志做大事③立志须躬行7、如何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简答、论述):①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维护法律权威
维护法律权威在当代社会具有何种意义1、法律权威的含义法律权威就是指法律在整个社会调整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一切国家及社会行为均须以法律为依据,法是唯一的权威。
具体说来,首先,法律必须在整个社会调制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不得以政策、道德、习俗等调整手段或其它社会规范冲击或代替法律。
其次,社会主体的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为最高权威。
它不但要求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严格依法办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更要求执政党的行为必须依据法律,而不允许凌驾于法律之上。
对于社会公众来说,要自觉地认同和崇尚法律,并外化为积极主动的实际行为。
2、重大意义(1)法律权威是实施法治的基本要素。
美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潘恩指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
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
”从表层意义上说,依法治国指的是依照法律治理国家。
而从实质意义上来讲,它则是一种视法为社会最高权威的理念。
法只有树立起极大的权威,才会为社会成员所尊重、信赖和崇尚,并体现于他们的行为之中,从而实现由“应然”法治到“实然”法治的跨越。
如果法失去权威,就如同一个没有尊严的人,任何社会成员都可以随意地蔑视、嘲笑和践踏,甚至被一些工具主义者玩弄于股掌之上。
由立法机关制定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就成为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当法律形同虚设时,法治必然会被人治所代替,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的目标也就只能是空想。
(2)只有树立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至上权威,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伯尔曼曾说:“在任何一个社会,法律本身都促成对其自身神圣性的信念。
它以各种方式要求人们的服从,不但付诸他们物质的、客观的、有限的、合理的利益,而且还向他们对超越社会功利的真理、正义和信仰进行呼吁。
也就是说以一种不同于流行的现世主义和工具主义理论的方式确立法的神圣性。
3、确立法律权威的途径(1)法律本身应当是值得崇尚的良好的法律。
这是树立法律权威的基础要件。
西方古代法治先驱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法治的要素之一就是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案例导入:
1.刘海洋伤熊事件的启示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学习和 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 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 容。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为”民的含义 为民是执法的根本目的,是执法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①.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利出发,正确地理解社会 主义法律的精神和本质。 ②.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利出发,正确地运用法律 ,实施社会主义法治。 3.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利出发,切实增强执法者 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4.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利出发,依靠人民群众, 动员人民群众共同维护社会主义的法律权威和尊严。 5.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利出发,端正执法者的执 法作风和态度。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坚持党的领导的意义:
1.有利于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 2.有利于把党的决策和决策的贯彻执行统一起来; 3.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及其领导人员把对党负责和对人 民负责统一起来,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带领人民前进。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5)党的领导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指: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 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因为: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 的一条根本经验。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党的领导主要内容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政治领导:制定正确的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并通 过法定程序(全国人大)使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思想领导: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组织领导:推荐干部,发挥党组织,党员的作用。 组织领导即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广 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带动和影响人民群众,从组 织上保证党的纲领和路线,国家的宪法、法律付诸事实 ;培养、选拔、考核和监督干部,并向国家机关推荐德 才兼备的干部,以成功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注主义事业 的发展。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政治领导具有以下特征:
①它为社会的政治生活确定价值、规范、方向和目标,对政治过 程的领导与决策着眼于整体和长远利益。这是由政治活动在国家 生活中的主导性作用所决定的。 ②它对政治生活实行原则性和政策性领导,通过思想、组织、政 策三方面大政方针的制定和监督贯彻,实现政治领导权。政治领 导的指导性政策一经确定,就会产生具有权威性和相对稳定性的 政治约束力,并影响到微观政治生活的每个层面。 ③政治领导是社会领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政治权力作为后盾 和保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它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国家、政府、 政党和政治团体的稳定和前途。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2001年,国家将这一天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并 在全国举行了大规模的法制宣传活动。 将12月4日命名为“法制宣传日”,而非“宪法日” ,是因为宪法与刑法、民法、诉讼法等一样都需要宣 传。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国际上许多国家都把自己国家通过、颁布或实施宪法的 那一天确定为“宪法日”,以示纪念。德国、西班牙、 墨西哥、挪威、丹麦、俄罗斯、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家 ,或把“宪法日”规定为“国民的节日”、“全民的节 日”,或作为法定的“休假日”。 韩国“宪法日”这天,股市休市。其作用都是为了进行 全国普法宣传,让各国公民更多更深刻地了解本国的宪 法,接触法,体验法,有利于提高公民对宪法的关注度 。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3)公平正义
(一)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 (二)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其内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这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合法合理,这是公平正义的内在 品质;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和载体;及时高效是衡量 公平正义的重要尺度。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 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要求政法干警必须 秉公执法、维护公益、摒弃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 利,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 正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实体公正是指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结果是否 正当合理。 程序公正是指法律的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过 程或程序是否正当合理。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六章 树立法律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念 第二节:培养是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第三节: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帮助同学们树立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做到懂法、用法、护法;增强国家 安全意识,.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 的义务;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 维方式,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并在实践中养成遵纪守法 的习惯,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难点:法律思维方式的准确理解与培养。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3、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 (2)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 (3)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思考: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是什么?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摘自《党的十五大报告》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法治”与“依法治国”
是一种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 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
“法治” “法制”
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
社会制度。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 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 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 则。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 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 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 指导,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 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 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义 1、什么是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是指人们以法治为中心形成的全部观念、 信念、理想和价值的的总和。“就是对法治价值、法 律制度、法官等等的认识、评价、反应及期望等。其 核心是法治的实质价值观念和法律权威观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 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 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 针和原则
—— 曾宪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 1)继承传统合理法治理念扬弃封建人治观念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必然充盈着各种各样的法律思想,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建设的目标愈加清晰、明确,人们越来越重视有效发挥传统法 律文化在现代法治中的积极作用,并将其中的一些优秀资源创造 性地转化为具体的法律制度,使之能够直接适用于立法、司法实 践当中。譬如,儒家思想与传统法制中矜恤、优待老者的原则与 实践在我国近现代各部法律中消失了百余年之后被重新作为一项 重要制度纳入《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当中:2005年颁布 实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70周岁以上的老人不适用行 政拘留处罚;今年刚颁布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也明确规 定,除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案件以外,对审判的时候已满 75周岁的老人不适用死刑,等等。
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p156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P157 3、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4、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P158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法律理念的形成、法律精神的养成,绝非一朝一 夕或者三两个月能够形成的,而需要系统的法学教育、 法律思维习惯培养和法律实践锻炼。”
第六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产生
古代中国;资本主义群体性法治理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中国成立后,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7年的反右运 动和“左”倾思想的错误,以及其后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法 制建设进程严重受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1982年,我国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序言中。1997年,中国共产党在“ 十五大”上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治理国 家的经验,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的目标;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时,明确规 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宪法第五条第一款);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决议修改的《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增写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