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医改背景下对高校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问题研究
2 0 0 9年 4月 6日 , 《中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关 于 深 化 医 药 用 的 增 长 , 才 能 切 实 提 高 人 民 群 众 的保 障 受 益 程 度 。 体 制改革 的意见 》 正式 出台 , 深化医药 体制改 革工作全 社 会 主义制度下 的新 医改最 大的闪光 点是坚持 医疗卫
众看病贵 、 看 病 难 的一 剂 良方 。新 医 改方 案 投 入 了 8 5 0 0 充 分 。通 过 新 医 改 可 以 看 出 , 政 府 是 十 分 关 心 大 学 生 亿的资金 , 体 现 了党 和 政 府 对 医药 改 革 的巨 大决 心 , 也 是 医疗 保 险 事 业 的 , 但是 由于宣传 的力度不 够 , 并 没 有 使
中必 然 会 遇 到 许 多 这 样 那 样 的 问题 , 需要 大量 的人力 、 的手段 , 可 以采 取 辅 导 员 负 责 制 , 在课 堂上讲解 和宣传
生 工程 的许 多: h - 面, 有很 强 的政策 性 。在改 革 的过程 的宣传 教育 工作 是必 要 的 。 学 校 的 宣 传 是 最 直 接 有 效
面启 动 。 医 药 改 革 一 直 是 受 到 全 社 会 广 泛 关 注 的 的 事 生 的 公 益 性 。 不 像 有 些 国家 一 样 , 把公 共 医疗卫 生服
件, 它 直 接 关 系 着 广 大 人 民群 众 的 切 身 利 益 。党 和 政 务 与 市场 挂 钩 , 鼓 励 相 关 行 业 根 据 市 场 需 求 自由选 择 , 府 在此 次 医药 改革 中付 出 了巨大 的努力 , 人 民建 立 健 认 为 只有 符 合 市 场 竞 争 的 规 律 才 能 使 医疗 卫 生 服 务 得 全 对它 的关 注 和渴望 , 也 随着 医改 政策 的 出 台和实施 到有效 发展 , 甚 至 热 衷 于 利 用 高 科 技 手 段 发 展 特 需 医 越来 越强烈 , 这次 医改 的出发点 和落脚 点 , 就是要 在推 疗 服务 , 视 适宜 医疗技术 和基本 医疗卫生 服务 为弃履 。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医保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是一种符合客观现实 的支付方式 , 又能很好地缓解
参合 弱 势 群 体 的疾 病 经 济 负 担 , 解 决 及 时 就 医 问 题 。几年 下来 , 发现覆盖面窄、 享 受 的人 数并 不 多 。
3 宋大平 , 张立强 , 任静 , 等.新农合供方 支付方式改革现 状分析 [ J ] . 卫生经济研究 , 2 0 1 2 ( 3 ): 1 4 — 1 8 .
医患 关 系 日益 紧 张 , 医保 管理 者 需 通 过 医 保 考
业 职称 评 定体 系 , 而 医 院管理 人 员 既 不 能参 与 卫 生 系列 (医 、 护、 技、 药 )职 称 评 定 ,又 不 能 参 加 经 济
系列 职称 评定 。
( 2 ) 缺 乏 完善 的绩 效考 核标 准
5 周一 , 刘少辉. 医疗保 险中 的道德 风险 及防范 [ J ] . 中国 中医药 咨讯 , 2 0 1 1 , 3 ( 6 ) : 5 4— 5 5 .
“ 雪中送炭” 好做法的实施效果 , 让符合预付补偿规
பைடு நூலகம் 国外 医学 ・ 卫 生 经 济分 册 } 2 0 1 4年 第 3 1卷 第 三 期 ( 总第 1 2 3期
・
l 4 3 ・
卫 生 技术 人员 拥 有 初 级 、 中级 到 高级 的有 序 专
由于医保 费 用 实行 预 付制 , 医保 报 销 必 须 条 款 清楚 , 细致 审 核 , 与此同时 , 由于物 价 和 管 理 成 本 等 客观 原 因 , 医药费用报销 仍呈上升趋势 , 而 医保 管 理者 必须 将 这种 上 升控 制在 一 定 范 围 内 , 以免 医 院 出现 收不 抵 支 的困境 。 ( 2 ) 规 范 医疗 服务 行 为
新医改政策推动下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变动分析
新医改政策推动下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变动分析(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医改政策社会需求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论文摘要:社会需求是医疗保险专业办学与人才培养的风向标。
在2009年新医改政策推动下,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专业建设者必须顺应新医改政策,依据社会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从数量、类型与层次上适应社会需求,防止专业建设中社会需求认定的主观性与人才培养的盲目性。
近10年来,我国医疗保险类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设医疗保险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在20所左右,还有不少高校酝酿开设这一专业[11。
医疗保险专业的兴办说明了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高涨与供给严重不足的社会形势。
右沮一民族医学院于2008年首届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方向),并成为广西第一个以培养医疗保险人才为目标的专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体制改革的建设》的医改政策将改变医疗保险专业人才一的社会需求形态,这为医疗保险专业的发展与医疗保险人才的培养创造了难得的契机,我国医疗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体制面临巨大的挑战。
1新医改下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需求与供给状况分析随着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中国医疗救助、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三位一体式的建设初步确立,但是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人才的专业设置滞后,导致与人才培养、供给的严重不足,这种状况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1.1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持续高涨社会需求态势专业兴办源于社会需求,我国第一批医疗保险专业产生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新型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以后[2],是为了满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建设与管理的需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在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建设》政策推动下,医疗救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与改革以及补充性商业医疗保险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需要更加迫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医疗保险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1 应 用型 人 才培 养 模 式 下 高 校 医疗 保 险 专 业 课 程 体 系建设 的 总体 要求
课 程体 系与 人才 培养 目标 之 间是 一 种相 辅 相 成 的
证 工作 顺利 开 展 的关键 因 素 之 一 。 因此 , 在 医疗 保 险
2 0 1 5年 1 0月
基 于应 用 型 人 才培 养 模 式 的 高校 医疗保 险 专 业课 程体 系改革 研 究①
徐义 海 。 张彩 萍 ( 右 江 民族 医学 院公共 卫 生与 管理 学院 , 广 西 百色 5 3 3 0 0 0 E ~ma i l : x y h a i l 1 @1 6 3 . c o n) r
专 业课 程体 系设 置 中需要 增加 拓 展学 生 人 际 沟通 能 力
关 系 。一方 面科 学合 理 的课程 体 系是 实 现人 才 培 养 目
标 的重 要途 径 , 另 一 方 面 课 程 体 系建 设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的选修 课程 , 并 积极 引 导学 生参 加各 种社 会实 践活 动 。 1 . 2 满足 市 场需 求 是 医疗 保 险 专 业课 程 体 系 建设 的
的高素 质应 用 型 医疗 保 险专 业 人 才 , 为 医疗 保 险专 业 课 程体 系 的构建 提 出 了总 体 要 求 , 高校 如 何 构 建 科 学 合 理 的医疗 保险 专业 课程 体 系就成 为制 约 高校 医疗保
险专业 建设 和 发 展 的 重要 问题 。为 此 , 深 入 研 究 高 校 医疗 保 险专 业课 程体 系建 设 问题 , 探 讨 构 建 基 于应 用
d o i : 1 0 . 3 9 6 9 /j . i s s n . 1 0 0 1 —5 8 1 7 . 2 0 1 5 . O 5 . 0 3 5
“医改”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研究
“医改”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研究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化和大学生医疗保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医改旨在构建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体系,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而大学生医疗保障作为医改的一部分,其意义和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将对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现状和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为完善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教育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家庭追求的目标。
随之而来的高额学费和生活费用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医疗保障。
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突发的疾病和医疗费用,需要有一个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来保障他们的健康权益。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状况对国家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医疗费用支出问题,减轻家庭负担,还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 现状目前,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主要包括学生医疗保险和校园医疗保障两个方面。
学生医疗保险是指学校要求学生在入学时购买医疗保险,一般为一年期。
校园医疗保障是指学校为在校学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通常包括校医院、校医务室等医疗机构。
2. 问题尽管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已经有了初步的建设,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学生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和报销比例有限,无法满足大学生在校期间各种医疗需求。
校园医疗保障设施和服务品质也参差不齐,有些学校的医疗条件较好,而有些学校则医疗设施匮乏。
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也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这些问题导致了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不公平性和低效率性,难以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1. 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督政府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建设的投入,促进各地区各学校医疗保障的均衡发展。
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的问题探析
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的问题探析医疗保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其覆盖范围广、利益关系复杂,因此需要专业性人才来管理和运营。
但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析。
首先是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主要是由大学和职业院校培养,但教育体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医疗保险专业通常被划分为管理类和技术类两个方向,但实际上这两个方向之间的交叉非常大,管理人员需要一定的技术背景,技术人员也需要了解管理方面的知识。
但现有的教育体制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经验不足、专业不全面。
其次是培训机制方面的问题。
医疗保险涉及的知识面广、政策环境变化快,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
但目前的培训机制还比较单一,主要是由企业或行业协会开展的内部培训,覆盖面狭窄,难以满足专业性人才的需求。
此外,培训机制也缺乏互动性,缺少交流和分享的机会,导致了经验的孤立化。
第三是职业发展方面的问题。
由于医疗保险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但目前的职业发展路径还不够明晰,导致人才流失和留存问题。
在金融行业,通常有着明确的职业晋升路径和职业认证体系,而在医疗保险行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调整教育体制。
应该加强管理类和技术类知识交叉的教育体系,建立交流机制,提高毕业生的素质,使其在实际工作中适应新的需求。
二、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机制。
除了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展的内部培训以外,可以加强行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打造更多的交流分享平台,形成正向反馈的学习机制。
三、明确职业发展路径。
应着手建立医疗保险专业职业认证体系,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加强行业之间的联动与合作,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综上所述,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教育体制、培训机制和职业发展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满足未来医疗保险行业的人才需求,为行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的问题探析
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的问题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医疗保险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重要制度,而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则是保障医疗保险事业良性发展的关键。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当前我国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人才培养模式不够灵活、教育资源不均衡等,导致专业性人才的供给严重不足。
深入探讨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目前存在的困难和瓶颈,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对策提升、案例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提供可行性建议,推动医疗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是当前医疗保险领域的重要问题,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医疗保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性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运行和发展。
只有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才能有效地管理和运营医疗保险机构,为广大民众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和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研究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的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医疗保险人才的需求,推动医疗保险行业的发展。
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关乎国家和民众的切身利益,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的问题,可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促进医疗保险体系的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2. 正文2.1 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是当前医疗保险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当前医疗保险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的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的问题探析
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的问题探析医疗保险是指为了应对医疗费用而设立的保险制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险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扩大,成为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医疗保险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本文将分析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 培养模式单一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依靠高校进行,培养的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
缺乏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的培养环境,使得学生在就业后往往面临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的问题。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一些地区,对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投入不足,导致学校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3. 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由于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的培养需要面向社会实际需求,与不断更新的医疗保险制度相适应,但是在教学内容的更新上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得人才培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的对策1. 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合作项目,引进医疗保险业内专家参与实际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临床应用能力,从源头上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
2. 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建设更好的教学条件和提高师资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医疗保险制度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也应该随之调整。
鼓励学校和教师参与医疗保险的研究,引进国内外前沿医疗保险的理论和技术,提高人才培养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三、结语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的培养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为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的问题探析
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的问题探析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如何培养符合医疗保险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成为当前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的问题进行探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健全,医疗保险市场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相关从业人员的需求与日俱增。
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主要从事医疗保险产品开发、营销推广、理赔审核、风险控制、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的医疗保险知识、业务能力和沟通技巧。
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一方面,医疗保险相关专业毕业生数量有限,供给不足;医疗保险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增长迅速,导致市场供不应求,急需培养更多的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
1. 专业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当前许多高校开设的医疗保险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未能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导致培养出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相关的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不符合市场需求。
2. 实践性培养不足。
目前许多高校医疗保险专业的教学重点仍然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置,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初期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处理能力较弱,成长空间有限。
3. 师资力量不足。
医疗保险专业性人才培养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支撑,但许多高校医疗保险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单一,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专业化需求。
1. 完善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
高校应紧密结合医疗保险行业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对行业前沿科技、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学习,确保毕业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 拓展实践性教学环节。
高校应增加医疗保险实践环节的设置,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新技术背景下的医疗人才培养
新技术背景下的医疗人才培养在当今时代,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医疗行业的面貌。
从基因编辑到远程医疗,从 3D 打印器官到智能医疗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为医疗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
然而,与之相伴的是对医疗人才培养提出的全新挑战和更高要求。
如何在新技术背景下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医疗人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新技术为医疗行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多方面的。
首先,医疗诊断和治疗的手段日益精准和个性化。
基因检测技术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风险和病因,从而为患者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其次,医疗信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使得医疗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变得更加高效。
通过大数据分析,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和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优化医疗决策。
再者,远程医疗技术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患者能够在家中就能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然而,新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新技术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医疗人员具备更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例如,操作先进的医疗设备需要掌握复杂的技术原理和操作流程。
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使得医疗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此外,新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还可能引发伦理和法律问题,如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争议、医疗数据的隐私保护等,这就要求医疗人员具备良好的伦理和法律素养。
在新技术背景下,医疗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念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培养目标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跨学科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是推动新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和发展的关键,只有具备创新思维的医疗人才,才能在新技术的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破。
跨学科合作能力在医疗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也至关重要,医学与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越来越频繁,医疗人员需要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共同解决医疗难题。
终身学习能力则是适应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必备素质,医疗人员需要树立持续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新医改政策推动下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变动分析
新医改政策推动下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变动分析新医改政策推动下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变动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关键词:医改政策社会需求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论文摘要:社会需求是医疗保险专业办学与人才培养的风向标。
在2009年新医改政策推动下,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专业建设者必须顺应新医改政策,依据社会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从数量、类型与层次上适应社会需求,防止专业建设中社会需求认定的主观性与人才培养的盲目性。
近10年来,我国医疗保险类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设医疗保险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在20所左右,还有不少高校酝酿开设这一专业[1l。
医疗保险专业的兴办说明了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高涨与供给严重不足的社会形势。
右沮一民族医学院于2008年首届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方向),并成为广西第一个以培养医疗保险人才为目标的专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体制改革的建设》的医改政策将改变医疗保险专业人才一的社会需求形态,这为医疗保险专业的发展与医疗保险人才的培养创造了难得的契机,我国医疗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体制面临巨大的挑战。
1新医改下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需求与供给状况分析随着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中国医疗救助、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三位一体式的建设初步确立,但是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人才的专业设置滞后,导致与人才培养、供给的严重不足,这种状况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1.1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持续高涨社会需求态势专业兴办源于社会需求,我国第一批医疗保险专业产生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新型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以后[2],是为了满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建设与管理的需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在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建设》政策推动下,医疗救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与改革以及补充性商业医疗保险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需要更加迫切。
“医改”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研究
“医改”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研究【摘要】医改是当下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栋梁,其医疗保障体制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医改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首先分析医改对大学生医疗保障的影响,再对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接着探讨政策调整与实施情况,同时指出当前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结论部分将总结研究结论,展望未来发展,并对整体研究进行评价。
通过本文研究,有望为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完善提供参考,为大学生健康保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医改、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政策调整、问题、对策建议、研究结论、展望未来、总结评价。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医改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推行的重要改革之一,旨在促进医疗卫生体制的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医疗保障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之一。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在当前我国医疗保障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大学生医疗保障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对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分析当前医改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政策调整与实施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研究,我们旨在为政府部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参考,并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享受医疗保障服务,提高他们的健康保障水平。
本研究旨在为完善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促进医疗保障制度的持续改进和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探讨医改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现状和问题,为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参考,促进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改善和完善。
当前社会,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医改”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研究
“医改”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研究在近年来,中国的医改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针对医疗服务体系的问题,政府和专业卫生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在这个背景下,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拥有着年轻和健康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医疗需求,因此在医疗保障方面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医疗保障方面,我国大学生的医疗体系和普通人群有很大的不同。
在目前的医改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大学生的医疗保障体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以加强其医疗保障的可持续性。
当前,大学生的医疗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学生医保和商业医疗保险两部分。
学生医保是通过学校或厂部机构为学生购买的保险,其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但保障范围较为有限且不够全面;而商业医疗保险则更为个性化和多样化,根据不同的个人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疗保险产品。
这二者缺失所激励的基础,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亟需持续的技术支持和政策补充。
在于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提高学生医保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
目前,学生医保的保障地区、保障范围和报销比例等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管理,提高学生医保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健康保障需求。
2.探索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模式。
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与大学生的市场需求、理财观念等有密切的关系。
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积极推广商业医疗保险,并探索适合大学生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3.完善大学生医疗服务体系。
医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手段,还需要配套的医疗服务体系、病症管理和公共卫生等一系列保障。
应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大学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健康素养的提高,促进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在医改背景下,大学生的医疗保障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实现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面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政府和专业卫生机构的发挥作用之外,大学生自身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医保知识和意识,为自己的健康保障作出积极的贡献。
“医改”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研究
“医改”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研究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大学生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医保参保群体。
在“医改”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研究变得越发重要。
首先,在现有医疗保障制度下,大学生是否能够充分享有医保福利面临着诸多问题。
当前,大学生中的部分人群因为自身的特殊原因无法参保,而另一部分人则因为保障水平不高、报销比例低等问题,无法得到应有的医疗保障。
在此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寻找更加全面的医保解决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校大学生病假和医疗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由此,大学生医保体系建设也亟需进一步完善。
对于大学生来说,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不仅能够保障其自身的健康权益,而且有助于缩小社会医疗保障的差距,促进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发展。
除此之外,大学生医保研究还必须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差异和特殊性。
例如,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在经济、教育和医疗水平方面相对较高,对于医保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相应的医疗保障标准也应更高。
而农村地区的大学生经济水平受限,对于医保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基本的医疗保障需要得到保障。
因此,在研究大学生医保体制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群体的差异和特殊性,为不同群体的医疗保障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方案。
总之,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研究是建设健康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注重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建设更加全面、高效、可持续的医保体系贡献力量。
新医改背景下关于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研究综述
新医改背景下关于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研究综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启动三年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用最短的时间建立全民医保的制度。
大学生医保曾经是“被遗忘的角落”,随着新医改的启动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这项新的政策为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权益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实行过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通过近年来对大学生医保制度研究成果归纳总结,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探讨提供依据,为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献计献策。
标签:大学生医保;全民医保;研究综述一、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背景(一)建立阶段:1953年卫生部颁布的《关于公费医疗的几项规定》中,首次将高校在校学生纳入公费医疗预防制度。
1965年,财政部、卫生部规定大学生就医要征收挂号费。
1989年,国家颁布了《公费医疗管理办法》,明确把公办普通高校的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纳入公费医疗体系。
(二)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公费医疗逐渐显现出不足。
开始实行公费医疗和学生个人适当的缴费相结合保险制度。
各高校纷纷进行探索性的大学生医疗保障模式改革,包括公费医疗+商业保险模式、商业保险取代公费医疗模式和医疗救助模式等等。
但在实践中,无论是何种模式,都存在保障水平有限、筹资机制不稳定及互助共济机制等问题而难以为继[1]。
(三)改革阶段:200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119号),提出“坚持自愿原则,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
2009年4月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将大学生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即大学生不再享受公费医疗。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及问题(一)当前大学生参保意识不强、参保率参差不齐。
总体来讲,全国大部分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但各地高校在大学生医疗保险方面做法存在差异。
各层次高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医疗的了解普遍偏低,保险意识存在较大差异[2]。
新医改背景下对高校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浅析
新医改背景下对高校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浅析随着新医改政策不断深化,由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三位一体的医疗保障模式逐步确立,我国医疗保障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但是,我国医疗保障改革依旧面临管理粗放、运营效率低、监管能力弱、制度协同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与我国医疗保障改革缺乏人才支撑,特别是大量高素质的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的支撑是分不开的。
医疗保障制度运营的风险特点迫切需要大量既了解新医改政策法规、理解医疗行业发展规律、熟悉医疗保险运行规律,又能够运用管理学、医学、保险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各类具体问题的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
因此,作为培养医疗保险人才重要基地的高等院校有必要深刻理解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内涵,理清新医改对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思考完善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医疗保障改革事业的人才需求。
一、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内涵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是指掌握医学、管理学、金融保险学等基础理论,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与财务知识,熟悉医疗保障领域的基本理论、法规与政策,能够运用医疗保险专业技能和方法,创新医疗保障制度设计与运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岗位与医疗保障制度模式紧密相关,由职业岗位要求所决定的人才内涵也将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而不断演变。
总体来说,医疗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理念、制度构成到制度设计再到制度实施的过程,是发现医疗保障规律、创新医疗保障知识、转化为医疗保障实践的过程。
按照医疗保险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可以划分为理论型和应用型两大类人才。
理论型医疗保险人才富有创新能力和研究兴趣,主要承担发现医疗保障规律、创新医疗保障知识的重任;应用型医疗保险人才把发现的规律、创造的知识变成可以实施或接近实施的制度形态,主要承担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制度运营管理与操作的任务。
同时,依据应用型人才运用的知识和能力所包含的创新程度、所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还可以将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进一步细分为专家型、管理型和实务型等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
“医改”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研究
“医改”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研究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我国的医疗保障体制也在不断完善。
作为全国各行各业的新生力量,大学生的医疗保障问题备受关注。
在医改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医疗保障体制也在逐步完善和改进。
本文将就这一议题展开研究,探讨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主要分为学生医疗保险和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两个方面。
在医改的推动下,我国大学生的医疗保障体制也在逐步完善。
学生医疗保险的范围逐步扩大,不仅覆盖了学历教育阶段的全日制本专科学校学生,还将扩大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
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也在不断完善,包括参保范围的扩大、保障内容的增加等方面。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医疗保障体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虽然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在医改的推动下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仍然相对较低,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
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内容和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基本医疗费用无法全部覆盖,导致有些大学生在就医时仍然面临经济困难。
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与实际医疗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医改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将继续扩大,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将加大保障力度,提高参保率。
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内容和标准将进一步完善,逐步实现全覆盖,确保大学生在需要医疗帮助时能够得到及时的保障。
医疗机构和学校将加强合作,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投入和支持,确保医疗保障体制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新医改”背景下大学生医疗保险问题研究
四、 结语
医疗保 险制度 的不 断改革不仅是为 了帮助人 民
看病 贵 的 问题 , 也 是更 加 重 视 人 民 近几 年 实行 的 医 疗保 险改 革 增 大 了政 府 对 医 疗 群众 解 决 看病 难 、 身体健康 的表现。大学生是社会发展不可忽视 的重 保险事业 的投入 , 但是我国是人 口众 多的国家 , 所需
使大学生医疗保险更加符合大学生的医疗需 维持医疗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行。我 国大学生人数每 关制度 , 进 一步 保护 大学 生 的权 益 。 年 在逐渐 递增 , 本来 已经 面临 很大 困难 的医疗 保 险 基 求 ,
金 需要 承受更 大 的压力 , 大学 生 的基本 权 益 也无 法 得
中来 , 保护 自己的身体健康 。
( 三) 大学 生 医疗 费用有 了很 大 的优 惠
一
就是政府 的宣传力度不够 。通 过新 医改可 以了解
到政府 是 比较关 心大 学生 医疗 保 险 的 , 但 是 却 没 有对
大学 生 医疗 保 险 的费 用 标 准 也 充 分 考 虑 了大 学 此进行具体 的宣传 , 大学生 医疗保 险的对象是学生 ,
的 宣传 、 投入 和保 障
首先 政府 要 加 大对 大学 生 医疗 保 险 制 度 的宣 传 让 学生 更 加 了解这 方 面 的信 息 , 也 更加 注 重 自 现有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 中, 只限于对大学生 力 度 , 发展大学生 医疗保险事业 ; 其次就是 大病 的医 疗 补 助 , 而 那 些 小 病 是 不 在 补 助 范 围之 内 己的身体健康 , 面对 我 国 医疗 基 金 出现 的 问 的。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 大学生 的身体状况都 比 加 大对 医疗基 金 的投 人 , 政府 应该将 大学 生 医疗 保 险基 金 与城 镇 医 疗保 险 较好 , 偶尔生病也是一些小问题 , 而这样也使得大学 题 , 给 予 大学 生 更 多 地支 持 ; 最后 在 新 医 生在治病上所花的费用 比较少 , 这样的情况使得大学 基 金进 行 划 分 , 对 大 学 生 的 医 疗 保 障 范 围做 出相 应 调 生 医疗保 险无 法 发 挥 应 有 的作 用 。 而长 期 治 疗 费 用 改 的条件 下 , 对 普 通 的小 病 也 给予 一 定 补 助 , 缓 解 大 学生 医疗 的 累积 对大 学生来 说也 是一 笔 不小 的费 用 , 对 于 比较 整 , 困难的学生来讲更是很大的负担 , 因此大学生医疗保 费 用 的部 分压 力 。 障制度并 没 有从根 本上解 决 大学生 的 医疗 问题 。
“医改”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研究
“医改”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研究随着中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与成长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完善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医改”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并提出改进建议。
目前,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呈现出以下特点:1. 体制分散,覆盖面不广。
目前,大学生医疗保障主要由学校统一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国家助学贷款和家庭支付三种形式构成。
然而由于各地政策不同、保险种类繁多、购买方式复杂,很多大学生存在医保缺失问题。
2. 报销比例低,保障水平有限。
大多数学校仅提供基本的商业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低,保障水平有限,很多高额医疗费用需由学生和家长自行承担。
这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一大负担。
3. 就医难题依然突出。
由于学生就医需求集中在临近学校的医院,因此在校医疗资源往往供不应求,导致学生就医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存在分散、覆盖面不广、报销比例低、就医难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进行深入研究, 寻求改进之道。
二、医改背景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改进建议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改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有必要提出一些建议:1. 建立统一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
应加强中央政府对大学生医疗保障的统一管理和规范引导,将商业医疗保险、国家助学贷款和家庭支付等形式结合,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医疗保障政策。
2. 提高医疗保障的报销比例。
政府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医疗保障的补贴力度,提高报销比例,降低大学生就医支出。
3. 加强医疗资源投入,解决就医难问题。
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医疗服务资源的投入,扩大校园医疗机构规模,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解决大学生就医难问题。
4.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大学生健康意识。
政府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医疗保障政策的宣传力度,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医改”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研究
“医改”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研究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医改进程的推进,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优化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可靠的医疗保障服务。
大学生医疗保障研究需了解我国医改背景。
医改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医疗领域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服务不满足民众需求、医疗费用过高等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医疗领域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医改方案,积极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力求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大学生作为我国重要的知识分子群体,其医疗保障问题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在医疗保障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限制、医疗费用的支付困难、医保政策的不透明等。
大学生的医疗保障问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和学习生活,也与整个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密切相关。
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研究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分析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大学生医疗保障政策的分析,了解政策的制定背景、政策的覆盖范围、政策的执行情况等,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要研究大学生对医疗保障体制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大学生对医疗保障的需求和期望,了解他们对医疗保障政策的满意度和不满意度,以便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大学生的医疗保障体制。
也要研究大学生对医疗保障服务的满意程度和不满意程度,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还要研究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运行机制和改进措施。
通过研究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运行机制,找出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案,以优化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运行效果。
可以探索建立大学生医疗保障的统一管理和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医保政策的透明度,方便大学生查询和申请医疗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新医改背景下对高校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随着新医改政策不断深化,由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三位一体的医疗保障模式逐步确立,我国医疗保障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但是,我国医疗保障改革依旧面临管理粗放、运营效率低、监管能力弱、制度协同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与我国医疗保障改革缺乏人才支撑,特别是大量高素质的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的支撑是分不开的。
医疗保障制度运营的风险特点迫切需要大量既了解新医改政策法规、理解医疗行业发展规律、熟悉医疗保险运行规律,又能够运用管理学、医学、保险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各类具体问题的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
因此,作为培养医疗保险人才重要基地的高等院校有必要深刻理解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内涵,理清新医改对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思考完善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医疗保障改革事业的人才需求。
一、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内涵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是指掌握医学、管理学、金融保险学等基础理论,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与财务知识,熟悉医疗保障领域的基本理论、法规与政策,能够运用医疗保险专业技能和方法,创新医疗保障制度设计与运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岗位与医疗保障制度模式紧密相关,由职业岗位要求所决定的人才内涵也将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而不断演变。
总体来说,医疗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理念、制度构思到制度设计再到制度实施的过程,是发现医疗保障规律、创新医疗保障知识、转化为医疗保障实践的过程。
按照医疗保险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可以划分为理论型和应用型两大类人才。
理论型医疗保险人才富有创新能力和研究兴趣,主要承担发现医疗保障规律、创新医疗保障知识的重任;应用型医疗保险人才把发现的规律、创造的知识变成可以实施或接近实施的制度形态,主要承担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制度运营管理与操作的任务。
同时,依据应用型人才运用的知识和能力所包含的创新程度、所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还可以将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进一步细分为专家型、管理型和实务型等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
专家型人才主要依靠所学专业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将医疗保障原理及知识转化为制度方案与政策设计; 管理型人才主要从事医疗保障产品开发、运营决策与管理等活动,将医疗保障制度与政策转化为具有某种保障功能的产品并制订相应的运行规则;实务型人才则熟悉医疗保障运行规则与业务流程,依靠熟练实务技能来实现医疗保障产品的各项具体功能。
基于医疗保险人才内涵以及对不同类型的应用型人才职能的基本认知,可以归结出医疗保险不同层次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要素。
二、新医改对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医改就我国医疗保障改革目标、体系框架、制度运营、监督管理以及信息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改革要求,从而对医疗保险人才培养,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1.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突出知识的应用性。
新医改要求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其目的是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弹性,更大范围地覆盖不同群体特征的民众,方便民众就医,体现医疗保障制度在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等方面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因此,医疗保险从业人员必须理论联系实践,准确把握现行医疗保障制度特征,发现医疗保险制度衔接和异地就医服务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障碍,运用管理学和医疗保险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创新医疗保障制度和政策设计,改进管理方案和运营规则,构建高效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有效化解制度衔接问题,消除各种就医结算障碍。
2.融合不同学科知识,集成多种专业技能。
新医改要求强化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控,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
这就要求医疗保险从业人员必须熟悉医疗卫生政策法规、疾病分类与病案管理、药品目录与处方管理、健康风险管理、医疗保险的核保与理赔、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医疗卫生财务会计等业务内容。
医疗保险从业人员必须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与专门技能,能够将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相融合,把保险技能、医学技能、风险管理技能系统集成,善于运用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开展工作,对医疗服务实施有效监控,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
3.不断学习,勇于创新。
新医改要求发挥市场力量,创新医疗保障的经办管理模式,发展以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
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必将对医疗保险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产生影响,也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作为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具备与医疗保障的实践要求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应用和验证,才能将不同学科知识不断融合,技能不断集成,具备适应岗位变动的能力。
我国医疗保障改革碰到的许多新问题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其复杂程度之高,很难从教科书上或国外经验直接获得答案,需要医疗保险从业人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查阅资料,探索规律,总结经验,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医疗保险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在医疗保障制度设计、政策法规、运营管理、技术工具等方面善于学习、善于借鉴、善于总结、不断创新、大胆实践。
4.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凝聚团队协作精神。
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是新医改核心内容之一,是关系民生的重大改革。
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才能保证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使医疗保障制度惠及广大的参保人群,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
同时,医疗保障制度是一项业务范围广、利益关系复杂的疾病风险保障制度,涉及制度设计、政策规划、管理决策、组织实施和评估评价等工作,这些工作单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险从业人员通过合理分工、明确功能、精心组织、有序协作向民众提供广覆盖、分层级、多样化、高效率的医疗保障服务。
因此,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是确保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新医改背景下完善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1.制定基于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内涵的培养方案。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依据高等教育改革纲要,结合办学理念、办学资源与办学定位,围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按社会需求设专业,按就业要求设课程,结合课程与学生特点灵活施教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具体来说,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回应医疗保障改革的基本要求,既要加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也要重视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适应新医改对医疗保障改革的新要求,避免出现功底浅薄,后劲不足的现象。
同时,鉴于当前大多数高校医疗保险专业归类于管理学科,习惯于依据管理学专业特点制定培养方案,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医疗保险专业的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特点。
因此,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有必要适当淡化专业的学科特点。
高校应在牢牢把握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内涵的基础上,从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要素结构来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
2.优化医疗保险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基本载体。
医疗保险专业课程体系应包括通识基础课程、大类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和跨学科选修课程。
其中通识基础课程要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结构、技能和素质。
同时也可以考虑开设通识课程选修课,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基本素质;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则着重为学生打造较为扎实的医学、经济学、管理学、金融保险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核心课程要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保留7门课程,以交叉学科课程为主(如医疗保险学、保险精算学、保险统计学、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等课程),反映专业的交叉性学科特征。
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和实务性相结合,突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性和应用性,体现医疗保险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专业方向和跨学科选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实施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以供学生自主选择,达到扩充学生的理论知识视野和培养职业素养的目的,使学生更加明确医疗保险职业与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为将来选择就业,从事职业活动作好准备。
3.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培育职业精神、拓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
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于实践教学,在制定培养方案时需要专门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与理论课程体系相配套、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由实验课、实训课、学科竞赛、学生科研、毕业实习(论文设计)等多个环节构成,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开设的实验课;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保险经营、医疗保险、社保管理、卫生监管、医院管理与病案管理等课程内容的实训课或短期实训;以专题演讲、程序设计、数学建模、市场营销等形式组成的学科竞赛内容以及由三下乡、挑战杯、大学生科研活动以及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指导等形式构成的社会实践与专业综合实践活动。
经过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团队精神、职业技能,达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激活创新、服务社会的目的。
4.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当前医疗保险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常采用传统的、以讲授教学法占据主导的单一教学模式。
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一些脱离实践的知识而非能力,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认知,原本应该体现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场景难以出现,学生的应用、发散、创新、逆向等思维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体验和展示。
因此,有必要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应由强调知识本位的教学方法向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转变。
通过采取研讨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专业与社会相融合)、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展现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研讨教学与现场教学法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现场(包括课堂、商业保险机构、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现场)相互交流探讨,有利于教师即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激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思维模式与技巧。
而在采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法时,引入医疗保险领域的相关案例或项目进行分析讨论,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实践要求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的主动学习能力、思维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项目规划、设计、执行与评估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