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锡圭三书说简介

合集下载

裘锡圭“三书说”浅析

裘锡圭“三书说”浅析

裘锡圭“三书说”浅析作者:于海燕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8期摘要:传统文字学关于汉字构造的研究主要基于东汉许慎”六书”说,由于许慎并没有对其“六书”说进行明确系统地界定,因而留给后世巨大的研究空间。

裘锡圭“三书”说在本质上仍是建立在“六书”说的基础上,然裘氏在其掌握的丰富的古文字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字形特点,对“三书”说进行补充细化,提出诸多创建,并体现出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治学精神,具有研究价值。

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对裘氏“三书”说的解读,对于古文字构形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裘氏“三书”说有比较充分的认识。

关键词:裘锡圭;三书说;解读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020-01前人在传统“六书”基础上生发出的“四体二用”说对古文字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唐兰突破传统提出的“三书”说,冲决“六书”桎梏,解放了文字研究者的思想。

裘先生在“六书”基础上,克服唐兰“三书”说的局限,在对陈梦家“三书”说进一步修正完善的基础上,以其对古文字材料的充分掌握和研究,创立了自己的“三书”说,体现了他不迷信前人研究成果的疑古思辨精神。

裘锡圭将陈梦家“三书”说中的“象形”改为“表意”,此说法更能体现表意字的特点。

裘氏的表意字即仅用意符造的字(个别加指示符号),包括“六书”中的象形、指事和会意字。

表意字大体依据构成字符的部件的特点细分为抽象字、象物字、指示字、象物字式的象事字、会意字和变体字六类。

裘锡圭从动态角度介绍了形声字的构成。

自古以来,人们对“六书”中形声字的争议较少,裘氏的形声字同“六书”中的一样,指的是由音符和意符构成的汉字。

不同的是裘氏进一步细化并阐释了意符和音符的性质。

裘氏认为,形声字的产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就是说“最早的形声字不是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而是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在假借字上加注意符或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而产生的”。

浅议“六书”“三书”

浅议“六书”“三书”

浅议“六书”“三书”肖方平【摘要】The theory of "六书"(Sixshu,the Six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defines the construction regulations of Chinese characters.It is induction and generalization of Chinese formation,but not a way of coinage.Xiaozhuan(a style of calligraphy) is used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六书"theory,by which to reflect the rules of Chinese character formation.Xu Shen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in analyzing Chinese characters,but there are ter,Tang Lan,Chen Mengjia and Qiu Xigui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三书"(Sanshu,the Three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on the issue and made some innovation.Nevertheless,there are still problems.In this paper,major viewpoints of these experts are analyzed in the time sequence.Their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value and shortcomings are also discussed.%汉字的"六书"理论是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归纳和概括,而非造字法。

裘锡圭著作

裘锡圭著作

裘锡圭著作去年也就是2012年10月,号称收录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锡圭先生全部学术成果的六卷本《裘锡圭学术文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而在古城西安的图书市场上见到这本书的时间已经是当年的12月中旬了。

纵观全书,完全可以把《文集》理解为裘先生平生学术文章的一个总集,而具体文字如《内容简介》所称:“(全书)共六卷:第一卷《甲骨文卷》,第二卷《简牍帛书卷》,第三卷《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第四卷《语言文字与古文献卷》,第五卷《古代历史、思想、民俗卷》,第六卷《杂著卷》。

全书三百万字,繁体横排,其中多数文章有作者根据新材料及最新研究成果所加‘编按’,为目前裘先生论著中收文最为完备而编校最为精审的文集。

”在《文集》正式发行问世之前,曾先后有不止一位书友通过电话或QQ向我进行咨询;在《文集》出版问世之后,则又有不少书友因为《文集》中没有收录已通行于世间达二十五年的《文字学概要》一书而表示遗憾或不满。

虽然如此,但我仍在与某位李姓书友的交流中,意外获得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文字学概要》的PDF格式打印本。

凡此种种,最终于无意间把《文字学概要》这本书的大名留在了我这个于古文字研究基本还“一窍不通”者的记忆之中。

转眼间,大半年的时间又一闪而过了,而商务印书馆新近出版的《文字学概要(修订本)》又一次于无意间唤回了我的记忆。

当我在癸巳年中秋节过后、从位于古城西安小寨十字东南角的嘉汇汉唐书城三楼的文学区的书架上拿起一本同名著作时,意外发现此前一直以影印本问世的《文字学概要》竟然出版排印本了。

于是,按捺不住兴奋心情的我,脑海中从此也就留下了这样的记忆,即《文字学概要》如今已有三个不同的版本并行世间:一个是商务印书馆1988年8月出版的影印版,又一个是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5年4月出版的繁体排印本,另一个则是商务印书馆2013年7月出版的简体排印本。

与此同时,根据排印本出版后影印本将不再重印的个人推断,我又不仅当场“慷慨解囊”买下了这本定价48元的新书,而且还专门到距离嘉汇汉唐书城不远、位于小寨十字以东的万邦图书城,把先前已经出版的、定价35元的影印本也从速购回。

最新对“六书”的评价及三书说资料讲解

最新对“六书”的评价及三书说资料讲解

“六书”的局限性
• 首先,象形、指事、会意三类界限不明确。 如“高、大”和“日、月”一样,所用的 符号也是象实物之形的,可它们所代表的 词,并不是所象之物的名称,而是跟所象 之物有关的“事”的名称,在这点上又与 “上、下”极为相似。从不同的角度着眼, 有人把它归为指事字,有人把它归为象形 字。又如“伐、受”等会意字,带有明显 的图形意味,郑樵《通志·六书略》认为是 象形字。
• 其次,六书中转注的问题最大,立说如林, 聚讼不休,没有哪一主张为世人公认。关 于假借的例字,没能够把借字表音同词义 引申区别开来,因此后来研究六书的学者, 不再区别假借和词义引申,这也是六书的 缺陷。
• 最后,六书不能概括所有汉字的造字方法。如 “彭,鼓声也”。“壴”(zhù)在古文字中 象鼓形,而右边的彡,按照前人说法是对鼓声 的形象表示。那么这个“彡”,既不表音也不 表意,六书中无法归类。汉字隶变以后,大量 汉字变成既不表音又不表意的记号字或称半记 号字, 如“年”,原来是个形声字,从禾千 声,本义是谷物成熟、年成。
• 这是因为唐氏三书并没有给非图画文字类型的 以义会意 (如:劣、歪) 的会意留下位置;象 形、象意的界限不很明确,难以把握。
“三书说”与“四体说”的关系
三书说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
象形文字
四体说 象形字
象意文字 形声文字
指事字 会意字 形声字
由于指事字易与象形、会意混淆,唐兰先生否定指事, 从而提出三书说,这是三书说与四体说的区别要点。
• 裘锡圭先生在1988年出版的《文字学概要》 中,认为陈氏“三书”说是基本合理的,但 应把象形改为表意,假借不应该限制在本无 其字的假借的范围里,应该把通假也包括进 去。
裘锡圭三书
A、抽象字 二 三

第4章 汉字的结构(2) 三书说

第4章  汉字的结构(2) 三书说

其分类标准不如六书说只据汉字形义关系 单一,还要着眼于汉字发展的过程,而 假借字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汉字发展阶段 的产物,把假借作为汉字发展过程中的 一个阶段是不合汉字实际的。 另外讲新三书者往往还要再分种类,结果 搞得比六书繁复得多,更难掌握。汉字 有一些不能纳入六书的文字,同样也有 一些不能纳入新三书的文字,新三书说 跟六书说一样并不能概括全部汉字的结 构。
陈氏说:“象形、假借、形声并不是三种 预设的造字法则,只是文字发展的三个 过程。汉字从象形开始,在发展与应用 的过程中变作了声符,是为假借字;再 往前发展而有象形与假借之增加形符与 音符的过程,是为形声字。形声字是汉 字发展的自然的结果。”
2.裘锡圭的新三书说 裘氏在1988年出版的《文字学概要》中, 认为陈氏三书说是基本合理的,但应把 象形改为表意,假借不应该限制在本无 其字的假借范围里,应该把通假也包括 进去。提出:“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 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表意字使用 意符,也可以称为意符字。假借字使用 音符,也可以称为表音字或音符字。形 声字同时使用意符和音符,也可以称为 半表意半表音或意符音符字。”
在对三书分别进行研究时,还从每一书中 再分出一些种类,例如表意字就又分成 抽象字、象物字、指示字、象物字式的 象事字、会意字、变体字等六种,会意 字再分成图形式会意字,利用偏旁间的 位置关系的会意字、主体和器官的会意 字,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偏旁 连读成语的会意字和其他等六类。
3.对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的评价 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总的说来眉目清楚, 界限分明,较合逻辑,比六书说简明。
由于上述原因,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与 唐兰的三书说都还不是有关汉字结构的 十分科学而完善的理论,一样至今还无 法取代六书说的地位,现在讲汉字结构 的人大多数仍然沿用六书说。

三书说是新兴的汉字构造理论

三书说是新兴的汉字构造理论

三书说是新兴的汉字构造理论,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和《中国文字学》里谈到的三书说,将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指出了唐兰三书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三书说,象形,佳节,形声。

裘锡圭的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

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人类语言和动物的所谓“语言”有着本质上的区别:1、人类语言的单位具有明晰性特点,动物语言是囫囵一团,不能分析的;2、人类语言的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特点;3、人类语言具有结构的二层性,可以以有限的单位组成无限的句子,动物的语言没有这种二层性;4、人类语言具有开放性,它是一种开放系统,虽然音位数量有限,可是经组合与替换,可以构成无限的句子,开放性还体现在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不断产生新词,吸收外民族的词语,一些社会现象的消失,语言中相应的词也隐匿或消失,动物的语言没有这种变化;5、人类语言具有传授性,它是可以传授的,掌握什么样的语言是后天学会的,动物的语言则是天生的,不需要学习;6、人类语言不受时、地的限制,它可以表达过去的事情,也可以阐述未来的事情。

上述六个方面标志着人类语言与其他动物“语言”的本质区别;只有具备这些特征,才称得上人类语言。

所以,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

尽管蜜蜂可以用极其复杂的舞蹈,知告同伴花蜜的方位和距离;所有的动物都能以自己特殊的姿态或声音向同伴报告危险的来临或满足及痛苦的感受;有的灵长动物,如黑猩猩还能学会一些人类的手势语和特殊的符号语言。

但是,没有一种动物,即便是脑结构和人类有极大的可比性的猩猩,能够象人类那样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尽管,经过严格训练的猩猩在特定的场合里能够使用其所学的“语言”。

比如,见到主人做敬礼的动作。

不过,这些条件反应式的语言使用离语言的创造性使用还相去遥远。

人类语言的创性是它有别于动物语言的根本标志。

猩猩不会说人话,鸟不会唱人歌,这都是由物种的生理特理所造成的差异,因为,猩猩和鸟不具有人类的发音器官,不能象人类那样发音是理所当然的。

裘锡圭

裘锡圭

裘锡圭裘锡圭,1935年6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全国政协委员,古文字学家。

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同年录取为胡厚宣指导的“甲骨文与商代史”研究生,1960年结业。

曾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教研室(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现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经历】1952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大学毕业后考上研究生,从师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教授专攻甲骨学与殷商史。

同年胡厚宣教授奉调北京,裘亦随其师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先秦史研究室。

196 0年研究生毕业后,裘锡圭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在朱德熙教授影响下,对战国文字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开始先后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整理银雀山汉墓竹简、云梦秦简、马王堆汉墓帛书、曾侯乙墓文字资料、江陵望山楚简、郭店楚墓竹简和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献的整理工作。

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从事汉字学、古汉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裘锡圭在占文字学的不少领域,诸如甲骨学、金文、战国文字、简犊、帛书等方面都颇有造诣。

此外,在历史学、考古学和语言学等方面也很有研究。

出版的著作有《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2年)、《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裘锡圭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等及论文多篇。

裘锡圭功力深厚,治学严谨,深受前辈学者赏识。

郭沫若、王力、胡厚宣、张政烺、朱德熙等著名学者,或对其考释文字的方法,或对其研究先秦、秦汉史,都有重大的影响。

裘锡圭在古文字学和古史研究方面都很有建树。

现已成为继老一辈学者之后,蜚声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学者。

裘锡圭在甲骨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推动甲骨学研究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学术评价】一、在甲骨文字的考释方面,裘锡圭不断有新的创获如所周知,甲骨文共有4500多个单字,现学者已考释了2000多个单字,但为学术界所公认者不过1000字左右。

“三书说”比较之我见

“三书说”比较之我见

“三书说”比较之我见摘要:本文通过概括唐兰和裘锡圭三书说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对两位先生的观点进行比较,最后总结笔者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三书说;比较大多数文字学者在讲汉字构造的时候,一般都遵循传统“六书”的说法,把汉字分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假借、转注六类。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性理论,对汉字构形理论影响深远。

对于“六书说”,唐兰先生和裘锡圭先生对其合理性和实用性提出了质疑,并且提出了自己对汉字构造的观点——“三书说”。

一、对传统“六书”的认识“六书”一说最早见于《周礼》,但《周礼》中尚未提及“六书”的具体内容。

直到汉代,学者才把“六书”解释为关于汉字构造的六项基本原则。

但“六书”在汉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班固、郑众指出六书的名目后,到许慎才对“六书”中的各书做出解释和例证。

到此,“六书说”才算成立。

许慎的“六书”理论,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汉字的构造方法。

作为“六书”名称的指事、象形、形声等术语至今很多教科书中仍在使用这些术语,并把它们作为汉字构造的基本理论传授给学生。

因此,传统“六书说”的创立对文字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但汉代在文字学史上毕竟属于早期阶段,随着学者研究的深入,“六书说”其自身存在的弊端也日渐显露,其中包括“六书”界说过于简单、个别名称术语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等问题;一些汉字无法判定究竟属于哪一类,使得一个汉字兼属两书的现象时常出现。

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对许氏给出的“六书”定义和例字也提出了质疑。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唐兰先生率先打破传统“六书说”,提出汉字构造新理论——“三书说”。

二、唐兰先生的“三书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三书说”,并在其后来的《中国文字学》一书做了进一步阐释,其“三书”包括: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个部分。

象形文字是“画出一个物体,或一些惯用的记号,叫人一见就能认识这是什么” 。

[1])象意文字是“从图画蜕变而来的,...象意文字是人为的”[2] 也就是说象意文字不能一见就明了,而是要人去想的。

裘锡圭三书说简介

裘锡圭三书说简介

裘锡圭的三书说
(一)表意字
1、抽象字:一、二、三、亖、上、下、方、圆、回、丩、小、凸、凹、丫;
2、象物字:即象形字。

3、指示字:本、末、刃、亦、面、厷、叉;
4、象物字式的象事字:、又、夨、屰;
5、会意字:
A、图形式会意字:宿、疒、臽、从、北、無(舞)、夾、卽、鄉、藝(埶)、鬥、取、得、
隻、及、秉、兼、采、孚、舀、受、共、戒、弄、盥、興、闢、攴、殳、寇、伐、執、縣、毓、棄、曰、益、析、至、彘。

B、利用偏旁间的位置关系的会意字:正、之、韋、出、各、陟、
降、逐、祭、相、朙、間、朝、
莫、杲、杳、竄、突、閑、
原、庫、囷、嬲、尖、滅、泵。

C、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見、望、監、欠、飲、既、聖、企、走、
奔、臭、鳴、吠、瞿、咩;
D、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珏、林、卉、茻、蟲、
毳、磊、森、淼、羴、鱻、猋、麤、轟、棘、棗、炎、矗;
E、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歪、凭、劣、扁、暹、尟、尠、昶、甦、楞、拿、孬、汆、尘、籴、粜、曓(《说文》:“疾有所趣也。

从日、出、夲廾之。

”)、㬥(《说文》:“晞也。

从日从出从廾从米。

”段注:“日出而竦手举米晒之,合四字会意。

”);
F、其他:劓、刪、魝(jié,剖鱼)、掃、擤、掰、
邑、啚、占、衔、明、名、斌(彬)、灶、筆。

6、变体字:片、孑、孓、冇、甩、今(曰的倒写)、爿、叵
(二)形声字
(三)假借字。

“三书说”难以撼动“六书说”的地位

“三书说”难以撼动“六书说”的地位

“三书说”难以撼动“六书说”的地位作者:苏培成来源:《辞书研究》2022年第05期摘要西汉末年提出的“六书说”是汉字学中的精华,两千年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进入20世纪,唐兰、陈梦家、裘锡圭三位学者分别提出了“三书说”,他们的研究对于探讨汉字构字法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他们的“三书说”并不能取代“六书说”。

今天,我们要重视“六书说”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同时要积极探讨新的学说,促进汉字构字法研究取得新成果。

关键词许慎《说文解字》唐兰六书说三书说一、西汉学者创立的“六书说”,为汉字研究奠定了基础“六书说”产生于西汉末期,有深刻的学术背景。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经学一时中断。

进入汉代逐渐恢复,经学家开始用经学教授贵族子弟。

通行的经籍写本用的是隶书,如鲁、齐、韩三家的《诗经》,公羊、穀梁传的《春秋》等,称为今文经。

今文经学家根据隶书来解释典籍的文字,有许多谬误。

如“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士力于乙者为地”之类。

他们认为孔子的六经都有微言大义,他们的任务就在于阐发这些微言大义。

在整个西汉时期,今文经学派居于统治地位。

汉武帝时,鲁恭王拆孔子旧宅,在壁中得到《礼记》《尚书》《论语》《孝经》,这些典籍是用战国时的古文写的,称为古文经。

古文经刚开始发现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西汉末,刘向、刘歆父子校中秘书,才发现它们的可贵,刘歆因而创立了古文经学。

古文经学家认为要想读古书,必须先认识古字,他们的学术以文字、声韵、训诂为基础。

古文经学派有一批专家,如:张敞、贾逵、马融、服虔、郑玄等。

在东汉时期,经学的古文学派与今文学派展开激烈的争论。

许慎写作《说文解字》就是要用古文经学的观点来驳斥今文经学的谬误。

《说文解字》的理论基础是“六书说”。

战国时期的《周礼·地官·保氏》列举了周代用来教育贵族子弟的六艺项目,其中有“六书”,但并没有具体说明它的内容。

到了西汉晚期,产生了“六书说”。

六书说与三书说的比较

六书说与三书说的比较

毕业论文(设计)( 16 届本科)论文题目:六书说与三书说的比较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 2012级文本(4)班作者姓名:李博指导教师:齐社祥职称:副教授完成日期: 2016 年 4 月 16 日目录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1)六书说与三书说的比较 (2)一、传统汉字结构理论——六书说 (2)(一)六书的提出 (2)1.《汉书》 (3)2.郑众《周礼注》 (3)3.《说文解字》 (3)(二)六书的评价 (3)二、新兴汉字构造理论——三书说 (5)(一)三书的提出 (5)1.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 (5)2.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 (6)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6)(二)三书的评价 (7)三、六书说与三书说的比较 (8)(一)六书说与三书说的内容比较 (8)1.六书说理论 (8)2.三书说理论 (8)(二)六书说与三书说分析汉字构造的理论区别 (9)1.六书说的理论依据 (9)2.三书说的理论依据 (11)(三)六书说与三书说的研究对象不同 (12)四、结语 (13)(一)六书说的依据——小篆 (13)(二)三书说的依据——甲骨文和金文 (13)(三)汉字的发展与渐变过程 (13)(四)结论 (14)参考文献 (14)英文摘要 (15)致谢 (15)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二O一年月日六书说与三书说的比较李博陇东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摘要:六书说见于先秦文献《周礼》,至东汉许慎始有详细论说,是传统分析汉字构形的理论。

三书说是唐兰一九三五年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提出来的。

论传统六书与各种三书说的优劣

论传统六书与各种三书说的优劣

试论传统六书与各种三书说的优劣<一> 六书说古人把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是古人根据汉字结构归纳出来的汉字构造结论,而决不是古人依照这六种法则来创造文字的。

"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其中没有对"六书"详细的名称,也没有对六书的解释。

西汉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这是对六书最早的解释,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东汉许慎受刘歆的启示,费几十年的精力整理汉字,编成《说文解字》一书,在这本书的"叙"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应该是),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这六种造字方法的特点,可以简介如下:1.象形用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

比如:人(甲骨文)月(金文)2.指事用一种特殊性符号,标记某一客观事物和表示某一概念,这种标记符号或是加在独体象形字的某个部位,或是加在代表某种事物符号的特殊位置。

比如:上(甲骨文)"上"字下面的一长横代表水平线,上面的一短横是指示性符号,表示位置在水平线以上这样一个概念。

文字学1

文字学1

汉字的起源汉字起源的几种说法:龙老师的《基础汉字学》说,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结绳、契刻、八卦、仓颉造字等几种说法。

喻遂生《文字学教程》认为除了结绳、契刻外,还有事物记事。

结绳,用于备忘或计数。

如东汉郑玄:“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契刻:也是用来记数。

用竹片或木板制成,在上面刻些缺口或其他记号,主要用来记录财务数量或作其他事物的记忆凭证。

事物记事是借用事物作为符号来帮助记忆或表情达意。

但是,这些都不具备文字的性质也不是文字的真正起源。

汉字起源的标志裘锡圭认为:“只有用符号(包括图形)记录成句语言中的词的认真尝试,才是文字形成过程开始的真正标志。

(文字学概要p1)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从第一批文字的出现到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的最后形成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

汉字起源具备的条件:1、对文字产生起启蒙作用的用事物、结绳、契刻等记事表意的技术。

但这些还不能称为早期文字,因为不具备文字的社会性。

2、社会条件。

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发展,人们感到需要用记录语言的方法来记事和传递信息了,文字才会产生。

比如人们需要表达数词、虚词、表示事物属性的词,以及其他的一些表示抽象意义的词。

或者用简单的图画不能表示一些事物的细微差别的。

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考虑用抽象或象征等比较曲折的手法表意。

鲁迅认为“汉字形成复杂而漫长,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一地之作,应是集体的产物”的观点是科学合理的。

鲁迅说:“文字在人们间萌芽。

”鲁迅《门外文谈》中说:“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

”这一观点也可以用汉字的性质加以佐证。

汉字的性质:文字是以一切阶级的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记录人们的语言,便于人类交际的工具。

(汉字的性质就排除了结绳、契刻、八卦、仓颉造字)所以,认为汉字的真正起源应是在民间流行的约定俗成的图画和用以记事或装饰的符号。

裘锡圭对文字的起源更加谨慎严格。

裘锡圭三书说简介

裘锡圭三书说简介

裘锡圭的三书说
(一)表意字
1、抽象字:一、二、三、亖、上、下、方、圆、回、丩、小、凸、凹、丫;
2、象物字:即象形字。

3、指示字:本、末、刃、亦、面、厷、叉;
4、象物字式的象事字:、又、夨、屰;
5、会意字:
A、图形式会意字:宿、疒、臽、从、北、無(舞)、夾、卽、鄉、藝(埶)、鬥、取、得、
隻、及、秉、兼、采、孚、舀、受、共、戒、弄、盥、興、闢、攴、殳、寇、伐、執、縣、毓、棄、曰、益、析、至、彘。

B、利用偏旁间的位置关系的会意字:正、之、韋、出、各、陟、
降、逐、祭、相、朙、間、朝、
莫、杲、杳、竄、突、閑、
原、庫、囷、嬲、尖、滅、泵。

C、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見、望、監、欠、飲、既、聖、企、走、
奔、臭、鳴、吠、瞿、咩;
D、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珏、林、卉、茻、蟲、
毳、磊、森、淼、羴、鱻、猋、麤、轟、棘、棗、炎、矗;
E、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歪、凭、劣、扁、暹、尟、尠、昶、甦、楞、拿、孬、汆、尘、籴、粜、曓(《说文》:“疾有所趣也。

从日、出、夲廾之。

”)、㬥(《说文》:“晞也。

从日从出从廾从米。

”段注:“日出而竦手举米晒之,合四字会意。

”);
F、其他:劓、刪、魝(jié,剖鱼)、掃、擤、掰、
邑、啚、占、衔、明、名、斌(彬)、灶、筆。

6、变体字:片、孑、孓、冇、甩、今(曰的倒写)、爿、叵
(二)形声字
(三)假借字。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13级汉语言文字学王昆20130589《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摘要《文字学概要》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理论方面的一部专著。

本书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字资料及考古发现,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成、发展、演变,汉字结构类型,文字假借,文字分化与合并,字与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汉字整理和简化等问题,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而多有创意,对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

关键字:文字汉字字形一作者简介裘锡圭先生主要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汉部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从事先、汉史的研究。

曾参加望山楚简、曾侯乙墓文字资料、郭店楚简、银雀山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和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字资料的整理考释工作。

著有《文字学概要》、《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古文字论集》、《裘锡圭自选集》、《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裘锡圭学术文化随笔》、《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等,学术论文汇编《裘锡圭学术文集》于2012年出版。

二读书笔记第一章文字形成的过程(一)文字定义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派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字。

“文字”可以指一个个的字,也可以指文字系统。

(二)文字的产生文字产生前,人们曾用文字画来记事或传递信息。

阶级社会形成前夕,原始文字才有了产生的可能。

在原始文字阶段,文字和图画是长期混在一起使用的。

首先产生的是跟图画有明显界限的文字,如“大”;人、鹿这一类具体事物的象形符号随后产生,这二者称为表意字。

然后使用跟所表示的对象没有在联系的硬性规定符号的记号字产生。

随后为了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的假借字应运而生。

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

最后,为了克服假借引起的字迹混淆现象,又造了形声字。

第二章汉字的性质(一)意音文字文字的性质取决于它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

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称为“字符”,可分意符、音符、记号三类。

裘锡圭:读古书必须要知道字的古义

裘锡圭:读古书必须要知道字的古义

裘锡圭:读古书必须要知道字的古义前面的话裘先生的一篇文章,谈到了读古书必须要知道字的古义,不然就会闹笑话,文章中举了一些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文章很长,为了方便阅读,编者加了小标题。

怎样才能更好地知道字的古义,裘先生也给出了方案,往下看:上课中的裘先生读古书必须按照古人的语言习惯和用字习惯去理解字义,这是十分明白的道理。

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

不但初学者往往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和用字习惯去读古书,以致发生误解;就是研究者,甚至是颇有经验的研究者,有时也不免犯这种错误。

在这篇小文里,我们从平常读书时注意到的这类错误里,选出一些例子,加以说明,希望能促使初学者注意,在读古书时少犯这种错误,在读跟古书有关的今人著作时少受这种错误的影响。

我们所从取例的著作,有一些从总体上看是相当不错的,我们选出的个别错误自然无损于这些著作的价值。

从另一方面说,既然在比较好的著作里也有这种错误,强调读古书要注意字的古义,就更显得有必要了。

“诡”字的古义是不同、相异有一种中国哲学史,在论述汉代思想家王充对卜筮的态度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他指出卜筮完全是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祈求福祐,关于占卜吉凶,全系人们随意解释。

如像同为一件事,子贡占卜得凶.而孔子占卜得吉,乃是因为孔子较子贡有“诡论之材”(《卜筮篇》)。

即孔子解释卦辞时更善于诡辩。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第2册123页,人民出版社,1963。

)作者的这种说法跟王充的原意几乎完全相成。

在汉代,世俗认为龟、蓍是神物,卜兆、筮数是天地对卜策者的答复,因此往往“舍人议而就卜筮,违可否而信吉凶”(《论衡·卜筮》)。

王充对这种迷信思想的确是反对的。

可是他反对卜筮并不彻底。

《论衡・卜筮》里还有这样的话:夫钻龟揲蓍,自有兆数;兆数之见,自有吉凶;而吉凶之人,适与相逢。

吉人与善兆合,凶人与恶数遇;犹吉人行道逢吉事,顾睨见祥物,非吉事祥物为吉人瑞应也;凶人遭遇凶恶于道亦如之。

可见王充认为卜筮所得的兆数,本身是有客观的吉凶的,吉人必得吉善的兆数,凶人必得凶恶的兆数。

第一节“六书说”到“三书说”

第一节“六书说”到“三书说”

第一节“六书说”到“三书说”1、“六书”的提法始见于哪部书,“六书”的具体名称始见于那部书,名称是什么?“六书”的提法最早见于《周礼》。

《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六书”的具体名称始见于《汉书》。

名称是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2、最早对“六书”含义作出解释的是谁,怎么解释的?最早对“六书”作出解释的是许慎。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3、班固、郑玄、许慎所说“六书”的异同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从名称上看,象形、转注、假借三家是共同的;班固说的“象事”,郑玄是“处事”,许慎是“指事”;班固说的“象意”,郑玄、许慎都是“会意”;班固的“象声”,郑玄是“谐声”,许慎是“形声”。

需要注意三点:第一,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中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许慎“象形”中的“象”是相像的意思。

名称虽然一样,但内涵不同。

第二,“象事”与“指事”,“象意”与“会意”,前者概括性强,后者具体而明确。

概括性强,包容度就大;具体而明确,包容度就小,因此后世有研究者认为“六书”并不能概括汉字的所有类型,在对一些字的类型分析上也出现了种种分歧。

第三,在排列顺序上,班固的排列由具体到抽象,似乎更符合汉字产生的逻辑发展。

4、谁提出的“四体二用说”?“四体二用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四体二用说”是清代著名学者戴震提出的,他认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书之体”,转注、假借二者是“书之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裘锡圭的三书说
(一)表意字
1、抽象字:一、二、三、亖、上、下、方、圆、回、丩、小、凸、凹、丫;
2、象物字:即象形字。

3、指示字:本、末、刃、亦、面、厷、叉;
4、象物字式的象事字、又、
夨、屰;
5、会意字:
A、图形式会意字:宿、疒、
臽、从、北、
無(舞)、夾、卽、
鄉、藝(埶)、
鬥、取、得、
隻、及、秉、兼、
采、孚
、舀
、受

共、戒
、弄、盥、
興、闢
、攴
、殳
、寇

伐、執、縣

毓、棄、曰、
益、析
、至

彘。

B 、利用偏旁间的位置关系的会意字:正、
之、韋

出、

、陟、
降、逐、
祭、相
、朙

間、朝

莫、杲、杳、竄、突、閑、

、庫
、囷、嬲、尖、滅、泵。

C 、主题和器官的会意字:見

望、監、
欠、飲
、既

聖、企
、走


、臭
、鳴

吠、瞿、咩;
D 、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珏、林、卉、茻、蟲、
毳、磊、森、淼、羴、鱻、猋、麤、轟、棘、棗、炎、矗;
E、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歪、凭、劣、扁、暹、尟、尠、昶、甦、楞、拿、孬、汆、尘、籴、粜、曓(《说文》:“疾有所趣也。

从日、出、夲廾之。

”)、㬥(《说文》:“晞也。

从日从出从廾从米。

”段注:“日出而竦手举米晒之,合四字会意。

”);
F、其他:劓、刪、魝(jié,剖鱼)、掃、擤、掰、
邑、啚、占、衔、明、名、斌(彬)、灶、筆。

6、变体字:片、孑、孓、冇、甩、今(曰的倒写)、爿、叵
(二)形声字
(三)假借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