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合集下载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蓝光敏感的视色素 。
产生不同的色觉是由于三种视锥细胞兴
奋程度的比例不同:
0:0:97 蓝色感觉
99:42:0 红色感觉
31:67:36 1:1:1
绿色感觉 白色感觉
四 、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一)视力(视敏度)
概念:眼分辨细小结构的能力。 衡量标准:以人能看清最小视网膜像为标准
视力表制定: 人眼在5米处看清:第10行E字时,视角为1’,视力
(1)色素细胞层:保护作用,防止强光刺激。输送 营养物质。 (2)感光细胞层 (3)双极细胞层 (4)神经细胞层
2.感光细胞及其特曾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在视网膜分布 很不均匀 黄斑:视网膜中心,视锥细胞多 中央凹:只有视锥细胞,无视杆细胞
周边部视杆细胞多,视锥细胞少 盲点:无感光细胞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所含的感光色素不同 视杆细胞只有视紫红质,视锥细胞有三种
分布密度和对触、压觉的敏感程度: 鼻、口唇、指尖高 胸、腹部次之 手腕、足最低
2.触觉域和两点辨别阈:将两个点状刺激同 事或相继触及皮肤,人体能分辨出这两个刺 激点的最小距离。成为亮点辨别域。
逐渐增高 手指 口唇 脚趾 足背 腹 胸 背
(二)温度觉
冷觉和温觉合称温度觉,它们各自独立。 温度超过30-46C0热点,皮肤感觉热,温度在升高, 只有痛觉,温度低于30C0,冷觉。
传导纤维
躯体传入纤维 (快痛Aδ,慢痛C)
自主N传入纤维
2 牵涉痛
①概念: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
过敏现象。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患病器官 心
胃、胰 肝、胆 肾脏 兰尾
体表疼痛 心前区 左上腹 右肩胛 腹股 上腹部
部 位 左臂尺侧 肩胛间
沟区 或脐区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图)
1.双重神经支配; 2.拮抗作用; 3.自主神经的作用与效应器的功能态度有关; 4.紧张性作用; 5.主要功能是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交感神经主要参与应急反应,而副交感神经 主要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贮存能量。
二、神经递质和受体
神经递质
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 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 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 产生效应的化学物质。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由丘脑(第三类细胞群) 弥散地投射到皮层广泛区 域的纤维。
三、丘脑和感觉投射系统的功能
(一)特异性投射系统 1、定义:指经丘脑换元后向大脑皮层的特
定区域点对点投射,并引起特定感觉的投 射系统。(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2、功能: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 层发出神经冲动。
激动剂: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 拮抗剂:结合但不产生生物效应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 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
胆碱能受体
a.毒蕈碱受体(M-R):产生M样作用 阻断剂:阿托品 分布:胆碱能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上。
Ⅱ.倒置安排: 除头面部是直立外
Ⅲ.皮层投射区的大小 与感觉分辨的精细 程度呈正比:
如:舌和拇指的投射区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区别
特异性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上行唤醒作用)
传入途径 专一性
传入神经元 三级神经元 的接替
投射区域 特定区域
投射区与感 有点对点的对应 觉的关系
非专一性 多级神经元
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为多突触反射。 特点:肌紧张反射收缩力不大;表现为同一肌肉的
不同运动单位进行交替性收缩,不是同步收缩;不易产 生疲劳。
生理意义:维持站立姿势。 检查牵张反射的意义 。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和痛觉生理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和痛觉生理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丘脑,感觉投射系统,大脑皮层,痛觉一、脊髓的感觉传导与分析功能由脊髓上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传导路径可分为两在类,一为浅感觉传导路径,另一为深感觉传导路径。

浅感觉传导路径传导痛觉、温度觉和以触觉;其传入由后根的外侧部(细纤维部分)进入脊髓,然后在后角更换神经元,再发出纤维在中央管前进行交叉对侧,分别经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和脊髓丘脑前束(轻触觉)上行抵达丘脑。

深感觉传导路径传导肌肉本体感觉和深部压觉,其传入纤维由后根的内侧部(粗纤维部分)进入脊髓后,其上行分支在同侧后索上行,抵达延髓下部薄束核和楔束核后更换神经元,再发出纤维进行交叉到对侧,经内侧丘系至丘脑。

皮肤触觉中的辨别觉,其传导路径却和深感觉传导路径一致。

因此,浅感觉传导路径是先交叉再上行,而深感觉传导路径是行上行再交叉;在脊髓半离断的情况下,浅感觉的障碍发生在离断的同侧(图10-20)。

在脊髓空洞症患者,中央管部分有空腔形成,破坏了在中央管前进行交叉的浅感觉传导路径,造成浅感觉障碍。

但由于痛、温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在进入水平的1-2个节段内更换神经元交叉到对侧,而轻触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分成上行与下行纤维,分别在多个节段内更换神经元交叉至对侧,因此较局限地破坏中央管前交叉的浅感觉传导路径,仅使相应节段双侧皮节的痛、温觉发生障碍,而轻触觉基本不受影响(辨别觉完全不受影响),造成脊髓空洞症患者出现痛、温觉和触觉障碍的分离现象。

图10-20 脊髓半离断效应示意图二、丘脑根据我国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的意见,丘脑的各种细胞群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图10-21)图10-21右侧丘脑主要核团示意图第一类是接受感觉的投射纤维,并经过换元进一步投射到大脑皮层感觉区的那些细胞群,例如后腹核的外侧与内侧部分(分别称为后外侧腹核和内侧腹核)、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等。

后外侧腹核为脊髓丘脑束与内侧丘系的换元站,同躯干、肢体感觉的传导有关;后内侧腹核为三叉丘系的换元站,与头面部感觉的传导有关。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眼的结构
眼球壁:
1.眼的折光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后主焦距不 能直接算出。
2.安静状态不进行调节的情况下,后主焦距正好在 视网膜上。因此,无限远处(>6 m)的物体发出 的光线成像在视网膜上。
3.当光线过弱或像过小时,则不能被看清。
眼球的基本结构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感光系统:视网膜
的神经纤维的数目不同
信息每通过一个突触都要进行一次重新编码。
蛙肌梭中刺激强度的编码模式图
第二节 躯体感觉
躯体感觉
各种躯体感觉的感知取决于皮层兴奋的特定部位。感 觉的强度取决于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和参与 反应的感受器数目
触压觉 温度觉 痛觉 体表痛(快痛、慢痛)深部痛(一般为慢痛) 本体感觉
一个视紫红质激活, 可使500个传递蛋白可被激活; 一个激活的磷酸二脂酶一秒钟使2000个cGMP分子降

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 光线视锥细胞外段视锥色素
感受器电位(超极化) 神经节细胞动作电位
• *视觉的三原色学说:
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三种视锥色素, 分别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产生不同 的色觉是由于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的 比例不同: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1. 视杆系统(晚光觉系统) 特点:光敏感性强,分辨力差 作用:晚光觉(暗视觉)
2. 视锥系统 (昼光觉系统) 特点:光敏感性差,分辨力高,可分辨颜色 作用:昼光觉与色觉
视觉的二元学说的依据
(1)在视网膜分布不同。 (2)与双极C及神经节C的联系方式不同 (3)动物证明 (4)所含的感光色素不同。
眼轴 视轴
来自远处 光线(平 行光线)
来自6m以 内的光线
聚焦平面 焦点

神经系统和功能神经系统功能

神经系统和功能神经系统功能

神经系统和功能:神经系统功能第九章神经系统和功能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发生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发生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传入侧支性抑制:传入纤维进入中枢后,一方面通过突触联系引起某一中枢神经元产生兴奋,另一方面发出侧支,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转而再抑制另一中枢神经元,这种抑制称为传入侧支性抑制。

4、回返性抑制:中枢神经元兴奋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支兴奋-抑制中间神经元,后者释放抑制性物质反过来抑制原先发生兴奋的神经元及统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这种抑制称为回返性抑制。

5、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是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使突出后神经元产生抑制的现象,其结构基础是轴-轴突触。

6、特意投射系统: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特意投射系统7、非特异投射系统: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非特异投射系统8、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远隔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9、牵张反射:是指有完整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伸长时引起的被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

10、腱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11、肌紧张: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其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处于持续、轻度的收缩状态,但不表现为明显的动作。

12、试比较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和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地特征: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导向性、相对不疲劳性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单性传播、中枢延搁、兴奋的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后发放、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和易疲劳。

13、试述经典的突触传递的过程经单的突触传递过程:当动作电位扩布到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去极化达到一定水平,前膜上电压门控式Ca 2+通道开放,Ca 2+内流,轴浆内Ca 2+浓度瞬间升高,触发突触小泡的出胞,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相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Na +、K +、Cl -的通透性,导致某些带电离子进出突触后膜,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EPSP 和IPSP,如果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若引起其超极化,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生理学 第九章感官

生理学 第九章感官

(五)单眼视觉和双眼视觉 双眼视觉的优点: 弥补盲区、扩大视野、产生立 体视觉 产生立体视觉的原因: 两眼视觉差异, 生活经验
38
第四节 耳的听觉功能
• 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 传音系统的功能
• 感音系统的功能
39
40

听 觉 的 产 生 过 程 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 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 →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41
(三)视杆细胞 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视 紫 红 质 视黄醛异构酶
(暗处,需能)

视蛋白+11-顺视黄醛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 醇脱氢酶
视黄醛还原酶
11-顺视黄醇(VitA) 异构酶
全反型视黄醇(VitA) 11-顺视黄醇→
注:①贮存在色素细胞中的全反型视黄醇→
视杆细胞→11-顺视黄醛。 ②分解与合成速度取决于光强:暗处分解<合成,亮处 分解>合成,强光处于分解状态。 ③分解与合成过程中要消耗一部分视黄醛,需血液循环 28 中的VitA补充,**缺乏VitA→夜盲症。
不同年龄的调节能力
15
16
2.瞳孔调节
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 8.0mm之间。
瞳孔近反射:
*当视近物时,• 射性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反
瞳孔近反射意义:瞳孔缩小后,可减少入眼光量,保 护视网膜;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视 使 网膜成像更为清晰。
17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由于入射光的 强弱而变化。 弱光瞳孔扩大 (保证清晰像) 强光瞳孔缩小 (保护视网膜) *中枢:中脑 临床意义: 麻醉深度和病情危重的判断指标

第九章 神经系统题库

第九章  神经系统题库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一、选择题(一)A型题1下列关于感觉器官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对适宜刺激敏感B.均有换能作用C. 多具有辅助结构D. 均有编码作用E. 均不易适应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特殊感觉器官的是A前庭B嗅上皮C眼D肌梭E耳3当某一恒定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其传入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频率会逐渐下降的现象,称为感A适应B传导阻滞C抑制D疲劳E传导衰减4下列对感受器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小与刺激强度无关B具有“全或无”的性质C以电紧张的形式扩布D呈不衰减性传导E不能总和5下列关于感受器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未变但传人冲动减少或消失B快适应感受器对刺激的变化十分灵敏C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D适应并非疲劳E慢适应感受器适用传递快速变化的信息6下列各项中,属于特殊感觉器官的是A触压觉感受器B味蕾C内脏感受器D肌梭E温度感受器7下列感受器中,属于快适应感受器的是A环层小体B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C关节囊感受器D肌梭E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8眼的折光系统不包括A晶状体B视网膜C角膜D房水E玻璃体9 下列关于折光系统光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入射光线的折射主要发生在角膜B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光力均可被调节C 6m以外物体发出的光线可认为是平行光线D正常人眼在未调节时,后主焦点的位置位于视网膜E视网膜像在分辨能力限度以下时不被感知10根据简化眼的参数,眼前3m远处,宽1mm的“E”字笔画在视网膜上像的大小约为A 1μmB 2μmC 5μmD 8μmE 10μm11入射光线的折射主要发生在A角膜的前表面B角膜的后表面C晶状体的前表面D晶状体的后表面E玻璃体的前表面12正常人视力的限度为A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杆细胞的平均直径B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杆细胞的平均半径C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半径D人所能看清楚的最小视网膜上像的大小E人所能看清楚的物体的大小13下列关于正常人眼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视远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B晶状体变凸使物像后移而成像于视网膜上C近点距离越近,眼的调节能力越差D人眼的调节主要靠双眼球会聚来实现E眼视近物时晶状体形状的改变通过反射实现14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为A色素上皮细胞B视锥和视杆细胞C双极细胞D神经节细胞E无长突细胞15下列关于眼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眼视近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成像于视网膜B晶状体弹性减弱时,眼的调节能力降低C主要靠改变晶状体的折光力来实现D瞳孔缩小时增大球面像差和色像差E双眼会聚也起重要作用16当用光照射正常人的左眼时A左眼瞳孔缩小,右眼瞳孔不变B右眼瞳孔缩小,左眼瞳孔不变C左眼瞳孔缩小,右眼瞳孔扩大D两眼瞳孔都不变E两眼瞳孔均缩小17当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时,晶状体的A前表面曲率增加,折光能力增强B后表面曲率增加,折光能力增强C前表面曲率减小,折光能力减弱D后表面曲率减小,折光能力减弱E前表面曲率不变,折光能力不变18瞳孔缩小时,通常使折光系统的A球面像差和色像差都增大B球面像差和色像差都缩小C球面像差减小,色像差增大D球面像差增大,色像差减小E球面像差增大,色像差不变19瞳孔在弱光下散大,而在强光下缩小,称为A明适应B暗适应C瞳孔对光反射D瞳孔调节反射E互感性对光反射20瞳孔对光反射的A中枢位于枕叶皮质B感受器是角膜C效应器是睫状肌D传出神经是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E传人神经是三叉神经中的眼支21近视发生的原因足A服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B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C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D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E眼球前后径正常而视网膜感光细胞直径变大22视杆系统A对光敏感度高,有色觉,分辨力弱B对光敏感度低,有色觉,分辨力弱C对光敏感度高,无色觉,分辨力弱D对光敏感度低,无色觉,分辨力高E对光敏感度低,有色觉,分辨力高23视锥系统A在弱光下被激活.有色觉,分辨能力强B在强光下被激活,无色觉,分辨能力强C在强光下被激活,有色觉,分辨能力强D在强光下被激活,无色觉,分辨能力弱E在弱光下被激活,有色觉,分辨能力弱24散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折光能力过弱B眼球前后径过短C角膜表面各方向曲率不等D折光能力过强E晶状体变混浊25下列哪种因素可引起青光眼?A眼内压降低B眼球变形C房水流失D房水排出受阻E角膜曲度改变26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A延髓B中脑C纹状体D下丘脑E大脑皮层27与正视眼相比较,远视眼的A近点移远,看远物需调节,看近物不需调节B近点移近,看远物需调节,看近物不需调节C近点移远,看远物不需调节,看近物需调节D近点移近,看远物不需调节,看近物需调节E近点移远,看远物和近物均需调节28远视发生的原因是A眼轴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B眼轴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C眼轴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D眼轴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E眼轴正常而视网膜感光细胞直径变小29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A视紫红质过多B视紫红质分解增强,合成减弱C 1l-顺视黄醛过多D视蛋白合成障碍E长期维生素A摄入不足30下列有关视杆细胞外段膜电位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未经光照时膜电位仅-30~-40mVB未经光照时细胞存在暗电流C末经光照时有Na+进入细胞内D光照后表现为一种去极化型慢电位E光照后的电位变化即为感受器电位3l在同一光照条件下,视野最大的是A白色B红色C黄色D绿色E蓝色32在同一光照条件下,视野最小的是A红色B蓝色C绿色D白色E黄色33下列关于正常视野的叙述,正确的是A颞侧和上方视野较小B鼻侧和上方视野较大C颞侧和下方视野较大D鼻侧和下方视野较小E颞侧和上方视野较大34当汽车向前开动时,由于前庭反应,可反射性地使人A躯干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减小,身体前倾B躯干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加,身体前倾C躯干伸肌和下肢屈肌张力增大,身体前倾D躯干伸肌和下肢屈肌张力减小,身体后倾E躯干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加,身体后倾35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不同在于A外段B内段C终足D胞体E连接部36眼的折光系统包括A角膜、房水、晶状体和视网膜B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C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D角膜、房水、玻璃体和视网膜E角膜、瞳孔、房水和晶状体37下列有关简化眼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一个前后径为20mm的单球面折光体构成B节点在球形界面后5mm处,后主焦点在折光体后极C在折光效果上与未经调节的正常眼相同,但较简单D正好能使6m以内物体发出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E利用它可方便算出不同远近物体在视网膜上像的大小38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色盲是A红色盲C红色盲和绿色盲D黄色盲和蓝色盲E黄色盲39下列有关色盲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色盲较多,呈单色视觉B部分色盲相对少见,为缺乏对某种颜色的辨别能力C部分色盲中最多见的是蓝色盲D部分色盲中最少见的是红色盲和绿色盲E色盲绝大多数由遗传因素引起40下列关于远视的叙述.正确的是A近点比正视眼近B看远物时不需要调节C眼球前后径过短D可用柱面镜矫正E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太强4l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中需要光照的是A全反型视黄醛转变成全反型视黄醇B全反型视黄醛转变成1l-顺视黄醛C全反型视黄醇转变成11-顺视黄醇D视黄醛与视蛋白合成视紫红质E视蛋白和视黄醛分离42下列关于近视的叙述,正确的是A跟球前后径过短B近点大于正视眼C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后D可用凹透镜纠正E眼的折光力过弱43乘电梯上升时可反射性引起四肢的A伸肌紧张抑制,下肢屈曲B伸肌紧张加强,下肢伸直C屈肌紧张抑制,下肢伸直D伸肌和屈肌紧张都加强,下肢无姿势改变E伸肌和屈肌紧张都抑制,下肢无姿势改变44人眼近点的远近主要决定于A空气-角膜界面B晶状体弹性C角膜曲度E眼球前后径45使平行光线聚集于视网膜前方的眼称为A远视眼B散光眼C近视眼D正视眼E老花眼46视觉通路中的第一级感觉神经元是A神经节细胞B水平细胞C无长突细胞D双极细胞E视锥与视杆细胞47正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范围为A 20~20000HzB 200—20000HzC 1000~20000HzD 2000~20000HzE 10000—20000Hz48听阈是指A某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鼓膜疼痛的最小强度B所有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鼓膜疼痛的平均强度C某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D所有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平均强度E某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平均强度49下列有关基底膜振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卵圆窗膜内移时,前庭膜上移,圆窗膜内移B卵圆窗膜内移时,基底膜下移,圆窗膜外移C卵圆窗膜内移时,基底膜上移,圆窗膜内移D卵圆窗膜外移时,前庭膜下移,圆窗膜外移E卵圆窗膜外移时,基底膜下移,圆窗膜内移50最大可听阈是指A能引起听觉的某一声频的最大强度B能引起听觉的任何频率的最大强度C能引起听觉的某一声频的最小强度D能引起鼓膜破裂的某一声频的最小强度E能引起听觉同时还会引起鼓膜疼痛的声音强度51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附近结构记录到一种具有交流性质的电变化是A耳蜗内电位B内淋巴电位C听神经动作电位D微音器电位E毛细胞内电位52能引起耳蜗底部的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幅的是A高强度声波B低强度声波C高频声渡D中频声波E低频声波53下列关于骨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指经过听骨链的传导途径B敏感性与气传导基本相同C在正常声波传导中作用很小D中耳病变时常受损害E耳蜗病变时通常不受损54下列关于耳蜗内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正电位,约160mVB内淋巴中蓄积大量Na+C是毛细胞上Na+-K+泵活动的结果D毛细胞顶端膜内外电位差特别大E对缺氧和哇巴因不敏感55声渡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振动的A压强增大,振幅不变B压强增大,振幅减小C压强增大,振幅增大D压强减小,振幅减小E压强减小,振幅不变56耳蜗血管纹的主要作用是A营养基底膜B产生外淋巴C吸收内淋巴D缓冲蜗管内压力变化E产生和维持蜗管内正电位57耳蜗微音器电位A其频率、幅度与声波一致B易发生疲劳C易发生适应现象D有一定的阈值E是单一毛细胞感受器电位58晕船是由于下列哪一部位的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所引起? A外、后半规管B上、外半规管C上、后半规管D椭圆囊E球囊59前庭器官中各类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A对细胞任何部位的机械扩张B对细胞任何部位的机械压迫C传到细胞膜上的膜电位改变D加于纤毛根部的特殊化学物质E与纤毛生长面平行的机械力60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A角加速运动B角匀速运动C直线加速运动D直线匀速运动E不规则运动61下列哪个器官受刺激时可出现眼震颤?A球囊B半规管C椭圆囊D耳蜗E视网膜62椭圆囊和球囊囊斑的适宜刺激是A角加速运动B角匀速运动C直线加速运动D直线匀速运动E不规则运动63下列关于眼震颤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由球囊囊斑受刺激引起B在旋转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C快动相先出现,慢动相后出现D慢动相方向始终与旋转方向相同E可用以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64人舌表面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刺激的敏感程度通常是A舌中部对酸味敏感B软腭和舌根部对酸味敏感C舌两侧对咸味敏感D舌两侧的前部对苦味敏感E舌尖部对甜味敏感65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病人,由于血Na+减少A喜食甜味B喜食酸味C喜食苦味D喜食咸味E喜食辣味66当受试者头部前倾30ο并围绕身体纵轴向左旋转,旋转开始时,眼震颤的A慢动相向左,快动相向右B慢动相向左,快动相向左C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左D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右E慢、快动相方向无一定规律67含H+的物质常有A苦昧B酸味C甜昧D咸昧E腐败味68触-压觉两点辨别阈最低的部位是A腕部B背部C手指D足背E腹部69冷和热感受器的传人神经分别为A I类和Ⅱ类B Ⅱ类和Ⅳ类C Ⅲ类和Ⅳ类D Ⅱ类和Ⅳ类E I类和Ⅲ类70明适应的产生机制是A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迅速分解B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合成增强C视锥细胞中三种视色素合成增强D视锥细胞中三种视色素分解E视紫红质转变为三种不同的视锥色素71下列有关三原色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锥细胞内含有三种不同的视色素B视网膜上存在相当于红、黄、蓝色光的三类吸收光谱C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的视色素D不能圆满解释色盲和色弱的发病机制E能圆满解释颜色的对比现象72老视的产生原因是A眼球变形使前后径变短B角膜各方向曲度变大C晶状体变混浊D晶状体弹性减退E玻璃体变形使折光力减弱73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范围为A.20-100HzB.200-900HzC.1000-3000HzD.4000-10000HzE.10000-20000Hz74躯体旋转运动时产生的眼震颤属于A运动病B迷路紧张反射C意向性震颤D正常前庭反应E眼的调节75感音性耳聋的病变部位在A外耳道B咽鼓管C鼓膜D听骨链E耳蜗76纠正散光通常用A棱镜C凹透镜D柱面镜E凸透镜77下列关于咽鼓管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连接鼓室和鼻咽部的通道B其鼻咽部开口常处于闭合状态C在吞咽或打哈欠时可开放D因炎症阻塞后可引起鼓膜内陷E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鼓室的容积78飞机上升和下降时,乘务员嘱乘客作吞咽动作,其意义在于A调节基底膜两侧的压力平衡B调节前庭膜两侧的压力平衡C调节卵圆窗膜内外压力平衡D调节鼓室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平衡E调节中耳与内耳之间的压力平衡(二)B型题A感音性耳聋B传音性耳聋C高频听力受损D低频听力受损E听力无影响79鼓膜发生病变时引起80耳蜗发生病变时引起81耳蜗底部受损时主要引起82耳蜗顶部受损时主要引起A近视B老视C远视D规则散光E不规则散光83视近物不需眼调节或只作较小程度调节的是84视远物不需跟调节,而视近物需眼调节的是85视远物和近物均需眼调节的是A舌尖部B舌两侧部C舌两侧前部D舌根部86对甜味较敏感的部位是87对酸味较敏感的部位是88对咸味较敏感的部位是89对苦味敏感的部位是A口唇B胸部C腹部D背部E手腕90触压觉阈值最高的部位是9l触-压觉阚值最低的部位是A卵圆窗膜和圆窗膜B盖膜和基底膜C前庭膜和基底膜D鼓膜和前庭膜E圆窗膜和盖膜92将耳蜗管分为前庭阶、鼓阶和蜗管三个腔的是93与耳蜗感音换能功能关系最密切的是94传导声波的是A去极化型慢电位B耳蜗内电位C听神经动作电位D超极化型慢电位E耳蜗微音器电位95耳蜗接受声波刺激后首先发生的电变化是96耳蜗接受声波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中最后出现的电变化是(三)C型题A交感神经调节B副交感神经调节C两者都对D两者都不对97晶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受98瞳孔直径的变化受A使折光能力增强B使折光能力减弱C两者都能D两者都不能99瞳孔直径的改变能100晶状体形状的改变能A超极化型慢电位B去极化型慢电位C两者都对D两者都不对10l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表现为102视锥细胞的感受器电位表现为A色盲B夜盲症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103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可引起104视网膜上缺乏某种特殊锥细胞可导致A内淋巴B柯蒂器C两者都有D两者都无105半规管内有106咽鼓管内有107前庭阶内有108蜗管内有A明视觉系统B暗视觉系统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09具有感光换能作用的是110视物时可辨别颜色的是(四)X型题11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是A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B能把刺激能量转换为传人神经的动作电位C能对环境变化的信息进行编码D对恒定刺激有适应现象112瞳孔直径A变动于l.5~8.0mm之间B在强光下缩小C在弱光下扩大D视远物时缩小113影响视力的因素包括A中央凹视锥细胞直径的大小B眼的折光能力C晶状体的弹性D光源强弱和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114视锥细胞的特点是A含有三种不同的视锥色素B与夜盲症的发生有关C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D主要感受强光刺激115外耳的作用是A为声波传向中耳的通道B有采音作用C起增压作用D有助于声源方位的判断116视杆细胞的特点是A分辨能力强B能感受色觉C光敏感度高D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117蜗管外侧血管纹A能维持内淋巴的高K+浓度B可维持内淋巴的低Na+浓度C可产生外淋巴D含高活性的Na+一K+-ATP酶118人乘电梯突然上升时,会出现肢体的伸肌抑制而腿屈曲,其感受器是A耳蜗螺旋器B半规管壶腹嵴C椭圆囊囊斑D球囊囊斑119位砂的主要成分是A蛋白质B胆固醇C碳酸钙D碳酸氢钠120下列关于临界融合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中等光照强度下融合频率约为25次/秒B 光线较强时融合频率约为60次/秒C 愈靠近视网膜中央凹处临界融合频率愈高D 可被用作中枢疲劳的指标12l眼震颤A 是前庭反应中最特殊的运动B 包括慢动相和快动相C 主要由球囊受刺激引起D 被用于检测前庭功能122眼震颤可见于A 乘电梯上下时B 冷水或热水灌入外耳道时C 旋转刚开始时D 乘车突然刹车时123暗适应过程中A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B人限感知光线的阈值出现两次明显下降C视锥细胞中三种视锥色素的合成减少D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加124明适应A进程很快,在几秒钟内即完成B最初的耀眼感是由于视紫红质的迅速分解C视锥细胞中三种视锥色素合成增加D视锥色素在亮处才能感光而恢复视觉二、名词解释125 receptor126 adaptation127 near point of vision128 fusion phenomenon129 blind spot130 myopia131 hyperopia132 visual field133 hearing threshold134 air conductioni35 bene conduction136 cochlear microphonic potential,CMP t37 nystagmus138 endocochlear potential,EP139 vestibular autonomic reaction三、问答题140正常人眼视近物时发生哪些调节活动,简述其反射途径。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笔记教案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笔记教案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第一节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感受器官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感受器: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外包绕被膜→环层小体高度分化的感觉细胞,连同他们的附属结构----感觉器官(二)分类:按刺激性质分: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定义:一种感受器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感觉阈(阈值):能引起某中感觉所需的最小的适宜刺激强度。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各种换能器都能把作用于他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最终转换成传入神经的AP,这种能量转换称感受器的换能作用适宜刺激→感受器→跨膜信号转换→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传入神经→神经冲动(AP)。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的特性:局部电位:①不具有“全或无”的特征;②可总和;③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指感受器在换能过程中,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移到神经冲动的特定序列的之中。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指感受器对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其反应逐渐降低的现象。

类型与意义快适应感受器:利于机体重新接受新刺激。

慢适应感受器:利于机体进行持续检测,以便随时调整机体的功能。

第二节眼的视觉功能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波长380~760nm的电磁波)。

(一)光学特征1.折光系统空气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2.简化眼将眼的复杂的折光系统简化=简化眼由简化眼模型,根据已知的物距和物体大小,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正常人眼在光照良好的情况下,在视网膜上的物像小于5μm(视角≥1’)就不能产生清晰的视觉。

(三)眼的调节定义:正常人眼看近物时,眼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使物像仍落在视网膜上,看清近物。

包括: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的调节、双眼球的会聚1.晶状体的调节物像落在视网膜后→视物模糊→中脑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核→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前后凸→曲率↑折光能力↑→物像落在视网膜上睫状肌持续高度紧张→痉挛→近视晶状体弹性↓→老花眼2.瞳孔调节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8.0mm之间。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第九章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第九章神经系统
解剖教研室
解剖教研室
(2)基底核
是包埋于大脑髓质中的灰质团块,位于大脑基底部。 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等。 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合称纹状体。主要功能是维持骨骼肌的 张力,协调肌群运动。
纹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新纹状体 壳
苍白球—旧纹状体
解剖教研室
解剖教研室
(3)大脑髓质
1)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
4.纤维束和神经: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中枢部称 纤维束,周围部称神经。
5.网状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内,灰质和白质混合而成。
解剖教研室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前正中裂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平 前外侧沟
枕骨大孔处接延髓,下端平第
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下平第3
解剖教研室
3、脑干的功能
1)传导功能 2)反射功能 延髓:“生命中枢”——呼吸中枢和心血管活动中枢 脑桥:角膜反射中枢 中脑: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3)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 参与控制睡眠—觉醒活动,调节骨骼肌张力和内脏活动
解剖教研室
(二)小脑
1、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延髓和脑桥的后上方。
3.软膜 薄而透明,内含丰富的血管。 1).软脑膜 紧贴脑的表面和脑室内面。在脑室,与室管膜上皮共同形成脉络 丛,是产生脑脊液的部位。 2).软脊膜:紧贴脊髓表面。
脑和脊髓被膜 外硬内软连蛛网 手术麻醉硬外腔
解剖教研室 网膜下隙脑脊液 终池腰穿髓不伤
-57-解剖教研室
(三)脊髓和脑的血管 1、脊髓的血管 1).动脉 来自椎动脉、肋间动脉和腰动 脉等的分支。主要有脊髓前动脉 和脊髓后动脉。 2).静脉 与动脉伴行,注入硬膜外隙 的 椎内静脉丛。

诊断学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PPT.

诊断学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PPT.

Hoffmann征
踝阵挛
四)、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 Kernig征 Brudzinski征
颈强直
克尼格征检查方法
谢谢观看! 1.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教学规范,落实安全管理要求,合理预见、积极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4)氯仿: 七、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完好,门上应有正确启闭状态的标识,保证其正常使用。 8.新生不要随便交朋友,特别是校外人员要谨慎相处,防止被骗被诈,外出活动不准进入任何公共娱乐场所。 (2)计算机病毒引起系统崩溃:隔离、查杀每个工作站病毒。 五、教职员工消防安全岗位责任制
感觉敏锐的前台接待员可以就应聘者的态度发表有价值的意见。 (4)救人时,要先弄清头部的位置,先使头部露出,清除口、鼻内的异物,再将胸、腹部露出。 身体健康又强壮。 (3)如果被砸骨折,千万不可乱动。 受了外伤怎么办?受了外伤,比较严重的,需要送医院诊治。比较轻微的,可以自已处理,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伤到什么程度要上医 院? (2)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或下车,上车时将书包置于胸前,以免书包被挤掉,或被车门轧住。 (4)尽量不要戴眼镜。
供应商应当书面澄清,并加盖公章或签字确认(供应商为法人的,应当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签字确认,否则无效。澄清不影响 响应文件的效力,有效的澄清材料,是响应文件的组成部分。 3.男、女生不准串访宿舍,任何学生不准将外人留住本宿舍内。 (4)与供应商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 对医院感染暴发疫情坚持“边抢救、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原则,以最有效的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十三、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重大总是也应制订临时管理措施,确保消防安全 (2)制剂治疗方面: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多样,结构复杂。在临床中体现了复方配位的综合作用和整体疗效。同时,在提取过程中 ,各种成分之间因温度或其它因素,可能会形成新的有效的复合物。对防病治病起到治疗和增效作用。而这些体现疗效的新成分或复 合物极有可能是醇不溶性成分。从而在醇沉过程中被沉淀滤除掉,大大影响制剂疗效。因此,有许多醇沉处理的制剂,其疗效性不及 原始汤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整体眼折光能力最强的是:空气-角膜界面。
27
简化眼 (reduced eye)
与正常眼折光系统等效的简单模型。
= AB(物体的大小)
Bn(物体至节点距离)
ab(物像的大小) nb(节点至视网膜距离)
意义:方便计算不同远近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28 。
正常人眼在光照良好的情况下,如果物体在视 网膜上的成像小于4.5 μm,一般不能产生清晰的视 觉,这表明正常人的视力有一个限度。
特定感觉类型的器官。 特殊感觉器官(special sense organ):
集中在头部的感觉器官, 如眼、耳、鼻、舌等。
8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掌握)
1. 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最敏 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叫做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380-760 nm电磁波 20-20000 Hz声波
图9-17 感受器电位 转变为传入神经纤 维上动作电位的部 分示意图
10
2. 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
(2)发生器电位(generator potential):在另一些感 受细胞(如毛细胞、感光细胞)产生的感受器电位以电紧 张的形式传至突触输出处,通过释放递质引起初级传入神 经末梢发生膜电位变化。
只有传入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才标志着感受 器换能作用的完成.
14
3. 编码功能(coding)
感受器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 到动作电位序列之中,即信息转移。
(1)刺激类型:不同类型的适宜刺激→特定的感受器细胞 (2)刺激部位: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空间范围(感受野) (3)刺激持续时间:判断刺激是否持续存在 (4)刺激强度:神经纤维上冲动频率的高低;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㈡共济失调的种类:
1.感觉性共济失调
• 由于脊髓后根后束损害造成深感 觉障碍,其特征是作上述检查时, 睁眼时轻,闭目时加重。 • 见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联合变 性、脑部病变等。
感觉性共济失调的患者
2.小脑性共济失调
• 小脑性共济失调有共济失调体征, 但与视觉无关,不受睁眼与闭眼 的影响,不伴有感觉障碍,
瘫痪按损伤解剖部位分为:
⑴中枢性瘫痪
• 又称上运动神 经元瘫痪; 痉挛性瘫痪; 硬瘫。 • • • • •
特点: 瘫痪肌的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 病理反射阳性 瘫痪肌无萎缩 电检查无变性反应
⑵周围性瘫痪
• 又称下运动神 经元瘫痪痪; 弛缓性瘫痪; 软瘫。 • 如格林巴利综 合征、小儿麻 痹。 特点: 瘫痪肌的肌张力下降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瘫痪肌出现肌肉萎缩 电兴奋性检查有变性 反应
• • • •
表1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与下运动神经元瘫的鉴别
病变部位 受损神经 瘫痪分布 肌萎缩 肌纤维或肌束震颤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电检变性反应 肌电图改变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大脑皮质运动区或锥体束 上运动神经元 以肢体为主 无或轻度废用性萎缩 无 一般增高,脑休克期减低 一般亢进,脑休克期减低或消失 一般阳性,脑休克期可为中性 无 无 正常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脊髓前角、前根或周围神经 下运动神经元 以肌群为主 明显、营养性萎缩 有 减低 减低或消失 阴性 有 神经元性损害 延长
面瘫-面神经麻痹
可分为:
• 中枢性(上运动神经元)面瘫
对侧面下部瘫痪,即面部的1/4瘫。
• 周围性(下运动神经元)面瘫
同侧面部瘫痪,即面部的1/2瘫。
瘫痪按损害分布范围分为: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1.丘脑的感觉核团:第一类核团(感觉接替核);第二类核团(联络核);第三类核团(随板内核群)2.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是非特异投射系统传入冲动的来源非特异投射系统:是特异投射系产生精细感觉的基础。

3.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第一体表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交叉、倒置投射。

第二体表感觉区:中央前回与脑岛之间,双侧、正立。

本体感觉代表区:位于中央前回。

视觉:枕叶;听觉:颞叶;嗅觉:边缘叶;味觉:中央后回头面部下侧。

4.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痛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如胆囊炎时右肩胛疼痛。

5.内脏痛特点:缓慢持续定位不准确;对切割、烧灼不敏感,对牵拉、痉挛、缺血、炎症敏感;常伴有牵涉痛。

四.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1.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

小运动单元利于做精细运动。

大的运动单位利于产生巨大张力。

r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

脊髓运动神经元释放的都是乙酰胆碱。

2.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是由于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控作用所致。

3.牵张反射: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中枢为脊髓前角α、r运动神经元。

4.基底神经节:包括纹状体、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

功能:调节肌紧张,协调和稳定随意运动,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

帕金森病:由于黑质上行抵达纹状体的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受损,导致纹状体内乙酰胆碱递质系统亢进所致,常用左旋多巴或M受体阻断剂安坦治疗。

舞蹈病:由于纹状体r氨基丁酸能神经元下行抵达黑质反馈控制多巴胺的功能受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相对亢进引起。

5.小脑的功能:维持身体平衡(古小脑);调节肌紧张(旧小脑);协调随意运动(新小脑)。

6.大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层运动区:分布在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交叉分配、倒置分布、定位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