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外国军事思想
外国军事思想中最为代表性的著作
外国军事思想中最为代表性的著作
外国现代军事思想代表性成果: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马汉的《海权论》、杜黑的《制空权》。
《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是军事思想史上自觉运用辩证法总结战争经验的战争理论经典,为近代西方军事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被誉为“战略学的《圣经》”。
克劳塞维茨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海权论》于1890年在美国出版,是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海权理论的第一部成功之作。
在《制空权》这本主要著作中,作者系统地论述了空中战争理论。
其主要观点是:飞机在战争舞台上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战争的面貌。
未来战争将出现一个与陆上战场、海上战场并列的空中战场。
空中战争的胜负将决定战争的结局,空军的作用将超过海军和陆军,因此有必要建立独立的空军。
军事职业教育识途认图试题答案
军事职业教育识途认图试题答案1、我国最早使用信息化战争概念的是著名科学家是()。
[单选题] *A、钱学森(正确答案)B、邓稼先C、李四光D、钱三强2、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时间()。
[单选题] *A、 1948年11月11日B、 1951年11月11日C、 1949年11月11日(正确答案)D、 1950年11月11日3、海上作战平台的发展趋势之一:采用新型动力装置,提高水面舰艇的()能力。
[单选题] *A、机动(正确答案)B、制海C、打击D、登陆4、()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单选题] *A、经济强盛C、科技进步D、国防意识5、全球核武器储备规模在20世纪()年代末期达到顶峰。
[单选题] *A、 60B、 90C、 80(正确答案)D、 706、狭义上理解的军事革命即军事()革命。
[单选题] *A、文化B、理论C、技术(正确答案)D、装备7、孙子提出了军队将帅应当具备五种德行是()。
[单选题] *A、智、信、仁、勇、严(正确答案)B、道、天、地、将、法C、礼、仁、信、义、勇D、文、武、刚、柔、义8、国防动员对象具有()。
[单选题] *A、政治性B、权威性D、计划性9、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创建于()。
[单选题] *A、 1948年4月23日B、 1951年4月23日C、 1949年4月23日(正确答案)D、 1950年4月23日10、遭受核武器打击的国家是()。
[单选题] *A、法国B、俄罗斯C、美国D、日本(正确答案)11、军事理论是武器装备、军事人员、体制编制的“软件”,它决定着这三者的运行()。
[单选题] *A、快慢B、大小C、效率(正确答案)D、好坏12、2015年3月12日习近平在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
[单选题] *A、国家政策C、国防战略D、国防外交13、()是强军必由之路,创新是引领强军第一动力。
[单选题] *A、改革(正确答案)B、借鉴C、训练D、忍耐14、军事实力保证了()在俄格冲突、乌克兰危机、叙利亚问题上能够抢得战略先机。
美国军事思想的基本观念美国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美国军事思
(二)战略思想
2. 威慑战略思想
威慑的涵义:威慑是以实力慑止敌人 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战争;一旦爆发战 争,则运用威慑手段把战争限制在较低 水平上,以较小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二)战略思想
2. 威慑战略思想
威慑三要素:
有力量 有使用力量的意志 使潜在的侵略者估计到这两点
(二)战略思想
(四)作战思想
4. 联合作战思想
美国联合作战的主要理论进展:
1991年后,美军参联会相继出版了1号、3号 联合出版物《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和 《联合作战纲要》
1996年又提出《2010年联合作战构想》 2000年提出《2020年联合作战构想》
(四)作战思想
联合作战
联合作战是指两个以上的军种,按照 总的企图和统一计划,在联合指挥机构 的统一指挥下,协调一致共同进行的作 战。
(一)战争观
3. 关于战争根源
冷战后的战争理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国家无战争论 文明冲突论的主要谬误:
① 坚持西方中心主义; ② 以静止的观点考察文明问题,否认了各种文明都在相互借鉴、相互
渗透的客观规律; ③ 否定了国际冲突的根本根源在于争夺经济利益的原理; ④ 否定了国家而不是文明是国际行为主体的国际关系学原理; ⑤ 毫无根据地宣传“中国威胁论”; ⑥ 无法解释同种文明国家间的冲突; ⑦ 大文明区的划分无科学依据; ⑧ 混淆了宗教、文明和文化的区别。
3. 空军常规作战思想
认为空军是主要的致胜因素。 在作战中强调主动进攻、突然袭击和集中。 强调要夺取和保持制空权。 强调要和其他军种联合作战。 提出太空作战理论。
(四)作战思想
3. 空军常规作战思想
美空军全球作战战略的六种核心能力
美国军事思想
美国军事思想来源:互联网责编:大嘴作者:佚名时间:2005-12-05【大中小】美国官方和军事理论界关于战争、军队和作战等问题的系统理性认识。
是美国长期军事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美国进行战争和军队建设等军事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
简史美国作为只有200多年历史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军事思想是在汲取世界古典军事思想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军事思想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美国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美国独立战争到美国内战美国建国初期,军事思想基本上沿袭西欧国家的军事理论。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的经验为其军事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著名军事统帅G.华盛顿、A.汉密尔顿等人根据独立战争经验,提出一套适合当时美国国情的作战与建军思想。
在战略指导上,主张发挥独立战争的政治优势,对内动员群众包括黑人参加战争;对外利用矛盾,争取支持,孤立和打击英国。
在作战方针上,强调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不与敌人拼消耗,不计一城一地得失,以消灭英军有生力量为目标;主张灵活运用战术,以散开队形取代欧洲传统的线式队形。
在军队建设上,提出文官治军,实行正规军、民兵与志愿军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建立小型常备军,重点发展海军,同时发展军事工业等。
但是,他们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进入19世纪后,早期从事军事理论研究的一些学者,如D.H.马汉和H.W.哈勒克等人,开始介绍欧洲的军事思想特别是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的经验,为美国军事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养料。
马汉认为,战争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战争作为一门艺术,包括战略、筑城、后勤和战术四部分。
哈勒克认为,战略是在具有决定意义的地点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艺术,是交战双方在火炮射程以外采取的敌对行动。
马汉认为,只有进攻才能取胜,在战略防御中攻击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但对阵地坚固之敌不宜正面攻击,而应采取迂回战法。
他们都肯定防御工事的价值,认为处于劣势的一方依靠要塞足以抵御拥有优势的敌舰队的攻击。
外国古代军事思想
外国古代军事思想精髓斜形战斗队形:古希腊统帅埃帕米农达采用密集斜形阵新战术以劣势兵力击败了斯巴达的优势兵力。
埃帕米农达的“斜形战斗队形”是古希腊方阵战术的重要创新,斜阵战术使集中兵力在决定性地段进行主攻成为一个重要的作战原则,对后世作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步骑协同作战: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发展了马其顿步兵方阵,创立了机动灵活的新型骑兵,制定了步骑兵机动和协同作战原则。
中国在春秋战国就相继出现了步兵、水兵和骑兵。
车、步、骑配合和水陆并用的多兵种协同作战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盛行。
对协同作战的认识,欧洲略晚于中国。
迁延战术:古罗马统帅费边对侵入意大利腹地的迦太基军队采用迁延战术,达到了保存自己实力不断疲惫消耗敌人的目的。
中国在夏末就提出“避敌锋锐,伺机而动”,春秋的孙子则提出“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对避敌锋锐的认识,中国领先于世界。
预备队:古罗马统帅凯撒首创了预备队,他认为作战时建立预备队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孙子提出“役不再籍,粮不三载”,中国军事家注重速战速决和先胜后战,一般会考虑增援的问题,但未明确提出预备队的概念。
中国的围城打援和围魏救赵等思想则领先于世界。
军区制度:波斯国王大流一世首创军区制度,把全国的军队划归军事区统管,把军队编成四级体制,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提高了战斗力。
中国秦汉的军区制度是把全国的军队分为京师兵、州郡兵和边防兵。
对军区制度的认识,波斯略早于中国。
合围歼敌:迦太基统帅汉尼拔以少胜多,合围歼敌,在坎尼之战中大败罗马军队。
在西方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西方的“战略之父”。
孙子提出“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在攻围问题上,中国领先于世界。
普遍征兵制:瑞典国王宙斯塔夫二世采取普遍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缩减军队编制,建立团属炮兵;在欧洲最早采用线式战术。
宙斯塔夫二世对欧洲的建军作战产生了重大影响。
启在夏朝建立之初就建立了常备军。
在征兵制和常备军方面,中国领先于世界。
在热兵器的运用方面中国明朝末年仍然领先世界,只是从清朝的“骑射为本”开始人为地突然落后了。
中西方军事思想对比
中西方军事思想对比杜燕波对双方军事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和中西方军事思想发展的源头及基本脉络理论都可能从《战争论》找到踪迹;中国军事理论则以《孙子兵法》为总的根源而发扬光大。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战争论》诞生于18世纪后拿破仑战争时代,《孙的正确指导下,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并在建国初期打赢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从而奠定了新中国不容忽视的国际地位。
1999年,乔良、王湘穗合著的《超限战》号称“21世纪集东方智慧之大成的军事学术”,一经出版便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据说,该书是三本中国人写的、入选美国西点军校“必读书目”的作品之一(另外两本分别是《孙子兵法》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足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人民军队开启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新征程,并逐渐形成伟大的习近平强军思想。
西方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西方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同时代并立的还有约米尼的《战争的艺术》——在当时,后者的影响力一度超过《战争论》,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军官几乎人手一本《战争的艺术》。
一战前后,随着飞机、坦克等机械化兵力的出现,西方军事学术进入空前繁荣期,涌现出英国富勒的《装甲战》、意大利杜黑的《制空权》、德国鲁登道夫的《总体战》和古德里安的“闪电战”理论、苏联图哈切夫斯基的“大纵深战役理论”等军事理论(论著)。
二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实力大不如前,世界进入美国一家独大时代。
1982年,在反思越南战争失败教训的基础上,美军将“空地一体战”理论写入作战条令。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成功实践了刚刚提出的“五环打击论”,取得令人侧目的作战效果。
几乎同《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思想的开源之作(layered stand-off)就是美国人造的词,用来形容现代条件下中、俄军队的强大攻防与反击能力。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概念”,正如数学、物理等理工科一样,概念是逻辑(科学)的起点。
西方古代军事思想总结
西方古代军事思想总结西方古代军事思想始于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并继续发展至中世纪。
这些军事思想塑造了西方的军事战略与战术,并影响着整个欧洲历史。
以下是对西方古代军事思想的总结:1. 希腊城邦的军事思想:古希腊城邦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方阵战术与公民军队。
方阵战术是由斯巴达军队发展出来的,他们使用密集的方阵作战,以士气和纪律取胜。
公民军队是指由自由公民组成的军队,他们对城邦的防卫负有责任,并拥有自己的武器和装备。
2. 罗马的军事思想:古罗马的军事思想强调纪律、组织和工程。
罗马军队以其严格的纪律和组织,对敌人实施快速和有效的打击。
他们还以工程技术的运用而闻名,如修筑道路、桥梁和城市的城墙。
罗马军队的成功在于他们注重实用性和灵活性,同时兼顾防守和进攻。
3. 中世纪的骑士精神:中世纪的军事思想受到骑士精神影响。
骑士是一种用骑兵力量进行战斗的封建战士,他们尊重武器、荣誉和忠诚。
骑士军队注重骑兵技能的培养,并以个人英勇和集体合作为核心价值观。
这种军事思想强调个人勇气和战斗技能的重要性,而非纪律和组织。
4. 魔法与远征:在中世纪的欧洲,许多领导人相信魔法与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并将其纳入军事战略中。
他们相信占卜、符咒和魔法仪式可以为他们带来胜利。
同时,中世纪著名的十字军东征是一种宗教远征,目的是将基督教传播至穆斯林统治的圣地。
5. 炮火与火器:16世纪时,火器的出现改变了军事战略与战术的格局。
火炮的出现削弱了重甲骑士的优势,使步兵和炮兵更加重要。
这种革新促使军队转变为更大规模和组织严密的队伍,以有效地利用火炮的力量。
在西方古代军事思想中,观念的变化和战争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关键作用。
希腊和罗马的纪律和组织以及中世纪的勇气和荣誉形成了西方军事思想的基础。
同时,火器的发明和军事技术的进步对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思想和技术的发展不仅塑造了西方国家的军事战略,也对其他文明产生了影响,并成为欧洲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思想 第二节
制空权理论
制空权理论
• 飞机在战争舞台上的出现,彻底改 变了以往战争的面貌。未来战争将 出现一个与陆上战场、海上战场并 列的空中战场。空中战争的胜负将 决定战争的结局,空军的作用将超 过海军和陆军。
制空权理论
• 在未来战争中,夺取制空权是赢得 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丧失制空权 就意味着失败。夺取制空权只能依 靠空军,而空军也应当将其作为自 己的首要的作战任务。
● 新国家利益观
■ 生死攸关的利益
■ 重要利益 ■ 人道主义性质的利益
战略思想
●重新评估世界安全环境,明确其主要对手 ●强化亚太地区军事联盟机制,构建以美国 为主导的安全体系 ●以“新军事革命”为牵引,进行军队改革 ●发展导弹防御系统(TMD和NMD),加强威 慑作用,谋求全面军事优势
作战思想
克劳塞维茨
(1780—1831)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 手段的继续 ——摘自《战争论》
闪击战理论
★ 战争是闪击的、短期的,战略的 最高成就就是在一次合围总决战中 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 ★ 进攻是防御的最好方法,必须千 方百计的进攻; ★ 进攻不能是单纯的正面进攻,要 集中兵力攻击敌人的侧翼和后方
制空权理论
• 空军在未来战争中要作为一支进攻 性力量来使用,要集中大量飞机对 敌人的军事目标、后方城市、居民 中心实施战略轰炸,从物质和精神 上摧毁其抵抗,迫使其屈服。
马克思、恩格斯 无产阶级军事学说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为指针,吸取古代军事思 想和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中的精 华,正确地揭示了战争和军事 活动的客观规律,是世界上最 先进的军事思想
● 精确作战
精确作战指通过发挥信息优势和全 球态势感知优势,对目标实施精确打 击,既保证了打击的预期效果,又提 高了部队与武器系统的生存能力。同 时,还可以通过迅速评估作战效果, 以保留再次实施精确打击的灵活性。
世界主要大国军事思想
世界主要大国军事思想(1)美国军事思想美国军事理论创新(“冷战”后)1、军事战略理论:着眼于应对危机,快速反应2、作战理论:着眼于提高自身效能,瓦解敌作战体系3、军队建设理论:着眼于把美军打造成无所不能、战无不胜的军队天权论主要动因(2007.8.9):1、需要统一的太空力量理论指导美国太空开发和利用2、需要制定新的太空游戏规则3、需要以马汉式的方法确定一套有关太空力量的战略理论主要内容:1、界定“太空”“太空能力”“太空力量”概念太空:距地球表面93英里(约150千米)以外宇宙太空太空能力:在太空从事某些活动能力太空能力行为体:参与太空活动的国家或非国家实体太空力量:通过利用太空,影响其他行为体的行为并在特殊情况下影响太空环境本身,达成己方意图的能力2、三个时代第一太空时代:威望(1957-1991)第二太空时代:信息(1991至今)第三太空时代:财富(可能)3、三个领域:民用领域—最好的合作领域商用领域—既竞争也合作国家安全领域—竞争4、要素构成、力量构成:(要素情况下相对应)社会文化力量——民用经济力量——商用安全力量——军用5、主张修改太空规则:第1,当前国际体系下的太空游戏规则及其面临挑战第2,“永久稳定性”——共同目标(太空大国)第3,太空行为体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主要特点:(“反恐战争”背景提出)突出综合强调合作着眼未来聚焦规则美国战略威慑主要观点战略威慑:阻止威胁美国重大利益和国家存亡的敌对侵略或迫在行动。
新观点:1、重心决定性地影响敌方的决策过程2、时间上贯穿平时、危机时和战时的全过程,在太空同时覆盖多个责任区3、“系统整合” 对敌人决策过程施加影响以实现威慑目的的最有效方法4、制定战略威慑计划必须考虑到关键的不确定因素5、谋求11种必要的战略威慑能力6、强调核打击不可替代的作用7、扩展常规威慑内容8、重视太空威慑9、强化信息威慑决策周期论(约翰·博伊德 1997年提出)决策周期论:又叫OODA循环论或OODA周期论四个环节: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相互关联、重叠的循环——战争中谁能够更快的完成这一循环,并打乱敌方循环,谁就能够赢得主动和胜利)主要观点:四个环节:观察,通过感觉收集材料判断,对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以形成思想观点(重中之重)决策,基于已形成的思想观点,对行动方案定下决心行动,实施决心一个重心:判断——塑造我们与环境互动的方式——塑造我们观察、决策、行动的方式四个因素:多变、快速、主动、和谐(能否进入对方的OODA周期,最快方式完成自己的OODA周期,关键取决四个因素)三个领域、三个层次:(相对应)道德——道德战心智——心智战物理力量——物理战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个人实战经历、广博的知识、个人创新努力、美国在越南战争所形成的反思和探讨的特殊环境:1、实践基础:空中格斗的实战经验2、理论基础:《战争论》、《孙子兵法》3、方法论基础:现代科学理论(战略研究)4、出发点:对人性的本质的研究(军事理论研究)5、良好氛围:越南战争的失败进行的反思和改革更新当代美国军事哲学思想的基础: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提供科学方法,创造性吸收《孙子兵法》东方兵学精髓,总结世界军事史的经验教训,提出一套全新的具有普片指导意义的战争决策理论,根本上改变了西方中技术轻战术、重实力轻谋略的传统军事思维,为当代美国军事思想解放奠定基础。
世界主要大国军事思想
世界主要大国军事思想(一)美国军事思想美国军事理论创新(“冷战”后)1、军事战略理论:着眼于应对危机,快速反应2、作战理论:着眼于提高自身效能,瓦解敌作战体系3、军队建设理论:着眼于把美军打造成无所不能、战无不胜的军队天权论主要动因(2007.8.9):1、需要统一的太空力量理论指导美国太空开发和利用2、需要制定新的太空游戏规则3、需要以马汉式的方法确定一套有关太空力量的战略理论主要内容:1、界定“太空”“太空能力”“太空力量”概念太空:距地球表面93英里(约150千米)以外宇宙太空太空能力:在太空从事某些活动能力太空能力行为体:参与太空活动的国家或非国家实体太空力量:通过利用太空,影响其他行为体的行为并在特殊情况下影响太空环境本身,达成己方意图的能力2、三个时代第一太空时代:威望(1957-1991)第二太空时代:信息(1991至今)第三太空时代:财富(可能)3、三个领域:民用领域—最好的合作领域商用领域—既竞争也合作国家安全领域—竞争4、要素构成、力量构成:(要素情况下相对应)社会文化力量——民用经济力量——商用安全力量——军用5、主张修改太空规则:第一,当前国际体系下的太空游戏规则及其面临挑战第二,“永久稳定性”——共同目标(太空大国)第三,太空行为体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主要特点:(“反恐战争”背景提出)突出综合强调合作着眼未来聚焦规则美国战略威慑主要观点战略威慑:阻止威胁美国重大利益和国家存亡的敌对侵略或迫在行动。
新观点:1、重心决定性地影响敌方的决策过程2、时间上贯穿平时、危机时和战时的全过程,在太空同时覆盖多个责任区3、“系统整合”对敌人决策过程施加影响以实现威慑目的的最有效方法4、制定战略威慑计划必须考虑到关键的不确定因素5、谋求11种必要的战略威慑能力6、强调核打击不可替代的作用7、扩展常规威慑内容8、重视太空威慑9、强化信息威慑决策周期论(约翰·博伊德1997年提出)决策周期论:又叫OODA循环论或OODA周期论四个环节: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相互关联、重叠的循环——战争中谁能够更快的完成这一循环,并打乱敌方循环,谁就能够赢得主动和胜利)主要观点:四个环节:观察,通过感觉收集材料判断,对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以形成思想观点(重中之重)决策,基于已形成的思想观点,对行动方案定下决心行动,实施决心一个重心:判断——塑造我们与环境互动的方式——塑造我们观察、决策、行动的方式四个因素:多变、快速、主动、和谐(能否进入对方的OODA周期,最快方式完成自己的OODA周期,关键取决四个因素)三个领域、三个层次:(相对应)道德——道德战心智——心智战物理力量——物理战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个人实战经历、广博的知识、个人创新努力、美国在越南战争所形成的反思和探讨的特殊环境:1、实践基础:空中格斗的实战经验2、理论基础:《战争论》、《孙子兵法》3、方法论基础:现代科学理论(战略研究)4、出发点:对人性的本质的研究(军事理论研究)5、良好氛围:越南战争的失败进行的反思和改革更新当代美国军事哲学思想的基础: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提供科学方法,创造性吸收《孙子兵法》东方兵学精髓,总结世界军事史的经验教训,提出一套全新的具有普片指导意义的战争决策理论,根本上改变了西方中技术轻战术、重实力轻谋略的传统军事思维,为当代美国军事思想解放奠定基础。
外国军事思想
外国军事思想(AL—7)概论一、外国军事思想的历史沿革(一)古代社会——前2000年到476年(二)中世纪社会——476年到1640年(三)近代社会——1640年到1917年(四)现当代社会——1917年至今(五)主要内容1、原始社会——对战争认识处于蒙昧状态2、生产力的发展,对战争认识开始深化,特别进入古代社会之后,古希腊罗马地区首先获得了发展——它的发展奠定了西方军事思想的基础3、古希腊时代的历史书——《历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远征记》、《高卢战记》、《内战记》(1)要取得战争胜利,必须政治外交军事打击并用,用兵之际计谋胜于刀枪(2)统帅的艺术根据情况采取行动(3)战争艺术的基本原则是避免分散兵力,作战指挥的要旨在于选择时机,迅速行动,击敌要害(4)要做好战争准备,加强军队建设4、中世纪欧洲是在缓慢的进程中向前发展(1)战略、战术学作为科学的概念被提出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2)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思想付诸实践(3)军队建设有较大发展(4)军事领域出现许多重大改革5、文艺复兴推动欧洲进入近代,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资产阶级的军事理论作为一种理论体系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代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宣告诞生(1)17、18世纪大量火器出现并运用(2)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大解放,拿破仑战争的出现6、1917年,俄罗斯爆发十月革命,外国进入了现当代社会二、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军事思想的发展以新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和新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为前提(二)军事思想的发展依赖于军事实践特别是战争实践1、实践推动理论,理论总结实践2、实践向理论提出挑战——牵引力3、军事实践检验军事理论(三)军事思想在激烈尖锐的对抗竞争中发展——军事理论与战争的特殊性(四)军事思想在继承和借鉴当中发展(五)军事思想在与哲学思想的相互促进中发展1、哲学思想为军事思想发展提供正确理论武器与方法论基础2、军事思想可推动哲学思想不断发展三、军事思想的地位作用古代奴隶制社会军事思想一、古代希腊军事思想(一)社会的基本情况1、前8世纪,原始公社逐渐解体,城邦国家逐渐形成2、政体以雅典为首的民主政体,斯巴达为首的贵族政体3、奴隶与奴隶主、政体矛盾尖锐4、前492—前449年,希波战争5、伯罗奔尼撒战争6、底比斯崛起,击败斯巴达7、马其顿王国的兴起(1)菲力实行中央集权(2)建立常备军(3)菲力死后,亚历山大即位,统一希腊,大举东征(二)主要战争与军事人物1、希波战争(1)前492年正式爆发,前449年结束(2)原因A、前6世纪,波斯帝国壮大,向东向西扩张B、前531年,波斯占领土耳其海峡与色雷斯地区C、前494年,波斯镇压小亚细亚诸城邦起义,由于期间希腊增援,波斯遂于前492年进军希腊(3)进程A、前492到前479年,第一阶段,波斯进攻,希腊防守(A)前492年,大流士派兵水陆并进,进军雅典,海军遭到大风袭击,陆军遭到阻击(B)前490年,波军2万多人横渡爱琴海,在马拉松平原登陆,9月12日,希腊波斯军队展开决战,波斯军失败,即马拉松之战。
美国军事思想的基本观念美国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美国军事思
(一)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国际生活观 (二)重商主义的国家利益观和战争观 (三)国家安全政策中的门罗主义与世界主义观念 (四)全球战略中的地缘战略观 (五)军事政策中的人本主义观念和技术主义观念
战争观 战略思想 军队建设思想 作战思想
(一)战争观
1.关于战争的定义:
(一)战争观
3. 关于战争根源
冷战后的战争理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国家无战争论
文明冲突论的主要观点:
现世界上有七八种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 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 文明、拉美文明及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现世界 正出现几个以核心国家为中心的主要的“文明 圈”,即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文明圈”、以俄 罗斯为核心的东正教“文明圈”和以中国为核心 的大中华“文明圈” 。
• 第二,加大防大规模毁伤武器扩散的力度。 • 第三,把防军事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扩散
提高到和防核、生、化武器扩散相同的高度。 • 第四,强调可根据美国的安全利益需要,采取
逆裁军和军控措施。
(三)军队建设思想
冷战时期:
一是坚持为实现和维护美国的国家战略利益服务。 二是坚持建设强大的军事力量。 三是坚持以最新科学技术加强军队建设。 四是坚持以发展威慑能力和全球干预能力为重点。 五坚持依法治军
实时定位跟踪,提高作战效能;发挥综合 威力,实施纵深打击;实施电子战,打赢信 息战;突出精确打击,破坏敌战略重心;实 施战区防御,有效保护自己。
(四)作战思想
1. 陆军常规作战思想
全维作战的特点:
确定了陆军的任务和行动范围(不确 定地区和突发任务);在广泛的联合作 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兵力投送”确 定为兵力运用的基本方式;全纵深同时 攻击是其核心战法;充分认识和利用 “作战动态因素”。
国外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代表著作
国外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代表著作
国外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代表著作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无处不在的变化,国外军事思想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以下是近代国外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代表著作:
第一,革新式军事思想。
“军事改革”主张现代部队的快速转型,从重视技术装备,利用现代科技,以及利用精准、快速的攻击武器,建立新颖的作战模式和作战方法。
代表著作有:德国穆斯特舒克里教授的《新式军事理论》,以及美国穆勒马尔斯教授的《革新军事》。
第二,战略联动思想。
这种思想倡导将多位置的战术部队联动起来,以得到最大的战斗力量,并能更好地抵抗敌方部队的攻击。
代表著作有:荷兰穆尔斯基拉著作的《战略联动思想》,美国柯森厄尔的《战略联动概念》,美国弗兰克的《第三代军事思想》。
第三,行动思想。
这是建立在快速作战布局和及时反应原则上的思想,旨在在活动中不断调整战术布局,以增强小规模兵力编制、快速有力的反击能力。
代表著作有:英国布莱尔上校的《行动思维》,美国本特军校教官霍欣的《行动思想》,美国斯特拉茨著作的《行动思想》。
国外军事思想正在不断发展,不断地给军事训练和技术装备转型带来了新的思路,也给战争带来了新的角度和思考方式。
外国海军军事思想
外国海军军事思想
外国海军军事思想始自古腾格尔海军战争学说,认为海军应果断,勇敢地展开冲突,以确保海上安全,在此基础上慢慢发展。
在海军战争学上,保护边界和反攻海上敌人是中心思想。
近代的美国海军思想改变了外国海军的思想,重新审视海上的机遇与挑战,强调弹性思路,认为战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场合和时间变化而变化。
美国海军提出坚守秩序、重视部署活动、保护和平,强调友军建立共同战略,以及建立海军协作系统,在凶悍战斗中及早获得优势。
现代的欧洲海军思想,则重视多样性、智能性和弹性性。
并且利用武器的有效性来进行信息采集和打擊,保证海军装备跟上技术的发展,以应对新兴威胁;量身设计战术,提升作战的效率,形成了多维度、高效的作战策略。
外国海军军事思想在数百年的发展中不断前进,它既保留了历史传统,又站在现代科技开发的最前沿,力求实现最佳的作战效果。
像太平洋海战、比利时海战一样,精湛的作战技术,坚毅的军事目标,诠释了外国海军军事思想的威力与魅力。
西方军事思想理论总结为
西方军事思想理论总结为西方军事思想理论总结西方军事思想在历史上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对西方军事思想理论进行总结,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骑士精神、近代战争思想,以及现代战争理论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古希腊罗马时期,军事思想主要围绕着城邦与帝国的兴衰展开。
古希腊军事思想强调靠规模优势和士气来取胜,在弗辛纽斯战役中,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与300名斯巴达士兵抵挡众多波斯大军,展现出所谓的“斯巴达士兵的不屈精神”。
罗马军事思想则着重于战术和组织,尤其是军纪和纪律的重要性,如《战争艺术》一书中提到的“罗马军团”的编制与战法,为罗马帝国的扩张和长期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世纪的骑士精神是西方军事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骑士强调武勇、荣誉和陷身激战的勇气,他们相信通过实施正义与公平的战斗来树立名声和声望,这种以合法武装冲突来定解纷争的理念影响了整个中世纪的军事思想。
进入近代,随着战争形态的转变和火器武器的兴起,军事思想面临了新的挑战和重新定义。
近代战争思想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普鲁士将军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提出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的观点。
他认为战争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消灭敌人,更是为了通过军事胜利来实现政治和战略目标。
这个观点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战争思想家,包括美国将军杰拉尔德·韦尔多·约翰逊和英国将军彼得·P·亚历山大等。
现代战争理论则进一步将军事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受到了严格的批判,人们开始研究更多的军事领域,如战略、战术、指挥和武器装备等。
战争思想家如J·弗莱克、巴尔的摩尔·岑格、安托万·亨利·贝克拉尔等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理论,如“战略高点”和“指挥核心”等。
总结起来,西方军事思想理论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规模优势和组织重要性,到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和近代的军事政治思想,再到现代的战争理论,不断演变和发展着。
外国军事思想研究
外国军事思想研究一·拿破仑战争时代与“战争论”(1800年前后)(一)拿破仑与拿破仑战争时代1.拿破仑战争(1793~1815)●拿破仑执政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时代,法国资产阶级为了在欧洲建立法国的政治和经济霸权,同英国争夺贸易和殖民地的领先地位,以及兼并新的领土,而与奥、普、俄、英为核心的反法联盟进行的一系列战争的总和。
●第一次反法同盟(1793~1797):土伦战役、曼图亚争夺站、镇压保王党战役●第二次反法同盟(1798~1801):马伦哥会战●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乌尔姆战役、奥斯特利茨战役(三皇之站)●第四次反法同盟(1806~1807):耶拿战役、艾劳会战、弗里德兰战役●第五次反法同盟(1809):瓦格拉姆战役●第六次反法同盟(1813~1814):莱比锡战役●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滑铁卢战役●评价:表现了帝国主义关系和民族解放运动交错在一起的异常复杂情景;决定了十九世纪前半期军事学术发展的基本趋势2.拿破仑军事思想:消灭敌人军队3.占领维也纳4.缪拉:违背追击敌军的命令5.拿破仑的不朽功绩在于:他发现了在战略和战术上唯一正确使用广大的武装群众的方法。
他在农民眼里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纲领(二)克劳塞维茨及其《战争论》1.卡尔·冯·克劳塞维兹(1780~1831)●参加过反对拿破仑的战争●因反对普王威廉三世同拿破仑结盟而转投俄军2.《战争论》(1)克劳塞维兹在总结以往战争特别是拿破仑战争的基础上写成的(2)全面研究军事学术的最佳理论著作(3)战略学的“圣经”(4)关键总结●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消灭敌人军队的企图是战争的长矛●战争理论不是死板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察●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民众战争是战争整个发酵过程的扩大加强●进攻和防御两种作战形式是相互交错的●战略上最重要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兵力●进攻者要适可而止,避免超过进攻的顶点(5)例子●朝鲜战争:冷战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较量●占领汉城后彭德华果断下令停止追击,及时转为防御●战场形式判断:●一是志愿军伤亡过大,体力大为削弱,急需休整●二是战线拉长,运输困难,粮食、弹药、被服均供应不上●三是敌军主力损失不大,且保持海空优势●四是这次敌人是有组织撤退,别有用心(三)若米尼及其《战争艺术概论》1.若米尼●1804年加入法军,深得拿破仑赏识,曾任内伊元帅的参谋长●1813年因与拿破仑的参谋长矛盾激化而转投俄军●沙俄军事学院的奠基人之一●《战争论》从宏观上,战略高度剖析了战争的内在规律,思辨性较强,对于学院派来说,备受推崇;《战争艺术概论》是战役层面的谋略学,更受战场上的军官的欢迎二·巨舰大炮的出现与“海权论”(19世纪末)(一)列强争霸海洋与巨舰大炮时代1.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一系列国家伴随着其征服海洋的壮举,实现了其大国崛起的道路。
12 外国军事思想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奠基作 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在战争中政治的目的主宰一切 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 一 军事艺术最一般的原则是兵力数量 上的优势、兵力的集中以及突然性
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
战略是进行战争的科学,战术是进 行战斗的科学 重视法则对夺取胜利的重要指导意 义 战争具有相对稳定性,战争艺术又 不断发展 推崇善于变化的战术原则和维系国 运的尚武精神
富勒——机械化战争论(装甲战)
主张建立人数不多但技术装备精 良的军队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基本着眼点:以机械化快速部队 突击敌人的指挥机构使之瘫痪, 然后按常规方式进攻,迅速夺取 战争胜利
利德尔•哈特——大战略(战略论)
为达成国家的政治目标,最有效 地使用国家的全部力量:经济、 外交、动员、协同作战等措施 利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 综合国力打击敌方综合目标 使用武装力量的同时进行经济战、 政治战、心理战、外交战,充分 发挥国家的总体力量 要研究战争以及与战后和平有关 的问题
布罗迪——《绝对武器》
核战略学家(核战争和核武器控制理论专家) 核武器问题只能依靠政治家解决,原子弹以 及核战争本身由一个军事问题变成了纯政治 问题 特别重视核战中的防御作战问题
当前西方的主要军事观点
核威慑与常规威慑相结合 重视部队精简与质量建军 提倡多国联盟的作战行动(联盟战) 强调应急反应和快速部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马汉——海军制胜论(海权论)
制海权对国家的安全、发展和繁 荣至关重要 地理位置、自然环境、领土大小、 人口数量、民族素质、政治制度 是影响制海权的主要因素 海军是武器力量的主要军种 夺取制海权是战争的基本规律和 制胜的决定性条件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精髓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精髓(1640年—1945年)总体战:德国军事家和陆军上将鲁登道夫提出总体战理论。
鲁登道夫认为无论对于敌人还是本国人民,总体战都应该是突然的不宣而战;总体战必须在决定性的地点造成必要的兵力和兵器优势,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优势突然打击敌人;必须将主力用于歼灭敌人的武装力量;同时必须无情地打击敌国的工业目标和居民;总体战应当是闪电式的速战速决。
总体战是一种全面战争的理论,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让敌人丧失战斗力,摧毁敌人的经济基础让敌人丧失战斗力持续能力,打击敌国居民瓦解其战争意志。
未来的局部战争无论输赢必须是短暂的,打一场旷日持久或断断续续的局部战争不如直接打一场速战速决的全面战争。
未来的全面战争,消灭敌国的武装力量让敌人丧失战斗力,变更敌国的政权让其承认战败结束战争。
如果不能变更敌国政权才摧毁其经济基础和打击敌国居民。
战争对经济的依赖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空军制胜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提出空军制胜论。
杜黑认为以能够夺取制空权并利用它来击破敌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抵抗的空军,可以不依赖于地面上所发生的一切而保证取得胜利;空军的主要作用是夺取制空权,主要力量是轰炸机部队;空军是一支无法防御的进攻性力量,在未来战争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陆军和海军将退居次要地位;必须建立与陆军和海军并列的独立空军,建设民用航空作为空军后备;空军夺取制空权后,对敌国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目标进行集中轰炸,摧毁敌国物质和精神的抵抗,即可赢得战争的胜利。
夺取制空权是一种不需要建立大规模的武装力量和不需要进行持久战争就能获得最大胜利的斗争方法。
信息化导弹战和智能化光速战都是一种不需要建立强大空军,不需要飞机本身有多么先进,也不需要进行持久战争就能获得最大胜利的斗争方法。
无论是争夺战场主动权,还是争夺制空权、制海权和制电磁权,归根到底都是争夺摧毁权,谁拥有摧毁权谁就能战胜敌人。
确保摧毁的核战略就是双方都拥有摧毁权,都不敢轻举妄动。
西方军事思想理论总结论文
西方军事思想理论总结论文西方军事思想理论是西方军事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的众多学说和思想。
这些理论对西方军事战略、战术和组织具有深远影响,并在现代军事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战略、战术和组织三个方面对西方军事思想理论进行总结。
在战略理论方面,西方军事思想主要关注战争的整体规划和执行。
古希腊的战略思想家如屈里尼、戴奥尼修斯等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概念,如兵力运用、集结优势、作战计划等。
随后,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提出了著名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观点,强调了政治目标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而后的西方战略学派,如克劳塞维茨的继任者朱尔斯·布洛尔、安托万·德·尚布鲁尔等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提出了决策制胜、经济战略、总体战争等概念。
在战术理论方面,西方军事思想主要关注战斗的策略和技巧。
古代著名的战术家如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拿破仑等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战术原则和战斗技巧,如战法灵活性、使用地形、运动战等。
而现代西方军事思想则注重科学化、技术化的战术理论,如布洛尔的火力概念、孙子兵法的兵力组合原则、克劳塞维茨的正面决战等。
此外,运用计算机模拟和数据分析并纳入战斗决策的数学模型也成为现代战术学研究的重点。
在组织理论方面,西方军事思想着眼于组织结构、指挥体制和作战方法的研究。
古代的欧洲骑士制度和罗马军团制度为西方军队组织提供了重要启示。
而近代,普鲁士的强大军队为组织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洛曼军事理论强调纪律、训练、专业化等,以及克劳塞维茨对军队作战能力和指挥系统的研究。
现代西方军事思想则强调灵活性、机动性和信息化,如分布式作战、快速部署和网络战争。
综上所述,西方军事思想理论涵盖了战略、战术和组织三个方面的研究。
在战略方面,西方军事思想关注战争的总体规划和执行。
在战术方面,西方军事思想注重战斗的策略和技巧。
在组织方面,西方军事思想关注组织结构、指挥体制和作战方法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勒——机械化战争论(装甲战)
主张建立人数不多但技术装备精 良的军队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基本着眼点:以机械化快速部队 突击敌人的指挥机构使之瘫痪, 然后按常规方式进攻,迅速夺取 战争胜利
利德尔•哈特——大战略(战略论)
为达成国家的政治目标,最有效 地使用国家的全部力量:经济、 外交、动员、协同作战等措施 利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 综合国力打击敌方综合目标 使用武装力量的同时进行经济战、 政治战、心理战、外交战,充分 发挥国家的总体力量 要研究战争以及与战后和平有关 的问题
外国军事思想简介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奠基作 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在战争中政治的目的主宰一切 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 一 军事艺术最一般的原则是兵力数量 上的优势、兵力的集中以及突然性
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
战略是进行战争的科学,战术是进 行战斗的科学 重视法则对夺取胜利的重要指导意 义 战争具有相对稳定性,战争艺术又 不断发展 推崇善于变化的战术原则和维系国 运的尚武精神
布罗迪——《绝对武器》
核战略学家(核战争和核武器控制理论专家) 核武器问题只能依靠政治家解决,原子弹以 及核战争本身由一个军事问题变成了纯政治 问题 特别重视核战中的防御作战问题
当前西方的主要军事观点
核威慑与常规威慑相结合 重视部队精简与质量建军 提倡多国联盟的作战行动(联盟战) 强调应急反应和快速部署
马汉——海军制胜论(海权论)
制海权对国家的安全、发展和繁 荣至关重要 地理位置、自然环境、领土大小、 人口数量、民族素质、政治制度 是影响制海权的主要因素 海军是武器力量的主要军种 夺取制海权是战争的基本规律和 制胜的决定性条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杜黑——空军制胜论(制空权)
全面系统地阐述空军在战争中的地位作 用、建设方向和使用方法 飞机用于战争将彻底改变战争面貌,战 争将成为全民的、总体的、不分前方和 后方、不分战争人民和非战争人民 夺取和掌握制空权是确保国防的必要条 件 空军攻击的主要目标不是军事设施而应 是工业和人口中心,以摧毁敌人的物质 和精神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