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整理六上

合集下载

文言文常用实词

文言文常用实词

文言文实词1、昂①抬起,抬高。

例: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核舟记》)“矫首昂视”,这里等于说抬头仰望。

例:昂其直(通“值”,价值),居为奇货。

(《促织》)“昂其直”,相当于说抬高它的价值。

2、傲①骄傲,傲慢。

例:傲不可长,欲不可纵。

(《十渐不克终疏》)②轻视。

例:数加严令,而不致其刑,则民傲死。

(《商君书·修权》)这句话的意思是,屡次施加严厉的政令却不(真的)执行刑罚,民众就会轻视死刑。

3、拔①提拔例: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与韩荆州书》)等于说,山涛当冀州的长官,审察提拔了三十多人。

②突出,超出。

例: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孟子·公孙丑上》)③攻取。

例:拔二十城。

(《史记·魏公子列传》)4、谤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例:厉王虐,国人谤王。

(《国语·周语上》)②毁谤。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史记·屈原传》)等于说,诚实却被人怀疑,忠心却被人毁谤。

5、备①完备,齐全。

例:养(给养,指衣食)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荀子·天论》)这句话的意思是,衣食齐备充足又按时活动,那么天也不能使人生病。

②防备,准备。

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子兵法·计篇》)例:犹得备晨炊。

(《石壕吏》)6、比①并列,挨着。

例:是比肩接踵(脚后跟)而生也。

(《韩非子·说难》)②勾结。

例:君子周(结合)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③及,等到。

例:比到当阳,众十余万。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7、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例:齐孝公伐我北鄙。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②庸俗,浅陋。

例:肉食者(居高位、享厚禄的贵族)鄙,未能远谋。

(《左传·庄公十年》)③谦辞,谦称自己。

例: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战国策·齐策一》)④看不起,轻视。

例: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左传·宣公十四年》)8、兵①兵器,武器。

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一、120 个实词1、爱:义项: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例句:第一册: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触龙》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同上)第二册: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同上)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第三册: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愚溪诗序》第四册: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促织》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

《柳毅》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同上)第五册: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齐桓》第六册:(无)2、安:义项: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问代词。

什么,什么地方;⑥怎么,哪里。

例句:第一册: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勾践》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同上)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鸿门》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同上)项王曰:" 沛公安在?" (同上)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第二册: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同上)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同上)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第三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第四册:毅谓夫曰:" 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

《柳毅》第五册:(无)第六册: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报任安》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同上)3、被:义项: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文言文实词归纳整理

文言文实词归纳整理

文言文实词归纳整理
以下是文言文实词归纳整理:
1. 人:指人,如“孔子”、“李某人”等。

2. 众:指众多的人,如“众人”、“众人拾柴火焰高”等。

3. 之:助词,用于代词或形容词之后,如“此事之难,非一人所能为之”(指代“这件事情”),“吾之德不足以服众人”(指代“我的声望不足以取悦众人”)。

4. 于:介词,用于动词前,如“于是”、“于乎”等。

5. 自:介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如“自我邑中来”(主语“我”,谓语“自来”),“吾自卫还家”(主语“我”,谓语“自卫”)。

6. 所:结构助词,用于动词后面,如“所居之处”、“所过之处”等。

7. 以:介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如“以吾之德,犹不胜任之也”(主语“我”,谓语“以吾之德”),“尔以何而当之?”(主语“尔”,谓语“以何而当之”)。

8. 之: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如“于此之厚,非吾莫属”(定语“于此”,中心词“之”,助词“于"),“人之过,其亦人也?”(定语“过”,中心词“之”,助词“也”)。

9. 于:介词,用于形容词和中心词之间,如“若属自于君”(形容词“若属”,中心词“于”,介词“于”),“余乃得与君同舟”(形容词“得”,中心词“与”,介词“于”)。

10. 为:动词,如“为之奈何”、“为之尽力”等,表示做某事,如“以为此非吾志也”(“此”为“非吾志”的宾语),“遂行而弃之”(“之”
为“弃之”的宾语)。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
、兴致: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滕)
、行
、行动:大行不顾细谨(鸿)
、品德行为:辱人贱行(五) 其行廉(屈)
、实行,做:余嘉其能行古道(师)
、行走:道芷阳间行(鸿) 草行露宿(指)
、将要:行将为人所并(赤)
、行列:涕 落百余行(孔)
、军队编制:蹑足行伍之间(过)
、经: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
、周全,详尽。(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知道。(丞相亮其悉朕意)
、尽其所有。(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
、详尽地叙述。(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信
、诚实,不欺,讲信用。(言而有信)
、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相信。(忌不自信)
、信用。(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使者,送信的人。(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
、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
、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
、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
、朋友。(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
、通“智”。智慧;聪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置
、安置。(今以钟磬置水中)
、设立。(内外多置小门)
、购置,添置。(郑人有且置履者。)
、放弃。(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驿站。
、致
、送达,送来。(存问致赐《汉书?武帝纪》)

文言文实词整理

文言文实词整理

文言文实词整理文言文实词整理1.爱,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3.被,读音一:b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文言文常用实词(150个)

文言文常用实词(150个)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一)为便于广大文言阅读者,学习者能够有系统的进行学习,特将常用150个实词的一词多义进行系统的整理,每个词的义项基本上以《辞海》的解释为依据,尽量以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

目录1、爱2、安3、伯4、被5、倍6、本7、鄙8、兵9、病 10、察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1、爱(1)名词。

教师版常见文言实词

教师版常见文言实词

第一部分常见文言文实词爱一、释义1、恩惠例句:古之遗爱也。

2、加惠于人例句:吴广素爱人。

3、喜爱例句: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4、5、男女私通例句: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

《战国策》孟尝君门客之中,有个人十分爱慕孟尝君的夫人。

6、吝惜例句:秦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然狭小,我怎么会吝惜到舍不得一头牛的地步呢7、怜惜例句: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

则如服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如果怜惜重伤的人,(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

8、爱护例句:使六国各爱其人。

《阿房宫赋》假使六国统治者都能爱护本国的老百姓。

9、隐藏,通“薆”例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女子)隐藏起来看不见,(男子)搔头徘徊心紧张。

二、训练*辨析下列句子中“爱”的含义1、诸侯以惠爱.为德。

2、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性格本来喜爱山野。

3、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4、爱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陆贽论人才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不士。

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①,贤如墨、杨②,求诸物议③,孰免讥嫌④?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

将察其情,在审基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注释:①伊、周:指伊尹、周文王。

②墨、杨:指墨翟、杨朱。

③求诸物议:从众人的议论去要求他们。

④孰免讥嫌:谁免得了(众人的)嫌弃和讥讽。

人的才华和能力,从以前开始就很少有全才的,如果有所擅长的,就一定有弱的地方。

如果能取长补短那么天下就没有不能被录用的人;苛求短处放弃长处,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被录用的人。

再加上感情有爱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贤德像墨翟、杨朱,从人们的议论去要求他们,谁能避免被讥笑?从前子贡问孔子:“全乡村的人都赞扬他,那该怎么办?”孔子说:“不能肯定。

文言文120个实词及通假字

文言文120个实词及通假字

文言实词120个及通假字一.通假字1.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罢夫羸老易子咬其骨3.虽又槁暴,不复挺者,4.忠义暴于朝廷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见其客朱亥,俾倪7.合从定交,相与为一8.秦王还柱而走9.图穷而匕首见10.列缺霹雳,丘峦崩摧1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12.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13.令将军与臣有14.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15.张良出,要项伯1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17.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18.五万兵难卒合19.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一个字往往承担着多项记词职务,为了减少其兼职,后世便另造新字来分担。

比如共字,在上古就兼有多个记词职务,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①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礼记·曲礼》)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③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④民不知礼,未生其共。

(《城濮之战》)例①是共同的意思,例②是供给的意思,例③是拱揖的意思,例④是恭顺的意思。

一个字身兼四职,也就是分别记录了四个不同的词。

这对运用文字来说是经济,但字的兼职过多,容易造成表意的含混、模糊。

为了增强表意的明确性,后世就造了供、拱、恭三个新字来分担它的兼职。

(2)说悦:“秦伯说,与郑人盟。

(3)知智:“失其所与,不知。

”(‘智慧,即知识之引伸,故古祗作知。

4、景影:“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光也。

”段注:“日月皆外光,而光所在处,物皆有阴。

光如镜,故谓之景。

”)5、直值:“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6.辩辨:“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7.颁斑:“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寡人之于国也》8.已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一、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2)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120个文言文常用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

120个文言文常用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

120个文言文常用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一)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自称的谦词)4、④孔子鄙其小器(轻视)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兵符:古代兵用的凭证8.病1、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10.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向北(对、向)11.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2.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13.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14.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15.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企(命令)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ong次于最亲的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小学六年级必学文言文(名词篇+实词用法+多义词)

小学六年级必学文言文(名词篇+实词用法+多义词)

小学六年级必学文言文(名词篇+实词用法+多义词)本文档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学生研究和理解文言文中的名词用法,实词用法以及多义词的意义。

名词篇1. 主谓名词- 概念: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作主体的名词。

- 例子: `吾学文言编撰也。

`(我研究文言编撰。

)2. 宾语名词- 概念:作为动词宾语的名词。

- 例子: `余谓无文以言礼。

`(我认为没有文学就无法表达礼仪。

)3. 定语名词- 概念:修饰名词的名词。

- 例子:`世间无是非者,然心所生焉。

`(世间没有是非之事,只有人心所生出来的。

)4. 状语名词- 概念: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的名词。

- 例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之中,死于安逸之中。

)实词用法1. 动词- 概念:表示人或物的动作、状态、发生变化。

- 例子:`患之必远也,奉诸己以智也。

`(是因为害怕才远离,以己之智慧来救自己。

)2. 形容词- 概念:表示人或物特征、性质、状态的词。

- 例子: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实事求是。

`(在人间最珍贵的是实事求是。

)3. 副词- 概念: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的词。

- 例子: `我心向阳,笑口常开。

`(我心境积极向上,笑脸常开。

)多义词1. 心- 意义1:心灵、内心。

- 例子:`养心莫善于寡欲。

`(养心最好的方法是减少欲望。

)- 意义2:意志、思想。

- 例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取诸身,心之所系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从个人做起,从心开始。

)2. 生- 意义1:诞生、出生。

- 例子:`夫人生,亦以此为本。

`(为人生,也是从此开始。

)- 意义2:产生、形成。

- 例子: `德可以化身,孝可以生事。

`(德行可以造就成功,孝顺可以引发各种事务。

)3. 学- 意义1:研究、修养。

- 例子: `学如不及,则疑而议;学如不能,则悔而止。

`(研究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就会产生疑问和讨论;研究如果没有达到能力,就会产生后悔并停止。

)- 意义2:研究、探索。

- 例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未知而学,可以为友矣。

文言文实词整理

文言文实词整理
8、诘难:诘问反驳例句:复以众说互相诘难(《熟读精思》)
9、节目:①节骨眼儿,即关键之处例句: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熟读精思》)
10、竞:争逐,比赛例句: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11、径:①小路例句:野径云俱黑(《春夜喜雨》)
12、就:①接近,靠近例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13、居:①居住例句:蝉高居悲鸣饮露(《螳螂捕蝉》)
ⅱ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
3、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例句: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4、歧:岔路例句: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
5、岂:①反问副词,难道,怎么例句:ⅰ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熟读精思》)
ⅱ其子岂遽善游哉(《吕氏春秋》两则)
6、器:①器物例句: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2、操:①携带例句: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3、尝:曾经例句: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熟读精思》)
ⅱ吾尝终日不思(《论语》八则)
4、掣:牵曳例句:风掣红旗冻不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城:①城墙例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天时不如地利》)
6、持:①拿着例句:ⅰ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ⅱ乃左手持卮(《画蛇添足》)
K
1、控:①开弓,拉例句:将军角弓不得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L
1、阑干:纵横的样子例句:瀚海阑干百丈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劳:①使……劳累 例句: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3、乐:以……为快乐例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八则)
4、立:①继承王位 例句:岷王立(《滥竽充数》)
6、夺:①失去例句:亦将夺于公论而无矣立矣(《熟读精思》)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读懂古代文学作品、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40 个常见文言实词的解释及例句。

1、安解释:①安稳,安定。

②安全。

③安逸。

④使……安。

例句: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2、比解释:①靠近。

②比较。

③及,等到。

例句: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②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隆中对》)③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3、鄙解释:①鄙陋,目光短浅。

②边疆,边远的地方。

例句: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②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4、兵解释:①兵器,武器。

②军队。

③士兵。

例句:①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③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5、病解释:①疾病。

②困苦不堪。

③毛病,缺点。

例句:①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③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问说》)6、察解释:①明察,考察。

②识别,看清楚。

例句: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②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7、朝解释:①朝廷。

②朝见,朝拜。

③早晨。

例句: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8、曾解释:①同“增”,增加。

②竟然。

例句:①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9、乘解释:①坐,驾(车)。

②趁,顺应。

③冒着。

例句: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③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10、诚解释:①真心,真诚。

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实词:
1、专有名词:是某一特定事物、地点或人名的专门名称,如:汉武帝、北京、太阳。

2、普通名词:指一般的可分类的、可数的名词,如:猫、船、书。

3、代词:指代替名词的词,如:他、这、那。

4、数词:表示数目或序号的词,如:一、三十六、第五。

5、量词:表示数量或范围的词,如:张、件、车。

6、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或特征的词,如:好、大、老。

虚词:
1、助词:用来协助加强或表示句子意思的词,如:的、地、得。

2、介词:表示词语之间的关系的词,如:从、对、关于。

3、连词:用来连接句子或从句的词,如:和、但、或者。

4、叹词:表示感情的词,如:哎、哦、啊。

5、感叹词:表示感情或赞扬的词,如:太、真、哈。

6、副词:表示程度、方式、状态等等的词,如:很、也、似乎。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5篇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5篇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5篇篇1一、通假字通假字,是泛指文言文中“通用”和“假借”的文字。

所谓通假,就是原本的字词在文中无法表达出其含义,而借助另一个字词来替代,这种替代的字体就叫做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语含义上的差异。

在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或者有所差异。

这种古今异义的词语在文言文中很多,需要我们在阅读时仔细辨析。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文言文中某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下,其词性或含义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语法、语境等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作动词、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四、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文言文中某些词语具有多个含义。

这些含义可能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区别,也可能在相同语境下有不同的解释。

因此,在理解文言文时,需要结合上下文和整体语境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五、特殊句式特殊句式,是指文言文中一些与现代汉语语法习惯不同的句子结构。

这些句式在文言文中很常见,但需要我们在阅读时仔细识别和理解。

常见的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

六、虚词与实词虚词与实词,是文言文中的两个重要类别。

实词是指有实际意义的词语,而虚词则是指没有实际意义,仅起语法或连接作用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虚词和实词的比例大致相当,且虚词的使用对于表达语句的语气、情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七、成语与典故成语与典故,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成语是指那些固定短语或短语组合,具有特定的含义和表达效果;而典故则是指那些出自历史故事或传说的人物、事件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在文言文中使用成语和典故,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八、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技巧和方法。

这些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图。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

九、文化背景与常识阅读文言文时,还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常识。

中考文言文点击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

中考文言文点击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

附录
(一)《2015年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
中规定的150个文言实词
比鄙兵病察彻乘从当道得定伐犯方负赋更故顾观归好号还
会惠及极计济加假间简见竭尽进居举具俱聚遽决类临虑论
漫灭明名命谋难平戚启强窃请穷求取去全任入善少舍涉生
胜师施实食使释恃属说素汤痛亡为务徙狭鲜向效信行形兴
修徐许寻业遗贻夷异易诣益阴引盈余狱御缘远云责章知止
致质众专周走足卒作坐布衣菲薄间隔交通节目绝境
其实阡陌亲戚驱驰问津无论牺牲鸿儒白丁
(二)《2015年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
中规定的6个文言虚词
之其而以何于
虚词简表。

小学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

不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怎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不踏踏实实走过学习的坎坷路,怎能拥有考试的辉煌?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

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

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见”通“现”,应读“xiàn”。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

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

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实词简表(精准版)

初中文言文实词简表(精准版)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公与之乘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出师表(九下) 小石潭记(七上) 曹刿论战(七下) 登泰山记(九下) 陈涉世家(九下)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战则请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伤仲永(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曹刿论战(七下) 狼(八下) 醉翁亭记(九上) 曹刿论战(七下) 孔孟论学(八上) 陈涉世家(九下) 小石潭记(七上) 桃花源记(九下) 卖油翁(七上) 出师表(九下) 陈涉世家(九下) 陈涉世家(九下) 登泰山记(九下) 登泰山记(九下)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犹清洌 十年春,齐师伐我 以至仁伐至不仁
出师表(九下) 出师表(九下) 小石潭记(八下) 曹刿论战(八上) 孔孟论学(八下) 陈涉世家(九下) 黠鼠赋(八下) 周处(七上) 捕蛇者说(九下) 捕蛇者说(九下) 出师表(九下) 登泰山记(九下)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八上) 公输(七下) 出师表(九下)
11
得 (领会) (抓到) (找到)
3
(照到) ② 能够、可以
或得日,或否 吾不得而见之矣 其龌龊亦耐不得
登泰山记(九下) 黄生借书说(八上)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 书(八上)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虽鸡狗不得宁焉
② ① ② 13 伐 ③
安定,稳定 平定 砍伐 攻打,征伐,讨伐
22

朝而往,暮而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② ③ 归还 归属,归依 而其归书也必速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有好事之人船载以入 ① 大叫,呼啸 (大声哭) ② 号令,命令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故自号曰醉翁也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4、胜:优美的山水或古迹例句:九华之胜(《望九华》)
5、始:①才,方才例句:舟出清溪,始见之(《望九华》)
6、使:①命令,派遣例句:齐宣王使人吹竽(《滥竽充数》)
7、恃:凭借,倚仗例句:子何恃而往(《为学》)
8、是:①正确例句:以考其是非(《熟读精思》)
4、必:①一定,必须,总是 例句:必三百人(《滥竽充数》)
5、泊:①停船例句:晚泊梅根浦(《望九华》)
C
1、操:①携带例句: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2、尝:曾经例句:余尝谓读书有三到(《熟读精思》)
3、持:①拿着例句:ⅰ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ⅱ乃左手持卮(《画蛇添足》)
4、祠:①春天祭祀 例句:楚有祠者(《画蛇添足》)
A
1、安:①稳妥例句:而求其理之所安(《熟读精思》)
②怎么,哪里 例句:子安能为之足(《画蛇添足》)
2、案牍:官府的公文例句: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B
1、罢:①结束,完了例句: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郑人买履》)
2、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平民百姓例句: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3、鄙:①边远的地方例句: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9、却立:退立例句:大率徐行却立(《熟读精思》)
R
1、汝:①你例句: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2、若:①好像例句: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熟读精思》)
S
1、善:善于,擅长例句:未可谓善鬻珠也(《买椟还珠》)
2、舍人:①侍从宾客、左右亲近的人 例句:赐其舍人卮酒(《画蛇添足》)
3、甚:①很例句:ⅰ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6、清涟:清水例句: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7、请:①请求,要求例句: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滥竽充数》)
8、去:①离开例句:ⅰ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
ⅱ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
ⅲ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
②距离例句: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ⅱ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为学》)
5、赐:①赏给,古代上给霞、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例句:赐其舍人卮酒(《画 蛇添足》)
D
1、大率:大致,一般情况例句:大率徐行却立(《熟读精思》)
2、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例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3、夺:①失去例句:亦将夺于公论而无矣立矣(《熟读精思》)
4、度:①量(duó)例句: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5、复:①再,又例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G
1、姑:①姑且,暂且例句: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熟读精思》)
2、故:①原因例句:问其故(《两小儿辩日》)
3、顾:①回头看例句: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②还,反而例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4、固:①本来 例句:蛇固无足(《画蛇添足》)
9、孰:①疑问代词,谁例句: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10、数:①几,几个 例句:ⅰ廪食以数百人(《滥竽充数》)
ⅱ例句:宣王说之(《滥竽充数》)
6、还:①返回例句:ⅰ贫者自南海还(《为学》)
ⅱ未老莫还乡(《菩萨蛮》)
②交还,归还例句: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买椟还珠》)
7、会当:应当,定要例句:会当凌绝顶(《望岳》)
J
1、及:①到例句:ⅰ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
ⅱ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郑人买履》)
2、急:①急需,急迫例句: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熟读精思》)
H
1、皓:白例句:皓腕凝霜雪(《菩萨蛮》)
2、好:①喜欢例句:好一一听之(《滥竽充数》)
3、何:①什么例句:ⅰ何陋之有(《陋室铭》)
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ⅲ子何恃而往(《为学》)
②为什么,怎么例句: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4、合:应当例句:游人只合江南老(《菩萨蛮》)
5、鸿儒: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例句: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3、辑:同“缉”连缀例句:辑以羽翠(《买椟还珠》)
4、既:①已经例句:心既到矣(《熟读精思》)
5、济:①渡河例句:欲济无舟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皆:①都例句: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熟读精思》)
7、诘难:诘问反驳例句:复以众说互相诘难(《熟读精思》)
8、节目:①节骨眼儿,即关键之处例句: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熟读精思》)
9、竞:争逐,比赛例句: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10、决:①决断,判定例句: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辩日》)
②裂开例句:决眦入归鸟(《望岳》)
11、遽:①急速,匆忙例句:勿遽取舍于其间(《熟读精思》)
K
L
1、劳:①使……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2、立:①继承王位 例句:岷王立(《滥竽充数》)
2、名:①出名,著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3、莫:副词,不要,不能例句:未老莫还乡(《菩萨蛮》)
N
1、乃:①才例句: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
②于是 例句:乃左手持卮(《画蛇添足》)
O
P
Q
1、其:①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例句:ⅰ问其故(《两小儿辩日》)
ⅱ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买椟还珠》)
3、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例句:水光潋滟晴方好(《饮湖上初晴后雨》)
4、了了:清楚,明白例句:方了了见诸峰(《望九华》)
5、凌:登上例句:会当凌绝顶(《望岳》)
6、廪:①官府供给(粮食) 例句:廪食以数百人(《滥竽充数》)
7、履:①鞋例句:郑人有欲买履者(《郑人买履》)
M
1、邈然:悠远的样子例句:夕波落日,邈然于怀(《望九华》)
ⅲ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②其中例句: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2、期:①约定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3、岂:①反问副词,难道,怎么例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熟读精思》)
4、牵强:勉强例句:不可牵强暗记(《熟读精思》)
5、且:①将 例句:引酒且饮之(《画蛇添足》)
②尺寸(dù)例句: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E
F
1、蕃:多例句: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2、反:①同“返”,返回例句:ⅰ反归取之(《郑人买履》)
ⅱ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郑人买履》)
3、方:①正例句:水光潋滟晴方好(《饮湖上初晴后雨》)
②才例句:方了了见诸峰(《望九华》)
4、纷错:纷繁错杂例句: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熟读精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