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研究与策略创新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研究与策略创新研究》课题总结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关系,近些年来在教育工作者中有一些误识,把二者混淆在一起。一些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明确规定由德育处管,心理辅导活动及心理咨询由德育工作者负责,而一些德育工作者也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思想品德问题,于是在心理辅导工作中采用的是思想品德工作的原则与方法,使心理辅导工作德育化。由于对心理辅导和德育关系的误识,致使一些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感到困难,心理辅导的质量不高,不是出现错误,就是事倍功半,这不仅影响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社会形象,同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我校针对这一矛盾,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研究与策略创新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试验,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将一年来的一些工作认识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区别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辅导人员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给学生合乎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社会适应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德育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学生施加政治、思想、道德的影响,使其具有一定的政治观点、立场及一定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心理辅导与德育有着共同的目的,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两者在理论依据、内容方法等方面是有区别的。

(一)理论基础不同

心理辅导主要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如:精神分析、行为分析、认知分析等。德育主要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

(二)任务不同

心理辅导与德育的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在具体任务上二者不同。德育主要是解决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规X及法律意识等问题。心理辅导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适应能力。

德育重视按社会要求规X个人行为,心理辅导除了注意学生行为符合社会规X外,特别关注学生个性和谐发展,重视个人心理平衡与主观感受,重视自我意识的完善,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建立“社会--个人”协调的生活模式。德育工作侧重把学生放在社会关系上去考查和培养,要求学生按照他现在所承担的与未来将要承担的社会角色去行动;心理辅导则侧重把学生放在人际关系上去考虑,要求学作为普通的社会成员,从心理上同周围环境相互适应。德育工作致力于解决学生的社会倾向问题,解决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倾向问题;心理辅导则解决学生心理成熟不成熟、健康不健康问题。通过促进学生心理成熟,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适应能力,为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方向,作好心理准备。

(三)内容不同

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内容存在交叉关系。

在狭义的道德教育方面,在一些基本的道德规X、社会公德的教育上,在确立人生观、寻找人生意义等方面,心理辅导与德育有共同之处。除了共同的部分外,各自还有其不同的内容。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X、劳动观念及社会主义XX和法制等。而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智力发展、人际关系、情感问题、人格辅导、择业辅导、心理障碍的矫治等。德育工作不解决焦虑症、强迫症、厌食等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同样,心理辅导也不能直接解决政治观点、政治立场问题,而这些问题属于德育工作的内容。

(四)学生观不同

德育工作把学生当做塑造对象,把自己视为美好心灵的塑造者,辅导人员则把学生视为有自身需要的当事人,把自己看作提供帮助的服务者、协助者。在师生关系上,德育工作中的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权威,心理辅导老师则更像是学生的参谋、朋友。

德育工作者更多的持评价性学生观,辅导老师则多持移情性学生观,强调要给予学生尊重、理解、支持和信任,并运用同感,设想学生的处境和感受,无条件地接纳学生,即使是对有严重心理障碍者,也一视XX,这与在德育工作中对待犯了严重政治、思想错误的学生的态度是不同的。

(五)工作原则不同

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明确的政治倾向,往往要求旗帜鲜明,心理辅导人员不代替学生作价值判断,而是帮助学生理清事实,澄清其价值观念体系中的矛盾,培养其抉择能力,由学生自己进行合理的判断。

德育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规X的过程,个体被动适应所提供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符合就给予公开性肯定、奖励,不符合就予以公开性否定、批评、惩罚。心理辅导虽然也会提供心理健康的标准让学生参照,但并不强迫学生接受,而是让学生学会在自己接受的基础上改造、构建其心理世界。德育工作中鼓励学生公开承认错误,心理辅导则强调为当事人XX。

(六)工作方法不同

德育工作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谈话、说服教育、批评表扬、提供榜样、集体教育、环境陶冶等,具有公开性、群众性等特点。心理辅导则采取会谈、心理测量、角色转换、行为矫正等方法,具有个别性、XX性、教育者倾听等特点。

二、心理辅导与德育的联系

(一)心理辅导补充了德育的内容

传统的德育内容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法律等行为规X 的教育,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政治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社会道德规X和法律意识等较高层次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德育比较关注的是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X方面的要求,但忽视了学生最一般、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如: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应付挫折、职业选择、不良习惯的消除等,而这些却是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可

以说心理辅导补充了德育内容,它使德育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促使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

(二)心理辅导为德育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

德育的方法主要是说服教育、榜样示X、环境陶冶等,具体运用时强调社会要求等外在影响。教育者是主导者、权威,学生在被动接受教育时,易出现抵触情绪。此外,德育多采用理论灌输,学生往往能将行为规X背得滚瓜烂熟,却不能落实到行动上,造成知行脱节。心理辅导采用疏泄、自由联想、暗示、放松训练、心理换位等方法,学生感觉到教育者是协助者,他们会从内心自觉接受教育,并学会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德育工作者若借鉴心理辅导的方法,会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使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具有人情味。

德育工作借助心理测验能够客观地了解学生的个性、智力、人际关系、长处、不足及发展趋势,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心理辅导采用小组辅导、书信咨询、咨询、活动课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德育可以借鉴这些经验作为补充,使德育工作途径更丰富。

(三)心理辅导为德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心理基础

学生接受教育时的心理状态影响到他接受教育的效果。一个学生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必须有健康的心态,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及他人负责任,如果学生心理不健康,如自卑、不信任他人、遇事逃避、推托责任等,他就失去了接受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条件。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对道德要求的理解上可能会受到阻碍,他会对教育目的要求、措施手段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态度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