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
测绘发展历程简况总结(4篇)
测绘发展历程简况总结第1篇上世纪80年代以后,传统的模拟测绘技术体系向现代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转变,传统的大地测量地面定位手段为卫星定位所取代,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料大大加快了地理信息的获取与更新速度,数字摄影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地图测制手段,3S技术的集成化和一体化开始走向实用。
这一阶段,我国开始组织数字测绘产品规模化生产,3S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测绘基准建设日趋完善。
1982年完成全国一、二等天文大地网布测和平差,建成国家平面控制网,建立了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西安坐标系,精度更高。
1984年建成国家一等水准网,1988年建成总里程万公里的国家二等水准网,并建立了1985国家高程系统。
1984年至1985年建成1985国家重力基本网,密度和精度大幅提高。
1998年开始布设新一代国家重力网,建成了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
卫星大地测量突飞猛进。
1979至_年是大规模开展多普勒卫星定位测量阶段。
1988年,国家局利用多普勒卫星定位技术开展了南沙群岛定位网与全国天文大地网之间的联测工作。
同年,中国大陆架GPS卫星定位网开始布设。
这是我国首次应用GPS于大地测量,填补了我国卫星大地测量定位的空白。
这一时期陆续开始1:5万和1:1万地形图更新测绘。
到_年,共更新测绘4932幅,约12万平方公里。
完成编制、印刷全国第二代1:100万地形图工作,标志着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制达到新的水平。
1982至1986年,国家局出版1:100万地形图简化版,1987年再次改编。
_年全国1:25万地形图编制完成,国家局又据此编制成全国第三代1:50万地形图。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局着手建立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提出了建设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整体部署。
1985年,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国家局将国土基础信息系统(即后来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七五”攻关项目立项,1986年正式启动。
2005年珠峰测高中的平面测量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2005年珠峰测高中的平面测量数据的获取与处理2005年珠峰测高中的平面测量数据主要通过珠峰地区3个网进行测定。
这3个网分别是GPS监测网、GPS控制网和GPS联测网。
GPS监测网以青藏周边地区的17个GPS连续运行站为框架点,GPS控制网以GPS监测网点为基准,ePS联测网由包括珠峰峰顶1个GPS点和地面交会珠峰的7个GPS点构成(其中定日点系珠峰地区临时性GPS连续运行站)。
珠峰地区3个GPS网的数据进行处理时,GPS联测网则以GPS控制网为基准。
所有这些GPS网的数据进行处理时,采用IGS精密星历、WGS一84坐标系统和GLOBKl0.2版软件进行整体平差;坐标框架采用ITRF2000,历元采用平均瞬时观测历元。
2005年珠峰测高的高程控制数据的获取与处理分为2个部分,一是从相距珠峰约160 km 的国家一等水准点“I萨拉40基”开始的高程传递,用二等、三等水准将我国黄海高程基准通过该点传递至测定珠峰高程的地面测站。
各种等级的水准路线长度累计约400 km。
此外,在水准无法工作的地区,还施测了测距高程导线以传递高程,总长20.5 km。
2005年珠峰测高中峰顶的高程必须由珠峰地区的大地水准面起算。
因此,2005年珠峰测高的高程控制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的第二个部分工作是精化该地区的局域大地水准面。
这项工作的基础是推算具有较高分辨率的栅格重力值,由于珠峰地区地形崎岖,重力资料稀缺,因此,在归算和推估珠峰地区重力时,必须充分利用地形资料和均衡模型。
经过试算比较,决定在2005珠峰重力推估中,采用爱黎一海斯卡宁均衡模型和34 km的均衡低偿深度。
在利用栅格数字地形模型(DTM)方面,国内部分主要采用国家测绘局珠峰地区的1”×l”DTM,国外部分以SRTM3的DSM为基础,结合GToP030(3∥×3矿)的DTM。
最后计算了珠峰地区两种栅格(3矿×30”和2.5’×2.5’)形式的重力空间异常。
1975年7月23日:我国正式公布珠峰海拔高程的那一刻
1975年7月23日:我国正式公布珠峰海拔高程的那一刻作者:来源:《百科知识》2019年第09期1975年7月23日,我国政府授权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测绘工作者精确测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的海拔高程为8848.13米。
测定珠峰的高度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个标志。
仅1718~2005年,人类探索并求证珠峰高程就有10次之多。
这些测量工作全部在极端环境中完成,对于科学技术与人的考验达到了极致,展现了人类探索自然奥秘、勇攀高峰的奋斗过程。
1852年,英国人最先测量出了珠峰的高度为29002英尺(相当于8839.8米),从而确认了珠峰是世界最高峰,代替了此前普遍认可的最高峰干城章嘉峰。
事实上,珠峰早就有了名字,而且早在18世纪初叶就标在了中国的地图上。
1708年和1711年,清朝康熙皇帝颁令绘制地图,两次派人入藏。
在于1719年制成的铜版《皇舆全览图》上,明确标注了珠峰的位置,并定名为“朱母郎马阿林”。
这成为记载珠穆朗玛峰最早的历史文献。
在1852年首次确认珠峰为最高峰后,很多国家都对其高程进行过测量。
最早比较受到认可的数据是印度测量的8848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珠峰测量被列为最有科学价值和国际意义的“填空”项目之一。
1958~1960年,我国测绘人员用水银气压计测定基线端丘高程并进行了天文观测,得到珠峰高8882米的数据;不过,水银气压计测量存在较大误差,得到的高度并不准确。
1965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西藏科考队,其中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精确测量珠峰高程和测绘珠峰北坡1∶2.5万地形图。
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测绘人员要以青岛的水平原点为基准,由北向南、自东向西设站测量,推算高程。
仅从该水平原点至珠峰定日这条线,就有6000多千米的距离,科考队员完全靠双腿,每隔几十米设一个站,每站测两遍,相当于步行了1.2万千米。
1966~1968年,我国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和一次补充测量,在历史上首次完成从北坡测得珠峰海拔高程;但因未在峰顶竖立测量觇标,也缺少峰顶冰雪厚度,测试高程未公布。
时事地理:为什么总是要测量珠峰多高?
时事地理:为什么总是要测量珠峰多高?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
巅峰时刻,全民沸腾。
说到珠峰,8848米是很多中国人的第一反应。
其实,那只是1975年的数据。
在2005年,珠峰的高度已经被更新为8844.43米。
为什么要一测再测?珠峰高度有那么重要吗?测量珠峰高度意味着什么呢?为何要重测身高?为什么要给珠峰重测身高,一是因为珠峰的身高随时在变化(原因见下文),二是珠峰测量技术有了大的飞跃,新技术可以明显提升珠峰测量精度。
(1)地壳抬升珠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处消亡边界带上,还在隆起抬升。
长期来看,珠峰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缓慢升高,这就意味着10年会升高4厘米左右,30年升高13厘米多。
(2)地震活动地震对珠峰高度也会有影响。
1934年,尼泊尔发生了一次8.2级的地震,离珠峰大概只有9.5公里。
这次地震就影响了珠峰的高度,海拔降了半米有余。
2015年的尼泊尔大地震,也可能会影响到珠峰的高度。
(3)风化侵蚀在长达4000万年的造山过程里,喜马拉雅山区岩石的最大抬升高度约有20~25千米,被降雨和冰川等各种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掉的岩石则有至少12千米。
在当代,珠峰南面的喜马拉雅山南坡仍然保持着很高的风化速率,每年仍能损失2~5mm的地表岩石。
(4)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峰顶积雪融化,海拔的数值必然会产生变化。
海拔0米在哪里?测量高度,首先需确定水准原点,也就是说海拔为0的起始点,我国采用设立在青岛市的验潮站所确定的平均海面作为水准基面。
但由于验潮测得的平均海水面无法直接观测,也不方便保护,最终水准原点选择建设在观象山顶上(高程为72.2604米),而没有建在海边。
水准原点设在青岛一是因为青岛位于中纬度地区,更能代表全国的平均海水面,便于向外传递高程;二是由于青岛海域是有代表性的半日潮汐,验潮站所在的胶州湾风浪小,海面稳定,便于验潮;三是青岛地质结构稳定;四是青岛早在一百年前就有验潮资料,几乎从未间断,具备天文、海洋、气象、验潮等多种科学资料,因此更有利于精确确定全国平均海水面。
喜马拉雅山 珠穆朗玛峰
1975年,中国登山探险队第二次攀登珠峰时,就是靠这两个 支点在这个陡壁上架起了高达5米的金属梯,顺利登上第二台阶。 为了方便今后的探险家们,让更多的后来者实现他们征服世界第一 高峰的理想,下山时,他们索性将梯子牢牢地固定在屈银华15年前 所 打的冰锥上,被各国探险家称为“中国人的梯子”。 1975年5月27日下午2时30分,女队员潘多和八名男队员索南罗 布、罗则、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嗄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 继1960年中国登山队王富洲、贡布、屈银华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之 后,再次从北坡登上了这个地球的最高点。这次集体登顶人数之多, 科考成绩之大,在世界登山史上都是空前未有的。从此,不断有更 多的中国人登临珠峰峰顶。中国的进步和强大,使中国登山者逐渐 成为世界珠峰登山运动中的主导力量之一。 截止2003年5月,在过去的43年中,中国健儿已经14次登临“ 地球之巅”,先后共有61人次把的足迹留在地球之巅。同时,在攀 登珠峰的众多登山者中,多名勇士长眠于珠峰洁白的世界里,一些 人留下了终身残疾。中国人攀登珠峰的历史,是一个前仆后继和不 断取得胜利的可歌可泣的历史。
下午2时30分,中国登山队女队员潘多和八名男队员索南罗布、 罗则、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嗄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继 1960年中国登山队王富洲、贡布、屈银华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之后, 再次从北坡登上了这个地球的最高点。 突然,一块灰黑色的旗状云从西面飘移过来,罩住了顶峰,登 山队员在观测仪的目镜里消失了。真急死人!测绘队员们不时地看看 手表,恨不得插翅飞上顶峰,撕开浓云。14时40分,步话机传来大 本营收到的喜讯:我国9名男女登山队员已于14时30分胜利登上顶 峰!“目标出现,注意——交会!”口令飞来,10部经纬仪同时瞄向珠 峰:登山健儿竖立的3米高的红色测量觇标,格外引人注目。测绘 队员们强捺心中的喜悦,小心翼翼地旋动仪器,争分夺秒地对觇标 观测、记簿……开始最后的冲刺。一个测回、两个测回…连续3天 ,队员们进行了4个不同时段,16个测回水准、导线、天文、气象 、重力、三角等测量,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珍贵的珠峰测量数据。这 次珠峰测绘活动完全由中国人自主独立完宣布:我国测绘 工作者精确测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程为8848.13米。 它的最大正负误差小于0.36米。这一精确数据,立即得到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和世界各国的承认,很快成为世界地图集和教科书上的权 威数据。它在人类文明史上谱写了一组熠熠闪光的数字。这一精确 数据,有利于国家对珠峰进行地质理论、高山生理、大气物理、水 土污染等学科的考察,为我国的科研事业提供了可靠依据。 2005年珠峰复测活动也将完全由中国人自主独立完成,将首次 由专业测绘人员和专业登山人员合作,携带测绘仪器和树立峰顶的 觇标,登上珠峰峰顶进行观测。本次珠峰复测活动还将开展峰顶雪 深、冰层厚度的测量,并希望在峰顶附近露头岩石处埋入永久性测 量标志,以长期不间断跟踪观测珠峰峰顶的相关变化。以精确测定 珠峰高度,同时对珠峰周边地区开展大规模控制测量工作,为珠峰 高度的确定提供准确的起算依据,并通过分析研究近邻区域的四十 年观测资料,开展与珠峰高度位置变化密切相关的地球科学研究工 作。在对取得的观测数据成果进行分析处理的基础上,确定此次测 量珠峰高度数据,最终结果可能在8月份出来,将依照国家有关重 要地理信息发布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后向社会公布。
大地英雄_名人故事
大地英雄这是一群怎样的奉献者?高山、森林、峡谷、沼泽,到处都有他们在挥洒汗水。
沙漠干渴、雪崩路险,都未曾挡住他们前行的脚步……这支被称为“经济建设的铁军”和“开路先锋”的队伍,就是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历数这支队伍创造的辉煌,人们发现,从珠穆朗玛峰海拔高程8844。
43米的精确测量,到填补南极的祖国测绘空白,几乎都有他们做出的重要贡献。
共和国土地上的公路、桥梁、油田、码头,几乎每一项重要建设,都离不开最基础的测绘信息。
而为了提供这些信息,他们付出了巨大努力、艰辛、汗水和奉献牺牲。
南湖戈壁作证今年47岁的张朝晖对“南湖戈壁”的经历记忆犹新。
1990年,他所在的测绘小组共11人走进了这个被称为“死亡戈壁”的地方。
这里到处是青黑色的石头,热得烫脚,地面温度最高时达50多摄氏度。
一具具“沙漠之舟”骆驼的白骨和失灵的指南针,显示着传说中的“死亡戈壁”的严酷现实。
“刚出锅的馒头,一下就能干透,每咽一口,如同往食道里塞锯末。
”张朝晖说。
由于嘴唇、牙龈同时出血,咬过的馒头就像一枚红色的印章。
这里处于百里风区。
每个星期刮3天6级以上的大风,有一次,9级左右的大风将他们的帐篷撕成了1米左右宽的帆布条。
“整个戈壁昏天黑地,尘土飞扬,我们两天两夜无法生火做饭,只能坐在沙子里,靠吃冷馒头充饥。
”张朝晖回忆说。
但是,越往戈壁深处走,他惊奇地发现,一路上都能看到架设的觇标——他们熟悉的测量标志,尽管风吹日晒,它们依然还在。
“是吴昭璞他们留下来的。
”同伴们感叹。
吴昭璞,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的第一代测绘队员。
当年,他最早率领一个测绘小组走进了南湖戈壁。
一天早晨,他们发现,一个装满清水的水桶不知什么时候漏了。
在这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里最宝贵的、维系生命的水悄悄地流尽了。
为此,吴昭璞果断命令同组队员:“你们赶快返回,我留在这里看守仪器。
”“不。
”有队员表示异议,希望能够一起撤离。
“你们带着水返回的时候,我会等着你们。
”吴昭璞说。
如何精确测定珠峰高度
从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出发前往前进营地的测量登山队全体队员, 将在海拔6500米到8300米之间,每隔500米进行一次重力梯度测量。
此次新设计、制造的觇标使用优质的 航空铝合金,全重为4.6公斤,立于冰雪面 以上部分高2.5米,冰雪面以下部分长 0.73米。这个觇标矗立于珠峰峰顶,可以 作为测量人员的标志性参照物。笔直挺拔 的觇标上装有GPS接收天线、6块反射棱镜、 经纬仪照准标笼及自动气象仪等多种测量 设备
成果
20 0 5珠穆朗玛峰高程复测是一项综合运用GP S、精密水准测量、大地 水准面精化、重力测量、雷达测深 、气象探测及地学理论等大地测量各 种相关技术的国家基础测绘项 目,经 内业数据处理取得了重要的可靠的 成果。2 0 0 5年7月 1 8 日通过了由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组织的项 目验收。
■5月22日 珠峰峰顶测量成功进行。
■6月12日 全部野外测量数据送抵西安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 中心,随即开始了水准测量、GPS定位、三角测量、重力与大地水准面、 雷达测深等数据处理和计算工作。
■7月18日 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2005珠 穆朗玛峰高程测量”项目验收评审会议。
11 时38分49秒,冰雪雷达探测仪和装在上面的GPS接收机开始 工作, 记录GPS和雷达数据。 接着在峰顶雪面高处安装竖立觇标, 11时43分55秒觇标顶端GPS开始观测,11时50分觇标成功竖立在峰顶。 11时59分登山测量队员开始拖动雪深雷达探测仪进行剖面测量工作, 探测珠峰顶峰的冰雪厚度, 12时18分24秒结束,有效记录38 分55秒 数据。GPS 观测于12时19分33秒结束,有效观测时间35分38秒。
徕卡TC2003全站仪
▉世界上最高精度的全站仪:测角精 度(一测回方向标准偏差)0.52,测 距精度 1mm+1ppm ▉具有激光对点器;可加配EGL导向光; 配备RCS遥控器可组成单人测量系统
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
4月26日,由于天气恶劣,登顶测量推迟到5月10日以后。
5月7日,登顶测量队员完成适应性训练,回到珠峰大本 营
5月8日,登顶测量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万事俱备,只 待登顶”
5月10日,突击登顶人员名单确定,珠峰高程测量新闻中 心在珠峰大本营启用
2、重力测量与大地水准面
受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密度和分布状态的影响 重力场的形状具有不规则性 珠峰地区的重力场与大地水准面形状 受相关因素影响十分复杂 其大地水准面异常达到28m左右 因此它的精确性对高程的影响巨大 重力测量与水准面的精确求定直接相关
3、GPS测量技术
GPS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 空基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 地基跟踪站有200多个,共同形成空间定位系统 GPS法须将设备运到峰顶直接观测 如果能够观测到来自4颗卫星的数据 就可实现相对地心的三维定位 其精度可达到毫m
从5600米起使用觇标、GPS、雪深雷达综合测量 峰顶高度
测量人员将直接进行珠峰山顶测量
测量人员在观测点使用三角高程测量原理观测登 山队员竖立在珠峰顶上的觇标
测量距离与竖直角
通过计算最终得出珠峰山体高度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本次珠峰测量一共在珠峰脚 下部下了6个观测点
届时观测队员将进行6点联测
世界第四高峰),海拔7589m的卓穷峰 东南面是马卡鲁峰(海拔8,463m,世界第五高峰) 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m的章子峰 西面是努子峰(7,855m)和普莫里峰(7,145m) 在这些巨峰的外围,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
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海拔8,585m,尼泊 尔和锡金的界峰)
登山队员将在珠峰8300米处的一块坚固岩石上竖 立一根永久性的觇标
8848.86米,珠峰新“身高”揭晓
对此,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党亚民表示,“珠峰长高一大截” 这个说法并不正确,几次高程测量数据之间并不具备可比性。
一方面,1975年测得的是珠峰峰顶冰面高度,2005年测得的则是峰顶岩面高度,本次新公布的珠峰高程 则是峰顶雪面高度。“由于本次珠峰测高,尼泊尔是在2019年测量的,中国则是在2020年测量,珠峰顶常年刮 大风,雪面高度会有差异,因此进行了数据融合。”党亚民解释,此次中尼共同公布的珠峰“身高”是雪面高 度,岩面高度测量技术要求更高,或将待日后发布。
3个月“算”出珠峰身高
2020年5月27日,测量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珠峰完成测量任务。为何直到12月,珠峰高程测量结果才最终公布? “登顶测量只是完成了最重要的测量数据,但最终的珠峰高程,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处理和反复检 核计算。”2020珠峰高程测量专家组成员蒋涛说。 据郭春喜介绍,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从2019年4月起,就开始着手收集大量珠峰地区已有的高程、GNSS 和重力等数据并进行初步的整理分析,为后续工作做准备。 2020年6月以来,在珠峰峰顶及珠峰地区数据传送至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后,技术人员着重处理了343个 GNSS点数据、约780多公里的一二三等水准网数据、约210个不同等级重力点数据、12个峰顶交会点数据以及 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确定、峰顶冰雪探测雷达测量数据处理等。 “整个珠峰高程测量数据处理工作,在数据整理分析、数据解算和融合处理、数据质量控制、多期数据结 果比对分析、技术文档编写等阶段,都有相当的工作量。为了尽快精算得到珠峰高程成果,所有项目参与人员 加班加点工作,仅仅用时3个月就完成了整个数据处理工作。”郭春喜说。 获得初步的珠峰高程结果后,还要完成院、局两级检查,联合尼泊尔方面、中科院以及专家学者团队,进 行珠峰高程综合确定,组织开展成果验收。
揭开珠峰高度之谜
揭开珠峰高度之谜近日,部分新闻媒体报道,世界各国曾公认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13米,是由印度在1954年测量得出。
随即,国家测绘局新闻发言人李维森郑重申明,原珠穆朗玛峰8848.13米的海拔高度是由中国人于1975年测量和发布的,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公认。
珠峰高度究竟从何而来?我们将为你揭开谜底。
此8848非彼88481714年到1715年,清政府从北京派人专程进入西藏,深入珠穆朗玛峰下,采用经纬图法和梯形投影法,对它的位置和高度进行初步测量。
1717年,《皇舆全览图》上明确标上了珠峰的位置,并定名为“朱母郎马阿林”,这也成为记载珠穆朗玛峰最早的历史文献。
¤印度确曾量珠峰1852年,在英属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埃佛勒士(GEORGE EVERST)的指挥下,测量师们在印度将巨大的经纬仪对准了250公里之外的珠峰,并用大地测量法得出了珠峰的高度——8840米。
这一粗略的测量结果让世人知道珠峰正是地球之巅。
虽然埃佛勒士并未深入珠峰,他的测量结果也不准确,西方却将珠峰命名为埃佛勒士峰,以此表彰这位测量世界之巅的人。
20世纪初,国外科学家还曾用气压测定法测量出珠峰的高度为8882米。
直到1954年,印度测量局一位叫古拉提的测量师在1852年测量基础上,重新测定珠峰为8847.6米,四舍五入后将珠峰高度定为8848米。
¤意义不同的8848197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在1966至1968年测量的基础上,对珠峰进行了第三次测量。
此次测量是在珠峰测高历史上第一次树立测量觇标(测量标志,架设在观测点上,作为观测、瞄准的目标),并综合利用三角、导线、水准、天文、重力、三角高程等方法,量出了珠峰高度——8848.13米。
如果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我国测出的珠峰高度与印度一样,同为8848米,但同样的数字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古拉提自己没有,也从未请登山家登上珠峰峰顶,更不可能在那里树立觇标,他所运用的传统三角测量法无法找准顶峰的交汇点,因此测量具有局限性。
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
由 于三峡大坝将干20 月 l3 0 年6 开始蔷水,届时很多景
观将会被淹没,留给集由 降蛳 的时 间 越来越少了。此 时,徐扬经过九个春秋的寻觅,找到了摄影者— —新华
社刘心宁, “ 刘心宁经过 多次仔细回忆后介绍,17年 98
维普资讯
…
:
I
i
: : : : : 0
i 目
J
● 目
!
l: i
。 蠕 l I 鬻 。 ∞
8 e l
善
量
衄
l ‘
§ ; {
j
_
广 东
l ■
2 0 年3 10E,中国科学院 、国家测绘局对青 0 5 7 2 l 藏高原珠峰地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以现代大地测量 技术 为主 ,结合传统大地测量方法 ,综合确定珠峰高 程。由专业测绘人 员和专业登山队员合作 ,携带测绘
仪 器 ,采 用
等地加以优化 的优 良牧羊犬 ,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中优秀的军用犬。成年公犬高6- 5 0 6 公分 ,重3 - 8 3 3 公 斤 ;母 犬高5 6 公分 ,重2 -3 公斤 。被毛丰 密, 5 O 6 1 直而光滑 ,上毛为直毛 ,坚硬 下毛密厚。毛色为黑 混合褐或灰色等 。体态匀称和谐 ,肌肉发达 ,雄健矫 捷 。颈部强壮 ,胸部厚 ,背部直 ,身后四分之一向后 倾斜 。前腿直挺 ,后腿宽厚有力 。头盖呈楔型 ,鼻 口 部长度相等 ,嘴呈斧形 ,咬 合有力。鼻子黑色。眼杏 核型 ,中等 大小 ,通 常为古铜 色 ,眼光炯炯有神 ,
鞋、汉初四铢半两钱等一批珍贵文物,为研究古代巴
族文化乃至长江上游的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
《唯有攀登,才能向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宁夏中考题)
《唯有攀登,才能向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宁夏中考题)(三)10分唯有攀登,才能向上①北京时间5月27日上午11时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峰。
队员们在峰顶展开测量工作并掌握相关数据后,要计算出珠峰准确高程还需要科学家们的继续努力。
对此,人们满怀期待。
②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测绘基础极为薄弱,珠峰高程数据长期被国外“测量权威”垄断。
使用自主测绘的数据,既是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体现,也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待,更是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
征服珠穆朗玛、测量珠峰高程,成为一个必须要完成的重大课题。
③1975年,国测一大队的同志与军测、登山队员一起,勇闯生命禁区,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对珠峰高度的首次精确测量;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我国测绘工作者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方法,经过严密计算,获得了珠峰峰顶岩石面的海拔高程。
一代又一代人不言放弃、矢志不渝,从失败到成功、从一次突破到不断超越,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把中国的印记刻在了珠峰之巅,成为人类征服险阻、探索未知的生动诠释。
④珠峰山高坡陡、氧气稀薄、冰缝密布、时有狂风雪崩,在海拔6500米的雪线以上,连人的大脑反应都会变得迟钝。
为何一代代中国测绘人敢于勇攀高峰?这是因为成立于1954年的国测一大队,用生命铸就了测绘精神。
他们勇于挑战、敢于征服的劲头,既标记了珠峰高度,更标注了精神高度。
⑤唯有攀登,才能向上。
而每一次攀登,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的,甚至会有牺牲。
在国测一大队成立以来的66年里,有数十名队员在野外作业时献出宝贵生命。
从珠峰高程测量到南极重力测量,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建设到西部无人区测图,从海岛(礁)测绘到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测绘,严酷的环境、艰苦的条件没有阻挡测绘人的前进脚步。
国测一大队队长就曾说过,“改变的是装备,不变的是精神”。
⑥时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攀登精神。
攀登精神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融汇在日复一日的奋斗中。
社会主义就是在奋勇开拓中前进的,我们不仅需要这份坚持、这份气魄,更要以攀登者的姿态创造下一个奇迹。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还是8844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还是8844 2005年珠峰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的精确测定和公布,具有严
密的科学性、严格的法定性,作为中国统一采用的标准数据一直采用;在
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公布新的珠峰海拔高程数据前,任何单位和个
人均应使用依法公布的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数据8844.43米。
地理环境
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
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
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平方千米,平均厚度达7260米。
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
冰川上有
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
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登顶珠峰成功!不止是为了“远山的召唤”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登顶珠峰成功!不止是为了“远山的召唤”目录:1.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2.你好,珠峰!你好,世界的新高度!3.人民网评:再次登顶珠峰,彰显中国人的精气神4.新华时评:攀登!永不止步5.热评丨登顶珠峰成功!不止是为了“远山的召唤”6.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攀登珠峰,究竟有多难?7.登顶珠峰的那些中国勇士正文: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2020年05月27日11:05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丁亦鑫)记者从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获悉,测量登山队于2020年5月27日11点整登顶成功。
攻顶的8名队员分别为:次落、袁复栋、李富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洛桑顿珠。
据了解,登山队队员们曾三次向珠峰峰顶发起攻顶。
此前,登山队第一次于5月6日出征,预计于12日冲顶;5月16日再度召开冲顶动员大会,预计于22日冲顶。
但两次攻顶均因天气原因而不得不下撤到营地休整,等待好天气,准备下一个窗口期。
最终,第三次登山队于今日凌晨2时许开始冲顶,完成珠峰峰顶的测量任务。
由于青藏高原地区是全球板块运动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珠峰的高度仍在不断变化,人们从未放弃尝试利用新技术寻找更精确的珠峰高度。
继1975年、2005年后,珠峰高程测量工作在今年春天再次开始。
据了解,本次珠峰高程测量工作重点在以下五方面实现技术创新和突破:一是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展测量工作;二是国产测绘仪器装备全面担纲本次测量任务;三是应用航空重力技术,提升测量精度;四是利用实景三维技术,直观展示珠峰自然资源状况;五是登顶观测,获取可靠测量数据。
你好,珠峰!你好,世界的新高度!2020-05-27 14:36:06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珠峰大本营5月27日电(记者多吉占堆、边巴次仁、王沁鸥、魏玉坤)27日11时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登顶珠峰。
他们是为精确测量世界的新高度而来。
测绘队员 给人幸福的先行者
测绘队员给人幸福的先行者作者:暂无来源:《科学大观园》 2021年第7期在国测一大队,不管你什么职务、什么学历,只要有活来了,所有人都一起上,没有人例外。
测量珠峰,对中国测绘人而言,既是一生的梦想,也带来身体和心灵的极大考验。
2005年,时任人民日报教科文部记者的赵亚辉在珠峰和西藏跟踪珠峰测量队采访118天,近距离接触到这群英雄的平凡人性和大地雄心;2009年,他再一次跟随珠峰测量的主力军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在青藏高原行走并生活了100多天,归来后,他把途中的所见所闻诉诸笔端。
在国测一大队,不管你什么职务、什么学历,只要有活来了,所有人都一起上,没有人例外。
2005年珠峰复测,一大队的领导干部都冲在一线。
大队长岳建利担任珠峰高程测量现场总指挥,在珠峰大本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队员们轮流乘车去百公里以外的定日县洗澡、打电话,岳建利却一直坚守岗位,寸步未离。
2005年5月13日,记者跟踪采访珠峰复测行动时,在从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撤往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的途中,遇到了国测一大队副大队长陈永军。
他告诉记者,在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登顶测量要用的觇标上的冰锥断了,情况紧急。
预计两三天后队员就要冲顶了,马上要用觇标,陈永军决定自己连夜把冰锥送上去。
在深夜里攀登到海拔6500米,相当危险。
其实,陈永军可以让更年轻、体力更好的队员承担这个任务,但是他宁可自己受苦。
“我是副队长,这是我的本分。
”陈永军靠着顽强的毅力,9个多小时徒步16公里,深夜12点,把冰锥及时送到了前进营地,保障了珠峰冲顶顺利实施。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时代,在国测一大队的工作哲学中,变与守的平衡始终是队领导最关注的。
一方面,国测一大队坚持变:跟踪世界最新的科技手段,更新科技装备,改革管理机制,同时大力提倡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另一方面,国测一大队坚持守:团队气质不能变,协作精神不能变,严谨作风不能变……“这就好比水准测量。
”国测一大队党委书记刘键说,1975年他刚进队,当时一个水准小组一年只能测200公里;现在科技水平提高了,一年能测1000公里。
珠穆朗玛峰海拔测量方案
珠穆朗玛峰海拔测量方案导语:珠穆朗玛峰(Qomolangma),藏语意思是“第三圣女”。
早在康熙年间,清政府便派出测绘员进入西藏测绘。
在1717年完成的《皇舆全览图》上,中国测绘工作者已经标出珠峰的位置,按藏语定名为“朱母朗玛阿林”。
不仅仅我们中国,许多国家都曾测量过珠峰的高度。
在1852年,英属印度测量局用大地三角测量法对珠峰测量,经过进一步校准,发布的测量成果为8840米,确定为世界最高峰。
没有GPS等先进测量仪器,的时候当年珠峰是怎么测量出来的呢?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最佳的珠峰观看点眺望珠峰高程测量方法高程测量的方法包括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气压高程测量。
最主要的就是水准测量,它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两点间的高差,精度较高。
三角高程测量通过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天顶距推算高差,不受地形条件约束,但精度较低。
气压高程测量则根据大气压力随高程变化的规律,用气压计测定两点的气压差推算高差。
它受气象变化影响大,精度最低。
我国第一次进行珠峰测量是在1966年,测得高度为8849.75。
197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在1966年测量的基础上,对珠峰进行再次测量,得出新的珠峰高度——8848.13米(曾作为我国官方高程)。
2005年,中国测绘局再次测量珠峰高度。
通过三角测量、水准测量和GPS卫星大地测量,经过加权后,认定珠峰高度为8844.43米。
这也是我国目前承认的珠峰高度。
珠峰如何测?从西安一直测到珠峰脚下测绘人员要从之前确定好的位于西安的大地原点出发,往珠峰方向一点一点测高度。
这个过程中,有无数个测量站,相邻两个测量站两端设立标尺,通过水准仪的水平视线,可以测出两根标尺之间的高差。
就这样,把这一站一站的高差不断累加起来,就可以得到珠峰脚下测量点的高程。
珠峰山体测量进行珠峰的山体测量,需要登山人员在珠峰峰顶架起觇标,再从珠峰附近选择一些测量点,运用三角几何学中“勾股定理”的基本原理,推算出珠峰峰顶相对于这几个点的高程差。
中国5次测量珠峰
中国5次测量珠峰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测绘》》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我国测绘工作者迄今对珠穆朗玛峰进行过5次大规模高程测量。
【总页数】2页(P166-1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16
【相关文献】
1.走向珠峰的路--2005年中国珠峰高度测量追记 [J], 窦贤
2.走向珠峰的路--2005年中国珠峰高度测量侧记 [J], 窦贤
3.中国移动5G独家全程支撑保障珠峰高程测量工作 [J],
4.登顶啦! 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队5月27日登顶 [J],
5.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登顶“地球之巅”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测一大队基本情况介绍
国测一大队基本情况介绍2009年07月23日 15:32:41 来源:新华网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暨国家测绘局精密工程测量院、陕西省第一测绘工程院),是全国测绘战线上一支思想作风好、技术业务精、艰苦奋斗、敢打硬仗、不怕牺牲、功绩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
国测一大队自1954年建队以来,先后完成和参与完成了全国大地测量控制网布测,中蒙、中苏、中尼边境联测,京、津、唐、张地震水准会战,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的布测,全国天文主点联测,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南极中山站建站和第21次南极科考测量,国家GPS A、B级网、国家高程控制网、中国公路网GPS测绘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的建设、施测和管理等国家重点测绘项目,以及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东等一大批市场测绘项目,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测绘保障。
量天测地50余载,大队为祖国的测绘事业做出了贡献,争得了荣誉,1991年国务院通令嘉奖,授予大队"功绩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
大队先后26次受到国家、省、部级表彰,有25人获得国家、省和市级各种荣誉称号,2005珠峰复测有4人荣立一等功,12人荣立二等功,9人荣立三等功。
开路先锋南征北战功绩卓著大地测量野外作业的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高度流动分散。
50多年来,囯测一大队曾38次去新疆,25次到内蒙,28次进西藏。
足迹遍及除台湾省以外的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在广袤神奇的土地上洒下了测绘队员的鲜血和汗水,在杳无人烟的地方,留下了测绘队员们第一个足迹。
凭着队员们的坚强意志,全队测量行程5000千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00多圈。
1954年建队至1965年,是国测一大队艰苦创业时期。
当时,由于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测绘资料残缺不全,不少内地省份,特别是边缘省区,几乎一片空白。
国民经济建设测绘先行,按照国家的部署,十余年间,大队先后投入约1000多名作业人员,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甘肃河西走廊的祁连山地区,新疆的石油农垦开发区,东北的大庆地区以及云、贵、川等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大地控制测量,为这些地区1∶10万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制提供了基础测量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列确 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正式提交议案 建议中央政府以国家规模重新测量珠峰 2003年,经过充分论证 国家决定在2005年复测珠峰 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先进的技术手段 亲身登上地球之巅,获取珠峰准确的高程数据
在7028m营地合影
在7028m营地练习安置登顶反射棱镜
练 习 安 置 登 顶 反 射 棱 镜
练习安置登顶反射棱镜
完成登顶安置反射棱镜练习
八、2005年珠峰复测原理
第一阶段:海拔5600米之前———水准测量法 从拉孜(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为此次测量起点) 到5600米的珠峰半山坡使用精密水准测量 路线长为500km,每天只能只能测量4公里 3月开始从拉孜出发的陕西测绘队 要在6月15日前测完全程500km路段的精密水准测 量工作
还差1.12m的解释 由于是在黄海海面延伸到珠峰下面 这个计算涉及到重力差 重力差的计算 由于现在卫星技术,也包括重力测量 在珠峰地区更加面广,数量更加多 同时用了国家测绘局一秒分辨率数字地形模型 并使用了美国今年3月份公布的SRTM 3秒的技术 所以对重点差大地水准基准面升高了0.7m 剩下0.3—0.4m,也可能是误差的问题 也可能是其他的变化
用 蔡 司 Ni004 进 行 精 密 水 准 测 量
第二阶段:海拔5600米后——6点联测确保精度 从5600米起使用觇标、GPS、雪深雷达综合测量 峰顶高度 测量人员将直接进行珠峰山顶测量 测量人员在观测点使用三角高程测量原理观测登 山队员竖立在珠峰顶上的觇标 测量距离与竖直角 通过计算最终得出珠峰山体高度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本次珠峰测量一共在珠峰脚 下部下了6个观测点 届时观测队员将进行6点联测
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
一、珠穆朗玛峰最新高度
2005年10月9日上午10时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 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宣布 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m 比我国1975年公布的高程8848.13m低3.7m 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高程测量精度±0.21m 峰顶冰雪深度3.50m 我国于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8848.13m停止使用
七、2005年珠峰复测日程安排
3月10日,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队从西安出发 3月15日,到达青海格尔木,开始珠峰高程测量工作 3月20日,水准测量在珠峰脚下的西藏定日县扎西宗乡启 动,旨在为珠峰测量提供高程数据传递,水准测量路线 长为500km左右 3月29日,峰顶测量仪器设备从北京出发 4月7日抵珠峰大本营,主要包括:置于峰顶的测量标 志——觇标,用于测量峰顶冰雪深度的冰雪深雷达探测 仪,以及GPS测量设备等 4月11日,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在拉萨制作完毕,这是竖 立在珠峰的第一个测量纪念碑 4月12日,测量队员到达珠峰大本营,建立珠峰高程测量 营地。 4月12日,测量队员到达珠峰大本营,建立珠峰高程测量 营地
练习使用冰雪雷达探测仪
2、重力测量与大地水准面
受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密度和分布状态的影响 重力场的形状具有不规则性 珠峰地区的重力场与大地水准面形状 受相关因素影响十分复杂 其大地水准面异常达到28m左右 因此它的精确性对高程的影响巨大 重力测量与水准面的精确求定直接相关
五、2005年3月珠峰复测使用的新技术
1、峰顶冰雪层厚度探测
利用电磁波在地下媒介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 进行地下不可见目标体或界面的探查与定位分辨 在地表向地下发射电磁波 电磁波在地下介质持续变化的界面上产生散射 根据散射回波的时延和形状 可解译出目标深度 是目前可用、可靠的雪深探测设备 曾用于高寒地区的冰雪层厚度的探测
四、2005年3月珠峰复测过程
2005年5月22日11时08分~12时20分 我国登山测量队携带精密测量设备 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 登山测量队员在珠峰顶架设了三角测量觇标 激光测距反射棱镜 在平均海拔5562m的6个观测站 完成了2天三角测距观测,最近测站距峰顶10171m 利用雪深探测雷达在峰顶观测了39分钟 完成了峰顶覆雪厚度的测量 利用GPS全球定位技术完成了36分钟空间定位观测 为了推算峰顶重力值 重力梯度观测沿登山路线推进至 距珠峰1.9km的7695m高度
二、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简介
珠穆朗玛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主峰 海拔8848.13m,29,029英尺 是地球上第一高峰 位于东经 86°55′31″,北纬27° 59′17″ 地处中尼边界东段 北坡位于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 南坡位于尼泊尔王国境内 藏语名称:Chomolungma,意为“神女第三” 尼泊尔名称:Sagarmatha,意为“天空之神” 西方称呼:EVEREST
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 在它周围20km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 仅海拔7,000m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 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 (海拔8,516m,世 界第四高峰),海拔7589m的卓穷峰 东南面是马卡鲁峰(海拔8,463m,世界第五高峰) 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m的章子峰 西面是努子峰(7,855m)和普莫里峰(7,145m) 在这些巨峰的外围,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 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海拔8,585m,尼泊尔 和锡金的界峰) 西面有海拔7,998m的格重康峰、8,201m的卓奥友峰和 8,046m的希夏邦马峰 形成了群峰来朝,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
3、GPS测量技术
GPS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 空基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 地基跟踪站有200多个,共同形成空间定位系统 GPS法须将设备运到峰顶直接观测 如果能够观测到来自4颗卫星的数据 就可实现相对地心的三维定位 其精度可达到毫m
六、2005年珠峰复测背景
我国1975年曾测定 经国务院批准发布8848.13m的珠峰高程数据 今年是我国首次测量珠穆朗玛峰高程30周年 其间由于珠穆朗玛峰地区地壳运动活跃 各国登山队、科学家频繁开展 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及相关的地学研究 我国测绘工作者也曾在1966年至1998年 4次对珠穆朗玛峰高程进行测量 随着我国测量技术、测量方式和测量手段 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珠峰高程再度测量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
海拔5154m的珠峰高程复测大本营
大 本 营 珠 峰 高 程 复 测 纪 念 碑
海拔5200m珠峰高程复测二大本营
海拔6500m登山营地
三、与1975年所测珠峰高程相差3.7m的解释
1、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的解释 珠峰是否变矮,现在还不能得出结论 因为在珠峰的历次测量活动当中 有测量技术的进步程度问题 也有珠峰峰顶冰雪深度的测量精度问题 还有珠峰本身的地壳运动造成的问题 所以,在历次测量获得的不同的数据当中 还不能够完全得出珠峰变矮的结论 应该通过地学专家的研究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珠峰是一个特殊的高寒地区,峰顶没能埋设测量标志 每次测量的觇标位置会有微小的差异 但是,我们目前公布的这个数据 是迄今为止最精确、最可靠的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 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异常复杂 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m 南坡为5,500~6,100m 东北山脊、 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 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 总面积达1,457.07平方公里 平均厚度达7260m 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 成 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 又有高达数十m的冰陡崖和步步陷井的明暗冰裂隙 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2、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的解释
1975年珠峰高程测定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1975年雪深的测量是0.92m 本次测量是3.50m 因此,1975年测雪深的时候没有达到真正的岩面 只达到了上面雪层的覆盖 下面的冰和岩石没有达到底 所以,当时公布的岩面高层是8848.13m 现在是8844.43m 测定岩石面的深度 1975年是0.92m,本次是3.50m,相差2.58m
用徕卡TC2002全站仪进行西绒导线测量
用徕卡新T2+DI3000激光测距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
用Wild 新T2经纬仪观测竖直角
登山队员将在珠峰8300米处的一块坚固岩石上竖 立一根永久性的觇标 测量人员将每年定期观测这根觇标 以掌握珠峰山体的年际变化 观测数据将成为“珠峰究竟仍在长高还是正在坍 塌”问题的最有力证据 而由于珠峰地区地质构造极为复杂 珠峰山体的重力线并不是一根直线 进行不同地点的重力测量 描述出珠峰山体重力线弯曲的具体情形 并为最终修正珠峰高度数据提供科学依据
5月11日,第一批登顶测量队员出发,抵达海拔6500m的 前进营地 5月12日,第二批登顶测量队员出发,抵达海拔6500m的 前进营地 5月19日,第一批登顶队员从6500m营地启程,开始冲顶 之旅,当日到达7028m营地 5月20日,第一批登顶队员到达7790m营地;第二批登顶 队员从6500m营地启程,到达7028m营地 5月21日,第一批登顶队员到达8300m突击营地,准备冲 顶。第二批队员到达7790m营地待命。 5月22日,第一批登顶队员11时08分成功登顶,珠峰峰顶 测量成功进行 5月22日以后,第二批队员冲击峰顶,继续进行数据采集 及之后的复杂数据计算工作,珠峰高程有望8月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