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文苑英华》录文上限问题

合集下载

唐诗研究文献资料

唐诗研究文献资料

《全唐诗》,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

半页11行,行21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

版框16.6cm×11.5cm。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

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

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

季振宜(1630—1674),字诜兮,号沧苇,扬州泰兴人,为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甲于江南。

他整理唐诗,始于康熙三年(1664),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历时十年,始得告成。

全书凡七百十七卷,收诗四万二千九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

所据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

据《季沧苇藏书目》载,其所藏宋版唐诗总集、别集,多达一百五十馀种,如宋刻《万宝诗山》、明抄《诗渊》,皆为罕见的大型类编诗集。

在其开始编集后,又得到钱谦益原拟“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的未完稿。

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吴琯《唐诗纪》的成果。

具备了这些条件,以季氏的学力,经过十年的反复校订、广事补遗,终于编成该书.书成后的次年,季氏即去世。

当时书稿未曾付梓,不久即转入内府。

胡震亨(1569—1645),字孝辕,号遁叟,浙江海盐人,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

《唐音统签》为其费毕生精力编成的唐诗总集,全书凡一千零三十三卷,以十干为序,按时代先后辑录唐及五代的诗作以及词曲,歌谣,酒令,占辞等,末附《癸签》,为唐诗研究资料汇编。

文苑英华

文苑英华

《文苑英华》简介书名:《文苑英华》统一书号:10018.383书价:80.00元印刷:1966年5月第一版,1982年7月第二版印数:2001~12000册书籍形式:文学类书产生:宋太宗赵炅命令李昉﹑徐铉﹑宋白及苏易简等二十馀人共同编纂。

太平兴国七年,《太平广记》早已完成,调李昉、徐铉等将近半数人力,加上杨徽之等共20多人重新编纂一部继《文选》之后的总集,即《文苑英华》。

太平兴国七年九月开始纂修﹐雍熙三年(986)12月完成。

宋真宗景德四年做过一次删繁补缺的工作。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又由石待问和张秉、陈彭年等复校两次。

由于史料记载含混,已经无法确定是否刊刻。

南渡以后,宋孝宗又命令校书的专业人员修订,但质量还是很差。

所以,周必大在告老辞官以后不得不和胡柯、彭叔夏再一次校订才刊行。

这次校出的错误,在中华书局的影印本中分别用小字夹住或篇末黑地大字的形式一一标明。

今天看到的《文苑英华》即这个校订的本子。

全书上起萧梁,下迄唐五代,选录作家近2200人,文章近20000篇,所收唐代作品最多,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九。

可谓卷帙浩繁。

版本:这个宋刻本现在仅存残本。

全书一千卷﹐上继《文选》﹐起自萧梁﹐下讫晚唐五代﹐选录作家两千余人﹐作品近两万篇﹐《文苑英华》中收录不少诏诰﹑书判﹑表疏﹑碑志﹐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校记里还附注有别本的异文﹐可以用以辑补校勘唐人的诗文集。

内容:按文体分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等三十九类。

每类之中又按题材分若干子目﹐如赋类下分天象﹑岁时﹑地﹑水﹑帝德﹑京都等四十二小类。

书中约十分之一是南北朝作品﹐十分之九是唐人作品﹐多数是根据当时流传不多的抄本诗文集收录的。

缺点:作为一部资料书,《英华》存在很多缺点。

封建社会里官修书目常常粗制滥造,部头越大,错误越多。

而《英华》的纂修者,大都是词章之士,而非渊博学者这样复杂而细密的工作不是他们的专长,加上草率马虎,分工而不合作,编纂途中有人员调动,这就造成了这本书中数以千计的学术性和技术性错误。

论《文苑英华》的分类体系

论《文苑英华》的分类体系

论《文苑英华》的分类体系摘要:对于《文苑英华》的深度研究,比如,其中的文献价值,文学价值,学术价值,模式价值;比如,其中的作家构成研究,作品源流研究,作品分类研究,分类体例研究,分类类目研究,等等,都还有很大的深层纵横研究空间。

对于文体分类体系的第一位类研究,如“歌行”,当下学界普遍认为是“歌”加“行”。

根据《艺文类聚》与《文苑英华》文体分类体系的实例,其结构意义应该是“×-歌-行”,而不是“×-歌行”。

《文苑英华》的分类体系,是类书的分类体系。

整个体系受《文选》、《艺文类聚》、《文馆词林》等影响较大。

《文苑英华》还具有范本作用,通过第二位类分类的类目来实现。

《文苑英华》分类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一位类设置、毁废不尽合理;由于以文体区分,常用文体与非常用文体及其收录的作品篇目严重失调,多寡悬殊;第三位类大量空缺,等等。

关键词:文苑英华;分类体系;文体;太平御览;艺文类聚《文苑英华》一千卷,是承继《文选》之后的现存最早的卷帙最多的大型文学总集。

辑录作家、作品范围,上起南朝梁,下迄五代1。

我们用中国古代文学“两个代表”概念来解释,《文苑英华》辑录这一时段的巨大文字容量,作家两千余人,作品两万余篇,包容了大量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正是由于卷帙繁多,作家繁多,作品繁多,很多人对这个巨无霸感到畏惧,感觉无处下手。

正由于如此,针对《文苑英华》的常规研究,学界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论文不多,专书专著前几年才有了一部2。

筚路蓝缕,总体来看,学界的努力,现有的成果,其深度研究似乎还远远不够。

比如,其中的文献价值,文学价值,学术价值,模式价值;比如,其中的作家构成研究,作品源流研究,作品分类研究,分类体例研究,分类类目研究,等等,都还有很大的深层纵横研究空间。

这么厚重的一部巨著,有十部、二十部研究著作,并不算多。

本文拟研究《文苑英华》的分类体系。

1今本《文苑英华》有十数作家、二十篇左右作品上及魏及南朝宋、齐,当为后来续修、校订时羼入。

《越人献驯象赋》是否为杜甫所作考辨

《越人献驯象赋》是否为杜甫所作考辨

《越人献驯象赋》是否为杜甫所作考辨作者:孙微张其秀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22年第02期摘要:《越人献驯象赋》在《文苑英华》中作者阙名,但紧列于杜甫《天狗赋》后,引发后世对该赋是否为杜甫所作的争论。

学界有人认为,《文苑英华》中“阙名”绝不是作者同前。

通过考察其编纂体例发现,《文苑英华》中的阙名之作,其作者亦存在同前之可能,而将阙名视为作者同前是目前学界的主要倾向。

而据《册府元龟》可知此题为开元二十四年的进士考试题目,杜甫恰好参加了此次考试,说明他必作过同题之赋,故《越人献驯象赋》为杜甫之作的可能性极大。

关键词:杜甫《越人献驯象赋》《文苑英华》真伪问题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2)02-125-130杜甫早年醉心于赋作,在其《进雕赋表》中称“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馀篇”1,然而这些赋作大部分已经散佚,目前所见的杜甫文赋中编年最早的是《天狗赋》,其作年為天宝十载(751)。

那么杜甫早年所作文赋是否真的均已散佚、无一幸存呢?这就不能不谈谈《文苑英华》中那篇疑似杜甫所作的《越人献驯象赋》了,倘若此赋确为杜甫所作,应该是现存杜赋中写作时间最早的了。

然而关于此赋是否为杜甫所作,学界一直存在不少分歧和争论。

一、历代文献对《越人献驯象赋》的载录《文苑英华》对于隋唐文献的保存、辑佚、校勘有着一般总集不可替代的价值,清人耿文光曾引元人对《文苑英华》文献价值的评论曰:“《文苑英华》有三善:唐人文字足本颇少,可以补遗,一也;与本集互有异同,可资校勘,二也;去古未远,体例赅备,可供取法也,三也。

”2那么《文苑英华》对杜甫文赋的辑佚是否也有帮助呢?《越人献驯象赋》见于《文苑英华》卷一三一《鸟兽一》,该卷目录如下:一、狮子赋虞世南二、狮子赋牛上士三、天狗赋杜甫四、越人献驯象赋阙名五、越人献驯象赋杜洩六、放驯象赋独孤授七、放驯象赋独孤良器八、正月一日含元殿观百兽率舞赋郑锡九、舞马赋阙名十、舞马赋阙名《文苑英华》中共有两篇《越人献驯象赋》,一篇作者阙名,另一篇为杜洩所作,但阙名所作《越人献驯象赋》的上一篇《天狗赋》的作者为杜甫,则其是否也为杜甫所作颇启人疑窦。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提要辨正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提要辨正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提要辨正作者:张金锋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21年第01期摘要:《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的一百六十五篇总集类提要经前人考辨者达一百二十八篇,然局部性、选择性考辨视野下所遗留的尚需澄清之问题,在集部总集类提要中普遍存在。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对宋及宋前四十一篇总集类提要文本进行考辨,正其讹误,还原事实,共得相关结论一百一十三条,其中辨析“《文苑英华》为宋白领衔修纂、《江湖后集》提要中漏记吴仲孚”两条为补充胡玉缙先生之研究成果,其余均為首次提出和考辨之结论。

思路上,以提要和总集类作品在文本、事实方面存在的差异为切入点,发现、提出和辨正相关问题。

材料上,对四库底本文献如《文选颜鲍谢诗评》《吴都文粹》《江湖小集》《古文集成前集》等的运用,为提要考辨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献视角。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辨正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1)01-28-46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文本的考辨,已经成为《总目》研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以集部总集类为例,在《总目》著录的一百六十五篇提要中,经余嘉锡、胡玉缙、崔富章、杨武泉、李裕民、魏小虎等前辈学者考证、辨析者多达一百二十八篇三百一十七条1。

然如何宗美先生所指出:“迄今为止我们对《总目》并没有做过逐条考辨、全面梳理的工作,对它的研究主要还是选择性的和局部性的,已有研究面或研究量尚属有限,留待我们考辨的空间还相当可观。

”2这种局部性、选择性考辨视野下所遗留的尚待解决之问题,在《总目》集部总集类提要中普遍存在。

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笔者以提要文本及其所涉及的事实与四库本总集类作品文本对比为主要思路,参考相关材料,对宋及宋前四十一篇总集类提要进行辨析,正其讹误,还原事实,共得相关结论一百一十三条,兹述如下,以见教于大方之家。

一、《文选注》六十卷考李匡乂3《资暇录》曰……又如《楚词》用王逸注,《子虚》《上林》赋用郭璞注,……皆题本名。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与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与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

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

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

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

其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

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鹦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

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

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

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

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

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

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

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幺《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

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

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

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

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

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 篇,10万余言。

《古文苑》收录标准初探

《古文苑》收录标准初探



( 另见《 D 古文苑成书时间考》 古文苑编纂者新考》 和《 二文。
收 稿 日期 :09 1— 6 2 0 — 0 1
基金项 目: 本文系全 国高校古籍整理研 究工作委员会“ 0 7 2 0 年度直接资助项 目” 阶段性成果 , 目批 准编号 0 3 项 70 作者简介: 李红岩(9 0 )陕西清涧人, 17 一 , 榆林学院副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 院 {博士, . 卖 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王晓鹃(9 9 ) 16 一 , 女, 甘肃武都人, , 博士 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在研 ^员, 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商 究。 研
1 5
固、 张衡 、 马融 、 壹 、 邕 、 篆 、 让 九人 赋 作 十一 作用。因此 ,《 赵 蔡 崔 边 “文选》 不收, 史传不载” 古文苑》 是《 最主 篇 ;三 国志》著录胡综和谯周二人两篇赋作 ;宋书》 要 的编纂标准。这也是此书虽然在编纂及校勘上有一 《 《 著录谢灵运 、 谢庄 、 孝敬王 、 傅亮四人赋作五篇 ;南齐 些 不足之 处 , 却得 以不 断流传 的一个重要 原 因。 《 但是 书》 引用张融《 海赋》 一篇 ;魏书》 录元顺 、 《 著 李骞 、 李 谐、 袁翻 、 固、 阳 张渊六 人赋 作六篇 。同时 ,文选》 《 先后 二 、 尚典雅之文 崇 选录宋玉 、 贾谊 、 枚乘 、 司马相如 、 刘彻 、 东方朔、 王褒 、 扬雄 、 班婕 妤 、 彪 、 毅 、 固 、 昭 、 班 傅 班 班 张衡 、 融 、 马 王 《 文选》 的另一选录标准, 是追求雅正 。 萧统不收南 延寿 、 弥衡 、 王粲 、 曹植 、 晏 、 何 嵇康 、 华 、 张 成公 绥 、 孙 朝艳丽绮糜的宫体诗,从而为扭转梁陈时期绮靡的文 绰、 向秀 、 思 、 左 潘岳 、 陆机 、 华 、 璞 、 惠连 、 木 郭 谢 颜延 风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古文苑》 《 紧承《 文选》也不收齐 , 之、 鲍照 、 希逸 、 谢 江淹 三十五人 赋作 六十 四篇 。因此 , 梁宫体 诗 , 同样体 现 出一种 “ 尚古 ” 正的选史 隋结 。 雅 这 史传和《 文选》 共选录宋玉等五十三人辞赋。其中, 刘 特点 , 章樵之友江师心在《 古文苑序》 中早已指 出: 彻 、 方朔 、 东 王褒 、 彪 、 班 弥衡 、 晏 、 康 、 何 嵇 张华 、 成公 《 古文苑》 唐人所集, 梁昭明之所遗也。昭明易为 绥 、 绰、 孙 向秀 、 岳 、 华 、 潘 木 郭璞 、 惠连 、 延 之 、 谢 颜 鲍 遗之 , 以 法而为之 去取也 。 人局 为集之 , 思古 而 盖 唐 盖 照 、 希逸 、 淹 、 衍 、 胭 、 谢 江 冯 崔 赵壹 、 崔篆 、 边让 、 胡综 、 贵 于兼存 也 。 谢灵运 、 谢庄、 孝敬王 、 傅亮、 张融 、 元顺 、 李骞 、 李谐 、 江师心认为萧统没有选录的原 因, 是不符合萧统 袁翻、 阳固、 张渊三十六人 ,古文苑》 《 没有辑录他们的 的选 编 思想 ;唐 人 ”编辑 的原 因是 “ 古 而贵 于兼 “ 思 作品。 古文苑》 而《 辑录的董仲舒《 士不遇赋》刘向《 、 请 存 ” 其实 , 。 并不是《 古文苑》 所选诗文不符合萧统的编 雨华山赋》公孙乘 《 、 月赋》路乔如《 、 鹤赋》 羊胜《 、 屏风 纂标 准 , 是 萧统 当时 面 临太 多 的 作 品 , 而 又是 第 一 次 赋》 刘安 《 、 屏风 赋 》刘 胜 《 、 文木 赋 》 刘歆 《 初赋 》 、 遂 与 筛 选诗 文 , 不可 能一一 入选 。 过 , 师心确 实指 出 故 不 江 《 甘泉官赋》 杜笃《 阳山赋》 黄香《 、 首 、 九宫 赋》李尤 、 此 书编纂 时“ 尚古 ” 的原则。明代 张世用重 刊《 古文 《 函谷关赋》 张超《 、 诮青衣赋》 崔定《 、 大赦赋 》刘 桢 、 苑》 除了“文选》 , 《 不收、 史传不载” 的原 因外 , 看重的 《 大暑赋》应场《 、 灵河赋》 曹丕《 、 浮淮赋》谢 眺《 、 游后 也是《 古文苑》 古奥典雅的内容 , 见张琳《 古文苑跋》 : 园赋》 和庾信《 枯树赋》 等十八人十九篇赋作 , ��

萃众作之英华 擅文人之巨伟——《古文苑》评析

萃众作之英华  擅文人之巨伟——《古文苑》评析
者 不详 , 选编 不 良, 校勘 不 精 等 , 称 不 上 是 一 部 优 也 秀 的诗 文选本 , 他 确 实 在 辑 补 唐 以前 诗 文 之 遗 漏 但 方 面作 出 了重 要 贡献 , 补 充 了 《 选 》 也 文 因其 自身 选 录标 准 而在选 本领 域 留下 的 一些 遗憾 。
2 1 第 3期 第 2 0 1年 5月 1卷
榆 林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YUU N UNI VERS TY I
Ma . 01 v2 1
V0. . 121No 3
萃众作之 英华
— —
擅 文 人 之 巨伟
《 古文苑》 评析
王晓 鹃 。
( . 西师 范大 学 文 学 院 , 西 西安 7 0 6 2 西安 工业 大 学 人 文 学院 , 西 西安 7 0 3 ) 1陕 陕 10 ; . 陕 10 2
人对文学的认识 。《 古文苑》 文选》 以《 为圭臬 , 也是 部 诗 文 合 选 本 , 不 收 经 、 、 类 作 品 。《 文 也 史 子 古 苑 》 录作 品下 限 大体是 齐 永 明文 学 , 体 指 《 文 收 具 古

苑》 录 的王融 、 眺 、 约 、 绘 、 革 等 人 的几 组 收 谢 沈 刘 江 赠答 唱 和 诗 。这 与 《 选 》 文 中所 收 作 品 的下 限 也 基
《 嘲》 解 难 》 酒 赋 》 班婕 妤 《自捣 赋 》, 固《 解 《 《 , 班 幽 通赋 》 答 宾 戏 》 , 三 国志 》 录 两 篇 ( 《 )《 收 胡综 《 黄龙 赋》 谯周 《 国论 》 ,后 汉 书》 录 九 家 十一 篇 ( 仇 )《 收 冯
衍 《自论 赋 》 崔驷 《 , 达志 》 班 固《 都 赋 》 张衡 《 , 两 , 应

杜甫文赋参校版本刍议

杜甫文赋参校版本刍议
赋进行校 勘者 , 按 照时代先后顺序 , 尚有 以下文 献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宋本 杜集 中的杜 甫文赋
1 . 钱 曾钞本《 杜工部 集》
国家 图书馆藏清初 钱遵 王述古 堂影宋 钞本 《 杜工 部集 》 二十卷 、 补遗 一卷 , 善本编 号 为 1 1 1 4 9 , 共计 6册 , 其
中卷十九 、 卷 二十及 补遗亦 收录杜 甫全部 文赋 , 可 以作为杜 甫文赋 校勘 的参校之 本 。 将 钱 曾钞本 与底本 进行 对
微: 杜甫文赋参 校版本刍议
之“ 遐” , 钱钞 本作 “ 遴” … 卷 十 九。 总体来 看 , 钱钞本 与底本 之间 的这 些差异 , 多是 字形颇 为相 似之 字 , 揣其 原 因 , 当 是 抄手 于影 抄时 出现讹误所 致 。 另外 , 钱钞本 的某些 文字也颇 能弥补 底本 的一 些不足 。 如《 东西两 川说》 “ 是吐蕃 凭陵, 本 自足支也 ” 之“ 支” 字, 底本脱 此字 , 正 可据钱钞本 进行校 补 。 又 如《 祭远 祖 当阳君文》 “ 论次 昭穆” 之“ 昭” , 底 本 原误从 目 ; 《 唐故德 仪 赠 淑妃 皇甫 氏神 道 碑 》 “ 夫其 系绪 蕃衍 ” 之“ 夫” , 底 本 原误 作 “ 天” , 今均 可据 钱钞 本
择杜集 善本 。 那么 历代杜 集 中有 哪些 文献收 录 了杜 甫文赋 , 究竟 应该选 取哪些 文献作 为参校 本 , 就成 为杜甫 文 赋校注工作 需要解 决的首要 问题 。 在 现存宋本 杜集 中 , 以王琪 、 王洙编刻 《 杜工部集 》 二 十卷 为存世 最早之 版本 ,
其 中卷 十九 、 卷二 十 、 卷 末补遗收 录了杜甫全部 文赋 , 可 以作 为杜甫文赋校 注之底本 ①。 除此之外 , 可供对 杜甫文

《文苑英华》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文苑英华》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文苑英华》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文苑英华》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南朝梁至唐五代诗文总集。

文苑英华

文苑英华

文苑英华《文苑英华》简介书名:《文苑英华》统一书号:10018.383书价:80.00元印刷:1966年5月第一版,1982年7月第二版印数:2001~12000册书籍形式:文学类书产生:宋太宗赵炅命令李昉)徐铉)宋白及苏易简等二十馀人共同编纂。

太平兴国七年,《太平广记》早已完成,调李昉、徐铉等将近半数人力,加上杨徽之等共20多人重新编纂一部继《文选》之后的总集,即《文苑英华》。

太平兴国七年九月开始纂修, 雍熙三年(986)12月完成。

宋真宗景德四年做过一次删繁补缺的工作。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又由石待问和张秉、陈彭年等复校两次。

由于史料记载含混,已经无法确定是否刊刻。

南渡以后,宋孝宗又命令校书的专业人员修订,但质量还是很差。

所以,周必大在告老辞官以后不得不和胡柯、彭叔夏再一次校订才刊行。

这次校出的错误,在中华书局的影印本中分别用小字夹住或篇末黑地大字的形式一一标明。

今天看到的《文苑英华》即这个校订的本子。

全书上起萧梁,下迄唐五代,选录作家近2200人,文章近20000篇,所收唐代作品最多,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九。

可谓卷帙浩繁。

版本:这个宋刻本现在仅存残本。

全书一千卷,上继《文选》,起自萧梁,下讫晚唐五代,选录作家两千余人,作品近两万篇,《文苑英华》中收录不少诏诰)书判)表疏)碑志,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校记里还附注有别本的异文,可以用以辑补校勘唐人的诗文集。

内容:按文体分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等三十九类。

每类之中又按题材分若干子目,如赋类下分天象)岁时)地)水)帝德)京都等四十二小类。

书中约十分之一是南北朝作品,十分之九是唐人作品,多数是根据当时流传不多的抄本诗文集收录的。

缺点:作为一部资料书,《英华》存在很多缺点。

封建社会里官修书目常常粗制滥造,部头越大,错误越多。

而《英华》的纂修者,大都是词章之士,而非渊博学者这样复杂而细密的工作不是他们的专长,加上草率马虎,分工而不合作,编纂途中有人员调动,这就造成了这本书中数以千计的学术性和技术性错误。

《文苑英华》误作“网罗放佚”性总集考辨

《文苑英华》误作“网罗放佚”性总集考辨

《文苑英华》误作“网罗放佚”性总集考辨何水英【摘要】有学者认为《文苑英华》这部文学选集是“网罗放佚”的非选本总集,这是一种误解.误解的形成与周必大“全卷录入”说有关,也与《文苑英华》体例特征、时代文学审美观的差异和前代诸多文集散佚有关.这种误解会导致强化《文苑英华》文献价值,忽略其选本批评价值.【期刊名称】《凯里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2)004【总页数】5页(P73-77)【关键词】《文苑英华》;选本;性质;误解;原因【作者】何水英【作者单位】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贵州凯里556011【正文语种】中文关于《文苑英华》是类书还是总集的问题,凌朝栋《<文苑英华>性质辨析》一文从《文苑英华》的编纂方式、取材范围、编纂体例方面进行考证,认为《文苑英华》是诗文总集,而不能作为类书。

[1]该文对《文苑英华》的总集性质论述详实,足以说明《文苑英华》的总集性质,而总集还有于选本和非选本之分。

“总集”概念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第三十:总集者,以建安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以滋广,晋代挚虞苦览者之劳倦,于是采摘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

是后文集总钞,作者继轨,属辞之士,以为覃奥,而取则焉。

今次其前后,并解释评论,总于此篇[2]。

唐人理解的总集是为对众家文集进行“采摘孔翠,芟剪繁芜”的选录工作之后而形成的选本。

而至清纪昀等编《四库总目提要·总集总叙》所提:“文籍日兴,散无统纪,於是总集作焉。

一则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一则删汰繁芜,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

是固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矣。

”可以看出清人于总集之中又分两类:一为不作选择地网罗作品,尽量全备地汇集一书者,可为“著作之渊薮”;一为《隋书·经籍志》所理解的选本,可为“文章之衡鉴”。

至此,总集性质也基本固定下来,即一为“网罗放佚”的非选本总集,一为“选取精华”的选本总集。

在《文苑英华》属于选本还是非选本问题上也存在异议,有些学者认为它是录文不作选择的文学总集,笔者不揣浅陋,略述己见,不当之处,祈方家斧正。

《文苑英华》选录杜诗

《文苑英华》选录杜诗

影响
《文苑英华》对后世文学 研究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被视为古代文 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02
《文苑英华》中的杜诗选 录
杜甫的生平与创作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 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歌内容广泛, 题材深刻,特别是对穷苦人民的深刻同情和关注。
从,共分100门类。
流传情况
《文苑英华》在宋代已有刻本 流传,后经明清两代不断刊刻 和整理,现存版本较多,为国 家图书馆所藏宋淳化三年(992)
刻本。
《文苑英华》的评价与影响
01
02
03
文献价值
《文苑英华》保存了大量 古代诗文作品,为后人研 究古代文学发展提供了重 要的文献依据。
文学价值
《文苑英华》所选录的诗 文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 值,反映了当时文学的发 展状况和水平。
04
《文苑英华》中杜诗的历 史文化价值
杜诗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历史背景
杜甫(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 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歌记录了当 时的社会、政治和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 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VS
文化内涵
杜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还 体治、社会、历史、哲学等多个 领域,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要点二
杜诗的启示
杜诗中表达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对社会的观察和 思考,对现代人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激励人们在生活 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杜诗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杜诗的传承
通过《文苑英华》等古代文献的整理和出版,让更多人 了解和欣赏杜诗的魅力,从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杜诗的创新发展

文苑英华辨证原序

文苑英华辨证原序

文苑英华辨证原序前言:文苑英华是清代学者魏源所编的一部文学选集,共26卷。

其中,辨证原序是第一卷的序言,是魏源对这部选集的介绍和评价。

以下为辨证原序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文学之品,与人之品,不可不详核;惟文学之品,其考据尤须精密。

凡古人所作,幸其流传,未必无害,至少敌我不相,涉及善恶利害,故宜旁察辨证,以资参考。

若著述者恣情妄造,恶意矫饰,文不可信,则有害无利矣。

夫集英之选,辄引各家佳作,而毋论其人之曲笔;岂意才便者多而至高,名声显者少而屈曲。

然浏览之际,不难裁古取今,虽有缭贵之文,当亦疑其价值,不敢轻信。

是以吾虽极为文苑英华之佳选,未敢视为一家之言,既兼取鲁、魏、唐、宋等家之美,又不忌刻薄之辞。

凡莫作多如学海溯源之难,遂略去质褒贬次第,聚取精华而毋拘章句。

兹历日以疲惫,半有遗漏之处,愿明眼书家手补其短,而无所遗失。

此本者,第一卷之序,则庶几资治建国,以致和谐耳目。

翻译:文学作品和人的品质都需要认真衡量;但是,对于文学作品,考证尤其需要精密。

古代文学作品如果流传下来,未必没有害处,至少会涉及到善与恶、利与害等问题,因此应该多方考察,辨别是非,以供参考。

如果著作者胡乱捏造,别有用心,文学就不可信任,既无益处,还有害处。

集英榜中选出各家佳作,不必论述其作者是曲折还是直率,不必论述才华出众者多少,名声显赫者多少。

然而读起来,很容易辨别古代和现代作品,即使有些篇章写得很华丽,也应该怀疑它们的价值,不要轻信。

因此,虽然我们的文苑英华选得精美,但是不能视作一家之言,不仅吸取鲁、魏、唐、宋等家之所长,也不忌刻薄之辞。

我们无法涵盖所有的文学作品,因此放弃了对质的好坏次第的评价,只选取了精华而不拘泥于章句。

虽然经历很长时间,我们还是半失误漏了一些作品,希望有明眼的书家能够补充短处,我们不希望失去任何作品。

这本书的序言,是为了资治建国,达到和谐的目的。

《全唐诗·李绅诗》考辨

《全唐诗·李绅诗》考辨

《全唐诗李绅诗》考辨严正道【摘要】中唐诗人李绅的诗歌,《全唐诗》收为四卷,其中末一卷为拾遗补缺之作,存在误收、错收等现象.一、《答章孝标》一诗,据《唐摭言》一般以为是李绅之作,但从李绅及章孝标事迹来看,可以推断为非李绅之作.二、《长门怨》"宫殿沉沉晓欲分"一诗,根据各种文献可以确定作者为刘皂,而非李绅.三、《华山庆云见》一诗,追根溯源至《文苑英华》,可以确定作者失名,亦非李绅作.四、《华顶》一诗,据宋人林师箴《天台前集》,诗题应作《望华顶峰》.【期刊名称】《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4页(P104-107)【关键词】全唐诗;李绅诗集;误收;考辨【作者】严正道【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1中唐诗人李绅的诗歌,清彭定求《全唐诗》收为四卷,其中前三卷(卷四百八十至四百八十二)与现今保存下来的李绅开成年间自己编定的《追昔游集》在编次目录方面完全一致,故确定为李绅作品是没有疑问的。

而后一卷(卷四百八十三)则收录的是拾遗补缺之作,主要以清初席启寓《唐诗百名家全集·李绅集》为底本,由于未作仔细考订辨别,故存在不少问题,如重出、误收等。

时贤学者的著述,如王旋伯《李绅诗注》、佟培基《全唐诗重出误收考》、卢燕平《李绅集校注》等,已就其中的一些问题作了辨析,但仍存在不少疑问,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完整而具体的考辨。

此诗在《全唐诗》中分别见于卷四百八十三及卷八百七十,皆署名为李绅,似乎并无异议,今人亦然。

唯卢燕平《李绅集校注》持不同看法,“据考证,杂诗中《答章孝标》……不是李绅作的”[1]9但不见其具体考证。

按:此诗多见于五代以后的笔记小说与诗话中,如《太平广记》《类说》《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但其所本则皆为五代王定保之《唐摭言》,其卷十三云:“章孝标及第后,寄淮南李相(原注:或云寄白乐天)曰:‘及第全胜十改官,金汤镀了出长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 。 录 文 上 限 更 为 明 确 。 《 苑 英 华 》 收 文 起 于 ” 文 “ … ‘ 末 ”之 说 被现 代 诸 多学 者接 受 。 梁 梁 () “ 安 ”之 说 3 建 今 人 凌 朝 栋 经过 详 细 考 辨之 后 认 为 :“ 英华》 收 《 录诗 文 并 不 始 ‘ 末 ’ 梁 ,而是 始 于 三 国 时 期 魏 。具 体
》例 ,非嗣文 以承统乎? ”提 出 ( 苑英华》 收文 仗
迄 于 梁 。清 代 在 此 基 础 上 又 具 体 到 “ 末 ” 梁 ,官 修
《 四库全书总 目 言 《 》 文苑英华》 “ 昭明太 子选撰 梁 伎 选》 三十卷 ,迄于梁初 。此书所录 ,则起于粱末, 盖 即以上续 《 文选》 。其 分类编辑 ,体例亦 略相 同 , 而 门类更 为繁碎 。则后来 文体 日增 ,非 旧 目所能括
1 役 苑英华》 录文上限的几种说法 纹 苑英华》 编撰于太平天 国七年 (8 年 )到雍 92
熙 三 年 (8 ) 完 成 。 编纂 之 时并 未 明确 说 明作 品 97年 收 录范 围 ,王应 麟 《 玉海》 卷 五 十 四载 : 帝 以诸 家 文 集其 数 至 繁 ,各擅 所 长 ,蓁 芜 相 间 , 乃命 翰 林 学 士 承 旨李 防… … 阅 前代 文 章 ,撮 其 精 要 ,
[ 摘
要】长期以来 ,《 文苑英华》 录文
上 限 问题上 有 “ 南北朝 ” 之说 和 “ 梁” “ 梁
末 ”之说 这 两种 说 法 ,近 年 又有 “ 安 ”之 建
说 。这 几种 说 法看 似 不一 ,但 实际上 是 各 家
依 据 标 准 不 同所 致 。 “ 北 朝 ”之 说 和 “ 南 建
《 海》 卷 五 十 四 记 载 了 三 次 , 第 一 次 在 景 德 四年 玉 (07年 ) 10 ,第 二 次 在 详 符 二 年 (09年 ) 10 ,第 三次 在 淳熙 八 年 (11 ) 18 年 。第 四 次 是周 必 大 主持 刊 刻吉 州 嘉 泰 本 ,于嘉 泰元 春 ( 0 年 )开 始 ,到 四 年 (24 1 1 2 10 年 ) 止 。 j南 北 朝 之 说 ”就 是 在 这 次 校 勘 中提 出 的 , 2l ‘
以类 分 之 为 千 卷 , 目录 五 十 卷 , 雍 熙 三 年 十 二 月壬
寅 书 成 ,号 日 文 苑 英 华 。 十 二 月 壬 寅翰 林 学 士 宋 白
地讲 ,( 华》 卷二 0二节选 了 ‘ 筷 建安七子 ’之一徐 千的 ( ( 室思诗》 六章之 三 ,题 为 《 自君之出矣》 ;卷
五七收 录了魏人程晓 《 嘲热客》,题 为 ( 口作》 ( 伏 。 《 文苑英华》 录文上限其实是个 比较简单 的问题 ,
这些才是 《 荚华》 选录最早的作品” 3 [ ]
遂 令 编 缉 止 取 菁 英 ,所 谓 槌 鸾 凤 之 羽 毛 ,截 犀 象之
牙 角书 …… ”[ 1
只要 翻阅 《 文苑英 华》 目录就可以发现 伎 苑英华》
安” 之说 主 要是 从 文 献 出发 ,以文本 实录 为
“ 盖所集止唐文章 ,如南北朝 ,间存一二” (纂修 < 。 《 文苑英华 >事始》 )这也是最早 较明确指 出 仪 苑英
华》 收 录 作 品范 围 的说 法 。
() “ … ‘ 末 ”之 说 2 梁 梁
依据。“ 梁” “ 梁末 ”之说 则侧 重编 纂 者 的编 纂 预 设 。 文 学 总 集 编 纂 的观 念 预 设 与 实 际 操 作 往 往 有 出入 ,以 此 带 来 的 文 献 真 实 与 编 纂 者 的 编 纂 意 识 真 实 的接 受 及 矛盾 值 得
“ 北 朝 ”之 说 ,或 者 “ ”“ 末 ”之 说 ? 如果 不 是 南 梁 梁
周 必 大在 总 结 《 苑 英 华》 存 在 的 问题 时 ,并 没 文
图 书 馆 理 论 与 实 践
文献 学
●何 水 英 (里 院 人 学 , 州 凯 5 0 凯 学 文 院 贵 里 51 6)
再论 ( 苑英华》 录文上 限问题 仗
[ 关键词】《 文苑英华》 ;录文上 限 ;文
献 ;编纂 预 设
《 丈苑英华》编成后经历 了四次修订校勘。 《 文苑 英华》 编纂成书后 ,在宋代经历了四次校勘 ,王应麟
注意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明代刊刻 《 丈苑英华》 时 ,胡维新 0 <文苑英
华 >序》 称 :“苑 》 之 集 始 于 梁 ,而 部 系 类 分 ,悉 宗 《
[ 中图分 类 号] G 5 26 [ 献标 志码 ]E 文 [ 文章 编号] 10 -8 1(000 -06 5 0 5 24 2 1 )9 0 1 m0

等上 表 , 宋 白等 表 日 :“ 翻 经 史 ,堂 列 缣 缃 ,咀 嚼 席
英 腴 , 总 览翘 秀 ,撮 其 类 列 ,分 以 布 居 ,使 沿 沂 者 得 其 余 波 ,慕 味 者 接 其 雅 唱 。 ”上 览 而善 之 诏 答 日 : “ 代 以 来 , 斯 文 浸 盛 ,虽 述 作 甚 多 , 而妍 媸 不 辨 , 近
订 了一 个 篇 名 目录 ,而 在 出版 说 明 中仍是 延 续胡 维 新

说得都很模糊 。后世学者对 《 文苑英华》 录文上限有
三 种看 法 :
() “ 北朝 ”之 说 1 南
61 ・
图 书馆 理 论 与 实践
文 献学
的观 点 。 如果 是 误认 ,何 以长 期 以来 学 界 并不 否 定
录文 有 梁 以前 的作 品 。后 来 的 校勘 者 周 必 大 没有 把 建
“ 阅前 代 文 集 ” 以及 宋 太 宗 诏 书 的 “ 代 以来 ” 近 ,
安及晋包括进去 ,胡维新更是把 梁前作 品全忽略 ,而 长期以来学界都认 可了胡维新的观点 ,包括中华 书局 影印 伎 苑英华》 时,参用其抄本和其他书籍重新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