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38《蜗牛》(教案)

小学科学38《蜗牛》(教案)

小学科学38《蜗牛》(教案)蜗牛是一种常见的软体动物,身体外覆壳,属于腹足纲。

它们通常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喜欢吃植物和腐败的有机物。

蜗牛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土壤的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索小学科学38《蜗牛》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蜗牛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了解蜗牛的生存环境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模型等展示蜗牛的外部特征和壳的结构。

2.录像或图片展示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3.纸和铅笔等绘制蜗牛的画图用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通过展示蜗牛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你们在哪里见过蜗牛?”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蜗牛的基本认知。

2. 学习蜗牛的外部特征(约15分钟)向学生展示蜗牛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他们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

同时,通过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蜗牛的软体身体、外壳、头部、触角等部分。

鼓励学生动手绘制蜗牛的简笔画,并在画上标出不同部位。

教师可以逐个指导学生完成,同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绘画成果。

3. 学习蜗牛的生活习性(约20分钟)通过展示录像或图片,向学生介绍蜗牛的生活习性。

教师可以描述蜗牛在湿润的环境中生活、爬行的方式、触角的作用等。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记录下蜗牛的一些特殊行为。

接下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蜗牛行为,并从中找出蜗牛的共同点和特征。

4. 了解蜗牛的生存环境(约1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实地考察,向学生介绍蜗牛的生存环境。

教师可以谈论蜗牛生活的湿润环境和它们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学生思考蜗牛对自然界的贡献,引导他们关注土壤的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5. 拓展延伸(约15分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进一步了解蜗牛的分类、繁殖方式、食性以及人类与蜗牛的关系等内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精选4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精选4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1教材说明:本课教材中的蜗牛主要是用螺旋线画出不同动态的蜗牛,并添画环境。

教学目的: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形并用基本形画蜗牛。

教学难点:画出蜗牛的不同动态。

教具准备: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1、导语: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

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蜗牛。

2、板书课题:蜗牛3、新授:(1)讲解怎样画蜗牛。

演示画法(边演示边讲解)。

画法步骤(用彩色粉笔画):请同学们练习两遍画法。

(2)讲解怎样画各种姿态的蜗牛。

师: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

它们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头的,有低头的等各种不同的姿态。

这些神态各异的蜗牛,我们该如何去画呢?(出示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抬头的;向前爬的;向后爬的;低头的。

(教师设问,各种姿态的蜗牛哪里在变动?)(3)教师总结蜗牛动态画法规律。

强调:蜗牛不同动态的画法主要是肉体的变化,圆壳不动,因此画蜗牛先画圆壳,再根据蜗牛的不同动态画出肉体及触角。

(4)启发引导学生绘画:师:蜗牛喜欢在什么地方爬行?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让蜗牛自由自在地爬行。

(出示范画: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爬行。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2)》教学设计二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2)》教学设计二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2)》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认识蜗牛的外部特征。

2.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1.认识蜗牛的外部特征。

2.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蜗牛模型或图片。

3.实物蜗牛(优先选择活蜗牛)。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用课件播放蜗牛的图片或展示实物蜗牛,让学生观察并简单描述。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蜗牛有什么特殊的地方?(3)引出新课题目:蜗牛的外部特征。

2.学习新课(1)使用课件展示蜗牛的外部特征,强调蜗牛头部、足部、壳和触角。

(2)教师解释蜗牛的每个部分的作用和功能,并与学生互动讨论。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并书写与蜗牛相关的词汇。

3.实践与探究(1)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室内的蜗牛展览区,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

(2)学生分组,轮流观察蜗牛并记录它们的行为。

(3)学生们将观察到的现象和行为进行整理和总结。

(4)学生报告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并交流彼此的发现。

4.巩固与拓展(1)教师对学生进行回顾和巩固,重点强调蜗牛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描述和归纳。

(3)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深化学生对蜗牛的了解。

六、课堂小结(1)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强调学生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2)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家附近是否有蜗牛,并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七、板书设计蜗牛的外部特征- 头部- 足部- 壳- 触角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在引入新课时用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学习新课时通过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实践与探究环节则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课后任务能够整合学生对蜗牛的学习,并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物多样性的奇妙之处。

科学《蜗牛》教案5篇

科学《蜗牛》教案5篇

科学《蜗牛》教案5篇科学《蜗牛》教案篇1一、设计意图曾看到国外一位教授对他的学生讲过:“你们将来教美术,目的不应该是造就几个专业的艺术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国民,让他们从最平凡的东西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东西创造美;更使他们感受美。

”我觉得,艺术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中,她能激发人们的情绪情感,与学前儿童的认识心理特征和情绪特征完全吻合。

在《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因而,我根据季节特征及孩子们生活的经验选择设计了《雨天的蜗牛》。

该活动是融渲染、剪、粘于一体的美术综合活动,在塑造和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蜗牛,从而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帮助。

并在此过程中使幼儿认识巩固了空间方位,建立几何形体的概念,发展小肌肉动作进一步培养了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从幼儿发展水平及认识能力出发,我为本活动制订了两条目标: 1、学习用渲染、剪纸、粘贴的方法来表现雨天的蜗牛。

2、感受色彩的美,增强动手能力。

由于在日常美术活动中较多地是进行一种技能或方法的学习,而在本活动中,巧妙地综合了各种美工手段,所以将本活动的重点定于“学习用渲染、剪纸、粘贴的方法来表现雨天的蜗牛”.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潜移默化与暗语引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师讲述、示范引导中使幼儿主动地感受、感觉各手段的运用,使之表现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虽说日常活动中也时常渗透着剪,但这一材料的提供都画有实线或虚线,而在本活动对幼儿的要求更上一层(空白色纸上剪出大、小圆及长方形)。

对幼儿的剪能力又有了新的挑战,因此将“学习在正方形的纸上剪大小不同的圆”定为难点。

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眼神、动作、手势的提示使幼儿了解剪圆的方便方法,并在自己操作中探索、寻求更佳的方法,从而突破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流程本活动主要分二个环节,第一环节以教师示范为主,第二环节在幼儿自主操作,探索创作中展开。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经历有目的的、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的活动过程。

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

2.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3.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和蜗牛的食物。

教学准备:1.每组四只蜗牛,四个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一张塑料片。

2.教师准备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图片、食物(香蕉、苹果、菜叶、面包、洋葱、大蒜)。

教学过程:一、引入。

同学们,原来观察过蜗牛吗?这节课中,让这些蜗牛成为我们的朋友,让我们来了解和观察一下蜗牛吧。

二、蜗牛身体的观察。

1.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蜗牛的身体是怎么样的。

对于蜗牛的身体,我们可以观察什么呢?☆头、腹、尾、壳。

投影出示:放大的蜗牛图,认识蜗牛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2.怎样观察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顺序、放大镜)3.学生分组观察蜗牛,教师巡视。

4.投影出示蜗牛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三、蜗牛壳的观察。

1.对于蜗牛的壳,你有什么发现?☆壳比较硬。

☆壳上有弯曲的线。

师:这是一条怎样的线?(螺线)☆跟田螺、螺蛳的壳差不多。

2.对于壳上的螺线,我们还可以观察什么?☆螺线旋了几圈?3.讨论:我们怎样数?请学生上台数出一圈。

学生数螺线的圈数。

☆螺线的展开方向。

4.螺线的方向是这样的.。

(做动作、图画、语言)师板书:像这样顺时针方向展开的螺线我们称为右旋,逆时针方向展开的螺线我们称为左旋。

5.你的蜗牛是左旋的还是右旋的?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和现象有螺线出现?出示螺线图。

6.我们一起来画一只蜗牛。

四、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1.为了把蜗牛饲养好,我们经常给蜗牛喂食物,那么你估计蜗牛喜欢吃什么事物呢?为什么这样想?☆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2.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估计了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

那我们怎样来证实蜗牛喜欢吃这些食物呢,怎样喂这些食物呢?☆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蜗牛》(二)》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蜗牛》(二)》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 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五、说教法学法
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 学习过程,在学生的期待中,学生领到了蜗牛分小组开始观察。观察过程中,学生发现 蜗牛吃尖椒、白菜的叶柄、西红柿、肉、胡萝卜、豆干、大蒜等食物均可以吃,使学生 大开眼界,原来蜗牛什么都吃,思维水平得到提升。顺利成章引导学生认识蜗牛是杂食 性动物。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与休眠、呼吸、吃食与排泄。 【科学词汇】:
休眠,气孔,排泄,繁殖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科学方法】:
观察,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2、核心价值观:细致观察,发现细节
(六)、课堂小结 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样?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蜗牛》(二)》板书 吃菜叶,会排泄,会呼吸(气孔)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 第三课 《蜗牛》(二)》。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重点在于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由于学生在此 前饲养了蜗牛,因此对蜗牛的活动时间、吃食方式、食物种类和排泄等方面已经有了一 些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梳理零碎的经验片断,串联起整体的对蜗牛的认识,将有 利于学生建立动物生活习性的整体印象,促进学生对生命特征的认识;主要研究蜗牛的 食物、休眠、排泄三方面的问题;关于蜗牛的繁殖,只是要求学生在以后的饲养过程中 ,去发现这个现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能够观察蜗牛,描述蜗牛的外形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课件、幻灯片、蜗牛模型、纸张、铅笔、色彩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和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蜗牛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蜗牛的好奇心。

然后问学生:“你们见过蜗牛吗?它们长什么样子?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什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Step 2:观察和描述蜗牛(15分钟)将一只蜗牛模型放在教室中央,让学生小组围绕模型观察。

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观察,其他同学记录下观察到的蜗牛的外形特征,并给出描述。

观察时间结束后,学生依次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观察结果。

Step 3:课堂探究(10分钟)老师向学生提问:“蜗牛是怎样行走的?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

Step 4:小组合作活动(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一份纸张和铅笔。

要求每组选择一个小组成员,这名同学在纸上画出一只蜗牛的形状,然后小组其他成员根据观察到的蜗牛的外形特征,用色彩笔给出具体的描述。

最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修正描述内容。

Step 5: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组画的蜗牛形状和描述贴在黑板上,与全班分享。

鼓励学生对其他小组作品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交流和学习。

Step 6: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总结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做出总结。

Step 7:作业布置(2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蜗牛并观察,然后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蜗牛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小组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和展示分享,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真实的蜗牛和自主绘制蜗牛的形状,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蜗牛的外形特征,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一》教案 (2)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一》教案 (2)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一》教案 (2)一. 教材分析《蜗牛一》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文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蜗牛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但对于蜗牛的认识相对较少。

在生活经验方面,部分学生可能接触过蜗牛,但对其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对蜗牛的基本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蜗牛的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描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图片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蜗牛的特点。

4.实验法:进行蜗牛爬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蜗牛的生活习性。

六. 教学准备1.蜗牛的图片和实物。

2.实验器材:蜗牛、观察箱、计时器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蜗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蜗牛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蜗牛爬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蜗牛的生活习性,观察蜗牛的形态特征。

4.巩固(5分钟)讨论:蜗牛的形态特征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帮助蜗牛生活的?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蜗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何关爱蜗牛?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蜗牛(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蜗牛,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

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蜗牛的形态结构、蜗牛的运动、蜗牛的生活习性等,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过《蜗牛(一)》,对蜗牛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能描述蜗牛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身边的生物,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

2.难点:蜗牛的运动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3.任务驱动: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活的蜗牛,以便学生观察和实验。

2.准备蜗牛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准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培养皿等。

4.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蜗牛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蜗牛的特征。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蜗牛是如何运动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引导学生关注蜗牛的足、壳等特征。

同时,教师简要讲解蜗牛的运动原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活的蜗牛。

要求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并记录蜗牛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情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一)》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一)》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题《蜗牛(一)》,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教材通过观察和探究蜗牛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本节课是学生对蜗牛的初步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喜欢观察和探究。

但他们对于蜗牛的了解有限,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蜗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难点:观察和描述蜗牛,以及对蜗牛生活习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培养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蜗牛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观察日记本、画笔、彩泥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蜗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同学们,你们见过蜗牛吗?蜗牛有什么特点?”2.呈现(5分钟)展示蜗牛标本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蜗牛的外形和生活环境。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特点,如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让学生观察蜗牛,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蜗牛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描述错误,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蜗牛为什么能伸出缩进壳里?蜗牛是怎么运动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蜗牛的生活习性。

5.拓展(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蜗牛的了解。

如:“你们在哪里见过蜗牛?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蜗牛三年级教案(共12篇)

蜗牛三年级教案(共12篇)

蜗牛三年级教案〔共12篇〕篇1: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教学目的:科学概念: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别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方法:观察与讲解结合学法: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教学准备】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历和发现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老师讲授:蜗牛睡觉休眠了,它会用黏液膜封住壳口,不再活动。

问2:蜗牛睡觉了怎么让它醒过来?学生答复:轻轻摩擦、轻敲、浇水- 解决:将蜗牛放入水中,蜗牛由于呼吸受到阻碍,就会完毕休眠开场活动,并努力爬出水面。

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多媒体展示4.老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如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5.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结合蜗牛的身体特征和多媒体课件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并提出新的问题,蜗牛能长时间放在水里吗?四、继续观察蜗牛〔多媒体展示,观看视频材料〕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

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3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3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3篇)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

教学准备: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观察蝗虫。

1.观察蝗虫的身体。

☆观察身体的哪些部分?(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触角、嘴;蝗虫的脚;蝗虫的翅)☆用什么方法观察?☆按怎样的顺序观察?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二、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

1.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

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

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三、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1.看课本插图:给与蜗牛相同的动物画“〇”。

与蝗虫相同的动物画“△”。

有疑问的动物画“?”。

剩下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

2.汇报交流: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

3.你还知道哪些长得像蜗牛的动物和长得像蝗虫的动物?四、观察蝗虫的大小。

1.怎么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2.测量蝗虫的大小。

☆测量什么?☆怎样测量?3.测量并描述一只蝗虫的大小。

五、观察蜗牛的大小。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

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蜗牛5(1)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蜗牛5(1)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蜗牛 5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章《动物的一生》中的“蜗牛”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蜗牛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蜗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蜗牛的身体结构,掌握其主要特征;2. 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3.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蜗牛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蜗牛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蜗牛标本、放大镜、图片、教学课件等。

学具:观察盒、纸巾、小水杯、画笔、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蜗牛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蜗牛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发放蜗牛标本,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并讲解蜗牛的相关知识。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蜗牛,记录蜗牛的活动情况,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蜗牛的趣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关于蜗牛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蜗牛的身体结构:蜗牛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蜗牛有触角、眼睛、口器等结构。

2. 蜗牛的生活习性: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蜗牛以植物叶片、果实为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要描述蜗牛的身体结构。

(2)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主要以什么为食?(3)谈谈你对蜗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看法。

2. 答案:(1)蜗牛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触角、眼睛、口器等结构。

(2)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以植物叶片、果实为食。

(3)蜗牛可以帮助农民清除田间杂草,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捕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学生掌握了蜗牛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身边的蜗牛”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蜗牛5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蜗牛5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蜗牛 5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动物世界》中的蜗牛。

具体内容包括蜗牛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我们将详细探讨教材中关于蜗牛的形态、运动、呼吸、感知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基本身体结构,掌握其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动物特征的能力,激发对动物世界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蜗牛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

难点:蜗牛的运动原理、呼吸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蜗牛标本、显微镜、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蜗牛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蜗牛的外形特征。

2. 例题讲解:(1)蜗牛的身体结构: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头部、身体、腹足等部分。

(2)蜗牛的运动:通过视频和现场演示,让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原理。

(3)蜗牛的呼吸:讲解蜗牛的呼吸方式,让学生了解其生活习性。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蜗牛,并绘制蜗牛的结构图。

六、板书设计1. 蜗牛的身体结构:头部:眼睛、触角身体:壳、腹足尾部:呼吸孔2. 蜗牛的生活习性:运动:腹足爬行呼吸:皮肤呼吸、呼吸孔3. 保护动物:关注生物多样性,关爱蜗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选择一种感兴趣的小动物,了解其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绘制结构图,并写下你的观察心得。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蜗牛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身体结构和习性,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激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蜗牛的身体结构认识2. 蜗牛的运动原理3. 蜗牛的呼吸方式4. 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指导5.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蜗牛的身体结构认识头部的触角和眼睛:引导学生观察触角的形状、数量和眼睛的位置,了解它们在蜗牛感知环境中的作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蜗牛5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蜗牛5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蜗牛 5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五课《蜗牛》。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中关于蜗牛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章节。

我们将详细探讨蜗牛的分类、外形特征、运动方式、食物来源以及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蜗牛的基本身体结构,能够识别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2. 掌握蜗牛的生活习性,理解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蜗牛的身体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难点:蜗牛的分类及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蜗牛标本、图片、PPT、显微镜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蜗牛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对蜗牛的了解。

2. 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蜗牛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习蜗牛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知识。

3. 例题讲解:(1)蜗牛的分类:介绍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与昆虫、鱼类等其他动物的区别。

(2)蜗牛的身体结构:详细讲解蜗牛的外壳、足、眼睛、触角等特征。

(3)蜗牛的生活习性:讲解蜗牛的运动方式、食物来源、生长繁殖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蜗牛标本,用放大镜观察其身体结构,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蜗牛2. 内容:(1)蜗牛的分类(2)蜗牛的身体结构(3)蜗牛的生活习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蜗牛的身体结构,并标注主要部分。

(2)简述蜗牛的生活习性,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环节,学生对蜗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下观察身边的蜗牛,了解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况,提高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蜗牛这一课的教学中,重点应放在蜗牛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上。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蜗牛5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蜗牛5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蜗牛 5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主题为“蜗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三章“动物世界”中的第5节,详细内容为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蜗牛的运动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蜗牛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认识到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动物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素养。

3. 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蜗牛的身体结构和运动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了解其生活习性和运动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蜗牛标本、放大镜、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观察盒、白纸、铅笔、橡皮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蜗牛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蜗牛的特点。

2. 新课导入(1)展示蜗牛标本,让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特点。

(2)学生分组,利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描述其特点。

3. 例题讲解(1)讲解蜗牛的身体结构,如:贝壳、头部、触角、腹足等。

(2)讲解蜗牛的运动原理,引导学生了解蜗牛如何适应环境。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橡皮泥模拟蜗牛的运动,观察蜗牛的运动轨迹。

(2)分组讨论:蜗牛为什么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2)拓展:介绍其他动物的运动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多样性。

六、板书设计1. 蜗牛的身体结构:贝壳、头部、触角、腹足等。

2. 蜗牛的运动特点:依靠腹足、适应不同环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物,描述它们的特点和运动方式。

(2)思考:为什么动物会有不同的运动方式?2. 答案:(1)略。

(2)动物的运动方式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蜗牛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运动特点。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了解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蜗牛3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蜗牛3教科版

“蜗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科学课程教材中动物单元的第二课,属于观察事实性学习的内容,属于认识自然事物为中心的一类课。

设计此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经历有目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小动物的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

教学对象简析:三年级学生对小蜗牛有所了解,蜗牛怎样吃东西、怎样运动、怎样选择食物等会让他们很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小蜗牛,懂得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基本方法,初步的观察、比较、描述能力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经历有目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

知识与技能经历按一定顺序观察,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观察描述蜗牛的身体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培养珍惜小生命的爱心。

重点、难点:蜗牛头部、腹部、尾部和头部的眼睛、触角、嘴的观察。

教学策略:1.以学生自主观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要的形式。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观察方法。

3.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研究的兴趣。

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观察描述——归纳整理——应用发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蜗牛,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苹果、菜叶、面包、洋葱。

3.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你知道的蜗牛是怎样的?谁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二、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1.同学们,今天就和蜗牛做朋友,先让我们了解它的身体是怎样的,对于它的身体,我们观察它的什么?2.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

重点观察头部及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

3.学生进行分组观察活动。

4.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

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板:头、腹、尾(展示图片)三、蜗牛壳的观察1.对于蜗牛的壳,你有什么发现?(壳较硬、有弯曲的线(板:螺线)、跟田螺的壳差不多。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蜗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蜗牛》教学设计
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
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导航
学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一、交流饲养蜗报的内容。
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第三课蜗牛(二)
运动和休眠 呼吸 吃食 排泄
教学反思
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
四、继续观察蜗牛
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作业布置
1、蜗牛喜欢吃的事物有___________。
苹果 面包 菜叶 橘子
2、蜗牛的爬行很慢,作直线状运动。
3、蜗牛不会冬眠,到冬天就回死亡。
板书设计
教学
内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动物》
第三课蜗牛(二)
课型
观察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蜗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儿歌吗?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一段儿歌视频,看看儿歌的主人公是谁?(播放视频)同学们知道歌曲的主人公是谁了吗?对,蜗牛。

蜗牛可爱吗?(课件展示蜗牛图片)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更全面的了解一下---蜗牛。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自己试着分析蜗牛的身体构造。

学生观察、分析、小组内交流补充。

(2)、教师展示蜗牛身体构造图,全班进一步交流探讨。

(3)、学生试着画蜗牛简图。

(师随后示意纠正)
(4)、全班交流展示。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小组讨论)。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想一想通过观察蜗牛的爬行,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利用课件图片进行说明、体会。

2、蜗牛那么小、行动那么慢,我们是不是可以随意伤害它呢?它有什么贡献呢?
利用课件展示蜗牛的价值,比如药用方面、食用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