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_于顺泉
钢筋混凝土柱构件弹塑性位移与延性计算方法

钢筋混凝土柱构件弹塑性位移与延性计算方法蔡准【摘要】介绍了一种通过积分计算侧移的方法,利用各截面的曲率分布,计算屈服位移和极限位移,通过计算把握钢筋混凝土柱构件的位移性能获得柱构件的弹塑性位移,并求得该状况下柱构件的位移延性,从而由曲率分布获得构件位移延性性能,该方法简单实用,便于操作,值得推广。
%This thesis introduces integral calculating sidesway method,uses the section curvature,and calculates yield displacement and ultimate displacement.Through calculation,it grasps the displacement perform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member,and obtains the elastic-plastic displacement of the column member,and acquires the displacement ductility of the column member,and further gets the displacement ductility performance through curvature distribution.This method is simple and practical and operational.Thus,it is worth promoting.【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2(038)010【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柱构件;截面曲率;极限位移;位移延性【作者】蔡准【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75.30 引言结构基于位移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中,经常涉及结构的延性的概念。
钢筋混凝土柱构件弹塑性位移与延性计算方法

何学可知 占= I”()x其中,() d, Ox 为柱 高度处截面的转角。 2 关于柱各截面 曲率分布的讨论
J 0
在 混凝 土结构 中 , 经常使用截面曲率 这一概念 , 使用 而不
[3 夏志斌 , 1] 姚 谏. 结构设计例 题 集[ . 京 : 国建 筑 钢 M] 北 中
单实 用, 于操作 , 便 值得推广 。 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柱构件 , 截面 曲率 , 限位移 , 极 位移延性
中图分类号 : U 7 . T 3 53
‘
文献标识码 : A
0 引言
结构基于位移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中 , 常涉及结构 的延性 经 的概念 。从构件层次讲 , 当构件 承受水 平地震 作用 及荷 载时 , 应 讨论构件的位移延 性 ; 截 面层次讲 , 从 构件 的各个 截 面均发 生弯 曲, 应讨 论截 面的曲率延性 。延性 系数包括位移延 性系数 及 曲率 延性系数 , 两者对 于结构基 于位 移性能 的抗震 设计均很 重要 。通
,
G uj A0 F - u
Ab t a t o ii g w t n e r ’se ls u tr e c i g a d se lsr cu e d sg n o sr c in p a t e h a e n s o tma y sr c :C mb n n i ma y y a s te t cu e ta h n n te tu t r e in a d c n tu t r i ,t e p p rf d u n h r o c c i fz y c n e t b u otc n e t n S a t g fo a p c f c n e t n n t e e - n e s d n d a p ia in,i i e t is s v r l c n u z o c p s a o tb l o n ci . t r n r m s e t o o n ci a u ,s l u d r t i g a p l t o i o r f n a n c o t d n i e e e a o — f
混凝土柱的变形限值标准

混凝土柱的变形限值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柱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构件之一,具有承载力、稳定性和耐久性等优点。
混凝土柱的变形限值是指在规定荷载下混凝土柱的变形应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国内外相关标准出发,综合考虑结构安全和经济性等因素,提出混凝土柱的变形限值标准。
二、国内外相关标准1. 国内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中规定了混凝土柱的变形限值,其要求混凝土柱的侧向位移应不大于1/250跨度或1/500高度,且不超过40mm。
同时,对于钢筋混凝土柱,还要求其变形应不大于1/400跨度或1/800高度,且不超过20mm。
2. 国外标准美国《建筑规范》ASCE 7-16规定了混凝土柱的变形限值,其要求混凝土柱的侧向位移应不大于跨度的1/400或高度的1/800,且不超过75mm。
同时,对于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混凝土柱,还要求其变形应不大于跨度的1/200或高度的1/400,且不超过150mm。
3. 综合分析从国内外相关标准来看,混凝土柱的变形限值主要考虑柱的侧向位移,其限值通常与柱的跨度或高度有关。
同时,由于钢筋混凝土柱的强度和刚度较高,其变形限值一般要比普通混凝土柱小。
三、影响混凝土柱变形限值的因素1. 荷载类型混凝土柱的变形限值与荷载类型有关。
在静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柱的变形限值一般较小;而在动荷载作用下,由于荷载的瞬时性和冲击性,混凝土柱的变形限值要相应增大。
2. 柱的尺寸和形状混凝土柱的变形限值与柱的尺寸和形状有关。
一般来说,柱的跨度和高度越大,其变形限值也越大;而柱的截面形状对变形限值的影响较小。
3. 材料性质混凝土柱的变形限值与材料性质有关。
一般来说,强度和刚度较高的混凝土柱其变形限值也较小。
4. 结构系统混凝土柱的变形限值与结构系统有关。
在某些结构系统中,如框架结构中,柱的变形限值要比其他结构系统中的柱小。
四、混凝土柱的变形限值标准综合考虑结构安全和经济性等因素,提出如下混凝土柱的变形限值标准:1. 静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柱的侧向位移应不大于跨度的1/250或高度的1/500,且不超过40mm。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jgj 149-2017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jgj 149-2017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17,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规范。
规程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合理、安全、高效地完成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建设。
首先,该技术规范详细介绍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定义、分类、材料要求、施工方法、施工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定义部分明确了异形柱结构的含义,并解释了异形柱的多种形式和应用场景。
分类部分针对不同形式的异形柱,给出了具体的分类方法,并要求根据不同分类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材料要求部分规定了混凝土的配制、强度等要求,并对钢筋、连接件以及其他常用材料的规格、性能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其次,规程对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进行了规范。
设计部分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计算方法和设计检查要点等内容。
基本要求部分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满足结构的承载力、变形控制、耐久性等要求,并要求设计人员对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和处理。
设计计算方法部分详细介绍了异形柱结构的计算方法、参数的选择以及计算结果的验证等内容。
设计检查要点部分列出了设计审核中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最后,规程对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施工进行了规范。
施工部分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部分要求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并确定施工组织和管理措施。
施工准备部分包括施工设备、人力和材料的准备工作,以及对施工现场的准备等。
施工工艺部分详细说明了混凝土浇筑、养护、防渗等工序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施工管理部分要求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总结起来,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17是一项权威的技术规范,对于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遵循规程的相关要求,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可以确保工程质量、减少施工风险,并提高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综合性能和使用寿命。
01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墙肢约束边缘构件基于弹塑性层间位移角的设计

$ %#
! & # # )) % & %#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2 !
表 (, !分别为长 度. # #% / 和# # % /墙 不同 肢在 不 同 层 高 !, 轴压比 ’ 情 况 下, 弹塑 性层 间 位 移 角 $ 达到 & / / / ( ( * #, ( ( ! #和( ( # #
加强部位从下 列 几 方 面 采 取 了 抗 震 构 造 措 施: 规定了 轴压比限值; 轴压比超过一定值时墙肢两端设置约束 边缘构件; 规定 了 约 束 边 缘 构 件 的 最 小 长 度 和 最 小 配 箍特征值。 本文通 过 对 两 片 截 面 长 度 不 同 的 墙 肢 的 计 算 分 析, 研究为了使 一 定 轴 压 比 作 用 下 的 墙 肢 达 到 设 定 的 层间弹塑性位 移 角, 墙肢两端应设置的约束边缘构件 的长度及其配箍 特 征 值, 讨论了按 《 规 范》 设置约束边 缘构件的墙肢的层间弹塑性变形能力。 一、 墙肢参数和基本假定 ( G 墙肢参数 墙肢 为 矩 形 截 面, 截 面 长 23 分 别 为 ’ $ $ 7 ?和 , 厚 (图 ) , 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 为 。 H $ $ 7 ? ! $ 7 ? ( I ’ $ 两端 约束边缘构件 的 纵 向 钢 筋 为 对 称 配 筋, 配筋量与本文 分析关系不大; 约束边缘 构 件 的 长 度 1 及其配箍特征 7 值 ! 为本文需 要 研 究 的 问 题。 分 布 钢 筋 采 用 J K * " ! % 级, 配筋率为 $ 《规 范》 规 定, 一级 (# 度 ) 、 二级 G " %L 。 " G 基本假定 计算采用的基本假定为:
结构抗震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探讨

结构抗震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探讨作者:李清炜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01期摘要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目前是简化为层间弹塑性变形验算,而规范给出的容许变形值通常是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
本文主要探讨框架结构、钢结构、框架-抗震墙、框架-筒体等结构的弹塑性位移角限值。
关键词弹塑性框架结构变形验算位移角限值中图分类号:TU31文献标识码:A1 引言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目前一般是简化为层间弹塑性变形验算,因而大多数规范给出的容许变形值通常是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
结构的整体倒塌或局部倒塌往往是由于个别主要抗侧力构件在强烈地震下的最大变形超过其极限变形能力所造成的。
因此,弹塑性变形验算的变形限值,除了层间位移角限值外,尚应规定那些弯曲起控制作用的构件的截面塑性铰转角限值。
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的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和消能减震部件应能起到降低地震效应和保护主体结构的作用,但是对隔震和消能减震部件应有位移限制,因此也要求进行抗震变形验算。
对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部位)的弹塑性变形计算,除12层以下且层刚度无突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填充墙框架结构、不超过20层且层刚度无突变的钢框架结构和支撑钢框架结构以及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可采用简化方法计算外,要求采用较为精确的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可以是三维的静力弹塑性(如Push-over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2 框架结构的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在框架结构中,由于柱子承受弯、剪、压的复合作用,其变形能力一般比梁差。
因此,框架柱的塑性变形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框架结构的抗倒塌的层间位移角限值。
根据美国UBC/EERC对大量试验数据的统计结果,剪跨比大于2.0的柱的极限位移角也几乎都大于1/50。
即使那些具有较小剪跨比或较大轴压比的柱试件,也具有比较大的极限位移角。
有关高轴压比试验表明,即使设计轴压比增大到0.9,试件的极限位移角也有1/40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是梁、柱、节点等部件变形的综合结果。
落实新规范,提高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抗震性能

落实新规范,提高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抗震性能摘要:混凝土异形结构是混凝土结构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建设部重点推广项目。
本文结合《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和《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构造(一)》06SG331-1介绍了该结构体系在设计中突出概念设计和细部构造设计,施工中突出施工方案预控和过程监督控的管理要求。
关键词:混凝土异形结构概念设计细部构造施工要点1、前言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是以墙体改革促进建筑功能的改进及建筑结构体系的变革而产生的,具体来讲就是根据建筑设计对建筑功能及建筑布置的要求,在结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形状界面的异形柱,柱肢厚度及梁宽与框架填充墙协调一致,避免了框架柱在屋内的凸出而影响建筑观瞻和使用功能;同时采用保温、隔热、轻质、高效墙体材料作为框架填充墙及内隔墙,取代了传统粘土实心砖,节约了土地,节约了能源。
通过实例主体结构用材指标较一般框架结构稍大,混凝土约增加4%~6%,钢筋约增加5%~9%,但净使用面积约增加0.6%~1.2%,改善建筑使用功能明显。
我省自九八年后在大中城市进行了试行,并与2001年编制了《安徽省异形柱框架轻质结构抗震设计规程》,规范了我省该结构体系的设计和施工。
我市由于设计、施工、监理等人员对该体系不甚熟悉,出现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抗震设计方面。
2、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概念设计(1)该体系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和8度(0.20g)抗震设计的一般居住建筑。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分为框架结构体系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两类。
它与混凝土结构体系在设计的基本准则上是一致的,在荷载取值上也是一致的。
肢高和肢厚之比h/δ之比在5~8的按照短肢剪力墙分析,h/δ之比8以上的为剪力墙。
(2)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应符合下表一。
(3)对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提出了具体要求。
对于我市市区7度设防0.10g,框架结构高宽比不大于3.5,框架结构不大于4.5;对于我市五县6度设防0.05g,框架结构高宽比不大于4,框剪结构不大于5。
【文案精品】高层讲义(弹塑性静、动力 分析)

EPDA/PUSH软件正确性验证
与ANSYS、ABAQUS等权威非线性分析软件进行了静力、动力弹塑性分析的充分验证
实例一、简单钢框架分析
简单的钢框架,高度非线性 检验的整体程序框架,包括非线性迭代、静动力解法、纤维束梁单元,非线性本构关系等核心计算程序
0.15 0.1 0.05 0 0 -0.05 -0.1 -0.15 -0.2 epda abaqus 2 4 6 8 10
实例三、 钢筋混凝土小框架
验证了混凝土非线性本构关系,纤维束混凝土梁、柱单元
动力弹塑性分析EPDA与ABAQUS结果对比
0.03
umat abaqus-original
0.02
epda-6 epda-8-1
0.01
epda-10-1
0 0 -0.01 1 2 3 4 5
-0.02
-0.03
实例四、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
abaqus PUSH
实例三、 钢筋混凝土小框架
验证了混凝土非线性本构关系,纤维束混凝土梁、柱单元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与ABAQUS结果对比
4.5 4 3.5 3 2.5 2 1.5 1 0 50 100 150 200 250 abaqus-rebar×1 abaqus-rebar×2 push-rebar×1 push-rebar×2 push-rebar×5 abaqus-rebar×5
3。周期-最大层间位移曲线——基于等效单质点体系综合统计出的结构周期顶点位移曲线。 随着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结构的自振周期、顶点位移反应也发生变化,竖向连接需求谱与 能力谱曲线的交点,则该点的层间位移值可以理解为抵抗设计烈度大震时的结构弹塑性层间 位移,也可以把该点的层间位移与规范限值比较,比规范小则满足设计要求,反之则认为不 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