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郭春生
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韩彩珍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韩彩珍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6.9.28.。
学历学位:法学博士。
任职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任职资格:副教授。
研究方向:外商投资法;世界经济。
讲授课程:中国利用外资的法律环境、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简要履历:1984-1988-1991,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991.3至今,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
科研成果:
学术专著:《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外商投资政策与法律环境》。
参与写作:《科学决策ABC》、《拍板不误策》、《当代资本主义的演变与矛盾》、《21世纪国际军工市场走向》、《“入世”后的中国军工产业研究》等。
先后在《国防科技工业》、《军事经济研究》、《国际论坛》、《东北亚论坛》、《教学与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
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的研究项目一项。
通讯地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邮编:100872
电子信箱caizhenhan@hancaizhen@。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经济学在职研究生
一、学校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和北京市共建。
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
目前学校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企业化的进程,市场经济正经历深刻的变革和转型,企业经济和管理体制正接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离不开优质的企业管理,而优质的企业管理又离不开有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的管理者。
毫无疑问,未来在全球市场化经济环境中,懂得企业管理和市场经济运作,懂得如何以“管理出效益”的管理方式来追求企业最大效益的复合型人才将会是全球经济战场上的佼佼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全的国际问题和政治经济学人才培养的科研基地之一,在国际上开设有多个国际研究中心、研究所,享有广泛盛誉。
二、专业概况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学专业是全国高校中建立最早、培养人才层次最为齐全的教学和科研单位。
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就建立了世界经济教研室并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8年建立国际经济系,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三、专业培养目标适应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需求,不断将理论前沿研究成果和最新实践引入教学过程,逐步实现教学的国际化、数字化、数量化、使用化,努力和国际一流大学接轨;培养出一批了解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国际经济关系特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能够熟练进行国际交流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国家政府部门、公司和企事业单位对于高级国际经贸战略人才的要求。
四、毕业生去向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国家政府部门、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会计事务所、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事业单位。
五、报名条件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优秀业务骨干;身体健康,并能坚持在职学习者;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者要求具备本科学士学位;3、不具备上述两款条件,旨在提高本人业务素质,报名条件可放宽到大专以上学历者,但此种进修生不能申请硕士学位。
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周淑真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
第 1 页 共 1 页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周淑真
1954年4月出生,河北南宫人。
1975年参加工作,1982年8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2年8月-1988年9月,在成都大学政治学系任教。
1991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获法学博士学位。
1991年7月-2001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当代中国政治教研室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党史系副主任、总支书记。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政治制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统战部长,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政党研究中心副主任,并兼任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研究基地负责人、第九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十届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兰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央统战部《中国统一战线历史》编撰顾问。
主要学术研究领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中外政治制度研究,当代中国政治、中国政党、民主党派、统一战线研究等。
主要讲授课程:政党政治研究、政党学、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民主党派史、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中国政党研究、民主党派史研究、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统一战线研究、政治文明和政党政治,政党政治和中国政党。
主要著作:《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中国青年党在大陆和台湾》、《三青团始末》、《1949,飘摇港岛》、《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现状》、《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历史研究》、《世界政党执政兴衰成败研究》等。
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高放(返聘)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高放(返聘)高放教授:1927年2月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原名高元浤。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返聘),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博士生导师。
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积极参加学生民主运动。
1947年6月,加入地下党领导的民主青年同盟,任支部书记,在政治系学习。
1948年1月到晋冀鲁豫解放区,改名高放,进入北方大学文教学院学习;7月,被选拔为研究生,攻读马列主义理论。
1949年3月随华北大学迁到北京,调为华北大学二部学习助理员;1950年8月,调到新建立的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任教员,长期执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等课程。
1963年被评为副教授,并兼任系资料室主任。
1973-1978年人大停办期间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执教。
复校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主持编写《国际共运史教学大纲》。
1980年被评为全校先进工作者,担任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1年由国务院总理批准聘为全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在我校建立全国第一个国际共运史博士点。
1982年出版约23万字专著《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获北京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同年开始主编《国际共运》杂志。
1983年,被聘为教授,同年兼任国际政治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
1984年出版合译的《第二国际史》第1卷。
1985年被任命为国务院学术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并被选为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会长。
1986年,兼任国际政治与国际共运研究所所长,主编两本国际共运史教程及《社会主义思想史》(1995年获得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
1988年,当选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和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第一副会长;受国家教委委托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要点》。
罗莎·卢森堡的批评及苏联兴亡的历史验证——兼谈苏联特权阶层问题
作者: 郭春生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博士、副教授,北京100872出版物刊名: 科学社会主义
页码: 138-141页
主题词: 集中制;特权政治;政府工作;罗莎·卢森堡
摘要:罗莎·卢森堡是第二国际重要的左派理论家,她歌颂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坚定的革命精神,但同时对列宁的建党原则和列宁领导的革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严厉批评。
卢森堡的批评许多在苏联兴亡的历史中得到验证。
苏联兴亡的经验教训也证明卢森堡的理论至今仍闪烁着思想光辉。
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田野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田野田野,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
祖籍辽宁铁岭,1975年10月生于河北张家口。
个人简历1994年9月——199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专业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8年9月——2001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1年9月——200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4年7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任教。
研究方向: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与比较政治经济学、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
讲授课程:研究生国际政治经济学专题研究比较政治经济学国际合作研究本科生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当代国际关系政治学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科研成果:专著《国际关系中的制度选择:一种交易成本的视角》,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版论文《中国城市居民对经济国际主义的支持:强度与来源》(第二作者),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9期。
《制度分析的层次问题与国际制度研究》,载《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5期。
《上海合作组织的制度形式选择》(第二作者),载《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2期。
《关于国家间交易成本概念的一个思辨》,载《欧洲研究》2006年第1期。
《问题探究、社会科学解释与知识增长》,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9期。
《国际制度的形式选择:一个基于国家间交易成本的模型》,载《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国际制度研究:从旧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载《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3期。
《作为治理结构的正式国际组织:一种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载《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期。
《国际协议自我实施的机理分析:一种交易成本的视角》,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12期。
《交易成本经济学之于国际关系研究:文献回溯与评估》,载《欧洲研究》2004年第6期。
社会主义_资本主义_还是民族主义_20世纪东欧国家的历史选择及启示
2004年第11期N o.11,2004学 术 探 索A cademic E xploration 2004年11月N ov.,2004 收稿日期:2004-10-16 作者简介:郭春生(1965— ),男,河北肃宁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俄罗斯、东欧问题研究。
① [俄]梅利尼科夫主编:《中欧和东南欧民族形成史》,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7~8页。
(МыльниковА.С.УИстоковформированиянацийвцентральнойиюго-восточнойевропе———Общественно-культурноеразвитиеигенезиснациональногосамосознания.)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还是民族主义———20世纪东欧国家的历史选择及启示郭春生(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摘要: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三大潮流在东欧地区此伏彼起,呈绞结状态。
表面看来,这一百年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争斗,实际上,民族主义始终是这一地区的一股巨流,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占优势的时期,都无法湮灭民族主义的巨大影响。
东欧剧变与其说是资本主义的胜利,不如说民族主义的胜利。
正确分析20东欧的民族主义问题对我们处理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东欧;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民族主义;欧洲中图分类号:D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 (2004)11-0080-05 在20世纪将要进入最后一个十年的时候,东欧各国发生了多米诺骨牌式的剧变,它们纷纷抛弃了原来的苏联式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走上了一条新型的发展道路。
表面看来,东欧各国的选择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否定,是回归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资本主义道路,实际上,如果从20世纪这一历史的长时段来分析东欧国家的发展变化过程,我们就不难发现,东欧剧变绝对不是资本主义道路的简单复归,其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内容。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流氓无产阶级的现代演变
2020年第1期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M a r.2020 (总第143期)I s s u e s 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W o r l d S o c i a l i s m A Q u a r t e r l y,N o.1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流氓无产阶级的现代演变郭春生罗涛涛摘要:自马克思首次提出流氓无产阶级概念以来,流氓无产阶级的内涵随着现代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断演变,大体经历了经典作家语境中的被反革命性吞噬的流氓无产阶级,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革命性有待激发的流氓无产阶级,以及20世纪中期以来即告别革命后革命性与反革命性均需警惕的流氓无产阶级㊂流氓无产阶级内涵的流变是对人类社会自19世纪以来所经历的革命和建设历程的反映㊂在当代国际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改革成为时代主流趋势,流氓无产阶级在内涵和形式上也有了显著变化,需要社会予以区别看待,积极引导他们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㊂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流氓无产阶级;革命性;反革命性流氓无产阶级(L u m p e n p r o l e t a r i a t)是马克思提出的一个现代概念,而该阶级的存在则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㊂正如恩格斯所言: 一般说来,流氓无产阶级是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社会发展阶段都出现过的现象,只是发展程度各不相同罢了㊂ ①在此,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视域出发,特别是依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考察流氓无产阶级在现代社会剧烈发展中的演变,重点考察流氓无产阶级与现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㊂一㊁被反革命性吞噬的流氓无产阶级在以产业革命引领的现代社会大变革中,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最能显示现代社会的特征㊂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现代社会阶级结构最著名的判断就是阶级对立简单化了, 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②㊂进而,资产阶级是剥削者,无产阶级是被剥削者;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资产阶级代表的生产关系已经容纳不了如此先进的生产力了;因此,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㊂这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基本方法,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作者简介:郭春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罗涛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㊂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9页㊂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㊂段相联系①,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就是先进的阶级,反之则是腐朽落后的阶级㊂那么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视域下,流氓无产阶级是一个什么样的阶级呢?它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关系是怎样的?在现代社会该阶级又有什么变化呢?现代社会到来之前,也存在着一个流氓无产阶级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提出流氓无产阶级的概念㊂他们指出: 介于自由民与奴隶之间的平民,始终不过是流氓无产阶级㊂②在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赋予流氓无产阶级三层意义:其一是流民㊂他们居无定所,四处流浪,因为城市中易于找到遮风避雨之处,也容易获得糊口的食物,所以他们大多流浪于城市,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是针对罗马城而言㊂其二是无产者㊂这个群体没有财产,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㊂其三主要是政治阶层,他们与生产的联系极其遥远,是一个几乎没有任何生产属性的群体㊂虽然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也称他们为 阶级,但他们不是现代意义上的 阶级 ,没有共同的阶级意识,或者说 没有共同的阶级意识 就是他们的阶级意识,更没有一致的阶级行动㊂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产生了剧烈的阶级分化,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阶级趋向日益简单化,他们在关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那些处于分化中的阶级和阶层,这些阶级阶层大多属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外的中间阶层,流氓无产阶级就是这些中间阶层中的一个㊂所以,中间性仍然是大变革年代流氓无产阶级的第一属性㊂仍如前现代社会一样,流氓无产阶级不是也不可能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主体阶级,在逐渐进入现代工业资本主义的时代,它仍然是位于主体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中间阶级㊂凡属中间者即具有不稳定性,这个阶级是不断分化和摇摆的㊂分化是指其阶级成员随时可能进入其他阶级,摇摆则是指其在革命年代的政治属性,他们可能成为革命者也可能成为反革命者,这也就是革命年代流氓无产阶级的两面性㊂ 流氓无产阶级是旧社会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的部分,他们在一些地方也被无产阶级革命卷到运动里来,但是,由于他们的整个生活状况,他们更甘心于被人收买,去干反动的勾当㊂③由此,便产生了流氓无产阶级的第二个主要属性,即其反革命性㊂关于流氓无产阶级的第二个属性,也就是在革命时代的大背景下,流氓无产阶级的最重要属性就是这个阶级的反动性或者反革命性㊂反革命性之所以成为这个时代流氓无产阶级的最重要属性,根本原因还是它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㊂与前现代社会的流氓无产阶级一样,由于远离社会生产活动,不创造也不掌握生产财富的流氓无产阶级为了生存下去,最迫切的追求就是 被收买,并且从不追问收买者是什么人,以及这些人为何收买自己㊂而进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成为社会财富的最主要标志,掌握着金钱的资产阶级也就掌握了收买流氓无产阶级的最有力工具㊂ 无产者,即v u l g o (一般所谓的)工人阶级怎么样呢? 工人分成雇工㊁短工㊁帮工㊁工厂工人和流氓无产阶级 流氓为了两个塔勒就可以在资产阶级㊁贵族和警察彼此发生摩擦时替他们做打手㊂④无论是没落的封建统治者还是新兴的资产阶级,都乐于从他们剥削而来的财富中,拿出很少的一部分,对流氓无产阶级进行收买㊂流氓无产31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流氓无产阶级的现代演变①②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页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7-578页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㊂阶级则轻易地站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对立面,成为反动势力的帮凶㊂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年代,马克思㊁恩格斯特别强调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无产者也只有在具备了共同的阶级意识的时候,他们才能发挥其革命性㊂而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则是在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的环境中,在集中的㊁共同的生产活动中逐渐产生的㊂流氓无产阶级虽然也属无产者,可他们远离生产活动,并且是一个流浪的㊁分散的社会群体,所以,他们是一个 没有阶级意识㊁苟且偷生的社会底层群体 ①,更容易站到反革命的一边,不可能承担起革命的重任㊂第三,不能忽视流氓无产阶级中潜藏着的革命性㊂流氓无产阶级属于中间阶级,凡属中间阶级,即有其两面性㊂马克思和恩格斯断言他们 在一些地方也被无产阶级革命卷到运动里来 ②,这就显露出在这个阶级中潜藏着的革命性㊂恩格斯以德国为例说明流氓无产阶级中潜藏的这种革命性㊂在德国社会,无产阶级因力量不足而需要依靠 小资产者㊁城市流氓无产阶级㊁小农和农业短工 等同盟者㊂在流氓无产阶级的早期发展阶段,其作为平民反对派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由社会中的流浪者组成,曾大批加入农军③,积极参加农民起义㊂这个时候,流氓无产阶级 还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性,还远没有发展到今天开化了的流氓无产阶级的这种卑贱和堕落的地步 ④㊂但流氓无产阶级潜藏的淳朴的农民本性经不起现实考验㊂在实际斗争中,这些流浪的流氓无产阶级在农军中 败坏纪律,瓦解农民斗志,而且经常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⑤㊂总的来说,流氓无产阶级是这些 同盟者中最坏的同盟者 ,他们是 由各个阶级的堕落分子构成的糟粕 , 这些社会渣滓极易被人收买,非常厚颜无耻 ⑥㊂由此看来,流氓无产阶级中潜藏的这种革命性不仅不易被挖掘和发挥,而且易于瓦解和消失,乃至演变为反革命性㊂所以,反革命性是流氓无产阶级的最重要属性,这一时期的流氓无产阶级总体上应该是被反革命性吞噬的流氓无产阶级㊂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这一经典文献中,马克思对流氓无产阶级进行了典型分析㊂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组织了主要由15至20岁的青年组成的别动队,其中大部分属于流氓无产阶级,主要是一些 专靠社会餐桌上的残羹剩饭生活的分子㊁无固定职业的人㊁游民 ⑦㊂这些人正处于青年时期,年少气盛,他们既 能干出最卑鄙的强盗行径和最龌龊的卖身勾当 ,也 能够做出轰轰烈烈的英雄业绩和狂热的自我牺牲 ⑧㊂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斗争中,流氓无产阶级依其本性选择支持后者,只因临时政府给他们每天1法郎50生丁的工资,以及一身区别于无产阶级的制服㊂六月起义失败后,这些人同样选择支持路易㊃波拿巴并维护其在法国确立的专制独裁统治,只因后者许诺他们以财富和权力㊂在流氓无产阶级的反革命性上,巴枯宁的认识更为绝对㊂在他看来,流氓无产阶级的反革命特性是与生俱来的,存在于它的内心㊁欲望㊁生存本能和其在集体中41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㊃2020年第1期①②③④⑤⑥⑦张俤㊁郭台辉:‘西方马克思主义对 流氓无产阶级 的三种解释“,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5月27日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㊂此处 农军 为恩格斯所用的原词,指农民军队㊂ 作者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0页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0页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9-210页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5页㊂的地位之中,它构成未来社会主义的细菌①㊂在‘路易㊃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明确指出,流氓无产阶级由 所有各个阶级中淘汰出来的渣滓㊁残屑和糟粕 ②组成㊂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用流氓无产阶级的概念分析资产阶级上层集团,包括金融贵族㊁波拿巴派以及作为流氓无产阶级首领的波拿巴本人㊂ 金融贵族,不论就其发财致富的方式还是就其享乐的性质来说,都不过是流氓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社会上层的再生罢了㊂③很明显,在马克思㊁恩格斯看来,流氓无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一系列道德特征的流动性概念④,它既是指一个同工业无产阶级一样不掌握任何生产资料的无财产阶级,也是指一个和过剩人口㊁金融贵族一样处于资本主义生产之外的不事生产的懒惰阶级,还是指一个同大资产阶级㊁金融贵族一样依靠压榨底层劳动者以维持其生存和享乐的堕落阶级⑤㊂马克思㊁恩格斯对流氓无产阶级的认识,是其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逻辑的展开㊂在他们看来,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社会,正处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㊂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推进和现代社会的来临,19世纪欧洲社会不仅形成了一个与资产阶级对抗的无产阶级,还产生了大量被排斥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之外的贫民,其中就包括流氓无产阶级㊂尽管流氓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一样,均属于无产者㊂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对立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其他中间阶级将不复存在或影响式微㊂而且,马克思㊁恩格斯认为,流氓无产阶级政治立场摇摆不定㊁阶级意识模糊不清,使得他们无法像无产阶级那样成为一个自觉的革命主体,更无力担负起推翻资产阶级统治㊁实现人类解放的历史重任㊂马克思㊁恩格斯通过强调流氓无产阶级的反革命表现更突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他们用流氓无产阶级来 描述和分析社会底层中的非革命的㊁甚至是反革命的群体,从而与有明确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区分开来 其目的在于突出无产阶级是积极力量⑥㊂而且,流氓无产阶级在1848年法国革命中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路易㊃波拿巴政变的实际表现也坚定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析㊂对流氓无产阶级的分析也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典范㊂ 与其说马克思关于流氓无产阶级的多重界定并非无心之失,不如说它指明了流动的阶级结构是如何通过其多变性来佐证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的㊂⑦面对复杂的社会结构,马克思㊁恩格斯一方面要保证其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逻辑的自洽性,突出无产阶级的革命主体特性,另一方面还要兼顾由社会发展不充分导致的社会阶级结构复杂的现实情况㊂尽管马克思㊁恩格斯突出流氓无产阶级的反革命特性,但他们并不否认该阶级潜藏的革命性,这便为后世依托不同社会条件以突出流氓无产阶级的革命性提供了可能㊂51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流氓无产阶级的现代演变①②③④⑤⑥⑦B a k u n i n ,M i k h a i l A l e k s a n d r o v i c h ,M a r x i s m ,F r e e d o m ,a n d t h e S t a t e ,K e s s i n g e r ,2004,p .4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3页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3页㊂J e a n -C l a u d e B o u r d i n , M a r x E t L e L u m p e n p r o l e t a r i a t , A c t u e l M a r x ,V o l .54,N o .2,2013,p .44.P e t e r H a y e s , U t o p i a a n d t h e L u m p e n p r o l e t a r i a t :M a r x s R e a s o n i n g i n T h e E i g h t e e n t h B r u m a i r e o f L o u i s B o n a p a r t e , T h e R e v i e w o f Po l i t i c s ,V o l .50,N o .3,1988,p .446.郭台辉㊁张俤:‘谁是流氓无产阶级 马克思的经典解释及其当代争论“,载‘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6期㊂P e t e r H a y e s , M a r x s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F r e n c h C l a s s S t r u c t u r e , T h e o r y a n d S o c i e t y ,V o l .22,N o .1,1993,61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㊃2020年第1期二㊁革命性有待激发的流氓无产阶级从19世纪后期开始,马克思㊁恩格斯语境中的流氓无产阶级内涵发生了第一次流变,即由被反革命性吞噬的流氓无产阶级向革命性有待激发的流氓无产阶级过渡㊂需要明确的是,流变后的流氓无产阶级内涵依然延续了马克思㊁恩格斯的基本思路,只是在侧重点上发生了变化,即由突出反革命性转变为突出革命性㊂此次流变既发生于欧洲社会,也发生在欧洲社会以外的落后国家和地区㊂在欧洲社会,流氓无产阶级内涵的流变主要取决于现实条件的变化带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改变,如阶级矛盾的缓和㊁工人阶级状况的改善等㊂这使得以往欧洲社会由无产阶级充当的革命主体出现了缺失,也为重新评价流氓无产阶级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角色和地位提供了现实可能性㊂19世纪后期,特别是普法战争之后,欧洲社会政治局势日趋稳定,资本主义经济稳步发展㊂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欧洲各国社会民主党纷纷开展和平斗争,积极参与议会选举,争取劳工权益;另一方面,资产阶级政府迫于压力,相继出台一系列保障工人阶级权益㊁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㊂如1883至1889年,俾斯麦当政期间,德国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养老和残疾社会保险法“等旨在维护德国劳工权益的法令,其他欧洲国家也出台了类似的政策和法令㊂此举极大地改善了工人阶级的处境,也让他们看到了通过议会选举开展和平斗争的有效性,进而销蚀了他们作为革命主体的政治立场和阶级意识㊂正如马尔库塞所言: 在大多数工人阶级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不革命的,甚至是反革命的意识占着统治地位㊂ ①随着无产阶级革命主体地位的动摇,流氓无产阶级潜藏的革命性得以凸显㊂欧洲社会中革命性日益凸显的流氓无产阶级仍然是那些流浪汉㊁失业者等社会边缘人群,他们不满于当时的资本主义秩序,渴望激进的社会变革,其革命性相比于19世纪中叶更为凸显㊂所以说,这一时期的流氓无产阶级可以概括为 革命性有待激发的流氓无产阶级 ㊂在欧洲以外的落后国家和地区,流氓无产阶级在其形成之初便凸显其革命性和作为革命同盟者的地位㊂这是因为这些地区被卷入现代社会发展浪潮之后,就迅速地被边缘化或半边缘化,传统的社会结构快速解体,新的社会结构迟迟不能建立㊂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发展得都很不充分,远没有成为社会的主体阶级;在传统社会的快速分裂和解体中,产生了大量的流氓无产阶级,他们成为社会中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㊂显然,这些地区的激进社会变革无法像经典作家时期的欧洲那样,单独由无产阶级充当革命主体,还得依靠包括流氓无产阶级在内的社会底层群体的力量㊂尽管流氓无产阶级缺乏道德准则,无是非立场,也没有严肃正当的政治革命和社会斗争理念,但赤贫的经济状况和边缘的社会地位,让流氓无产者们无所顾忌,更具有反社会性㊁主动进攻性㊂一旦出现社会需求,他们便积极主动地卷入革命㊂ 流氓无产者绝不仅仅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粗人,相反,他们大胆求变,爬上上流社会的欲望相当强烈,在一个政治化的社会中,他们见风使舵,政治嗅觉相当灵敏㊂ ②在无产阶级缺失或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流氓无产阶级能够予以填充㊂在这个意义上,弗朗茨①[美]H.马尔库塞等著:‘工业社会和新左派“,任立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4页㊂㊃法农提出,殖民地的革命主体应当由流氓无产阶级和农民来充当㊂ 在群众中,在贫民窟中的人民中,尤其是在流氓无产阶级内部,革命起义能够找到其在城市中的先锋队㊂流氓无产阶级是殖民地人民中最具自发性和激进性的革命力量之一㊂①不过,流氓无产阶级从来都是兼具革命性和反革命性的力量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无论地理位置还是发展水平,都处在西欧中心区与发展落后地区的中间地带㊂俄国社会快速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社会阶级结构严重分化,出现大量流氓无产阶级,他们的反革命特性尤其明显,仍然属于被反革命性吞噬的流氓无产阶级㊂在1905年革命中,沙皇政府 组织所谓黑帮,并煽动人民中一切反动的㊁不觉悟的或者被种族仇恨和宗教仇恨所迷惑的分子来反对革命 , 黑帮队伍的主要来源是小资产阶级的反动阶层㊁店铺老板㊁无业游民以及刑事犯罪分子等等 ②㊂他们就是十分典型的流氓无产阶级,承担了镇压革命的反动角色㊂1905年革命之后的俄国,随着斯托雷平解散村社的改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沦落到流氓无产阶级的行列㊂随着俄国革命形势的高涨,流氓无产阶级的革命性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 革命性有待激发的流氓无产阶级 ㊂事实上,他们在1917年开始的俄国大革命中就显示出了十分重要的革命能量㊂在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阶级结构极为复杂,包括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㊁中产阶级㊁小资产阶级㊁半无产阶级㊁无产阶级㊁农民以及游民无产者㊂其中,工业无产阶级人数不多,难以单独充当革命主体㊂而游民无产者数量不小,能够扮演革命同盟军角色,在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㊂这些游民无产者即流氓无产阶级,是 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者㊂他们在各地都有秘密组织,如闵粤的 三合会 ,湘鄂黔蜀的 哥老会 ,皖豫鲁等省的 大刀会,直隶及东三省的 在理会 ,上海等处的 青帮,都曾经是他们的政治和经济斗争的互助团体㊂处置这一批人,是中国的困难的问题之一㊂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③㊂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要想成功,必须激发农民㊁流氓无产阶级等底层民众的革命性,动员他们广泛参与革命斗争㊂毛泽东同经典作家一样,既认识到流氓无产阶级甘于被收买的反动性,也看到它积极参加革命的可能性,问题在于如何激发其革命性而消解其反动性㊂ 这个阶层是动摇的阶层;其中一部分容易被反动势力所收买,其另一部分则有参加革命的可能性㊂他们缺乏建设性,破坏有余而建设不足,在参加革命以后,就又成为革命队伍中流寇主义和无政府思想的来源㊂因此,应该善于改造他们,注意防止他们的破坏性㊂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充分证明了包括流氓无产阶级在内的社会底层群体能够充当革命主体,只要把流氓无产阶级潜藏的革命性挖掘出来,并妥善发挥和使用,他们就能成为重要的革命力量㊂这也印证了马克思㊁恩格斯对流氓无产阶级潜藏的革命性的把握㊂总体来看,自19世纪后期开始,流氓无产阶级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性被卷入革命队伍中来,是一个典型的 革命性有待激发 的阶级㊂71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流氓无产阶级的现代演变①②③F r a n t z F a n o n ,L e s d a m n és d e l a t e r r e ,P a r i s :Éd i t i o n s L a D éc o u v e r t e &S y r o s ,2002,p .125.‘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44㊁860页㊂‘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页㊂81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㊃2020年第1期三㊁作为作风和习气的流氓无产阶级二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共处㊂即便出现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的冷战,美㊁苏也在第三世界国家通过扶持代理人或输出革命的形式展开竞争,但世界上主要大国已经确立了基本的政治制度,专注于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㊂这一切都意味着人类社会总体上逐渐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㊂时代变迁以及由此带来的历史任务的变化,要求对流氓无产阶级进行重新审视㊂其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与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㊂对这些国家而言,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都是其指导思想㊂所以,应该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流氓无产阶级的基本理论,并使之指导这些国家的相关实践㊂流氓无产阶级兼具革命性和反革命性㊂就革命性而言,流氓无产阶级赤贫的经济地位,使得它能够提出激进的社会变革的政治主张㊂就反革命性而言,流氓无产阶级远离生产活动㊁靠投机出卖自己的寄生性特征,往往让它做出投靠反动势力的政治选择㊂在革命年代,流氓无产阶级的革命性与反革命性往往表现出浓厚的暴力㊁破坏等政治色彩㊂而在建设和改革时代,流氓无产阶级的革命性与反革命性则日益褪去其政治色彩,其革命性往往表现为在现有体制中的抗争行为,反革命性则主要表现为不事生产㊁好吃懒做㊁小偷小摸㊁违法乱纪等个人堕落行为㊂所以说,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要警惕流氓无产阶级的革命性与反革命性内蕴的暴力㊁破坏等政治色彩,尤其是要警惕其革命性对经济发展㊁政治建设和社会秩序的威胁㊂其二,在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人人都是生产者和劳动者㊂如此,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传统社会中不事生产劳动的流氓无产阶级就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㊂这并不是说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不存在流氓无产阶级,而是说它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复存在了,但作为一种作风和习气,流氓无产阶级依然是大有市场的㊂那么,如何消灭作为作风和习气的流氓无产阶级呢?从理论原则上讲,社会主义国家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全部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所以,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只有国家具有 收买 流氓无产阶级的权力和能力㊂当流氓无产阶级为社会主义国家 收买 时,它也就成了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的劳动者㊂但是,现代社会是复杂多变的㊂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实践中,总有不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㊁不被国家 收买 的流氓无产阶级㊂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社会,就依然存在那些为经典作家诟病不已的反动的流氓无产者,他们主要混迹于基层社会,从事暴力违法犯罪活动,如组织卖淫㊁参与赌博以及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等,扰乱社会秩序㊂近两年,中国掀起的史无前例的扫黑除恶风暴,客观反映出了该群体数量之多㊁力量之强以及对社会威胁之大㊂ 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共打掉涉黑组织2104个㊁涉恶集团7274个,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 保护伞 问题33335件㊁处理33270人㊂ ①这些黑恶交织的犯罪分子,在发展壮大以前都是一些长期混迹于社会底层的 小混混 ,整日无所事事,以敲诈勒索㊁小偷小摸和打架斗殴为业,是典型的经典作家语境中反革命性突出的流氓无产者㊂另外,马克思㊁恩①新华网:‘高擎督导 利剑 再掀强大攻势 中央扫黑除恶第二㊁第三轮督导综述“,h t t p://w w w.x i n-。
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观及其在十月革命中的实施
第47卷第3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47,N o.3 2020年5月J o u r n a l o f S i c h u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M a y,2020列宁的 国家与革命 观及其在十月革命中的实施郭春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列宁的革命思想由来已久,在被迫流亡中写就的‘国家与革命“集中体现了他的国家与革命的思想㊂在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临时政府无力镇压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直至布尔什维克发动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㊂列宁的革命专政思想使布尔什维克赢得了政权,也招致了俄国其他政治力量的激烈反抗和全国性内战的爆发㊂关键词:列宁;‘国家与革命“;十月革命;苏维埃中图分类号:A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20)03-0026-06收稿日期:2020-01-18作者简介:郭春生(1965 ),男,河北肃宁人,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㊂1917年 七月事变 后的8㊁9月间,因为临时政府的通缉,列宁在俄芬边界流亡㊂他先是匿居于拉兹里夫湖畔,8月上旬到达芬兰的赫尔辛福斯㊂期间,他认真研究了马克思㊁恩格斯的国家观,结合俄国的实际,写成了‘国家与革命“这一经典著作㊂虽然此书在1918年5月才在彼得格勒出版,而实际上列宁此书中的主要观点在1917年4月之后就陆续表达出来,并且在1917年12月17日和30日‘真理报“上发表了它的序言和第1章的头两节㊂这就是说,列宁从来也没有掩饰过自己的革命观点,而革命的进程就是按照他的理论规划而不断获得成功的㊂学界对列宁的 国家与革命 观研究不少,但缺乏对这一理论观点在十月革命中的实施进行深入思考,所以也很难对这一理论观点及其实践作出客观评价㊂本文从列宁的 国家与革命 观出发,着重观察这种 国家与革命 观在十月革命中的实施,思考它对这一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影响㊂一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国家与革命的关系问题㊂他首先驳斥了关于国家具有调节职能的观点,斥之为小资产阶级的调和论的国家观,那么,国家就只有镇压的职能,是阶级压迫和镇压的工具了㊂他首先从国家的产生说起㊂他援引恩格斯‘家庭㊁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话说: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㊂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㊁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㊂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㊂ ①既然是不可调和的,那当然就无时无刻不处在激烈的斗争之中㊂那么,资产阶级国家和历史上的其他国家有没有区别呢?在列宁看来,就维护私有制及剥削和压迫的本质而言,资产阶级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14页㊂国家与历史上的国家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仍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那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伴随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㊂不过,资产阶级虽然与历史上的剥削阶级没有不同,但他们的高明之处则在于总是用最华丽的外衣掩饰自己的意图,用最隐蔽的方法掩盖自己的剥削, 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 ①㊂列宁一语道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本质,这是因为:其一,民主共和制是财富和政权联姻的最好方式,资产阶级依靠自己的财富掌握政权,再依靠权力去支配财富,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其二,民主共和制的外在形式极具迷惑性,它以民主的外壳对资产阶级政权实现了最完美的包装,资产阶级充分利用这个美丽外壳,既保护了自己的财产,又维护了自身其他的权利,同时民主制度还迷惑了广大民众,让他们有当家做主的感觉㊂所以,资产阶级极力维护民主共和制㊂既然资产阶级国家与历史上的国家别无二致,那么对待以压迫剥削无产阶级为职能的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的态度也就是别无选择的,只有坚定地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一条路可走㊂由此,那些主张与资产阶级合作的阶级㊁政党㊁个人,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的盟友,是无产阶级的敌人;无产阶级必须认清他们的本质,绝对不能与他们搞任何形式的合作㊂当然,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就要坚定不移地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对形形色色的反对者进行无情打击㊂就当时俄国各政治力量而言,除了布尔什维克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两个温和的社会主义政党,一个是与布尔什维克同属社会民主工党的孟什维克,另一个是主要以农民为基础的社会革命党㊂在当时的斗争环境下,列宁不认为这两个政党是社会主义政党,更没有把他们视为团结的对象,而是将他们视为资产阶级的帮凶,是革命的对手和对象㊂分析这两个政党的性质,列宁认为,从对待国家的态度上就可以看清他们是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政党, 我国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我们布尔什维克一直都在这样证明),而是唱着准社会主义的高调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他们对国家的态度就是最明显的表现之一 ②,是 用阶级妥协的幻想来代替阶级斗争的假社会主义者 ③㊂既然属于资产阶级,在实践中,他们认同国家的超阶级性质,追求和资产阶级的合作,出卖劳动阶级的利益,幻想用和平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对待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必须视他们为敌人,坚决与之进行斗争㊂国家的性质确定了谁是现存国家的掌控者和既得利益者,谁是被压迫和被剥削者㊂在这些问题都明确之后,列宁得出了必须用暴力推翻现存国家统治的结论: 既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既然它是凌驾于社会之上并且 日益同社会相异化 的力量,那么很明显,被压迫阶级要求得解放,不仅非进行暴力革命不可,而且非消灭统治阶级所建立的㊁体现这种 异化 的国家政权机构不可㊂ ④资产阶级的国家也不例外,特别是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更是暴露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残酷性和剥削本性,丝毫也不要指望资产阶级国家的自行消失,无产阶级必须以革命消灭之, 资产阶级国家不是 自行消亡 的,而是由无产阶级在革命中来 消灭 的 ⑤㊂在列宁看来,根据当时俄国的情况来看,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㊁建立无产阶级国家的时刻已经到来了㊂他认为: 一下子打碎旧的官吏机器,立刻开始建立一个新的机器来逐步取消任何官吏,这并不是空想,这是公社的经验,这是革命无产阶级当前的直接任务㊂ ⑥列宁的这一判断,是基于对当时俄国国内外形势的详尽分析而得出的㊂由于帝国主义战争和沙皇政府的反动和腐朽,俄国人民先是以革命的手段推翻了沙皇政府的统治,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又从不倾听来自人民的心声,一味进行帝国主义战争,这使得广大民众已经无法再忍受下去㊂所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㊂那么,在革命成功并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之后,又如何把握政权呢?列宁的回答斩钉截铁:革命者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㊂他解释道: 无产阶级的专政,即不与任何人分掌而直接依靠群众武装力量的政权㊂ ⑦在这里,列宁表述得已经非常明确,在获得政权后,绝对不与其他阶级分享政权㊂郭春生列宁的 国家与革命 观及其在十月革命中的实施①②③④⑤⑥⑦‘列宁选集“第3卷,第120页㊂‘列宁选集“第3卷,第114-115页㊂‘列宁选集“第3卷,第130页㊂‘列宁选集“第3卷,第115页㊂‘列宁选集“第3卷,第124页㊂‘列宁选集“第3卷,第153页㊂‘列宁选集“第3卷,第131页㊂更何况,当时列宁也把两个社会主义政党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视为小资产阶级政党,所以,列宁不主张与他们分享政权,更不用说立宪民主党等典型的资产阶级政党了㊂如果无产阶级坚持自己的专政,必然会引起各种各样的反抗㊂如何对待这些反抗者,列宁引用恩格斯的话,回答得同样斩钉截铁: 获得胜利的政党迫于必要,不得不凭借它的武器对反动派造成的恐惧,来维持自己的统治㊂ ①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必须对反动派进行无情打击,以恐怖专政来维持自己的统治㊂二月革命胜利后,新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提出了设立立宪会议的设想,那就是择机召开全国选举产生的立宪会议,产生国家大法,在此基础上建立法权国家㊂列宁将工人士兵自发成立的苏维埃视为革命政权的依托,在 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 的基本策略下,针对临时政府的立宪会议设想,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就已经阐明: 不要议会制共和国(从工人代表苏维埃回到议会制共和国是倒退了一步),而要从下到上遍及全国的工人㊁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共和国㊂ ②所以,虽然1917年布尔什维克一直支持建立立宪会议的主张,但对列宁而言那只是迫于形势而作出的策略调整㊂在‘国家与革命“中,他多次强调: 推翻资产阶级,破坏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建立公社类型的民主共和国或工兵代表苏维埃共和国,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㊂ ③由此看来,列宁在流亡期间写就的‘国家与革命“这部著作,对未来的革命进程已经进行了完整的设计,即:无产阶级要利用帝国主义战争造成的革命形势,以革命夺取政权,实行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对反抗者进行毫不留情的打击和镇压㊂列宁的设想,坚决主张以革命夺取政权,不像此前的各届临时政府由多个政党联合组成,而是建立无产阶级的专政;如果有人胆敢反抗,就以坚决的镇压进行回击㊂列宁是布尔什维克的领袖,他在设计了革命的进程之后,就积极地在党内宣传和推行自己的革命策略㊂在此之后,俄国革命的进程就按照列宁的设计一步步地推行开来㊂需要深思的是,列宁这样的半公开的革命策略为什么在克服阻力后能够获得成功?这要从革命的进程中寻找答案㊂二应该说,列宁的革命计划是步步险招,然而,革命就是在这种惊险中成功的㊂‘国家与革命“等于是列宁的革命计划㊂随后俄国形势的变化,基本按照列宁的计划步步演进㊂事实上,列宁的革命纲领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并没有实现完全的思想统一,反映在革命进程之中,就是布尔什维克的行动也并不总是那么坚定㊂七月事件就是典型的表现㊂七月事件不是布尔什维克组织发动的,但布尔什维克中的激进派主张趁机发动武装起义夺取政权㊂面对突如其来的群众运动,仅仅是在7月3日这一天,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就对事件三变方针:从试图阻止,到领导运动,再到取消支持④㊂事件结束后,临时政府和苏维埃将事件损失归咎于布尔什维克,面临被逮捕危险的列宁被迫流亡,他也完全不再信任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㊂这样,布尔什维克的策略转变为既反对临时政府,也反对温和社会主义者掌握的苏维埃,收回了 一切权力归苏维埃 的口号㊂不过,临时政府和苏维埃并没有将矛头对准整个布尔什维克党,而是对准了以列宁为首的少数领导人,开始了对列宁与德国政府关系的调查㊂所以,七月事件后,布尔什维克党团实际上继续在苏维埃中合法存在并积极活动㊂七月事件也同时证明了临时政府的无力与无能,在混乱局势下,它竟没有可以信赖和指挥的武装力量来维持秩序㊂七月事件后,重新改组的临时政府尽管得到了苏维埃的支持,但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软弱无力的状况㊂反动将军科尔尼洛夫的叛乱,彻底改变了左右翼的力量对比,同时也促成了左翼的空前团结与合作㊂布尔什维克与社会革命党及孟什维克组成了团结对敌的左翼联盟,不仅粉碎了反动将军的叛乱,更在政治角逐中把右翼力量彻底击溃㊂在此之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①②③④‘列宁选集“第3卷,第166页㊂‘列宁选集“第3卷,第15页㊂‘列宁选集“第3卷,第219页㊂姚海‘俄国革命“,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98页㊂命党都提出了不允许曾支持科尔尼洛夫的立宪民主党人加入临时政府的要求,而临时政府在不满足这些要求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完成重组㊂这时的事实已非常明确,真正的权力在苏维埃手里,国家的命运将由掌握了苏维埃的力量来把握㊂而9月2日结束的苏维埃联席会议,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主持下,通过了继续支持克伦茨基临时政府的决定,这时的临时政府是一个没有了立宪民主党的由温和社会主义者组成的政府㊂直到9月25日,克伦茨基主持的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成立㊂由17人组成的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中,包括孟什维克和立宪民主党各4人㊁社会革命党1人㊁其他为无党派人士,没有布尔什维克的代表参加㊂然而,主张与右翼力量彻底决裂的布尔什维克,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的支持㊂9月25日,彼得格勒苏维埃进行改组,新的主席团中布尔什维克4人㊁社会革命党2人㊁孟什维克1人,托洛茨基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类似的一幕也在莫斯科等大城市的苏维埃中上演㊂这表明,虽然就全国而言,布尔什维克在苏维埃中不占优势,但在彼得格勒等重要城市的苏维埃中,布尔什维克已经成为无可置疑的多数,夺取中心城市的领导权的时机已经成熟㊂在这里,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维埃取代临时政府,只是一个程序问题㊂列宁的优势就在于总是能准确地把握形势,及时作出判断,并果断采取行动㊂9月15日,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就接到了来自列宁的两封信,也就是写于12 14日的‘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和‘马克思主义和起义“,发出了立即准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号令㊂列宁在信中指出,起义已经被客观事变进程提到了日程上来,并指出马克思主义者 必须赢得第一次胜利,并且趁敌人张皇失措的时候,不停地向敌人进攻,不断地取得胜利 ①㊂但是,布尔什维克的许多领导人并不支持列宁的意见㊂他们认为,既然布尔什维克已经在一些大城市的工兵代表苏维埃中占了优势并且不断扩大这种优势,只要在预定10月25日召开的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获得政权,而不需要什么起义㊂列宁则坚持己见,他于9月17日从赫尔辛福斯回到维堡,并准备回到彼得格勒㊂他不断著文或给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写信,敦促进行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㊂9月29日,他写了‘危机成熟了“一文,批判了相信苏维埃代表大会和立宪会议的错误倾向,认为这将导致党的毁灭而遗臭万年,提出立即进行有99%胜利把握的武装起义㊂他以退出中央委员会相威胁,要求布尔什维克领导人立即准备武装起义,不要断送革命时机㊂10月1日,列宁又给中央委员会㊁彼得格勒委员会和莫斯科委员会写信,要求立即进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㊂10月7日,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召开了预备议会的第一次会议,即 共和国临时会议 ,布尔什维克代表团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主张受到温和社会主义者的激烈反对,布尔什维克代表团退出了会议㊂这时,在首都到处都在流传着布尔什维克准备武装起义的消息㊂10月10日,列宁秘密参加了回到彼得格勒后的第一次中央委员会,12名中央委员参加了会议㊂会议争论十分激烈,列宁强调政治上权力转移的条件已经成熟,不能再浪费时间,必须进行武装起义㊂多数委员对列宁的主张持有疑义,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则建议党拒绝暴力斗争方式㊂列宁的耐心和不懈的说服工作起到了作用,会议以10ʒ2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立即准备武装起义的决议㊂10月16日,彼得格勒苏维埃召开了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在激烈的意见分歧下再次通过了加紧准备武装起义的决议㊂10月16日,彼得格勒苏维埃全体会议批准成立了一个军事革命委员会㊂这个委员会形式上是为了应对德国可能对彼得格勒的进攻,形成首都必须的军事力量,统计卫戍部队的人数和装备,以便制定防御计划㊂其宗旨中也没有涉及武装工人㊁保卫革命等方面的内容㊂10月20日正式成立的军事革命委员会,由左派社会革命党和布尔什维克组成,左派社会革命党的拉基米尔担任主席,但实际上托洛茨基等人同样履行主席的职责㊂②军事革命委员会成立的第二天,即21日,便召集了卫戍部队代表会议,托洛茨基在讲话中成功调动了代表们的情绪,号召他们在革命中支持军事革命委员会㊂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便向卫戍部队派去自己的政治委员以替代那些支持临时政府的人㊂23日,托洛茨基还亲自到彼得保罗要塞争取到了当地驻军的支持,要塞的大炮直指冬宫㊂虽然军事革命委员会的行动遭到了一定的抵制,但大部分的卫戍部队已经被争取郭春生列宁的 国家与革命 观及其在十月革命中的实施①②‘列宁选集“第3卷,第274页㊂姚海‘俄国革命“,第473页㊂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到苏维埃一边,支持军事革命委员会的行动㊂由此来看,如果说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之间公开的权力争夺,应该始于苏维埃直接向卫戍部队派驻政治委员,至少在彼得格勒是如此㊂面对苏维埃的行动,临时政府的决定是重新拘禁被控参与七月事件㊁后来取保获释㊁现在进行反政府鼓动的布尔什维克,同时下令查封‘工人之路报“‘士兵报“等布尔什维克的报纸和极右翼的‘生活语言报“‘新罗斯“等报纸㊂24日上午,克伦茨基到参谋总部要求从前线调动忠于政府的军队到首都,驱逐军事革命委员会派遣的政治委员,苏维埃和临时政府开始了公开的军事对立,布尔什维克和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的革命也由此开始㊂事实上,临时政府可以调动的军事力量十分有限,大部分的军队特别是首都的卫戍部队在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持观望态度,苏维埃特别是布尔什维克则掌握着部分精干的部队㊂24日晚,列宁化装到达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所在地斯莫尔尼宫,紧急召开中央委员会会议㊂列宁在会上坚决要求占领冬宫,逮捕临时政府部长,托洛茨基则提出以 人民委员 代替 部长 的称谓㊂10月25日凌晨,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起义的士兵和工人赤卫队占领市内的重要据点,革命行动在顺利进行,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实质性抵抗㊂上午11时,无兵可用的临时政府总理克伦茨基逃出首都,到西南前线搬取救兵㊂到晚上9点40分, 阿芙乐尔号 巡洋舰的炮声响了,冬宫实际上无力抵抗㊂凌晨时分,躲在冬宫的临时政府的部长们被捕㊂这场起义一共死6人,伤50人①㊂10月25日晚,在革命的炮声中,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布尔什维克已经在大会的代表中占了优势㊂因为政治分歧,社会革命党㊁孟什维克和崩得成员在会议期间退出了大会,他们也拒绝参加大会主席团㊂10月26日,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组织新政府的法令,三位左派社会革命党人拒绝了布尔什维克的邀请,从而使新成立的人民委员会由清一色的布尔什维克组成㊂而这也正好符合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要求㊂不过,大会并没有放弃立宪会议的旗帜,确定人民委员会只是立宪会议召开以前的工农临时政府㊂人民委员会的成立,结束了自二月革命以来俄国存在的两种政权并存的局面㊂先看临时政府,作为新的临时政府的人民委员会,与二月革命以来任何一届临时政府不同的是,它不是一个联合政府,而是由清一色的布尔什维克组成;再看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在苏维埃中占了优势,如前所言,科尔尼洛夫叛乱事件之后,布尔什维克就陆续在彼得格勒等大城市的苏维埃中占了优势,而到10月25日召开的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时,739名代表中布尔什维克占338名,占第二位的社会革命党只有211名,可见布尔什维克在全俄苏维埃中的优势也是明显的㊂这样,由于布尔什维克在两个权力机构中的优势,使临时政府和苏维埃形成了统一和一致,原来那种相互独立的两个政权不复存在㊂那么,为什么在这里还要称人民委员会为临时政府呢?因为二月革命后围绕在临时政府和苏维埃的各政治力量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最后的政权交由全国选举产生的立宪会议来决定,在此之前,所有的政权都是临时性质的㊂就连革命的布尔什维克也一直是认可这一理念的㊂但是,关于立宪会议的理念却是和列宁‘国家与革命“中表达的理念相互矛盾的㊂最主要的是,立宪会议来自于全国各政治力量的普遍选举,体现各政治力量的联合,而‘国家与革命“中的无产阶级专政理念则是排除了 无产阶级 之外的其他阶级的㊂历史的过程无须赘述,理念上的冲突和列宁的革命坚定性决定了立宪会议的命运㊂掌握了权力的布尔什维克,有能力运用政权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㊂1918年1月5日召开的立宪会议,当天即被解散;1月6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驱散立宪会议;1月10日,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开幕,它承担了立宪会议的职能㊂既然立宪会议不复存在,人民委员会也就不存在临时政府性质了,在苏维埃的支持下,它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强有力机构㊂但是,其他的政治力量本来寄希望于立宪会议,现在被布尔什维克政府强行解散,他们不服从于布尔什维克的专政,于是分散在各地发动叛乱㊂到1918年夏天,全国性的内战爆发了㊂郭春生列宁的 国家与革命 观及其在十月革命中的实施三从写作‘国家与革命“到1918年初立宪会议被解散,列宁的意志非常坚定,那就是不惜一切夺得政权,并建立无产阶级(布尔什维克)的专政㊂为了实现这一理想,除了有短暂的革命策略上的转变外,列宁一直致力于布尔什维克武装夺取政权㊂在这个过程中,布尔什维克党内意见分歧非常严重,列宁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细致的工作说服全党,终于建立了布尔什维克独掌的政权㊂然而,在建立布尔什维克专政的过程中,列宁的行动与1917年俄国政治发展的总趋势有着相当的距离㊂事实上,自二月革命后建立了临时政府和苏维埃,这两个权力机关相互之间存在着竞争性,体现了当时俄国政治力量的多样性和民众要求的多样性;更明显的是,这两个政权各自也都是联合性的,虽然几经变化,临时政府和苏维埃都是联合政权,他们都是由多种力量组合在一起的㊂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自由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无论在临时政府还是在苏维埃中,代表着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日渐微弱,直至被完全剔除出去㊂到1917年10月,苏维埃和临时政府基本上由社会主义政治力量控制㊂当苏维埃的军队发动革命㊁逮捕临时政府成员时,看似非常激烈的革命,并没有发生十分激烈的军事冲突㊂其原因在于,在此之前,临时政府虽然依然存在,但主要的权力已经转移到了苏维埃手中,临时政府基本上已经成为摆设,当苏维埃逮捕临时政府成员时,临时政府根本组织不起什么像样的力量进行抵抗㊂因为没有什么激烈的军事冲突,所以至少从表面上看,十月的革命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不过也就是又一次的权力改组而已㊂临时政府不是不想阻止列宁领导的革命,而是它根本无力阻止革命㊂从2月到10月几经改组的临时政府,始终是一个软弱无力的政府㊂从它与苏维埃的力量对比来看,苏维埃一开始就是以强有力的军事力量而诞生的,而临时政府一直没有可靠的自身能够支配的军队;从它与俄国旧军队的关系来看,它在这些军队中也没有自己可以信赖和支配的力量㊂所以,尽管列宁的革命主张由来已久,临时政府并没有力量压制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甚至它想逮捕列宁也无法做到㊂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一直认为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都不是什么社会主义政党, 我国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 ①,他们是小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㊂列宁的这一认识是第二国际后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分裂的产物,列宁一直站在革命立场上对第二国际中出现的改革改良思想进行毫不留情的抨击和批判㊂1903年,与孟什维克分裂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也一直对孟什维克持激烈的批评态度,一时的联合也不过是出于策略上的考虑而已㊂对于代表农民利益的民粹派演变而来的社会革命党,列宁也从不把其作为社会主义政党看待㊂列宁的这种一贯的思想和态度,决定了1917年布尔什维克的革命策略,那就是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清楚表述的建立无产阶级(布尔什维克)专政,对于其他政治力量的暂时联合都只是政治策略㊂在今天看来,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固然存在着一定的纲领和策略问题,但他们毕竟是代表部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政党,他们也都参与了作为无产阶级国际的第二国际的活动,在政治上把他们排除在外,显然使无产阶级的队伍变得狭隘了㊂特别是在当时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排除了其他政治社会力量的独立专政,必然会造成更大的社会冲突㊂事实上,1918年夏天出现的全面内战就表现得非常典型,内战给苏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伤害㊂[责任编辑:凌兴珍]。
弯路·老路·邪路:战后苏联共产党败亡的轨迹
党政研究2016.6苏联l/i)题研究主持人:郭春生【主持人语】二战结束后,苏联共产党面临着改革的重任,就是要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轨道上来。
斯大林时期苏共未能进行改革,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秘密报告”,成为这一时期苏共改革的重要标志。
正如“秘密报告”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样,赫鲁晓夫的改革也是成败交错,走了许多弯路。
勃列日涅夫又将苏共拖回了斯大林时期的老路,戈尔巴乔夫则抛弃了苏共,在经历了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停滞”和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混乱之后,由于苏联没有根据变化了的国内实际出发,固守僵化模式,没有与时俱进地进行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脱离了人民,使苏联共产党及苏联社会主义最终败亡。
弯路•老路•邪路"战后苏联共产党败亡的轨迹郭春生〔摘要〕政党适应性改革是任何政党必须遵循的规律。
斯大林领导的苏共没有看到改革的必要性而拒绝改革,赫鲁晓夫时期苏共的改革走了很大的弯路,勃列日涅夫又将苏共拖回了斯大林时期的老路,戈尔巴乔夫抛弃苏共则使苏联走上了亡党亡国的邪路和绝路。
〔关键词〕苏联共产党;苏联模式;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中图分类号〕D351.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 8048 - (2016 )06 - 0043 - 09〔基金项目〕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科研专项;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联合资助 (CWZ201513)〔作者简介〕郭春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
• 4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新科技革命时代到来、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世界主题的时候,苏联共产党未能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应性变革,走了一条从弯路到老路再到邪路的轨迹,终至党的败亡。
一、苏联的一党政治是一种特殊的政党政治,但作为唯一政党的苏联共产党也必须遵循政党发展的一般规律,不断进行政党适应性改革,以获得执政合法性资源。
战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共产党未能及时进行这种改革。
论列宁的反特权思想
Lenin's Views against Privileges 作者: 郭春生[1];王书文[2]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海淀100872;[2]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
出版物刊名: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页码: 58-62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 列宁;特权;无产阶级
摘要:列宁的反特权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
他认为国家特权是最高层次的特权,由这一特权衍生出了官僚、民族、垄断、性别等等一系列的特权。
凡是特权都有巨大危害。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反对各种特权,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为消灭所有层次的特权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改革与停滞之间: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苏共党建工作的退步
在改革与停滞之间: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苏共党建工作的
退步
郭春生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研究》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50年代到70年代,正是科技革命引领的社会急剧变革时期,作为苏联唯一政党的苏共却在这30年走了一条大大的弯路,在党的建设上从改革转而停滞,终又回到了“左”的老路,从而为苏联剧变埋下了伏笔.苏联共产党这30年的党建工作的退步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教训.
【总页数】5页(P13-17)
【作者】郭春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5
【相关文献】
1.对中央高度集权经济建设模式的改革尝试——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改革 [J], 高萌
2.论赫鲁晓夫时期苏共执政方式的改革尝试 [J], 宋黎明
3.苏共中央对传达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后所出现问题的应对和处理——写在苏共20大召开60周年之际 [J], 张盛发
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维埃体制改革 [J], 蒲国良
5.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错误建党思想是苏共解体的一个重要历史根源 [J], 魏泽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自评报告二ΟΟ六年十一月目 录引言 学院概况 (4)1.学院定位与办学思想 (8)1.1以明确的办学目标引领合理的发展规划 (8)1.2.以扎实的基础工作确保本科中心地位 (10)2.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 (12)2.1以师资培养为核心,组建优秀的教学队伍 (12)2.2以多边整合为手段,广泛利用国内外教学资源 (14)2.3以能力建设为支点,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 (15)2.4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激发教师参与本科教学的积极性 (17)2.5以科研实力为基础,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19)3.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22)3.1逐渐完善学科布局,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22)3.2精心修订教学方案,积极创新培养模式 (24)3.3倾力打造系列教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6)3.4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提升专业英语/双语教学水平 (28)3.5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优化教学方式方法 (29)3.6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创新专业实习模式 (30)4.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33)4.1优化教学管理队伍,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33)4.2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质量监控机制 (34)5.院风建设与学风建设 (36)5.1坚持团结建院、民主办院的方针,构建良好的学院氛围365.2秉持实事求是、爱岗敬业的原则,铸造良好的师风师范375.3落实以人为本、明德笃行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学风建设396.教学效果与社会评价 (42)6.1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能突出 (42)6.2生源质量优秀,社会评价卓越 (43)6.3就业情况较好,学生出路较广 (44)7.学院办学特色 (47)7.1变特点为特长,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47)7.2以特长求特色,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效果突出 (48)7.3以科研促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效明显 (49)7.4应时势求发展,本科教学改革迅速发展 (49)结语 问题与思考 (51)引言 学院概况中国人民大学从事国际问题和政治学教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建国之初。
战后苏联历史的改革主题及失败的教训
作者: 郭春生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页码: 23-28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5期
主题词: 苏联改革;斯大林体制;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和平环境下,苏联党和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改革,以迅速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由于官僚特权集团的阻挠,赫鲁晓夫改革最终失败,勃列日涅夫中止了改革,而戈尔巴乔夫以特权者和改革者的双重角色则将苏联引向了崩溃。
战后苏联改革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在改革中必须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论俄罗斯社会转轨时期的腐败难题与腐败治理
论俄罗斯社会转轨时期的腐败难题与腐败治理
郭春生
【期刊名称】《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6)004
【摘要】1985年以来的社会转轨是俄国历史上一次剧烈的社会转型过程.这次社会转轨过程伴随着严重的政治腐败.进入21世纪后,也就是普京担任总统之后,俄罗斯政府充分认识到了腐败的严重性及其危害性,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腐败治理.【总页数】5页(P62-66)
【作者】郭春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50
【相关文献】
1.体制转轨时期行政腐败持续不止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J], 赫鸿雁
2.现代化与腐败——浅论我国体制转轨时期的腐败现象 [J], 赵欣
3.从腐败现象的实质谈转轨时期反腐败斗争 [J], 杨青丽
4.社会生态学的腐败与社会转轨期的腐败 [J], 郑也夫
5.对体制转轨时期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的再认识 [J], 陈振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三条道路”“粉红”褪色 当前民主社会主义的全球治理观
作者: 郭春生[1,2]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人民论坛
页码: 75-77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9期
主题词: 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主义政党 变革
摘要:金融危机以来,社会民主党加强了探索和改革,使民主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发生变化。
其中特别引人瞩目的是加强了对全球化的应对,增强各社会民主党参与全球化的意识,对重大国际事件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让国际社会及时听到社会党国际的声音,了解社会党国际的立场。
在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努力下,在一些国家民主社会主义又重整旗鼓,获得新的突破,突出表现仍然是它们对待全球化及全球问题的观念和态度。
历史学院世界史系、国际关系研究院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历史学院世界史系、国际关系研究院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历史学院世界史系、国际关系研究院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来源: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16-03-23 16:51:32 ]2016年3月18日下午2点,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在仙林校区历史学院楼242教室如期举行。
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世界历史系主任洪邮生教授、英联邦与丝路文明研究所所长于文杰教授、世界历史系副主任刘成教授等老师和校内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人出席了活动,现场座无虚席。
2015级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顾心阳和2013级世界史专业博士生于明波分别担任论坛的上、下两个半场的主持人。
第一位报告人是2013级世界史专业博士生张迅实,报告题目为《贵族与18世纪后英国的农业技术革新》,报告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轮种技术、地力改良和技术传播。
张迅实在报告中认为,从深层观察,使英国传统农业迅速迈入新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原因便是农业技术革新。
它的出现与一批农业先驱息息相关,这其中涌现出众多著名的尚农贵族。
报告回答了为什么18世纪后英国的农业技术革新由贵族进行主导,因为首先,重农观念把贵族的目光长期吸引在农业事务上。
此外,身处转型时期,贵族相比其他阶层具备更多农业知识,他们对农业事务的管理和技术实践更为专业有序。
其次,贵族具有相当大资金优势,这是农业技术革新的重要支撑。
第二位报告人是2012级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马晓云,报告题目为《卡梅伦政府对欧盟政策研究(2010-2015)》。
马晓云的报告认为,如何处理与欧洲共同体/欧盟的关系一直是战后英国外交政策的核心问题之一。
就外交政策导向来说,英国常常在政治上、地理上和感情上被贴上“欧洲的局外人”、“不情愿的欧洲人”、一体化的“旁观者”的标签。
1945年后,伦敦的决策者们十分谨慎地支持超国家一体化计划。
1973年加入欧共体——1993年发展成为欧盟——后,英国就背负着“尴尬的伙伴”的名声,与共同体机构处于不舒适的若即若离的关系。
试析中日俄三角关系
试析中日俄三角关系
郭春生
【期刊名称】《国际问题研究》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冷战结束后,苏联不再是超级大国,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并试图
独霸世界。
美国极力阻挠世界多极化趋势,遏制任何一个可能与它形成抗衡的力量。
但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许多国际政治行为体不断发展壮大,它们相互之间不断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从而构成了许多三角关系,其中,中日俄三国间的三角关系具有代表性。
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中日俄关系,可以说它们构成了一个很明显的三角关系。
【总页数】4页(P11-14)
【作者】郭春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
【相关文献】
1.试析中日俄三角关系的表现及其影响 [J], 岳宗凤
2.简论日俄战争前日俄关系的演变 [J], 赵阳
3.乍暖还寒:从日俄北方四岛之争看日俄关系 [J], 董馨
4.论张之洞调整中日俄三角关系的外交主张 [J], 郝祥满
5.试析旅游业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
——以大连地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为例 [J], 李星建;黄艳萍;梁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郭春生
郭春生:
河北肃宁人,历史学博士。
职务职称: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学会职务:
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研究基地秘书长,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主要专著:
《社会政治阶层与苏联剧变》(当代世界出版社)
《加利传》(江西人民出版社)
《地球村的刷新——产业革命与现代化》(辽宁大学出版社)
《勃列日涅夫18年》(人民出版社)
学术论文:
在《国际问题研究》、《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探索与争鸣》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
主要课题和研究方向:
近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研究项目,致力于特权阶层与苏联剧变关系问题研究。
近期主要关注和研究中俄社会转型比较研究、俄罗斯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等重要问题。
联系方式:
e-mail:guochunsheng@;sheng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