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基础练习:选择题(2)附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演练卷2附答案详析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演练卷2(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安徽省江淮十校联考)下图为英国泰晤士河口(英国东南距海岸20公里之外)某风电场内单个风电机组示意图,该风电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海上风电场。
据此完成1~2题。
1.该风电场风电机的扇叶朝向为( )A.东南B.西北C.西南 D.东北2.该风电场建立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英国年降水量减少B.影响空中飞机飞行C.陆地风向发生改变D.危及低空飞行鸟类(2019·安徽省江淮十校联考)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所示的月份可能是( )A.1月 B.3月C.7月 D.11月4.该绿洲可能位于( )A.吐鲁番盆地 B.腾格里沙漠C.呼伦贝尔草原 D.鄂尔多斯高原(2019·安徽省江淮十校联考)下表中甲、乙为欧洲西部某地(50°N,5°E)和南美洲西部某地(45°S,72°W)的气候资料。
据此回答5~7题。
甲地均温(℃)1月4月7月10月全年13.2 11.3 6.3 8.1 10.2甲地降水(mm) 161 339 509 232 3 860乙地均温(℃) 4.8 9.2 16.1 12.2 11.1乙地降水(mm) 164 84 95 140 1 2605.甲地降水量远比乙地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西风带来丰富水汽B.靠近海洋水汽充足C.沿岸暖流增温增湿D.山地阻挡多地形雨6.乙地7月气温高于甲地1月气温的主要原因是(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B.甲地白昼时间长C.乙地沿岸有暖流流经D.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7.乙地全年降水量冬季较夏季更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B.暖流影响C.地形阻挡 D.冬季西风更为强劲(2019·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联考)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气温与海拔呈负相关。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选题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选题含答案第一部分:基本题一、地球运动读“纬度和昼夜长短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为夜,空白部分为昼,则此时约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昼和夜的分界线是________(填“晨线”或“昏线”),该线连续两次经过北京的时间间隔约为________。
(3)这一天之后,地球公转速度继续________,北京市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_______。
(4)这一天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___,B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22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2)晨线24小时(3)变慢变小(4)47°昼夜等长二、地球表面的形态热喀斯特地貌是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如冰洞、冰塔、热融滑塌、热融洼地等。
据此完成1~2题。
1.如图所示,因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冻结与融化过程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岩层破碎松解的作用属于()A.沉积作用B.风化作用C.搬运作用D.侵蚀作用2.大兴安岭北、祁连山东的热融滑塌主要发生在()A.冬季B.秋季C.夏季D.春季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因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冻结与融化过程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岩层破碎松解的作用属于风化作用。
第2题,热喀斯特地貌是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
大兴安岭北、祁连山东的热融滑塌主要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
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A.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B.积雪厚度大-地面吸收量多-年平均气温高C.积雪厚度小-大气吸收量少-年平均气温低D.积雪厚度小-地面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高答案 D解析积雪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热量少,地面辐射弱,大气吸收热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年平均气温低。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基础习练和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基础习练及答案一、选择题(一)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
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
“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退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
第2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1.C 2.D(二)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自然原因是()A.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且多暴雨D.植被破坏严重2.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A.③⑤B.①③C.①④D.②⑤答案1.C 2.A解析第1题,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位于地势交界处,但不完全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主要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植被破坏严重属人为因素。
第2题,图中③⑤生态安全工程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地区,对缓解下游旱涝灾害有重要意义。
(三)牛肝地是发育在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区域地理之中国自然地理(附答案)
中国自然地理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地形起伏度=(最高海拔-最低海拔)×(1-100 km2范围内的平地面积/100 km2)/500。
下图分别为我国沿102°E和35°N地形起伏度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形单元中,位于两幅图示范围内,地形起伏最明显的是() A.江南丘陵B.藏北高原C.天山山脉D.黄土高原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所在地形区()A.平均海拔①地高于③地B.④地在①地的西北方向C.②地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D.③④两地位于平原雾凇是过冷却雾滴(低于0 ℃的雾滴)在寒冷的物体上撞冻而形成;雨凇是过冷却雨滴(低于0 ℃的雨滴)碰到冰点以下的地面或物体,立即冻结而成坚硬的冰层。
下图为中国主要雾凇及雨凇观赏地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有关我国雾凇及雨凇观赏地分布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雨凇山谷多山顶少B.雨凇南方多于北方C.雾凇多分布于北方和南方高山D.雾凇与雨凇皆是季风区多于非季风区4.我国华南地区雨凇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冻结核少B.低温少C.降水多D.低山多5.黄山观赏雾凇、雨凇的季节也是黄山观云海的最佳季节,其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季节()A.昼长长,日照时间长B.太阳高度小,阳光充足C.气温高,低云的凝结高度升高D.气温低,层积云的高度下降丹霞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植被的天然分界线之一。
丹霞梧桐是多年生小乔木,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每年夏初开紫花,秋季叶子变黄。
某科考小组调查发现,丹霞梧桐在该地主要分布在崖壁上。
下图为该小组调查区域内丹霞梧桐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6~8题。
6.丹霞梧桐特征可能是()A.四季常青B.根系发达C.喜阴喜湿D.耐盐耐碱7.野外实地调查丹霞梧桐植株数量的最佳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8.丹霞山地区是我国的()A.热带植被南界B.亚热带植被北界C.暖温带植被南界D.中温带植被北界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位于天山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每年某个季节湖泊的水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自然奇观(图一),其中以湖区西岸大河口景区和南岸白鹭洲景区最为壮观。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练习选(2)附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练习选(2)附答案(一)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中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1~2题。
1.长江补给洞庭湖的时段是()①甲之前②甲到丙③丙到丁④丁到戊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洞庭湖水位开始下降的时段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戊【解析】第1题,当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时,长江补给洞庭湖,选D。
第2题,当入湖径流小于出湖径流时,洞庭湖水位开始下降,选C。
【答案】1.D 2.C(二)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的游鱼,都会感到()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上下颠簸D.左右摇晃【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特征。
根据地震波的特征可知,横波速度慢,只通过固体物质;纵波速度快,能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
纵波的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所以会感到上下颠簸;横波的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所以能感到左右摇晃。
由于横波不能通过气体和液体传播,所以飞鸟和鱼只能感觉纵波,感到上下颠簸,所以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的游鱼,都会感到纵波,感到上下颠簸,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答案】C(三)某群岛面积12200平方千米,由200个左右的岛屿组成,岛上建有1座城镇。
岛上植物低矮、浓密,为无天然树木生长的草原,土生的陆地哺乳动物已不复见。
读图,回答1--2题。
1.群岛上草原无树的最主要原因是()A.阴凉多风的气候B.过早与大陆分离C.过于单一的地形D.火山的不断喷发2.群岛禽鸟类丰富,主要受益于()A.靠近大陆的位置B.流经沿岸的洋流C.缺少大型食肉动物D.人类活动影响弱【解析】第1题,由图示经纬度位置可知,该群岛位于盛行西风带,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气候阴凉多风,使得高大乔木无法生长,故答案选A。
第2题,禽鸟丰富的原因是该地食物丰富,食物丰富得益于沿岸洋流带来丰富的饵料使得鱼类聚集,故B正确。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过关练习优题(二)及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过关练习优题(二)及答案(一)对我国东部季风区自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丘陵山地为主,地形崎岖B.河流为夏汛,有结冰期C.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参考答案】C(二)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
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①②③④1、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A.①B.②C.③D.④2、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华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则太阳能热水器应布局在朝南的方位,据此可判断图示右侧为南、左侧为北。
图③中房屋南侧为落叶阔叶树,冬季树木会落叶,利于阳光照进房屋,起到增温作用;夏季树叶繁茂,能够阻挡阳光照进房屋,起到降温作用。
同时图③中房屋北侧为常绿针叶树,对冬季风起到阻挡作用。
故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图③。
第2题,图中角度为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而该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时冬季太阳能利用效果最好,冬季华北某社区(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左右,图④中夹角为60°,故④图热水器安装角度最合理。
答案:1—2、C D(三)[2019·武汉考试]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A.①减少B.②增加C.③增加D.④减少2、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解析:第1题,CO2等温室气体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以长波辐射为主,温室气体增加,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加强。
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云雾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近地面气温高;晚上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习练和参考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习练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据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A.东北—西南向 B.东西向C.西北—东南向 D.南北向2.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上、下部均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参考答案】AB(二)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由图示等高线判断c河段较a河段地势高。
若两河支流相连,则③④段之间的河水会流向a河,而a河的流向为由①处流向②处,故显著增大的为②处。
(三)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第1--1题。
1.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30米,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A.200米B.220米C.250米D.310米2.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观察的现象可信的是()A.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B.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C.发现丙所在方位地势最低D.可看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答案1.C 2.A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50米;据等高线数值递变规律可知,甲海拔为550~600米;据题干知急流段高差为30米,则乙为300~320米。
所以两地高差为230~300米,C项正确。
第2题,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据指向标可以判断,河流急流段流向为自东向西,A项正确;山顶处没有悬崖,B项错误;根据等值线可知,最低处位于湖泊,C项错误;甲、丁之间有一凸形坡,不能通视,D项错误。
(四)(2019·北京西城区模拟)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A.总体地势南高北低B.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C.最低处海拔不足900 mD.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2.图中瀑布()A.落差最大可达80 m以上B.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C.在甲处观赏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D.为保证水量稳定上游水库需在夏季放水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北部海拔在1 000 m以上,中南部海拔在1 000 m以下,所以总体地势北高南低,但是南侧的等高线明显密集于北侧,因此南侧(河流两岸)较陡,北侧较缓,A、D两项错误;图示地区海拔远大于500 m,不属于丘陵地形,B项错误;图中等高距是20 m,最低处在河谷最南端,海拔低于880 m,C项正确。
2020届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过关选练题(二)及答案
2020届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过关选练题(二)及答案(一)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图a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丁河流域1970年代以来修建了众多的水利工程(包括水库等),流域内实行封山育林,使该河输沙量发生了明显变化。
图b是图a中丁河流域不同年代平均输沙量季节变化图。
材料二丙市有1 700多年的制瓷历史,被誉为“千年瓷都”“世界陶瓷文化圣地”,陶瓷产业体系完整,陶瓷创意基础深厚,拥有一大批工艺美术大师,多家以陶瓷文化产学研为主体的高校和科研机构。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实施,该市把陶瓷创意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战略。
(1)说出图a中①湖泊对所在地区的重要生态作用。
(8分)(2)与1970年代相比,简述2000年代丁河输沙量的差异并说明主要原因。
(6分)(3)据材料二,简述丙市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6分)【参考答案】(1)读图a可知,①湖泊为洞庭湖,具有调蓄洪水、调节径流、供水抗旱、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对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2)读图b,与1970年代相比,2000年代丁河平均输沙量较小,季节变化较小;秋冬季基本稳定,春夏季显著减少。
这种变化主要是水利工程的调节作用和截留作用;上游地区封山育林,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少。
(3)根据材料二,丙市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文化浓厚,拥有一大批工艺美术大师,多家以陶瓷文化产学研为主体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众多,陶瓷文化科研水平高;丙市陶瓷产业基础好,体系完整,有政策支持;千年瓷都,知名度高,品牌效应好,市场需求量大等。
(1)调蓄洪水(或调节径流);调节气候;供水抗旱;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
(任答4点即可)(2)差异:平均输沙量较小;季节变化较小(或秋冬季基本稳定,春夏季显著减小)。
原因:水利工程的调节作用(和截留作用);封山育林,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增强)。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基础选择题试题及答案(5页)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基础选择题试题及答案(一)我国自1980年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胎的政策。
2016年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下表为2013~2017年出生人口统计数据。
据此回答1--2题:1.由上表可以看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导致( )A.出生人口持续增加B.出生率显著提高C.一孩数明显减少D.二孩数显著增加2.影响近五年一孩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医疗设施状况B.育龄妇女数量和生育意愿C.居民收入水平D.人口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解析:1.D 2.B第1题,据表分析,二孩政策实施之后,出生人口并未持续增加;二孩政策实施,人口出生率有所增加,但并未显著提高;2017年一孩数量比2016年减少,但是这并不是二孩政策的影响;二孩政策实施,导致二孩数量显著增加。
第2题,据表分析,从2013年到2017年,一孩数量整体下降,但是有所变化,主要原因与相应年份的育龄妇女数量和生育意愿有关;医疗水平较高,不再是影响人口出生率的主要因素;居民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也不是影响人口出生率的主要原因;人口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会影响人口出生率,但是由于该因素变化较小,因此对人口出生率的波动影响较小。
(二)某企业集团计划新建一有色金属冶炼厂,如图是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分析图。
读图,回答1--2题:1.从企业生产的经济成本考虑,最适宜建厂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2.该企业集团最终选择在乙地建厂,最主要的原因是( )A.接近原材料产地和市场B.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C.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D.经济、社会效益好解析:1—2、A D第1题,注意纵坐标数值的差别,把四地的所有成本相加可知甲地总成本最低,最适宜建厂。
第2题,乙地工资最高,说明当地经济发达,在乙地建立冶炼厂经济、社会效益好。
(三)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
读图,回答1--2题:1.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A.草地减少—过度开垦B.耕地增加—草地退化C.荒漠扩大—水土流失D.森林减少—矿山开采2.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河口海岸线后退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④通航能力下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1—2、A C第1题,图中显示明清时期耕地面积增加,草地面积减少,说明过度开垦导致草地面积减少。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夯基练习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夯基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如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叶林、热带季雨林、草原、苔原、荒漠。
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各代号中表示海南岛典型植被类型的是( )A.甲B.乙C.丙D.丁2.关于图中可显示的信息表述错误的是(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现象表现不明显解析:1.D 2.C第1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热带季雨林;结合图示温度和降水变化,及材料中的六种植被类型,可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为:荒漠、草原、苔原、热带季雨林,则D正确。
第2题,读图可知,根据气温变化趋势,图中丁、戊、己植被类型更替是以热量差异为基础的,表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则A 表述正确。
图中丙、乙、己植被类型变化是以水分差异为基础的,表示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则B表述正确。
图中降水变化不能显示出迎风坡、背风坡差异,不能表示海拔的影响,不能表示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带性,C表述错误。
图示区域跨温度带、干湿地区的范围广,非地带性现象表现不明显,D表述正确。
(二)如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结构示意图(局部),M、N代表城市功能区。
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有利于市内交通和工业发展B.火电厂对城市环境保护不利C.M应该是该城市的住宅区D.N应该是该城市的工业区2.该城市正在规划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适合的位置是( )A.①B.③C.④D.②解析:1.B 2.B第1题,高速公路通过市区不利于市内交通发展;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区,夏季盛行风为东南风,火电厂位于东南方,不利于城市环境保护;M位于城市外围,应该是工业区,N面积最大,应该是住宅区。
第2题,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应该建在地价较低,又靠近工业区便于工人上下班的地方,图例显示图中③地为荒草地,且靠近工业区,适合建设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夯基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夯基练习及答案(一)阅读材料,回答1--2题:令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阿尔卑斯山的长草带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曾经的冰雪地区,如今出现了冰碛和石头;古代地图说明“那里有很多冰川,没有人能到达”,而呈现在猎手眼中的却是一个大湖。
气候改变就在身边!——节选自《世界博览》1.导致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文D.植被2.材料中突出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 )A.“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差异性B.各要素间相互制约,体现复杂性C.“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整体性D.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体现稳定性解析:1.B 2.C第1题,雪桥消失、长草带越来越高、冰雪消融面积增大等,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的变化,充分表明了当地气候在不断变暖,因此气候是导致该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2题,气候发生明显变化,导致阿尔卑斯山植被、冰川等要素发生变化,表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二)(2019·山东泰安检测)涅瓦河三角洲地区原为大片丛林和泥潭,平均海拔仅1~2 m。
1703年,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建设军事碉堡——彼得堡罗要塞,此后克服重重障碍,逐步扩建为圣彼得堡市(位置如下图所示)。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修建了多条水渠。
读图,回答1--3题:1.军事碉堡选址于兔子岛是因为该岛( )A.地质稳固,便于建设防御工事B.资源丰富,适于布局大量兵力C.气候适宜,适于长期屯兵驻扎D.四面环水,便于抵御外敌入侵2.除泥潭广布外,圣彼得堡市政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还需克服的障碍有( )A.土层冻融B.地形复杂C.风大浪高D.丛林繁茂3.18世纪末图示水渠开凿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水运压力B.缓解城市内涝C.营造旅游景观D.便于城区用水解析:1.D 2.C 2.B第1题,该岛四面环水,易守难攻,便于抵御外敌入侵;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该岛所在地区多泥潭,地质条件差;由于该地位于60°N附近,气候寒冷,光热资源不足,农业条件较差。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基础习练及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基础习练及答案一、选择题(一)[2019·南昌模拟]下表为江西、福建、黑龙江、河南四省2009年粮食及稻谷产量(单位:万吨)。
依据表格数据回答1~3题。
A.黑龙江省、福建省、河南省、江西省B.江西省、河南省、黑龙江省、福建省C.黑龙江省、河南省、江西省、福建省D.河南省、黑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2.乙省比丁省稻谷总产量明显更少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B.地形C.气候D.人口3.与丙省相比较,甲省粮食作物生产的优势有()A.纬度位置低B.年降水量大C.劳动力资源丰富D.机械化水平高解析:第1题,表中乙、丁有早、中、晚稻,说明一年中可以种植三季稻,必然位于热量条件较好的南方地区,即福建和江西。
结合选项省份排序,可判断A项正确。
第2题,表中显示乙省(福建省)与丁省(江西省)中稻产量差别不大,但早稻和晚稻明显少于丁省,可能是乙省山地多且海拔较高,即有些耕地海拔高、气温较低,不适宜种植早、晚稻。
第3题,结合上面分析,甲为黑龙江省、丙为河南省,即可判断答案。
答案:1.A 2.B 3.D(二)某地理研究小组在宁夏南部山区对不同覆盖方式下马铃薯产量及土壤肥力进行了调查,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433毫米,无霜期123天;当地马铃薯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成熟收获。
下表是该研究小组通过调查获得的数据。
读表,完成1--3题。
1.与全膜覆盖相比,半膜覆盖烂薯率更高,主要原因是半膜覆盖()A.对土壤的保温作用差,导致低温冻害B.地温变化幅度大C.雨水下渗较多,成熟期土壤湿度过大D.防鼠害、虫害作用差2.与露地种植相比,全膜覆盖种植马铃薯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更高,主要是因为全膜覆盖()A.烂薯率较高,增加土壤肥力B.减少外力侵蚀,保水保肥效果好C.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有机质消耗D.减小昼夜温差,减慢有机质分解3.据表推测,该地马铃薯种植最合理的方式是()A.全程全膜B.全程半膜C.前期全膜,后期半膜D.前期全膜,中期半膜,后期露地答案1.C 2.B 3.D解析第1题,马铃薯烂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马铃薯不耐涝,雨涝或湿度过大都会导致其烂薯。
人教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固基练题及答案
人教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固基练题及答案一、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1月等潜水位线(将潜水面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图和等高线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地下水流速最大处是()A.甲B.乙C.丙D.丁2.若在P处打一口水井,则打井的深度应在()A.5米以上B.10米以上C.15米以上D.20米以上答案1.A 2.C解析:第1题,地下水流速最大处应为等潜水位线最密集处,故A项正确。
第2题,图中P地地面海拔为120~130米,等潜水位线为100~105米。
因此打井的深度应为15~30米,深度至少应超过15米,C项正确。
二、2018年3月21日一位在雅加达工作的王先生,在微信朋友圈中分享了在当地拍摄的日出照片。
下图为王先生拍摄的照片和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王先生拍摄该照片时,北京时间最可能是()A.6时2分B.6时58分C.7时35分D.8时13分2.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地质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下列与其成因无关的是()A.地处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B.山地丘陵广布,地形起伏较大C.年降水量丰富,以对流雨为主D.所处纬度较低,沿海沼泽广布答案1.B 2.D解析第1题,图示为日出景观,地方时为3月21日6:00。
雅加达与北京时间对应的120°E,经度相差不到15°,两地时差小于1小时,故选B项。
第2题,印度尼西亚地处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岩层多断裂发育;该地山地丘陵广布,地形起伏较大;位于赤道附近,年降水量丰富,以对流雨为主,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所处纬度较低,沿海沼泽广布,与地质灾害关联不大,故选D项。
三、澜沧江—湄公河流城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
据此完成第1--3题。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高程分布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1.澜沧江—湄公河流域()A.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并不明显B. 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度迅速增加C. 5 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稠密2.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A.太阳辐射能B.土地利用方式C.水能资源D.年降水量3.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A.与村相比乡镇选择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时间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D.乡镇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方向是正北答案1.C 2.B 3.A解析第1题,读图,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度迅速下降。
人教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固基练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固基练题及参考答案一、2016年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古人制定“二十四节气”的主要作用是()A.确定日地月的位置关系B.判断太阳直射点运动C.方便农业生产活动安排D.判断月亮的阴晴圆缺2.在气象气候学中,把候均温(连续5天平均气温)小于10 ℃定为冬季,大于22 ℃定为夏季,春、秋为过渡季节。
当立春时,下列城市最可能处于春季的是()A.长春市B.厦门市C.拉萨市D.三沙市3.下列组合中,长春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两个节气是()A.惊蛰和清明B.小暑和小寒C.白露和寒露D.大寒和小雪答案1.C 2.B 3.D解析第1题,我国古人制定“二十四节气”的主要作用是方便农业生产活动安排。
第2题,当立春时,选项中的城市最可能处于春季的是厦门市。
第3题,长春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两个节气是大寒和小雪,因为这两个节气关于冬至对称。
二、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A.地震B.崩塌C.山洪D.干旱2.应对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A.种植造林B.拆除库坝C.禁止开矿D.抽取地下水灌溉答案1.C 2.D解析第1题,由题干可知,该地位于华北地区某山南麓,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图中河流的支流多、落差大,汇水量大、汇水速度快,下游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排水不畅,极易导致山洪的爆发,故选C。
第2题,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需水量大,易出现春旱,应对春旱的有效措施是抽取地下水灌溉,D正确;种植造林、拆除库坝、禁止开矿等措施,都不能缓解旱情。
故选D。
三、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基础选择题练习(2)含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基础选择题练习(2)含答案(一)下图中甲半岛近海受离岸风的影响涌升流活跃。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盛行风向发生的季节及成因()A.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冬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D.夏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2.甲半岛沿海地区分布有条带状热带沙漠气候。
其成因是()①冬季受东北信风的影响②夏季受离岸风的影响③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④受沿岸寒流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据材料信息推断甲半岛近海域()A.形成世界重要渔场B.海底油气资源蕴藏丰富C.海上交通运输繁忙D.海底地势起伏大【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此时印度洋上盛行西南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应为北半球的夏季,AC错;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形成西南风,B错,D对。
故选D。
第2题,由图中的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可知,甲为索马里半岛。
该半岛沿海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主要与冬夏季都是来自陆地的较干燥的风和夏季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的影响有关。
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②对;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①对;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④对;此地位于赤道与北纬15°之间,不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③错。
结合选项,ABC错,D对。
故选D。
第3题,由图中的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可知,甲为索马里半岛。
该半岛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沿岸地区冷海水上泛,将下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形成了世界著名渔场,A对;波斯湾海底油气资源丰富,此处不丰富,B错;由于索马里海盗和也门战乱,近几年运输船只较少,C错;索马里半岛近海域海底主要是大陆架,海水比较浅,起伏不大,D错。
故选A。
【答案】1.D 2.D 3.A(二)读图,图中①②③④线段均为该大洋中的洋流,完成1--2题。
1.若②③洋流流向刚好相反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①洋流所在海区垂直方向上的上升流较强盛B.马六甲海峡海水由东南向西北流C.印度半岛为旱季D.②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为东北风2.7月份①洋流所在海区经常出现浓雾,有关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①7月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海域上空水汽充足;②7月份该海域中有寒流经过,降温促使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③7月份该海域中有暖流经过,故水温较高,蒸发旺盛,海域上空水汽充足;④7月份该地有向岸风,垂直方向上升流较强盛,故水平方向有寒流经过;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②④【解析】第1题,图示为北印度洋海域,③为南赤道暖流是自西向东流,若与②方向相反,②洋流为顺时针流,为北半球夏季,①洋流是补偿流,寒流上升流较强盛,A正确;受西南季风影响,马六甲海峡海水由西北向东南流,B错;印度半岛为雨季,C错;②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为西南季风,D错。
2020届高考人教地理一轮选择题基础练习(二)含答案
2020届高考人教地理一轮选择题基础练习(二)含答案(一)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地理事物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马里亚纳海沟是板块张裂形成的B.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C.大西洋是板块张裂形成的D.落基山脉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答案:C(二)(2019·合肥模拟)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
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
图a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b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
据此回答1--3题。
1.图a中代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分别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乙、丙、甲D.丙、乙、甲2.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图b中Ⅰ曲线代表的生态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有() A.积温高B.年降水量多C.年平均风力小D.年太阳辐射量多3.与Ⅰ、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A.草场过度放牧B.作物成熟收割C.副高逐渐北移D.夏季降水增加解析:第1题,华北平原西部、北部为山区,森林分布广,则代表森林生态区的是乙。
从森林区向内陆,降水减少,则丙为草原生态区;平原地区对应的甲是农业生态区。
第2题,由冬季林地植被覆盖率较草地高,可判断Ⅰ曲线是草原生态区、Ⅲ曲线是森林生态区,Ⅱ曲线是农业生态区。
草原生态区气候干旱,则年太阳辐射量多。
第3题,Ⅱ曲线(农业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的明显不同在于6月份出现低值。
结合华北平原农业类型,6月正是农作物成熟时期,因农作物被收割而植被覆盖度下降。
答案:1.C 2.D 3.B(三)(2019·武汉高三起点考试)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C.Ⅱ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2.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近地面风向向左偏转,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故A项错误;Ⅰ纬度和Ⅲ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均偏少,B项错误;Ⅰ纬度为下沉气流,应处于极地高气压带,则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故C项正确;Ⅳ纬度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无台风形成,故D项错误。
人教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固基练题二附参考答案
人教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固基练题二附参考答案一、读下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一选线方案(如上图)。
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设计最合理的是()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A.WB.XC.YD.Z答案1.A 2.D解析:第1题,铁路选线一般应尽量选择地势起伏较小的路段,线路较短,少穿越河流、山地,同时多从城市外围经过,减少对市内交通的干扰。
图中甲处符合以上特点,合理;乙处地形平坦,但线路弯曲,延长了路线,不合理;丙处从城市中穿过,干扰了市内交通,不合理;丁处则穿过多条等高线,地势起伏较大,不合理。
故A项正确。
第2题,露营地点,从地形特征上要求平坦开阔,避免地质灾害等;从水文特征上要求避免被水侵害。
从等高线特征来看,Z处位于河谷地区,容易发生山洪;从河流形态来看,Z处位于河流凹岸,河水侵蚀作用强,容易导致堤岸崩塌,不适宜安排露营活动,故D项正确。
二、下图为我国某湿润区的等高线图。
读图,完成1--3题。
1.甲地流水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A.1月B.3月C.7月D.10月2.影响图中居民点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交通3.PQ段铁路修建后对该地区原有交通运输方式冲击最大的是()A.内河运输B.航空运输C.公路运输D.铁路运输答案1.C 2.A 3.C解析第1题,我国湿润区主要位于南方地区和东北部分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大,所以流水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7月。
第2题,根据图中居民点分布的特点和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居民点主要分布等高线在800~840米的台地上,不是位于沿河地区,也不是主要铁路沿线地区,同一地区气候类型是一致的,所以地形是影响居民点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
第3题,PQ段铁路修建后对该地区原有交通运输方式冲击最大是公路运输,对内河运输和航空运输影响较小。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选题二附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选题二附答案第一部分:基本题一、地球表面的形态越南下龙湾约有3000个岩石岛屿和土岛,伸出海面的锯齿状石灰岩柱为典型景观,因酷似中国的桂林山水,被称为“海上桂林”。
完成1~2题。
1.关于该处景观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浆侵入——岩层沉积——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B.岩层沉积——海水侵蚀——流水溶蚀和地壳抬升C.挤压褶皱——岩层沉积——地壳抬升和海水侵蚀D.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2.下列地理事物的成因与下龙湾相似的是()A.山东泰山B.路南石林C.挪威峡湾D.东非大裂谷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石灰岩是浅海沉积形成的沉积岩,而锯齿状石灰岩柱则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D项正确。
第2题,下龙湾的形成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与路南石林成因相似,B项正确。
二、地球运动5月22日,乙地(22°S,43°W)当地时间17:22日落,2小时16分之后甲地(12°S,77°W)却并未日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2小时16分之后,甲地的地方时为17:22;因黄赤交角的存在,该日太阳直射北半球;甲的纬度低于乙,白昼时间长于乙地;故甲地日落时间晚于17:22。
解析日落时间(地方时)与经度、季节、昼夜长短、纬度等都有关系。
虽然由于甲、乙两地的经度差异,导致甲地的地方时比乙地晚2小时16分。
但同处南半球的甲、乙两地,甲地的纬度更低,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甲地的昼长比乙地更长,导致甲地日落时间(地方时)更晚一些。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深秋初冬时节,晴朗的夜晚多霜冻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辐射较强B.太阳辐射较强C.夜晚风力微弱D.大气逆辐射弱答案 D解析深秋初冬时节,晴朗的夜晚多霜冻与地面辐射强弱无关,大气逆辐射弱,使地面热量散失的快,A错、D对。
夜晚没有太阳辐射,B错。
夜晚风力微弱不是霜冻的成因,C错。
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基础练习:选择题(2)附参考答案(一)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
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多选题)
1.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A.加速洪水下泄B.增加河床淤积
C.减少上游来水量D.缩短航运里程
2.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B.六合垸所在地
C.张智垸所在地D.永合垸所在地
【解析】第1题,裁弯取直使得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快河水的下泄,缩短航运里程,A、D正确。
裁弯取直加速河水下泄,反而增强了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少河床淤积,B错误;裁弯取直并不会减少上游来水量,C错误。
第2题,天鹅洲故道、黑瓦屋故道、老河故道都是长江裁弯取直之前的河道,其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南岸,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北岸。
读图可知,六合垸、永合垸曾经位于长江南岸,故B、D正确。
麋鹿保护区位于老河故道和天鹅洲故道之间,最可能位于长江以北,A错误;张智垸虽然位置偏南,但是位于长江河道的北侧,C错误。
【答案】1.AD 2.BD
(二)下图示意某帆船环球航海路线。
2012年12月船上某船员在乙海域投放了一个交友漂流瓶,2013年4月该漂流瓶被游客在甲处海边捡到。
据此完成1--2题。
1.该漂流瓶依次经过的洋流最可能是()
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马达加斯加暖流—西风漂流
B.南赤道暖流—莫桑比克暖流—秘鲁寒流—西风漂流
C.北印度洋季风洋流—西澳大利亚寒流—西风漂流
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巴西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2.在图示区域航行时,该帆船船长在他的航海日志中这样写道:“大面积海域挤满了渔船,部分渔民渔获满仓而返航……”此时该帆船最可能位于()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解析】第1题,12月份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漂流瓶顺洋流过赤道后进入马达加斯加暖流,在非洲南段又被西风漂流带到甲处海边。
第2题,丁处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冷海水上泛形成渔场。
【答案】1.A 2.D
(三)“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
近年来“候鸟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大。
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候鸟老人”的主要迁移省区是( )
A.上海福建B.新疆湖南C.黑龙江海南D.西藏云南2.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养老制度B.经济水平C.气候条件D.婚姻家庭【解析】第1题,老人因身体抵抗力下降,一般冬季迁往南方避寒,而夏季迁往北方避暑。
据此分析各选项,上海和福建都位于南方,冬季都较低,夏季都高温,不是老人夏季避暑、冬季避寒的理想省区,A错误;新疆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西藏气候高寒,低压、缺氧,两省区自然条件差,都不是老人夏季避暑、冬季避寒的理想省区,BD错误;黑龙江纬度较高,夏季较北方较凉爽,海南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是老人夏季避暑、冬季避寒的理想省区,C正确。
故选C。
第2题,“‘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说明其迁徙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
夏季,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候鸟老人”向北方迁移;冬季,北方气候寒冷,“候鸟老人”迁往南方地区。
C正确;经济水平、婚姻家庭、养老制度不是影响“候鸟老人”迁徙的主要因素,ABD错。
故选C。
【答案】1.C 2.C
(四)下图示意某城市交通、工业区的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受地形影响B.运输方便C.考虑盛行风向D.接近居住区2.该城市新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在于接近()
A.高速公路B.市中心C.运河D.机场
【解析】第1题,传统工业区空间形态是呈条带状沿运河和主要公路分布。
第2题,该城市新工业区,接近高速公路,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答案】1.B 2.A
(五)下图为我国某地的大棚农业设施剖面图。
该地修建大棚时,往往将地面挖深0.5-1.5m,同时在大棚的一侧修筑厚达3m的土墙。
读图,完成1--3题。
1.农作物生长区域低于地面0.5-1.5m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农作物生长空间B.提高地表土壤温度
C.防止土壤肥力流失D.加快空气流动速度
2.农作物生长区域低于地面的深度增加,会影响棚内的()
A.空气温度和土壤肥力B.太阳光照和空气温度
C.空气温度和土壤肥力D.太阳光照和空气成分
3.该地最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山东半岛D.四川盆地【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周围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该地区发展大棚农业说明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区域低于地面0.5-1.5m是因为地表温度较低,往下挖深是为了提高土
壤的温度,并不会扩大农作物的生长空间,B对,A错;农作物生长低于地面不利于空气流通,对土壤肥力没有太大影响,CD错。
故选B。
第2题,本题考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根据题中信息,该地发展大棚农业,农作物生长区域低于地面,如果深度增加,接收太阳辐射的量就会减少,同时棚内的空气温度会降低,B对;太阳辐射减少并不会影响土壤肥力和空气成分,ACD错。
故选B。
第3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
根据题中信息该地发展大棚种植,说明热量条件较为不足,山东半岛冬季气温较低,热量条件较差,种植农作物需要大棚种植,C对;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和四川盆地均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不需要大棚即可种植农作物,ABD错。
故选C。
【答案】1.B 2.B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