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原文及译文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大器晚成【原文】楚庄王①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
右司马②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
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子释之。
不谷③知之矣。
”处半年,乃自听政。
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
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害善。
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注释】楚庄王:即荆庄王,春秋时期五霸之一。
公元前613——591年在位。
《韩非子·有度》:“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
”②右司马:掌管军政的官员。
③不谷:即楚共王。
楚共王:春秋时期楚国君主,字不谷。
公元前590——560年在位。
《韩非子·十过》:“昔者楚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
”前称楚庄王似为错引,实际应是楚共王。
【参考译文】楚庄王临朝执政三年,没有发布命令,也没有什么执行什么政事。
右司马侍候在旁而给楚庄王打了个谜语说:“有只鸟栖息在南边的土丘上,三年不动翅膀,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名堂?”楚庄王说:“三年不动翅膀,将因此长成羽毛;不飞翔也不鸣叫,将因此观察民众的行为准则。
虽然没有飞翔,飞起来必然会直冲云霄;虽然没有鸣叫,但叫起来必然会惊动人世。
先生你放心吧。
我知道你的用意了。
”就这样过了半年,庄王便亲自处理政事。
所废弃的法令有十条,所兴起的事情有九件,惩处大臣五个,提拔读书人六个,而邦国治理得很好。
又起兵征讨齐国,在徐州打败了它,战胜晋国在河雍地区,在宋国联合了诸侯,于是称霸天下,庄王不去做小事而坏大事。
所以有大的名声;不较早表现出自己的才能,所以有大的功劳。
所以说:“大的器物最后才能完成;大的声音很难得听到。
”【阅读训练】(1)莅:到,临(2)御:侍奉(3)止:停留(4)名:名字(5)长:生长(6)观:观察(7)释:释放(8)知:知道(9)诛:杀(10)举:推荐(11)举:发动(12)霸:称霸2.翻译(1)庄王不为小害善。
古诗楚庄王欲伐越翻译赏析
古诗楚庄王欲伐越翻译赏析
文言文《楚庄王欲伐越》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庄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1之:助词,无义。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伐:攻打3兵:军队4患:担忧5智如目也:智力和见识就像眼睛一样。
6睫:眼毛7庄跷: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与楚王不同时,系寓言假托。
8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翻译】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
”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
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
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
您却要攻打越国。
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
”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
因此要想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
所以《老子》上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楚庄王的名词解释
楚庄王的名词解释楚庄王,即楚庄王熊通,是中国历史上楚国的一位重要君主。
他在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591年期间统治楚国,也是楚国春秋时期的第五位国君。
楚庄王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才干和治国策略使得楚国在他的统治下繁荣兴盛。
楚庄王是楚国君主家族的一员,他是楚灵王的嫡长子。
在他的统治初期,楚国正处于割据混乱的时期,各方势力都在争夺统治权。
然而,楚庄王卓越的领导才能帮助他稳定了楚国局势,并且开创了楚国的黄金时期。
楚庄王的治国策略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他鼓励农民耕种土地,加强农业生产。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改革政策,包括减轻农民税负、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这些措施使得楚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除了农业发展,楚庄王还注重文化教育的推广。
他积极招贤纳士,推崇文学艺术、礼教道德。
他着力提升楚国人民的文化素养,大力推广楚文化。
他建造了许多文化场所和教育机构,为楚国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楚庄王善于外交斡旋,他致力于维护楚国的边境安全和扩大楚国的领土。
他积极与周边国家进行外交交流,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他还采取了多种灵活的外交手段,如联姻、修建边境要塞等,以维护楚国的国家利益。
楚庄王治国有方,在位期间楚国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春秋时期八国之一的强国。
他的统治使得楚国扩大了疆土,国家实力大幅增强。
同时,他的善政也使得楚国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安定和谐。
然而,楚庄王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
在位期间,他也经历了各种内外挑战。
他不仅要应对其他国家的侵略,还要面对国内各方势力的挑衅和争斗。
然而,楚庄王以他的睿智和勇气化解了这些挑战,并使楚国一力承担起了领导中原诸侯的责任。
楚庄王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君主,他的治国思想和手段为后世留下了重要影响。
他倡导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战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注重文化推广。
他勇敢面对挑战,维护了楚国的国家利益。
楚庄王的治国成就和智慧使得他成为楚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君主。
关于楚庄王的古诗
关于楚庄王的古诗
以下是唐代诗人周昙的《春秋战国门·楚庄王》:
《春秋战国门·楚庄王》
三年不鸣鸣必大,九辩终成天下知。
一举定邦兴国祚,千秋万岁奉明时。
赏析:这首诗讲述了楚庄王的故事。
楚庄王执政前三年,没有发布过一条政令,在这三年中,他默默地观察着朝政的弊端,也在物色着可以为自己所用的贤臣。
三年后,他一鸣惊人,开始整顿朝政,重用贤臣,使得楚国国力日渐强盛,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诗中的“三年不鸣鸣必大”表达了楚庄王的蛰伏和等待,他在等待时机,等待一鸣惊人的机会。
而“九辩终成天下知”则是指楚庄王最终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成为了天下闻名的霸主。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楚庄王的治国才能和成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楚庄王的赞赏和钦佩之情。
庄子楚庄王文言文翻译
庄王一日问庄子曰:“吾欲治国,当先以何为重?”庄子对曰:“治国之道,首在安民。
民安,则国固;民富,则国强。
君王宜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如此方能得民心。
”庄王闻言,深以为然。
遂下令广开言路,纳谏如流。
时有隐士处山林,自号南郭子。
子南郭者,道德高洁,才智过人,庄王闻其名,欲召见之。
庄子曰:“君王欲见南郭子,宜先放任其志,任其行,使之自至。
”庄王从之,果有日,南郭子自至。
庄王与之谈,南郭子言辞犀利,见解独到,庄王大喜,遂以为师。
南郭子教庄王以道德,庄王学之,日益明悟。
一日,南郭子问庄王:“君王欲为圣君,当如何行之?”庄王对曰:“吾欲为圣君,必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则心性纯洁;齐家,则内外和顺;治国,则百姓安宁;平天下,则四海宾服。
”南郭子曰:“然。
然则修身之道,何在?”庄王答曰:“修身之道,在于克己复礼。
克己,则无私欲;复礼,则合乎天理。
君王宜克己复礼,以正己身。
”庄王行之,果然身体力行,克己复礼,国中风气大变。
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日益强盛。
庄王以德治国,威震四海,诸侯畏服。
时秦穆公欲伐楚,闻楚有庄王,乃退兵。
庄王闻之,喜曰:“吾治国之道,果然有效。
秦穆公不敢伐我,可见吾之德已传于四方。
”庄子见庄王治国有成,遂告退。
庄王送庄子于郊外,问曰:“吾得子为师,治国之道,已得其要。
然子去,吾将何以为依?”庄子笑曰:“君王以德治国,天下归心。
吾虽去,君王之德,已深植于民心。
君王但依民心,自能长治久安。
”庄王听罢,心中大慰,遂与庄子作别。
庄子去后,庄王更加勤于政事,以民为本,国力日强。
岁月如梭,庄王在位数十年,天下太平,百姓安居。
庄王享年八十有二,驾崩于位。
楚人哀之,立庙祭祀,传颂其德。
庄子楚庄王,仁德之君也。
其治国之道,以民为本,以德服人。
后世传颂其德,称其为“圣君”。
庄子之道,流传千古,成为后世治国安邦之典范。
楚庄王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 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 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 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 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 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 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 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 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 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 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
过了几个月,楚庄王不但没有改过,反而更加淫逸放纵。 一个叫苏从的大夫就进宫去劝谏。楚庄王说:“你没有听到 我的诏令吗?” 苏从说:“舍身而使君王您贤明,这是我的夙愿。” 楚庄王于是停止淫逸作乐,开始处理政务。 他杀了几百个罪人, 擢升了几百个有功劳的官员, 任用伍举和苏从管理政王的话锋, 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 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 重,还不能过问啊。” 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 楚国投靠晋国之罪。这就是历史著名的 问鼎中原的典故。
注:相传,夏朝初年,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 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 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 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后世成为国家权力的代名词。
楚国(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时 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 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前 704年,僭越称王。 楚庄王是第22代楚国君,生活在春秋前期(东 周),当时周天子不仅失去了权威,反而依附于强 大的诸侯,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做霸主,互相征战; 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国君被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流行的有两 种说法:《史记》:“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楚庄王。”《荀子》:“齐桓公、晋文公、 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两种说法中都有 楚庄王。他是各史籍当中高度认可的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的故事
楚庄王的故事楚庄王,姓姬,名瑕,又名熊瑕,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时期,楚国实力强盛,国力达到鼎盛时期。
楚庄王是楚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君主,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治理,为楚国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楚庄王年轻时就非常聪慧,他善于观察民情,了解民生,深得百姓的拥护。
他登基后,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使得楚国的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经济方面,楚庄王实行了一系列的减税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鼓励农桑,使得楚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同时,他还大力发展商业,加强对外贸易,使得楚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繁荣。
在军事方面,楚庄王加强了对军队的管理,进行了军队的改革,使得楚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他还大力发展军事科技,加强了对边境的防御,使得楚国的国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在文化方面,楚庄王提倡儒家思想,倡导礼乐教化,使得楚国的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他还大力扶持文学艺术,广纳贤才,使得楚国的文化繁荣昌盛。
楚庄王在位期间,楚国的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国内安定,国外强盛,为楚国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以其卓越的政绩和高尚的品德,成为楚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君主,为后世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楚庄王的故事,不仅是楚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更是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楚庄王以其聪明睿智、仁政爱民的治国理念,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我们应该学习楚庄王,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楚庄王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君主不仅要有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更要有仁爱之心,关心百姓,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希望我们能够在楚庄王的故事中汲取智慧,不断前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楚庄王欲伐阳夏原文及翻译
楚庄王欲伐阳夏原文及翻译
楚庄王欲伐阳夏原文:
楚庄王欲伐阳夏,师久而不罢,群臣欲谏而莫敢,庄王猎于云梦,椒举进谏曰:“王所以多得兽者,马也;而王国亡,王之马岂可得哉?”庄王曰:“善,不谷知诎强之可以长诸侯也,知得地之可以为富也;而忘吾民之不用也。
”明日饮诸大夫酒,以椒举为上客,罢阳夏之师。
楚庄王欲伐阳夏翻译:
楚庄王即将讨伐阳夏,劳师日久而不能胜利,大臣们想劝谏罢兵而又都不敢.有一天,楚庄王在云梦狩猎,椒举向楚庄进谏说:王,你之所以可以猎得很多野兽,是因为马的原因,如果国家灭亡了,你还哪里能得到马呢?楚庄王说:对,我只知道(诎强)可以使我们比诸侯强大,只知道得到了土地可以使国家富裕,却忘了这些对我们的老百姓是没用的。
第二天楚庄王和大臣们一起饮酒,以椒举为最尊贵的客人,随即停止了对阳夏的战争。
1。
楚庄王事迹总结
楚庄王事迹总结楚庄王简介楚庄王又称为楚平王,是中国历史上楚国的第四任国王,他统治楚国的时间跨越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591年,共计22年。
楚庄王在位期间,对于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对于楚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楚庄王的史事继位与统一楚国楚庄王的父亲为楚成王,他是由其母亲所立为太子的。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去世后,楚庄王正式继位,成为了楚国的新国王。
在继位后的初期,楚庄王面临着国内的诸多问题,楚国分裂严重,统治地位不稳固。
然而,楚庄王通过推行一系列有益于百姓的政策,以及外交手段,成功地实现了楚国的统一。
政治改革楚庄王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旨在巩固楚国的统一和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
他减轻了负担百姓的赋税,并且废除了以前的一些苛捐杂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此外,楚庄王还实行了一些严格的法律和制度,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这些政治改革不仅提升了楚国的民生水平,还增强了楚国的国力。
军事发展楚庄王在军事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功绩。
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策略,扩大了楚国的疆土,强化了楚国的军事力量。
他组织了大规模的军队,先后征服了一些周边的小国,确保了楚国境内的稳定。
此外,楚庄王还积极推行军事改革,加强了军队的管理和装备的更新,为楚国的后期战争奠定了基础。
文化与教育发展楚庄王在文化和教育方面也做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
他提倡儒家思想,推行文化教育政策,鼓励人民学习知识和修身养性。
同时,他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持文人墨客创作,促进了楚国的文化繁荣。
楚庄王的文化和教育发展政策为楚国后来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楚庄王的影响楚庄王作为楚国历史上的杰出君主,对楚国和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楚庄王实现了楚国的统一,使楚国的政治和经济都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他通过改革政策,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增加了人民的福利,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楚庄王在军事上取得了重要的胜利,扩大了楚国的疆土,加强了楚国的军事力量。
历史上的楚庄王是谁
历史上的楚庄王是谁楚庄王是春秋时期的中原霸主,是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历史上的楚庄王,希望对你有帮助。
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该称为熊侣而不是芈旅),谥号庄。
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自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楚庄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楚庄王的生平简介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他的嫡长子熊侣即位,这位新的楚王就是楚庄王了。
当时楚国内部处在一个混乱的状态,公子燮和克斗两个人臭味相投,谋反之心早已有之。
二人在子孔出战的时候戒严了郢都,还挟持了楚庄王准备另外建立政权,好在二人被戢梁诱杀,楚庄王才得以获救。
楚国的内乱解除之后,楚国很快就趋于稳定,所以楚庄王励精图治,有了称霸中原之心。
当时晋国是中原各诸侯中最强大的,所以晋国就是楚庄王的主要目标了。
公元前607年,郑国受到楚国的命令前去攻打宋过,借此机会打击晋国,此战以宋国大败告终。
后来晋国的赵盾联合卫国、陈国一起攻打郑国,楚庄王于是出兵解救郑国之困。
赵盾悄然退去,不敢和楚国的军队正面交锋,从侧面来说也是楚国强大的一种体现。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发起了在他上位这些年里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楚国北郑国团团围住,但是郑国已经不是楚庄王的主要目标了。
楚军进驻郑国,在这里等待晋军的到来。
半年之后晋军开始渡河,楚庄王亲自统帅全军北上,与晋军对峙。
这场战役最终以晋军进驻邲,晋军惨败告终。
楚军扬眉吐气,楚庄王大展宏图,想要与周天子比肩的野心也开始显露。
之后楚国又围攻宋国,虽然最后没有取得胜利,但是这场历时九个月的战争足够让当时诸侯国谈楚色变。
楚庄王简介,名人故事
楚庄王简介,名人故事
楚庄王个人资料
中文名:熊侣
别名:芈侣、楚庄王、荆庄王
性别:男
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楚庄王自公元前63年至公元前59年,共在位23年,后世对
楚庄王的评价较高。
楚庄王生平简介
楚国本来是一个南方小国,经过楚文王、楚成王的发展之后,到穆王时已渐渐出现停滞状态。
楚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不足20岁,国内矛盾重重,爆发了他两位师傅
小的考验和不利的开端。
在复杂的形势下,他采取了以静观动、以感辩奸的对策,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状况。
三年后,楚庄王对楚国的政局和各类人物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他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攻灭了前来进犯的庸国,使楚国的势力向西北扩展,从而开始了自己一生的大业。
为了使国家强盛起来,能够雄踞中原之中,他大力选拔和使用人
终取得了成功。
春秋五霸楚庄王的个人简介
春秋五霸楚庄王的个人简介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君主,也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楚庄王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楚庄王简介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称霸中原,威名远扬。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是中华尚武第一人。
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访楚国,称楚庄王的政治思想与儒家的“仁”的思想相符。
在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楚庄王始、使楚国强大,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巨大作用。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谥号庄。
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楚庄王妻子樊姬简介樊姬是楚庄王的妻子,春秋时期楚国人。
樊姬作为楚庄王的王后可以说在楚庄王每一次走错路的时候都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可以说楚庄王成就春秋霸业离不开这个女人。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即历史上的春秋五霸。
楚庄王年轻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沉湎于酒色之中,樊姬知道之后很是苦恼。
于是就开始整日不梳妆,直到有一天楚庄王发现樊姬蓬头垢面的待在宫殿里面,就很奇怪。
樊姬对他说,大王你整日都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更何况是我呢。
于是楚庄王决定改过自新,但是最后还是毅力不够,最终又开始了灯红酒绿的生活。
樊姬知道之后就开始对着月亮和星星梳妆,楚庄王问樊姬为什么这样,樊姬回答说,我梳好妆容是给你看的,既然你不愿意看,那我就给月亮和星星看吧,从那以后楚庄王终于一心一意打理朝政。
传闻樊姬赢得楚庄王的正宫之位也是非常有趣的事件,当时楚庄王下令说谁贡献的礼物是他最需要的,谁就可以赢得正宫之位。
结果到了约定的那一天,别的夫人都准备了礼物,只有樊姬什么都没准备。
楚庄王问鼎文言文翻译
昔者,楚庄王有志于问鼎中原,欲以显己之威德,遂有问鼎之谋。
庄王问于群臣曰:“吾欲问鼎中原,诸君以为如何?”群臣闻言,皆默然。
有大夫伍举进言曰:“君王欲问鼎中原,此乃大业,非一日之功。
然臣有一策,可助君王成此大业。
”庄王曰:“愿闻其详。
”伍举对曰:“君王若欲问鼎中原,必先服诸侯,然后方可图中原。
臣闻郑国大夫子产,才智过人,可与之结交,以为外援。
且郑国地处中原,与诸侯接壤,若得郑国相助,中原之地,唾手可得。
”庄王听罢,大悦,曰:“善哉,子产,吾当遣使与之结交。
”遂遣使至郑,与子产结为兄弟。
子产亦知楚庄王之志,遂许以相助。
于是,楚郑结盟,共图中原。
时,晋国亦欲问鼎中原,与楚郑争锋。
晋文公问于大夫咎犯曰:“吾欲与楚郑争中原,诸君以为如何?”咎犯对曰:“君王欲争中原,此乃大业,非一日之功。
然臣有一策,可助君王成此大业。
”晋文公曰:“愿闻其详。
”咎犯对曰:“君王若欲争中原,必先服诸侯,然后方可图中原。
臣闻鲁国大夫孔子,才德兼备,可与之结交,以为外援。
且鲁国地处中原,与诸侯接壤,若得鲁国相助,中原之地,亦唾手可得。
”晋文公听罢,大悦,曰:“善哉,孔子,吾当遣使与之结交。
”遂遣使至鲁,与孔子结为朋友。
孔子亦知晋文公之志,遂许以相助。
于是,晋鲁结盟,共图中原。
楚郑、晋鲁,各据一方,互为犄角。
庄王与文公,亦各显神通,欲问鼎中原。
一日,庄王与文公相会于黄河之滨,欲决一胜负。
庄王曰:“吾与君,各欲问鼎中原,今日相遇,便决一胜负,以定天下之主。
”文公曰:“君言甚是,今日便决一胜负,看谁可问鼎中原。
”言罢,两人各率精兵,于黄河之滨展开激战。
战至日暮,不分胜负。
庄王见状,心生一计,曰:“吾欲与君结为兄弟,共谋中原。
若君肯允,吾便罢战。
”文公听罢,亦心动,曰:“君言甚善,吾亦愿与君结为兄弟,共谋中原。
”于是,庄王与文公结为兄弟,共图中原。
自此,楚郑、晋鲁,各守盟约,互不侵犯。
中原之地,遂成三足鼎立之势。
楚庄王问鼎之谋,虽未成,然其威德已显。
楚庄王欲伐文言文翻译
庄王问群臣曰:“天下纷争,群雄逐鹿,寡人欲伐国,以定霸业,众位爱卿以为如何?”群臣闻言,各抒己见。
大夫申叔时曰:“大王,天下之大,必先察其强弱,然后可图。
今吾楚虽强,然邻国亦不少。
若轻举妄动,恐引火烧身,反受其害。
”大夫孙叔敖曰:“大王,伐国非易事,须得审时度势。
吾楚虽强,然他国亦各有谋士,若不慎之,恐遭其算。
且天下诸侯,各怀异志,大王宜先稳住阵脚,待机而动。
”庄王闻言,沉吟半晌,曰:“众位爱卿所言极是。
寡人欲伐之国,乃南邻之强国,地大物博,兵力雄厚。
寡人欲问计于卿等,以决胜负。
”于是,庄王召集谋臣,共商伐国之策。
谋臣苏秦曰:“大王,此国虽强,然其国内矛盾重重,民不聊生。
若大王能乘其之虚,以奇兵突袭,必能取胜。
”大夫颜回曰:“大王,苏秦之言甚是。
然伐国非一日之功,须得步步为营。
吾楚军宜先夺取其边境之地,然后步步推进,内外夹击,必能一举成功。
”庄王听罢,拍案称善,曰:“颜回之言,正合寡人之意。
卿等以为如何?”众臣齐声曰:“大王圣明,吾等谨遵王命。
”于是,庄王命颜回为将,苏秦为谋,率兵十万,讨伐邻国。
颜回临行前,庄王赐宴,亲赐酒一杯,曰:“颜将军,此酒为壮行酒,愿卿此行,马到成功,凯旋而归。
”颜回跪拜谢恩,领命而去。
颜回率兵南下,沿途攻城掠地,势如破竹。
至边境之地,颜回传令:“不得妄动,先观其阵。
”颜回亲率精兵,夜袭敌营,敌军不备,大败而逃。
颜回乘胜追击,至敌国境内,敌军已溃不成军。
颜回传令:“不得滥杀无辜,只取城池。
”敌国国王闻风丧胆,遂降。
颜回凯旋而归,庄王亲自出城迎接,曰:“颜将军,寡人恭喜你马到成功,凯旋而归。
”颜回跪拜谢恩,曰:“大王,此乃陛下洪福齐天,臣等有何功绩,敢领此荣耀?”庄王扶起颜回,曰:“颜将军,寡人知卿等忠诚,方能取得如此战果。
自今而后,卿等皆可为寡人分忧。
”自此,楚庄王威震天下,诸侯臣服,霸业初成。
然而,庄王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仍旧勤政爱民,以图长久之计。
岁月如梭,庄王在位三十二年,国家强盛,百姓安居乐业。
【诗歌鉴赏】楚庄王绝缨原文翻译
【诗歌鉴赏】楚庄王绝缨原文翻译楚庄王绝缨原文翻译楚庄王绝缨原文楚庄王获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攻灭,实乃有人惹来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并列缨,宣告王曰:“今者烛灭,存有惹来妾衣者,妾援得其并列缨抱持之,趣火去上,视绝缨者。
”王曰:“获赐人酒,使醉无礼,自知欲显出妇人之节而辱士乎?”实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鼎沸冠缨者不?。
”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回去其并列缨而过敏,卒天下?而罢。
位居三年,晋与楚战,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凯旋之,庄王怪而反问曰:“寡人德厚,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Villefagnan,往者醉酒无礼,王冷酷不加诛也;臣终不敢以老圃之德而称不上报王也,常愿意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长矣,臣实乃夜绝缨者。
”遂大败晋军,楚以求弱,此存有阴德者必存有阳报也。
楚庄王绝缨翻译楚庄王有次招待群臣饮酒,直喝至天都白了,就点上时蜡烛接着喝,这时蜡烛忽然攻灭了,有个大臣喝醉了,就趁着黑灯瞎火的当口嘲笑这位美人,这样美人一低头把这个人的帽缨缠绕了。
美人说楚庄王说道:“刚才蜡烛攻灭后,有人嘲笑我,我把他的帽缨搬下来了,你赶紧命人点灯,一看就晓得就是谁了。
”楚庄王说道:“就是我使他们饮酒的,醉后无礼就是人之常情,怎么能够为了必须表明妇人的贞洁而并使臣子羞愧呢?!”马上命令群臣说道:“大家都把帽缨缠绕,一醉方休。
”大臣们都把帽缨盖住,然后点灯接着饮酒,尽欢而散。
三年以后,晋国与楚国激战,存有一位大臣奋勇争先,五场战斗都冲杀在最为前面,首先击杀了晋军。
楚庄王深感怪异就反问这位大臣说道:“我的德行比较低,从来没注重过你,你这次为什么Randon罔顾死去呢?”这位大臣说道:“我罪当死,上次宴会上嘲笑美人的就是我,大王您宽宏大量伤重我的罪,我因此一定要为您肝脑涂地,冲锋陷阵。
我就是当年帽缨被扯下的那个大臣。
”于是晋国被击败了,楚国衰弱了出来。
楚庄王宽以待人,绝缨之宴的故事
楚庄王宽以待人,绝缨之宴的故事楚庄王宽以待人,绝缨之宴的故事一、介绍楚庄王楚庄王(前650年—前613年在位),姓芈,名聘,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君主。
他在位期间,以宽以待人而著称,被誉为“楚庄王宽以待人”。
在他的统治下,楚国内部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得到了发展。
楚庄王的宽容和睿智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二、绝缨之宴的来历绝缨之宴是楚庄王举行的一场盛宴,宴会上,楚庄王邀请众臣共饮,这场宴会成为了一个传世佳话。
绝缨之宴的故事,源于《楚世家》中的记载。
三、绝缨之宴的故事内容据《楚世家》记载,在一次宴会上,楚庄王邀请了许多朝臣来赴宴。
宴会进行到一半时,楚庄王突然问起缨的制作方法。
缨是古代士兵战袍上的一种装饰物,当时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多人共同合作。
楚庄王出于好奇,要求众臣当众指导他如何制作缨。
众臣面对楚庄王的要求,有的表现出不解,有的则迟疑不决。
只有一个名叫子反的臣子能够决然表示可以满足楚庄王的要求。
楚庄王因子反的胸怀而赞叹不已,并对其视为至交。
从此以后,楚庄王对子反甚为礼遇,时常征求他的意见,也因此使子反声名大噪。
四、绝缨之宴的意义绝缨之宴虽然只是一场宴会上的小插曲,但却道出了楚庄王的宽容和睿智。
在那个时代,君臣之间的关系非常严肃,侍臣如何对待国君的问题显得非常微妙。
楚庄王能够在众人面前询问制作缨的方法,表现出了他对臣子们的宽大胸怀。
作为一位君主,他能够真诚地向臣子请教,不自私不傲慢,这种宽以待人的胸怀,使得子反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和礼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主应该以宽大的心胸对待臣子,善于倾听不同意见,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自己的判断。
五、我的观点和理解对我来说,绝缨之宴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历史故事,更是一种人格魅力和治国理念的体现。
楚庄王宽以待人,不仅表现在对待他的臣子,更是体现了一种为政的智慧。
一个君主应该有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不同的声音和建议,而不是固守己见。
只有如此,才能使国家兴盛,社会进步。
历史上楚庄王是谁
历史上楚庄王是谁楚庄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楚庄王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楚庄王的简介楚庄王(?—前591)又称熊侣,郢都(今湖北江陵)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前591年在位。
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在位期间非常重视选择人才,先后得到伍参,苏从、孙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将的辅佐。
庄王初年,楚国发生贵族暴乱,邻近的群蛮等也乘机骚扰。
庄王平息乱事,在内政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赏罚分明,群臣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为取得霸业奠定了基础。
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
齐国衰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
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成为中原霸主。
历史上楚庄王生平简介楚国之先为芈姓,鬻熊之后,多称熊氏,为楚国历代君主。
鬻熊后裔世代侍奉周室。
周王封楚于荆蛮,屯江汉,守丹阳,奉祝融之祭,册为子爵,故号曰楚子。
楚人居汉南,素有异志。
其先祖暴霜露,斩荆棘,势力逐步膨胀,周王室为阻止芈姓北扰中原,设置汉阳诸姬以防楚。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楚国趁势而起。
至东周初年,熊通讨爵于周桓王,桓王不允。
熊通僭越自称王,史称楚武王。
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以若敖氏主政;蒍氏、屈氏为辅,横扫江汉诸姬,扩地千里。
成王时,齐桓公称霸,诸侯归心。
成王北上受挫,与诸侯盟于昭陵。
桓公死后,齐国骤衰,宋襄公图霸,楚成王大败宋师于泓水。
楚国一时横行中原。
前632年,晋文公率晋军救援宋国,与楚国对垒,子玉轻敌,为先轸大败于城濮之战,晋文公践土会盟,称霸中原。
楚成王老骥伏枥,其志已不在诸侯。
前628年,太子商臣畏己被废,弑成王而立,是为楚穆王。
穆王不服晋国长期称霸,又畏其声威,韬光养晦,积极扩张以壮大楚国。
晋襄公死后,赵盾执政,一家独大,晋国军政号令皆出于赵盾,其权势声威宛如晋侯。
楚庄王伐陈原文及翻译
原文: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
使者曰:“陈不可伐也。
”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宁国曰:“陈可伐也。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疲矣。
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翻译:楚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
使者(回来以后)说:“陈国不能够讨伐。
”楚庄王说:“什么缘故呢?”(使者)回答说:“(陈国)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积蓄的财粮很多呀。
”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
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税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君主!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那么老百姓力气用到衰竭了。
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是可以攻下的。
”楚庄王采纳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
楚庄王的历史简介
楚庄王的历史简介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该称为熊侣而不是芈旅,谥号庄。
下面是。
斗克之乱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嫡长子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
楚庄王在令尹子孔监督与辅佐下,为先君楚穆王发丧。
当时楚国内部正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之中,这不单是因楚穆王去世而引起的。
早在公元前615年,楚国就因令尹成大心之死而发生动荡,楚穆王任命成大心的弟弟成嘉字子孔继任令尹,屈从于若敖氏家族的属国舒国及其附庸宗、巢等国背叛楚国,于是成嘉率军讨伐舒国,俘虏舒、宗两国国君,并且包围巢国。
公元前613年,成嘉、潘崇决心彻底消灭叛乱势力,率军再次出征,而派公子燮与斗克字子仪镇守国都。
斗克曾为秦军所俘。
后肴之战中秦军惨败给于晋,急于联楚抗晋,才将斗克等人释放回国。
斗克回国后一直郁郁不得志,而公子燮欲替成大心为令尹却败给成嘉,二人臭味相投,很快就有谋反之心。
公元前613年秋天,公子燮、斗克趁令尹子孔出兵征战,宣布郢都戒严,又使人行刺成嘉,阴谋失败。
成嘉和潘崇迅速回师围攻郢都。
八月,公子燮和斗克人挟持楚庄王从郢都突围,准备外逃,挟持庄王,另立政府。
途经庐地的时候,二人被庐大夫戢梁诱杀,楚庄王才得以获救,重返郢都。
楚晋争霸楚庄王经平定内乱与灭庸后,统治已趋稳定,遂萌北上图霸之志。
中原诸侯仍以晋实力最强,它西抑秦东制齐,秦、齐虽强却仍非晋之对手。
时晋灵公也已亲政,然大权却依旧把持于赵盾赵宣子手中。
灵公渐长,对内残害臣民,对外受赂无信,故国内统治既不稳定,国外威信也日益下降,更与权臣赵盾矛盾异常突出,势同水火。
这就为楚庄王北上提供了有利时机。
公元前610年,晋会卫、陈等诸侯于扈,以郑有二心于楚,拒绝郑穆公与会,经郑子家书告赵盾,申辩郑居大国之间不得不从强令的苦衷,晋才允于请和。
从中亦可知楚已复强,郑不得不考虑与楚改变关系。
公元前608年,郑即以晋无信,伐齐、伐宋,皆因受齐、宋赂,半途而废,于是叛晋而“受盟于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鼎中原威振东周
在楚国八百年历史发展长河中,楚庄王是最具开拓精神,最有胆识,最富韬略的国王。
他继位之初,他不仅成功地平定了楚国西部、南部的百濮、群蛮和东部群舒乘楚国发生饥荒而生动的叛乱,而且在公元前611年一举灭掉了地处秦、巴、楚三国交界处的庸国。
他在公元前601年灭掉楚国东部的舒国和蓼国后,还开楚国历史之先河,和地处江浙之地,与楚国相距甚远的吴、越两国订盟通好。
政治上,他不拘一格降人材,大胆起用虽是贵族出身,但已沦落为平民的孙叔敖为“百官之长”的令尹,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大力兴修水利,不断强化军事管理。
蒸蒸日上的国势,为楚庄王开疆拓土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在位二十三年,“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
随着疆域的扩大,国力的增强,楚庄王对权力、领土和人民控制的欲望也与日俱增。
他既要像齐桓公那样在中原一呼百应,也要像晋文公那样让各诸候小国争相朝拜。
主宰华夏,雄霸中原的理想,如列火般在他雄心万丈的心头燃烧起来。
就在楚庄王对如何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进行精心规划之际。
公元前606年,一支以“陆浑之戎”为主体的游牧民族的入侵,为他展示自己的雄心壮志提供了机会。
“陆浑之戎”自北而入,对楚国边民进行侵挠和掠夺。
楚庄王是个爱民如子的人,更是一个善于把握机遇的人。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就是上天送给他率军北上的最佳机会,立即领兵讨伐。
陆浑之戎难以抵挡,唯有向北逃窜。
楚庄王不依不饶,循着他们的踪迹越过郑国后,一直追击到周天子控制的洛河边,才停下脚步。
“杀猪焉用宰牛刀”,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是明,暗地里想的却是如何向中原各国和周天子展示自己的强大军事实力。
于是乎,他令楚军在洛河边安营扎寨,排阵列兵。
“卧塌之侧岂由他人酣睡”。
听说楚庄王率领楚国大军在自己的眼鼻底下摆阵练兵。
早已权微势单的周定王寝食难安,忧心冲冲,生怕这个南方的“土蛮子”做出不利自己的事来,便派大臣王孙满以劳军为名到楚营打探消息。
楚庄王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他假借陪同王孙满检阅楚军的机会,向其展示并不断炫耀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他对王孙满说:“凭这么强大的军队,无敌不胜,无战不胜!”参观之余,他竟然公开向王孙满打听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熔“九州”之铜而铸的“九鼎”一直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竟然当着周王的钦差大臣打听这周王室的最高秘密,其用意很明显,就是要过问周王朝的内部事务,就是要向周王朝的权力发起挑战,就是要取周而代之。
王孙满早就看出了楚庄王的政治野心,但却无以反抗,唯有以“在德不在鼎”一句话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楚庄王早把王孙满的内心了解得十分透彻,他接过王孙满的话头,又说出了一句让他心惊肉跳,更让中原诸候和周王室为之嗔目结舍的话:“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表面上看,“问鼎中原”只是楚庄王与周定王特使王孙满的一次语气强硬的外交对话,但它却内含很深的玄机。
它是楚庄王意欲席卷中原的内心写照,它昭示了楚庄王欲号令天下,甚至取周自立的冲天之志。
自此,“问鼎中原”成了楚国意欲图谋中原,独拥华夏的代名词,也成了后世的英雄豪杰欲追逐王权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