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化与社会(新授课)(答案)
四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
2.知道我省人民在长期与严寒等不利条件抗争中,在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形成的特色。
教学重点
通过采访、调查、合作交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交流、交往、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采访、调查、合作交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交流、交往、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收集和满族有关的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 ( 满族住宅 服饰 舞蹈 )
教学方法
采用讨论、资料调查、情景模拟、参观访问、角色扮演、讲故事、教学游戏、问题探究、讲授等方式。
单元课时的划分
《从满族老屋说起》一课时《山林中的达斡尔》一课时
《鄂温克的驯鹿文化》一课时《再唱乌苏里船歌》一课时
教案
课题
1.从满族老屋说起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2012-8-26
授课时间
8.27—31
教
学
目
标
同学们,我们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园。各民族拥有自己的习俗和文化。为了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我们之间要互相了解,下节课我们共同来了解达翰尔族,课下收集有关资料。
河北等省,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作
业
设
计
课下收集有关达翰尔族资料。
板
书
设
计
从满族老屋说起
1.房屋建筑组:
2.穿着服饰组:
3.礼仪节日组:
4.日常食俗组:
教
学
流
程
主体设计
备注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了解满族姓氏.
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吗?(学生汇报自己的民族.)提问满族学生,你知道自己的满族老姓吗?为什么现在不用老姓呢?阅读知识窗后学生回答
二、活动感悟,学习生成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2.3.1新文化运动教案
作业反馈:
1.针对手抄报,教师将对学生的设计、插图和内容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提高手抄报美观性和信息准确性的建议。
2.对于小论文,教师将对学生的论述、论据和观点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如论点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给出改进的建议,并要求学生在下次作业中进行修正。
1.教学重点: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使学生了解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如民族危机加深、辛亥革命后政治动荡、传统文化束缚等。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中各派别的思想主张,如民主、科学、民族主义等,以及这些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如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他们的主要贡献和影响。
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性人物和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对国家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5.批判性思维:分析新文化运动中各派别的思想主张,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6.沟通与协作: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
教学难点与重点
2.撰写一篇关于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的小论文,要求至少800字,能够阐述新文化运动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制作一份新文化运动时间轴,要求清晰标注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时间点,并简要说明每个事件的意义。
4.进行一次角色扮演,选择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模拟其在运动中的言行,要求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和思想。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将采用讲解、讨论、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历史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认识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
第一课_文化与社会学案
唐山市第十一中学高二年级政治导学案课题《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艳军复备人:刘军审核人:王绍芹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四)学习重点、难点1、文化的涵义2、文化的作用二、知识结构含义: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人类特有的现象特点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的体验、特别是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文化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总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作用对社会影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人影响表现: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特点:潜移默化,深久持远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知识链接1、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现象?2、什么是生活中的政治现象?3、思考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四、学习过程不会填或不明白的地方用红笔标出。
自主学习部分书要详读。
第一部分、体味文化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文化等。
2、文化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及其。
其中,既包括、、等具有性质的部分,又包括和、、和等的部分。
2024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新人教版
(5)课后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实地考察或家庭作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观附近的民族小学,了解当地民族风情。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通过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展现的民族风情和教育场景。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描述的民族风情和教育场景这两个重点。对于难以理解的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
5.情感态度:学生们将更加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他们能够从课文中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景象,为祖国的成就感到自豪。
6.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们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阅读理解:请学生选择一篇关于民族小学的短文,进行阅读理解练习。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题型五:写作题
1.以“我心中的小学”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略(此题需学生自行完成)
十、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学生对民族小学生活场景的感知
3.学生对边疆教育繁荣景象的认识
难点:
1.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地名的理解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民族风情和学校生活的理解
3.学生对边疆教育繁荣景象的深刻感受
答案:我国西南边疆、丰富多彩的
(2024更新)国开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任务1答案
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提出,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呢?一、把写作、口语交际教学融于活动之中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
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
在给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
比如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我们设计出这样几个活动:1、“爷爷小时候的趣事”。
请你做一回小记者,采访一下爷爷小时候的故事,了解爷爷儿时的生活经历,然后选择一件有趣的事记下来。
有兴趣的话,可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投送给学校广播台或某报刊编辑部。
2、请你做一天小当家,体验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写一则日记。
3、“餐桌上的评论”。
在餐桌上,你们一家人会说些什么呢?请以三位同学一组进行小品表演。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就可以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二、强化课外专题性阅读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以及教材的拘囿,开设专题性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我们可以采用下列程序:1、围绕一个主题确定阅读内容,如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科学家的故事等,一段时间安排一个专题,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2、摘记或评析所读内容,并列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3、通过交流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主体地判断、思考,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比如在“走进水浒”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1>、仔细阅读少儿读本《水浒传》或有关《水浒传》的导读。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专题08走进社会生活(核心知识精讲课件)-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积极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作用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 弊。(注意观点辨析和“拒绝 网络”的表述绝对化表述)
项建议被政府采纳。这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学生( C )
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②全面做好人生规划 ③主动参加社会实践 ④养成了亲社会行为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夯基容
易错提醒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A.血缘关系 B.业缘关系 C.地缘关系 D.师生关系 【变式2-1】2023·广西贵港·一模2023年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戴立益在全国两会 上提交一份提案,建议深入推进中小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引导中小学生关注现
实生活,关心社会发展,融入社会生活。这是因为( D )
①社会关系可分为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和血缘关系 ②个人与社会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决定的关系 ③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融入社会有利于我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生活为我们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这句话揭示的深刻道理是( C)
A.应积极关心社会发展 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D.人的生存和发展是可以脱离社会
夯基·考点梳理
考点四 亲社会行为
考点内容
易错提醒
含义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亲社会实践活动
表现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专题12-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专题12-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单选题]1.()是指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发生作用(江南博哥)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
A.狭义的课程B.广域的课程C.广义的课程D.概括的课程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此题考查广义的课程的含义。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广义的课程突破了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界限,使学校教育活动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教学内容。
因此,正确答案选C。
[单选题]2.开设跨学科课程或建立跨学科专业体现了高等教育课程发展的()。
A.综合化趋势B.多样化趋势C.人文化趋势D.科学化趋势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世界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都十分注意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重新组合各种相近的学科,创立跨学科的边缘学科课程,如海洋工程学、商业工程学、教育工程学、机械制造策略和管理,等等。
重组知识、反映现代、融入基础、综合交叉,要反映现代科技成果,融入学科基础,体现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化。
[单选题]3.高等教育课程和教学中重视基础与重视应用之间的矛盾体现了()。
A.学术导向和社会导向之间的矛盾B.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矛盾C.一致性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D.现代化与传统之间的矛盾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学术导向与社会导向是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价值观,这两种教育价值观体现了高等教育课程和教学中重视基础与重视应用之间的矛盾。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对高等教育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两者都有其存在的客观依据,重要的是应该努力寻求两者在实际中的协调平衡。
[单选题]4.“探究新知”使得高等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职业训练或基础教育,这体现了高等学校课程与()。
A.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B.高深科学文化知识之间的关系C.个人发展和完善之间的关系D.政治、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是结合在一起的,着重培养具有综合才能的通识性人才,鼓励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程名称】《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学科基本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不够深入,特别是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上还有很大的不足。
本课的内容距离实际生活较远,关于考古的较多,可以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理解。
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问题的设计上也要明确问题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学生能分析中华文明起源特点,了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时代特征。
2.通过各种文献资料的记载,学生能够整体上认识到夏商周的演变过程,了解各朝代的基本情况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3.从时空角度,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从部落到国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4.认识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教学要点】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早期国家的特征。
难点: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讲授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来讲,增强教学直观性。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共计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时事导入」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叫什么吗?学生回答:宸宸、琮琮、莲莲。
出示图片:教师提问:那么大家知道琮琮头上的图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学生回答:琮琮代表良渚古城遗址,名字来源于代表性文物玉琮,全身以黄色为主调,头部刻有饕餮纹,这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
教师提问:什么是良渚文化呢?老师来给大家做简单介绍。
教师总结:良渚文化,是距今5000年前后环钱塘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浙江良渚而命名。
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刘先云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结合身边事例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2、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具体表现。
3、联系时政理解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我国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
二、学习重难点1、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文化与综合国力。
三、学习过程【预习案】(具体要求:先通读一遍课本,再研究预习案,在课本上规范的勾划并标注以下知识)考点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________,政治是经济的__________,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_____ __。
(、和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提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因为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2)文化的反作用: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____________,又________ 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①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______________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____________社会的发展。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____________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____________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____________越来越重要。
②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____________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____________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新、旧石器时代特点及代表性文化遗存,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历程及特点。
2.※知道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证据,认识神话传说与考古遗存、传世文献等材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价值。
3.※结合史料,了解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状况。
认识分封制的作用,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4.★理解生产力的发展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认识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科书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第1课,共三个子目。
第一子目是“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主要讲述中国境内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特点与私有制的出现。
第二子目是“从部落到国家”,主要讲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情况—阶级分化更加明显,已经初具国家形态。
第三子目是“商和西周”,主要讲述商和西周的概况。
本课需引导学生在特定时空背景下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中华先民的创造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树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本课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早期国家的特征。
本课难点: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原因。
本课建议授课时间为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一一、导入新课铺垫:2018年5月28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举行。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华文明的早期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更明晰地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二、新课教学1.石器时代:遥远时空,人猿相揖别(1)旧石器时代创设情境:做个“人”好难!(出示原始人类生活想象图,引导学生想象)在远古时代,某一天,一个森林古猿忽然站起来,发现能看到更远处更多可吃的东西,这个伟大进步叫直立行走,完成了从猿到人的一个重大转变。
又过了很久,古猿发现用石头能砸开食物坚硬的壳,会使用工具,这是动物与人的根本区别。
在某个电闪雷鸣的晚上,森林大火烧死好多动物,早期猿人饱餐一顿,知道“火”真是个好东西!被火烘烤后的食物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同时火还可防寒、照明、驱兽,改善生存条件。
2023年沈阳市沈北新区事业编教师考试真题
2023年沈阳市沈北新区事业编教师考试真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A.精加工策略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D.理解一控制策略【答案】:C2.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教学环境B.学生C.教师D.教学内容【答案】:C3.班集体的特征明显展现出来,这说明班集体已经处于()时期。
A.形成B.巩固C.成熟D.繁荣【答案】:B4.课外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在()上是统一的。
1/ 15A.教育目的B.教育内容C.教育方法D.教育组织形式【答案】:A5.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个别课堂练习B.家庭作业C.教师的主导教学D.独立完成作业【答案】:C6.有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发散型B.沉思型C.场依存型D.场独立型【答案】:C7.下面有关道德意志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个性心理特点在道德意志的培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B.抗诱惑能力的是道德意志的重要表现之一C.道德意志的培养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D.激发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有利于道德意志的形成【答案】:A8.学习的“倒摄抑制”是指()。
A.学习某件事有助于以后学习类似的东西2/ 15B.原来的观念太根深蒂固,影响了新知识的接收C.先学的东西由于受到后学习东西的干扰被遗忘了D.后来的知识是使先学的知识更加巩固【答案】:C9.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中,减少不良行为,清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是()。
A.消退B.逃避条件作用C.惩罚D.强化【答案】:A10.骑自行车的技能对学习骑三轮车有干扰作用,这种现象属于()。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白鹭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如互动式白板、在线学习平台等)进行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使用互动式白板进行课文的标注和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学习,引导学生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的把握:学生在理解作者对白鹭的情感时,可能难以深入体会作者内心的喜悦和敬畏。
-写作技巧的内化:如何将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是学生需要突破的难点。
-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生态观念。
举例:在课文结构分析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绘白鹭的形态、生活习性等来展示白鹭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讨论“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自然美的情感态度。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生命的尊重和赞美。
内容逻辑关系
1.重点知识点
①白鹭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
②作者对白鹭的描绘手法,包括对比、衬托、拟人等。
③课文的结构安排,引子、主体、结尾的功能和联系。
2.关键词汇
①生字词:白鹭、钓鱼、清澄等。
②描绘词:优雅、独特、韵在骨子里等。
③结构词:引子、主体、结尾。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白鹭教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白鹭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白鹭》教案,新人教版。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与知识》真题反馈-小学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与知识》真题反馈-小学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句话反映的是()A.教育与文化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教育基础-教育与社会【答案】C【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意思是:建立国家,统治人民,要把兴办教育作为首要任务。
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表明教师的行为具有()。
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性教师类【答案】D【解析】“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意思是: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这个体现了教师行为的示范性。
3.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C.班委会的形成D.共同的活动班级管理-班集体【答案】A【解析】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共同的奋斗目标,班集体是以教学班为单位,按集体主义原则组建起来的学生群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4.下列著作中,由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的是()。
A.《教育论》B.《理想国》C.《教育漫话》D.《雄辩术原理》教育基础-教育学的发展【答案】D【解析】《雄辩术原理》是由古罗马的昆体良所编撰的,这本书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教育论》的作者是英国的斯宾塞,《理想国》的作者是古希腊的柏拉图,《教育漫话》的作者是洛克。
故本题选D。
5.兵兵很想改掉上课爱说闲话的毛病,但上课时只要老师一不注意,他又忍不住说起闲话。
针对兵兵的情况,对他的教育应着重培养()。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C【解析】A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它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作出缜密的抉择。
【新课标】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civilization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Briefly review the main topics covered in the class, including the basic concepts, components, and case studies of civilization.
Each group discusses the current status, challenges, and possible solutions for the assigned topic.
One representative from each group prepares to present the discussion results to the whole class.
Emphasize the value and role of civilization in real life or academic studies,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further explore and apply civilization.
Assign homework: Ask students to write a short article or report about civilization to consolidate the learning outcomes.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明的定义与特征:学生需要理解文明的概念,掌握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传承机制。例如,教师可以详细讲解文明的起源、发展阶段以及文明的传承方式,如传统、文化、制度等。
(2)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学生需要了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思想哲学等方面的成就。例如,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中国的四大发明等。
1.1《信息社会及其特征》-教学设计-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社会必修2
-建议学生撰写学习心得或小论文,分享对信息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研究,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探讨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反思改进措施
-鼓励学生完成作业时,注重思考、分析和创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对于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表扬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改进和提高。
-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交流,促进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综合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和展示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相关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与信息社会相关的书籍,如《数字化生存》、《信息时代的社会挑战》等,以加深对信息社会理论的理解。
-专业期刊:鼓励学生查阅《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电子技术应用》等专业期刊,了解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动态。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信息技术企业或科研机构,实地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对于学生的综合表现,给予公正的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不断提高。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及时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定期的综合评价,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质量。
-视频资料:推荐学生观看与信息社会相关的纪录片,如《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等,直观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研究信息社会的某一特定领域,如网络安全、大数据应用等。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新教材教案)
(4)展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现厚达十几米的灰烬、烧石、烧骨→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5)展示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说明:山顶洞人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
(6)总结:①考古发现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②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和古环境变迁的重要证据。
4、畅想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材料:“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①使用打制石器;②以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为生;③群居,共同劳动;④ 使用并保存火种。
课堂练习:
(1)(2023湖南怀化)考古学家在某一早期人类遗址中发现了一些古人类头骨化石,头骨具有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额骨突出等特征;遗址中还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用火痕迹。该早期人类是(B)
3、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爱国情怀,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掌握北京人的发现地点、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
理解劳动在人类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具准备、教学方法:制作希沃课件。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探究。
【导入新课】
(2)(2021贵州毕节)右图不同类型的工具,为距今的70~20万年的北京人所制作。这些工具的制作方法是( A )
A.打制 B.磨制 C.烧制 D.炼制
3、展示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分布图,探究我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特点。
①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
②数量众多,说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D. 半坡人
(2)(2024新疆)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 A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题《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和传承授课对象高一学生课时一课时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材分析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是中国历史的开端时期,讲述了从原始人群➡氏族➡部落➡早期国家产生演变的过程,分为“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三个子目,时间跨度大,内容较为复杂。
因此,根据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和早期国家的特征,本教学设计以“文明”这一概念为主线,以问题探究为引领,通过历史传说与史料结合充分论证,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和传承,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独特魅力,培育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等素养。
学情分析知识储备:授课对象为广东某普通高中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一上学期第1课至第5课中就已经学习了有关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的部分知识,对中国早期人类,原始农业,炎黄部落,夏商周的更迭以及青铜器和甲骨文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思维能力:初中历史要求对知识的掌握;高中要求在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历史思维。
刚上高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比较弱。
心理特征:刚上高中的学生还没有接触过高中历史,对第一课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一时难以从初中学习模式转换到高中学习模式。
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教材,提取地图和文字信息,以表格或思维导图,归纳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相关信息。
2.经过研读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存的相关史料,能够总结出中华文明的起源特征。
3.通过对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析,结合历史传说与考古资料,认识私有制、阶级与国家产生的关系,理解中华文明的形成。
4.通过对内外服、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学习,了解夏商周早期国家的特征,理解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训练 参考答案
• 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 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 的意义。(8分) • 14、[答案]:①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文化 软实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 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 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 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5分)② 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 决好软实力不足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3分)
1、【解析】B。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一定 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 济和政治,C错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但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当今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 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A错误;我国在倡导并实施 “一带一路”战略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 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 入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答案为B。
• 1、文化作为一种 精神 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物质 力量,对 社会 的发 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 (例如,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改变社会 风气)
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
•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 决定 ,又 反 作用 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 影响。 • (例如,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 信→推动市场经济) • ([注意]: 经济 是基础, 政治 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 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 1、文化越来越成为 民族凝聚力 和 创造力 的重要源 泉,越来越成为 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 成为 综合国力 竞争的重要因素。 • 2、文化 建设 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能够 增强全民族文化 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 软实力 ,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 方向保证 、不竭的 精神动力 和强大的 智力支持 。 • (备用) 3、民族 精神 、民族 凝聚力 等精神力量 在 综合国力 竞争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解析】A。用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说明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优秀的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A符 合题意入选;经济决定文化,经济是文化的基础,B表述错误 排除;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与 题干无关排除;材料没涉及古典文化,D不符合题意。
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 1、文化越来越成为 民族凝聚力 和 创造力 的重要源泉,越来 越成为 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 综合国力 竞 争的重要因素。 • (例如,美国的“三片”文化→造就美利坚民族的自豪感和 美国的国际地位) • (答案:①盖洛普调查显示:全球有逾6.4亿人有意向移民, 其中,约有1.5亿人表示想要移民美国,而中国想要移民到美 国的人有2200万人,居全世界之首。 • ②有165个国家和地区给予美国人免签入境,但美国却只给予 37个国家和地区免签入境。)
综合训练 参考答案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D D B B C C B C 11 12 13
C C B
1、(2015· 江苏卷)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 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 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 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 鉴共荣。这说明(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五、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
•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 • (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 技术 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发 展 教育 事业、培养各种高 素质 人才也越来越重要;(3) 文化产业 和文化 生产力 在现代经济的 总体格局 中作用越来 越突出。 • (思考:从文化与经济交融的角度,看美国苹果公司取得商 业成功的因素? • ——①高科技+②高素质人才+③大批忠实的“果粉”) • (答案:大批忠实“果粉”的产生,说明消费苹果的产品已 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文化。而当文化和实体经济的完美结合, 当然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五、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
•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 • (1)随着 民主和法制 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 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 文化 素养; • (例如,①参与网络监督) • (答案:①善于依法利用微信、微博等各种网络工具, 对政府进行监督;)
五、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
•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
二、文化的形式?
• 1、(静态)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 形式 ,如 思想 、 理论、信仰、 道德 、 教育 、科学、文学、艺术等 都属于文化; • (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影《大圣归来》)
二、文化的形式?
• 2、(动态)人们进行文化 生产 、 传播 、学习、积 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 (例如,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作和放映《大 圣归来》)
★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
• 1、文化作为一种 精神 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 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物质 力量, 对 社会 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 决定 , 又 反作用 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 政治以重大影响。 • 3、不同的 文化 ,对社会发展的 作用 也不同。 先进 的、健康的文化会 促进 社会的发展。
• (2)奉行文化 霸权 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 渗透 的方式,竭 力推销自己的 价值观念,以推行 强权 政治。 • (例如,②美国“三片”) • (答案:②“三片”——好莱坞大片、电脑芯片、麦当劳薯 片。美国长期利用这“三片”对他国进行文化渗透,输出美 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以达致政治目的。)
★五、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
综合训练 参考答案
• 14、(2013· 浙江卷)材料: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 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 济政治、社会盛会、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 竞争越来越激烈,某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 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 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 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 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 路的基础。 • 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 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8
三、文化的特点?
• 1、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但不同的 区域 , 有不同的 文化 环境。 • (例如,各国电影文化的差异:《煎饼侠》、《雷锋 侠》VS《钢铁侠》、《蜘蛛侠》)
三、文化的特点?
• 2、文化是人类社会 特有 的现象,是人类社会 实践 的产物。
• (思考:你见过动物拍的电影或视频吗?) • ([注意]: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 文化 。 • 例如,《动物世界》中的动物)
综合训练 参考答案
• 问: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体现文化与经 济相互交融的。(12分) • 15、[答案]:①文化创意产业所具有的经济、文化、 技术的强融合性特征,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 点日益显著,文化的经济功能日益增强。②文化创意 产业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具有高知识性 特征,说明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发展教育事业、 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也越来越重要。③文化创意产业 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说明在文 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④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高 附加值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强辐射力特征,说明文化创 意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产业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 的总体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每点3分)
• 2、文化 建设 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能够 增强全民族文化 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 软实力 ,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 方向保证 、不竭的 精神动力 和强大的 智力支持 。 • (思考:保护和开发碉楼、骑楼等传统历史建筑是否 有利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 力?) • (答案:我们保护和开发开平的碉楼与村落,其实是 为了保护我们引以为豪的历史文化。物质财富可以复 制,但历史文化却不行。因此,世界强国都非常珍视 自己的历史文化成就,并将其视为本国文化整体实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 ([注意]:在综合国力中, 经济 实力、科技实力等 物质力量是基础。但民族 精神 、民族 凝聚力 等精 神力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在 综合国力 竞争中地位 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 例如,美国人的冒险创新精神→苹果公司→美国强大 的综合国力)
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位和作用?
•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 • (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 技术 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发展 教育 事业、培养各种高 素质 人才也越来 越重要;(3) 文化产业 和文化 生产力 在现代经济 的 总体格局 中作用越来越突出。 •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 • (1)随着 民主和法制 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 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 文化 素养;(2)奉行文化 霸权 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 渗透 的方式,竭力推销 自己的 价值 观念,以推行 强权 政治。
综合训练 参考答案
• 15、材料: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 慧、技能和天赋,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 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 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 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环节,不仅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等特征, 而且具有经济、文化、技术等强融合性特征以 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强辐射力特征。 • 问: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体现文 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