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银行家尤努斯
读书报告之《穷人的银行家》
读书报告之《穷人的银行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孟加拉国的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Yunus)及其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也称格莱珉银行,GrameenBank),以表彰他们“自下层为建立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的努力”。
当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我有点惊讶,“和平奖”颁给了一个银行家后来仔细一品味,方知评委会的睿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穷则变,变则乱,有句中国的老话“穷乡僻壤出刁民”,说这话没有讽刺穷人之意,穷人要么诚信经营求富,要么脱离道德基线变富,如果穷人看到后者比前者富得更快,那就有大乱了。
颁奖辞称:“持久的和平,只有在大量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后才成为可能,尤努斯创设的小额贷款正是这样的一种方法。
"1940年6月28日,尤努斯出生在孟加拉吉大港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珠宝商,母亲是位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对穷人总是怀着一份同情心。
这对尤努斯影响很大。
在自传《穷人的银行家》一书中,他回忆:“是母亲对家人和穷苦人的关爱感染了我。
”这位世界级的银行家,1961年硕士毕业于达卡大学,后申请到富布赖特奖金,远涉重洋,到美国的范德比尔特大学深造。
1969年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后在田纳西州立大学经济学系当副教授。
1971年12月16日,孟加拉国独立。
尤努斯为重建饱受战火摧残的家园,回到祖国,在吉大港大学任教。
从家到学校的路上,尤努斯都要经过许多小村落,每天都会看到令他震惊的贫困景象。
1974年,盂加拉发生严重的饥荒,饿死的人数不断上升,情景非常凄惨,让他感到无比心痛,但也无可奈何。
尤努斯哀穷人之不幸,怒自己之不争。
难道经济学都是富人经济学理论吗难道没有一条理论能够解救身边的穷人吗最后,他决定放弃"富人经济学"研究,投身"穷人经济学"实践。
“理性是激情的奴隶”,这位经济学家开始用自己的理性为实现激情的梦想而努力,他的思考和行动都写在这本自传《穷人的银行家》里。
穆罕默德
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有权 利过上体面的生活。尤努斯和他的格 莱珉银行已经向世人证实,哪怕是最 穷的穷人,也可以为自身的发展做出 努力。这适用于任何文化和文明。
谢谢!
格莱珉银行与海南省农村信用联社签约
格莱珉银行将辅导海南省农村信用联社 进行农村小额
启示: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农村信 用社肩负着振兴“三农”经济体系的历 史重任。因此,我们更应该结合实际情 况,从本质出发,改进、完善我们的营 销管理模式,使农村信用社持续、稳定 的发展下去。以便更好的为广大贫民百 姓服务!
助穷人圆梦的银行家—— 穆罕默德•尤努斯
农业资源利用 2014407025
简介 主要成就 尤努斯的影响力 启示
人物简介
穆罕默德•尤努斯 (Muhammad Yunus, 1940年6月28日-): 孟加拉国经济学家,孟 加拉乡村银行格莱珉银 行的创始人,有“穷人 的银行家”之称。
穆罕默德· 尤努斯出生在东巴基斯坦的吉大港市,并 在这里接受了大学教育。1965年尤努斯获得富布莱特奖 学金的资助,进入美国田纳西州的范德比大学学习,获 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1年孟加拉国独立后,尤努斯回到母校吉大港大 学担任经济学系主任。 1974年孟加拉国发生的一场毁灭性的饥荒让当时还 在教授经济学的尤努斯改变了想法。尤努斯感到仅靠书 本上和课堂里的那些经济学理论,很难真正帮助那些生 活在贫穷状态中绝望的人们。尤努斯开始以极大的热情 投入到对贫困与饥饿的研究中,并于当年创建了孟加拉 乡村银行。
尤努斯的影响力
尤努斯创办的格莱珉银行对传统银行规则进 行了彻底的颠覆。 格莱珉模式在50个国家得到了成功复制,据 说在我国云南地区也曾有过格莱珉银行的试验。 联合国更把2005年命名为“国际小额信贷 年”。
穷人的银行家读后感
我眼中格莱珉————穷人的银行家读后感大学教授尤努斯在看到自己的家乡孟加拉遭受大饥荒后,便不断寻找方法想让自己家里的人民脱离贫困。
但是身为大学教授的他毫无办法。
随后,在一次对乔布拉村的走访后发现,自己在课堂上高谈阔论几百万,几千万的经济,但是这些穷人却在为几十美元的生计而苦恼,尤努斯教授再也不能忍受只在课堂上将一些理论知识,而是走向了更多的贫困村庄。
这里我想先说说对尤努斯教授的看法。
第一,尤努斯是一个敢于实践的人。
当他产生小额贷款的想法是,他就立刻去做了,掏出随身所带的27美元,借给了妇人,让她去创业。
尽管只是一个尝试,但是却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第二,尤努斯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
当他在决定贷款给绝大部分的人的时候,虽然对当时与他合作的银行行长说,他非常信任这些穷人们会还上款,但是他并不盲目,他没有随意的借款给这些穷人们,而是让这么穷人们组成一个小组,形成了一个互相制约的还款机制。
第三,他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
由于是借款给穷人,格莱珉银行的借款者们大都是在落后乡村的妇人们,这就造成了很多的困难。
比如说传统的文化的影响,在许多的村子里,村民们都认为赚钱是男人的事,女人们不应该触碰钱,甚至有的村子认为,妇女们只应该呆在家里,更别人问一个陌生的男人借钱。
这些都使得格莱珉银行的推行变得十分困难。
但是尤努斯就是不愿意放弃,他派自己的女学生帮自己传话,向这些妇女解释。
格莱珉银行曾经在一个村子里收到过村民的袭击,但是尤努斯和银行的工作人员们并没有放弃,依旧尝试说服这些村民。
第四,他是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首先他是一个经济教授,这是毋庸置疑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创办了格莱珉银行后,又相继创立了一些和格莱珉银行相关的产业,如格莱珉通讯,格莱珉纺织业,格莱珉渔业等,使得格莱珉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尤努斯教授认为:第一,贫穷是可以消除的,他们应该出现在图书管里。
第二,传统银行对贫穷的人是歧视的,他们不愿意借钱给穷人,他们认为穷人没有信用可言。
尤努斯——穷人的银行家
融人 士 , 问 题如 下 :一 家 银 行 专 门
借 出小 额 贷 款给 农 村 穷人 , 甚 至 身 无分 文的 乞 丐 ,竟 然在 没 有 政 府 资
助 、没 有 国 际 机 构 捐 款 下 自给 自
莱 珉银 行 的现 状 已证 明他 的预 测 全 部 是错 误 的 。我 们 自1 9 年停 止 接 95 受 捐款 后 ,不 但 可 以 继续 生存 ,而
◎ 顾 列 铭
这也 许 是 一 个 不怎 么起 眼 的 银 行 : 至 2 0 年 6 底 , 累计 贷 款 总 06 月 额 是 2 1 亿 塔 尔 ( 合 人 民 币3 2 80 折 2 亿 元 ), 目前 贷 款 余 额 是 3 7 塔 1亿 卡 ( 合 人 民 币3 亿 元 ), 今 年 预 折 6 计全年会新增 贷款5 0 塔 尔 ( 4亿 折 合人 民币 6 亿 元 )。 它便 是 被 称 为 2 “ 人 银 行 ” 的 孟 加 拉 格 莱 珉 银 穷
也许 评论 者 会 说 尤努斯 是 -个
彻头 彻尾 的 天真 的 理想 主义 者 ,竟
“ 们 的账 目每 月 都会 在 网上 我
公布 , 自1 7 年 以来 ,所 有 数据 一 96
直是 公开 的, 任何 经 济 学家 都可 以 研究 我们 ,从 而 知道 我们 为什 么 会
成 功 。”
损。
穷人 创 造机 会 。而 尤努斯 却 认 定穷 人 的信 用远 比 想象 得要 高, 事 实证
明他 的想 法 是 对 的 。
要提 高贷款 利率 , 我们 的 实际利 率
只 是 1 j, 近 期 还 在 研 究 调 低 利 Oj ;
率 , 因为我 们 的利润 太 多 了,盈 利
穷人的银行家读后感4000字
这本《穷人银行家》的作者是穆罕默德·尤努斯,本书是他的自传。
讲述了尤努斯本人的故事,也详实的描写了他所创办格莱珉的前前后后。
本书的一大精彩之处就在于中间穿插许多格莱珉贷款者和贫穷做斗争的故事,有血有肉,个性鲜活。
略有遗憾的是这本书是尤努斯教授于2002年完成的,而他本人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显然格莱珉又取得了新的更加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书在序言的开始,作者就深情地描述上世纪70年代孟加拉的大饥荒,尤努斯教授给我们描写了一个恐怖的画面——大面积饿死的贫民。
人有很多种死法,饿死是最不能被忍受的一种。
饿死是一点点看着身体所有的精华被消耗完,最先被饿死的,肯定是老弱病残,妇女,他们和大多数乞丐一样静静躺在街角,到第二天她们就一直维持某种姿势僵硬。
这是一种无声的抗争,静默的可怕,宛如地狱。
某些宗教组织一开始还按照他们仪式为死者超度,可是到了后来搬运尸体都成了他们难以完成的任务。
我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也难以想象尤努斯对贫困有怎样感受,只知道再这样惨痛的经历后,格莱珉就这样产生了。
尤努斯教授本人出生于1940年,他的父亲从祖辈那里继承了一个珠宝铺子,而母亲也是出于商贩之家。
显然,都是富裕中上的家庭。
父亲是一个自律、虔诚的穆斯林,母亲是一个坚强有决断的女性,通常充当家里法规的执行者。
在尤努斯9岁的时候,母亲患上了间接性精神病,而父亲在此后的33年依旧履行他作为一个丈夫、父亲、商人良好的责任与义务。
在母亲的鼓励下,尤努斯奠定自己未来的方向,成为一个经济学家,立志于参与并改造社会。
1961年,21岁的尤努斯于吉大港大学毕业,并且留校任教,成为年轻的大学讲师。
随后,他还贷款开了一个包装工厂,父亲是董事长,这个工厂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成功的家族企业。
但尤努斯认为自己还是喜欢在大学教书,而不是成为一个企业家,很快从商业中抽身出来,专注于学术研究。
1965年,尤努斯获得一个可以去美国读博士的奖学金,开启了六年的美国留学之旅。
穷人的银行家读书笔记
穷人的银行家读书笔记刚拿起这本书翻阅的时候我差点因为拗口的人名,难记的地名以及译者都难以解释清楚的孟加拉国的美味小吃名而放弃阅读完这本书。
但是在强迫自己读完几页之后我觉得很庆幸没有放弃它,它是一本值得去阅读的一本书,从中你可以悟出很多道理。
作者穆罕默德·尤努斯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家庭,父亲是一个首饰作坊老板,母亲也是出生于一个小商贸之家。
但是这个平凡的家庭培养出一个如此不平凡的儿子绝不是偶然,因为从小作者就感受到母亲的决断、坚强以及影响作者一身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
而父亲在母亲疾病持续的三十三年间体现出来的优雅坚毅也对作者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通读全文你会感受到梦想、爱和信念的弥足珍贵,也是成就一位非凡人物的必备条件。
格莱珉银行能够在孟加拉国建立并在全球得到推广,正是因为尤努斯教授对祖国深深的爱,怀着改善穷人命运的梦想,在坚定信念支撑下不断行动,最终实现了梦想。
同时作者也是一个用于实践的人,他走村穿巷,实地走访穷人,他不断寻求消灭饥饿的方法,虽然方法一开始并不那么完美,但是他正如文中他自己说的:“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努力回避长编大论的哲学,理论和主义。
我努力的去做事,从实践中学习,同时确保我正朝着一种社会目标前进”,正是因为实践的积累,我探索出穷人贫穷的症结,并通过行动来解决它。
尤努斯具有洞察问题根本的敏锐视觉,擅长把握问题的核心,不被世俗常理所束缚。
他发现改善处于生活低层的赤贫家庭的妇女的状况产生的乘数效应最大,相比于男人,女性具有更坚强的决心改善孩子、家庭的现状,所以格莱珉的前期阶段主要目标客户是女性。
他还发现一次性付完贷款带来的心理压力而设定出按日、周分期还款机制打消这种心理障碍。
他还发现传统银行的弊端:富人习惯不偿还其贷款。
而穷人则对能获得持续的贷款有更强烈的需求,所以不会轻易的拒绝还款,这也是“联保贷款”模式这一制度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而正是这一制度,使格莱珉银行始终保持了健康、旺盛的造血技能。
穆罕默德 尤努斯
人物生平
环境努力
事业成就
遭遇挫折
1965年,尤努斯获得富布莱特奖学金的资助,进入美国田纳西州的范德比大学学习,并最终在那里获得了经 济学博士学位。1971年孟加拉国独立后,尤努斯回到母校吉大港大学担任经济学系主任。
1974年,孟加拉国发生的一场毁灭性的饥荒让当时还在教授经济学的尤努斯改变了想法。尤努斯感到仅靠书 本上和课堂里的那些经济学理论,很难真正帮助那些生活在贫穷状态中绝望的人们。尤努斯开始以极大的热情投 入到对贫困与饥饿的研究中,并于当年创建了孟加拉乡村银行。
在1975年和1976年的大部时间里,尤努斯带领着学生去附近的乔布拉村调研。发现问题总是很容易,但是什 么才是解决之道呢?他向那些农民们推广改良的大米种植技术,在干旱季节组建农民合作社修建水利设施。但不 久后,他意识到,这并不能帮助真正穷困的底层阶级——那些没房没产、生活在农村里的穷人。
一天,尤努斯在乔布拉村采访了一位靠制作并售卖竹椅谋生的妇女。这位妇女告诉他,她辛劳一天只能赚2美 分。尤努斯大感惊愕:这么一位勤劳的、能制作这么漂亮的竹椅的妇女,一天只能赚这么点钱!这位妇女解释说, 由于没钱去购买制作竹椅的原材料,她不得不去找一位商人借钱,这位商人只允许她把竹椅卖给他,而且收购的 价钱还得由他说了算。事实上,这位妇女就是附属于这位商人的劳动力!那这些竹子值多少钱呢?大约25美分。 “我的天,仅仅为25美分就要遭这种罪受,难道就没有人能对此做些什么嘛?”他找出村里另外42位有着类似困 境的村民。在把这些村民们的资金需求汇总后,尤努斯经历了他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震动:这个数目一共只有27 美金。“造成他们的穷困的根源并非是由于懒惰或者缺乏智慧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缺少资本。这 种状况使得穷人们不能把钱攒下来去做进一步的投资。一些放贷者提供的借贷利率高达每月10%,甚至每周10%。 所以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努力劳作,都不可能越过生存线水平。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他们的工作与所需的资本之 间提供一个缓冲,让他们能尽快地获得收入。”尤努斯总结道。于是,向这些没房没产的穷人提供借贷的想法就 此诞生。
穆罕默德·尤努斯
……故事
便从这里开始
尤努斯的故乡,是位于南亚的孟 加拉,虽然拥有美丽的自
然风光, 却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
之一。
2008年,孟加拉的人均GDP 为444 美元,位居世界倒数第20
位,远
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 孟加拉 的总人口为1.44亿,其中 40%生活 在贫困线下,就是在这样 一个国
度里,尤努斯和格莱珉银
1976年,尤努斯碰到了一名制作竹凳的 赤贫妇女,因为受到放贷人的盘剥, 她一天连两美分都挣不到。他找出 村里另外42位有着类似困境的村民。 在把这些村民们的资金需求汇总后, 尤努斯经历了他有生以来最大的一 次震动:这个数目一共只有27美金。 尤纳斯当即从他的口袋里掏出了27 美金,借给了这42位穷人,而向这 些没房没产的穷人提供借贷的想法 就此诞生。 随后,他去找一些银行家,试图说 服他们向这些穷人提供无需抵押的 贷款,却遭到银行家们无一例外的 嘲讽。
尤努斯在2004年接受采访时曾谈到过他创立格 莱珉银行的缘由:“我是教经济学的, 我的梦想 就是让人们有更好的经济生活,于是我常 常扪 心自问:我在教室里所讲授的课题到底 有什么实质的好处?因为我教给学生的全都是一些关 于经济学的理论,而当我真正走出教室时,看到的却 是人民深重的灾难,骨瘦如柴的人们奄奄一息,整个 国家都陷入了困境。所以我一定要走出大学校园,到 村庄中。
1978 — 孟加拉国总统奖 1984 — 菲律宾Ramon Magsaysay Award 1985 — 孟加拉银行奖 1993 — CARE Humanitarian Award 1994 — 世界粮食奖得奖者 1996 — Winner of the Simón Bolívar Prize of UNESCO 1998 — Winner of the Sydney Peace Prize 2001 — 获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6 — 第八届韩国和平奖 2006 — 诺贝尔和平奖, shared with Grameen Bank 2009 — 获得由奥巴马颁发的美国总统自由 勋章 另有47个奖项,共计62个奖项。
穆罕默德·尤努斯:为穷人造富的银行家
穆罕默德·尤努斯:为穷人造富的银行家作者:张锐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08年第10期穆罕默德·尤努斯:这位孟加拉国的“土著经济学家”,在过去30年以自己平凡的力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不平凡的丰功伟业,自创和广布的“小额信贷模式”不仅将一个又一个几乎赤贫的穷人从饥困之中拯救了出来,而且极大地丰满了传统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更让人们领略到了一个公正与公平的世界所散发出来的超级力量。
大学教授的困惑现年70岁的尤努斯出生于孟加拉最大的港口吉大港,这是一个有着三百万人口的较为发达的商业城市,穿梭不断的船只、绵长悠扬的汽笛声,南来北往的商贾,留存在尤努斯脑海中的儿时记忆是热闹和繁华。
特定的商业环境决定了人们的职业选择。
与当地许多人一样,尤努斯的父亲和母亲长期在珠宝制造行业中摸爬滚打,并最终为自己的孩子成就了一个十分殷实的家庭财富背景。
也许按照一般人的推断,从吉大港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的尤努斯肯定会接过父辈手中顺风顺水的商业舵轮,然而,当尤努斯登上主席台从导师手中接过硕士毕业文凭并听到老师和同学们为自己爆发出雷鸣般掌声时,他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了母校。
知识给了年轻的尤努斯引以为傲的成就感。
在吉大港大学当了五年的经济学教师后,尤努斯获得了富布莱特奖学金的资助,远涉重洋到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深造,四年的苦读之后,尤努斯拿到了当时孟加拉国许多青年梦寐以求的经济学博士学位。
而令尤努斯喜出望外的是,就在毕业前夕,自己接到了田纳西州大学经济系的邀请,在几乎没有作出任何其他考虑的情况下,尤努斯来到了这所美国著名的州立大学。
因为,此时的尤努斯就像当时许多年轻的经济学学者那样,心中升腾着要用经济学思想和理论去解释和改造世界的凌云志向和抱负,而且他相信自己脚下的这条道路一定会延伸到一个十分神奇的未知世界。
然而,当1971年孟加拉解放的隆隆炮声传递到千里之外尤努斯的耳里时,这位难舍乡土情怀的年轻学者毅然向田纳西州大学递交了辞呈,回到了孟加拉吉大港大学经济系。
穆罕默德·尤努斯,为穷人造富的银行家
穆罕默德·尤努斯,为穷人造富的银行家作者:高焰辉来源:《大经贸》2007年第01期2006年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市政厅举行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上,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丹博尔特·姆乔斯教授向孟加拉国农村银行代表和尤努斯颁发了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证书、金质奖章和1000万瑞典克朗(1美元约合6.87瑞典克朗)的奖金(奖金由孟加拉国农村银行和尤努斯分享),以表彰该行及其创始人努力为穷人创造经济和社会发展机会。
尤努斯在颁奖仪式上发表了讲话。
他对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关心穷人深表感谢。
他指出,贫困是对和平的威胁,是对人的权利的否认。
他呼吁大家携起手来,为每一个人创造发挥其能力和创造力的机会,为结束全球性贫困而努力奋斗。
如果说,中国的外经贸小企业是“穷人”,那么,我们期待中国的“农村银行”和“尤努斯”早日出现。
也许,本文会给读者一些启发。
当举世瞩目的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花落其主时,全球无数双敬爱与钦佩的眼光都不约而同地聚拢到了一个人们还并不完全熟知的名字上——穆罕默德·尤努斯——一位孟加拉国的“土著经济学家”。
尤努斯1940年生于孟加拉国,1976年创建孟加拉国农村银行。
在过去30年的时间中以自己的激情、虔诚和执著将一个又一个几乎赤贫的穷人从饥困之中拯救了出来,他通过该行向孟社会最底层的穷人,特别是处于贫困状态的妇女提供小额银行贷款,使这些在通常金融制度下无法得到信贷的人有了发展的起步资本。
小额信贷为社会最贫困阶层提供了发展经济和人的权利的前提,众多发展中国家纷纷效仿。
尤努斯自创和广布的“小额信贷模式”不仅丰满了传统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更让人们领略到了一个公正和公平的世界所散发出来的超级力量。
首次将自己“抵押”了出去没有银行家的十足派头,也没有经济学家的儒雅风度,更没有一个大学教授的侃侃而谈,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尤努斯总是披挂着传统的孟加拉长衫加上浅色的坎肩,还有他那满头的华发和开心的笑容。
《穷人的银行家》读后感
《穷人的银行家》读后感《穷人的银行家》这本书,是尤努斯的自传体书籍,记录了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乡村银行家,成长为一位世界级的经济学家,并且以自己的实践改变了几百万穷人的命运。
尤努斯的经历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致力于帮助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
在书中,尤努斯详细描述了他早期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对于经济学的认识和思考。
他对于贫困的理解非常深刻,他认为贫困不仅仅是因为缺乏金钱和物质资源,更是因为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因此,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尤努斯的故事充满了感动和启示。
他通过自己的实践,证明了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可以为改变世界做出贡献。
他创建的格莱珉银行,为那些没有机会获得金融服务的人们提供了贷款和储蓄服务,帮助他们脱离了贫困。
尤努斯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并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和权利时,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尤努斯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
他始终坚信,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并且为此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他的成功也证明了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信念改变世界。
总的来说,《穷人的银行家》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
它不仅是一本自传体书籍,更是一本关于经济、社会和人性的思考的书籍。
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力量去改变世界,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尊严,为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而努力。
《穷人》教学实录及评析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穷人》。
(板书课题)师: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出示插图,播放《穷人》的配乐。
师:现在,让我们来阅读这篇课文,探究一些问题,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穆罕默德·尤努斯:为穷人造富的银行家
现年 7 0岁 的尤努斯 出生于 孟 发 出 雷鸣般 掌声 时 , 最 终 还是 思 想 和 理 论 去 解 释 和 改造 世 界 的 他
加 拉 最 大 的港 口吉 大港 , 是 一 选择 留在 了母 校 。 这 个 有 着三 百万人 口的较 为发达 的
知 识 给 了年 轻 的尤 努斯 引 以
学 为 乐 趣 的 教 授 从 此 再 也 无 法 从 乎 没作 片刻 犹 豫 , 努 斯 从 口袋 的 穷人可 以按 时还 款 并 不等于 其 尤 而 他 的教 学 中得 到 快乐 。 也 不 想 里掏 出 了2 美 元分 给 了4 个 人 , 他 村 子 里 的 人 也 能 做 到 , 且 尤 他 7 2
亲长 期在 珠 宝制造 行 业 中摸 爬滚 青 年 梦 寐 以 求 的 经 济 学 博 士 学 港 大 学 经 济 系 。昔 日 的 母 校 也 张 打 , 最 终 为 自己的 孩子 成 就 了 位 。 而 令 尤 努 斯 喜 出 望 外 的 是 , 开 了热烈 的怀抱 拥抱 这位 海 外 学 并
个 十 分 神 奇 的未 知 世 界 。
然 而 , 17 年 孟 加 拉 解放 当 91
留存 在尤 努斯 脑海 中的儿 时记忆 获 得 了富布 莱 特 奖 学金 的资 助 , 的 隆隆炮 声传 递 到 千里之 外尤 努
这 是 热 闹和 繁 华 。 定 的商 业环 境 远 涉重 洋到 美 国 田纳 西 州 范德 比 斯 的耳 里 时 , 位 难舍 乡土 情 怀 特 四年 的苦读 之 后 , 的年轻 学者 毅然 向田纳 西州 大学 决 定 了人 们 的 职 业选 择 。与 当地 尔特 大学深造 , 许 多人 一样 , 努 斯 的父 亲 和母 尤 努斯 拿到 了 当时孟加 拉 国许 多 递 交 了辞 呈 , 到 了孟 加拉 吉大 尤 回
穷人的银行家_名人故事
穷人的银行家2006年10月13日,诺贝尔奖委员会在挪威奥斯陆宣布,将今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孟加拉国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及其创办的乡村银行。
在过往的历史上,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大多都是声名显赫的政治人物,经济学家和经济组织荣膺这项殊荣非常罕见。
“持久的和平,只有在大量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后才成为可能,尤努斯创设的小额贷款正是这样的一种方法。
”30年前,尤努斯创办乡村银行,开始致力于帮助穷人,唤醒他们的自觉自信意识,为他们开辟了一条告别贫困的希望之路,而他本人也被誉为“穷人的银行家”。
穷人的经济学家1940年6月28日,尤努斯出生在孟加拉吉大港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珠宝商,母亲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她对穷人总是深怀同情。
这对尤努斯影响很大,他曾回忆说:“母亲十分善良并充满同情心,总是周济从遥远的乡下来看望我们的穷亲戚。
她对家人和穷苦人的关爱感染了我,帮助我发现了自己在经济学与社会改革方面的兴趣……”1961年,尤努斯从达卡大学硕士毕业,申请到富布赖特奖学金,远赴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深造。
1969年,他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田纳西州立大学经济学系任副教授。
1972年,孟加拉国独立仅仅一年后,尤努斯就毅然回国,担任吉大港大学经济学教授。
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看到周围很多人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他感到非常不安。
1974年,孟加拉国又遭遇了一场大饥荒,这也彻底改变了尤努斯的人生。
他后来回忆说:“当人们在人行道上、在我课堂对面的门廊里正在饿死的时候,我的那些优雅的经济学理论又有什么用呢?生活每况愈下,穷人更加贫穷。
我开始痛恨自己傲慢自大地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可以找到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
我们大学里的教授们都智力过人,但却对我们周围的贫穷一无所知。
为什么那些一天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7天的人都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尤努斯觉得自己要从理论书本中走出来,要去接触现实,调查研究,下决心全力帮助那些饥寒交迫的穷人。
穆罕默德·尤努斯,为穷人造富的银行家
个 又 一 个 几 乎 赤 贫 的 穷 人 从 饥 困 之 中 分 珍 视 的 风 云 人 物 进 行 素 描 时 ,从 中牵 切 :宽 敞 的住 房 、经 济 学 副教 授 职称 等 。
拯 救 了 出来 ,他 通 过 该 行 向孟 社会 最 底 出 的话 题 却格 外 地饱 满 和 厚 重 。 层 的穷 人 ,特 别 是 处 于 贫 困状 态 的 妇 女
授 的 侃 侃 而 谈 ,呈 现 在 人 们 眼 前 的 尤 努 到 了 田 纳 西 州 大 学 经 济 系 的 任 教 邀 请 ,
一位 孟 加拉 国 的 “ 土著 经 济 学 家 的 儒 雅 风 度 ,更 没 有 一 个 大 学教 喜 出望 外 的是 ,就 在 毕 业 前 夕 , 自己接
直以教授经济学 为乐趣的教授从 此再 也 发 放 贷 款 ,可 银 行 说 什 么也 没 有 答 应 尤 年 ,而 此 时 距 离 自 己第 一 次 递 交
无法从他 的教 学中得到快乐 。他 也不想 努斯 的要求。道理很简单 ,一个村子里 时 间 已 经 相 距 七 年 。 再 看 那 些 复 杂 的 经 济 学 ,他 要 找 到 解 决 的穷人可以按时还款并 不等 于其他村子 贫穷的办法 。
为穷人遣富的银行家
● 文 I高 焰 辉
当举世 瞩 目的 2 0 0 6年 “ 贝 尔和平 的超 级 力量 。 诺 奖 ” 花 落 其 主 时 ,全 球 无 数 双 敬 爱 与 钦 佩 的 眼 光 都 不 约 而 同 地 聚 拢 到 了 一 个 人 们 还 并 不 完全 熟 知 的 名 字 上— — 穆 罕 默 德 ・ 尤努斯 一 济 学 家 ” 。
的经 济 学和 金 融 学 理 论 ,更 让 人 们 领 得硕士毕业文凭后他选择 了留在母 校。
穷人的银行家--读后感
《穷人的银行家》读后感花两天的时间拜读完了尤努斯自传。
被尤努斯及他的格莱珉(GRAMEEN)银行事业所感动。
从1976年27美元借给42位农妇开始,尤努斯尝试着开创一项属于拯救贫困的事业,尽管当时的起步并没有远大的抱负与规划,但是,贫困与良知推动了尤努斯把格莱珉做成了一项伟大的事业,善良与原本诚信底层大众成就了尤努斯。
“但是,今天,平生第一次,一个机构信任了她,借给她一大笔钱。
她发誓,她绝不会辜负这个机构,也不会辜负自己。
她一定会奋斗,一定会还清每一分钱。
”感动于普通民众的善良,感动于格莱珉的善良义举。
刚刚加入了公司第一天培训的时候,就讲到了两个关键词:尤努斯和格莱珉银行。
尤努斯是格莱珉银行创立者。
格莱珉银行是从赤贫的孟加拉地区发展起来,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复制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是微型贷款的雏形。
微贷机构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发展,在解决贫困问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章阐述了两个关键问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个是它的制度模式,第二是穷人到底能不能够被信任。
格莱珉银行成功主要来源于他的制度模式:没一个借款人都需要通过5人小组的形式,首先是3个人贷款,只有在前3个人正常还款的情况下后面的2个人才能贷款。
通过这种模式,贷款成员之间相互支持,信任,鼓励,从而把监督的责任转移到小组。
通过这个模式让我联想到了中和农信的小组贷款产品,他也是一种小组成员自愿组租,自愿承担联保责任的小组。
尽管与格莱珉银行产品有差别,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二个问题是穷人能不能被信任。
如果不能被信任,那么格莱珉银行就不会成功。
那么穷人真的能绝对被信任吗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尽相同。
格莱珉信任穷人是因为穷人根本没有其它的融资渠道,他会很珍惜这个机会。
但其他的国家不尽相同,例如在中国,有着众多的小额贷款公司,同时农村信用社及当地商业银行也在做类似的信贷业务。
那么在中国,贷款有着众多的选择。
那么他们选择的依据就是:自己最优的选择。
所以在中国,信贷产品的设定也是尤为重要。
孟加拉国为何一意逼退“穷人银行家”
孟加拉国为何一意逼退“穷人银行家”作者:暂无来源:《廉政瞭望》 2011年第9期尤努斯下课了,这位因创造小额贷款神话获得包括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在内一系列国际性荣誉的孟加拉国人,日前被一家高级法院裁定必须依照孟加拉国央行的指令离职退休,辞去该国乡村银行董事总经理职务。
尽管尤努斯上诉到最高法院,但外界认为,他翻盘的几率已微乎其微。
孟加拉国央行表示,他们是在“公事公办”:这个职务的最高服务年限是60岁,而尤努斯已经年满70,早该退休,且1999年乡村银行再次聘用尤努斯时“未向央行履行必要手续”。
但在尤努斯看来,“公事公办”的背后,是执政党的政治策略。
支持尤努斯的人认为,由于成功推广农对小额贷款,尤努斯在贫困的孟加拉国农村拥有广泛人气,仅通过小额借贷持有乡村银行股权的农民就超过800万。
加上他也曾在2007年组织政党,扬言要介入政治,甚至参选总理,以对付政府和政治门阀的腐败,因此和现任总理哈西娜及执政党孟加拉人民联盟关系紧张。
他们认为,央行找借口排挤尤努斯,一是为了打击政敌,二是为了争夺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控制权,三是尤努斯和哈西娜两个政治大人物的“私人恩怨”。
各种说法当然都有一定依据:央行的规定的确存在,尤努斯超龄也是事实,对此尤努斯本人也并不否认,因此曾在早些时候建议改任董事长;政府对尤努斯不满,并寻机争夺乡村银行控制权也不假,否则完全可用更体面的办法解决此事(如依照尤努斯请求改任董事长,或授予荣誉职务),而无需用这种极端方法,甚至还要补上一句“尤努斯必须完全离开乡村银行”。
从尤努斯1976年成立乡村银行,第一次在吉大港JOBRA村将自己口袋里的27美元借给42名从事篾匠副业的妇女,并获利0.02美元以来,“穷人银行”、“脱贫捷径”等一系列有关小额贷款的神话便不胫而走。
自成立至今,乡村银行的借款人已达850万之多,放贷总额超过51亿美元。
这一模式被当作农村扶贫的经典模式,推广到印度、东南亚、东亚、非洲、拉美,甚至美国农村,吸引了许多效仿者和赞助者。
读穷人的银行家有感
读《穷人的银行家》心得2012年2月份读了《穷人的银行家》这一本书,让我第一次了解了穆罕默德·尤努斯这个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及其所创办的以小额贷款为主的格莱珉银行。
这本书描述地很切合实际,看了很让人振奋,尤其是他对传统规章制度的抵制及不断摸索创新的能力.尤努斯教授是一个很平易近人的人,具有旺盛的精力。
在美国求学时他的导师杰奥杰斯库-勒根教授教他的治学方法是要重视基础知识,理解复杂事物运行的基本原则,教会他的是他永远不会忘记的简单课程和精确的经济学模式,这对他后来创办格莱珉银行帮助很大,正是这样的教导,也使他看问题的眼光不一样:要用蚯蚓的视角看待问题,而不是鸟瞰的视角。
我觉得做事就应该以这样的态度,只有更加贴近实际去调查研究,才会更深地理解它。
对于格莱珉银行保持高偿还率的奇迹,我认为主要由以下3点:(1)制定良好的制度每位借贷人都需要通过5人小组的形式,才能拿到贷款,这些人相互支持,信任和鼓励,也保持着竞争,这相当于把银行的监管任务转移到了小组,同时银行也能对小组成员的发展状况做到及时的了解,提前避免风险。
在偿还贷款时,它也不像一般银行按月按年来还贷,而是每周还贷,由于是小额贷款,期限是一年,分50个周还清,因此每周还贷的数额就比较少,不至于到了还贷期限要付出一大笔资金而拖延的情况,保证了还款率。
这种良好的贷款发放和回收机制创造了偿还率98%的神话。
(2)充分的信任这本书所涉及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穷人到底有没有信任?按照常理,穷人在贷款时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担保,对银行来说是不足于信任的,但是按照尤努斯的看法,穷人是值得信任的,他们所得到的贷款是他们摆脱贫穷生活的唯一机会,如果不还款那就相当于浇灭了对未来的希望,因此,他们会努力工作,以偿还所借贷的款,相反,那些富人却不习惯于还款。
虽然有些穷人会出于各样的原因不能还款,若非主观恶意,银行充分信任,并还会给予贷款。
在格莱珉银行中不会有司法强制的余地,从来不用法庭来解决偿付问题,这与现行的银行制度完全是背道而驰。
伟人事迹 伟人事迹的励志故事
伟人事迹伟人事迹的励志故事伟人事迹(1):尤努斯穷人银行家造福穷人1974年,孟加拉国发生严重的饥荒,经济学博士尤努斯来到那里试验高产种植的办法。
1976年,在一次调查中,他碰到一名制作竹凳的赤贫妇女。
这位妇女因受到放贷人的盘剥,一天连两美元分都挣不到。
他掏出27美元,分别借给42个有同样境遇的女人,期望她们能借助这笔贷款摆脱廉价出卖劳动力的命运。
1979年,他以此为目的成立了格莱珉银行。
1998年,受洪灾影响,格莱珉银行陷入困境,但在尤努斯的不懈努力下,银行于2021年完成了从经典模式到格莱珉二代的转型,尤努斯的默默奉献造福了无数穷人,他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分析:商业不必须总是和贪婪联系在一齐,尤努斯商业项目的背后有个信念的支撑,即造福穷人。
适用话题:奉献、财富、帮忙。
伟人事迹(2):萨科齐务必成为总统法国总统萨科齐,1955年1月28日出身于法国巴黎的一个移民家庭,从小就遭受别人的歧视和嘲笑。
10岁那年的一天,他骑着自己心爱的山地车在郊外潇洒地穿梭。
正当他得意时,几个小孩拦住他,一把夺过他的山地车,猛地摔在地上,还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这个外来的小崽子,不配骑山地车!晚上,他在日记本上写道:我不是想成为总统,而是我务必成为总统。
15岁时,因家庭贫困,萨科齐告别了学校。
以后的几年间,他放过羊,当过乐队号手,做过泥瓦匠,糖厂工人等。
他哭过,泄气过,但从没有退缩过。
之后,他透过半工半读考上了巴黎政治学院。
结业后,又与校友一齐做生意。
在生意场上打拼了10年后,他毅然离开,走上了从政之路。
1983年,年仅28岁的萨科齐当选巴黎郊区讷伊市市长,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
2021年5月,在法国总统大选中,萨科齐胜出,当选为新一任法国总统。
他也最后圆了心中的总统梦。
分析:当一个人用我务必怎样来承诺自己的理想时,他的心中就必须蓄积了巨大的动力和必胜的信念。
而这种动力和信念也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适用话题:尊严、改变、困境伟人事迹(3):丹尼斯海斯地球之父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地球日,是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一个刚满25岁的学生地球之父在校园发起和组织的。
穷人的银行家
一个名叫苏菲亚的生有3个孩子的21岁的年轻农妇, 21岁的年轻农妇 一个名叫苏菲亚的生有3个孩子的21岁的年轻农妇,每天从高利贷者 手中获得5塔卡(相当于22美分)的贷款用于购买竹子, 22美分 手中获得5 塔卡(相当于22美分)的贷款用于购买竹子,编织好竹凳 交给高利贷者还贷,每天只能获得50波沙( 50波沙 美分)的收入。 交给高利贷者还贷,每天只能获得50波沙(约2美分)的收入。这使 她和她的孩子陷入一种顽固的难以摆脱的贫困循环。 她和她的孩子陷入一种顽固的难以摆脱的贫困循环。 这种境况使尤努斯异常震惊,尤努斯写道: 在大学里的课程中, 这种境况使尤努斯异常震惊,尤努斯写道:“在大学里的课程中,我 对成千上万美元的数额进行理论分析,但是在这儿,就在我的眼前, 对成千上万美元的数额进行理论分析,但是在这儿,就在我的眼前, 生与死的问题是以‘ 为单位展示出来的。什么地方出错了?! ?!我 生与死的问题是以‘分’为单位展示出来的。什么地方出错了?!我 的大学课程怎么没有反映苏菲亚的生活现实呢!我很生气, 的大学课程怎么没有反映苏菲亚的生活现实呢!我很生气,生自己的 生经济学系的气,还有那些数以千计才华横溢的教授们, 气,生经济学系的气,还有那些数以千计才华横溢的教授们,他们都 没有尝试去提出并解决这个问题,我也生他们的气。”“我是不是该 没有尝试去提出并解决这个问题,我也生他们的气。”“我是不是该 立即把手伸进口袋里, 立即把手伸进口袋里,把苏菲亚需要作为资本的那一丁点儿钱交给她 那是十分简单、轻而易举的事。而我克制住了这个冲动。 呢?那是十分简单、轻而易举的事。而我克制住了这个冲动。她并不 是在要求施舍。况且,送给一个人22美分并不能长久地解决问题。 是在要求施舍。况且,送给一个人22美分并不能长久地解决问题。” 22美分并不能长久地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穆罕默德·尤努斯(点“穷”为金)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1940年6月28日-):穷人的银行家、经济学家,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开创和发展了“微额贷款”的服务,专门提供给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
他也是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也译作格莱珉银行)的创建人。
2006年,“为表彰他们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他与孟加拉乡村银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曾获得过总计60多项荣誉,如1978年孟加拉总统奖、1985年孟加拉银行奖、1994年世界粮食奖、1998年悉尼和平奖,以及2004《经济学人》颁发的社会经济创新奖等。
1940年,出生于孟加拉吉大港一个富庶的穆斯林家庭,毕业于达卡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毕业后任教于吉大港大学。
1966年,获富布赖特奖学金赴美留学。
1969年,获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2年,尤努斯于孟加拉国独立后不久回国,任吉大港大学经济系主任。
1974年,孟加拉国发生严重的饥荒,他开始寻找解决饥饿与贫困的对策,到村庄里试验高产种植的办法。
1976年,在一次乡村调查中,他把27美元借给了42位贫困的村民,以支付他们用以制作竹凳的微薄成本,免受高利贷的盘剥。
1979年,他在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内部创立了格莱珉(意为“乡村”)分行,开始为贫困的孟加拉妇女提供小额贷款业务。
1983年10月2日,格莱珉银行正式独立,其向贫困人口发放贷款的方式自成一体,被称为“格莱珉模式”。
1998年,受孟加拉洪灾等影响,格莱珉银行险遭困境。
2001年到2004年,格莱珉银行完成了从“经典模式”到“格莱珉二代”的转型。
他及其一手创办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意为“乡村银行”),因“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努力,于10月13日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近30年前,尤努斯在首创格莱珉银行之时,只是希望帮助孟加拉的贫困人民获得必需的资本;其时他并未曾想到,会为时势所推动,从此开创了小额融资的一种现代模式。
这在今天亦被世人评价为一项非凡的成就。
获奖情况1978 —孟加拉国总统奖1984 —菲律宾Ramon Magsaysay Award1985 —孟加拉银行奖1987 — Shwadhinota Dibosh Puroshkar (Independence Day Award), 孟加拉国1989 — 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 Switzerland1993 — CARE Humanitarian Award1994 —世界粮食奖得奖者1996 — Winner of the Simón Bolívar Prize of UNESCO1998 — Receives Prince of Asturias Award1997 — Receives Help for Self-help Awardof Str mme Foundation, Norway1998 — Winner of the Sydney Peace Prize2001 —获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4 — Winner of The Economist newspaper's Prize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innovation.2006 — Mother Teresa Award, Kolkata, India2006 —第八届韩国和平奖(8th Seoul Peace Prize)2006 —诺贝尔和平奖, shared with Grameen Bank另有47个奖项,共计62个奖项。
目录[隐藏]1 穆罕默德·尤努斯简介2 创建穷人的银行3 格莱珉银行的影响4 与世界贫困现象还未结束的战争[编辑]穆罕默德·尤努斯简介穆罕默德·尤努斯出生在东巴基斯坦的吉大港市,并在这里接受了大学教育。
1965年尤努斯获得富布莱特奖学金的资助,进入美国田纳西州的范德比大学学习,并最终在那里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1年孟加拉国独立后,尤努斯回到母校吉大港大学担任经济学系主任。
1974年孟加拉国发生的一场毁灭性的饥荒让当时还在教授经济学的尤努斯改变了想法。
尤努斯感到仅靠书本上和课堂里的那些经济学理论,很难真正帮助那些生活在贫穷状态中绝望的人们。
尤努斯开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贫困与饥饿的研究中,并于当年创建了孟加拉乡村银行。
1976年,尤努斯走访乡村中一些最贫困的家庭。
一个名叫苏菲亚的生有3个孩子的年轻农妇,每天从高利贷者手中获得5塔卡(相当于22美分)的贷款用于购买竹子,编织好竹凳交给高利贷者还贷,每天只能获得50波沙(约2美分)的收入。
苏菲亚每天微薄的2美分收入,使她和她的孩子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贫困循环。
这种境况使尤努斯异常震惊,尤努斯写道:“在大学里的课程中,我对成千上万美元的数额进行理论分析,但是在这儿,就在我的眼前,生与死的问题是以…分‟为单位展示出来的。
什么地方出错了?!我的大学课程怎么没有反映苏菲亚的生活现实呢?”平生第一次,尤努斯教授“为自己竟是这样一个社会的一分子感到羞愧”。
这个社会竟然不能向几十个赤贫的农妇提供区区总额为几十美元的贷款!同时,大学经济学教育和经济学教授对贫困与饥馑如此漠视,也让尤努斯感到愤慨与不解。
在他看来,漠视贫困、漠视真实世界中人的痛苦与愿望是经济学的最大失败,而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缓解并消除贫困,是所有经济学学生与学者的最大的耻辱。
尤努斯以吉大港大学附近的村庄为试点,倡导实施“吉大港大学乡村开发计划”,主要面向无力提供贷款抵押的贫民。
贷款者利用尤努斯提供的贷款购买工具、设备开办自己的实业,不仅可以避免中间商的盘剥,而且可以通过自我创业的方式改变生活状况。
到目前为止,孟加拉乡村银行已经拥有650万客户,他们中的96%是妇女。
按照乡村银行网站提供的数据,他们向71万余个村庄派驻了2226个分支机构。
学者生涯尤努斯1940年降生在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家里,他们家族在孟加拉最大的港口吉大港不远的巴图亚拥有土地,尤努斯祖父的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农作,但是他对首饰行业更有兴趣,他的长子,杜拉•米亚进入了首饰行业,并很快成为吉大港首屈一指的制造商和为穆斯林顾客服务的珠宝饰品商人。
尤努斯是家里第三个孩子,他的母亲共生了14个孩子,5个早夭,尤努斯后来说起自己的母亲总是充满深情“她十分善良并充满同情心,总是周济从遥远的乡下来看望我们的穷亲戚”,他甚至说“是她对家人和穷困人的关爱影响了我,帮助我发现了自己在经济学和社会改革方面的兴趣。
”尤努斯从小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
从吉大港大学毕业时,尤努斯21岁,母校提供给他一个经济学教师的职位。
这个由英国人在1836年创建的大学,也是南亚次大陆最受尊重的大学之一,作为教师,尤努斯在那待了5年。
在这段时间里,他还建立了个人企业,一个包装与印刷工厂,雇用了100名工人。
这个项目很快成功,每年都有良好的利润。
这个包装厂的成功使他父亲和亲人们都相信,如果他想的话,他可以在商界出人头地。
但尤努斯想的还是学习和教书,1965年他得到一份富布赖特奖学金,来到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尤努斯在范德比尔特大学遇到了两位影响他未来生活的人,一个是他的导师尼古拉斯•杰奥杰斯库—勒根,一位罗马尼亚著名教授,他教给尤努斯一些精确的经济学模式,这些最终帮助他建立起了格莱珉银行。
另一个人是薇拉•弗洛斯坦科,一个美籍苏联姑娘,1970年,他们结婚后,尤努斯在中田纳西州立大学教书。
但是1971年3月孟加拉的局势改变了尤努斯平静的生活。
走出象牙塔1947年,巴基斯坦从印度独立出来,当时尤努斯7岁,第一次感到血脉中涌动着民族自豪感。
东孟加拉成为新生的穆斯林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
然而,除了共同信仰伊斯兰教之外,被印度领土分割开来的巴基斯坦东西两翼在语言和饮食等方面几乎毫无共同之处。
由于中央政府在西巴,外援和财政收入多被用于西巴,东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遭到忽视。
不愿从属于西巴的东孟加拉人开始寻求独立。
1971年,巴基斯坦政府军队进驻孟加拉,听到这一消息,尤努斯立刻和在美国的孟加拉人行动起来,抗议巴基斯坦军队镇压贫民。
1971年12月16日,孟加拉赢得了独立战争,这场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300万孟加拉人丧失了性命,1000万人逃亡到相邻的印度。
对于尤努斯来说,他回国的时候到了,他觉得自己必须回国参与祖国的建设,建设千疮百孔的国家。
1972年回国后的尤努斯被派到政府计划委员会工作。
但除了看报整日无事可做,经多次抗议后,尤努斯辞职,又回到吉大港大学做经济系主任。
1974年孟加拉陷入饥荒中。
瘦骨嶙峋的人们开始出现在大城市的火车站和汽车站,很快,这些小股的人流就变成了一场洪水,饥饿的人们遍布全城。
他们一动不动地坐在那,以至于无法确定他们是死是活。
随着饥荒不断恶化,尤努斯心中的不安日益加剧,大约150万人在这次饥荒中死去。
这件事情深深的触动了尤努斯,并永远地改变了他。
“当人们在我课堂对面的门廊里正在饿死的时候,我的那些优雅的经济学理论又有什么用呢?我讲述的那些课程就像那些总是好人获胜的美国电影,当我走出舒适的教室,面对的是城市街道上的现实。
在这里,好人遭受命运无情的毒打与践踏。
生活每况愈下,穷人更加贫穷。
”“我开始痛恨自己,傲慢自大地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可以找到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
我们大学里的教授们都智力过人,但却对我们周围的贫穷一无所知。
为什么那些一天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7天的人都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尤努斯决定,把那些穷人作为他的老师,着手对他们及他们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乔布拉村试验在1975年和1976年的大部时间里,尤努斯带领着学生去附近的乔布拉村调研。
发现问题总是很容易,但是什么才是解决之道呢?他向那些农民们推广改良的大米种植技术,在干旱季节组建农民合作社修建水利设施。
但不久后,他意识到,这并不能帮助真正穷困的底层阶级——那些没房没产、生活在农村里的穷人。
一天,尤努斯在乔布拉村采访了一位靠制作并售卖竹椅谋生的妇女。
这位妇女告诉他,她辛劳一天只能赚2美分。
尤努斯大感惊愕:这么一位勤劳的、能制作这么漂亮的竹椅的妇女,一天只能赚这么点钱!这位妇女解释说,由于没钱去购买制作竹椅的原材料,她不得不去找一位商人借钱,这位商人只允许她把竹椅卖给他,而且收购的价钱还得由他说了算。
事实上,这位妇女就是附属于这位商人的劳动力!那这些竹子值多少钱呢?大约25美分。
“我的天,仅仅为25美分就要遭这种罪受,难道就没有人能对此做些什么嘛?”他找出村里另外42位有着类似困境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