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 主课件
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是“课外古诗词诵读”,共涉及《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其二)》等四首古诗。
下边整理分享这四首诗歌的原文及译文。
庭中有奇树[汉] 佚名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龟虽寿[魏晋]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赠从弟(其二)[魏晋] 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梁甫行[魏晋] 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译文】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背诵赏析注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背诵赏析注释译文两汉:佚名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注释】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⑶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遗(wèi):赠送,赠与。
⑸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珍贵。
一作“贡”。
⑻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鉴赏】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前两句诗“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于是,思妇就出场了:“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
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部编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课件
01
03
02
04
陶冶情操
社交交流
励志鼓舞
传承文化
01
02
03
04
诗词能够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提升精神境界,陶冶性情。
在适当的场合引用诗词,能够展示自己的文化素养,增进与他人的交流。
许多诗词都蕴含着人生哲理和励志精神,能够激励人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奋发向前。
学习诗词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CHAPTER
诗词内容解读
树的象征
庭中的奇树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顽强,诗人赞美树的生命力,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诗歌背景
此诗产生于汉代末期,作者不详。诗歌描绘了庭中一棵奇特的树,通过对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诗意深远
诗歌通过对树的描写,引申出对人生的思考,如“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借树喻人,抒发诗人心中的豪情壮志。
诗歌背景
01
此诗为曹操所作,描写了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豪情满怀,志在千里。
龟的象征
02
龟长寿,比喻曹操虽然年纪已高,但精神仍然旺盛,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不服老的心态。
人生态度
03
诗歌表达了曹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种精神鼓舞了后人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部编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课件
目录
导入与背景介绍诗词内容解读诗词的艺术特色鉴赏诗词学习与拓展思考
01
CHAPTER
导入与背景介绍
本课是部编八年级上册的课外古诗词诵读课程,选取了《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四首经典古诗词进行学习。
课外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其二)》《梁甫行》)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统编版)
教学目录
01 创作背景 02 诗意速通
03 主旨点睛 04 诗歌赏析
庭中有奇树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文选》。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 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 ( 501— 531 ) 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 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这组古诗语言朴素 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 位。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建安七子集》卷七(中华书局 1989年版)。《赠从弟》诗有三首,都用 比兴,这是第二首。从弟,堂弟。
诗意速通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挺拔的样子 形容寒风的声音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柏,顶着山谷间瑟 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挺拔的样子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两句是女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 话,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女子执花在手,无语凝 伫,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终无可奈何,心生感 慨:此花虽美,却不能相赠,有何可贵?不过更增 思念之苦罢了。表达了主人公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 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龟虽寿
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 (pèi)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 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 家 、 诗人、书法家,三国时期曹 魏政权的奠基人。精兵法,善诗 歌。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 新课导入】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诵读古诗词, 可以让我们触摸古人的思想,体会古人的情感。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领略那个唯 美、洒脱的诗意世界。
诗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词 课 《龟虽寿》/曹操
题 总
《赠从弟(其二)》/刘桢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其二)》《梁甫行》课件
比兴手法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腾蛇):传说中一种能腾云驾雾的神蛇。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即使能乘 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诗歌赏析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骥) :骏马,好马。
比兴手法 (枥):马槽。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这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运用了比喻的修的辞。将年迈自己比作衰老的骏马 ,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
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
诗歌赏析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折花)
颔联承上启下,承接第一句“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是对花的赞美,因为花之美,思妇才想要折下来送给思念的人; 连接下一句“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则让人想见思妇的 神态。
此句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诗歌赏析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诗歌赏析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感花)
尾联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 诗的末尾忽然说此花不足贵, 看似突兀且矛盾, 其实这样 就能着意强调:比花更珍贵的是“感”, 是跨越了时空的相思 爱恋,至此全诗感情得到升华。
诗歌赏析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感花)
尾联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 诗的末尾忽然说此花不足贵, 看似突兀且矛盾, 其实这样 就能着意强调:比花更珍贵的是“感”, 是跨越了时空的相思 爱恋,至此全诗感情得到升华。
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 是什么呢?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 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 明文选》而成,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 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课件
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与技巧
多读多背
通过反复诵读和背诵,加深对古诗词 的理解和记忆,培养语感和文学鉴赏 能力。
赏析意境
通过赏析古诗词的意境和意象,理解 其深层含义和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文 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理解背景
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 时代背景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诗 词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诗歌通过描写庭中奇树和 树上绿叶,表达了诗人对 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龟虽寿》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曹操 在政治上已取得一定地位,开始
思考人生哲理。
个人背景
曹操当时已年过半百,但仍雄心壮 志,欲统一中国。
主题背景
诗歌通过描写长寿之龟,表达了诗 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强调人应当 积极进取,不因年老而放弃理想。
《赠从弟》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主题背景
诗歌通过描写松柏之坚贞,表达了诗 人对从弟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个人背景
诗人与从弟分别多年,思念之情难以 言表。
《梁甫行》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 百姓生活困苦。
个人背景
诗人亲身经历战乱之苦, 目睹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
主题背景
诗歌通过描绘梁甫山上的 苦难景象,表达了诗人对 战乱的痛恨和对百姓的同情。
诗词赏析
《庭中有奇树》赏析
总结词
表达了女子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庭中奇树为引子,描绘了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深深思念。她精心采摘树上最好的花,却无人可送,无人 可赏,只能默默地放在篮子里。最后,她将花束挂在树枝上,希望远行人回来时能够看到。整首诗情感真挚,语 言优美,表达了女子对远行人的无尽思念和期盼。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统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结合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新课导入鲁迅先生曾说:“汉末魏初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在文学方面起一个重大的变化。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一时期的文学,形成了一种影响深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这就是历来所推崇的“建安风骨”。
“建安”是汉代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的年号。
建安时期以“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为代表的作家群,其作品具有“建安风骨”,刚健有力。
今天,我们走进课外古诗词诵读,感受这一时期诗歌作品的特点。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曹操、刘桢、曹植三位诗人的简介,让学生简单地了解诗人生平、作品信息和写作风格。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龟虽寿》《赠从弟》(其二)和《梁甫行》的写作背景,学生作简单了解。
【设计意图】了解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做铺垫。
二、知识链接【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古诗十九首》的相关知识,教师进行补充介绍。
【设计意图】了解相关知识链接。
三、诗歌赏析【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分别进行四首诗歌的学习,每首诗单独赏析。
1.听范读音频,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想象诗歌中描绘的场景。
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韵味。
2.发挥想象,结合重点词语解释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3.赏析诗歌的句子,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从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设计意图】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想象诗歌描绘的场景,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背诵赏析注释译文-精选文档
庭中有奇树两汉:佚名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注释】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⑶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遗(wèi):赠送,赠与。
⑸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珍贵。
一作“贡”。
⑻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鉴赏】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前两句诗“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于是,思妇就出场了:“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
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头。
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赏析习题及答案
期中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班级:姓名: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1、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2、龟虽寿/曹操3、赠从弟(其二)/刘桢4、梁甫行/曹植1、《庭中有奇树》【原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习题】1、下列对《庭中有奇树》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奇树”奇而无人观赏,繁茂而无法馈赠,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
B 、“馨香盈怀袖”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路远莫致之”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这是心灵长期的创伤,也是表达技巧的艺术曲折。
C 、诗歌的结尾“此物何足贵”,自嘲自讽起来,最后才点题,不足贵的花儿——连同女主人公自己的感情,之所以仍然要“贵”,是因为离别太久不再思念了。
D、这首诗在用词造句上很讲究。
“馨香盈怀袖”,一个“盈”字,表面意义是花香充满,四处漫散;实际上,女主人公的感情也太丰富了,洋溢出来了,“怀袖”已盛不下了。
此时的女主人公,面对繁茂的鲜花,想到远方的心上人,用“馨香盈怀袖”来加以表达深层的隐蔽的感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整首诗围绕着折花“将以遗所思”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其二)》《梁甫行》)
翻译及赏析诗句。
终结,这
传说中一 种能腾云驾雾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里指死去。
的神蛇。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诗意: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赏析:开头,作者用这两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陈代 谢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这就等于告诉人们说,人虽寿夭有别,但最终都是要死的, 表现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和无神论的观念,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既然人总 是要死的,那么是不是可以对人生采取消极悲观的态度呢?诗人认为这是不可以的。 承认生命有限正是为了充分利用这有限的生命,建功树业,有所作为。
多么。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诗意: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
赏析: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 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 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 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 绵密,展开有序。
【 诗词赏析】
1.理解性默写。 《龟虽寿》中说明生老病死是不可违背的自然
规律的四句诗是:神__龟__虽__寿__,_犹__有__竟__时_;_腾__蛇__乘__雾__, __终__为__土__灰__。
2.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运用比兴的手法,这四句诗的意思是:千里马虽然 老了,终日伏在马棚之下,但是它的志向仍在驰骋千里; 有志之士即便到了晚年,他的壮志雄心也不会消沉。表 达了诗人人寿有限而壮志无穷的豪迈气概。后人常引用 这几句诗来比喻说明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课件
•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 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 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走近作者
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余 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 应旸并称“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 王粲、徐干、阮瑀、应旸、刘桢等七位文 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要当世,是 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 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绩 最高。
古诗十九首概说
3、产生年代
研究者认为《古诗十九首》虽非一人之作, 但它是同一时代的产物,大概产生于东汉后期 数十年间,即至早当在顺帝末年,至晚应在献 帝以前(约公元140—190),无论从五言诗的 发展情况或是从某些篇章所反应的社会生活和 思想来看,这样的估计都是合理的。
古诗十九首概说
4、产生背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这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 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 股发奋图强的豪迈气势,深刻 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 进取的精神面貌。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 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长。缩, 短。但:仅,只。 养怡:保养身心健康。怡,愉快、和 乐 。永:长久。
赏析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意思是正 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 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再 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 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本 来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行, 点明主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背诵赏析注释译文-精选文档
庭中有奇树两汉:佚名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注释】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⑶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遗(wèi):赠送,赠与。
⑸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珍贵。
一作“贡”。
⑻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鉴赏】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前两句诗“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于是,思妇就出场了:“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
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意思是正 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 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再 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 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 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 点明主题。
问题探究
问题一: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 写出了松柏 的凛然正气。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 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通过咏松 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问题二: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诗人并没有讲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 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 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 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 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长。缩, 短。但:仅,只。 养怡:保养身心健康。怡,愉快、和 乐 。永:长久。
•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 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 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 跟正文没关系。 •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 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政治:社会动荡、宫廷暴乱、徭役赋税 沉重、农民起义、外戚宦官专权 经济:破坏严重、两极分化、朝不保夕 思想:儒家经学、文学观念转变、老庄 思想盛行、佛教传入
古诗十九首概说
5、篇目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 《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 《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 《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 《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 《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 《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概说
6、思想内容 表现及时建功立业的壮志 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 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与痛苦 青青陵上柏 表现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揭露社会黑暗 驱车上东门、明月何皎皎 表现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苦 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概说
7、艺术特色 所抒之情,质朴自然,毫不雕饰,情感真切动人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 擅长借助写景来衬托和抒发感情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去者日以疏》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明月何皎皎》 语言自然朴素,又高度洗练而富有概括力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
龟 虽 曹寿操朗读诗歌来自龟虽寿曹操(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写作背景:
•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 事家、文学家,此诗约作于公元208 年初。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 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准 备统一中原之前。远征途中,他写 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此时 曹操已到知天命之年,所以诗一开 头便说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古诗十九首概说
3、产生年代 研究者认为《古诗十九首》虽非一人之 作,但它是同一时代的产物,大概产生于东 汉后期数十年间,即至早当在顺帝末年,至 晚应在献帝以前(约公元140—190),无论 从五言诗的发展情况或是从某些篇章所反映 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来看,这样的推测都是合 理的。
古诗十九首概说
4、产生背景
诵读
1、齐读 2、听读 3、自读
庭中有奇树
珍贵 花 香气 满
huā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weì赠送
繁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
没法 送到
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景象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 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 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 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 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 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 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 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 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 罢了。
原文
• • • • • • • •
注释
译文
八方的气候各 八方各异气, 【1】异气:气候不 不相同,千里之 内的风雨形态不 同。 千里殊风雨。 一。海边的贫民 【2】剧:艰苦。 剧哉边海民, 【3】草墅:用草搭 多么艰苦啊,破 寄身于草墅。 盖而成的简陋房屋。 旧的草屋是他们 妻子象禽兽, 【4】行止:行动的 的栖身之地。妻 子和儿子像禽兽 行止依林阻。 踪迹。 一样生活,盘桓 【 5 】林阻:山林险 柴门何萧条, 在险阻的山林里。 阻之地。 狐兔翔我宇。 【6】柴门:用树枝 简陋的柴门如此 冷清,狐兔在周 等物编成的门。 围自由穿梭毫无 【7】翔:绕行。 顾忌。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 “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 也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 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 竟,尽,完。 • “螣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 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腾 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 云雾升天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梁甫行
曹植
曹植
作者简介 【作者】:
•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 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 生于东阳武(今山东莘县,一说甄诚), 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 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 思王。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 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曹植自 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 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 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 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 的深切同情。
题外之意,耐人寻味:
• 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 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 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 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 更加无法解脱。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 泽中长满了香草。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 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回头看那一起 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两 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 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赏析
• 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 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 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 一个层次。 •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 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 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 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 快就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 •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 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 明了全诗的主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走近作者
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 十余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 干、阮禹、应(yīng)扬并称“建安七 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 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他 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 高风跨俗。”
走近作者
刘桢从小就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 教育,深知做人要耿性忠直。面对动乱 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 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 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刘桢 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 首。这三首诗分别用蘋(pí n)藻、松树、 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 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 骥(jì ):千里马。伏:趴,卧。枥 (lì ):马槽。 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暮年:晚 年 •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 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 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 的雄心不会止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这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 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 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 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 进取的精神面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龟虽寿》曹操 《赠从弟》刘桢 《梁甫行》曹植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概说
1、古诗 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唐代近体诗(绝句、 律诗)而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比较 如下: 诗 古体诗 近体诗
体 格律 句数 句数多寡沒有 一定的约束。 字数 每句字数不严 格限制。
品读
此树“奇”,还是“何足奇”?
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 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 “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 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 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 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 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 显得格外突出。
古诗十九首概说
绝句每首四句﹐律诗 每首八句。 每句字数固定﹐分五 言和七言。
古诗十九首概说
诗体 格律 古体诗 近体诗
平仄
押韵
每个字不受平仄的 限制。
每个字平仄有一定的格律
用韵寬﹐可以一韵 绝句﹕二﹑四句要押韵﹐第三 到底﹐也可以換韵。 句 不押韵﹐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 韵。 律诗﹕二﹑四﹑六﹑八句要押 韵﹐三﹑五﹑七句不押韵﹐第 一 句可押韵可不押韵。 沒有对仗限制。 绝句沒有限制﹐律诗中间兩联 必须对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