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授课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学期历史课程的基础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与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系统地梳理和讲解本学期历史课程的知识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拓展与延伸: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历史遗迹、文物和历史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受历史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案例教学法:运用典型案例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鼓励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作业评价: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其错误。
3.测验与考试:定期进行测验和考试,检测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测验和考试等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优质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2.教具: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具,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提高教学效果。
3.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历史网站、在线博物馆等,拓宽学习视野。
4.其他资源:积极开发和应用其他教学资源,如历史小说、电影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六、教师素养1.专业知识: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历史研究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同时了解与历史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如政治、文化等。
2.教育理论:教师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初一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初一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通过初一上学期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内容,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制度、文化等,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 教学内容2.1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内容: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重点:三皇五帝、夏商西周的社会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第二单元:秦汉时期- 内容:秦朝、汉朝- 重点:秦始皇、汉武帝、丝绸之路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 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 重点:三国鼎立、南北朝的分裂与统一第四单元:隋唐时期- 内容:隋朝、唐朝- 重点: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第五单元:宋元时期- 内容:宋朝、元朝- 重点:宋太祖、成吉思汗、忽必烈第六单元:明清时期- 内容:明朝、清朝- 重点:明成祖、乾隆帝、鸦片战争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验、历史学科竞赛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效果。
5. 教学进度安排每周两课时,共36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6课时- 第二单元:6课时- 第三单元:6课时- 第四单元:6课时- 第五单元:6课时- 第六单元:6课时6. 教学资源- 教材:《中国古代史》- 辅助教材:《中国古代史教程》- 网络资源:历史网站、纪录片、图片等7. 教学拓展活动- 组织历史知识竞赛- 观看历史纪录片- 参观历史博物馆以上为初一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生动的历史体验,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历史思维和家国情怀。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上册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上册教学计划:初一历史上册Unit 1: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认识人类社会的特点及其发展阶段。
- 教学内容: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类社会的特点;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
- 教学活动:1. 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归纳总结人类社会的特点。
3. 分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
4. 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活动表现,以及练习册上的答案。
Unit 2: 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帝国-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帝国,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建设。
-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帝国;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国家建设。
- 教学活动:1. 利用地图和时间轴,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帝国的兴衰变迁。
2. 课堂讲解,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建设。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中国古代王朝和帝国的特点和成就。
4. 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活动表现,以及练习册上的答案。
Unit 3: 中世纪的欧洲和世界- 教学目标:了解中世纪的欧洲和世界,认识欧洲的封建制度和世界的贸易往来。
- 教学内容:中世纪的欧洲;欧洲的封建制度;世界的贸易往来。
- 教学活动:1. 利用地图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 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欧洲的封建制度和世界的贸易往来。
3. 观看影片,让学生了解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和艺术。
4. 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活动表现,以及练习册上的答案。
Unit 4: 近代的科学和技术- 教学目标:了解近代的科学和技术发展,认识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教学内容:近代的科学;近代的技术;科学和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近代科学的发展。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无答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教与学指南:二、读思达悟活动程序【活动1】诊断性评价:1.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为都城,史称东晋。
2.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年,东晋灭亡。
3.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梁、陈四个朝代,这些王朝都在建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4. 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和宋文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5.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经济发达,是全国的重心;而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6.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福建和等地。
【活动2】阅读与表达阅读课文,回答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活动3】思考与讨论想一想: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活动4】形成性评价1.西晋末年,进攻西晋并于316年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羌族2.东晋时期,社会流传“王与马,共天下”的谚语。
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一现象出现在司马懿统治时期B.谚语显示了王导和王敦在国家政治中的重要地位C.表明东晋政权与南北大贵族的特殊关系D.显示了东晋诸侯国对王室的威胁3.下面选项中哪一次战役解决了北方对东晋的威胁?()A.赤壁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4. 下列为南朝的四个朝代更替的顺序,其中正确的是()A.宋、梁、齐、陈 B.宋、齐、梁、陈C.齐、宋、梁、陈 D.齐、梁、陈、宋5.南朝中疆域最大的王朝是()A. 宋 B.齐 C.梁 D.陈6.东汉末年开始,中国的人口流动趋势是()A.南方人口北上 B.北方人口南迁C.北方人口迁至西域 D.北方人口迁至海外7.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由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
七上历史教学计划
七上历史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次历史教学针对初中七年级的学生。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史事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学术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的历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远古时期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在这个板块中,我们将会学习到人类的起源、文明的演进、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社会生活对文化和技术的影响等内容。
2.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在这个板块中,我们将会学习到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政治变革、汉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风貌、唐朝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辉煌等内容。
3. 世界中世纪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在这个板块中,我们将会学习到欧洲中世纪时期的贵族制度、信仰、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众多事件和人物对当时欧洲社会的影响,如黑死病的蔓延、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的效应和哥伦布的新大陆发现等。
三、教学安排本次教学将采取以专题为单位的教学方式,每个专题都将涉及到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或事件。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小组讨论、学生报告、图片展示等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为本次教学的安排: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远古时期远古时期中国古代中国古代- 人类的起源、文明演进-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秦始皇统一中国- 汉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 人类社会生活对文化和技术的影响- 唐朝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辉煌中间测试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第八周世界中世纪世界中世纪世界中世纪复习-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贵族制度、信仰、经济和文化- 黑死病的蔓延- 马丁·路德的效应- 哥伦布的新大陆发现-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期末考试四、教学评价本次教学将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期中测试、期末考试、小组讨论、学生报告和图片展示等。
另外,我们还将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参与和反馈等因素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初一上学期历史备课组计划
初一上学期历史备课组计划一、前言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教育部门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我们初一上学期历史备课组特制定本计划,以确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初一上学期历史课程的基本知识,掌握历史发展的主线,培养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
2. 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
2. 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3. 中国现代史: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案例教学:选择典型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情景教学: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氛围,增强学习兴趣。
4.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历史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请假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 history 学习成果,占总评的4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等。
2. 参考书目: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以丰富教学内容。
3. 网络资源: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七、教学进度安排每周安排两节历史课,共计36周。
具体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 第1-8周:中国古代史部分。
2. 第9-16周:中国近代史部分。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课件-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共21张PPT)
铜鼎: 是中国目前
已发现最早的青 铜礼器
青铜爵 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02 探究2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汤:公元前1600年,亳
盘庚迁殷: 疆域不断扩展,成 为当时世界上的大 国。
末代暴君:纣
经济发展状况:农业、手工业、商 业得到发展。
商朝的强盛:
盘庚迁殷:
汤任用贤才,发展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
农业,手工业和商 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
夏朝宫殿复原图
偃师二里头夏朝宫殿遗址复原图
第二部分
明确目标 合作探究
02 探究1
夏的建立与“家天下”
剩余产 品出现
贫富 分化
生产力 发展
私有财 产出现
氏族 贵族
战俘、 罪犯和 平民
早期 奴隶主
早期 奴隶
国家机 构形成
阶级产生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进入奴隶社会。
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起于公元前2070年,止 于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历时约1300年。
西周衰落: 国人暴动(周厉王)
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1年
牧野之战
02 探究4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对象:亲属、功臣
天子 诸侯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 卿大夫
奴隶,分给亲属、功
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士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
的命令,向天子交纳 平民
贡品,平时镇守疆土,
战时带兵随周天子作 奴隶
战。
2.从夏商西周王朝的“家天下”统治观念,西周建立分封制 并明确森严的等级制度,认识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其建立的意 义。
第一部分
完成学案 自学生疑
7年级历史教学计划5篇
7年级历史教学计划5篇7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执行《历史课程标准》,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
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漳河镇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
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
四、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
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
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
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
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
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解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
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
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广泛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
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无答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教与学指南:二、读思达悟活动程序【活动1】诊断性评价1、西汉初,势力强大,公开反抗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
2、汉武帝采纳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由皇帝制定封号。
3、汉武帝还建立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一人,代表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4、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的政策。
5、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汉武帝还在举办太学,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6、为加强朝廷对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造;还在全国各地设,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7、公元前年的,是对抗匈奴的高潮。
汉武帝派大将、率精骑出击匈奴。
【活动2】阅读与表达阅读全文,回答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权力的呢?他所采取的措施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活动3】思考与讨论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图拓展。
想一想:这与汉武帝强化中央权利有什么关系?【活动4】形成性评价一、单项选择题1、向汉武帝建议实行“推恩”的大臣是( )A.李斯B.董仲舒C.主父偃D.商鞅2、汉武帝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即“上施德惠”。
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A.这样易于发现和选拔人才B.有利于边疆的开发C.加强中央集权D.显示作为一带帝王的胸怀3、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刺史。
“刺”,检核问事之意。
刺史巡行郡县,其作用是( )A.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B.掌控国家的军队C.负责监察朝廷百官D.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4、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A.李斯B. 主父偃C.商鞅D.董仲舒5、汉武帝时一名学生非常用功,被举荐到国内的最高学府——太学就读。
他必须到哪里去就读?()A.长安B.咸阳C.开封D.洛阳6、田蚡是汉武帝时期的宰相,史载他好儒术,立五经博士。
田蚡所处朝代的政治特点是()①推行儒学教育②削弱王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焚书坑儒A.①③④B. 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7、“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七年级上册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成就以及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历史现象的观察能力等。
3.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索历史知识,培养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内容与进度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史前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等重要历史阶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第1-2周:介绍史前时期的人类起源和早期文明,包括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居民等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以及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
2.第3-4周: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包括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西周的分封制等,以及青铜器、甲骨文等文化标志。
3.第5-6周: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了解诸侯争霸的局面,以及各学派的思想主张,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4.第7-8周:学习秦汉时期的统一和强盛,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及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策。
5.第9-10周:探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民族融合,了解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以及北方少数民族的南迁和汉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采用讲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历史知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3.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图片、地图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4.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自主学习,拓宽历史知识面,提高历史素养。
四、评价与反馈1.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2.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竞赛或演讲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5)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计划,学生将会:1.理解世界历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2.掌握七年级历史上册所涉及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如评价和比较不同历史事件和观点;5.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如通过研究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影响了解不同文化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将涵盖七年级历史上册的以下内容:1.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人类起源和早期社会•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早期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世界上的古代文明2.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初兴•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兴起3.第三单元:罗马文明的兴衰•罗马帝国的崛起与扩张•罗马政治与社会制度•罗马帝国的分裂与衰落4.第四单元:印度古代的辉煌•印度河流域文明•孔雀王朝的兴起•印度教与佛教的传播三、教学方法和活动安排1.授课教学:通过讲解、示范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释能力;4.视觉呈现:使用图片、地图和视频等视觉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亲身体验历史文化;6.跨学科教学: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参与讨论和发言的质量等方面;2.作业评价:通过书面作业、小组报告和项目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3.测试考核:定期进行笔试和口试,测试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4.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成绩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五、教学资源准备1.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2.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3.图书馆资源和互联网相关资料;4.以古代文物、地图等为题材的图片和展示资料。
七年级上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七年级上历史教师工作计划一、教学内容分析七年级上历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
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历史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尊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中国古代史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世界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文明,近代史的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关系。
2. 难点:使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联系和对比,使学生理解近代史中的复杂国际关系和现代化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教师通过清晰、生动的讲解,将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
2. 互动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图表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图片、图表、案例等形式,展示历史事件和实物,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知识。
4. 案例分析教学法:教师通过历史事件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 实物展示:在课堂上展示文物、实物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
3.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历史专著、历史小说等,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
六、教学内容安排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概述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时间、空间和文明特点,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变迁和发展。
2. 第二单元:古代东方文明学习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东文明等古代东方文明。
3. 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习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欧洲文明。
4. 第四单…(此处省略了余下部分,数据量已超过限制,敬请谅解)。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理解历史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掌握历史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术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
3. 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历史的定义和意义- 历史的研究方法- 历史源的分类和利用2. 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文化- 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隋唐时期的政治与文化3. 丝绸之路的故事- 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 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与交通要道-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影响4.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 古代科技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古代科技在农业、工业、军事中的应用5. 古代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中国历史上的多个帝国-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皇帝与政治家- 帝国崛起和衰落的原因分析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文物和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安排本教学计划按照每周五节历史课的进度进行安排,每节课45分钟。
第一周: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课程1:历史的定义和意义- 课程2:历史的研究方法和历史源的分类第二周:灿烂的中华文明- 课程3: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课程4:先秦时期的思想与文化第三周:灿烂的中华文明- 课程5: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课程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社会第四周:灿烂的中华文明- 课程7:隋唐时期的政治与文化第五周: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程8: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 课程9: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与交通要道第六周: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程10: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影响第七周: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 课程11:古代科技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 课程1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第八周: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 课程13:古代科技在农业、工业、军事中的应用第九周:古代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课程14:中国历史上的多个帝国- 课程15: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皇帝与政治家第十周:古代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课程16:帝国崛起和衰落的原因分析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回答问题和讨论的表现,评价他们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的情况。
七上历史教师学期工作计划
七上历史教师学期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本学期,我将致力于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内涵,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和见解。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和技能,包括古代社会文化、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方面的知识;2.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对现实的认识和理解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本学期的历史课程主要围绕中国历史的发展,包括古代、中世纪和近代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古代的夏商周时期、中世纪的唐宋时期和近代的明清时期等。
2.教学方法本学期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布置作业、参观考察、批判性思考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我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历史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学生评价和激励1.学生评价本学期我将采用多种学生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小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我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2.学生激励本学期我将采用多种激励方式,包括表扬、奖励、个性化指导等。
通过这些激励方式,我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完成作业任务。
四、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1.课外拓展本学期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历史相关的课外拓展活动,包括历史博物馆参观、历史讲座听取、历史书籍阅读等。
通过这些拓展活动,我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兴趣和爱好。
2.实践活动本学期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历史相关的实践活动,包括实地考察、历史文化节日庆祝、历史主题演讲比赛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将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历史,提升他们的历史分析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效果和评估1.教学效果评估本学期我将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学习情况、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效果等。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简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预设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展示目标
1.故事激
明确学习目标。
教
师
导
学
一、
自主构建
1.自主学习1:阅读书本23--24页,思考问题:
①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青铜器的呢?
②到了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了?
自主完成。
培养知识转化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简案
江义中学初一历史备课组 执教: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构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设置问题,激发思考,合作探究。
☆ 学习目标
1.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 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
重点:青铜器与甲骨文.
2.自主学习2:阅读课本第二目思考:甲骨文的含义、发现地点、内容、影响?
阅读材料,在书上做好标记。
培养从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
启导精思
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
带着问题观看图片。
小组讨论,回答。
锻炼历史思维能力
三、
自主提升
商周青铜器的特点。鼎的象征。
自主探究,合作完成。
拓展课外知识。
课堂检测
完成《高分突破》第5课练习。
2020-2021年第一学期7年级历史进度计划
课时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作业
填充图册 做笔记 复习
填充图册 复习
填充图册 复习 做笔记 复习
填充图册
填充图册
填充图册 做笔记
填充图册 做笔记
填充图册 做笔记
填充图册
复习
第 十 11月 9日-11月 14日 周
第 十 一 11月16日-11月21 日 周
第 十 二 11月 23日-11月28 日 周
第 十 三 11月 30日-12月5 日 周
第 十 四 12月7 日-12月12 日 周
第
十
五
月 日-月 日
周
第 十 六 12月 14日-12月19 日 周
第 十 七 12月 21日-12月 26日 周
第 十 八 12月 28日-1月 2日 周
单元测试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1
1
1
填充图册
1
1
1
填充图册
1
1
1
填充图册
1
1
1
填充图册
1
1
1
1
复习
1
复习
1
复习
1
复习
1
复习
1
复习
1
复习
1
复习
1
复习
1
复习
教研组组长签名:
年月日
教务主任签名:
盖章
年月日
第4课早期国家的生产和发展 第4课早期国家的生产和发展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屋
具
住房 □10 _半__地__穴_式__圆__形__房__屋__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课堂 ·素养培育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农业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中国是农业大国,农 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0.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反映 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B )
A.聚族而居 C.贫富分化
B.原始农业 D.采集狩猎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1.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C )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下列原始居民中,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的是( A )
A.半坡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我国原始居
民是( B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课前 ·自主预习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 原始农业 黍。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的发展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 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王安石变法
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时间: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3、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王安石变法
名称
内容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天圣八年进 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 密副使(兵权)、参知政事(行政权)。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 军政、财政大权。削弱相权。
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2、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 3、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
加强了皇权,但 造成了机构臃肿
宋朝 把中 央集 权强 化到 前所 未有 的程 度, 皇权 大大 加强
重文轻武的政策
措施: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科举取士 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
宋真宗:(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 国范大围幅营度造增了加浓科厚举的取读士书名风额气,,提也高促进进士整地个社会文化 素质位的,提进高士,不造仅就授了官宋从朝优科,技而发且达升,迁文迅化速昌。盛,人才 辈出的文治局面。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表格式)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课题: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早期人类历史,了解了他们是以采集和狩猎为生。
但大家想想,单纯地靠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会有哪些不足之处?生:冬天食物匮乏;会经常挨饿;有时为了获得食物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生:种地、储存食物;将吃不了的动物饲养起来,留到食物短缺的时候再杀掉……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进行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是解决食物来源不稳定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
农耕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教师讲述:因为农作物的种植,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
教学过程他们渐渐地走出洞穴,搭建住所,过上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原始聚落。
2.教师提问: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提示: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3.问题思考:为什么说原始农业的兴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提示: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目标导学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图片展示:河姆渡遗址博物馆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地点、时间,并探讨地理环境与河姆渡遗址产生的关系?提示: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000年;当时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3.合作讨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样式是怎样的?在生活中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又是什么?饲养哪些家畜?制作的农业工具中最为典型的是什么?学会了制作什么器物?提示:(1)房屋建筑—干栏式建筑;(2)主要农作物—水稻;(3)饲养家畜—猪、狗和水牛为主;(4)典型的农业工具—骨耜;(5)制作器物—陶器、玉器、乐器骨哨。
4.总结归纳: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在生产生活上的异同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不同点地理位置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距今年代距今约6000年距今约7000年房屋样式半地穴式干栏式生产工具骨器、角器等骨耜种植作物粟水稻相同点①处于相同的社会发展时期;②都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形态;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④都普遍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等5.合作探究:阅读教材《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回答问题(1)指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提示:半坡人生活的黄河流域,气候干燥,较为寒冷,雨水稀少;河姆渡人居住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授课
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初中一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它思想品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取得更好的历史成绩,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围绕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学生状况分析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中学的历史课程不了解,转变幅度大,学生一时也不会适应不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
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注重启发性,注意历史的多方位性、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学习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强调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基本原则。
2课程标准提出了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还提出了学生要形成表达能力、历史想象力、知识迁移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任务、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3、历史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育汇中的重要价值,重视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4、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即不仅关注历史学习的结果,更关注这种结果是如何获得的,重视从体验知识、理解知识到独立判断的学习过程的完整性,改善学习方式。
5、学习讨论培养辨证地分析历史事件并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6、在教师帮助下,用学过的知识说明古代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激发发学生的自豪感。
7、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社会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五、教学方法: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3、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5、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创造,进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7 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来学习历史8、课堂教学要贴近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各种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要加大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力度,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多角度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进行辅导。
六、教学措施1、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层次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还可以实际一些比较容易的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时结合挂图和资料知道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或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感受历史。
3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本地历史的名胜、旅游胜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互相合的集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