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课标文言文字词句逐篇梳理
2019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
5
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 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
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 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 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 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9
(19)诚:确实,实在。 (2019 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
词,以为,认为。
(21)方千里:方圆千里之内。
(22)宫妇左右:指宫内的妇人、姬妾;左右:国君
身边的近臣。莫:没有谁。 (23)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24)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
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动词,穿戴。
7
(6)窥镜:照镜子。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
美。【孰与,谁,哪一个】。【孰与:与相比,谁(哪
一个)更】(有争议)徐公,人名。 (8)君美甚:你美极了。 (9)及:赶上,比得上。 (10)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宾语前置用法。
(11)复:又。
(12)旦日:第二天。明日:第二天。
句子独立性,无实义。甚:厉害。
10
(2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 人。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
于的人。
(26)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 过失)。谤讥,指责议论。市朝,指众人聚集的公 共场所。 (27)闻寡人之耳者:被我亲耳听到,闻,使听到。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总结精华(打印版)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总结精华(名师总结文言文实词、虚词,建议背诵学习)(绝对精品文档,对2019年高考很有帮助,价值很高)(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③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满井游记》)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当之郡,道要昌邑。
(《四知》)其(一)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三)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备战中考语文古诗文一轮复习精讲精练文言考点讲解
备战2023年中考古诗文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一部分文言文第五讲:文言考点讲解理解词语,揣摩句子[2019 •泰州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任元受,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35之入幕,元受力辞⑥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释]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d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考点:理解实词的含义】⑴未尝离左右..()(2)或以话语稍.多()(3)尽言方.养亲()⑷必持以遗.老母()2.[改编]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考点:把握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以顺为正者 B以光先帝遗德 C策之不以其道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考点:停顿、断句】虽名医不迨也4.翻译下列句子。
(4分)【考点:翻译句子】(1)魏公太息而许之。
(2分)译文:_(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2分)译文:_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考点一:理解实词的含义【常见题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下列句子中的“X”和例句意思相同/不同的一项是()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不同的一项是()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错误的一项是()【答题思路】首先,对教材中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熟稔于心,积累词汇。
其次,针对课外文言文,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应对:1.课内迁移法;2.组词法;3.语境推测法。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含答案解析)
第1篇论语(《论语》)版本导航:◎统编七上第11课;◎语文七上第18课,九上第22课;◎苏教七上第29课。
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乎?”(《学而》)德的人吗?”(《学而》)第1章: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第2章:讲学习方法,(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学而》)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己。
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而加以容纳;七欲,不逾矩。
”(《为政》)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为政》)第3章: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为政》)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为政》)第4章: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
第5章:讲学习态度,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019-2020年中考语文 文言文词语归纳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归纳文言文阅读考查范围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9篇课内文言文和今年增加的《湖心亭看雪》一文,考试范围由去年的19篇变成20篇为主。
重点考查我们能否读懂文章大意,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记诵、积累,而不是对零碎的词法、句法等知识的记忆程度。
常见的考点有:1. 把握文言虚词;【乎】【矣】【乃】【且】【因】【焉】【也】【者】【则】【而】【于】【以】【其】【之】【所】【遂】【哉】【夫】【故】【然】2. 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3. 文言文语句理解和翻译;(1)文言文句式理解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2)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察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
(3)文言文语句翻译:文言文翻译一般都是给定句子要求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呈现形式是主观题。
4. 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内在联系与内容;5. 朗读、背诵的基本能力;6. 问题探究能力。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阅读答题,一般有5个小题,题目类型主要有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文章内容理解、拓展延伸及综合性实践类题(如:评析类、生活互联类、策划创意类等)。
本文目录《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和试题练习3—8页河北省历年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考试篇目9页文言文词语用法10—42页文言文常见实词43—89页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90—97页文言文词类活用98—104页文言文通假字105—106页文言文省略句例释107—109页2016年3月5日《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和试题练习湖心亭看雪①——明张岱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③矣,余拏④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9篇曹刿论战
第篇曹刿论战(《左传》)版本导航:◎统编九下第课;◎语文八下第课;◎苏教九下第课。
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 教参段层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à)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徧) ,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ó),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ú),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猪、玉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以实情上报。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使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做到明察,但一定以诚心判断。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第①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①层: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第②层:写曹刿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标文言文字词句逐篇梳理
课标文言文字词句逐篇梳理第1篇《论语》十二章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③?有朋④自远方来,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段解:主要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曾子曰:“吾日⑦三省⑧吾身:为⑨人谋而不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力了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跟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段解:主要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时能通达事理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了解并顺应上天的意旨,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课文注释】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②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③不亦说(yuè)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④朋:本文指志同道合的人。
⑤愠(yùn):生气,恼怒。
⑥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⑦日:每天。
⑧三省(xǐn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⑨为:替。
⑩谋:谋划。
⑪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⑫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七十岁时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
”段解: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段解: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
2019中考语文总复习word版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资料大全
8.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 相应的一两处语句。
答: ① “忽逢桃花林 ”, “渔人甚异之 ”。
②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9.在我国四大名著中,各有一处所谓的 “世外桃源 ”,请列举出两处来,并说说是何人所居。 答: 诸葛亮居住的南阳;一百零八将聚义梁山;贾宝玉及众姐妹住的大观园;孙悟空住的花果山 等。
⑤讲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的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⑥孔子认为可以终生奉行的一个字是 “恕 ”,并把这个字阐述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三、中考链接
1.文学常识。 《论语》是 (儒 )家经典之一,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与《大学》
、《中庸》、《孟子》合称为
《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示例:对偶、拟人; “上 ”、 “入 ”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
景色的喜爱之情。
9.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示例: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
“陋室 ”,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
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0.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示例: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第 4 段 ):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的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
三、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缘.溪行 (沿,沿着 ) 落英.缤纷 (花 ) 落英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 渔人甚异.之(对 …… 感到惊异 ) 欲穷.其林 (尽,这里是 “走到 …… 尽头 ”的意思 ) 仿.佛.若有光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 初极狭,才.通人 (仅仅 ) 豁.然.开朗 (开阔的样子 )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 悉.如外人 (全,都 ) 并怡.然.自乐 (愉快的样子 ) 见渔人,乃.大惊 (竟,竟然 ) 便要.还家 (通 “邀 ”,邀请 ) 咸.来问讯 (都,全 ) 无问津.者 (渡口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 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 乃.不知有汉 (竟,竟然 ) 无.论.魏、晋 (不要说、更不用说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详细说 )
2019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专题《三峡》《短文两篇》《与朱元思书》
9.《朱元思书》中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借比喻突出了江水流速极快,本文中与此相 似的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10.本文中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色,请写出春、 冬季江水特点的句子: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11.三峡水库蓄水已达135米,真正实现了 “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本文里描绘的 渔者歌唱的“ 巴东三峡巫峡长 , 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情景已是一去不复 返了。
飞漱其间
以:
不以疾也
如
六、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到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 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4.泪沾裳 古义:古人的下衣 今义:衣服 5.不以疾也 古义:快 今义:疾病
三 峡
郦道元
一、文学常识
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 北魏时期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散文 家、地理学家。《水经注》记录了一千多 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 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 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颇具特 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浑 厚的文笔,精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 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表现了他对祖国的 热爱和赞美。
5.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6.形容三峡江水澄清、风光妩媚的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7.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每到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8.借猿啼和渔歌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 。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语文知识积累专题03文言词语基本释义新人教版20190122337
专题三文言词语基本释义考点技法突破140个常用词语含义及用法归纳1.安①表疑问或者反问,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②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
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其一)》]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③安身。
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④安稳,稳固。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安逸,安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比①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②排列。
鳞次栉比.3.鄙①浅陋,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②粗鄙,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4.兵①士卒,军队。
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②兵器,武器。
兵.甲已足。
(《出师表》)5.并①一齐,一起。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②都。
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6.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用马鞭驱赶。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③记录。
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7.诚①的确,实在。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诚心。
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8.乘坐;驾;骑。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虽乘.奔御风。
(《三峡》)9.从①跟随(动词)。
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一狼仍从.。
(《狼》)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当余之从.师也。
(《送东阳马生序》)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送东阳马生序》)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醉翁亭记》)②顺从,听从(动词)。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二章》)③顺,随(动词)。
从.流飘荡。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陈涉世家》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陈涉世家》1、《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2、《陈涉世家》一文选自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
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答:反映出他不满现状、不甘心受奴役、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只答后一句也可)4、《陈涉世家》中表示陈胜从小就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5、第一段中,陈涉与佣者的这段对话主要说明了什么?答:说明陈涉青年时期就具有伟大的抱负。
6、《陈涉世家》有陈胜两句豪言壮语,一句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原句是:__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抒发千古志士之胸臆,写男儿当自强的原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陈涉的“鸿鹄之志”是反抗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
8、回忆全文,指出起义的地点大泽乡,引发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2分)9、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起义导火索]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10、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答:①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下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②两者之间联系: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那些边的贫苦百姓走投无路的境遇正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具体体现。
(或:“失期,法皆斩”是秦残暴统治的体现)11、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
(2分)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
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
(2分)(意思对即可)12、文中“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2019-2020年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就进宫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依据实情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要击鼓进攻。
曹刿说:“不可以。
”齐军三次击鼓进攻。
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大败。
庄公将就要驱车追击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新人教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语文知识积累专题03文言词语基本释义
专题三文言词语基本释义考点技法突破140个常用词语含义及用法归纳1.安①表疑问或者反问,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②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
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其一)》]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③安身。
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④安稳,稳固。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安逸,安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比①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②排列。
鳞次栉比.3.鄙①浅陋,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②粗鄙,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4.兵①士卒,军队。
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②兵器,武器。
兵.甲已足。
(《出师表》)5.并①一齐,一起。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②都。
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6.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用马鞭驱赶。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③记录。
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7.诚①的确,实在。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诚心。
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8.乘坐;驾;骑。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虽乘.奔御风。
(《三峡》)9.从①跟随(动词)。
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一狼仍从.。
(《狼》)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当余之从.师也。
(《送东阳马生序》)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送东阳马生序》)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醉翁亭记》)②顺从,听从(动词)。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二章》)③顺,随(动词)。
从.流飘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标文言文字词句逐篇梳理第1篇《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古今异义 (1)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 今义:朋友 (2)不亦君子..乎 古义: 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3)可以..为师矣 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4)饭疏.食,饮水 古义: 今义:疏通,疏散 (5)饭疏食,饮水.古义: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3.一词多义(1)知{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2)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4.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传.不习乎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其他重点词(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 (3)学而不思则罔. (4)思而不学则殆.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三十而立. (8)四十而不惑. (9)不逾矩.. (10)人不堪.其忧 (11)博学而笃.志 (12)切.问而近思 (13)曲肱.而枕之 (14)逝.者如斯.夫6.重点虚词(1)为{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2)而{人不知而不愠 博学而笃志(3)其{择其善者而从之 人不堪其忧7.特殊句式(1)可以为师矣(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2)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虚词“之”,代“自己”)(3)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参考答案1.(1)“说”同“悦”,愉快(2)“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1)志同道合的人(2)有才德的人(3)是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4)粗糙(5)冷水3.(1)动词,了解动词,得到,懂得(2)立志志向志向4.(1)名词作状语,按时(2)名词作状语,每天(3)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4)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5.(1)温习(2)生气,恼怒(3)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4)疑惑(5)多次进行自我检查(6)诚信(7)立身,指能有所成就(8)迷惑,疑惑(9)越过法度(10)能忍受(11)坚定(12)恳切(13)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14)往、离去代词,这,指河水6.(1)动词,做,成为介词,替(2)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连词,表并列(3)代词,他的代词,那种第2篇伯牙善鼓琴1.通假字卒.逢暴雨2.古今异义初为霖雨之操.古义:今义:操持、操作(5)伯牙游于泰山之阴.(6)乃援.琴而鼓之(7)吾于何逃.声哉(8)钟子期辄穷其趣.6.重点虚词3.一词多义善{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4.词类活用(1)钟子期辄穷.其趣(2)伯牙善鼓.琴5.其他重点词(1)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3)洋洋..兮若江河(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1)于{伯牙游于泰山之阴止于岩下吾于何逃声哉(2)之{钟子期必得之乃援琴而鼓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子之听夫参考答案第2篇伯牙善鼓琴1.“卒”同“猝”,突然2.琴曲名3.善于、擅长好4.(1)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2)名词用作动词,弹奏5.(1)意念,心情(2)山高的样子(3)盛大的样子(4)想(5)山的北面(6)拿,拿过来(7)逃避(8)旨趣,意旨6.(1)介词,在介词,在介词,到(2)代词,代伯牙的心意代词,代琴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第3篇 陋室铭1.古今异义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 今义:样子,形状 2.一词多义往来{往来无白丁其中往来种作3.词类活用(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惟吾德馨.(4)无丝竹之乱.耳 (5)无案牍之劳.形4.其他重点词 (1)斯.是陋室 (2)谈笑有鸿儒.. (3)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5.重点虚词之{何陋之有 无丝竹之乱耳参考答案第3篇 陋室铭 1.形体、躯体2.表示交往的人 表示来来往往的人3.(1)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2)形容词用作动词,灵验(3)名词用作形容词,指德行美好(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4.(1)这(2)博学的人(3)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4)弹琴5.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第4篇爱莲说1.古今异义亭亭净植.古义:今义:栽种2.一词多义远{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2)香远.益清4.其他重点词(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3)濯.清涟而不妖(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6)陶后鲜.有闻.(7)宜.乎众矣5.重点虚词之{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参考答案第4篇爱莲说1.竖立2.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形容词作状语,在远处3.(1)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2)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4.(1)多(2)沾染(污秽)(3)洗(4)亲近而不庄重(5)认为(6)少听到(7)应当5.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第5篇河中石兽1.古今异义(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古义:今义:不潮湿(2)阅.十余岁古义:今义:看(3)求.石兽于水中古义:今义:请求、要求、追求(4)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一门学科(5)是.非木杮古义:今义:表判断的动词(6)但.知其一古义:今义:表转折的连词,但是2.一词多义如{如是再啮如其言3.词类活用(1)棹.数小舟(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4.其他重点词(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二石兽并.沉焉(3)竟.不可得(4)湮.于沙上(5)遂反溯流..逆上矣(6)可据理臆断..欤(7)山门圮.于河(8)众服为确论..(9)啮.沙为坎穴5.重点虚词(1)为{以为顺流下矣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众服为确论啮沙为坎穴(2)之{一老河兵闻之当求之于上流其反激之力参考答案第5篇河中石兽1.(1)岸(2)经过,经历(3)寻找(4)事物的道理、规律(5)这(6)只2.像依照3.(1)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2)动词用作名词,大水4.(1)靠近(2)一起(3)终了,最后(4)埋没(5)逆流(6)主观地判断(7)倒塌(8)精当确切的言论(9)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5.(1)同“以”组成一个词,认为介词,表被动,译为“被”动词,认为动词,成为(2)代词,这件事代词,代石兽助词,的第6篇三峡1.通假字略无阙.处2.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 今义:或者,或许 (2)虽.乘奔御风 古义: 今义:虽然 (3)良.多趣味 古义: 今义:好 3.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2)绝{沿溯阻绝 ________绝 多生怪柏________哀转久绝 _______(3)清{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4.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 (2)素湍.绿潭(3)回清.倒影(4)每至晴初霜.旦 5.其他重点词(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不见曦.月(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属引..凄异 (6)林寒涧肃.(7)绝 多生怪柏 (8)飞漱.其间 (9)清荣峻茂....(10)每至晴初霜旦. (11)哀转..久绝 (12)或王命急宣.参考答案第6篇 三峡1.“阙”同“缺”,空隙、缺口2.(1)有时 (2)即使 (3)甚,很3.(1)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如果 (2)断绝 极高的 消失 (3)清波 清澈4.(1)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3)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4)名词用作动词,下霜5.(1)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2)日光,这里指太阳 (3)逆流而上 (4)快 (5)接连不断 (6)肃杀,凄寒 (7)山峰 (8)冲荡(9)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0)早晨 (11)声音悲凉婉转 (12)宣布、传达第7篇答谢中书书1.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古义: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古义:今义:萎靡2.一词多义欲{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3.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2)夕日欲颓.4.其他重点词(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沉鳞..竞跃(4)实.是欲界之仙都参考答案第7篇答谢中书书1.(1)消散(2)坠落2.副词,快要名词,欲望3.(1)名词用作动词,辉映(2)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4.(1)交相辉映(2)四季(3)指水中潜游的鱼(4)确实,的确第8篇记承天寺夜游1.古今异义(1)念.无与为乐者古义:今义:思想,想念(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但是2.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3.其他重点词(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怀民亦未寝.(4)庭下如积水空明..4.重点虚词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参考答案第8篇记承天寺夜游1.(1)考虑,想到(2)只是2.名词作动词,散步3.(1)高兴的样子(2)于是,就(3)睡觉(4)形容水的澄澈4.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连词,和、跟第9篇富贵不能淫【课文注释】①诚:真正,确实。
②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③冠:行冠礼。
④命:教导、训诲。
⑤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⑥女:同“汝”,你。
⑦夫子:这里指丈夫。
⑧正:准则,标准。
⑨由:遵循。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⑪淫:惑乱,迷惑。
这里是使动用法。
⑫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⑬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1.通假字往之女.家2.古今异义(1)与民由.之古义:今义:缘由(2)妾妇之道.也古义:今义:道路3.一词多义(1)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与民由之(2)戒{往送之门,戒之曰必敬必戒,无违夫子(3)居{居天下之广居居天下之广居4.词类活用(1)丈夫之冠.也(2)以顺为正.者(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5.其他重点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安居而天下熄.(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4)无违.夫子(5)以顺为正...者(6)得志.,与民由.之6.重点虚词之{丈夫之冠也戒之曰往之女家居天下之广居参考答案第9篇富贵不能淫1.“女”同“汝”,你2.(1)遵循(2)原则,行为准则3.(1)能够得到、实现(2)告诫谨慎(3)动词,居住名词,居所、住宅4.(1)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2)形容词用作名词,准则、标准(3)这里都是使动用法,使迷惑,使动摇,使屈服5.(1)真正,确实(2)平息(3)这,这样(4)违背(5)顺从作为准则,标准(6)志向遵循6.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出嫁的女子动词,到助词,的第10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2)衡.于虑(3)入则无法家拂.士2.古今异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今义:敌对的国家3.一词多义(1)拂{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2)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3)士{管夷吾举于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4.词类活用 (1)人恒过.(2)所以动.心忍性 (3)必先苦.其心志 (4)劳.其筋骨 (5)空乏..其身5.其他重点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而后喻.(4)人恒.过 (5)而后作.(6)入则无法家拂士....(7)征.于色.6.重点虚词(1)于{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而{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参考答案第10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曾”同“增”(2)“衡”同“横”,梗塞、不顺 (3)“拂”同“弼”,辅佐 2.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3.(1)违背 同“弼”,辅佐 (2)兴起,指被任用 显露、流露 (3)狱官 贤士4.(1)名词用作动词,指犯错误 (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 (3)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4)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5)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经受贫困之苦 5.(1)任用,选拔 (2)责任,使命 (3)了解、明白 (4)常常(5)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