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对我国交通环境的影响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国内空气PM2.5的污染现状与优化途径分析

国内空气PM2.5的污染现状与优化途径分析

国内空气PM2.5的污染现状与优化途径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PM2.5成为了众多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元凶之一。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具有较高的悬浮性和较长的停留时间,在空气中扩散并吸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一、国内PM2.5的污染现状1. PM2.5污染普遍严重我国的主要城市,特别是一线和二线城市,都普遍面临着严重的PM2.5污染。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70%以上的城市PM2.5超标,而一些重点城市更是严重超标,导致大量的雾霾天气出现,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

2. 人们对雾霾的抗争近年来,大家对雾霾问题的关注度上升,人们也开始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一些城市推行了限行限号政策,建设了大量的PM2.5监测站,对重点工业企业采取了严格的排放标准等措施。

尽管如此,PM2.5污染仍然是一大难题。

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是PM2.5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工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环保要求放松,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PM2.5颗粒物,严重影响了周围地区的空气质量。

2. 交通排放汽车尾气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

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尾气排放也在不断增加,直接导致了城市空气中PM2.5的含量上升。

3. 燃煤污染我国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依赖于燃煤供暖,而燃煤是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燃煤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1. 推行清洁能源推行清洁能源是优化PM2.5污染的关键。

通过发展新能源和替代传统燃煤,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应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

2. 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对工业企业排放进行更为严格的控制是解决PM2.5污染的关键。

应该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力度,推动工业企业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3. 提倡低碳出行提倡低碳出行是减少交通尾气排放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国机动车尾气治理和pm2.5控制的措施

我国机动车尾气治理和pm2.5控制的措施

我国机动车尾气治理和pm2.5控制的措施一、我国机动车尾气治理和pm2.5控制的重要性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

其中,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雾霾和PM2.5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对机动车尾气治理和PM2.5控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1. 机动车尾气治理的重要性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改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2. PM2.5控制的紧迫性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是导致雾霾和空气污染的主要元凶之一。

PM2.5颗粒物能够携带有害物质,对人体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对环境造成长期破坏。

控制PM2.5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

二、我国机动车尾气治理和pm2.5控制的措施1. 机动车尾气治理措施(1)国家排放标准的逐步提高我国自2000年开始实施了第一阶段机动车国家排放标准,之后陆续出台了第二、第三、第四阶段国家排放标准,不断提高机动车的排放标准,从源头上控制尾气排放。

(2)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政府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鼓励减少传统燃油车的使用,以减少尾气排放。

2. PM2.5控制措施(1)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我国自2013年启动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大气十条措施,其中包括控制工业和交通尾气排放,减少煤炭和油品的燃烧排放,加强大气PM2.5等污染物的监控和管理。

(2)推动清洁能源替代政府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替代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能源,降低PM2.5的排放量。

三、个人观点和总结我深切认识到机动车尾气治理和PM2.5控制对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和促进人们健康的重要性。

谈中国PM2.5的污染来源及危害

谈中国PM2.5的污染来源及危害

谈中国PM2.5的污染来源及危害谈中国PM2.5的污染来源及危害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PM2.5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空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其来源众多且复杂,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中国PM2.5的污染来源及危害,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工业排放是主要来源之一工业排放是中国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许多企业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物,如烟尘、硫化物、氮氧化物等,这些物质在大气中会形成PM2.5。

特别是一些重工业城市,如沿海地区的钢铁、电力和化工行业,其排放量巨大,直接导致了当地的PM2.5水平升高。

此外,农村地区的小型工业和家庭作坊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二、汽车尾气是重要因素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汽车尾气排放成为中国PM2.5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在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下,车辆长时间停滞在路上会产生大量的尾气污染物。

燃烧汽车燃油产生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都会形成PM2.5。

因此,治理车辆尾气排放将对缓解PM2.5污染有重要意义。

三、能源消耗带来的污染大量的能源消耗也是中国PM2.5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煤炭是中国主要的能源之一,但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成为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工业和个人使用化石燃料也会释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如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排放的有害物质,进一步加重了PM2.5的污染程度。

四、农业活动造成的间接排放农业活动也是PM2.5污染的重要间接来源。

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进而影响空气质量。

农作物的残渣在农田中焚烧和垃圾堆填也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此外,禽畜养殖行业也会释放氨气和甲烷,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其他污染物相互反应形成PM2.5。

PM2.5污染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浅谈PM2.5的危害及我国的控制历程与经验

浅谈PM2.5的危害及我国的控制历程与经验

浅谈PM2.5的危害及我国的控制历程与经验浅谈PM2.5的危害及我国的控制历程与经验近年来,PM2.5(细颗粒物)污染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

PM2.5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它们由废气排放、燃烧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等多种来源产生。

本文将从PM2.5的危害、我国的控制历程以及相关经验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PM2.5的危害。

PM2.5颗粒物微小轻盈,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从而导致人们长时间吸入。

与较大的颗粒物相比,PM2.5更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深部,甚至进入肺泡,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PM2.5气溶胶中,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等多种健康问题。

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更容易受到PM2.5污染的伤害。

因此,减少PM2.5污染是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任务。

我国对PM2.5污染的控制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当时,由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高速经济发展,我国的空气质量出现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各地区面临着严峻的大气环境挑战,政府逐渐意识到PM2.5污染的危害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应对。

首先,我国加强了大气监测,建立了一系列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这为研究PM2.5的来源和传输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随后,我国加强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政策。

例如,限制工业排放、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

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PM2.5污染的减少。

我国在控制PM2.5污染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首先,政府在监测和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将PM2.5污染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并在治理过程中及时公开相关数据,透明度较高。

其次,我国注重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不断推进空气质量监测技术的研发和改进,探索新的治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例如,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强燃煤污染控制、开展大气污染成因研究等。

此外,我国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了国际大气污染治理的合作项目,积极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和技术。

《2024年PM2.5的来源、现状、危害及防控措施》范文

《2024年PM2.5的来源、现状、危害及防控措施》范文

《PM2.5的来源、现状、危害及防控措施》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空气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其中PM2.5(细颗粒物)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PM2.5因其微小的颗粒直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PM2.5的来源、现状、危害以及防控措施。

二、PM2.5的来源PM2.5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自然因素等方面。

1. 工业生产:钢铁、有色冶金、电力、化工等重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是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2. 交通运输:机动车尾气排放是PM2.5的重要来源,特别是柴油车排放的颗粒物浓度较高。

3. 自然因素:风蚀扬尘、森林火灾、火山喷发等自然因素也会产生PM2.5。

三、PM2.5的现状目前,全球多个城市和地区都面临着PM2.5超标的问题。

在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季供暖期间PM2.5浓度往往较高。

据统计,许多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四、PM2.5的危害PM2.5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1. 人体健康:PM2.5可进入人体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引发多种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癌等。

2. 环境影响:PM2.5还会影响能见度,加重雾霾天气,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五、防控措施为了减少PM2.5的排放和影响,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1. 政策法规: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强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排放监管,提高违法成本。

2. 能源结构调整: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3. 交通管理: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的管理和执行,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公众使用公共交通。

4. 工业污染治理:对重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进行严格监管和治理,采用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

5. 绿化环境: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种植能够吸收PM2.5的植物,提高城市环境的自净能力。

国内空气PM2.5的污染现状与优化途径分析

国内空气PM2.5的污染现状与优化途径分析

国内空气PM2.5的污染现状与优化途径分析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张,大气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PM2.5被认为是最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之一,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在国内,PM2.5的污染问题备受关注,制定有效的优化途径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国内空气PM2.5污染现状1. PM2.5的来源PM2.5是指大气颗粒物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扬尘、燃烧过程等,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

在国内,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工业产能不断扩大、汽车密度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建设过程中带来的大量扬尘等,都是导致PM2.5污染的重要原因。

2. PM2.5的危害PM2.5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上。

由于PM2.5颗粒微小,能够携带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直接损害,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PM2.5环境下,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3. PM2.5的分布国内城市中,PM2.5的浓度普遍较高,尤其是一些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大气环境质量报告,部分城市中PM2.5浓度已经严重超标,存在着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三、国内空气PM2.5的优化途径1. 加强环保政策制定和执行针对PM2.5污染,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但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足。

加强环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对于减少PM2.5污染都至关重要。

2. 减少工业排放及清洁能源利用工业排放是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减少工业排放是有效控制PM2.5污染的关键。

通过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管手段,加大对高污染工业的整治力度,推动清洁生产,以及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利用,都能有效降低PM2.5的排放。

3. 促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交通运输尾气也是PM2.5的一大来源,促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对于降低PM2.5排放非常重要。

浅析PM2.5的影响因素及对环境的危害和防治对策

浅析PM2.5的影响因素及对环境的危害和防治对策
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
175
重视农业发展减轻农业环境污染压力
马骁刘忠秀 (内 蒙 古 乌 海 市 环 境 监 测 中 心 站 内 蒙 古 乌 海 〇16000)
摘 要 :通 过 对 中 国 农 业 人 口 和 农 业 人 均 土 地 的 分 析 ,农
技术改造提高生产率,每 年 生 产 150辆自行车,价 值 是 150元/辆,
种 植最好的粮食(除 蔬菜和经济作物),净 利 润 不 到 1000元 (以 业不会给地方政府带来丰厚的财政收人,所以地方政府只重视工
内蒙地区)。2.1亩 只 能 是 2000元的利润,连一个人的生活费用都 业 发 展 ,造成耕地被工业占有。农民耕地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农村
不 够 ,所以农民弃耕。要想粮食增产就必须大量使用化肥,这就给 的土壤和水受到污染,我 国 多地出现了隔大米和铅大米,还有其
水 平 明 显 比 农 民 的 生 活 水 平 要 高 。还 要 考 虑 通 货 膨 胀 ,如果农民
降 低 不 可 再 生 资 源 的 利 用 率 ,是 造 福 子 孙 后 代 的 大 事 。
关键词:农 业 ;环境
创 造 的 增 值 部 分 超 过 通 货 膨 胀 所 造 成 的 贬 值 部 分 ,农 民 的 生 活 水 平会有提高。如果农民创造的增值部分低于通货膨胀所造成的贬
劳动生产率来提髙粮食产量,一定要符合植物生长的 规 律 ,土地 去 ,我们的不可再生资源会消耗殆尽。
有 轮 休 种 植 的 特 性 。我 们 就 按 不 轮 休 计 算 ,假 设 土 地 使 用 有 机 肥 ,
煤 炭 的 大 量 开 采 和 使 用 ,会 造 成 生 态 破 坏 环 境 污 染 。 因为农
尔多斯市做了初步调查,大部分土地是种植玉米。巴彦淖尔市是 贴 ,我们就无法抗拒外国农产品的涌人,最后中国的农业就会被

化学学年论文 PM2.5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化学学年论文  PM2.5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PM2.5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XX(XX学院化学化工系,XX XX XXXXX)摘要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模式的转变,大气PM2.5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的首要污染物。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大气PM2.5对环境和健康影响进行概述,以加深公众对大气PM2.5危害的认识。

关键字:PM2.5;环境;健康;Effect of PM2.5 on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Du Rui(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Ankang University ,Ankang Shanxi725000)AbstractWith the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ambient air pollution, particulate matter2.5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pollutants in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years on the atmosphericPM2.5 outlined on the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effects, to enhance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hazards of atmospheric PM2.5.Keyword:PM2.5;Environmental Science;healthy;目录摘要 (1)Abstract (1)前言 (3)1关于PM2.5 (3)1.1什么是PM2.5 (3)1.2 PM2.5的成分 (3)1.3PM2.5的来源 (3)2 PM2.5对环境及健康的影响 (4)2.1对环境的危害 (4)2.1.1 PM2.5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4)2.1.2 PM2.5对气候的影响 (4)2.2对人体的危害 (4)2.2.1 PM2.5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4)2.2.2 PM2.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5)2.2.3 PM2.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5)2.2.4 PM2.5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5)3防治的方法 (5)结论 (6)致谢 (6)主要参考文献: (6)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也成为一个大的问题,而PM2.5是污染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非常大。

PM2.5污染调查论文

PM2.5污染调查论文

PM2.5污染调查论文一、调查目的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出台之后,人们对pm2.5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细颗粒物,粒径小、穿透力强,且易携带有毒、有害物质,因而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

为此,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扬州市区为调查区域,开展了关于pm2.5污染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调查方法实验观察法、数据收集法、实地考察法、资料分析法等。

三、调查过程*确定主题,合理分工,制定方案。

*借助显微镜,观察pm2.5颗粒。

*收集实时数据,分析影响pm2.5的因素。

*调查呼吸道疾病就诊情况,探究pm2.5的危害。

*资料整理、分析,撰写调查论文。

四、调查结果1.显微镜下pm2.5颗粒清晰可见利用汽车尾气制作实验玻片,并在125倍显微镜下观察,同学们清晰地看见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颗粒物,有的像晶体,有的像沙漠里的石头,不均匀地分布着。

特别是将一根头发丝放置到玻片上,以同样的倍数观察时,大家惊奇地发现pm2.5细颗粒物的直径大约只相当于头发丝的1/10~1/20。

实验后,大家一致认为,pm2.5细颗粒物潜在的危害太大了,它可以轻易地进入人体,如果携带病毒,后果不堪设想。

2.机动车尾气是pm2.5的污染源之一搜集市环保局检测的pm2.5浓度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环保厅网站),抽样分析,同学们发现上述四天该时间段的pm2.5浓度走势,均从上午8时左右开始上升,均在9~10时左右达到最高值,此后不断下降,直至下午16时左右又有所上升,且呈现出规律性。

经过实地调查走访发现,市环保局所在区域东临瘦西湖风景区,北接蜀岗西峰生态公园,附近少有大型工厂和建筑工地,但东西两侧各有扬子江路和维扬路两条重要的城市干道。

上午8~9时正是上班的高峰期,车水马龙,经计算在扬子江路市府岗,单向等待红灯的车辆多达30余辆,大量尾气排放到空气中,经一段时间化学反应后形成pm2.5,所以在9~10时形成峰值,而11~15时为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道路上车辆相对减少,此时段测得的pm2.5浓度也相对低一些。

探究PM2.5在交通要道两侧的传播规律

探究PM2.5在交通要道两侧的传播规律

76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探究P M 25在交通要道两侧的传播规律张帆(山东沂南第二中学山东临沂276300)摘要:随着国家对周围环境的治理要求和投入越来越大,人们对周围空气环境质量指标如PM 15等也越来越有了清醒的认识。

为了弄清PM u 的传播规律,在老师和环 保局的工程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对交通要道两侧选取了三 个观测点24h 不间断采取数据,利用对比法对PM ^的传播规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关键词:交通要道;PMu随着国家对周围环境的治理要求和投人越来越大,人们对周围空气环境质量指标如PM 2.5等也越来越有了清醒的认识。

为了弄清PM 2,的传播规律,在老师和环保局的工程师的帮助和指 导下对交通要道两侧选取了三个观测点24h 不间断采集数据, 利用对比法对PM 25的传播规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具体过程 如下。

1地点选择选取我县澳柯玛大道两侧的卧龙学校教师办公楼、综合楼及 沂南二中家属区的6号楼为采样地点。

2采集点环境澳柯玛大道为我县交通要道,东连接省道227、G 25高速、火 车站,西连接省道229、京沪高速,全线穿过沂南县城,车人流量较 大,卧龙学校在澳柯玛大道中段南侧,离我县工业园直线距离 500m ,沂南二中家属院在澳柯玛大道西段南侧,离大道200m 离 卧牛山直线距离不足百米环境幽静。

3采集数据的仪器及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DM 805-1W 型PM 15云测仪,每个地点选取1楼、3楼、 6楼同步采集数据,同时每个地点又分室内(室内窗户24h 关闭) 和室外进行同步采集数据,利用电子表格将数据进行对比找出室 内与室外,低处和高处的PMu 传播规律。

4数据分析鉴于篇幅原因三个采集点的数据只摘录部分数据如图1、2所示,通过对比分析三个采集点的数据得出如下三个PM 。

的规律。

教师办公楼1、3、6楼室内外对比-一楼室内 -三楼室内 六楼室内 一楼室外 •二楼室外 •六楼室外 -时间•=»L C I 〇L 〇I C L C L 〇L 〇LC L 〇I j C L 〇1〇1〇L 〇L 〇L 〇-—i -H C O L O r H C O L O t H C C l O r H C O i n i -H C O L O r HC M C O L O ①卜⑦ O r H C O 寸 卜 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图1教师办公楼数据分析图14.1开关窗户和室内有人活动对PM u 的影响通过三个地点采集的数据横向比较来看,关紧门窗对PM 2.5 的传播只是起到一个滞后的作用,不能彻底阻断室外PM 2.5对室 内的影响,但是门窗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的室内高峰期滞后明 显延长l ~2h ,因此在污染严重的天气也应该开窗通风不过开 窗通风的时间选在午后l ~2h 和黄昏时间最佳。

PM_2_5_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探讨

PM_2_5_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探讨

PM2.5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探讨毕晓萍(广东省佛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佛山528000)摘要:指出了大气中颗粒物的来源,对影响环境与健康的PM2.5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改善环境、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有效的改善PM2.5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PM2.5;环境;健康;措施收稿日期:2012-03-28作者简介:毕晓萍(1972—),女,河北吴桥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保护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5-0205-021 引言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分为大粒径颗粒物(粒径在11~100μm)和可吸入颗粒物(粒径≤10μm,即PM10)。

PM10又分粗颗粒物(粒径在2.5~10μm)和细颗粒物(粒径≤2.5μm,即PM2.5)。

PM2.5也称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但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大气中大量富集的颗粒物,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自然,如海盐粒子、土壤粉尘等,二是来自人类活动。

对空气污染而言,后者是重点。

而在人类活动所产生的颗粒物中,又一类来自于工业、电力、交通等生产活动产生的一次粒子,比如元素碳、POA(一次有机物)等,以及由气体向颗粒物转化而生成的二次气溶胶,比如硫酸根粒子、硝酸根粒子以及氨粒子等。

2004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孝炎老师主持的北大相关课题组对珠三角PM2.5化学成分进行细分,发现在平均浓度为104μg/m3的PM2.5中,有机物POM占34.8%,硫酸根粒子和硝酸根粒子一起占31.3%,其中有机物、硫酸根粒子、硝酸根粒子等均属二次气溶胶(细粒子)。

“可以看出,二次气溶胶在PM2.5中的贡献超过50%,是PM2.5的主要组成成分”,唐主持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弄清楚了PM2.5隐秘的内部结构。

随后,另一份针对深圳市灰霾天气的分析研究,则进一步将二次气溶胶的来历追溯了出来:原来PM2.5又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

《2024年PM2.5的来源、现状、危害及防控措施》范文

《2024年PM2.5的来源、现状、危害及防控措施》范文

《PM2.5的来源、现状、危害及防控措施》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PM2.5的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因其粒径小、重量轻,能长期悬浮于空气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PM2.5的来源、现状、危害及防控措施。

二、PM2.5的来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料燃烧、工艺排放等是PM2.5的主要来源。

2. 交通尾气: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PM2.5污染的重要来源。

3. 建筑施工: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扬尘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

4. 自然因素:如风沙、森林火灾等也会产生PM2.5。

三、PM2.5的现状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PM2.5污染的问题。

尤其是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PM2.5浓度往往超标。

我国大部分城市也存在着PM2.5污染的问题,且污染程度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PM2.5的污染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四、PM2.5的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PM2.5能直接进入人体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PM2.5环境中,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2. 对环境的危害:PM2.5能吸附有毒物质,形成二次污染,对环境和生态产生严重影响。

此外,PM2.5还会影响能见度,对交通产生影响。

五、防控措施1. 加强工业排放治理:严格实施排放标准,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减少工业排放。

2. 改善交通结构: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3. 加强建筑施工管理:规范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减少扬尘产生。

4. 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风沙对PM2.5的贡献。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6. 建立健全法规政策: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政策,加大对违法排放的处罚力度,保障环境质量。

pm2.5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pm2.5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PM2.5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一、什么是PM2.5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来分类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称为TSP(TotalSuspendedParticle),即总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为PM10(PM 为ParticulateMatter缩写),即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2 .5,即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更大。

二、PM2.5的来源1、PM2.5的主要来源虽然自然过程也会产生PM2.5,但其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

人类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

1.1直接排放的PM2.5直接排放的PM2.5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

1.2在空气中转化的PM2.5在空气中转化的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

1.3其他的人为来源其他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

自然来原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细菌、真菌孢子、细菌等。

2、PM2.5的组成成分PM2.5的来源复杂,成分自然也很复杂。

主要成分有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

其他的常见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既有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

以2000年北京PM2.5来源为例,尘土占20%;由气态污染物转化而来的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分别占17%、10%、6%;燃煤、使用汽油、柴油排放的废气贡献14%;其余的成分如植物碎屑、农作物以及吸烟也占据一定比例。

PM2.5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PM2.5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 环保科技◇
科技 一向导
2 0 1 3 年2 l 期
P M2 . 5 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高飞云 薛 东娥
( 柳林县环境保护监测站
山西
柳林 0 3 3 3 0 0 )
【 摘  ̄l P M2 . 5 是直径不大于 2 . 5 微米 的细颗粒物 , 是 尘污染的组成物质 , 已经成为我 国环境保护 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 我 国是 P M2 . 5 浓度 超标最严重的 国家之一 . 本文分析 了 P M2 . 5带来的影响 、 污染 治理的对策。
【 关键词 】 P M2 . 5 污. 5 是直径不大 于 2 . 5 微米的细颗粒物 . 是尘污染的组成物质 . 补充 国家或城 市监 测不足 、 促进 污染治理 的作用 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 护中的一个热 点话题 我 国是 P M 2 . 5 浓度超标最 2 . 2 完善配套 治理措施 .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 切实控制 P M 2 . 5 浓度 严重的国家之一。 要解决 当前突出的光 化学烟雾 、 灰霾等 问题 , 需要 实施二氧化硫 、 氮氧化 物、 颗粒物 、 挥发性有机物等 多污染物协 同减排 , 深 化工业污染 1 . P M2 . 5带来哪些影响 防治 , 同时加强移 动源 和面源污染 的治理工作 。 奥运会 、 世博会和亚运 1 . 1 人体健康方 面 对 于区域大气 污染问题 . 必须 加强 世 界卫生组织发 布的报告显示 .无论是发 达国家还是 发展中 国 会空气 质量保障 的成 功经验表 明 . 联 防联控机制 , 提高联 防联控能力 . 区域 内各行政辖 区协 同控 制 . 才能 家. 目 前大 多数城 市和农村人 口均遭受到颗粒物对健康 的影响 。 人 体的生 理结构决 定 了对 P M 2 . 5没有任 何过滤 、阻拦 能力 . 而 有 效 减 少 灰 霾 天 数 2 . 3 改 变 燃 料 构 成 P M 2 . 5 对人类健康 的危 害却 随着医学技术 的进步 . 逐 步暴露出其恐怖 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积极推进使用清洁能源 . 对城 区重 的一面 。 污染企业实施搬迁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改变燃料构成 . 选用低硫燃 1 . 1 . 1 引发包括哮喘 、 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对重 油和煤炭进行脱 硫处 理 , 并 同时注重对太 阳能、 氢燃料 、 地 热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 . 由细颗粒物造成 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 料 , 以达到节能减排的 目的 的危害甚至要 比沙尘暴更大。 被吸人人体后会直 接进人支气管, 刺激呼 等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 吸道 , 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 , 从而引发咳嗽 、 呼吸 困难 、 哮 喘、 慢 性支气 2 . 4 科学规划优化 . 发挥结构性减排的重要作 用 科学制定 城市规划 . 优化 功能分 区和 产业结构 . 促 进城市产业结 管炎等呼吸系统的疾病并导致心律不齐、 非致命眭心脏病等心血管方面 严格控制人 口规模 , 切实改变人 口、 产业 过度集 中 的疾病。其中. 老人、 小孩以 及心肺疾病患者是 P M 2 5 污染的敏感 ^ 群。 构 由重变轻的转型。 于大城市的状况。 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 把部分功能从 市中心转移 出去 : 1 . 1 . 2 损 害血红蛋白输 送氧的能力 . 丧失血液 推 动城市 由生产 型向服务型转 型、 由单 中 P M 2 . 5 会与身体中的血红蛋 白相结 合 . 从 而影 响血液 的输送 . 这对 优化产业体 系和空间布局 。 形成中心城市带动周边 卫星城协调发展的格局 。优 患有贫 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 . 可能产生严重 的后果 . 例如加重 心向多 中心转变 . 化产业结构。控制增量 , 优 化存量 , 用先进适 用技 术改造传统产业 . 提 呼吸系统疾病 , 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 1 . 1 _ 3 致 癌 高火电 、 石化 、 钢铁、 有色金 属、 水泥 等高耗 能、 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 的准入门槛 ; 大力发展 循环经济 , 施 行清洁生产 , 加快淘汰能耗 高 、 污 P M 2 . 5中的某些成分会使人体产生病变 . 从而诱发癌症。 染重的技术 、 工艺 和产品, 从源 头减少污染物 的产 生和排 放 ; 大力发展 1 _ 2 环境方面 环保产业 和现代服务业 。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加大工 大气中的颗粒物对光的散射和吸收. 能显著减弱光信号 . 大幅降低有 战略性新兴产业 、 交通 和建筑等领域 的节能减排力度 , 提高资源产 出率 : 发展清洁能 效视距. 因而 P M2 . 5 会导致城市人为能见度下降 , 产生阴“ 霾” 天气 。“ 霾” 业、 提升 非化石能 源比重 . 以尽可 能少 的资源 能源消耗 跟我们通常所说的雾是不同的 当大量极细微的包括‘ ' P M Z 5 ” 在内的颗粒 源和可再生能源 . 支撑城市 的运行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均匀地浮游在空中, 造成空气混浊, 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 0 千米, 并且相对 和污染物排放 . 2 . 5 加强 区域联动 . 形成空气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 湿度小于或等于 8 0 %, 这时呈现的天气现象称为“ 霾” 天气。 而雾是低层水 工业外迁和工业污染控制可以解决集 中污染 问题 . 但能耗 高污染 汽发生过饱和凝结而成 的气象现象 . 多呈乳白色 . 大多在下半夜形成 . 清 重产业从 一个 区域转移 到另一个 区域 . 污染将随之转 移 . 治理 的难 度 晨 日出前最浓 , 日出后渐渐消散 . “ 霾” 天气 比雾天更危害人体健康。 也将增加 。因此 , 应加强区域协调 , 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 建 立健 全 2 . 我 国的 P M2 . 5污染治理的对策 联合监测和联合预报机制 , 减少周边大气污染 向城市扩散 。应 进一 步 2 . 1 摸清污染物构成和来源 . 加快 P M 2 . 5 监测体系建设 健全包括 P M 2 . 5在 合理布局监测点 . 加强对 P M 2 . 5 、 臭氧等项 目 监测 。 监测 的 目的是 明确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对环境保护的权力 和责任 . 内的环境评价 、 监管和考核 制度 . 并列入 各级地方人 民政府及环保部 摸清大气污染物的构成和来源 . 以便“ 对症下药” 加以治理 不 同地 区 强化环保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日本的经验表明 , 在污 空气污染特征 、 经 济发展水 平和对环境质量 的要求差异 较大 . 监测 技 门的目标 ; 排污总量控制 、 监测技术 、 控制对策等 的研发方面 , 术、 设备、 人员 、 资金等情况 也各不相 同。基 于 P M 2 . 5 监测容易治理较 染控制条例制定 、 发 布 难 的实际 . 监测 点并非越多越好 而要适度 : 国家监测点 的设置应有代 可 以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作用。加 大信息公 开制度的执行力度 . 表性 , 兼顾不 同城市 特点 , 并考虑交 通流量 、 居 民区 、 商业 区和工业 区 等 因素 虽然我国掌握 P M 2 . 5 监测技术并在部分城市试点 . 仍需在全 国范 围内开展 P M 2 . 5 监测设备购置安装、 数据质量控制 、 人员培训 、 资 金支 持等方 面的统 筹规划 . 在 总结试点经验 的基础 上逐步推开 。对于 自发开展城 市 P M2 . 5监测的机构或个人应予鼓 励 . 监测点选择既可 以 与 国家布点安排 吻合 、 也可 自 行选择 ; 但数据发布须加 以管理 , 以起到

PM2.5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PM2.5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PM2.5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摘要: 当前我国复合型空气污染逐渐抬头,尤以空气颗粒污染物为重,其中PM2.5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了什么是PM2.5,以及PM2.5形成的原因,给环境带来的严重影响,重点提出了一系列防御措施,以期共同努力,提升环境整体质量。

关键词:PM2.5 环境危害治理一、什么是PM2.5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来分类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称为TSP(TotalSuspendedParticle),即总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为PM10(PM 为ParticulateMatter缩写),即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2 .5,即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更大。

二.PM2.5的构成PM2.5的成分很复杂。

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

其它的常见的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既有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

有研究人员测定了北京的细颗粒物来源:尘土占20%;由气态污染物转化而来的硫酸盐、硝酸盐、氨盐各占17%、10%、6%;烧煤产生7%;使用柴油、汽油而排放的废气贡献7%;农作物等生物质贡献6%;植物碎屑贡献1%。

有趣的是,吸烟也贡献了1%,不过这只是个粗略的科学估算,并不一定准确。

该研究中也测定了北京细颗粒物的成分:含碳的颗粒物,硫酸根,硝酸根,铵根加在一起占了重量了69% 。

2004年10月,唐孝炎老师主持的北大相关课题组对珠三角PM2.5化学成分进行细分,发现在平均浓度为104微克/立方米的PM2.5中,有机物(POM)占34.8%,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一起占31.3%,其中有机物、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等均属二次气溶胶(细粒子)。

PM2.5的影响.论文正文

PM2.5的影响.论文正文

PM2.5(细颗粒物),这个大家原本很陌生的专有名词,因为美国的“恶意”的提出而迅速成为社会热词。

之后,PM2.5被纳入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一些地方开始监测。

2012年全国“两会”上,PM2.5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全社会对PM2.5的关注和重视,折射出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的严峻性。

环境是人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

让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关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

现阶段,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2013年1月以来,全国许多城市出现了严重的PM2.5污染,公众对其带来的健康威胁日益关注,要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的呼声此时彼伏。

如何有效的治理环境污染已成为新政府面临的一大挑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那么PM2.5是怎么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的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的出现过程。

2011年12月4日,美国驻华使馆公布了北京PM2.5数据,自此PM2.5广泛受到关注。

2012年1月21日,北京首次公开发布PM2.5监测数据,此后,多个城市也相继公开。

5月14日,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再次公布PM2.5数据,与官方数据相差甚大。

2013年1月12日,雾霾再次侵袭,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

对于美国这一做法,上海市环保局负责人曾评价说,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公布PM2.5污染监测数据的做法不合法。

中国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就外国驻华使领馆开展对中国PM2.5监测并且发布数据一事指出,“这样做在技术上既不符合国际通行的要求,也不符合中国的要求。

《关于PM2.5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范文

《关于PM2.5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范文

《关于PM2.5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篇一一、引言PM2.5,即细颗粒物,因其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PM2.5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PM2.5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某市环保局发布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数据包括各监测点的PM2.5浓度、气象数据(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交通流量数据以及工业排放数据等。

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描述性分析。

三、PM2.5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1. 气象因素对PM2.5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气象因素是影响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中,温度、湿度和风速对PM2.5浓度具有显著影响。

当温度较低时,大气扩散能力减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从而导致PM2.5浓度升高;而湿度较高时,有利于颗粒物的吸湿增长,进而增加PM2.5浓度。

此外,风速对PM2.5的扩散和稀释作用也十分明显。

2. 交通因素对PM2.5的影响交通排放是城市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统计分析显示,交通流量与PM2.5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交通拥堵、车辆尾气排放等都会导致PM2.5浓度升高。

此外,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对PM2.5的贡献也不同,如柴油车尾气排放对PM2.5的贡献较大。

3. 工业排放对PM2.5的影响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粉尘、废气等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

统计分析表明,工业排放与PM2.5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其中,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的排放对PM2.5的贡献较大。

此外,工业区的布局和治理水平也会影响PM2.5的浓度。

4. 其他影响因素除了气象、交通和工业排放因素外,城市绿化、道路扬尘、生活源排放等也会对PM2.5浓度产生影响。

城市绿化能够吸收部分颗粒物,降低PM2.5浓度;而道路扬尘和生活源排放则会增加PM2.5的浓度。

浅谈PM2.5的危害及我国的控制历程与经验

浅谈PM2.5的危害及我国的控制历程与经验

浅谈PM2.5的危害及我国的控制历程与经验近年来,PM2.5(细颗粒物)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

由于PM2.5微小颗粒在空气中的悬浮时间较长,其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的危害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PM2.5的危害性开始,探讨我国在PM2.5控制方面的历程与经验。

首先,PM2.5颗粒物危害不容忽视。

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可直达肺泡和血液,对人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PM2.5颗粒物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如哮喘、支气管炎等。

此外,PM2.5颗粒物还能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PM2.5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挑战。

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大气颗粒物污染。

然而,到了21世纪初,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PM2.5污染情况日益严重。

2013年,我国首次发布了针对PM2.5污染的空气质量标准,将其作为监测标准之一,表明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PM2.5污染问题。

为了控制和减少PM2.5污染,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首先,加强大气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

我国在城市和乡村建立了大量的空气质量监测站,并实施了全天候、实时监测。

同时,建立了大气污染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提醒公众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其次,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和排放控制。

我国实行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对高排放污染源进行了整治和革新。

加大了高排放工业企业的治理力度,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和高效利用,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推广清洁能源等,有效降低了PM2.5的排放量。

此外,我国还加强科研与技术创新,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通过不断提升治理设备和技术,改善了空气质量,减少了PM2.5的浓度。

我国在PM2.5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根据官方数据,我国主要城市的PM2.5浓度在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

例如,北京市2013年的平均PM2.5浓度为89.5微克/立方米,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据已降至42.9微克/立方米,减少了超过50%。

《2024年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危害》范文

《2024年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危害》范文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危害》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大气颗粒物PM2.5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因其细小的粒径能够深入人体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PM2.5的来源、传输及在大气中的分布,并探讨其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的危害。

二、PM2.5的来源与传输1. 来源:PM2.5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能源燃烧、交通尾气、建筑扬尘等方面。

其中,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排放是PM2.5的主要来源。

2. 传输:PM2.5颗粒物因其细小的粒径,能够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随着气流进行长距离传输。

这种传输特性使得PM2.5能够在短时间内扩散到较远的地区,对区域乃至全球环境造成影响。

三、PM2.5在大气中的分布PM2.5在大气中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象条件、地形地貌、人为活动等。

一般来说,城市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工业发达,PM2.5浓度较高;而农村地区、山区等则相对较低。

此外,季节变化、气象条件等因素也会影响PM2.5的分布。

四、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PM2.5能够深入人体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PM2.5环境中,容易引发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2. 心血管疾病:PM2.5能够引发心血管疾病的恶化,增加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3. 癌症: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PM2.5环境中可能增加罹患肺癌的风险。

4. 其他危害:PM2.5还可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影响,引发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五、PM2.5对环境的危害1. 生态系统破坏:PM2.5能够附着在植物叶片上,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2. 大气能见度降低:PM2.5能够吸收和散射光线,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出行和航空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M2.5对我国交通环境的影响研究
摘要针对当今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背景,结合我国“十二五”建设绿色交通体系的要求,本研究对pm2.5的来源及成分进行界定,分析了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我国pm2.5对交通环境的影响现状,随后从环境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pm2.5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 pm2.5 控制策略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保护交通环境,关注绿色交通,遏制影响因素是响应当今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十二五”交通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因此要找到pm2.5对我国交通环境的危害并对症下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其的进一步发展。

1 pm2.5的界定
1.1定义
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1.2来源及成分
燃烧柴油的卡车,排放物中的杂质导致颗粒物较多。

主要的来源是从地表扬起的尘土,含有氧化物矿物和其它成分。

一部分颗粒物是自然过程产生的,源自火山爆发、沙尘暴、森林火灾、浪花等。

pm2.5还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转化而成。

而这些气体污染物往往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和垃圾的燃烧造成的。

没有先进废气处理装置的柴油汽车也是颗粒物的来源。

1.3对健康的影响
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注意到颗粒物污染与健康问题之间的联系。

在美国,每年由于颗粒物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22000-52000人(2000年数据),在欧洲这一数字则高达20万。

2013年,许多研究已证实颗粒物会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导致哮喘、肺癌、心血管疾病、出生缺陷和过早死亡。

2 pm2.5对我国交通环境的影响
2.1 pm2.5危害甚于交通事故,浓度限值居住区为75
2012年12月18日,由环保ngo绿色和平委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完成的《危险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对外发布,其结论是,pm2.5的危害甚于交通事故。

环保部公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地方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35,居住区、农村地区为75。

这些数据足以证明pm2.5对我国交通环境已经产生深远影响,并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2 pm2.5污染致死远超交通意外
以2010年为例,北京、上海这两个中心城市因pm2.5污染致死已经接近同期交通意外死亡人数的三倍!据报道在现有的空气质量下,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城市或因pm2.5污染造成的
早死人数将有8500余人,因早死而致的经济损失达68亿元人民币。

这个数字仅统计了由pm2.5污染带来的急性早死人数,而pm2.5暴露对于健康乃至死亡的影响,长期效应远远高于短期效应。

3 pm2.5的控制策略探讨
3.1 建立灰霾预警机制
我国应考虑在城市设立观测点,与卫星遥感资料相匹配,开展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监测;同时在城市周边地区布设水平能见度观测站和垂直能见度观测站,开展水平能见度和垂直能见度观测并进行灰霾天气公众服务;此外,还应开展大气边界层探测,定时掌握逆温等边界层特征与灰霾天气的关系。

为提高防治灰霾的反应速度,应考虑将灰霾天气预测预警系统与污染物监控系统相连接,掌握主要污染源与灰霾天气的动态关系,以提高灰霾治理的针对性。

3.2 强化源头控制
能源、重化工企业大量燃煤,是造成我国pm2.5污染的主要原因。

为此,要从源头上防治灰霾,首先需要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力度。

其次,机动车辆增多而导致的细颗粒物排放增加,也是灰霾天气增加的重要原因,对此应切实提高汽油和柴油的质量,严禁不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车辆的生产和销售,并考虑提前实施国四甚至国五排放标准。

此外,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速度加快,高大建筑物比例增加,也是大气污染物在城区内积累而形成灰霾的重要原因。

对此就需要在城市规划中研究气流从上升到下沉的距离,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

最后,要充分考虑大气的扩散
条件,预留空气通道,并增加城市绿地,使其发挥吸烟除尘、过滤空气的作用。

总体而言,从源头上控制pm2.5污染,需要采用增加清洁能源、严格环境标准、优化城市和产业布局、加强生态建设等多种手段。

4结语
将pm2.5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pm2.5的治理过程,尤其对我国交通环境影响的控制过程是我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真正步入世界强国的过程。

然而,pm2.5的控制任务异常艰巨,需要我们从发展理念、治理思路、治理措施等多方面入手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梁明易,董林,陶俊.广州冬季霾天气大气pm2.5污染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5).
[2] 赵立建.从国内到国外细颗粒物的两种“境遇”[j].环境保护,20l1(16).
[3] 荆俊山,张仁健,陶俊.北京郊区夏季pm2.5和黑碳气溶胶的观测资料分析[j].气象科学,2011,3l(4).
[4] 孟晓艳,王瑞斌,杜丽等.我国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空气质量日报改进的思考[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l,l(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