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起义失败,战役牺牲的烈士营葬于黄花岗。
此次起义因此又称黄花岗起义,历史上,这次起义意义重大,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这次起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十一次革命武装斗争中的第十次。
这次起义原定于4月13日(农历三月十五日)在广州发难,赵声、黄兴为革命军的正、副指挥。
计划攻占广州后,由黄兴率领一支革命军出湖南,攻湖北﹔赵声率领一支革命军出江西,攻南京。
事前挑选了五百名优秀的革命党人为“选锋队”(即敢死队,后来实际增至八百名),起义时由十路军进攻两广总督署、广东水师行台、警察署、军械局、炮营、电信局等,打开广州城各大门,在小北门迎接新军入城等作了较充分的准备。
由于海外的募款和购买的武器未到齐,以及临近起义前(农历三月十日)温生才刺杀了清政府在广州的将军孚琦,清政府加强了戒严防范,并全城搜查革命党人,因而起义被迫延期至4月27日。
赵声以及在香港和广州附近各县隐蔽待命的数百名“选锋队”,在起义前一天下午才得到了最后确定起义日期的通知,因而未能赶到广州集中,黄兴便将原计划十路进攻改为四路进攻。
但发难时只有黄兴自己率领的一路参加起义,其余三路的领导人陈炯明、胡毅生和姚雨平借故逃避,致使这三路选锋队无人领导,又无法领到武器,未能参加战斗。
1911年4月27日下午五时三十分,黄兴在形势十分不利又不得不起义的情况下,毅然率领革命党选锋队一百多人,各人手臂上一律缠着作为起义标志的白布,脚穿黑色橡胶鞋,从现越华路的小东营指挥部出发,一直攻入两广总督署。
在莲塘街吴公馆,同样装束的革命党选锋队三十多人在喻培伦、饶国梁等率领下同时奔袭总督署。
黄兴率领队伍攻入总督署后,准备活捉两广总督张鸣歧,迫使他号令两广清军反正。
但张鸣歧闻风声后躲到水师行台,革命党遂放火焚烧总督署后退出。
此后黄兴和喻培伦所率领的革命党人分成几路,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注释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注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注释一、引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是一部记录广州起义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该事件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夕,标志着我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以期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段重要历史。
二、事件背景黄花岗起义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我国社会政治动荡不安,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辛亥革命的火种正悄然蔓延。
而在这样的时刻,广州黄花岗就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英勇行动,这场行动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预演。
三、事件发展黄花岗起义的发展过程极其曲折,起义者为了反清复明,策划了一次武装起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然而,尽管失败,这次起义却在我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后人传颂不衰。
四、烈士事迹《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详细记录着每一位烈士的事迹,他们或许年纪不大,却在国家危难之际,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起义,最终英勇献身。
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我国人。
五、作者观点从本文所阐述的事件来看,黄花岗起义是一次英勇的行动,起义者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表现出了极大的革命热情和爱国情怀。
虽然他们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们的豪气和气节却深深感动了后人,成为了革命先烈的光辉典范。
六、总结回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是一本值得我们深入研读的历史文献,在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历史细节和精彩的人物事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逐一细致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了解我国近代史的发展。
在回顾历史的我们也应该从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历史,继续前行。
在本文中,我们围绕黄花岗起义展开了多角度的分析和解读,希望能为读者呈现一幅更加饱满、立体的历史画卷。
通过本文的阅读,我们希望读者能对黄花岗起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我国近代史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激发对历史的热爱和对革命先烈的尊敬。
愿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黄花岗起义
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无可否认的是黄花岗起义是失败的, 无可否认的是黄花岗起义是失败的,而辛亥革 命也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 命也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没有真正为中国赢得 复兴的曙光。从黄花岗起义中,我们可以看到, 复兴的曙光。从黄花岗起义中,我们可以看到, 资产阶级的启蒙意识,知识分子的先进觉悟都明 资产阶级的启蒙意识, 显优于下层群众,农民虽然不乏先进之士, 显优于下层群众,农民虽然不乏先进之士,但这 个数字,相对当时中国庞大的农民人口而言, 个数字,相对当时中国庞大的农民人口而言,确 实微之甚微。 实微之甚微。 • 同时,七十二烈士中未见一女英雄的身影,封建 同时,七十二烈士中未见一女英雄的身影, 思想的残余仍深刻可见。由此可以看出, 思想的残余仍深刻可见。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 国人的潜意识里,思想解放的不完全明显显示出 国人的潜意识里, 革命的悲剧性因素。同时,对于资产阶级, 革命的悲剧性因素。同时,对于资产阶级,这个 领导革命的旗帜性阶级, 领导革命的旗帜性阶级,其强烈的依附性与妥协 性决定了这场革命,最终成为,国人心中的痛。 性决定了这场革命,最终成为,国人心中的痛。 •
——1911.4.17
简介
• 1911年4月27日下午 时30分,黄兴率120余 年 月 日下午 日下午5时 分 黄兴率 余 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 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 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 人 广州起义。 的第十次武装起义 广州起义 其中72人 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 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 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 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 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这次起 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始末
扬率部 突 围 , 被敌 俘 获 。
和 防营入城 ; 陈炯 明带 队攻
起 义 打 响后 , 陈炯 明 、 胡
毅 生 临 阵撤 离 ,冲锋 陷阵 的
报》 记者 的身 份 到处 奔 走 , 终
于 通 过 当地 慈善 机 构 善 堂 , 冒死 向清政 府领 回 了被 处决
巡 警教 练所 ;胡毅 生 带 队 守
平 率 军攻 小北 门 ,迎 接 新 军
被迫 突 围 , 喻培 伦被 俘遇 害 。
武 官 ,解 甲归 田后在 广 州是 大 户之 家 。潘达 微 通 过父 亲 的关 系 ,周 旋 于朝 廷 要 员之 间 ,并 利 用 自己是 《 民 日 平
徐 维 扬 的 一路 也很 快 遭
遇清 军 , 过 一夜激 战 , 维 经 徐
南大 门。
只 有 黄 兴 这 一路 10多 人 , 0
其 余 三路 都 没动 静 。原 计 划 起 义 一开 始 ,广 州新 军便 立 即响应 。 后 来得 知 , 军准 但 新
11 9 1年 4月 2 日下 午 7
者 的遗 体 ,又一 一 收敛 了暴
露于街 市 的烈 士遗体 。
督梁树 勋早 有 准备 ,分 三路 围攻起 义 军 。两 军在广 州东 门茶 亭对 峙 , 军提 出谈 判 , 清
这是 一次倾 全 党之 力 准 备 的起 义 , 员人 数之 多 , 动 筹
集款 项之 巨, 所未有 。 量 前 大 军 火历尽 千 难 万 险从各 地 买 来运 入城 内 ,同盟会 中不少
五 点半 , 黄花 岗起义 打 响。 黄
兴 带 领 自 己这 一 路 “ 锋 ” 选
潘 达 微 一 共 收 敛 了 7 2 具 烈 士遗 体 ( 际 牺 牲 8 实 6 人 )用 自 己的房产 做抵 押 , , 买 了东 郊 白云 山下 的一块 荒 地 红花 岗 , 7 将 2位 革命 志士 合 葬在 了那 里 。潘 达微 觉 得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与妻书——英雄本色 儿女情长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 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 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 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 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 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 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 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 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 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 永福也。汝其勿悲!
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区北面的 白云山南麓,面积16万平方米,是纪念孙中山先 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 建的。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 死收殓烈士遗骸72具,丛葬于红花岗。后将此地 改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 黄花岗始建于1912年,孙中山书“浩气长存” 四字镌于墓坊。烈士墓构筑在岗陵之上,记功坊 矗立墓后。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
读第一段,思考:
①在这一段中作者 “痛”什么?(用文中 具体语句回答)
②黄花岗“起义”以失败告终,为什么作者 却要强调它与成功的“武昌之役”是“并寿” 的呢? (在原文中找出你的理由)这当中包 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赏析:“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 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用对偶、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写出了烈土们战斗之激烈,牺牲之豪壮, 精神之威武!正是由于这壮烈的战斗, 鼓舞了人心,激励了士气,积累了宝贵 的经验,吸取了沉痛的教训,才在不长 的时间里,赢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
黄花岗起义介绍
黄花岗起义介绍黄花岗起义,又称第三次广州起义、辛亥广州起义、三·二九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是中国同盟会于1911年宣统三年在广东省广州市发起的一场起义。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黄花岗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指1911年4月27日在中国广州起义即黄花岗起义中遇害后葬于广州市东北郊现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的革命党人。
1894年兴中会成立之后,中山先生就把武装起义作为改变社会性质的主要手段,策划了广州起义和惠州起义。
1905年同盟会成立以后,中山先生连续在广东和西南地区策划了多次武装起义。
黄花岗起义背景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中山先生和同盟会的主要成员在槟榔屿召开会议,认真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决定集中力量、认真准备,在广州再次举行起义,夺取广州城以后再兵分二路,把革命的火焰燃向全国,最终推翻满清王朝。
1910年秋,孙中山与同盟会的许多重要骨干集议于庇能今槟榔屿,决定在广州发动新的起义。
会议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确定以同盟会员为骨干先锋,广泛发动新军、防管、巡警、会党和民军,并在夺取省城后把革命火焰燃向长江流域和全国。
会后,孙中山到各地募款。
黄兴、赵声负责筹划起义,主持了总机关“统筹部”。
大批革命党人集中于香港。
广州城内建立了约四十个据点。
由于情势的变化,起义日期一再变动。
当黄兴最终决定4月27日发难时,不得不把原计划的十路并举改为四路突击。
但当举义时,实际上只有黄兴率领的一支队伍直扑两广总督衙门,并分兵攻打督练公所等处。
孤军转战,最后终于失败,喻培伦、方声洞、陈更新、林觉民等约百余人死难。
终归因力量悬殊而失败。
起义失败后,广州城内的大街小巷留下同志们的遗体。
广州清吏对革命党恨之入骨,有意“示众”,把杀害了的烈士头颅挂在城门上。
直到第五天,督署在市民的要求下发函请善堂收拾遗骸。
南海、番禺两知县准备将烈士葬在东门外埋犯人的臭岗。
没有暴露身份的党人潘达微知道这个消息后,以《平民报》记者的身份找到善堂董事说:“义士为国捐躯,葬于臭岗,心何能安?”员潘达微冒生命危险将当初能找到的战死和被俘后慷慨就义的72名革命党人实有100多名革命党人壮烈牺牲的尸骨葬于广州东北郊,并改红花岗为黄花岗。
广州红色英雄故事
广州红色英雄故事
广州是一座充满着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的城市,这里孕育着大量的英雄事迹,其中,红色英雄故事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那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广州红色英雄故事。
一、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是发生在广州的一次重要革命事件,这次起义是由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反抗清王朝的统治。
起义的领导者有严复、郭嵩焘、洪兆麟等人,起义发生后,还有许多广州市民参加其中。
黄花岗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成为了广州民族英雄们奋发图强、振兴民族的重要里程碑。
二、陈独秀的活动
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在广州他曾经组织过一次重要的活动——“五四运动”。
这次活动主要针对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僵化和封闭,他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
这次活动对于广州青年们的思想启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间接促进了中国的文化革命。
三、陈毅的故事
陈毅是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领导人之一,他曾经在广州打击国民党反动派。
他的事迹非常卓越,他在革命战争期间担任了军队的指挥官,并在战斗过程中屡战屡胜。
在广州的时候,陈毅将军曾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陷阵,直至敌方最终被击倒。
四、全民抗战
全民抗战是发生在广州的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这次抗战中,广州成为了中国最后的一块抵抗战场,这个时候,广州的百姓们都迎难而上,发扬了“誓死保卫家园、誓死为民族复兴”的精神,打赢了这场胜仗。
总之,广州的红色英雄故事曾经记录了广州普通百姓们的英勇和
努力,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和铭记。
广州的红色文化也成为了广州文明精神的体现,也是我们广州人自豪的部分。
黄花岗起义故事演讲稿
黄花岗起义故事演讲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段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黄花岗起义。
这个故事发生在广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起义行动,也是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841年,英国侵略者通过《南京条约》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这引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慨和不满。
在这种背景下,广东一带的民间反抗活动日益增多,人民的反抗情绪也在不断升温。
在这个时候,广州的一些爱国志士和学生们决定联合起来,举行一次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起义行动。
1847年,黄花岗起义爆发了。
当时,一些爱国志士和学生们聚集在黄花岗,高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他们手持刀枪,誓死与侵略者作战。
起义者们奋勇作战,但由于起义力量薄弱,最终未能取得胜利。
然而,黄花岗起义却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强烈的爱国热潮,激励了更多的人投身到反侵略的斗争中来。
黄花岗起义虽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但它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它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爱国情感,唤醒了人们对祖国命运的关注,也促进了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黄花岗起义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后人,成为中国爱国主义的重要象征之一。
通过黄花岗起义的故事,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到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珍视和传承黄花岗起义的精神,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和发展的事业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今天的分享中,我希望大家能够从黄花岗起义的故事中汲取力量,牢记爱国情怀,珍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黄花岗起义
1900------福建高等学堂,接受民主革命思想, 1900------福建高等学堂,接受民主革命思想, 推崇自由平等学说。 1905年回乡与陈意映结婚。 1905年回乡与陈意映结婚。 1906年自费去日本留学,专攻日语,并加入 1906年自费去日本留学,专攻日语,并加入 同盟会。 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等在香港建立统筹 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等在香港建立统筹 部,筹划广州起义。 1911年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随黄兴勇猛地 27日下午5 30分,随黄兴勇猛地 攻入总督衙门,兵败被捕后被关押几天,滴 水米粒不进,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 士之一。
一位有情有义的 铁血男儿--------铁血男儿---------
林觉民
林觉民是谁?黄花岗 七十二烈士之一。 字意洞,号抖飞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福建闽侯 (今福州) 出生年月:1887年 出生年月:1887年 牺牲日期:1911年 牺牲日期:1911年 04月27日 04月27日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 意映卿卿如晤: 永别矣!吾作此书时, 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 汝看此书时, 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 鬼……”
片名:碧血黄花 时间:1980年 时间:1980年 地区:中国台湾 出品:台湾大星电影有限公司 演员:周绍栋饰林觉民 林青霞饰陈意映
民族英雄 ---林觉民
少年不望万户 侯!
“惜哉,林觉民!面貌 惜哉,林觉民! 如玉,肝肠如铁, 如玉,肝肠如铁,心地 光明如雪” 光明如雪”。
林觉民就义之后,家人把祖宅卖了避难, 买主叫谢銮恩,他有个孙女后来也很出名, 叫谢冰心,冰心长大了后曾经写文章追忆 过自己的这个故居。林觉民有个堂哥林长 民,后来也生了一个很有名的女儿,叫林 徽因。林觉民的故居一直受到妥善保护, 不过据传最近被一个来自香港的地产商强 行拆迁了一小部分,当地居民以身体对抗 推土机,浴血保卫了林英雄的故居。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历史事件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历史事件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举行起义。
起义失败之后,中国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先生冒着生命危险将七十二具烈士遗骸收殓,购买现黄花岗一地安葬。
一、历史背景:1911年,黄兴率领革命党先锋队百余人在广州举行起义。
起义军与清兵激战一昼夜后失败,伤亡极其惨重,多名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事后革命党人的遗体被陈尸在谘议局前的旷地上,惨不忍睹。
潘达微先生冒着杀头的危险,把72名烈士遗骸丛葬于东郊红花岗上。
葬后潘达微以“谘议局前新鬼录,黄花岗上党人碑”为题,将安葬烈士情况在报纸上作了报道。
潘达微认为,“红花”不及“黄花”一词雄浑优美,故在报道中将原“红花岗”易名为“黄花岗”,此后该名一直沿用至今。
黄花岗所埋烈士遗体共72具,故后人便以黄花冈七十二烈士相称,但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直到民国11年(1922年)春才完全查出,乃在黄花冈上勒石记名。
二、人物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北面的白云山南麓,面积16万平方米,是为纪念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黄花岗墓园始建于1912年,孙中山书“浩气长存”四字镌于墓坊。
烈士墓构筑在岗陵之上,纪功坊峙立墓后。
墓道两旁苍松翠柏,烘托出满园黄花辉映碧血的庄严肃穆气氛。
园内还建有黄花卉、八角亭、四方池、石桥等,是革命纪念地,也是参观游览的名胜景点。
现陵园内栽有各种黄花的草木植物,例如:黄素馨、黄穗冠、黄芍药、黄菊、黄梅、桂花及夹竹桃等。
四季黄花不断,象征烈士精神不朽。
岗顶为72烈士陵墓,以麻石砌成方形墓基,四周绕以铁链栏杆。
上有四柱方形钟顶碑亭,立“七十二烈士之墓”石碑一方。
坊后还立有详细纪录武装起义经过的石碑。
南墓道为碑林,镌刻有“自由魂”、“精神不死”等碑文,字字重千钧。
三、相关历史:黄花岗起义于1910年11月13日在槟榔屿会议上由孙文提出,赵声、黄兴主持筹划。
1911年4月27日下午,黄兴带领先锋队百余人,连开三枪,揭开了起义的序幕,最后因准备不足导致失败。
黄花岗起义
攻督练公所的一路途遇防勇,绕路攻龙王庙。喻培伦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左手执号筒,右手拿手枪,奋 勇当先,投掷炸弹。战至半夜,终因众寡不敌,全身多处受伤,率众退至高阳里盟源米店,以米袋作垒,向敌射 击。后因敌放火,他们才被迫突围,喻培伦被俘遇害。
往小北门的一路起义军也很快遭遇清军。经过一夜作战,打死打伤敌人多名。最后,张鸣岐放火烧街,徐维 扬率部突围,被敌逮捕。黄兴所率一部行至双门底后,与温带雄所率计划进攻水师行合的巡防营相遇。温部为入 城方便,没有缠带白巾,方声洞见无记号,便开枪射击,温带雄应声倒下。对方立即发枪还击,方声洞牺牲。战 至最后,只剩黄兴一人,才避入一家小店改装出城。4月30日回到香港。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 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华路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 起义广州起义。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 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统筹部成立后,各课分别派人进入广州开始活动。4月8日,省城内外及各省革命力量大体联络就绪。统筹部 决定发难日期定在4月13日,分10路进攻,黄兴为总司令,赵声为副。“先锋”之外,加设放火委员,预备临时 放火,扰乱清军军心。但是,就在统筹部开会这一天,发生了中国同盟会会员温生才暗杀署理广州将军孚琦事件, 广州戒严。加上美洲的款项和由日本购买的军械也未到,因此,发难日期不得不推迟。
黄花岗烈士事略
读第二段,思考: ①在本段中作者又“痛”什么? 由于“变乱纷乘”,而致使“黄花冈上一 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七十二烈 土“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 无事迹,甚至且姓名不可考”,“滋可痛 已”!此为二“痛”,痛惜也。
②“七年” “始有墓碣之建修”, “十年始 有事略之编纂” ,两个时间短语,对表达作 者情感有何意义? 作者连用两个时间短语,意味着时间之长,也表 明修墓编史进程之缓慢。 与上一段评说黄花岗之役“直可惊天地,泣鬼 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形成对照,强烈地表 达了“滋可痛已”的深沉情感。
课文字词
给下面加线的字词注音
艰难险巇 踬踣者屡 吾党菁华
xī zhì bó jīng
一抔土 湮没
pó u yān jié zuǎn zhuà n
墓碣
编纂
全国久蛰之人心 zhé 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怒涛排壑
hè zhà o
贼氛方炽
chì wùniè xù
民国肇造
杌陧之象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 • • • • • • • • • •
之: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代词,代指“吾党菁华”。 草木为之含悲: 代词,代指“烈士壮烈牺牲”。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 结构助词,的。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定语后置的标志
•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特殊句式 【判断句】 • 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状语后置句】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余 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定语后置句】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省略句】 风云因而变色。 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 时余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损失惨重 •价值不朽
黄花岗起义
具体过程
4月27日(宣统三年三月廿九)下午5时30分, 黄兴率800名敢死队员分四路攻打两广总督衙门、小 北门、巡警教练所和守南大门。黄兴连开三枪,率 队攻入总督衙门,决心生擒两广总督张鸣岐。不料张 越墙逃遁。由于清朝部队人数众多,起义队伍得不 到接应,各路队伍虽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彻夜相 攻,但都先后失败。黄兴侥幸脱险。由于实际起义 以黄兴率部为主,黄兴为实际起义领导人。赵声、胡 汉民二十九日率200选锋队员出发,三十日凌晨抵达 广州城外,但是大势已去遂返回。 • 事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多方设法收殓烈士遗骸 72具,合葬于城东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七十二烈 士墓。1932年,查得此次死难烈士姓名达86人。由 于习惯,人们仍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 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 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政治: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为“洋人 的朝廷”。只有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才能拯救 民族。 • 1907、1908年,同盟会在西南边境地区发 动了六次武装起义,但因准备不足,单纯冒险, 都归于失败。多次失败,使少数革命党人对前 途失去信心,转而走上暗杀道路。孙中山等人 没有气馁他们决心在广州发动一次更大的起义, 以此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简介
黄花岗起义是中国同盟会 辛亥年在广州发起的一场起义, 又称“辛亥广州起义”、 “三· 二九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 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 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 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 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 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
影响
黄花岗起义72烈士事迹五篇800字左右
黄花岗起义72烈士事迹五篇800字左右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72名革命党人遇害,葬于广州市东北郊,这72个人被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黄花岗起义72烈士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黄花岗起义72烈士事迹1为了传达十七大的精神,我们班举行团日活动,决定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拜祭。
刚进门口,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写的“浩气长存”四字便映入眼帘,书法正气飘逸,展现出一位革命先驱者应有的风范和气概。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位于广州市先烈路。
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
起义失败了,同盟会骨干会员牺牲了百余人,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死收殓烈士遗骸72具,丛葬于黄花岗。
1918年,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这次起义的死难烈士,捐资修建了黄花岗烈士陵园。
墓园坐北向南,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有孙中山先生题“浩气长存”之牌坊式大门和墓亭、纪功坊,乐台,四方塘、黄花亭、西亭、石雕自由神像等建筑。
1921年为纪念1911年广州“三二九”起义而牺牲的72位烈士所建,早期墓圆为著名设计师杨锡宗设计,孙中山亲手栽植了青松,后经多次增建,至1935年基本建成。
七十二烈士陵墓位于黄花岗岗顶,以麻石砌成方形墓基,四周绕以铁链栏杆。
上有四柱方形钟顶碑亭,竖七十二烈士之墓石碑一方。
墓后是一座麻石建成的纪功坊。
走进陵园内,大大小小的陵墓伫立在四周,园内布局庄严宏伟,墓道两旁排列着苍松柏树,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一股强烈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
长眠在这里的人都是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而英勇就义牺牲的。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唤醒了沉睡麻木的中国同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实践探索着中国前进的方向。
他们参与领导的广州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们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中国的革命事业开始了新的篇章,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
黄花岗精神,是大无畏的,牺牲自我,以解放、服务人民大众为己任的精神。
黄花岗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黄花岗起义的意义是什么黄花岗起义是中国同盟会于1911年在广东省广州市发起的一场起义,那么你了解黄花岗起义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黄花岗起义的意义,希望能帮到你。
黄花岗起义的意义虽然黄花岗起义最终的结局是失败的,但是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对于黄花岗起义的意义人们都是高度赞扬的。
这主要涉及到黄花岗起义最直接的激发了人们的民主意识,促进了民主革命精神的养成,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革命救国奠定基础。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人民遭受的奴役惨绝人寰、难以想象。
资产阶级维新派救亡图存的道路走不通,表示委婉、温和的改变道路在中国是无法成功的,硬性的手段才是解决一切的关键,资产阶级革命派走的便是用鲜血来换取民众意识觉醒的道路。
黄花岗起义,传播了民主与自由的思想,将西方的先进思想与文化带到了中国,资产阶级用鲜血换取国家崛起的动作震撼了全世界,如果不是这些坚强到用鲜血唤醒民众的斗士,中国的历史就当另当别论。
黄花岗起义的意义并非是单纯的对中国民众来讲的,它唤醒的是全亚洲乃至世界被压迫民众的反抗意识与民主与自由的精神觉醒。
黄花岗起义的意义不仅仅是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削减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嚣张气焰,让他们见识到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它使外国人意识到想要抢掠中国也许很容易,但是想要占领这个国家就很难了,炎黄子孙千千万,紧跟时代潮流的思想此起彼伏,经过这次黄花岗起义,中国人民的意识觉醒了,人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随之而来的南昌起义的成功也就顺理成章且水到渠成了。
黄花岗起义的影响黄花岗起义又称为广州起义,是同盟会的革命党人在广州市发动的第十次武装起义。
黄兴率领百余名敢死队的队员突袭两广总督署是黄花岗起义的开端。
尽管黄花岗起义的准备工作上,革命党人们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黄花岗起义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但是,失败的结局不能否认黄花岗起义的影响。
发生在1911年4月的黄花岗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为中国的有志人士的革命事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此之前,同盟会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试图通过武装力量推动中国变革的发展。
战史今日4月27日:黄花岗起义(图)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3日,黄兴由香港潜入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指挥部。
当时,广州革命党人已决定于26日(三月二十八日)举义。
因日本、安南方面的枪械稍迟方能运到,而准备响应起义的新军第二标又有5月3日(四月初五)即将退伍的消息,这就使起义陷于既不能速发,又不能拖延的困难境地。
黄兴等人临时决定起义延缓一日,定在4月27日(三月二十九日),将原定十路进军计划改为四路:黄兴率一路攻总督衙门;姚雨平率军攻小北门,占飞来庙,迎接新军和防营入城;陈炯明带队攻巡警教练所;胡毅生带队守南大门。
但胡毅生、陈炯明等认为清军已有防犯,提议改期。
姚雨平反对改期,但要求发枪500枝以上。
黄兴在喻培伦、林文(时爽)等人激励下,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按期发难。
1995年4月27日远望三号下水我国新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三号”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建成下水。
远望三号集我国90年代最高水平的造船、航天测控、电子、通信、光学等项技术于一身,该船满载排水量1万多吨,续航能力18000海里,主要技术指标达成国际先进水平。
陌路人陌路人中文版Omegle 编辑:srmmvh。
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和背景
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和背景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革命党人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又称广州起义、广州三·二九之役。
接下来分享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和背景。
1黄花岗起义的意义不仅仅是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削减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嚣张气焰,让他们见识到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经过这次黄花岗起义,中国人民的意识觉醒了,人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黄花岗起义是革命的先进分子和清政府之间的战役,旨在推翻清政府腐败的统治。
黄花岗起义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掀起了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潮。
黄花岗起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所以民主革命精神会被推到一个高潮,同时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
2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
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杰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1905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在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下,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武装起义。
1907年和1908年,中国同盟会在西南边境地区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河口起义。
光复会也在1908年11月发动安庆新军马炮营起义。
这些起义因准备不足,单纯冒险,结果都归于失败。
1910年2月,中国同盟会员倪映典率广州新军三人起义,又遭失败。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对革命成功充满信心。
他们决心在广州发动一次更大的起义,以此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3孙中山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文中高度评价了黄花岗起义:“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 广州黄花岗公园
Thank you !
方 声 洞 烈 士
李 文 楷 烈 士
林 觉 民 烈 士
林 修 明 烈 士
罗 坤 烈 士
石 敬 五 烈 士
余 东 雄 烈 士
喻 培 伦 烈 士
张 猛 与 潘 景 晴
秦燧生烈士
1910年11月,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召 开秘密会议,商量卷土重来的计划。 会议决定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起义。 他们计划以广州新军为主干,另选革命党 人500(后增至800)组成“选锋”(敢死 队),首先占领广州,然后由黄兴率领一 军入湖南,赵声率领一军出江西,谭人凤、 焦达峰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然后会师南 京,举行北伐,直捣北京。
革命党决心把这次起义组织好。 统筹部 成立后,各课分别派人进入广州开始活动。 4月8日,省城内外及各省革命力量大体联络 就绪。统筹部决定发难日期定在4月13日, 分10路进攻,赵声为总司令,黄兴为副。 “选锋”之外,加设放火委员,预备临时放 火,扰乱清军军心。 但是,就在统筹部开会这一天,发生了同 盟会员温生才刺杀署理广州将军孚琦事件, 广州戒严。加上美洲的款项和由日本购买的 军械也未到,因此,发难日期不得不推迟。
随后,黄兴将所部分为三路:川、闽及 南洋党人往攻督练公所;徐维扬率花县党人 40人攻小北门;黄兴自率方声洞、朱执信等 出南大门,接应防营。 攻督练公所的一路途遇防勇,绕路攻龙 王庙。喻培伦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左手 执号筒,右手拿手枪,奋勇当先,投掷炸弹。 战至半夜,终因众寡不敌,全身多处受伤, 率众退至高阳里盟源米店,以米袋作垒,向 敌射击。后因敌放火,他们才被迫突围,喻 培伦被俘遇害。 往小北门的一路也很快遭遇清军。经过 一夜作战,打死打伤敌人多名。最后,张鸣 岐放火烧街,徐维扬率部突围,被敌逮捕。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
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 的现实威胁。 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 中山先生为杰出代表的资产 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1905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 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 盟会成立。 在同盟会的领导下,资产阶 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 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 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 目的的武装起义。
福建人
方声洞,冯超骧,罗乃琳,卓秋元,黄忠炳,王灿登,胡应升,林觉 民,林西惠,林尹民,林文,林时爽 ,刘六符,刘元栋,魏金龙,陈可钧, 陈更新,陈与燊,陈清畴,陈发炎
广西人
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韦统铃,李德山,林盛初
四川人
秦炳,喻培伦,饶国梁
安徽人
程良,宋玉琳,石德宽
李炳辉烈士
劳 培 烈 士
1907年、1908年,同盟会在西南边 境地区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潮州黄 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 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河口起 义。 光复会也在1908年11月发动安庆新 军马炮营起义。这些起义因准备不足, 单纯冒险,结果都归于失败。1910年2 月,同盟会员倪映典率广州新军3000 人起义,又遭失败。
孙中山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广东人
徐佩旒,徐礼明,徐日培,徐广滔,徐临端,徐茂燎,徐松根,徐满 凌,徐昭良,徐培添,徐保生,徐廉辉,徐容九,徐进照,徐褶成,徐应 安,李炳辉,李晚,李文楷,李文甫,李雁南,陈春,陈潮,陈文褒,罗 仲霍,罗坤,庞雄,周华,游寿,江继复,郭继枚,劳培,杜凤书,余东 雄,马侣,黄鹤鸣,饶辅廷,张学铨,周增,林修明
同盟会接受历次起义失败的教 训,在起义发动前进行了认真 细致的准备,筹款购械、组织 联络都有专人负责。为了更好 地领导起义,1911年1月,同盟 会在香港成立统筹部,以黄兴、 赵声为正副部长,下设调度处、 储备课、交通课、秘书课、编 辑课、出纳课、总务课、调查 课,具体领导这次起义,并陆 续在广州设立秘密据点,作为 办事和储藏军械的地点。
视频
黄花岗起义是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较全 面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虽然失 败了,但其伟大历史意义和功绩是不可磨 灭的。 黄花岗起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 了民主革命精神的进一步高涨,为中国人 民民主革命事业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传播 了民主自由的思想。并且推动了亚洲的民 主革命运动。 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无论如何,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献身革命 的伟大精神却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 从而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
连续的失败,革命党人对 前途失去信心,转而走上暗 杀道路。 只有孙中山等人在失败面 前不气馁,对革命成功充满 信心。他们决心在广州发动 一次更大的起义,以此推动 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1911年4月27日下午 5时30分,黄兴率120余 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 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 第十次武装起义——广 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 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 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 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 黄花,这次起义因而被 称为“黄花岗起义”。
主要领导人
中华民国开 国元勋; 辛亥革命时 期,以字黄 克强闻名当 时,与孙中 山常被时人 以“孙黄” 并称。
近代民主革命家 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 民主义的倡导者。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 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统。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 全国,尊称其为“中华 民国国父”。
但胡毅生、陈炯明等认为清军已有防范, 提议改期。姚雨平反对改期,但要求发枪500 枝以上。黄兴在喻培伦、林文(时爽)等人激 励下,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按期发难。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带领“选 锋”120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吹响海螺, 直扑督署。督署卫兵进行顽抗,革命军枪弹齐发,击 毙卫队管带,冲入督署。两广总督张鸣岐逃往水师提 督衙门。黄兴等找不到张鸣歧,便放火焚烧督署衙门, 然后冲杀出来,正碰上水师提督李准的亲兵大队。林 文听说李部内有同志,便上前高呼:“我等皆汉人, 当同心戮力,共除异族,恢复汉疆,不用打!不用 打!”话未讲完,被敌人一枪击中,当场牺牲。刘元 栋、林尹发等5人也相继中弹。黄兴被打断右手中食 二指第一节,便以断指继续射击。
这次起义,除黄兴一部及顺德会党按期发 难外,其余各路均未行动。新军子弹被收,没 有作战能力;胡毅生、陈炯明事先逃出了广州 城;姚雨平因胡毅生刁难,未能及时领到枪械, 起义爆发后藏匿不出。这样,起义成为黄兴一 路的孤军作战。
黄兴所率一部行至双门底后,与温带雄所 率计划进攻水师行合的巡防营相遇。温部为入 城方便,没有缠带白巾,方声洞见无记号,便 开枪射击,温带雄应声倒下。对方立即发枪还 击,方声洞牺牲。战至最后,只剩黄兴一人。 黄花岗起义就这样失败了。
主讲: ppt: 评委 、 赖小春 、 李淑芳 、 梁志霞、 梁颖怡 组长: 黄敏萍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 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全国久蛰这人心,乃大兴奋。怨 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遇抑, 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则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 神,与武昌革命队伍役并寿。” 你们知道这是对哪一场起义的 评价吗?
4月23日,黄兴由香港潜入广州,在两 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 指挥部。当时,广州革命党人已决定于 26日(三月二十八日)举义。因日本、 安南方面的枪械稍迟方能运到,而准备 响应起义的新军第二标又有5月3日 (四月初五)即将退伍的消息,这就使 起义陷于既不能速发,又不能拖延的困 难境地。黄兴等人临时决定起义延缓一 日,定在4月27日(三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