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为师之道读书心得

合集下载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完整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完整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摘抄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被学生瞧不起、甚至被奚落的老师太可怜。

这样,连自己都对不起。

从跨入徐州师范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诫自己:以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喜的、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

指间,在教坛上我已度过了50个春秋。

欣慰的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甚至还有崇拜我的。

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是什么?一、做“性温”、“味甘”的“甘草”我的一位同事说:“于永正,在学校里是甘草,在家里也是甘草。

”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

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毒”。

1、“性温”“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一。

“温”中有“善”,“温”是“善”的外现;“温”和“善”是好人的首要标志。

2、包容酸甜苦辣,它都能与之为伍,与之匹配。

做人也是如此,只有理解、宽容、冷静、善于后退,才能具有包容性。

几十年来,我没有和任何同事红过脸,没和任何领导产生隔阂,凡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

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片混沌,感到“洪洞县内无好人”。

“有人只会教一两篇课文,不算本事。

”“老师大笨蛋。

”支撑包容的是修养。

我的自身修养来自四个方面:读书同时读自己。

以人为镜。

不断反思。

不断地写。

3、调和一副中药中有了甘草,会使各味药的药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会减少各味药的毒性,减少副作用,使药力不至于过猛。

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

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个“度”,“不及”不行,“过”也不行,过犹不及。

理想的教学:因材施教“温而厉”,“威而不猛”,是一种修养,是中庸!“因材施教”、“心理调和”,是缘于老师对学生的深切了解。

做甘草就是做好人,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师。

二、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教师学习《为师之道》心得

教师学习《为师之道》心得

教师学习《为师之道》心得作为一名教师,《为师之道》是我非常喜爱的一本书。

在读过这本书后,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师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为师之道》让我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书中强调了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人格品质。

教师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为他们的人生提供正确的指导。

其次,《为师之道》告诉我教育并不仅仅是在教室里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以身作则。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只有教师自己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受到教育的熏陶。

因此,作为教师,我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地引导学生。

再次,《为师之道》强调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事业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教师是具有特殊使命的人。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并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才能真正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为师之道》让我认识到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教育。

通过读《为师之道》,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教育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它不仅关乎学生的未来,也关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和影响学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第一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读于永正《我的为师之道》有感《我的为师之道》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是从教半个世纪的一次全方位的总结。

一章一章用心地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书中字字皆有情,章章皆有意。

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不仅在儿童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认知规律、思维特点、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还对什么是语文、什么是小学语文、学语文的规律是什么、怎么教小学语文不间断地进行思索与实践,并把自己的心得形诸于文字。

在实践中,他认识到老师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坚持学习,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一)用童心润童心,童心未泯 1.做“性温”、“味甘”的甘草朱友明老师形象地把于老师比作“性温”、“味甘”的甘草。

于老师如甘草般善解人意。

面对学生的错误,于老师总是用微笑和幽默代替批评。

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发现一个学生在课上画金鱼,命其为课文插图;宁宁的脸上被房栋甩了墨水,笑称“锦上添花”以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

于老师如甘草般宽容大度。

文革期间,用平静的心态处理学生的责骂,他带的班级始终纪律井然,学习氛围浓厚;有学生迟到,于老师从不批评,几块饼干给予关怀备至,换来学生内心的感动。

于老师如甘草般善于调和。

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

于老师之所以赢得学生的喜爱,是因为他“深谙中庸之道”,懂得做事要把握好“度”。

说得形象一点儿,就是“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一揉”。

说得深刻一点儿,就是“真诚恻怛”,“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在于老师眼中,中庸不是“知识”,不是“道理”,而是素养。

2.从没忘记自己曾是孩子于老师认为,只有差别,没有差生,要尊重差异。

他在书中给出了九条策略:不倒背手;主动和学生打招呼;课间尽可能和学生一起玩;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尽量到学生家里走走;经常讲故事和笑话;和学生一起做值日;做错了,公开认错;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为师之道》学习心得体会(一)

《为师之道》学习心得体会(一)

《为师之道》学习心得体会(一)《为师之道》是一本关于教育领域的经典著作,通常被用作师范学院的教学教材。

它涉及了很多关于教育的原则和技巧,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对于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获得了不少实用的技能和经验。

以下是我在学习《为师之道》时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其实和其他艺术一样,需要经验和技能的积累。

一个好的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效果。

对待每个学生都需要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更需要耐心和责任感。

二.师生关系建立教育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建立起和学生的信任感和认同感,让学生从内心里尊重自己。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

同时,教师也需要学会赞美学生,通过奖励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三.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温暖,让学生从失败中寻找到信心。

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该更帮助他们打造自己的优势,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注重实践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地掌握教学技能和方法。

教师应该走进课堂,了解学生和课程,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这样才能让教学更加地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加地投入到学习中。

五.提高自我素质教师自身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同时也要树立起良好的个人形象和道德操守。

教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修养,注意自己言行举止的规范和大方。

总之,《为师之道》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著作,读过这本书后,对于教育这门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也得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和经验,这将对于我的教育工作和人生也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动。

我的为师之道心得

我的为师之道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我的为师之道心得篇一: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有感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有感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思考过、提问过,答案是多种多样,如:博学多才、幽默风趣、公平公正、和蔼可亲?寒假中有幸读了于永正老师的这本书。

书中告诉我们:教师想让学生喜欢,首先要喜欢学生,只有老师喜欢学生,学生才会加倍地喜欢老师。

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欢。

于老师在总结为师之道时,有两点是让我记忆犹新的。

第一,他用中药中的甘草来归纳。

甘草的特性是:性温、味甘。

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首位。

温和是好人的首要标志。

所谓的温即温和,而且是温中有善。

这对老师尤为重要,性温让你在脾气上来的时候,可以懂得控制,学会要冷处理;还让你知道作为老师一定要与学生为善,对孩子的错误一定要原谅。

光温还不行,还要懂得调和。

要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更要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和心理调和。

看到这里,我想起一句话:只要你微笑的对待别人,那么别人一定会回以微笑。

要包容他人,于老师说到,以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优点;以挑剔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

这是怎样的一个特级教师啊!他有如此的胸怀和人品才能成就今天的成功!这也让我再次想到,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先育人,如果一个学生都没有优秀的品质和素养,如何成人。

更何谈成才?第二,于老师谈到的关键词是:修养。

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读书同时读自己。

于老师的阅读面之广是我们无比敬佩的,可以牵一发动全身。

在信息时代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些传统的方法显的犹为可贵。

如果我们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翻翻书籍,闻闻书中散发出的墨香,体验不同作家笔下的风格,那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二是以人为镜。

也就是以优秀品质的伟人为榜样。

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敬佩之人,我们以这些人之豪杰为镜,会让我们更加优秀。

三是不断反思。

这也是每位老师必须要做到的。

每天记录下自己的小小教学感悟、与学生之间的趣事等等,不在于多,只在于写。

读书心得1500字(5篇)

读书心得1500字(5篇)

读书心得1500字(5篇)读书心得1500字精选篇1怎样成为一个让学生喜爱的好老师,这也许是我们从教者一生需要探索的课题。

每每思考这个问题每每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有时甚至不知所措。

这个寒假有幸拜读了于老师的封笔之作《如何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不禁让我豁然开朗,让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整本书既有高度理论性的指导,又有接地气的实践操作上的范例,深入浅出地道出了的精髓。

于老师如一枚性温、味甘的甘草,用他特有的智慧和魅力融入学校,融入同事,融入学生之间,不仅散发着独特的味道,更在潜移默化在催生着乐学、向善和美好。

于老师说:微笑是有效的方法。

我从这里面读出了对他对教育的热爱,如果不是深深地热爱着教育事业,如何才能在面对学生时发出来自内心的微笑。

从教50多年,他把自己教成了一个孩子,始终保有童真童趣,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教育,践行教育。

孩子一定是懂孩子的,不是吗?于老师是一个真正的智者,他一边在教育的沃土上辛勤耕耘,一边又不忘及时总结心得和收获,就如同在收获一粒粒成熟饱满的果实。

关于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个问题,他给出了九条策略:不倒背手;主动和学生打招呼;课间尽可能和学生一起玩;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尽量到学生家里走走;经常讲故事和笑话;和学生一起做值日;做错了,公开认错;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这一条条建议背后,都是他不忘教书育人使命的具体体现。

不倒背手,主动和学生打招呼,说明于老师把学生放在和自己一样的高度,他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是平等的伙伴和朋友。

和学生一起做值日、一起演课本剧,做错了事公开认错,说明他把自己完全地融入了班级,作为班级普通的一员,和学生一起体验学习成长的过程。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怎么会不喜欢这样一个平和有趣又知识渊博的大朋友,又怎么会不喜欢上他的课。

基于真正的喜欢,真正的热爱,他的课怎么会不精彩。

在书中,于老师给出了很多案例,比如怎么处理学生之间的小矛盾;怎么进行自然而然的家访;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指导青年教师等等。

《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10篇)

《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10篇)

《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10篇)《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

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我的为师之道》,我得到了很多启发。

身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道德规范上要做到言传身教。

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做到以身作则,做道德规范的倡导者,践行者,和学生的引导者。

身为教师的我们还要做到“严以律己”,抵制一切不良诱惑,并且勇于指出不道德行为,在道德规范遵守上为学生树立起一个榜样。

自觉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培育同学们正确的道德规范常识。

例如,结合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故事和中国现代道德模范代表,生动形象的讲解道德在生活和成长中的作用,启发学生学习理解并且规范自我成长。

人民群众的道德素养质的提高有时就发端于幼儿园、小学生的课堂上,只有卓有成效的道德培育,社会的文明素养才能突飞猛进。

于老师在书中写到:“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这说明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教学上要做到因材施教,消除了差异便没有了差生。

其诀窍就是要善于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对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适当的肯定,让每个学生在我们的肯定中树立学习的信心,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和其他同学一样沐浴在教育的光辉下。

对于那些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教师应提出适可的目标要求,并努力帮助他们克服身上的自满意识,鼓励做更好的自己。

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我们不能够抓住他们的缺点不放,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做出正确的引导,提升他们的自信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另外,利用集体的力量,开展围绕学习任务完成的组别评比活动,让同学互帮互助,优等生帮助学困生,逐步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

对于学困生来说,有时候教师偶尔的一次个别辅导也能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还需要有奉献精神。

有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形容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和其他岗位一样,教师也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时刻对教育存有敬畏之心,深刻理解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历史担当。

《为师之道》学习心得体会八篇

《为师之道》学习心得体会八篇

《为师之道》学习心得体会八篇《为师之道》学习心得体会八篇【篇一】引言:我的为师之道是做“文雅”“高雅”“优雅”的示范人,而且时刻遵循着用热情,活力,激情创新教育,用和谐,友爱,奉献爱戴幼儿。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其自身的品德素质和修养的提升也是我为师路上不断提高的。

师之道,其意不仅为择师之道,也有为师之道的意思。

从古至今,大家都对于选择老师,爱戴老师,敬重老师行为礼仪等比较重视。

吕氏春秋。

劝学中说:“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在唐。

韩愈《师说》中也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元。

关汉卿也曾说过:“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

而今天,我所指的却是它的“为师之道”,学生要尊重老师,那么老师也该爱戴学生。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根本。

我们必须遵循为师之道,要以德树人,德艺双馨。

从教两年来,既然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那么遵循做“文雅”“高雅”“优雅”的示范人就成为了我为人师表的目标。

也是我为师之道的一重思想。

在幼儿园工作中,保育和教育一直是幼儿园的主体。

但是保育是幼儿园至关重要的环节。

对于3岁到6岁儿童而言,学习可以放在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的课程中去,而我们幼儿园重要负责的就是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环节。

所以我一直坚持把培养幼儿的一些良好行为习惯,与人交往能力,处事态度的引领等作为首要任务,从不会强加给他们很多学习的压力或者严厉的规矩。

我希望尽量的陪他们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所以不断的锻炼他们的自身修养和乐观的态度,为以后为人处事打好一定的基础。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很重视依法治教,以德树人的思想。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那么我们幼儿园也有规章制度。

应园领导的要求,我们幼儿老师不仅要对《幼儿园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熟记一二的,而且必须遵守。

而我也是一直遵循着用热情,活力,激情创新教育,用和谐,友爱,奉献爱戴幼儿,这也做为了我为师之道的思想之一。

教师学习《为师之道》心得

教师学习《为师之道》心得

教师学习《为师之道》心得
作为一名教师,《为师之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带给我很多启发。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需要怀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使命感。

教育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教师应该抱着为学生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心态去从事教学工作。

我们要将教育视为一种奉献,而不仅仅是一份职业。

其次,教师应该牢记自己的专业责任。

教育是一项需要持续学习和研究的工作,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我会不断地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第三,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品德的培养,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示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做人做事的准则。

此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教师,我会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教师要与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合作。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我们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总的来说,《为师之道》给我提供了很多关于教育的思考和启示。

作为一名教师,我会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为师之道》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我的为师之道》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我的为师之道》心得体会《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一于老师在文中详细讲述了他作为一名人民语文教师的为师之道,包括上课之道、待生之道、激励之道等。

这些宝贵的教育财富对于像我这样新教师来说无疑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着我们从教之路的前方。

而在这本书的众多理论中,最让我深受启发的应该算是于老师教育理论中的“中庸之道”了。

下面我就着重谈一谈我对于于老师的“中庸之道”学习的体会及感悟。

朱友明老师曾说过,“在中草药里,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守望者,而在课堂中,于永正老师就是学生当中那棵谙熟中庸之道的甘草。

我想朱老师之所以给予于老师这么高的评价,就是因为在几十年的教学中于老师在温和与严厉,庄重与慈祥,尊重与威仪之间把握住了合适的“度”,就像中药里的甘草那样,调和百药之毒,减少副作用,做到去其过,增其效。

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学生过分的温和或严厉都是不合适的,一味的温和会使学生很难被教育,而一味的严厉又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凡是都要有一个尺度,其中尺度的拿捏往往是最难的。

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于老师在文中说的那样严慈并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打了一个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

”在教育事业上,庄重与慈祥这两个词往往是一对矛盾,千百年来,国人一直都信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理念,认为老师就应该在学生面前威严庄重一些,只有这样才算是为人师表。

但这样的理念无形中也疏远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教育的效果上也会大打折扣。

于老师在他的书中列举了很多课堂教学例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于老师的课堂轻松活泼,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欢,至于为什么那样受学生喜欢,可能很多老师都会感到疑惑。

在我看来,于老师课堂教学成功的秘诀在于他在教学中能够把庄重与慈祥之间尺度拿捏的特别合适,课堂上他从能够放下老师的庄严,不以长者自居,坚持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

他给自己约法三章,上课不背手,主动和学生打招呼,做值日等。

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使得于老师每带一个班级都能够迅速和学生打成一片,进而实现预期目标。

教师学习《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心得体会读书笔记

教师学习《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心得体会读书笔记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书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有幸阅读了《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书中的观点和实践经验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要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要拥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书中强调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在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尊重时,才会愿意亲近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育。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努力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书中还提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的影响。

一个有魅力的老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品德和修养。

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我认识到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也是我从书中领悟到的重要一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

我明白了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性。

我会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他们共同探讨问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会结合书中的经验和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它为我指明了成为一名受学生喜欢的老师的方向。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以爱为基础,以人格魅力为引领,以激发兴趣为手段,以尊重差异为原则,努力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

教师学习《为师之道》心得

教师学习《为师之道》心得

教师学习《为师之道》心得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致力于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为师之道》是我近期读过的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下面是我对《为师之道》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这本书着重强调了教师的专业性和责任感。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动态和教育改革,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知自己的行为和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力。

只有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和发展。

其次,书中提到了教师的自我认知和持续反思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效果,思考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空间。

通过自我反思,我们可以不断修正我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还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以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变化和学生的差异。

此外,《为师之道》还强调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情感关怀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我们要有高尚的师德和职业道德,积极塑造自己的品格和人格,以增加学生对我们的信任和尊重。

同时,我们还要真心关心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潜能。

只有真正关爱学生,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此外,《为师之道》还提到了教师的教育创新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个人特长和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注入创新元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自己的个人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职业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通过学习《为师之道》,我深刻了解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也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我会积极践行书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1暑假读了于永正老师的这本书真的受益匪浅,这是从教50多年的总结经验,想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然而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和探索。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也遇到过很多喜欢的老师,这些老师都有很多共同点,那就是对我影响都非常大,而且这些老师所教授的课程我都很感兴趣而且能学得好。

我小学经历过两位班主任,都是语文老师,而且教学风格都一样,特别严厉,严谨,对学生要求特别高,小的时候就对老师有着崇拜心里,所以这两位老师在我心目中是无比神圣的,我当时也是语文学得特别好的尖子生,经常受到奖励。

中学的时候物理老师和化学老师是两位年轻的男老师,特别青春帅气,讲课丰富多彩特别有活力,当时也是吸引了众多的女学生”粉丝”,当然包括正值青春期的我,所以当时我的物理和化学基本都是满分,再难的物理题我都能花费时间一步步解答出来。

大学的时候思修课王老师博学广识,和蔼可亲,非常温柔耐心,大家都喜欢听她的课,我也饶有兴趣,现在还是对她充满崇敬的心理,把她当成我的榜样。

对看来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确实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反之一旦学生对老师有了厌恶心理,那自然学习成绩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所以,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是非常重要的。

书中的作者于老师也是这样深受学生爱戴,总结以下几条书中描绘的学生喜欢的老师。

一、学生喜欢的老师,如”甘草”,性温、味甘、包容、调和。

文革期间,用平静的心态处理学生的责骂,他带的班级始终纪律井然,学习氛围浓厚;有学生迟到,于老师从不批评,几块饼干给予关怀备至,换来学生内心的感动。

一个对学生如此宽厚的人,学生能不喜欢吗?二、童心不泯,从没忘记自己是个孩子。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标志二就是”孩子气”,是童心的一种外观。

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

于永正老师说:”教了50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虽然年过古稀,仍童心未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总要去细细探寻。

《为师之道》学习心得体会(二)

《为师之道》学习心得体会(二)

《为师之道》学习心得体会(二)
1. 《为师之道》让我明白了做一名好老师的重要性。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真正关心学生,才能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2. 书中提到的“三心二意”,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做一名好老师需要具备的品质。

做事要有恒心和耐心,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3. 书中还提到了“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即教育者、学生和家长三者之间的互动。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需要积极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4. 书中的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作为老师,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5. 《为师之道》还强调了老师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提升。

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让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6. 最后,我认为《为师之道》不仅适用于教育工作者,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只有具备了书中所提到的品质和理念,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取得更好的成果。

我的为师之道读书心得

我的为师之道读书心得

我的为师之道读书心得要做一位好老师很难,因为好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一颗正真关爱孩子的心。

下面是我的为师之道读书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我的为师之道读书心得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教师工作的指南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除掌握深厚的知识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为学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赋予学生生命以意义和价值,这是为师之道,更是为师之德。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

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得美好。

通过对《为师之道》这本书的阅读、学习,使我受益不浅,从中我感受到了许多新的东西。

首先,教师在师德方面要做到为人师表。

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人民的文明程度,都有赖于道德规范。

教师应该是体现社会道德规范的表率,是培养学生道德的指导者。

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抵制一切不良行为,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跟不道德的行为做不疲倦的斗争。

教师应该用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动人事例,并结合理论,去启发诱导学生理解和实践,同时,从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教师的高尚情操,做学生的模范,为人师表。

其次,教师要奉献全部光和热。

教师要不断学习,剔除以往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中陈旧的落后的东西,采取现代化的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去教育和引导学生。

教师必须勤学不辍,不断充实自己。

知识贫乏是不称职的教师,对教育事业不忠诚是失职的教师。

教师要大力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让每个学生身上的才华都放射出灿烂的光彩,让每个学生身上蕴藏的智慧火花,都炽烈的燃烧起来。

最后,教师要有自制力。

自制力是意志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教师来说,具有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能够约束自己的动作、语言,抑制无意的激情和冲动,这既是职业修养中不可缺少的的心理品质,也是教育技巧高低的尺度。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

读于永正《我的为师之道》有感《我的为师之道》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是从教半个世纪的一次全方位的总结。

一章一章用心地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书中字字皆有情,章章皆有意。

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不仅在儿童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认知规律、思维特点、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还对什么是语文、什么是小学语文、学语文的规律是什么、怎么教小学语文不间断地进行思索与实践,并把自己的心得形诸于文字。

在实践中,他认识到老师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坚持学习,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一)用童心润童心,童心未泯1.做“性温”、“味甘”的甘草朱友明老师形象地把于老师比作“性温”、“味甘”的甘草。

于老师如甘草般善解人意。

面对学生的错误,于老师总是用微笑和幽默代替批评。

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发现一个学生在课上画金鱼,命其为课文插图;宁宁的脸上被房栋甩了墨水,笑称“锦上添花”以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

于老师如甘草般宽容大度。

文革期间,用平静的心态处理学生的责骂,他带的班级始终纪律井然,学习氛围浓厚;有学生迟到,于老师从不批评,几块饼干给予关怀备至,换来学生内心的感动。

于老师如甘草般善于调和。

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

于老师之所以赢得学生的喜爱,是因为他“深谙中庸之道”,懂得做事要把握好“度”。

说得形象一点儿,就是“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一揉”。

说得深刻一点儿,就是“真诚恻怛”,“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在于老师眼中,中庸不是“知识”,不是“道理”,而是素养。

2.从没忘记自己曾是孩子于老师认为,只有差别,没有差生,要尊重差异。

他在书中给出了九条策略:不倒背手;主动和学生打招呼;课间尽可能和学生一起玩;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尽量到学生家里走走;经常讲故事和笑话;和学生一起做值日;做错了,公开认错;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于老师以尊重为理念,不以长者自居,不居高临下,放下架子,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相处。

他的课堂民主平等、情趣盎然,学生在朗读感悟、语言积累、读写迁移中养成习惯,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言语交际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28 有幸在漫长的寒假里与于永正老师的这本《我的为师之道一一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相遇,它给我的假期添了一份阳光和色彩。

下面我与大家分享下读完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这本书是于老师从教50多年较为全面的总结,也是他老人家的封笔之作和压卷之作,一次全方位的总结和归纳,全书共十个章节,运用了大量的课堂实例,行文简浅显却体现着于老师50年的从教生涯诚平坦。

本书写的是于老师的故事,经验,体会和感受,读起来易懂易共吗,不晦涩能感同身受,让人在阅读的同时有思考有启迪,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用童心润童心,用真情换真情,用行动推行动,用激励促成长。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终向学生交出自己的名片,微笑下面是尊重、理解、宽容;反面是负责,下面是严格、顶真、耐心。

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永远勤学的恒心吧!我们教师要温和,包容,调和。

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对比。

首先是性温。

“温”在孔子的“温良恭捡让”五大美德中居一。

“温”中有善,温是善的外温;温和善是好人的首要标志。

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证实“温”的体现吧。

其次是包容,以欣
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阳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
片混沌,感到“洪洞县内无好人。

”处处留心皆学问。

镜子无处不在。

于老师说:“在校园里走一圈,有的教师里的老师和风细雨,学生异常专注;有的教师里的老师声音洪亮,教鞭甩的啪啪响,教室里却曾经是孩子,再者是调和,完整的教育“温而历”“威而不猛”一味的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温和严之间把握好度。

”于老师不愧为智慧型老师,于老师的做法,形象的称为“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一揉。

”书中鲜活的事例,让我懂得了教育孩子是一项用爱心构筑的长期事业。

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的最低要求,它不需要轰轰烈
烈更不需要豪言壮语,它只需要老师有一颗善良的充满爱的心,只需要老师有一双善于关注学生的眼睛,只需要老师一句爱护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

所以,我告诫自己:多去走进学生,多去关注学生。

当看到一个平时邋遢的孩子着装整洁时,对他肯定地说,你真漂亮!当看到一个趴在课桌上呻吟的学生时,关切地问一声,你怎么了,不舒服吗?当看到一个平时调皮的孩子看一本好书时,应及时赞赏,发现他求知的优点。

这些简单不过的语言,都足以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老师在关注你,老师喜欢你。

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可能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还应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对学生微笑一一让任何一个学生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

帮学生明理--- 让每一个学生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

教学生求知能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让学生自主一一尊重学生的意志,张扬学生的个性。

给学生机会一一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

为学生着想
------------- 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完成六年的学业。

替家长分忧——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愉快、安全,使家长无须挂念。

我不敢奢望自己成功,但我希望我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我!于是我就努力做他们喜欢的老师。

孩子们不喜欢枯燥的作业,我就改变我的作业设计,让机械性和枯燥的作业远离孩子;孩子们喜欢玩,那我就绝对不占用下课那宝贵的时间;孩子们不欢一成不变的课堂,我就力争让我的课堂充满新鲜感,让他们从每一节课中都有新的收获…… 我和孩子们之间没有距离感,当孩子们簇拥在我的身旁,老师这道题我还有点不懂?老师这个要不要做?老师这个我已经提前做好了,你帮我改改?老师要不要我帮你等等的时候,那一刻,我觉得我是最幸福的!
我们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

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

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用。

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尊重是做人的原则,
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利的赞美,相信和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

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好尺度,多换换角度思考,你的课堂定会收获别样的风景。

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可能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孩子王,但可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中,我们也该保持微笑,多蹲下来和学生说话,摸摸孩子的头,问问孩子怎么想的,问问他们的喜好,听听他们的想法,把自己也想成了一个孩子,温和, 包容,理解眼前的一个个小朋友,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存在,你的独特魅力,让孩子看到那个满身光芒的你。

通过读于老师的书,我深深被于永正老师有着像水一样的温
润,奉献,宽容,清洁的品质所打动。

我钦佩,我折服,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

最后引用老师的话: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老师,就让我们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与我们只有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