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患者血清IL-2、4、6、10及TNF-α、IFN-γ测定的临床意义分析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IL-2)联合检测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因子 (IFN-γ、IL-2)联合检测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IL-2)联合检测(双因子检测)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本院2020年11月-2021年9月入院的63例临床诊断为肺外结核的患者以及52例非结核患者进行双因子联合检测、 -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检测)以及PPD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对入组的115例患者行双因子联合检测、T-spot检测及PPD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双因子并联检测、串联检测、T-spot检测和PPD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5.2%、84.1%、93.7%和95.2%;双因子并联检测、串联检测、T-spot检测和PPD检测特异性分别为94.2%、100.0%、98.1%和40.4%。
双因子并联检测灵敏度高于T-spot检测,串联检测特异性高于T-spot检测和PPD检测。
结论:在肺外结核的诊断中,双因子并联检测的灵敏度高于T-spot检测,使用双阳性为阳性指标的串联检测的特异性高于T=spot和PPD检测。
双因子检测在传统 -干扰素释放试验基础上增加了对IL-2的检测,实现了对肺外结核感染的特异性检出,在肺外结核的诊断上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肺外结核,IFN-γ,IL-2,双因子结核病是全世界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根据2020年WHO发布的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中国作为全球的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19年结核病发病率为58/10万人,且新发患者数达到83.3万1,2,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肺外结核的患者,相比于肺内结核这一部分患者极易被忽略,是不可忽视的结核病传染源。
目前临床上有关肺外结核的诊断方式大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诊断方式包括患者患处组织以及穿刺物的抗酸染色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抗体检测法,荧光定量PCR法,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3-7。
细胞因子6项临床意义
6 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检测靶标促炎因子: IL-6、IL-17、IFN-γ、TNF-α、抑炎因子:IL-4、IL-10、本项目涵盖由Th1、TH2、Th17、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更全面的反映疾病状态下机体免疫系统的改变。
重症疾病细胞因子水平是早期预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证(SIRS)的灵敏指标,SIRS 发生时IL-6、IFN-γ、IL-10、TNF-α等细胞因子大幅升高,是反映SIRS 的关键细胞因子。
对于临床重症患者,如脓毒症、不明原因发热、急性胰腺炎、重症肺炎、围手术期等患者,若发生SIRS 不能及时治疗,则易引发ARDS 和MODS,死亡率高达40-60%,因此,越完善的因子种类更有利于反映患者的细胞因子风暴,进而警醒临床医生及时干预。
IL-4 是机体Th2 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是机体Th1 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临床中多用IFN-γ/IL-4 来反映机体Th1/Th2 漂移水平,Th1/Th2 漂移是评估肿瘤疾病病情的重要指标;自身免疫性疾病IL-17 几乎参与所有自身免疫疾病的炎症反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损伤评估的主要指标感染/炎症相关疾病IL-6、IFN-γ、TNF-α是感染患者主要升高的促炎因子,IL-4、IL-10 是机体最主要的抗炎因子,检测促炎/抗炎因子变化情况可评估感染病情进展及预后疗效。
细胞因子谱鉴别脓毒症和噬血细胞综合征(HLH)脓毒症:IL-6 显著升高,IL-10 升高较明显噬血细胞综合征:IFN-γ和 IL-10 显著升高革兰氏阴阳性菌细胞因子谱G-BIRCP:我们将 IL-6、 IL-10 同时高度增高>10 倍( X+S),定义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 G-BIRCP)G+BIRCP:将 IL-6 为轻度增高>2 倍甚至>10 倍( X+S),但 IL-10 正常或增高值<10 倍( X+S)者,定义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 G+BIRCP)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细胞因子谱IFN-γ>100pg/mL, ,IL-10>60pg/mL ,且 IFN-γ水平高于 IL-10 水平。
化疗前后肺癌患者血清IFN-γ、IL-6、FNF—α水平变化及意义
化 疗 前 后肺 癌 患 者 血 清 IN I一、 F 一 L6 T FO水 平 变 化及 意义 N— L
李 明生 , 大环 , 明友 石 卢
( 顶 山市平煤 医疗 集 团总 医院 , 南平顶 山 4 7 0 ) 平 河 6 0 0
摘要 : 目的
展 密切相 关 , 监测 I- 助 于判 断肺 癌 的转 归 。这 L6有 与 文献 所 报 道 的结 果相 一致 。 T F0是 由单核 一 巨噬细 胞产 生 的内源性 细 胞 N. 【
[ 5]潘烨 , 郑起. 干扰素在肿瘤治疗 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 国外 医 J.
学: 外科学分册 ,0 5 3 ( ) 1 .3 2 0 ,2 1 :O 1. [ 6]孙伟 , 张逊 , 韩兴 鹏. 肺癌 患者 IN 和 T Fa免疫 因子检 测 F一 N— 及其l 床意义[ ] 细胞与分子免疫 学杂志 ,00,6( ) 8 1 } 缶 J. 2 1 2 9 :9 .
( 2 2± . ) 。均排 除 心 、 、 、 和 内分 泌 疾 5. 98 岁 肝 脾 肾 病 。两 组性 别 、 龄 比较 , 年 P均 > .5 00。
注: 与对 照 组 比较 , P< . 5 0 0
3 讨论
近年 来 , 界各 国肺 癌 的发病 率 和 病死 率 迅 速 世
上升 , 病死率 居 各 种肿 瘤 首 位 。肿 瘤标 志物 对 肺 癌
种 生物 学活 性 , 迄今 为止 发 现 的 具有 抗 肿 瘤 作 用 是
82 9
[ 7]吴家明. 肺癌患者血清 I- I- T F 活性测定 的临 床意 L6, 8和 N . L
义 [] 放 射 免 疫 学 杂 志 ,0 4 1 ( ) 343 5 J. 2 0 ,7 5 :5 -5 .
10、TNF-α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10、TNF-α的检测及临床意义54?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血浆检测及临床意义李郝江华郑颖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年4月第2卷第4期ChinaClinPracMed,Apr2008,V o1.2,No.4IL一8,IL一10,TNF—OL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了解体外循环手术对患者血浆中IL一8,IL.10,TNF—a含量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后患者血浆中IL一8,IL一10,TNF—a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浆IL一8,TNF—a,IL一10在体外循环开始后增高,P<0.01.结论CPB可引起细胞因子释放增加,IL一8,TNF—a,IL一10等细胞因子直接参与了整个炎性反应过程.【关键词】IL一8;TNF—a;IL一10;体外循环;血管麻痹综合征近年来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引起的血管麻痹综合征(V asoplegicsyndrome)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随着对血管麻痹综合征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CPB的诸多因素可对细胞因子产生影响,促进炎性反应,而细胞因子释放的增加在血管麻痹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心脏瓣膜患者为研究对象行瓣膜置换术,通过对比研究血浆细胞因子IL一8,IL一10,TNF—a浓度变化,探讨其在里面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对象选用2004年9月至2006年3月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8 例,所有患者均随机,年龄,病种,术前心功能分级无差异,CPB中的人工循环管道,微滤,人工肺均用同一厂家同一型号产品,CPB时间,阻断时间无差异,严格按所置时间点采集标本,标本采集至贮存过程中试管材料,抗凝试剂,离心转数及时间均一致.1.2标本采集与贮存取以下8个时间点采集血标本:T1:诱导麻醉后;T2:CPB末(停机);T3:CPB后2h;T4:CPB后6h;T5:CPB后12h;T6:CPB后24h;T7:CPB后48h;T8:CPB后72h;于上述时间点采集动脉血6ml,经离心(4000r/min,10min),留取血浆统一编号,一2O℃贮存以备检测.1.3标本检测与方法1.3.1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1.3.2试剂盒IL一8,IL一10和TNF—a试剂盒:美国HOPE公司生产.1.3.3酶标仪BIO—RAD680型酶标仪(405nm/630nm).1.4统计方法所有资料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均数差异的显着性以组间成对双尾t检验,统计处理用SPSS10.1软件,检验水准a:0.05,P>0.05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血浆IL.8,IL一10,TNF—a浓度(±S),见表1,(单位pg/m1)表1血浆IL一8,IL一10,TNF—a浓度(±S),单位pg/ml2.2各时间点IL一8比较2.2.1P<0.O1:T1/T2;T1/T3;T1/T4;T1/T5;T2/T3;T2/T4;T2/T5;T2/T6;T2/1v7;T2/T8;T3/T4;T3/T5;T3/T6;T3/T7;T3/T8;T4/T5;T4/T6;T4/1v7;T4/T8;T5/T6;T5/1v7;T5/T8.2.2.2P<0.05:T1/T6;T6/r7;T6/T8;r7/T8.2.2.3P>0.05:T1/1v7;T1/T8.2.3各时间点IL一10比较2.3.1P<0.01:T1/T2;T1/T3;T1/T4;T1/T5;T2/T4;T2/T5;T2/T6;T2/1v7;T2/T8;T3/T4;T3/T5;T3/T6;T3/1v7;T3/T8;T4/T6;T4/T7;T4/T8.2.3.2P<0.05:T1/T6;T1/,丌;T1/T8;T2/T3;T4/T5;T5/T6;T5/r7;T5/T8.2.3.3P>0.05:T6/1v7;T6/T8;1v7/T8.作者单位:441000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实验中心(李郝);襄樊市中Ii,医院(江华郑颖)2.4各时间点TNF—a比较2.4.1P<0.O1:T1/'1"2;T1/T3;T1/T4;T1/T5;T2/T3;T2/T5;T2/T6;T2/1v7;T2/T8;T3/T4;T3/T5;T3/T6;T3/1v7;T3/T8;T4/T5;T4/T6;T4/1v7;T4/T8;T5/T6;T5/1v7;T5/T8;r6/1v7.2.4.2P<0.05:T1/T6;T1/T7;T1/T8;T2/T4.2.4.3P>0.05:T6/T8;1v7/T8.3讨论?自从CPB问世以来,CPB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受关注,包括不同程度的肺,肾功能不全,出凝血紊乱,白细胞激活氧自由基释放,全身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发热与血管收缩等.血管麻痹综合征又称血管扩张性休克,指脱离CPB 后早期出现的以严重低血压伴血流动力学高排低阻为特征. 类似脓毒血症暖休克变化的新现象,诸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可能与CPB过程中释放化学介质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有关?"].IL一8是一种重要的粒细胞趋化因子.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年4月第2卷第4期ChinaClinPracMed,Apr2008,V o1.2,No.4主要吸引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T细胞,是目前已知细胞因子中最强的炎性细胞趋化因子,能诱导中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蛋白水解酶,花生四烯酸等物质,造成组织损伤促进炎性反应形成.IL-8还可以通过其网络效应增强内皮细胞E—selectin,P—selectin的高表达,增加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黏附,增加炎性反应的程度;其与结缔组织病的形成也有一定关系.IL一10是抗炎症细胞因子,主要由TH2细胞产生,能有效抑制TH1细胞和B细胞合成细胞因子.它通过改变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而选择性抑制有关细胞因子mRNA的合成.发挥抑制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效应'.体内及体外实验证实可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TNF一0【,IL一6,IL-8的释放,并促进抗炎症细胞因子TNF一0【受体,IL一1受体拮抗剂的释放,抑制ICAM一1的表达,降低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TNF是一类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分为TNF一0【和TNF—B两类.TNF一"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内毒素的脂多糖(LPS)是诱导其产生的强刺激物,其生物学效应主要表现为抗感染,引发炎性反应,抗肿瘤,大剂量则引起恶液质,它可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激活中性粒细胞,刺激诱导IL一1,IL-6,IL-8以及TNF本身生成增多.TNF一"还有放大效应,使炎症过程成倍增强'.CPB可导致术后细胞因子释放增加.这是CPB术后炎性反应的显着特征,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增加与CPB术后组织损伤,器官功能障碍相关].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血浆IL-8,TNF一0【,IL一10在体外循环开始后增高,说明了IL-8,TNF一0【,IL一10等细胞因子直接参与了整个炎症过程,表明CPB可引起细胞因子释放增加.因此针对CPB术后不良影响的发生如血管麻痹综合征,可以考虑通过减弱继发细胞因子的释放来减轻术后炎性反应.参考文献[1]施乾坤,陈鑫.体外循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中华心血管外科杂志,2002,18(2):119-121.[2]KirklinJK,WestabyS,plementandthedamagingeffects ofcardiopulmonarybypass.JThoracCardiovascSurg,1983,86:857.[3]KennethM.SIRS?thesytl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af- tercardiacoperations.AnnThoracSurg,1996,61:1603—1606.[4]ButlerJ,eta1.Inflammatoryresponsetocardiopulmonarybypass. AnnThoracSurg,1993,55:552559.55?[5]FinnA,NaikS,eta1.Interleukinreleaseandneutrophildegranula—tionafterpediatriccardiopulmonarybypass.JThoracCardiovasc Surg,1993,105:234—241.[6]HenneinHA,EbbaH,eta1.Relationshipofthe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tomyocardialischemiaanddysfunctionafteruncomplicat—edcoronaryrevascularization.JThoracCardiovascSurg,1994,108: 626-635.[7]WanS,MarchantA,eta1.Humancytokineresponsestocardiac transplantationandcoronarya~erybypassgrafting.JThoracCardio—vascSurg,1996,111:469—747.[8]TabardelY,DuchateauJ,eta1.Corticosteroidsincreasebloodin—terleukin*10levelsduringcardiopulmonarybypassinmen.Surgerg, 1996,119:76-80.[9]RiegelW,SpillnerG,eta1.Plasmalevelsofmaingranulocytecom—ponentsduringcardiopulmonarybypass.JthoracCardiovascSurg,1988,95:1014—1019.[10]MarkewitzA,eta1.Successfulrestorationofcell—mediatedimmune responseaftercardiopulmonarybypassbyimmunomodulation.J ThoracCardiovascSurg,1995,105(1):15.[11]KalfinRE,EngelmanRM,eta1.Inductionofinterleukin一8expres* sionduringcardiopulmonarybypass.Circulation,1993,88:(suppl2):401-406.[12]王太重,李栋,等.心肌特异脂肪酸结合蛋白监测冠脉搭桥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比较研究.临床检验杂志,2001,19(1):42-44.[13]免疫学检验的热点与难点.临床检验杂志,2000,18(1):59_62.[14]王奇,高长青,李伯君,等.抑肽酶对小儿体外循环术后细胞因子的影响.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2,18(2):91—92.[15]刘正明,胡建国,尹帮良,等.抑肽酶对体外循环术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2,18 (2):110.[16]SpiekstraSW,ToebakMJ,Sampat—SardjoepersadS,eta1.Induc tionofcytokine(interleukin一1alphaandtumornecrosisfactor?al—pha)andchemokine(CCL20,CCL27,andCXCL8)alarmsig—nalsafterallergenandiEitantexposure.ExpDermatol,2005,14(2):109—116.[17]LitvinovD,TurpaevK.Extracellularcatalaseinducescyclooxygen—ase2,interleukin8,andstromelysingenesinprimaryhuman chondrocytes.Biochimie,2004,86(12):945—950.(收稿日期:2008-01—16)男性膀胱颈挛缩合并尿潴留的手术治疗虞立平司马衡史文华段建春戴国芳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男性膀胱颈挛缩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15例膀胱颈挛缩合并急,慢性尿潴留的男性患者,8例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或加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另7例分别合并膀胱憩室,结石和肿瘤,行开放性手术.结果15例手术后均排尿通畅,1例有轻度尿失禁,提肛训练5d后好转.10例随诊6—24个月残余尿均<50ml,1例术后1个月出现排尿不畅,尿道扩张后好转.结论对男性膀胱颈挛缩合并尿潴留的患者均需手术治疗,TURBn或加TURP为最佳选择,对有膀胱憩室,结石,肿瘤等合并症者,可行开放手术治疗,但需彻底切除膀胱颈后唇增生的疤痕,获得足够大的膀胱颈出口,防止再缩窄.【关键词】膀胱颈挛缩;尿潴留;手术作者单位:213200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细胞因子IL-6、IL-10、TNF-α、IFN-γ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143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9 No.4·临床研究·急性白血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早期造血前体细胞突变导致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近年来白血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化疗药物及广谱抗生素等的使用更降低了白血病患者的免疫机能,增大了感染的风险,研究表明[1],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67.5%左右。
而严重感染将进一步中断或延长治疗进程,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影响其预后。
因此早期、快速地诊断感染对临床治疗尤其重要。
而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感染,常常因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不能尽早明确感染部位及感染源,无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导致感染相关死亡率很高。
白细胞计数是检测感染的常用指标,但由于白血病的特殊性,导致白细胞计数敏感性降低,因此在临床中需要联合其他指标进行检测。
在众多炎症细胞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是TNF-α、IL-1β、IL-6、TGF-β、IL-8、IL-10等。
因此本研究就细胞因子对急性白血病的感染诊断效果进行了探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15例白血病感染患者为观察组,11例白血病未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时间范围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
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46.40±13.91)岁;对照组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3.00±13.97)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经骨髓细胞学及细胞免疫分型等方法临床诊断为急性白血病;②入组前2周无抗生素使用史;③感染前体温处于正常范围;④诊断为感染患者,诊断标准[2-4]:单次腋温超过38.5℃,或者12 h内超过2次体温升高至38℃以上。
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性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②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合并其他系统肿瘤患者;④自动出院放弃化疗患者;⑤其他原因所致死亡患者。
细胞因子6项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6项临床意义6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检测靶标促炎因子:IL-6、IL-17、IFN-γ、TNF-α、抑炎因子:IL-4、IL-10、本项目涵盖由Th1、TH2、Th17、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更全面的反映疾病状态下机体免疫系统的改变。
重症疾病细胞因子水平是早期预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证(SIRS)的灵敏指标,SIRS发生时IL-6、IFN-γ、IL-10、TNF-α等细胞因子大幅升高,是反映SIRS的关键细胞因子。
对于临床重症患者,如脓毒症、不明原因发热、急性胰腺炎、重症肺炎、围手术期等患者,若发生SIRS不能及时治疗,则易引发ARDS 和MODS,死亡率高达40-60%,因此,越完善的因子种类更有利于反映患者的细胞因子风暴,进而警醒临床医生及时干预。
IL-4是机体Th2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是机体Th1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临床中多用IFN-γ/IL-4来反映机体Th1/Th2漂移水平,Th1/Th2漂移是评估肿瘤疾病病情的重要指标;自身免疫性疾病IL-17几乎参与所有自身免疫疾病的炎症反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损伤评估的主要指标感染/炎症相关疾病IL-6、IFN-γ、TNF-α是感染患者首要升高的促炎因子,IL-4、IL-10是机体最首要的抗炎因子,检测促炎/抗炎因子变革情况可评估感染病情进展及预后疗效。
细胞因子谱辨别脓毒症和噬血细胞综合征(HLH)脓毒症:IL-6显著升高,IL-10升高较明显噬血细胞综合征:XXX-γ和IL-10显著升高1革兰氏阴阳性菌细胞因子谱G-BIRCP:我们将IL-6、IL-10同时高度增高>10倍(X +S),界说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G-BIRCP)G+BIRCP:将IL-6为轻度增高>2倍甚至>10倍(X+S),但IL-10正常或增高值<10倍(X+S)者,定义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G+BIRCP)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细胞因子谱IFN-γ>100pg/mL。
实体肿瘤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
实体肿瘤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摘要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在实体肿瘤免疫治疗受益者筛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监测、肿瘤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受到临床关注。
为促进临床有效选择和解读实体肿瘤诊疗相关的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北京医师协会医学检验专科医师(技师)分会、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专家,对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精细分型、髓源性抑制细胞和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充分总结,并撰写了专家共识,同时对外周细胞免疫功能实验室检测指标和方案或方法给出了推荐和参考方向,以期为实体肿瘤患者的精准诊疗提供帮助。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是宿主抗肿瘤免疫最主要的途径,也是肿瘤发生免疫逃逸形成免疫抑制的关键靶点。
肿瘤微环境的局部细胞免疫,以及基于脾脏、淋巴结和血循环的外周细胞免疫的功能状态与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转归密切相关[1]。
基于外周血的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在筛选免疫治疗受益者、监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及评估肿瘤疗效和预后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
如何正确选择和解读实体肿瘤诊疗相关的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规范。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北京医师协会医学检验专科医师(技师)分会、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在肿瘤免疫监测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亚群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结合国内外进展,撰写实体肿瘤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实验室检测的专家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合理选择免疫指标评估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以辅助实体肿瘤的精准诊疗。
鉴于细胞免疫功能在实体肿瘤免疫治疗中的重要价值,共识编写工作组关注细胞免疫应答从启动到发挥效应功能的全过程,针对参与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辅助细胞、负向免疫调节细胞等多种细胞亚群和免疫分子进行了临床研究证据的整合,筛选出在肿瘤免疫治疗监测、预后评估中具有指导价值的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实验室指标,并结合临床检验实践归纳为T淋巴细胞亚群精细分型,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亚群分析和细胞因子水平检测三大类,并对这些指标的检测方案和临床应用选择作出了推荐。
重症ITP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表达的意义
重症ITP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表达的意义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42例重症ITP患者(ITP组)及34名正常人(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重症ITP患者血清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重症ITP患者血清TNF-α的表达水平会升高。
TNF-α作为炎性因子应该持续参与了ITP的疾病进程。
【关键词】ITP TNF-α【中图分类号】R55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140-0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简称AITP),具有广泛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外周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血小板更新率加速等特点[1]。
ITP 发病可能与免疫紊乱,即Th细胞之间失衡造成的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有关[2,3]。
重症ITP通常是指血小板PLT<30×109/L,且就诊时就存在需要治疗的出血症状或常规治疗中发生的新出血症状,且需要采用其他升高血小板药物治疗或增加现有治疗的药物剂量。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主要由 Thl 细胞分泌的,在免疫调节网络中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细胞因子,参与了机体炎症及免疫反应过程。
1 材料与对象1.1材料TNF-α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购自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研究对象: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重症ITP门诊及住院患者68例,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第 2 版诊断标准[4]。
ELISPOT(IFN-γ检测)试验详细介绍
ELISPOT(IFN-γ检测)试验详细介绍一、实验背景IFN-γ对于抵抗细胞内病原体和控制肿瘤的免疫力至关重要。
它主要由天然杀伤(NK)和天然杀伤T细胞(NKT)以及抗原特异性Th1 CD4 +和CD8 +效应T细胞产生。
在研究针对病原体和癌细胞的免疫应答时,与治疗组相比,对病原体或癌细胞的抗原特异性IFN-γ反应的测量结果可定量评估治疗效果。
与没有肽的对照培养相比,测量抗原特异性IFN-γ反应涉及CD4 +或CD8 + T 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APC)和来自靶病原体或癌细胞的特定肽一起培养。
在合适的时间范围后,通过ELISPOT测定法测量释放的细胞因子。
有和没有肽的分泌IFN-γ的细胞数量的差异是抗原特异性IFN-γ反应的量度。
该测定法可以应用于其他细胞因子,例如IL10。
干扰素γ(IFN-γ)是二聚化的可溶性细胞因子,是II型干扰素的唯一成员。
IFN-γ具有抗病原,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的特性,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增加抗原呈递,激活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诱导活化浆细胞中产生IgG2a,通过上调转录因子T-bet促进Th1细胞分化。
鉴于这种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有几种方案可以量化IFN-γ。
也许最简单的方法是ELISA分析,该方法用于通过用抗体捕获细胞因子来测量血清样品和组织培养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水平。
还有一种基于流式细胞术的测定法,其中细胞通透性过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IFN-γ。
含有细胞因子的细胞百分比通常很低,并且不能表明该蛋白是否具有功能,是否可以分泌并且不能测量它是否对特定的靶抗原或多种抗原作出反应。
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是一种高度灵敏的免疫分析法,可在单细胞水平上测量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的频率。
抗原特异性ELISPOT 分析可量化特定细胞类型(CD4 +或CD8 + T细胞)的数量,该细胞可响应特定抗原而分泌IFN-γ。
ELISPOT板上的IFN-γ特异性抗体从细胞分泌后立即捕获IFN-γ,其检测极限通常为100,000个细胞中的1个。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_4和IFN_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1)
#论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 -4和IFN -C 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王美美 许桦 许晋作者单位:210009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风湿免疫科[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057(2002)02-0139-02[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 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 -4)、C -干扰素(IF N -C )的水平,探讨T 淋巴细胞亚群与SL E 发病的关系。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L E 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I L -4和IFN -C 水平。
结果 (1)SL E 活动组血清IL -4水平和IL -4/IF N -C 比值明显升高,与非活动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01);(2)血清IF N -C 水平三组(SLE 活动组、非活动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3)SLE 患者激素治疗后血清IL -4水平明显降低。
结论 SL E 患者血清IL -4水平和IL -4/IFN -C 比值明显升高,且与病情活动性相关,I FN -C 水平无明显变化,活动性SL E 患者存在T h2细胞优势活化状态,破坏了体内T h1/T h2正常平衡。
[关键词] 红斑狼疮,系统性; 白细胞介素-4; C -干扰素The level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IL -4and IFN -C in the serum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 -matosus WA N G Meimei,X U H ua,X U Jin.Dep ar tment of Rhumatology ,the Af f iliated Zhong D a H osp ital of Southeast Univer sity ,N anj ing 210009,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 o inv estigate the serum lev el of interleukin -4(IL -4,T h2-type cy tokine)and interferon -C (IF N -C ,T h1-t ype cytokine)in 45patients w ith systemic lupus ery thematosus(SL E)and 15controls,and tr y to understand the ro le of T h1/T h2balance in the pat hogenesis of SL E.Methods Sandwich EII SA was used to measur e the level of IL -4and IF N -C in t he serum of t he patients and co ntrol g roup.Results T he level of IL -4and IL -4/IFN -C r at io in active stag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 hose in static phase and in control group (P <0.001).T he IFN -C level w as no t statist 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SLE patients and controld (P >0.05).T he I L -4dropped to very low level by stero id theropy.C onclusion T he T h2-t ype cy tokine(I L -4)was increased in active patients with SL E,and an imbalance tow ards T h2predominance may play a significant ro 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LE,regulating IL -4lev el may provide a new appr 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SL E.[Key words] Lupus er ythematosus,Systemic; I nterleukin -4; Inter feron -gammaCD 4+T 细胞(即T 辅助细胞,T h)可发展成功能不同的Th1和T h2亚群,它们各自产生特征性细胞因子。
肝硬化患者血清AFP、TNF-α、IL-6、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
▲P <0 0 5
.
表 2 四种肿瘤标 志物测定对 胃、 结直肠癌诊 断的 阳性率 ( ) 阳性个数 ) % (
本文 结果 显 示 , 常见 肿 瘤 有 较 高 的表 达 ( 阳性 率 可 达 3 . % ~5 . % ) 70 4 3 。统计 分析 表 明, 联检 即“ 肿瘤 组合 ” 的检 出阳性率 、 敏感 性和有 效性 与单 个检测 相 比 , 显 著 的统计 有
13 阳性值界 定 . C A >1n / , A 9 E 5 gmlC 19>3 U ml C 一 7 / ,A
蛋 白的糖 蛋 白成分 。C 19不具有 器官特异 性 , 多种腺 癌 A9 在 中升 高 , 消化 道恶性肿瘤及胰腺癌 中均可见 明显增 高 。 在 血清 C 2 A15对卵巢癌 的诊 断 、 疗效评价及预后判 断具有 较高 的应 用价值 , 其血半衰期为 4 8 , . d 且代谢很快 , 因此 所测 即时结果 可以反 映肿 瘤 的近期 变化状 态 。C A一15合成 并 2 储存 于细胞 内 , 常 由于细胞间连接和基 底膜 的阻挡作用 而 通 无法入血 , 故正 常人 血清 中其浓度非 常低。 当组 织恶变 或浸
C 9 A1 9,CA7 4 i r v h ig o tc a c r c n g s r i tsi a al— 2 mp o e t e d a n s i c u y i a to n e tn lC l a a
3 讨 论 肿瘤标志物 ( u o re, M) 指从 临床应 用 角度 , T m rMakrT 是
▲P <0 0 5
.
ma k rd s o e y An r e ic v r . n NY a c . 0 4,1 2: 8 Ac d S i 2 0 02 2 6.
十二项细胞因子检测(流式法)的临床意义与检验须知
十二项细胞因子检测(流式法)的临床意义与检验须知为提高我院疾病诊断技术水平,从即日起,检验科利用流式高通量检测技术开展十二项免疫功能相关细胞因子联合检测项目。
本项目将为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妇产科和生殖医学科相关疾病等多种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重要依据,为前来医院就诊的临床患者提供更为优质全面的检验服务。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及某些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包括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不同患者在感染过程中反应不同,如感染流感后,机体免疫反应过强,促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引起严重免疫病理损伤称之为“细胞因子风暴”。
“细胞因子风暴”的目标是清除病毒,但也可能导致患者自身的机体损伤。
在流感发展成重症前,采取临床干预至关重要,因此需监测细胞因子,及早识别并监测过度炎症反应,能够为临床的诊疗提供有力帮助。
细胞因子监测范围主要包括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手足口病、胰腺炎或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抗生素、免疫调节剂、激素用药前、用药后;手术后;ICU患者等。
一、适用科室:肿瘤科、ICU、呼吸科、感染科、风湿免疫科、血液科、器官移植科、放化疗科、外科、皮肤科、肾内科、眼科、妇科等科室均可以开展,其结果可以为疾病的辅助诊断、指导用药、监测疗效及预后提供参考。
细胞因子12项包括: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TNF-α、IFN-γ、IFN-α。
方法学:流式免疫荧光法二、收费标准:513元∕人(甲类医保)三、医嘱:医生工作站直接搜索“细胞因子12项”四、抽血要求及报告时限:1-2ml EDTA抗凝血浆(紫管)×1管,无需空腹,随时送检,当日或次日下午4点发出检验报告。
五、临床意义:细胞因子临床意义IL-1β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参与纤维化;对胰岛β细胞有毒性,与Ⅰ型糖尿病有关;可刺激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瘢痕,与癫痫发病有关;有抗肿瘤作用,能协同IL-2、IFN-γ诱导CTL和NK细胞的杀伤活;与自身免疫病和抑制排斥有关。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IL-2、4、6、10和TNF-α、IFN-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IL-2、4、6、10和TNF-α、IFN-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李义德;郑晓敏;张晓春【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a(TNF-a)与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在儿童ITP发生、发展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ITP患儿50例,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于清晨空腹抽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TP患儿治疗前、后及5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IL-2、IL-4、IL-6、IL-10、TNF-α、IFN-γ水平,所有ITP患儿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巨核细胞数量.结果 50例ITP患儿治疗前血清IL-2、IL-6、TNF-α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 <0.05、P<0.01);血清IL-4、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0.01).ITP 患儿治疗后除IL-6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对照组的水平(P>0.05).结论 ITP 患儿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经有效治疗后,多数细胞因子可恢复至正常.定期检测ITP患儿外周血中IL、TNF-α和IFN-γ水平的变化,可能有助于判断其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预后.【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6)008【总页数】4页(P857-860)【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外周血;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a;γ-干扰素【作者】李义德;郑晓敏;张晓春【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银川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5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由于血小板免疫性破坏,从而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一种出血性疾病。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L-6和IFN-γ的测定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L-6和IFN-γ的测定作者单位:524037 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通讯作者:周琛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IL-4、IL-6、IFN-γ的水平及意义。
方法对10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临床评价,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健康志愿者与10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IL-4、IL-6和IFN-γ的含量。
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IL-4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6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IL-4增高,IFN-γ下降,提示IL-4和IFN-γ在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标签:慢性荨麻疹;白介素-4;白介素-6;干扰素-γDection of serum IL-4,IL-6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ZHOU Chen,CHEN Xin,CHEN Bao-jiang,GUAN Zhou-yuan.Central People’s Hos pital of Zhanjiang, Zhanjiang 524037,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rum levels of 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IL-4, IL-6, IFN-γ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and their rol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urticaria.Methods 105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were inclueled into this studly along with 30 normal human control.ELISA was used to study the serum levels of IL-4,IL-6 and IFN-γ in normal controls and patients.Results The levels of IL-4 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controls (P<0.01).The levels of IFN-γ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controls (P<0.0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IL-6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and normal controls(P>0.05).Conclusion The serum levels of IL-4 is elevated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and exhibit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tendency with disease activity.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s observed in the serum levels of IFN-γ, which hints that IL-4 and IFN-γ may play a certain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urticaria.【Key words】Chronic urticaria; IL-4; IL-6; IFN-γ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普遍认为其发病主要是各种刺激因素通过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风团。
细胞因子检测与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检测与临床意义细胞因子种类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 家族、集落刺激因子或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检测临床应用:1.脓毒症目的: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状态检测因子:TNF-a、IIL-1、IL-6、IL-12、IL-8、MIF、sCD74、HMGB1等IL-6临界值为52.6 pg/mL时可诊断败血症,当其超过348.92 pg/mL时可诊断败血症休克,且28天病死率明显增高。
TNF-α随着脓毒症疾病进展而升高,TNF-α的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IL-8是强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早期预测脓毒症有重要价值,其诊断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比PCT高。
IL-8还可以预示脓毒症患者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可能,可作为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指标。
IL-10是机体关键的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升高与脓毒症不良预后相关,持续高表达的IL-10反映脓毒症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HMGB1可促进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诱导中性粒细胞、DC等细胞活化。
HMGB1水平与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密切相关,HMGB1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HMGB1可作为脓毒症病情变化的重要监测指标。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种具有多效炎症介质功能的细胞因子,包括抑制巨噬细胞迁移、化学趋化作用及促进白细胞在炎症部位募集。
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中MIF浓度显著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2.感染炎症因子IL-6、TNF-α和抗炎因子IL-10等可用于急性感染的早期诊断、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
IL-6的升高早于CRP和PCT,其持续时间长,2h达到高峰。
IL-6>1000ug/L,提示预后不良。
IFN-γ:病毒感染患者主要升高的细胞因子,IFN-γ显著升高、伴随IL-6、IL-1β、IL-8、IL-10和TNF-α等因子升高,多提示为病毒感染。
IL-6和IL-10>正常值的10倍以上,考虑革兰阴性菌感染。
关于开展结核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和IL-2联合检测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开展“结核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和IL-2联合检测”项目可行性报告××医院×年×月×日目录一、项目背景介绍 (3)(一)结核病的现状 (3)(二)我国结核病临床诊断的痛点、难点 (3)(三)现有结核病诊断技术的优缺点 (5)二、项目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6)(一)细胞因子IFN-γ、IL-2可作为“结核病辅助诊断”标志物 (6)(二)IL-2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弥补IGRA技术的不足 (6)三、项目开展的临床价值 (8)四、双因子试剂盒简介 (11)五、同类产品比较分析 (13)六、项目开展的效益分析 (15)七、项目开展的实验室设备要求 (16)八、迪澳生物简介 (17)九、参考文献 (18)一、项目背景介绍(一)结核病的现状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结核分枝杆菌,是人类所知的最古老的一种传染病。
当结核病患者将细菌排入空气时,结核分枝杆菌就会传播,例如通过咳嗽等。
该疾病通常累及肺部(肺结核),但也可累及其他部位(肺外结核病)。
近10年来,由于高感染人群和高危人群的流动、结核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卡介苗免疫效果偏低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蔓延等原因,结核病以极其迅猛的势头再次肆虐全球。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全球结核潜伏感染人群接近20亿。
2019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996万,约有121万人死于结核病。
而我国结核病的流行形势亦非常严峻,我国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位居全球第3位,每年新报告肺结核患者约83.3万例,位居甲乙类传染病第2位。
结核病的传染主要是发生在病人未被发现并进行治疗之前,1名结核病患者平均可传染15人,而目前全球普遍存在结核病诊断不足以及病例低报等现象。
为进一步遏制结核病流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医保局联合制定了《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2019—2022 年)》,并指出:结核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蔓延的关键。
各免疫指标意义
各免疫指标测定的意义1、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是肉鸡重要的免疫器官,其脏器指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
胸腺和法氏囊是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产生T淋巴细胞和分泌胸腺素,主要参与细胞免疫;脾脏是外周免疫器官具有丰富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但B淋巴细胞比例较大,因此与体液免疫关系更为密切。
其重量和其功能以及其中的免疫细胞数量有关,器官指数的高低决定了其中淋巴细胞增殖的程度,可粗略估计免疫功能的强弱,是一个粗浅和滞后的指标。
2、血液指标的测定2.1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 , IgM , IgA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一般存在于血液等多种体液中及某些细胞的表面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测定是检查体液免疫功能最常用的方法。
通常检测IgG,IgM,IgA,这三类Ig就可以代表血清Ig的水平。
禽类有3种免疫球蛋白,即IgG, IgM, IgA;IgG:是单体免疫球蛋白,是再次体液免疫反应产生的重要Ig,其血清中的浓度约为5-7mg/ml,远高于其它免疫球蛋白,且维持时间长,是机体杭感染的主要力量。
它还参与抗肿瘤、抗寄生虫以及某些变态反应等过程。
血清IgG是B淋巴细胞产生,血清含量最高,直接参与体液免疫反应的主要免疫分子。
IgM是初次体液免疫反应产生的重要Ig,其含量仅次于IgG,是由浆细胞完整分泌,一般仅存在于血液内,起抗原受体作用。
IgA是外分泌液中的主要Ig,能抵抗微生物入侵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乳腺和眼睛,能凝集颗粒性抗原和中和病毒。
血清Ig含量升高,说明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增强。
2.2血清补体C3、C4补体(complement, C)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补体是血浆蛋白的组成成分。
补体系统的各成分,以无活性的前体存在于血浆中。
需要时,再在激活物如抗原-抗体复合物等的作用下,依次被激活,最终发挥溶解、破坏细菌、病毒等致病物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床流行病学资料。随着对 IP发病机制不断深入 T
研究 , 目前 比较 肯定 以及 占主 导 优势 的发 病 机 制 认 为是 由免疫 因素介导 的 。为 了观察 IP患 者 T
外周 血 中 白细胞 介 素 (nel kn I ) 肿 瘤 坏 死 it e i,L 、 ru
作 者简 介 : 守玮 , ,9 5年生 , 李 男 16 学士 , 主管技师 , 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检 验医学 2 1 年 7月第 2 卷第 7 02 7 期
L br o e in , u a o t y d i Jl ar M c e !
中 图 分 类 号 :4 6 6 R 4 .2
, o2. ! l7
文 献标 志码 : A
・
5 5・ 9
文 章编 号 :6 38 4 (0 2 0 -5 50 17 —6 0 2 1 ) 70 9 -3
a d t e o h rp r me es i 3 I P p t n s at rte te t n h w d n i nf a td f rn ewi h s n t e c nr l n h t e a a tr 5 T ai t e h r ame t o e o sg i c n i ee c t t o e i h o to n e f s i f h
a o mmun ie s Th o e r to fmulil yo i e a eu n t e no a fe fe tv r am e t Th eum uti e d s a e. e c nc nta in o tp e c tk n s c n rt r o b r lat refc ie te t n . e s r m
g u ( > 0 0 . C n ls n I P i c aatr e y te a n r l pee c f m hpe c t i s a n r p P o . 5) o cu i s T s h rce zd b h b o rsn e o u il y kn , s a o i ma o e
5 3例
后及 5 0名正 常对照者 血清 I.、I-、I- 、I一 、 N —l F 一 L2 L4 L6 L 1 T Fo、 N 水平 , 0 I 并对 检测结 果进行 分析 。结果
IP患者治疗前血 清 I 一 I- T Fo及 IN 水平 明显高 于治疗后 及正 常对照组 ( 0 0 、 T L2 L6、 N —t F 一 P< . 5 P<0 0 ) 血清 .1 ;
I 4 n L 1 e esb f r h ra me tw r in f a t o r h n to ea trt ete t n n n t e c nr l r u L a d I 一0 l v l eo e te te t n e e sg i c n l lwe a h s e r ame t d i h o t o p i y t f h a og
于清晨 空 腹 抽 取 静 脉 血 3 m 等 血 液 凝 固后 离 L,
心, 吸取 血 清 置 一2 0℃ 保存 待 行 细 胞 因子 检 测 。 血 清 I.、I_ 、 L6、I一0 T FO及 IN^测 L2 L4 I- L1 、N — t F一 y 定 均采用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试 验 ( LS , 剂 盒 由 E IA) 试 上 海 晶 美 生 物 有 限 公 司 提 供 , 量 仪 器 为 雷 杜 测
( P<0 0 ) h e m I 一 v l i 5 P p t ns t e t a e t eehg e a oei e cnrl ru , . 1 .T esr 6l e 3 I a e t a e t et n r ih r h n t s n t o t o p u L e sn T i rh r m f w t h h og
I P患 者 血 清 I ・、 、 、0及 T F 0 I N- T L24 6 1 N ・【 F 、 测定 的 临床 意 义 分 析
李 守玮 李 霞 ,
(. 1 沂南县人 民医院 , 山东 沂南 26 0 ;. 7 302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山东 临沂 260 ) 704
i m nsret s y E IA)i 5 T a et bfr a dae et n ad5 el ycnrl h eut w r m u oob n as ( LS a n 3IPp t n e e n f rt a i s o t r met n 0h ah ot s t o .T ersl ee s
S o w i,L i . hue IX a
( . i n C u t P o l sH s i l h n o g Ln i2 6 0 1 Yn o ny e e o t ,S a d n i 7 3 0,C ia . S a d n d a a p pa y hn ;2 h n o g Me i l c
M e h d T e c n e t t n f eM I - 4, 1 to s h o c nr i s o l m L 2, 6, 0,TN 一 a d I N一 w r e p cie y me s r d b n y ・ n e ao s F n F e e r s e t l a u e y e z me l k d v i
s nf at ihrh ntoeae et a e t n ecnrl ru . P < .5 P< . 1 .H w vr tesrm i icn yhge a s f r h et n di t ot op ( 00 , gi l t h t t r m a nh og 0 0 ) o ee ,h el l
c n e t t n fI o cnr i so ao L,T 一l n F ^ i T a in s s o l e r g l r b ev d i r e o d tr n h n e n NF 0 a d I N一 n I P p t t h u d b e u al o s r e ,n o d r t e emie c a g s i y e y
I_ 、 .0水平 明显 低于治疗后及正常对 照组 ( 0 0 ) T L4 I 1 L P< . 1 。IP患者 治疗后 除 I- , L6外 其余 各项指 标均恢 复至
正常对 照组的水平( 0 0 ) P> .5 。结论 IP作为一种 自身免疫性疾病 , T 存在多种细胞 因子的异常 , 有效 治疗 后则 多数 细胞 因子恢 复至正常 。因此 , 临床 上对 IP患者应定期观察其血液 中 I 、 N — T L T F 和 IN 水平 变化 , F一 以判断
破 坏 , 致 外 周 血 中 血 小 板 减 少 的 出血 性 疾 病 。 导 以广 泛 皮肤 、 黏膜 自发 性 出 血 , 周血 小 板 减 少 , 外 血 小板 寿命 缩 短 , 髓 巨核 细胞数 正 常或增 多 , 骨 脾 脏 无 明显增 大 , 以及 缺 乏 任 何 原 因包 括 外 源 的或
其病情变 化 、 治疗效果及其预 后。
关键词 : 白细胞介素 ; 肿瘤坏死 因子一t 干扰 素 ; o; 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Cl i a i n f a c n l s fd t r n t n o e u I 2, 6, 0, i c lsg i c n ea a y i o ee mi a i f r m L- 4, 1 TNF- L n F - i T p t n s L n i s o s o a d I N- n I P a i t / y e
特发 性 血 小 板 减 少 性 紫 癜 (do a i trm— iipt c ho h b ctpncp rr , P 是 一 种 因 血 小 板 免 疫 性 o y e i uua I ) o T
继发 性 因素 为特 征 的特 发性 出血 性疾 病 。因成 人 IP发病 较 隐 匿 , 内外 一 直 缺 乏 较 为 准 确 的 临 T 国
检验医学 2 1 7月第 2 0 2年 7卷第 7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b royMei n ,uy2 1 V l 7 o7 aoa r dc e Jl 0 2, o 2 .N t i
因子 一 (u o ers c r t T Fd 与 一 仅 tm rncoi f t — , N — ) sa o O 干扰 素 (ne eo ̄, F - 水 平 的 变 化 , 研 究 IP it frn T N ) r 为 T 的病 因及 临床 治疗 提 供 资 料 , 们 对 IP患者 冶 我 T 疗 前 、 血 清 I - 、L4 I一 、L 1 、 N 一 及 后 L2 I -、L6 I-0 T F
a lz d. Res t The e l nay e uls s rl m I 2. I 6. TNF— L nd FN一, l v l i 5 I L- L一 O a I - e es n 3 TP te s e o e he r a me t / paint b f r t te t n we e r
Clg f l t o i l h nogLn i 7 0 4 C i ) oee fi e H s t ,Sa d n i 60 , hn l Ai a d p a y2 a
Abtat 0bet e T vla eca gso nm it lu i (L , u r ers c r lh ( N — s c : jci oea t t hne f e l n r kn I ) tmo ncoi f t — p a T Fd) r v u eh s ee sa o a ad gm ai ef o (F 一 i doah ho oy pnc prua (T n a m — tr rn IN ) n i pti t mbct e i up r IP) pt nsbf ea d ae ra n. n e i c r o a et e r n f rt t t i o t e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