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名人访谈
越窑青瓷有传人——记青年陶艺家顾少波
CULTURAL DIALOGUE78越窑青瓷有传人——记青年陶艺家顾少波●赵 畅对绍兴市上虞区的“顾氏越窑”窑主、青年陶艺家顾少波,我是未见其人而先闻其名。
他是G20杭州峰会青瓷礼物一套4件“和”字盘(寓意“世界和平”,书法“和”由著名残疾人书法家陈伟强书写)的承制者,其创作的青瓷作品先后获得全国26个金奖,其中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颁发的就有6个。
我怎么也没想到,顾少波在从事青瓷研究之前是一名厨师,曾在五星级的宁波开元名都大酒店的厨房里从事雕刻工作。
因是宁波技校烹饪专业的毕业生,属科班出身,他的果蔬雕刻技艺自是了得,先后获过不少的奖项。
时间到了2010年8月,这一天无疑是改变他人生命运的时刻。
被先前在上虞陶瓷厂工作、而今已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舅舅董文海所感染,顾少波毅然辞职,回到家乡跟随舅舅学习青瓷制作。
顾少波虽是初次接触青瓷工艺,但不知为何,他一触碰瓷土,一练一捣间,便情难自已、爱不释手,并暗暗下了决心:“自己的这一生,从此就将交给青瓷。
”四年间,从做拉坯、雕花学徒到个人成立“顾氏越窑”研究所,他把全部的精力和财力都投入到了青瓷研究制作之中。
创业路途上的艰辛可想而知。
然而,在他看来,最为重要的还是对传统越窑瓷器的参悟和还原。
不熟知、不搞懂老祖宗的东西,不知道来路,又怎么叫青瓷研究呢?为此在一段时间内,顾少波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了对家乡青瓷古窑址的探访,对碎瓷片的收集整理、研究上。
家乡说得上名的古窑址和散落荒野不为常人所知的一些古窑址,都留下了他的串串脚印。
自然,这些古窑址和碎瓷片属于哪个朝代甚至大概属于哪些年份,他可以一一道来且少有差池。
顾少波抓住了这些古窑址的特性,并且透过碎瓷片,对各个朝代和阶段的青瓷是如何从练泥、拉坯到上釉、烧制的工艺,有了清晰和透彻的了解。
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不免让顾少波信心满满。
然而制瓷之路并非坦途。
让顾少波记忆犹新的是,那次他将大量精美的半成品小心翼翼地放进窑里,就等着“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那美妙的一刻。
浅谈青花瓷-北京青年报访谈录
《浅谈青花瓷》北京青年报2014.6.24仿河北省知名文玩鉴赏师:刘会忍采访手记:此次采访刘先生源于瓷缘。
笔者利用2013年11月份参加中国古陶瓷年会的间隙采访了刘先生,当时刘先生因为腿伤,还半躺在床上,但是访谈中他灼灼有神的目光、蓬勃生机的状态又会让身旁的人忘却他还处在疗养的阶段,刘工虽然年轻,但多年与宝为伴的工作经验让他有一种令人折服的气质。
其实,每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面对渴求知识的人,那种毫无保留传达自己多年研究心得的治学态度都让人肃然起敬,(如同笔者曾采访过的李辉柄、周南泉、叶佩兰、周晓陆、冯小琦、陈润民、贾麦明、周世荣……都是如此。
)笔者衷心地希望这种交流方式能够持续下去,从而将更多有用的知识传递给广大读者。
采访时间:2013年11月24日晚采访地点:河北省太行国宾馆马继东:刘老师,感谢您在身体尚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接受我刊的专访。
可以说您是一个爱瓷如命的人,能谈谈您跟瓷器是如何结下不解之缘的吗?刘会忍:2007年我从石家庄经济学院毕业以后进入私企工作,2010年拿下了国家注册珠宝鉴定师,当时“目不识瓷”的我有幸参与香港国际珠宝展,而同行的朋友来自南京故宫,南京故宫曾经作为明初洪武时期的故宫,有其厚重的历史根基,藏有20多万件瓷器,我幸运地跟数量众多的瓷器标本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当然,每个人的研究学习方向都有一个重点方向,我主要是研究青花。
我的恩师王志敏是西南联大数学系毕业的,受其岳父(古玩鉴赏家)影响,他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陶瓷,也就是把文科当作理科来学,注重实践,利用空余时间到野外去采集标本。
恩师的研究方法对我的影响很大。
我想,任何有关瓷器的鉴定,都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
马继东:您能用几句话总结一下整个青花瓷器的历史发展脉络吗?刘会忍:大致可以这么说,青花开始于唐代,成熟于元代,繁荣于明代,盛衰于清代。
马继东:很精辟的总结。
只是不知道为何单单缺了宋代的青花,难道青花瓷的发展历史中曾经存在过真正的空白期?刘会忍:其实唐青花和元代青花之间严格的说并不存在一个延续的关系,元青花受磁州窑和吉州窑的影响要更大一些。
谈志坚访谈
宜兴(金帆集团)金鱼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谈志坚访谈陶都传媒:在陶瓷界,谈志坚无疑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不少人在提到这个名字时,都会跷起大拇指:他很了不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拯救了金帆,唤醒了青瓷,他是一位开拓市场的经营大师。
他的产品从精陶手绘餐具到均陶花盆,从紫砂彩陶酒瓶到青瓷艺术品,陶都五朵金花他以一己之力全部涉及。
他曾经带领国有企业宜兴青瓷厂走向辉煌,他一手救治了金鱼、金帆两个工厂,同时创办了华航和碧玉青瓷两个企业。
陶瓷产业在他的带动下走向了一个又一个巅峰。
今天,谈志坚就来到了我们的《文化产业领军人物访谈》访谈室……嘉宾:主持人,您好。
首先我要感谢你们的安排,使我有机会向全市人民汇报一下金帆·金鱼公司以及碧玉青瓷的发展情况。
借此机会,向长期来关心支持我们企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问候!陶都传媒:谈总,您真的很神奇。
曾经两个半死不活的厂,在您的手里变得生龙活虎!可以说:您亲自导演了一出“小木船拖大军舰”的电影!嘉宾:主持人谈到“小木船拖大军舰”的故事,我简单介绍一下。
在1993年3月,我接手宜兴市金鱼草陶瓷有限公司,那是一个规划生产均陶花盆的村办企业,当时刚进入筹建阶段。
我进去后,根据市场情况,立即调整了品种结构——均陶花盆和紫砂陶瓷酒瓶并举,通过两年的拼搏,使金鱼陶瓷走上了正常运转的轨道。
但一墙之隔的宜兴金帆陶瓷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好,频临关门。
镇党委领导要我把金帆也接管过来。
金帆公司是镇办合资企业,注册资金429万美元。
金鱼与金帆相比,确实是小木船对大军舰。
1995年4月,我们成功的接管了金帆公司,开创了“小木船拖动大军舰”的奇迹。
这一奇迹的诞生,我认为首先是得益于丁蜀镇党委政府的英明决策,为我们的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同时由于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使我们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
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特别是作为一个日用陶瓷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风浪,面临的困难确实不少。
成教化助人伦——访古陶瓷鉴赏、收藏家喻德江
成教化助人伦——访古陶瓷鉴赏、收藏家喻德江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5年第10期在西安文理学院,还有一座博物馆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这个馆里收藏着三百多件陶瓷器,这些珍贵的瓷器,便是由喻德江先生无偿捐献的,因此命名为“喻氏陶瓷馆”。
“喻氏陶瓷馆”里藏品涵盖鈞窑、越窑、临汝窑、鲁山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等窑口标准器,并有多件珍贵的原始青瓷、汉代绿釉陶、汉代彩绘陶俑、唐三彩、唐白瓷及明清青花瓷等。
展馆以“汉歌”“唐风”“宋韵”等五大主题铺陈出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演变轨迹。
喻德江,1950年生于陕西铜川,知名的古陶瓷鉴赏家、收藏家,现任西安曲江成恒生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教授,原中拍国际拍卖公司业务负责人、鉴定师。
长期从事艺术品的鉴赏与收藏,拥有近四十载的收藏经历。
2013年4月,喻德江先生将自己几十年收藏的陶瓷器无偿捐献给西安文理学院。
当记者问其捐赠藏品的初衷,他说,就是为了表达感恩之心,我的藏品来源于社会,自然也要回报给社会。
对话喻德江记者:您怎么想到会将自己几十年精心收藏的藏品,无偿捐赠给高校,捐献给西安文理学院?喻德江:古人云:成教化,助人伦。
时下人们普遍信仰缺失,道德缺失,理念缺失,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传承更缺失,表现出来就是没有作人作事的准则,没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这样非常可怕。
大学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材,大学生是民族的、国家的、未来的希望,大学生们如果不懂自己的民族史,没有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也不了解中华民族辉煌而伟大的民族历史,反而一味地学习外国历史,就容易导致他们对中华文明的信仰危机,而去盲目崇拜一些东西,这样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里必然消亡。
习总书记说: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这明确道出历史的载体是何等重要。
以实体文物表现历史、传承文化,而非教科书平面的叙述,这样更容易唤醒广大民众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历史教育的真谛就是学习、传承并发展创新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陶艺如何“现代”专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白明
陶艺如何“现代”专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白明作者:赵珊来源:《人民周刊》2016年第05期作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陶艺所特具的东方艺术的情韵风格,贯穿着民族性格,民族感情,体现了民族审美意识的共同特性,越来越为世界所重视。
今年3月11日至4月21日,在美国国家陶瓷艺术教育委员会50周年年会之际,该委员会携手堪萨斯城艺术家联盟,将为一位中国陶艺家在当地美术馆主办个展。
他就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2022冬奥会国礼瓷盘的设计师白明。
通过陶艺,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参与了现代人的生活,并执着于当代审美追求,开创了一条纯艺术的现代主义道路。
已不再拘泥于器用的结合传统陶艺源远流长。
从九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六王毕,四海一”,秦代陶俑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表明了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的久远和中国古代制陶水平之高,并且还为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深沉雄大的民族风格。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
白明认为,运用传统技法,以实用为目,叫做传统陶艺。
陶艺的发展伴随着陶瓷的产生而发展,首先是满足人类自身实用功能的需要,同时在实用的基础上,通过造型装饰和泥釉火焰又寄托着原始的朴素美,实用和欣赏兼备是传统陶艺的核心。
白明说,现代陶艺的作用在于它扩大了原有陶艺的艺术属性,使陶艺家不受“制器”的限制,可以在其审美和价值批判领域里驰聘。
现代主义风格的陶艺创作,其实和现代艺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它在传统陶瓷的基础上去更新工艺材料、发挥技艺手法的表现力,去探索新的表现技巧,创造出具有时代感与个人风格。
它是艺术家以陶瓷材料为创作媒介,以个性化的手法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以及审美等哲学理念的一种艺术形式。
现代陶艺索要挖掘的不只是客观世界,而是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意识。
江西省工艺美术师 瓷板画 岑士英专访
岑士英人物名片岑士英,1983年出生于江西鄱阳,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硕士,现就职于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
其作品追求天趣自然,纵深层次和光感效果,更略带神秘感。
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注重空间层次感的营造以及物体与背景的融合。
其画面内涵丰富并具深远,画风严谨精微,清新雅意,深受各界收藏家喜爱。
作品在全国、省、市陶瓷评比中曾奖数十项,有些作品被国家大剧院和省工艺美术馆收藏。
作品入编《中国收藏》、《景德镇陶瓷》、《中瓷网》、《新民晚报》陶瓷卷等十余家杂志和画册。
岑士英印象在一个阳光普照的日子里,我们按照约定,在岑士英先生的工作室里对他进行了采访。
刚三十出头的他,精神抖擞,全身散发出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与活力。
他的一袭休闲、简约的T恤,牛仔裤装扮,给人一种贴近生活,平易近人的感觉。
工作室里的布置典雅明亮,四周陈列着众多颜色丰富,给人愉悦感的陶瓷艺术品,件件精致美观,令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学艺之路从六岁开始,岑士英便在父亲的指引下,每天练习一幅字,一幅画,以及一篇日记。
完成这些“指标”之后,他才能吃饭。
渐渐地,画画成为了他生活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初中时,他被遣送到大舅的一个同学那里,并开始正规学习素描。
毕业以后,他就到了世界著名瓷都——景德镇上学,真正地接受正规化的艺术教育。
此时,他已爱上了陶瓷艺术,并逐步地学习素描、国画、水粉画、工笔画等。
随后,他考取了陶瓷学院,这是我国至今惟一一所陶瓷专业学院。
从大二开始,岑士英就开始研究颜色釉。
当他本科毕业时,他做了一次个人陶艺高温色釉展,作品均是由颜色釉做的。
读研期间,他便和师兄,老师一起组织“7080协会”,协会内聚集了中国美院、各大美院以及陶瓷学院的精英;研一,研二的学生……他赞叹道,这个协会对他的帮助极大。
随后,他还到到了苏州,南昌等地举办展览,并与别人进行交流。
在办展期间,他在老师的指导与启发下,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断加入人物、动物等具象的东西,不断创新!寻找自己的专属语言岑士英不断在自己的作品中寻找突破口,希望可以做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佳品。
刘泽棉:艺术没有独门秘方,传承就是不断丰富
刘泽棉:艺术没有独门秘方,传承就是不断丰富刘泽棉:艺术没有独门秘方,传承就是不断丰富版次:RB16 版名:大家访谈稿源:南方都市报2011-12-22 作者:陈晓勤陈志刚刘泽棉在创作中。
南都记者陈志刚摄宋代的石湾酱黄釉瓶。
《喜悦》,1963年,刘泽棉作。
《东坡赏荔》,1981年,刘泽棉作。
窑变龙耳瓶,1973年,刘泽棉作。
佛山石湾陶塑技艺(“石湾公仔”)刘泽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佛山石湾人,生于1937年,石湾陶艺世家刘胜记第四代传人。
师承叔公刘佐潮,并深受刘传等名家的影响。
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同年入选“当代岭南文化名人五十家”。
“石湾公仔”是石湾艺术陶瓷的俗称,是在日用陶瓷高度发展,商业流通活跃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的艺术创作植根于民间,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在审美风格上,石湾公仔浑厚、粗犷、质朴、率真,上釉别具一格,釉色浑厚斑斓,造型生动传神;在技法上,石湾公仔塑造人物以不施釉的陶泥“胎骨”表现人体肌肤,取得了“比瓷雕更有温情和人性”的艺术效果;在造型上,石湾公仔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分化出人物、动物陶塑、器皿造型、园林陶艺及微塑等类型,种类繁多,形态多样。
石湾公仔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兼收并蓄、善仿善创,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且蕴含了丰富的艺术与文化内涵,是岭南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乃至世界陶艺史上的一朵奇葩,享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
正因为如此,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宋俊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历史源流“石湾公仔”:堪称浓缩的中国民俗文化百科全书“石湾公仔”为石湾陶塑的俗称。
据考古研究,石湾制陶迄今已有5000年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石湾一带贝丘遗址中出土印纹陶器。
到唐朝出现大型窑场。
宋代时,佛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市镇之一,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石湾逐步成为日用陶生产基地。
石湾陶艺吸收了北宋名窑色釉,在日用器皿上逐步增加了刻、划、塑的装饰手法,为日后“石湾公仔”的出现奠定基础。
人物(陶艺家)采访稿范文——手工下的无声交流是一辈子的坚持
时光虽然流逝得很快,但我们的脚步会因为这些美好的手作物有所停留,手工的美丽就在于它的独特性,好像每件东西都是一个饱含个性的人,有些沉稳、有些俏皮、有些秀气。
它总是能在不同的地方显出自身的与众不同,读懂了它们,就读懂了人生。
———九分先生和九分太太自称手艺人的“九分先生”XX,是艺校陶瓷专业的老师,也是“九分手艺”的主人。
初次见面,是在他“九分太太”的工作室里。
这是一间略显简陋的仓库,藏在一间不起眼的厂房里。
既没有门牌,也没有招牌。
2年前,他们搬到这个院子里,做他们最喜欢的手作物。
“自从搬到这个院子里,每天都会挤出点时间,在这里前前后后绕上几圈,陶艺是最接近自然的慢手艺,急不得!手工虽然只有两个字,却是一辈子的沉淀与坚持。
”手工下的无声交流是一辈子的坚持杯茶一时空想都是极好的刚踏进工作室,还来不及细细打量,热情好客的夫妻俩便邀记者坐下品茶。
“不忙,先歇一歇!”围坐于古朴典雅的木桌边,“九分太太”陈XX用夫妻俩亲手制作的陶壶煮茶,看着火苗默默地舔着壶底,浮躁的心顿时安静下来,不得不感慨在喧闹的城市里竟能寻得这样一处宁静之地。
“喝茶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手艺人的生活快不得!”XX淡淡说道。
他们管工作室叫九分,自己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九分先生”和“九分太太”。
“九分”是什么意思?XX答道,“九分就是未满,陶瓷这门艺术,一辈子也学不完。
”她告诉记者,当初的想法很简单,对于手工艺者来说,手作物的生命力来自于手与物之间的无声交流,它最终呈现出的美需要“观者”自己体味,这正是与生产线上产品的最大的差异。
与十全十美不同的是,九分的手作想留给“观者”一份自我感知的余地,一份有别于产业化器物的美。
”XX说,“好友参观后,都很羡慕我们的生活方式。
同样是为了理想在奋斗,但我们从不感到疲倦。
在这里,累了可以放下手中的事儿,一杯茶,一时空想,都是极好的。
”闲来荷锄赏花忙来弄陶玩壶采访期间,一只叫“小九”的小黑狗不停地窜来窜去,跟随着小狗,记者发现工作室外是另一番景象。
对话陶瓷艺术家张尧教授
首 先 感 谢 您 接 受 我 的 采 访 , 欢 迎 您 从 浙 江 佳 宝秋拍会胜利归来 。
o m - 中z 『 - 一 o ∽o F 邹 明 林:您 作 为佳 宝 首次o国 当代 陶艺 作 品专 E ∽
场 拍卖 会 的组 织者 ,您 对 此 次 拍 卖会 产 生 的 结 果及 影 响有 什么 看法 ? 张 尧 : 样 的一 场 当代 陶艺 作 品拍 卖会 ,说 明 这 当代 收 藏 家 的 收藏 方 向 ,正 由平 面 向立 体 转 化 。此 次 专场 拍 卖 会 如果 能 起 个 引领 作 用 ,已达 到 一个 最 佳状 态 。在做 这次 拍 卖 专 场 之 前 ,没 有 想 到 最 终 的 结果 会 这 么 的 好 ,比 我预 想 的 还 好 。我 们 开 始很 谨
面 的享 受 。增 强 了作 者 ,艺 术 家 、 收藏 家 的 信心 。 再一 方 面 来 看拍 卖 会 这 样 一 种特 定 的交 易 方 式 它本 身就 有 一 个 风 向标 作 用 ,据 我 目前所 了解 的 情 况象
这种 规 模 ,这种 形 式 ,拍 卖 公 司 以 当代 陶艺 专 场形 式 出现 的拍 卖会 是 第 一 次 ,从 这 一 角度 来 说 也 凸显 了拍 卖 公 司 独 到 的 眼 光 及 魄 力 。 在 这 场 拍 卖 会 之 前 ,也 就 是 前 几年 我 们 的 陶艺 作 品也 参 加 拍 卖会 ,
喜 的 是 还 有 一 批 年 轻 的 艺 术 家 、 年 轻 的 陶 艺 研 究 生 。他 们 有很 好 的想 法 ,尽 管其 作 品还 有不 完 善 之 处 ,但 从 拍 出 的几 件作 品来 看 ,已经 看 出来 一 些 未 来 的思 路 。 当代 陶 艺作 品区 别于 传 统 陶艺 作 品 ,最 重 要 的方 面 ,也 许不 是 技 法 ,是 他 们每 一 件 作 品上 的独 立的创 意 、构 思 ,造 型 形式 。 这 不只 是 一 种技 法 上 ,表现 形 式 上 的研 究 ,也 是 当 代产 区从 业者 们 面 临 的 问题 。 现 代 陶 艺 并 不 是 不 要 技 术 , 不 学 技 术 ,而 是要 有 独到 的技 术 ,独 立 的表 现 形 式 。只 有 这 种 有独 立 的表 现 形 式 的艺 术 作 品 的作 者 ,我 们 才
与瓷相伴的一生--访陶瓷专家李纪贤教授
近 日 ,我 们有 幸 拜 访 了 中 国艺 术 研 究 院 美 术研 究所 研 究 员 、 古 陶 瓷 专家 李 纪 贤 教 授 ,与 我 们 聊 一
聊 自己与 瓷 的不 解 之缘 。
与瓷 的不解之 缘
李 教 授 把 自 己 的 一 生 奉 献 给 中 华 民族 文 化 的 精
李 纪 贤 教 授 ( 下简 称 “ 教 授 ” ) 曾供 职 于 华— — 古 陶瓷 ,与 古 陶瓷 结 下 了化 解 不 开 的情 缘 。 以 李 故 宫博 物 院业 务 部 陶 瓷 组 ,触 摸 了我 国陶 瓷 史 上 的 很 多人 小 时候 都 玩 过泥 娃 娃 ,但 有 多 少人 将 手 中
1 7 年深 秋 ,故 宫 博物 院 陶瓷 组 欢 送穆 世 昌 同志 退休 时 ,全 93 体 人 员在 办公 室 门 口前 的 合影 ( 后排 左起 王莉 英 、 叶佩 兰、 李 智 宴 、 李 纪 贤 ,前 排 左起 叶枯 民、 冯 先铭 、穆 世 昌、 刘 伯 昆、 耿 宝
昌)。
上 古 陶 瓷 研 究 的 道 路 。 中央 美 术 学 院 美 术 史 系 毕 业 后 , 李 教 授 被 分 配 到 故 宫 博 物 院 。只 因 前 一 届 分 配
为 中国 陶瓷 史和 古 陶瓷鉴 定 。
与瓷相伴的e 0
访 陶 瓷 专 家 李 纪 贤 教 授
口 周 丽 丽
当 下 收藏 热 持 续 升 温 ,鬼 谷 下 山瓷 罐 更 是 打 开 不 废 古 陶瓷 研 究 ,一 生 对 古 陶 瓷兢 兢 业业 。 了瓷 器 收 藏 的 大坝 ,各 色 瓷 器 如 洪 水 般 涌 入 艺 术 品 市场 ,是 时泥 沙 俱 下 。
豳1 墨 支物 宪 挚费1 人物专访
河南省陶瓷行业十大新闻人物
河南省陶瓷行业十大新闻人物作者:来源:《时代青年·视点》2015年第09期郭爱和他,是一个实践者;传承千年窑火,再现三彩传奇;众多三彩作品演绎着他的三彩创新之路;用流光溢彩的釉色展现一种智慧一种力量。
他,是一个理论家,构建洛阳三彩学,探寻中国陶瓷之源;不断涌现的学术观点熔炼幻化出一个五彩缤纷的陶瓷美学新世界。
刘建军道流传千古,钧瓷亦有千年华彩。
他用钧瓷作品道玄钵来演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道法自然”的伟大的思想,不仅得到了学界赞扬、藏界认可,还深受国际友人推崇,成为中国希腊陶瓷文化交流的使者,被希腊亚洲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李欣营他成功实现了总经理与艺术总监的合体,用市场的眼光去考虑作品的创新,用艺术的基因去打造作品的神韵!他积极研发钧瓷新品,在传统造型上加入了中国文化符号,如梅兰竹菊、牡丹、祥云、奔马等图案,寓意吉祥,并运用浅浮雕、镂空、阴刻、阳刻等技法,让钧瓷窑变基因与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完美融合,使作品呈现出高雅、大气、庄重的特点。
崔国营他坚持走在个性创新的道路上。
他的钧瓷壁挂作品将钧瓷艺术表现形式由传统的立体变为平面,解决了两大难题:一是造型的抽象与灵动,二是平面的炸裂和变形,是对传统造型的一次颠覆。
他的钧瓷人物作品,将钧釉的厚重与做工的精巧结合起来,让人物造型在粗犷中显质朴、在厚重中显精神。
刘红生他是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和河南省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是陶瓷界不可多得的、年轻的“三料”省级陶瓷大师。
他屡创佳绩,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作品钧瓷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头一件入选全国美展的钧瓷作品,他的作品双龙画缸获2014莆田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难能可贵的是,他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使之成为系统,出版专著《钧瓷传统工艺》,与业界共享。
李建峰钧瓷之都神垕古镇有着烧制钧瓷茶壶的悠久历史,但受钧瓷烧制收缩率(15%)大的影响,烧制出来的茶壶常常出现变形及壶盖和壶身嵌合不严等问题,使钧瓷壶远不如紫砂为众人所知所爱。
中国瓷器收藏家乐在分享藏品
· 中国瓷器收藏家乐在分享藏品· 访瓷器收藏家张祖仁:红色收藏知名,乐在分享藏品· 2013-1-25 12:09:42 来源: 瓷库中国点击756 次· “爱瓷是一种文化现象”,岁月的灰尘遮不住那个充满着巧妙造型和瑰丽没色的世界,说起瓷器收藏,张祖仁的热情溢于言表。
“没有瓷器就没有人类的文化,收藏瓷器是收藏中国古老的文化”。
他以红色收藏知名于藏界,非常乐于和藏友们分享他的收藏经验。
· (瓷库中国讯)“爱瓷是一种文化现象”,岁月的灰尘遮不住那个充满着巧妙造型和瑰丽没色的世界,说起瓷器收藏,张祖仁的热情溢于言表。
“没有瓷器就没有人类的文化,收藏瓷器是收藏中国古老的文化”。
他以红色收藏知名于藏界,非常乐于和藏友们分享他的收藏经验。
瓷器收藏家:张祖仁来到张祖仁老师家里,好象进入了博物馆。
各种古玩摆设,对联书法,独树一帜,近百件瓷器,他从地摊,古董店淘来的,凭着他的鉴赏水平,将那些不起眼的瓷器,诸如佛像,瓷盘(成化年间)清康熙年间造粉彩罐、药罐、瓷灯、紫砂壶、瓷鼻烟壶、瓷像形成了系列,形成了阵容,也就有了活力,有了灵魂,整体的文化价值更体现出来,从客厅、书房到卧室100多件中国陶瓷珍品量放得参差错落、井然有序,俨然是一座瓷器博物馆。
张老师同笔者亲切的聊着:“瓷器是中国特有的发明,瓷和中国在英语是相同的一个词,也就是说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是中国的象征,瓷器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原始文化也就是瓷器文化。
”不搞收藏的人,很少知道收藏的艰苦,同样,也难体味其中的甘甜,收藏能稀释人的苦恼与孤独,提高审美水准,陶冶性情,是一种高雅的享受。
如景德镇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的艺术境界。
在收藏家眼里,瓷器上的纹饰、图案、山水、林木、人物及其冠戴、服饰乃至房屋建筑,各项活动都是鉴赏古画的旁证。
民间画家由少极少束缚,因而在构思绘图等方面更能自由奔放,随心所欲,对比官窑作品华丽刻板,无疑民间瓷器是一部珍贵的民间绘画史,在书法家眼里瓷器上真、草、隶、篆四书具备所有瓷器上体现了民间书法家的真迹。
匠心传承我与非遗名家对话作文广东佛山南海
匠心传承我与非遗名家对话作文广东佛山南海佛山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对话”活动在佛山举行,5名非遗专家与5名佛山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探讨社会转型时期佛山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当天,来到现场的5名非遗传承人中,有的是传二代,也有传三代,体现出佛山非遗发展的延续性。
石湾陶塑技艺市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志伟的陶塑精品已走进收藏市场,同时他还给酒厂设计酒瓶、为灯饰公司设计陶塑灯,在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价格。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方李莉高度评价了黄志伟在传统与现代设计中对石湾陶塑的开拓性发展。
方李莉认为,非遗是文化,不是文物,非遗不需要拯救,相反可以让生活更美好,更有艺术性。
佛山剪纸市级传承人邓春红展示了其创作的铜凿剪纸以及融入金箔技术做成的有机玻璃质地的笔架。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安丽哲博士评价说,佛山剪纸色泽艳丽,可剪可刻,未来可着眼于纯审美性,甚至将佛山剪纸做成外包装的装饰品,吸引更多人消费。
当天,香云纱染整技艺的两名非遗传承人梁学智、张绍景分别介绍了他们延续香云纱事业的情况,来自深圳的女设计师则分享了制作香云纱服饰的经验。
针对非遗人谈到的香云纱存在的场地有限、管理不当、布料缺乏标准化等问题,方李莉认为,香云纱属于贵重布料,大规模发展,不一定是好事,只要做好它就好了,让非遗优秀产品走出中国、走进世界,就已经成功了。
南海藤艺传承人吕永均讲述了其家庭三代人坚持制作藤艺的故事。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永健认为,南海藤艺与其他地区藤艺有明显不同,希望当地可以在学术及民俗文化上研究好南海藤艺的历史底蕴。
聆听完佛山非遗传承人的发言及专家点评,市文广新局局长陈新文用三个“没想到”肯定了佛山近年来非遗事业的蓬勃发展。
他提出正视非遗的“生存价值”、着眼于传统技艺的复兴,挖掘非遗与现代生活的结合;非遗传承人应该以开放理念,消除地域之见,创新非遗的现代技术;营造非遗传承的现代氛围,建立起艺术评论平台、展示平台、培训平台等。
大国工匠陶瓷文化系列之——景德镇瓷录
DAGUOGONGJIANGWENHUAXILIEZHI陈海澄先生(1934-2014) 原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江西都昌县籍。
其父陈茂虎先生清末民初之人,15岁时都昌连年水灾,无法生活,靠讨饭来到景德镇谋生,到其他陶瓷作坊打杂,后自己办了工厂号“日丰陶瓷”、拼搏几十年,终于置产百万,上世纪解放前景德镇市刘家下弄和红旗瓷厂的一部分都是日丰陶瓷的工厂,解放后公私合营成为现在的红旗瓷厂一部分。
陈海澄先生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读过私塾,当过学徒,协助过父亲,管理过坯房,正是这一点,改变了自己的前途以及整个家族后来的走向。
八十年代末调到市政协工作,主管文史。
以其丰富的阅历和严谨的治学,在政协文史工作这个位置上成绩斐然。
随着采访陶瓷界老艺人,工人和陶瓷工商界人士达一定数量之后,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着手撰写景德镇瓷录。
于2003年完成,历史十余年。
陶瓷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部分也是人类发展史的重要部分,明末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景德镇明朝以前制瓷有详细的记载。
到了清晚期景德镇老秀才蓝浦编写的《陶录》对景德镇明到清制瓷和民俗进行全面的记载。
陈海澄先生所作《瓷录》则是清末到解放初期这段时间的景德镇制瓷工艺和其民俗文化史,填补了该时间段的研究空白。
有人说该书是景德镇陶瓷史的易经,足见该书历史的分量。
水灰店水灰店又名灰渣店,是淘制和销售配釉所需助溶剂的店铺。
水灰是传统制瓷特殊原料之一。
分头灰和二灰。
头灰性燥,只适用于普通瓷。
二灰性纯,工艺性能好,广泛用于中、高档细瓷。
烧出来的白瓷白里泛青,青花瓷纹饰呈色青翠,玲珑瓷的“米通”通明透亮。
对于以铜为主要着色剂的钧红、祭红、郎窑红、三阳开泰等高温颜色釉,既有助于形成色泽鲜艳,又能使釉面炫耀光滑,像红宝石一般。
在清朝前期,御窑厂和大窑户都在工场中设屯灰间,自制水灰。
而大多数中小窑户因资金短缺和场地狭小,不能自制水灰,配釉时,只有高价向大厂购买,于是,水灰店运营而生。
光绪年间,在落马桥、刘家弄、苦珠山、五龙桥、平安吉里等地,就有人开设水灰店。
大家访谈对话著名钧瓷艺术家阎夫立先生
壶老 酒 。利用 不好 ,就 会 变成坏 醋 。 因此 ,钧 瓷要 发 展 就 必 须 创 新 ,包 括理 念 的创 新 、
化 ,相 对其他 瓷 种更具 有艺 术创 作 的属 性。
中 国瓷 器 艺术 到 了宋 代 在 造 型 上 已达 到 了颠 峰 ,到 了 明 、清 两 个 朝代 在釉 面 装 饰 上 已 达 到极 致 。树 上 的 果
组 建 钧 瓷 研 究所 ,我 才 开 始 专 业搞 钧 瓷研 究和 钧 瓷 艺 术 创 作 。 我学 过 武 术 ,跟 随老 师 卖过 艺 ,学 过 禅 ,学 过 美 术 、雕 塑 、音 乐 , 当过 瓷 厂 车 间 主 任 、厂 长 , 当过 大 学
艺 术 系 老 师 、群 艺 馆 长 、文 化 局 长 、文物 管 理 办 主 任 。
为 第 三 次 成 熟 。 而 当 代 钧 瓷 不 是 成 熟 了 ,是 过 去 熟 透 的
就 当作 御 用珍 品 。 阎老 师作 为中 国当代 钩瓷设 计 制作 的
领 军 人物 ,您认 为钧 瓷在 当代 的艺 术 品领域 中的地位 及
发 展 方 向是 什 么 ?
果 实还 没 有 得 到 再 生 ,现 在 的钧 瓷 艺 人 大 多 数 还 在过 去
材 料 的创新 、题 材 的创新 、 艺术表 现形 式 的创新 。
邹 明林 :据我所掌握 的资料看 ,您4 岁才真正的开 3
始 专业 的钧 瓷 研 究 制 作 工作 ,十 多年 的 苦 心 研 究 及 团 队 的 协 作 ,创 作 设 计 了1 0 多件 套 不 同 造 型 的 作 品, 过 00 经 1 0 多次 窑 炉 的烧 成 ,您 的成 功 是 否可 认 为是 “ 00 厚积 薄 发 ”? 是 否 说 明您在 钧 瓷 研 究 创作 中有 独 到 的 “ 天
中国古陶瓷不断代收藏第一人:廖茂林
中国古陶瓷不断代收藏第一人:廖茂林作者:骆仓来源:《商业文化》2020年第23期2011年9月,“金缕玉衣”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央视《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对这个事件作解读,节目采访了好几位收藏家,廖茂林是其中一个。
采访画面中,廖茂林站在他那间博物馆中,对当下的收藏鉴定乱象直言不讳,抨击了时下一些鉴定专家只说话不负责的歪风。
彼时的廖茂林刚从韩国回成都,他应邀去首尔帮忙鉴定一批古陶瓷,回国后得知金缕玉衣事件,感叹自己早年也吃过这些“专家亏”,撒出去上千万。
那几年间,正值“全民收藏热”,廖茂林也经常接到一些邀请,帮人掌眼把关,但他主要的身份还是收藏者。
长年累月地四处收东西,经手过数万件真假陶瓷,使得他练就了一双圈内认可的“好眼”,因为收藏圈有个“金律”,只有上手、上眼过足够多的藏品精品,才有可能成為鉴定高手。
这一点廖茂林很自信。
从商人到博物馆馆长,财富化为数万件陶瓷“收藏实践需要大量资金,你不要听一个人说他的藏品有多好,讲的故事有多动听,你看他以前是干什么的,他的资金来源在哪儿?那些靠捡漏的,讲故事的,十有八九不可信。
”说这句话时,廖茂林底气是很足的。
因为他在1982年开始经商,90年代就开始做地产生意,90年代中期身价一度积累到20亿,大部分的钱都花在了陶瓷收藏上。
自从1984年廖茂林在家附近的旧货市场花2.8元买了一个“珠山八友”王琦的旧花瓶后,就和古董结上了不解之缘。
或许是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或许是被古老器物上的岁月痕迹撞击了心灵,他越发痴迷,从最开始的旧货市场淘货,到后来的全国各地收集。
海外收集,抑或是从拍卖行竞拍,陆陆续续地,5万多件藏品堆满了好几个仓库。
仓库堆不下了,钱也花得差不多了,国家又鼓励兴办民营博物馆,他才开始在成都办一间博物馆,取名四川茂林博物馆。
由于馆藏过多场地太小,很难对外开放,博物馆只能接待圈内人和友人参观。
偶尔也有当地电视台组织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把这里设为重要一站。
让钧瓷走进千家万户——访钧瓷艺术家高丙建
名瓷汇·专访让钧瓷走进千家万户——访钧瓷艺术家高丙建特约记者 王亚珂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点”,这个“点”包含着想穷尽一生成就的事业,迸发着多年来积攒的激情。
对高丙建先生来说,钧瓷就是他生命中的那个“点”,河南禹州的金鼎钧窑就是他人生的新舞台。
为企业高起点定位 在创建金鼎钧窑之前,高丙建还做过很多与钧瓷毫不相干的行业。
细数他有些传奇色彩的过往,高丙建似乎在每一个行业都能做到游刃有余:他早年建过矿,20世纪80年代初就成了万元户;他烧过彩瓷,90年代初就盖起了二三十万元的楼房;他搞过建筑,神垕的大楼,几乎都是他盖的;回归钧瓷后,金鼎钧窑照样被他经营得风生水起。
2007年春,高丙建放弃了挣钱快、利润高的建筑行业,创建了金鼎钧窑。
在旁人看来,对年过50岁的他来说这个抉择似乎有点儿晚。
但《上合杯》100101名瓷汇·专访在高丙建看来,前半生所有的奋斗,都是为回归钧瓷作铺垫。
现在,他只不过是在知天命的年纪,做了顺天命的事。
建窑伊始,高丙建就给企业制定了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快速发展的路线,并提出了“只做藏品,不做产品”的口号。
他决心用5到8年时间使金鼎钧窑跻身钧瓷界一流企业的行列。
“不怕起步晚,只要起点高。
所有的东西,只要跟梦想关联,就被赋予更多存在的意义。
”高丙建说,“金鼎钧窑要做的不仅仅是分得钧瓷市场的一杯羹,而是促进整个行业裂变。
”从企业家到钧瓷艺术家高丙建作为土生土长的禹州神垕人,尽管烧过彩瓷,还曾经营过规模不小的建筑企业,但他深知,要做钧瓷并最终成为大师,还要从零开始。
“什么是大师?就是在某一领域有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被大家尊崇的人。
”高丙建说,“一个窑口掌门大师的水平和理念,决定了这个窑口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能走多远。
”开业伊始,高丙建就感觉到从小耳濡目染的配釉、拉坯、注浆、上釉、烧成等技艺,真正做起来却并不那么简单,甚至有些高深莫测。
以前那些听来的、看到的知识似乎都成了浮云。
都市“非遗”创新:堆金织玉话广彩——陶瓷书画家连泽强先生访谈录
都市“非遗”创新:堆金织玉话广彩——陶瓷书画家连泽强先生访谈录李钧【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DNA",对都市"非遗"的淡忘,会造成我国城市传统文化的缺失。
保护"非遗",更要在传承中创新,让"非遗"活起来,其生命之树才会常青。
广彩是国家级的"非遗",是广州的城市文化名片之一,有过辉煌,亦曾走入衰落。
在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下,广彩如何传承创新,焕发生命力,助推文化强市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the DNA of a nation. Neglecting the urb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ll result in the dele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oday’s Chinese cities. Besides inheriting from the past, the key to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es in its innovation and regeneration. Having experienced ups-and-downs over the years, Cantonese painted porcelain is both a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a shining cultural brand of Guangzhou. What’s the way ahead for Cantonese painted porcelain under the new context of neo-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 cultural city? That is a huge challenge for Cantonese painted porcelain industry. Lian Zeqiang, a ceramic artist and calligraphist based in Australia, has devoted himself to Chinese art studies for years and earnestly recommend the profound Chinese ceramic culture to the world. He has been in the Cantonese painted porcelain profession for decades and tried to inject fresh vitality into this industry. In this interview he tellsus what his opinions are about the innovation of Cantonese painted porcelain.【期刊名称】《城市观察》【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5页(P185-189)【关键词】传承创新;都市;访谈录;书画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城市文化;城市化发展【作者】李钧【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DNA”,对都市“非遗”的淡忘,会造成我国城市传统文化的缺失。
刘敏用陶瓷讲述别样人生
刘敏用陶瓷讲述别样人生作者:暂无来源:《上品Choices》 2011年第1期刘敏,1962年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陶瓷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铭艺轩创始人,全国优秀陶瓷艺术家,铭艺轩陶瓷艺术院院长,中国精品陶瓷创作中心主任。
刘敏从事陶瓷绘画30多年,作品题材广泛,功底扎实,技法全面。
他的作品山水、人物、走兽融为一体,山水衬托人物,人物增添山水动感,走兽富有乐趣,不仅内容丰富,且有层次。
无论粉彩、青花、颜色釉的绘画他都有一定的造诣,且对古陶瓷、现代陶瓷的颜色的配色有独特的研究。
刘敏许多作品获全国各类重大奖项。
景德镇日报、江西日报、天津日报、天津晚报、《景德镇陶瓷》、世界《华商》杂志、景德镇《陶瓷纵横》栏目、天津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新华网、人民图片社、中国教育电视台艺术频道、《迎奥运和谐中国行一一艺术精品展》对刘敏的陶瓷艺术都作过相关报道。
作品编入《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全国中青年陶瓷艺术精品集》、《全国优秀陶瓷艺术家集》、《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
刘敏分别在山东文化艺术节、天津民间艺术馆、北京政协礼堂等举行个展并受到好评,论文在《中国陶瓷》、《景德镇陶瓷》杂志刊登。
陶瓷评论家吴海云、中国陶瓷美术大师王锡良、共和国第一演讲家彭清一、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著名篆刻家修雪村等都对他的评价很高,刘敏是景德镇很有发展潜力的陶瓷艺术家,他的作品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2002年《乡村山水》瓶获全国中青年陶瓷精品大奖赛金奖。
2003年《江南山水》、《武松打虎》获全国“香江杯”陶瓷大奖赛铜奖。
2004年《山居幽趣》山水瓶获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赛金奖。
2005年《江山万古春》瓷板画获全国工艺礼品赛等奖。
2005年大型青花瓷板《千秋古镇》获全国艺礼品赛一等奖。
2005年《十八罗汉》套瓷板画获第九届西洽会工艺品礼品展览会优秀奖。
2005年《锦绣江南》、《松风图》获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赛中金、铜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细亚陶瓷品牌创始人苏建诚先生谈如何经营人生
12月18日,由中国陶瓷科技城与鲁中晨报联合主办的《苏建诚·经营人生》大型公开课在山东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
苏建诚先生现担任新加坡亚细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为亚细亚集团早期创办人之一。
在多年的企业管理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企业发展及品牌营销战略观,在本次演讲中,苏先生从实际出发,用大量案例为淄博众多的企业家、总裁上了一堂精彩的经营管理课。
(1)经营一个企业,就如同一个人生,同样会有起起伏伏和磕磕碰碰,在不断的碰撞之中,逐渐理性、逐渐成熟。
中国的企业在经历了改革潮、外资潮、股份潮、兼并潮等等一系列的经济波动之后,如今又迎来了WTO之后的国际潮,如何在这汹涌澎湃的一波波潮水面前站足立稳?是每一个企业急需寻找的答案。
淄博是陶瓷名城,也是全国著名的陶瓷产区,有600多家大小不一的陶瓷厂和几个规模不等的陶瓷建材专业市场,陶瓷的年产值均居全国前列。
这些工厂与市场大部分是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变革与发展下的产物。
可以说,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是比较强的,但企业的变革与创新意识却是很有限的。
这从同为陶瓷主产区的佛山与淄博的对比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全国的陶瓷名牌中,佛山几乎包揽了全部桂冠,而淄博仅仅出了皇冠这一个知名商标。
从设备、研发等硬件指标来看,两地相差无几,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淄博陶瓷的发展的脚步呢?从苏先生的演讲中我们似乎可以找到了一些答案,说到底,还是一个意识与观念的问题。
苏先生早年生活在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里,少年得志,先后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MBA学位,1992年从美商公司远东区总裁位置上退了下来,当时打算安享人生,不再工作。
一个偶然机会结识了台湾陶瓷界名人詹村雄先生,遂决定一起进军上海,创办亚细亚集团。
经过十多年的奋斗,亚细亚集团已成为中国瓷砖界的龙头老大,是第一家在新加坡跨国上市的陶瓷公司。
1998年苏先生被拔擢为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
2004年,集团公司又赋予新任务,要把已是中国名牌产品的亚细亚瓷砖,推向国际舞台,为中国再创造另一个世界名牌产品。
苏先生又重新站上了营销的第一线,他的职场生涯永远是个战斗先锋,天生充满了挑战,在一次次的挑战中,人生得到了满足,自己也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假如苏先生当时感觉钱赚的也差不多了,人生也享受过了,不再进行新的事业追求了,那么他今天是不是能和当初想象中过的一样呢?富足、奢华、清闲??,也许都有,也许都没有,但至少不会有现在的这种成就感。
(2)我们都知道“坐吃山空”这句谚语,苏先生在成长的关键时刻,放弃了这个念头,一次观念上的转变为他带来了另一片的海阔天空,成就了另一个高峰。
那么企业在种种资源被利用完后,在各种能源被消耗完后,如果不转变观念、提升意识同样也会“坐吃山空”。
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利用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挖掘地球母亲微薄的黏土“外衣”,成就了淄博的陶瓷产业,也成就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陶瓷公司。
企业或许一般,但老板兜里的零用钱却从来都是不缺的。
所以,当WTO来了、当国际一体化来了、当E时代来了的时候,我们的大部分老板们依然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过着悠哉悠哉的日子。
美国攻打伊拉克了,不关我的事!德国换总理了,不关我的事!日本出台新宪法了,不关我的事!南亚地震了,不关我的事?? 在自己的天地里,惟我独尊。
反正我的货每个月就出这么多,钱还是挣这么些。
中国太大了,中国的市场也太大了,大的不能在同一天里所有地方都下一场雨,当暴雨袭击的时候,最多也只会淋湿一小块地面,所以,中国的老板们大部分不会有太多的风险意识,更不会有太多的国际观念。
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有点觉醒了,应该有所警惕了。
君不见一次东南亚金融风暴让泰国近十年还喘不过气来,数以万计的
中小企业破产,成千上万的中产阶级转眼见沦落成了光荣的无产阶级。
在香港,不计其数的有钱人一夜之见变成了负资产,高层住宅的楼顶上,每天都有人不带降落伞地往下冲?? 看到这些,如果您觉得是耸人听闻的话,那么这一次,“狼”可能真的来了。
到今年为止,WTO 的5年过渡期已经结束,中国市场将迎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与国内竞争。
一方面,中国的陶瓷出口在国际市场屡屡受到技术壁垒的封锁,另一方面,国内建筑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趋于平稳,建材需求逐渐回落,今后市场的发展将逐渐向外转移,出口转内销已经不是绝招,出口外销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3)让人惊喜的是,我们淄博的陶瓷企业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先知先觉者:产品上,皇冠以领导者的姿态已经在外销的路上默默耕耘了数载;市场上,中国陶瓷科技城更是以“整合中国陶瓷产业、打造全球商贸平台”的雄伟气魄傲视群雄,第一次树起了“中国首席陶瓷出口基地”的大旗,为众多的陶瓷企业搭起了通望国际市场的桥梁。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极大地支持产业的外向型发展,今年7月,淄博市成功的申请到了世界瓷砖大会的举办权,又一次为陶瓷的对外出口与交流创造了新的机会。
10月13日,世界瓷砖大会联手陶博会一起在中国陶瓷科技城召开,创造了淄博陶瓷历史上新的制高点。
从企业到政府、从产品到市场、从内销到出口,淄博的陶瓷产业正一步步的迈开了向外拓展的步伐。
“追赶佛山已经不是目标,颠覆中国陶瓷世界排位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这句豪言壮语的出自者,正是淄博中国陶瓷科技城的首席运营官——邢延志先生。
在意识与观念的碰撞之中,中国陶瓷科技城走在了前列、皇冠走在了前列、昌盛走在了前列,它们与亚细亚、冠军、东鹏、金意陶、曼联等这些名牌一起成为淄博陶瓷冲出国门、挺进国际市场的先行者。
随着这些领导企业的崛起,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家们意识与观念的觉醒,可以预见,淄博的陶瓷产业在未来的几年内,一定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