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阳区中医医院迁建项目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陕西基泰集团路桥有限公司编制时间:年月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1.1工程概述 (1)
1.2各参建单位概况 (1)
1.3测量放线概况 (1)
1.4工程放线难点 (2)
二、编制依据 (2)
三、施工测量准备 (2)
3.1施工测量准备 (2)
3.2 施工测量组织 (3)
四、总平面控制网布设 (4)
五、平面测量主控制线测定 (4)
5.1地基与基础部分 (4)
5.2主体结构部分 (4)
六、高程水准测量控制网布设 (5)
七、高程控制测量 (5)
7.1 地基与基础分部 (5)
7.2主体结构部分 (6)
7.3 装修及安装部分 (7)
八、施工细部放样 (7)
8.1 楼层轴线加密放样 (7)
8.2 墙、柱定位及模板放样 (7)
8.3 梁、板放样 (8)
8.4 围护结构放样 (8)
8.5 楼梯踏步放样 (8)
8.6 门窗、洞口放样 (9)
8.7 控制点、预留洞设置 (9)
8.8外墙大角控制 (9)
8.9 施工细部标高与平整度控制 (10)
九、沉降观测 (11)
9.1沉降观测方法和基本要求 (11)
9.2 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12)
9.3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12)
9.4 具体施测程序及要点 (12)
9.5统计表汇总 (14)
十、垂直度观测 (14)
10.1 结构施工期间的垂直度观测 (14)
10.2装修前的垂直度观测 (15)
10.3装修后(竣工验收前)的垂直度观测 (15)
十一、竣工测量 (15)
十二、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5)
12.1人员配备 (15)
12.2仪器配备及维护 (16)
12.3自检复线及验线制度 (16)
12.4项目经理部测量人员岗位职责 (17)
十三、施工测量质量保证体系 (18)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榆阳区中医医院迁建项目,位于榆林市汽车产业园西侧,总建筑面积77600㎡,其中地上48000㎡,地下26000㎡,其中:
表1-1 项目概况表
1.2各参建单位概况
建设单位:榆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勘察单位:榆林市岩土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深圳市柏涛蓝森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中昕国际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陕西基泰集团路桥有限公司
1.3测量放线概况
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点及高程点共四个,其中D01(大门口):X=4237454.059,Y=500002.163,高程为1049.455m;D02(西二路围墙):X=4237383.116;Y=500158.684;高程:1052.505m,D03(四中围墙西):X=4237683.312;Y=499968.824;高程:1049.412m;D04(四中围墙东):X=4237715.951;Y=500060.717;高程:1050.257。
1.4工程放线难点
占地面积大,轴线较多,放线工程量较大。
二、编制依据
2.1榆阳区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工程设计图纸、施工合同;
2.2 由建设方提供的基准坐标点、建筑红线及水准控制点等;
2.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4建筑工程强制性条文及适用本方案的国家法律、法规;
2.5《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施工导则》;
2.6《建筑工程质量常见病诊治要点》;
2.7《文明工地管理手册》-QB/SJ9-GL-WMGD-2015;
2.8《标注化管理手册》-QB/SJ9-GL-BZH-2015。
三、施工测量准备
3.1施工测量准备
3.1.1测量工作控制程序 测量成果报监理、业主
竣工测量施
工
测
量施工复验检查
控制网、水准基点加密
施工基线的开工复测
测量
图3-1 测量工作控制流程图
3.1.2 测量总原则
本工程采用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长方向控制短方向的原则。
3.1.3技术准备
根据建筑结构形式和施工场地特点进行场地考察,并结合甲方所给建筑红线点进行建筑物的初步定位,现场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专业测量工程师和测量技术人员充分熟悉图纸,并编制测量施工方案,对关键施工部位和施工难点、重点进行测量技术交底。
3.2 施工测量组织
施工现场以项目经理牵头、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专业测量人员组成一个专业测量组,并将相关测量人员资质进行报审。
确保建筑物定位和施工过程测量控制及成果能满足设计要求,并满足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四、总平面控制网布设
根据总的建筑平面定位图、建设方方所给测量控制点,采用全站仪闭合导线二次回测法将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D01、D02引测至地下室基坑开挖边线外控制桩上,经业主和监理复核认可后构成整个场区总平面控制网。
其控制桩点采取设置钢筋混凝土墩子(600×600),墩顶设置十字控制线,并用油漆进行标识。
周围并用钢管进行围护。
如下图所示意:
平面
剖面
图4-1 桩位表示示意图
五、平面测量主控制线测定
5.1地基与基础部分
地下室(含基坑开挖线):利用现场总平面控制网用全站仪和100m钢卷尺采取直接设站法、投影法和主轴线法相结合方法进行主控线的测定与复核。
5.2主体结构部分
5.2.1主体结构±0.00平面
利用现场总平面控制网用全站仪和100m钢卷尺采取主轴线(纵横轴线)法进行主控线的测定与复核。
5.2.2主体二层以上结构
采用内控法和主轴线控制法相结合。
利用现场总平面控制网用全站仪和100m钢卷尺采取二次回测法,在已浇筑成型的±0.00混凝土楼板上建立各施工区域的平面控制网,经业主和监理复核并签字认可后,作为二层以上结构平面传递内控控制点之用(用于平面和高程控制之用)。
内控基准点周围清理干净,并用铁板或实木板进行适当遮盖,防止杂物或混凝土落下进行破坏。
以上各结构楼层对应于低下一层的内控点处留置300mm×300mm大小的预留洞,便于使用垂准仪传递各轴线控制点之用。
传递轴线时,用垂准仪将±0.00内控基准点投测至相应楼层,并用经纬仪(全站仪)和100m钢卷尺复核无误后,报业主和监理复核确认后,作为该楼层平面测量控制点,并进行结构梁柱的定位放线施测工作。
六、高程水准测量控制网布设
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采取往返联测结点平差法将业主提供的绝对水准点(经各相关部门进行复核后的)传递至各施工区域,并转换成各施工区域的±0.00相对标高或是控制标高,经业主和监理复核确认后用红“∇”标志在周围相应围墙上(塔吊塔身上)作为各区域(各栋楼)高程控制基准点。
七、高程控制测量
7.1 地基与基础分部
7.1.1地下室(含土方开挖)
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采取往返联测结点平差法将各施工区域地下
室相对标高传递至基坑内,经业主和监理复核确认后作为地下室高程控制点。
7.2主体结构部分
7.2.1主体结构±0.00平面
用水准仪、塔尺利用就近高程基准点进行控制。
7.2.2主体二层以上结构
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间距分布均匀并满足结构施工需要的位置(如柱、外剪力墙大角、电梯井)用水准仪往返联测结点平差法布设±1.00相对水准点,用红色油漆标记“∇”,并经业主和监理复核确认后作为±0.000 以上各层基本传递高程点。
以上楼层以此为依据向上引测,在此竖向引一通长直线,消除钢尺的垂直误差。
±500mm以上各层的标高传递均利用首层红“∇”基本传递高程点,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引测,并在投测层标记该楼层相对±500mm红“∇”水准点,经联测复核并报监理确认后,作为该楼层施工高程水准控制点。
图7-1 基准标高传递
该层施测在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可重新引测相应的基本传递高程
点,保证拟建物的测量精度要求。
7.3 装修及安装部分
装修及安装各分部以各楼层+500mm标高(相对于建筑标高)(按照建筑图纸装修做法)进行控制。
八、施工细部放样
8.1 楼层轴线加密放样
利用经纬仪和钢卷尺将各楼层平面测量控制点采用主轴线法逐一引测出建筑物各轴线,用墨线弹在混凝土面上,并在较重要部位用红“∇”予以标志,用于施工质检和模板安装控制之用。
8.2 墙、柱定位及模板放样
8.2.1定位
根据控制轴线位置放样出墙、柱的位置、尺寸线,用于检查墙、柱钢筋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模板位置就位。
必要时候测放出施工控制线以便于检查模板安装定位情况。
8.2.2模板放线
方法一:在混凝土楼面沿墙、柱位置线内侧用电钻钻取φ8孔径(孔深50~80㎜),然后植入φ10光圆钢筋(外露50㎜),模板施工时,将模板根部紧贴钢筋即可确保模板位置准确性;
方法二:在墙柱位置线周围增放出模板线控制线,用于检查墙、柱模板定位准确性,保证的截面尺寸及位置。
图8-1 墙体控制线
8.3 梁、板放样
由于墙、柱、梁、板一次性支模,因此,梁板模板定位利用楼层轴线采用线锤垂吊法引测至梁底满堂红脚手架水平横杆之上进行分中控制。
8.4 围护结构放样
待墙、柱拆模后,进行高程传递,立即在墙、柱上用墨线弹出+500mm 线,不得漏弹,同时根据主体结构施工时所施测的轴线控制线用经纬仪或线锤投测引测出梁、柱、板围护结构控制轴线及控制边线。
如图所示
图8-2 维护结构放线图
8.5 楼梯踏步放样
根据楼梯踏步设计尺寸,在实际位置两边的墙上用墨线弹出,并弹出
两条梯角平行线,以便纠偏。
如图示:
图8-3 楼梯踏步放样图
8.6 门窗、洞口放样
平面施测墙体位置控制线同时弹出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控制线,并在绑好的钢筋笼上放样出窗体洞口的高度,用红油漆标注,然后放置窗体洞口成型模体。
外墙门窗、洞口在已浇筑外墙(梁)竖向弹出通线与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门窗、洞口位置。
8.7 控制点、预留洞设置
8.7.1控制点
±0.00结构平面混凝土完成后,将各施工区域内控制基准点用十字交叉线弹出并用红油漆标志,并砌筑300㎜高保护台。
保护台平时采用钢板遮盖,未经同意不得蓄意破坏。
8.7.2预留洞
在控制点的正上方每层相应位置预留300mm×300mm 大小的预留洞,平时采用厚模板遮盖,以免混凝土或杂物堵塞。
8.8外墙大角控制
外墙拆完模后,沿大角处向内各量出300mm,用经纬仪竖向投测或吊垂线放出通线用以控制外墙转角模板位置,防止大角出现偏差。
在大角模板的相应位置做出标记,待上层大角模板合模时,通线与标记一定要相吻合。
如图所示。
图8-4 外墙大角控制示意图
8.9 施工细部标高与平整度控制
8.9.1基础垫层(土方)标高与平整度
在基坑(槽)土方平整时,采用打300mm×300mm梅花桩(短钢筋或是竹片)控制标高,桩顶标高平垫层面标高。
浇筑垫层时,采用2m长刮尺下口平桩顶来控制垫层平整度与标高。
8.9.2楼层面标高与平整度
楼层结构面混凝土浇筑前,将楼层+500mm标高引测至柱(暗柱)主筋上,并用刷红色油漆标示。
浇筑混凝土时,采取拉线量取法控制楼层标高,同时利用3m长刮尺控制楼面平整度。
九、沉降观测
9.1沉降观测方法和基本要求
9.1.1 仪器设备要求
使用可测Ⅱ等水准的精密水准仪和铟合金水准尺,当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时,使用铝合金塔尺第一段标尺,确保观测误差小于变形值的1/10~1/20。
9.1.2 观测时间和次数
沉降观测必须定期准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首次沉降观测时间为首层结构施工完毕、观测点设置完成后进行。
以后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
装修期间每一个月观测一次。
竣工验收以后,第一年不少于4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一次,直到下沉稳定为止。
对于突然发生的情况,将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单位。
9.1.3 观测点设置与做法
根据图纸上观测点的位置,由专业测量单位负责观测,观测点采用先浇筑后钻孔设置,分为明装式和安装式。
沉降观测点距离地面高可取+0.50m。
9.1.4 沉降观测工作要求
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工作,为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坚持“四定”的工作原则:
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和路线进行观测。
9.2 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本工程拟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
式中:n ——表示测站数;
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
前后视距≤30m;
前后视距差≤1.0m;
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
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2 级别。
9.3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规定,按照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9.4 具体施测程序及要点
9.4.1 施测程序
布置沉降观测点→建立水准控制网→确定固定的观测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成果整理。
9.4.2 施测要点
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按照图纸要求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
2、确定固定的观测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确定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同时绘制沉降观测路线图,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3、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 或N3 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4、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及时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观测仪器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不超过50米。
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
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前视各点观测完毕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9.5统计表汇总
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 定期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
利用沉降曲线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
 ̄
L mn
m、n两点间的距离;
 ̄
、△C n △C m 式中:L mn
/-△C n
△C m =q
十、垂直度观测
10.1 结构施工期间的垂直度观测
在楼层结构施工过程中,在建筑物的四个大角的两个方向进行垂直度观测,观测时间每层结构施工完进行一次观测;并将每次测量数据进行如实记录和存档。
并及时对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10.2装修前的垂直度观测
装修前应对所有的大面的墙柱等进行一次全面的垂直度观测,可以吊垂线和采用经纬仪相配合进行,从女儿墙边或是檐口边(边轴线)吊垂线至一层结构,以测出所有外墙的垂直度偏差,作为外墙装修和变形测量的依据。
10.3装修后(竣工验收前)的垂直度观测
单位工程在装修结束,对建筑物的外墙垂直度再进行一次观测,本次主要以使用经纬仪为主进行观测,并刻度尺配合,测出建筑物的垂直度偏差,并将测量数据进行存档和进行数据分析。
并将测量数据报送相关单位和人员。
十一、竣工测量
11.1测量控制点的点位和数据资料(如场地红线桩、平面控制网点、主轴线点及场地永久性高程控制点)。
11.2地上、地下建筑物的位置、坐标几何尺寸、高程、层数、建筑面积及开竣工日期。
11.3室外地下各种管线(给水、雨污水、热力、电力、电讯等)与构筑物(化粪池、污水处理池、各种检查井等)的位置、高程、管径、管材等。
十二、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2.1人员配备
表12-1 人员配备表
12.2仪器配备及维护
表12-2 仪器配备表
仪器维护:仪器应定期申报计量员到有关部门检定检校,测量组长负责仪器的保管及定期保养。
使用仪器时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及安全操作制度。
12.3自检复线及验线制度
12.3.1必须独立验线,验线须与放线分开进行。
12.3.2验线部位主要包括:
1、定位依据桩位及定位件
2、场区平面控制网主轴线及其控制桩
3、场区高程控制网及±0.000高程线
4、控制网及其定位放线最佳部位。
12.3.3验线及误差处理
1、场区平面控制网与建筑物定位须经平差计算评定其精度并实地验测精度,不符合要求必须重测;
2、细部测量不低于原始测量放线精度进行验测,两者之差须小于或等于限差;
3、为避免测量差错,测量内业计算必须经技术人员复查,复查无误后方可采用。
互查方法:两人对算;相互检验;以不同方法核算;采用“多余观测法”校核。
12.3.4建筑物的定位、基础开挖、结构底板、±0.000及以上,标高以及楼层放线以每四层为单位都邀请公司测量人员、工程监理、质量检查人员共同进行验线,技术负责也应参加。
同时填写楼层复核记录、楼层测量放线记录、测量放线报验单,并请有关人员签字。
12.4项目经理部测量人员岗位职责
12.4.1公司测量班交桩后,对所接桩位、高程进行复核,发现错误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
12.4.2认真进行细部放线工作;
12.4.3依据工程进度,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验线;
12.4.4做好必要的沉降观测记录,配合好各个施工工序;
12.4.5测量人员固定,技术资料由专人负责;
12.4.6仪器要及时检测,杜绝质量事故发生;
12.4.7测量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安全等各项规章制度。
十三、施工测量质量保证体系
13.1 施工测量过程中,应遵循步步有校核的原则,即:在轴线投测前应先校测轴线控制桩准确无误后,再进行投测;施工层放线时,先校核轴线投测是否准确,再进行细部放线,细部放线完毕后,也应复核检查,这样做到步步有校核。
13.2 为保证高程的准确性,每个施工层的高程点至少应传递三个,复核后高差在3mm以内,利用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引测水平线时,水准仪尽量安置在测点范围内的中心位置,使用S3型水准仪应进行一次精密定平。
13.3 施工中应坚持联合验线以及步步验线的原则,联合验线是指监理、总承包方、工方等相关人员联合一起检查放线的精度,确定放线等级。
然后由施工方的技术、质量验线,报施工总承包方验线,如有必要再组织联合验线。
13.4 用钢尺传递标高时,钢尺必须经过检定,且测量过程中要进行三改,即:尺长改正、温度改正、拉力改正。
13.5 充分利用计算机AutoCAD技术,在电脑中模拟实际建筑做出模型,可减少大量的运算,降低错误几率,各级施测人员应认真学习与执行国家法令和规范,认真学习与审核施工图纸,做到按规范工作,按图施工。
13.6 各分包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测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并服从
于项目经理部测量组的业务协调。
13.7 测量工作应严格遵循自检、互检、专检程序,合格后方可报上级管理部门复核验线。
13.8 测量成果的记录要求做到:原始真实、数据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清晰,记录应当场及时填写,不允许先写在草稿纸上后再转抄,保持记录的原始性。
13.9 草图、点志记图等,应当场勾绘,方向、有关数据和地名等一并标注清楚。
测量记录多有保密内容,应妥善保管,工作结束后上缴有关部门保存。
测量计算工作要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
测量人员应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检定校核,确保测量仪器在受控状态之中。
测量仪器的检定必须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有关检定规程并在受控的检定部门进行,一般测量仪器的检定周期为一年(包括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水准标尺)。
13.10 严禁测量黑器具在施工现场出现,作好现场测量仪器的登记、标识、记录等管理工作。
13.11测量验线工作由项目技质部对施工测量工作统一进行管理。
13.12 项目技术部测量组负责建立并复验本工程的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13.13 复核验线规定如下:各分包单位应先进行自检符合标准后再上报项目工程部,项目质量部复检合格后再上报监理公司,各级复核应认真负责,严格把关,不合格者不得向上级复核单位报验。
13.14 复核验线前,各分包单位应提前提交有关报验资料,包括:坐
标依据,高程依据,施测方案,待复核点与所用依据点的位置关系。
只有内业资料正确后,才能进行外业实测。
13.15 轴线及局部点由各分包单位依据总承包方部测量组,提供的平面控制网、高程网(点)自行施测,分包单位对本身所测放的成果精度要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