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实践教学体系
以行业需求及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研究生实践教学构建与探索——以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为例
以行业需求及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研究生实践教学构建与探索———以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为例*王显祥,任静丽,邓居智,葛坤鹏,陈辉,陈晓(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13)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数量上讲,招生规模总体呈扩大趋势,到2020年招生数量突破百大关,40年间,招生数量增长了100倍。
但同时也出现了高校研究生就业困难、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其中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不一致是导致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1-8]。
长期以来,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以学术型人才为主,专业型硕士只占少数。
从当前市场需求来看,对研究生人才的要求已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需要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当前,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仍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岗位需求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而以行业需求与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源于建校之初在国内最早开设的“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放射性地球物摘要:从当前市场需求来看,对硕士研究生人才的要求已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急需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是应用型交叉学科,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该学科的首要目标。
为此,我校以行业需求与创新能力为导向,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对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培养体系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构建了“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社会实践活动平台、专业实习平台”三位一体的创新实践平台体系。
文章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从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开放式课题研究、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等方面入手,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切实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支撑。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名称由来
名称由来
地质资源与地质勘探 教育部"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地质工程分会"在2004年9月武汉会议上,经过充分的讨论,一 致认为,教育部颁发的普通专业目录中将工科地质专业划分为"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工程 "2个专业、在引导性目录中将工科地质专业统一在"地质工程"专业中,这种专业划分违背了教学 规律,存在很多弊端。因此,建议采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这一名称代替原"地质工程"专 业。
目的意义
当前,中国教育如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同时又要尽可能排除市场经济对教育的消极影 响,如何建立起既符合教育规律又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新体系和新模式等问题是中国教育战略面 临的时代课题。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可能是盲目的实践",所以开展并加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理论基础的研 究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教育问题
4)基础工程地质问题 主要包括人类工程(水利设施、路桥、核电站、大型民用建筑等)的地质基础研究与环境保护等。 5)全面深入认识地球 加强学科综合研究,全面了解地球系统的作用原理,为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提供指导。 6)加强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学科发展。 国情与经济发展需要 首先,中国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并且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尤其是中 国加入WTO后,地质工科教育原来面向的地矿行业也在经历体制上的根本性转变,国土资源部的 政府职能和运行机制已完全不同于原地矿部。
教育问题
地质科学发展趋势 1)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主要包括:能源与矿产资源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发现、勘查、开发和保护。 2)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 主要包括地震观测与预报,泥石流、滑坡发生规律与防治等。 3)生态环境与地球化学环境 主要包括对不同类型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湿地环境、城市环境、草原环境等等),进行评价 和预警,为社会规划与发展提供依据。
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7)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本学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听说能力。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1、能够较为熟练地检索、阅读本专业的中、外文资料,并能较为清楚地分析、评价和利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中外文资料,在从事某项研究时不遗漏重要文献。
2、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掌握地质资源与地震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通晓学科发展前沿和国际化准则,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组织能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
3、熟悉和掌握学术规范,了解相关的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不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发现、观点、数据、材料相混淆,尊重他人成果,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1、结合博士研究生的特点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道德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与法制教育。
2、博士生应通过课程学习加深理论基础,扩大专业面。
3、在指导上采取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师负责和专业教研室或研究所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也可和其他高校、研究单位或工厂企业联合培养,并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指导。
4、导师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在研究生入学后,从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订每个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并检查督促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研工作、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二级学科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二级学科一、引言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是地学科中的两个重要二级学科,涵盖了地球内部构造与组成及其在人类活动中的应用。
地质资源主要研究地球内部的各种资源,如矿产、能源等,而地质工程则是利用地质原理和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学科。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二、地质资源的分类与特点2.1 地质资源的分类地质资源主要可以分为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几大类。
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如铁矿、铜矿、煤炭和石油等。
能源资源主要包括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石油、天然气、风能和太阳能等。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主要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
2.2 地质资源的特点地质资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分布不均:地质资源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匀,某些地区富含某种资源,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贫乏。
2.持续消耗:由于人类的需求和开发行为,地质资源是持续不断地被消耗的,因此资源补充的速度往往远远赶不上消耗的速度。
3.高度依赖:地质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各个行业和领域都离不开地质资源的支撑。
4.对环境的影响: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往往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三、地质工程的应用领域地质工程是利用地质原理和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以下是地质工程的几个主要应用领域:3.1 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是地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土壤和岩石在工程中的应力、变形和稳定性等问题。
岩土工程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和能源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2 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是地质工程的前期工作,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调查和分析,提供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依据。
工程地质勘察在道路、隧道、桥梁和水利工程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3.3 灾害地质灾害地质是研究自然灾害与地质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的学科。
灾害地质在防洪、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预测、预警和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培养方案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
同学们!咱们这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啊,就像是地球的探秘者训练营。
这个专业主要就是研究地球内部的那些宝藏——地质资源,像石油、天然气、金属矿、非金属矿这些,同时呢,还得搞清楚地球的各种地质结构和工程地质条件,为各种大型工程建设打基础。
简单说,一边找宝贝,一边确保盖大楼、修大坝的时候地底下稳稳当当的。
二、培养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 基础地质知识。
咱得把地球的基础知识学扎实喽,什么岩石啊、矿物啊、地层啊这些,就像认识人体的各个器官一样,得知道地球的这些“零件”都是啥样的。
要能熟练识别各种岩石和矿物,就像你能轻松认出苹果和香蕉一样。
而且要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知道咱们这个地球是怎么一步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2. 地质资源知识。
对于那些珍贵的地质资源,像石油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在地下哪里能找到它们,得门儿清。
还有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的分布规律、开采方法等知识,都要装进脑袋里。
这就好比你要知道宝藏在哪个山洞里,还得知道怎么把宝藏安全地拿出来。
3. 地质工程知识。
当涉及到在地质环境里搞工程建设的时候,咱们得掌握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
要知道怎么去评估一个地方的地质条件适不适合盖大楼、建桥梁,要是地底下有软乎乎的淤泥或者容易滑动的山体,那可就麻烦了,所以得学会怎么提前发现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
# (二)能力目标。
1. 野外考察能力。
咱们这个专业可不能老在教室里闷着,得经常跑到野外去。
要具备很强的野外考察能力,就像探险家一样。
在野外,要能准确地观察地质现象,记录数据,比如哪里有断层啊,岩石的层理走向是啥样的。
而且得能在野外生存,可不能一到野外就饿肚子或者迷路啦。
2.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在研究地质资源或者处理地质工程问题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比如说,石油开采的时候遇到了复杂的地层结构,或者是在修隧道的时候遇到了地下水渗漏。
这时候就需要咱们能像侦探一样,分析问题出在哪儿,然后想出解决办法。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英文)名称: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一、学科概况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是研究地质体勘查(察)评价和开发利用的学科。
本学科涉及资源和环境两大领域,与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发展既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也是进行工农业建设的先行和超前性工作。
因此,本学科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学科。
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我们的祖先已懂得寻找和利用铜、锡、金等矿产资源;公元前七百多年已能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16世纪中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开始萌芽,并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独立的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全球恢复重建为本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遥感、航空物探、化探、土力学、岩石力学、统计学等相继被应用到本学科研究中。
1958年电子计算机首次用于地质研究,促进了本学科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化研究方向发展。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板块学说的兴起取代了槽台学说,为区域成矿学研究和成矿区带划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矿床统计预测、勘探概率决策系统相继提出和完善,并在指导找矿突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成因演化论之后,结构控制论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各类地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80年代,矿床模型、盆地分析、克立格储量计算方法、地质统计学、勘探过程最优化决策理论和方法逐步完善,并随着测试技术和探测手段的进步,仪器分辨率和检测精度不断提高,促进了新一轮的全球找矿高峰。
90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已不容忽视,促进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学说形成;此外,在矿产勘查领域一些新的理论和技术(如地质异常成矿预测、勘探者专家系统、GIS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相继被提出,以适应找矿难度不断增大的勘查新形势。
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包括矿产普查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包括“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和“地质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具有50年的发展历史。
2003年:国家有7个一级学科授权单位,其中5个单位参加评估,我校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以各个单项成绩均领先的可喜成绩名列全国第一!2006年:国家有12个一级学科授权单位,其中10个单位参加评估,我校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以总分100分,各个单项成绩均领先的可喜成绩继续名列全国第一!2007年,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于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点,是国家教委于1988年首批评定的国家重点学科点(1986年数学地质学科被批准为博士点;石油地质与勘探1981年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94年经湖北省教委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1997年被重新归属为新的“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
该学科被认定为新一轮国家级重点学科(2001),2006年通过国家重点学科的评审。
本学科逐步形成了三个研究领域:1)固体矿产领域;2)能源矿产领域(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煤、煤层气和铀方向);3)地学信息工程领域。
“地质工程”二级学科前身是探矿工程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原探矿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学科(1988年)、第一批博士点(1981年)和博士后流动站(1986年);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是省、部级重点学科(1984年)、第一批博士点(1981年)。
1997年我国对学科进行调整,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中的“工程地质”与“探矿工程”合并为“地质工程”,我校地质工程是新一轮国家级重点学科(2001),2006年通过评审。
近年来辐射新增了4个博士学科点:岩土工程(教育部批)、安全技术及工程(教育部批)、钻井工程(自设)、地下建筑工程(自设);形成了五个主要研究领域:1)探矿工程技术;2)地质工程装备及新材料;3)岩土与基础工程;4)地质灾害防治;5)地下工程及安全技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标准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长安大学2005年12月28一、总则(1) 自教育部1998年颁布本科基本专业目录和引导性专业目录以来,传统的地质工科已归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个大的学科,在课程设置、课程容等方面必须作了一些大的调整。
对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定位、涵、培养目的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不便与其他国家开展学科交流,从而影响学科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使办学规化、开放化,让社会更加清楚地了解本专业的全貌,便于各有关高校办学、交流、评估,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本规。
(2) 专业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代号:0818y。
(3) 以建设品牌专业为建设目标,以坚持“精品”教育为指导思想,通过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专业规建设,规本科教学。
把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建设成为国家一流学科。
(4) 本规适应于资源勘查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等专业方向。
(5) 为满足教育部专业调整后的专业教育指导精神要求,同时考虑各高校原有专业特色,因此,设置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公共的底线课程和具有专业特色的选修课程,各高校可因特色而宜,在规允许前提下合理制定特色计划。
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1.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的历史我国高校在解放前就有地质工科的各个专业,解放后,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成立地质学院、地质学院, 60年代、70年代有相继成立地质学院、地质学院、地质学院、地质学院及华东地质学院.地质工科的高等教育较快发展始于解放之后,1950年中国矿业大学设立了工程地质教研室,1951年创办煤田地质工程系,设有地勘和钻探两个学科,1953年学校搬迁,更名为矿业学院,增设煤田地质与勘探等本科专业。
此外,1952年中南矿业学院成立,设立了地质专业和探矿技术专业,开始招收专科生。
1954年设立本科开始招收本科生。
1951年东北地质专科学校组建,1952年10月以东北地质专科学校为基础,与大学地质矿物学系,东北工学院分院地质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工学院部分基础学科教师合并,成立了属于工科性质的东北地质学院,1953年开始招生,1958年更名为地质学院。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二级学科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二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是地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两个二级学科。
地质资源学研究地球内部和地壳上所蕴藏的矿产、能源等各种资源;而地质工程学则着眼于地球工程的应用,旨在为人类社会的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
地质资源学主要研究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地球内部和地壳上的各类自然资源。
地质学家通过考察地质体的形态、构造、岩石性质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揭示资源的蕴藏规律。
同时,地质资源学也致力于系统评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可利用性。
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为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指导,还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矿产资源是地质资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地壳中矿石的勘探和开采,可以获得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等多种资源。
地质工程的发展离不开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它在提高矿产资源勘探效率、减少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
通过地质资源学的研究,深入了解能源资源的储量、分布和开采技术,为能源供应提供有力支持。
对于减少能源短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地质资源学的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
地质资源学不仅关注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还研究地表水的补给和水文地质条件。
通过地质资源学的研究,可以高效利用并保护水资源,为人类提供持续的安全饮用水和农业用水。
地质工程学作为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旨在将地学原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为人类社会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
地质工程学包括地质勘察、工程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地质勘察是指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信息和数据的过程。
通过对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位等进行详细考察和分析,地质工程师能够了解地下条件,预测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工程方案,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工程地质环境评价是在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环境进行评价,包括地质灾害、土壤侵蚀等。
一级学科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徐恒力
周爱国
马腾
三、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求真务实学风和健康体魄,从事地下水科学研究,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地质工程领域地下水问题调查、评价等方向的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习年限:3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类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课
(至少修18学分)
S200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S20025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1
第一外语(含专业英语)
4
140
1-2
S11002
多元统计分析
3
48
1
任选二门
S11015
数学物理方程
3
48
1
S11016
1
含水层系统三维表达与过程耦合的数值模拟
综合利用水文地质信息刻划含水层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建立地下水水流与水质、地质过程、地热及水文地球化学等的耦合数值模型。
焦赳赳
唐仲华
李海龙
成建梅
2
地下水与地质灾害防治
研究水资源开发方式或程度不当、地下水过量开采、矿山开发对水资源系统的过度扰动等引发的区域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岩溶塌陷、土地沙漠化等环境地质问题的机理和过程,提出科学的防治对策。
王焰新
李义连
马腾
6
3S技术与地下水资源管理
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技术支撑平台,研究地下水资源评价、利用与管理的信息技术方法。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是国内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它涉及到地球的地质特征及其内在性质,以及如何在地球科学中应用这些属性来探索、开发、利用和保存地质资源。
本文将按照以下步骤详细阐述此一学科。
第一步:概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融合了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来研究地球系统中的地质特征以及地球的内部构造。
其目的是研究地质资源的形成、储存、分布、开发和利用等问题,以及解决由此带来的环境和地质工程问题。
第二步:地质资源的研究通常来说,地质资源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探索和评价。
探索主要是针对未知地质资源的寻找,这项工作涉及到对地面和地下的成形物、矿床和地质构造等内容的研究和分析。
评价主要是基于探索的结果,对已知地质资源的数量和成分进行鉴定和评价,为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
第三步:地质工程的研究地质工程主要涉及到地质环境的工程问题解决,它需要结合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寻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可以有基础工程、建筑工程、洞穴工程、坑工程、地下工程等多种形式,工程中需要对地质环境进行分析,以判断地质环境是否适合工程建设,从而为工程的安全施工和提高工程的使用效能做出更好的保证。
第四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应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在很多领域中都有应用,如:冶金、能源、建筑材料、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等领域。
在建筑材料领域中,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被用于制造混凝土、石材、石膏、玻璃等材料。
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被用来确定最佳的路线、减少路况对交通的影响,以及预测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总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的研究和应用都是非常广泛和重要的,为人类的工业、农业、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人类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换代,预计这一学科还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地质资源和地质工程是两个紧密相关的一级学科,它们在地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质资源是指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地球物质,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地震等自然资源。
地质工程则是指运用地质学知识和技术,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和利用,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地质资源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中矿产资源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资源之一,发展了现代工业、农业、医药等各个领域。
能源资源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以及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
水资源是维持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资源之一,涉及到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工业用水等方面。
土地资源则包括城市用地、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等,是城市化、现代化发展所必需的。
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专业的技术和方法,这就是地质工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
地质工程师具备野外勘探、采样、试验、测绘等技能,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空间分析、模拟和预测等环节,为地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除了地质资源外,地质工程还与环境保护、灾害预防等方面密切相关。
地质工程师可以对地质环境进行评估和监测,发现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为环境保护和灾害预防提供技术保障。
例如,在城市化进程中,地质工程可以实施地下工程,解决城市土地紧缺问题;在水利工程中,地质工程可以评估隧道、堰坝等建设的可行性,保障工程质量。
总之,地质资源和地质工程是一对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一级学科。
地质资源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而地质工程则是保障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支撑。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地质资源和地质工程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相信这两个学科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标准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长安大学2005年12月28一、总则(1) 自教育部1998年颁布本科基本专业目录和引导性专业目录以来,传统的地质工科已归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个大的学科,在课程设置、课程容等方面必须作了一些大的调整。
对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定位、涵、培养目的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不便与其他国家开展学科交流,从而影响学科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使办学规化、开放化,让社会更加清楚地了解本专业的全貌,便于各有关高校办学、交流、评估,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本规。
(2) 专业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代号:0818y。
(3) 以建设品牌专业为建设目标,以坚持“精品”教育为指导思想,通过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专业规建设,规本科教学。
把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建设成为国家一流学科。
(4) 本规适应于资源勘查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等专业方向。
(5) 为满足教育部专业调整后的专业教育指导精神要求,同时考虑各高校原有专业特色,因此,设置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公共的底线课程和具有专业特色的选修课程,各高校可因特色而宜,在规允许前提下合理制定特色计划。
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1.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的历史我国高校在解放前就有地质工科的各个专业,解放后,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成立地质学院、地质学院, 60年代、70年代有相继成立地质学院、地质学院、地质学院、地质学院及华东地质学院.地质工科的高等教育较快发展始于解放之后,1950年中国矿业大学设立了工程地质教研室,1951年创办煤田地质工程系,设有地勘和钻探两个学科,1953年学校搬迁,更名为矿业学院,增设煤田地质与勘探等本科专业。
此外,1952年中南矿业学院成立,设立了地质专业和探矿技术专业,开始招收专科生。
1954年设立本科开始招收本科生。
1951年东北地质专科学校组建,1952年10月以东北地质专科学校为基础,与大学地质矿物学系,东北工学院分院地质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工学院部分基础学科教师合并,成立了属于工科性质的东北地质学院,1953年开始招生,1958年更名为地质学院。
资源勘查工程地质综合实习教学体系探索与构建——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
资源勘查工程地质综合实习教学体系探索与构建——以西南
交通大学为例
石宇;张云辉;赵晓彦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24()10
【摘要】地质综合实习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巩固专业核心知识,并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维方式,可对后续就业、读研深造奠定扎实的基础。
以绿色能源的勘探开发为目标,探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质综合实习的教学体系建设。
以地热资源为核心,探索构建地热地质成因、地热资源量估算、地热开发模拟、地热利用工艺为主线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对教学目标与思路、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内容设计、实习实施过程、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提出了教学改进的思考。
实践表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质综合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页数】5页(P98-102)
【作者】石宇;张云辉;赵晓彦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势,构建资源勘查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2.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之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构建探讨——以我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
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4.基于“互联网+OBE”理念的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附件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附件“地质学实践教学新体系”概况成果名称地质学实践教学新体系成果完成人周鼎武赖绍聪张成立张复新张云翔成果完成单位西北大学推荐等级建议贰等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陕西省教育厅推荐时间2004 年12 月 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地质学实践教学新体系”概况周鼎武赖绍聪张成立张复新张云翔(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自1993年以来,在全面研究、分析国内外地球科学发展现况和趋势,评估西北大学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基础上,为适应地球科学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形势,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地质学本科实践教学进行了全新构建,并在与时俱进的建设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反复研究探索,补充修改完善,形成了贯穿本科教学全过程的符合教学规律,培养基本素质和技能,启发综合思维,激发创新精神和自律管理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一、地质学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教育理念1、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是传承,又是超越。
教育既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又要学生获得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能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吸收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指导者,知识创新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学生已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的平等关系决定了他是教学过程的主动、自觉的参与者和探索者。
2、地学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人口超载、资源短缺、灾害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已严重的影响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深入研究地球,科学合理的开发地球,理智的关爱保护地球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注目的重大课题。
中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资源能源需求的快速增加、环境保护日趋重要,也是中国地球科学研究关注的重大问题。
当今的地球科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由于新思想、新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应用,地球科学已从静态到动态,从运动学到动力学,从地球表层向地球外部空间和向地球的深部延伸。
而且地学的同函和功能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地球科学越益关注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能源、灾害等重大问题。
地质工程培养方案
本培养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相关教学单位负责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或市场需求变化,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地质工程培养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质工程领域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满足社会对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制定本地质工程培养方案。
4.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工程问题,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质量保障与监控
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培养方案的实施。
2.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3.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
四、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等。
2.专业基础课:地质学、力学、土木工程、测量学、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学等。
3.专业核心课: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基础工程、地下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等。
2.能力要求
具备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项目管理的能力;具备解决复杂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交流与协作能力。
3.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5;修改日期3作者简介李 峰(5),男,教授,主要从事矿产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教学与研究工作。
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与创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实践教学体系李 峰,庄凤良,周 梅(昆明理工大学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昆明 650093)摘要:未来社会企业需要地质专业学生具备宽广的学科基础和多种潜质,具有开展3维和4维综合、解译和预测的创新能力,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要培养合格的创新型工程人才,须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文章从创新型工程人才的能力结构角度出发,论述构建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包括课程基础实验、开放实验、野外实习等三大模块。
关 键 词:创新-工程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地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550(2008)04-0285-03Pra cti ce Teach i ng Syste m for I nnova ti ve Ta len ts of Geologi ca lResour ces and Geolog i ca l Eng i n eer i n g SubjectsL I Feng,ZHUA NG Feng 2liang,ZH OU Mei(Facu lt y of Land Res ource Engi neering,Kunm ing Univers i t y of Sci ence and Technol ogy,Kunm i ng 650093,China)Ab stra ct:The future s ocia l ente r p rises require the geol ogica lm ajorswith a br oad ba se,a va ri e ty of potential subjec ts and the i nnova 2ting ability of comp rehensi ve,i nte r p re tation and f oreca sting of the three 2di mensi on and f our 2di mensi on .I n orde r t o foster the qua lifiedpe rs onne l of innova tive p roj ec ts,the discipli nes of the geol ogical re s ource s and geol ogica l enginee ri ng need t o continu ously u p grade the leve l of teaching p rac tice .Fro m the pers pec tive of innova ting the abilities of engineer i ng talents,the pape r ill um i nate s the ideas of con 2struc ting creative t a lents on practica l teachi ng syste m ,i ncluding the ba sic course ex peri ments,the open experi ments and the field P rac 2tice .Key wor ds:innova tive 2engineering abilit y;practi ce teaching syste m ;geol ogica l educa ti on1 引 言地质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地质科学除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矿产资源、能源以外,还肩负着协助解决有关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等许多重大科学问题,认识地球、利用地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地质科学的基本任务。
昆明理工大学在1954年成立了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1998年更名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科点在54年的发展中,本科专业名称和构成几经变更,但工科属性始终未变,坚持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21世纪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学科服务领域,建立一个分支学科间相互联系更紧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点正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的覆盖面,建设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基地。
2 五大基本能力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是应用型学科,培养的本科人才应具备以下能力结构:(1)获取知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包括自学能力、更新专业知识的能力、凝练学科知识的能力和地学信息辨别、剖析、提取及处理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
创新型工程人才应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在: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从3维、4维角度解析地质体,独立分析和解决地质问题;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设计和计算能力;具备开展学术交流和项目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3)工程实践能力。
“工程教育”是工程和教育两个系统的复合,它既有一般教育的共性,又具有显著的工程特性。
工程活动的领域包括研究、设计、规划、开发、施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咨询等工程活动。
工科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主要基础,面向科学技术实际应用,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善于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高级工程人才。
地学创新型工程人582第6卷 第4期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02-1:2008-07-2:197-才的能力培养一定要面向工程实际,在课程综合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大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度,包括从资料收集、问题分析、提出观点到解决方案等,尽可能与完整的工程问题紧密结合。
(4)创新能力。
只有开拓创新,才会有突破和发展。
工科地质人才教育中,同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
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参加科学研究,尤其是学科特色领域的项目工作,撰写科研论文,获得科研训练,启迪思维,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
此外,未来社会要求工程师不仅要掌握现代工程技术,还要有处理技术、人与社会方面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交与表达能力,也将影响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按照上述能力结构要求,结合本学科特色,我们认为,当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应着力培养学生五大基本能力:对不同尺度地质体和地质作用的认知观察和信息提取能力;地质图填制、分析和应用能力;勘查技术应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岩石矿物分析测试技术方法的应用能力;综合分析研究能力。
3 “三模块五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31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增强“五能力”培养,2003年以来,学科点在加强地学实验教学中心、研究室、实习基地等平台建设的同时,改变过去只孤立开展实验或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路,按“五能力”培养的需要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改革理今,设计出由多模块、多层次和多类型实验组成的、循序渐进的、实验与实习结合的、实验向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延伸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构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三模块五能力”实践性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312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31211 课程实验教学依照本科教学计划,按课程开设,是本科生必须完成的基本实验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整合,重新设置实验项目与实验次序,按实验性质分成4种类型:(1)基础型实验。
包括地质学基础、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等学科基础课的实验,重点解决对不同尺度地质体、地质作用的认知观察和信息提取能力。
(2)设计型和工程型实验。
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勘察、矿产勘查学、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等专业课的实验教学。
设计型实验侧重掌握工程原理和工程布置的相关技术,工程型实验侧重技术方法的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设计型和工程型实验重点提高学生场地勘查技术应用及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为使实验环境真实化,实验尽可能到实际工程场地进行,做到场地实验工程化。
如地质雷达等地球物理勘查实验,在实际工程场地进行,便于将反演结果与地质及钻探成果比较,使学生对技术原理、方法效果和解决的工程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3)综合型实验。
主要包括构造地质学、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学、环境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岩石成因和矿床成因分析、GI S 原理与应用等专业课或其他课程的综合性实验教学。
综合型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微观-宏观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信息等现象或资料的归纳分析,就某一专门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总结规律,提出认识,是提升学生综合分析研究能力、启迪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综合型实验对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学科点不断研究各课程特点,组织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设计并开出更多的综合型实验项目,提高开出率。
31212 开放式实验教学开放式实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点面向毕业班和对地质研究工作兴趣浓厚的低年级学生,时间一般安排在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阶段和假期。
该类实验既能为广大学生提供多种自主性和扩展性实践学习的机会,还满足对部分学生有针对性重点培养的需求。
包括:()工程型实践。
主要与教师承担的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察等项目结合,由课题组发布项目工作需求信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地与教师联682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年8月1系,提出申请,经课题负责人同意和落实具体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工程类项目实践,从中进一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该类实践活动效果良好。
(2)研究型实践。
主要与教师的各类应用基础、企事业单位合作等项目结合,是直接的科研实践。
近几年,本学科的年均科研经费600-800万元,项目数明显增多,具备了引入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条件。
科研项目中除大量的数字化处理、图件编制、综合信息处理与提取、矿物分离、分析测试、参数计算等工作外,一些单项研究任务,可分解成开放式科研实践项目,经师生双向选择,协同完成。
近5年,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约70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是在该类研究实践基础上完成的。
应该说,这类实践活动是教学、科研双赢的举措,尤其是为学生提供了体验科学研究的良好平台,是增强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3)创新型实践。
本学科经过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西部重点矿带区域成矿学、构造成矿动力学、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地质旅游与地质遗迹和环境工程地质等特色研究方向,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地域优势。
厚重的学科优势,良好的实验教学和研究环境,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向有潜质的优秀学生提供创新舞台,学科点一方面鼓励支持学生申报学校课外科技发明项目,实验室和研究室给予全力开放,并配备教师指导学生收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测试分析、综合研究和论文编写等。
另一方面,对优秀毕业论文作者给予“额外指导”,要求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提炼科学问题,发表有一定新见解的科技论文,使这些学生在独立科技创新活动中,体验乐趣,激发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