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之名词解释答
答案一、名词解释:1、L型细菌:亦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是由于细菌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的破坏或合成被抑制所致。
此种细菌在普通环境下会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
2、中介体:为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结构,多见与革蓝染色阳性菌。
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又称为“拟线粒体”。
3、质粒: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它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4、芽胞:是细菌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脱水形成的一个空泡,具有多层致密的结构,抵抗力特别强。
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5、热原质:又称为致热原,将它注入动物或人的机体可引起发热,它的成分是革蓝染色阴性菌的LPS。
热原质耐热,但不易挥发,可用蒸馏的方法祛除。
6、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7、溶原性转换:细菌从温和噬菌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8、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9、正常菌群:指定居于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微生物群,在一般情况下,对机体有益无害。
10、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11、人工自动免疫: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如疫苗、类毒素等),使机体免疫系统因受抗原刺激而产生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
12、SPA:存在于9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可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IgG分子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
SPA的这一特点可增强葡萄球菌的抗吞噬能力。
13、肥达试验:利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的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分别与不同稀释度的患者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含量的多少和早期及恢复期抗体的动态变化,辅助临床诊断肠热症。
14、霍乱肠毒素:是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为不耐热外毒素。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1.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的,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0.1㎜)。
特点:小、简、低。
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3.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只含1个DNA分子的原始核区而无核膜包裹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4.细菌是一大类细胞细小、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只能在等渗或高渗(细菌宜等渗或低渗)培养液中保存或生长。
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生成。
6.球状体又叫原生质球,指还残留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外膜的原生质体。
7.支原体: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适应自然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8.细胞质指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不流动的,真核生物的不断流动。
9.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颗粒,主要功能是储存营养物。
10.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其化学成分是大型环状双链DNA,一般不含蛋白质。
用富尔根染色法可见到紫色、形态不定的核区。
除染色体复制时,一般为单倍体。
11.质粒:自主复制的染色体外的遗传成分,通常是小型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12.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折光性强、抗逆性强的休眠体。
每一个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不起繁殖作用。
13.芽孢萌发:由休眠状态的芽孢变为营养状态的细菌的过程。
14.裂殖指一个细胞通过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15.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微生物学考试复习-名词解释大全
考前复习: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者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3.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
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4.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成为芽胞。
5.性菌毛:仅见于少量G-菌,数量少,一个菌只有1-4根,比普通菌毛长而粗,中空呈管状。
6.鞭毛:许多细菌,包括所有的弧菌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和个别球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少仅1-2跟,多者达数百根,这些丝状物称菌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7.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8.热原质:或称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称为热原质。
9.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
10.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称为细菌素。
11.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病毒和真菌等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12.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13.防腐: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14.无菌操作:无菌是不存在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
15.溶原性细菌:宿主菌在温和噬菌体感染后,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基因整合,使宿主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16.转化:是受菌体直接摄取供体菌的DNA 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3.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分泌至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其厚度不小于μm称为荚膜或大荚膜。
厚度小于μm为微荚膜。
荚膜具有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致病性有关。
4.芽胞(spore):某些细菌生长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浆失水浓缩,形成折光性强、呈圆形或椭圆形的一种坚实小体。
芽胞耐干燥,在消毒灭菌学上以杀死芽胞作为标准。
5.鞭毛(flagellum):从某些少数细菌菌细胞上生长出的一种纤细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它与免疫性、鉴别、致病性有关。
6.菌毛(pilus):某些少数细菌菌体表面生长出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更硬而直的丝状物。
菌毛分为两种,一种为普通菌毛,与致病性有关;另一种为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物质传递接合有关。
7.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一种遗传物质,为闭合环形双股DNA,能独立自我复制、转移赋于宿主菌产生新的生物学特性。
在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R质粒、F质粒等。
质粒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抗药性形成、某些毒素产生有关。
8. L型菌:是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形态呈多形性。
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固体培养基中产生荷包蛋样菌落。
L型菌仍具有致病性。
9.热原质(pyrogen): 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数是革兰阴性菌,热原质微革兰阴性菌细胞壁重的脂多糖。
10. 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A,当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发挥其毒性作用。
11. 外毒素(exotoxin):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至菌体外,具有毒性作用的蛋白质。
12. 细菌素(bactericin):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作用范围狭窄,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13. 代时(generation time):是指细菌生长繁殖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
14. 抗生素(antibiotic):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化学物质。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之名词解释答案
一、名词解释:1、质粒: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它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2、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3、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中,单个细菌经过无数次分裂后所形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或克隆。
一个菌落中的细菌为纯种细菌。
4、灭菌:指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
5、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
6、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的细菌。
7、假菌丝:芽生孢子生长至一定大小后如果不与母体脱离,形成菌丝状,则被称为假菌丝。
如白色念珠菌可产生。
8、干扰素:是细胞在受到病毒等物质的诱导下,由细胞基因编码产生的具有高度活性、多功能的蛋白质。
可分为α、β、γ三种。
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功能。
9、噬菌体是由D.Herelle和Twort各自独立发现的。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10、活性污泥(activesludge)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11、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12、伴孢晶体(parasporal crystal):某些芽孢杆菌,如苏云芽孢金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的碱溶性蛋白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13、生化需氧量(常记为BOD)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的某些可被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14、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15、生物降解一般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可能是微生物的有氧呼吸,有可能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16、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μm,长度约0.5~5μm)、构造简单、胞壁坚强、多以二决裂方法滋长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菌落(colony):单个(或集合在的一团)微生物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别处或内部进展、滋长到必定程度能够形成肉眼可见的、有必定形状构造的子细胞进展群体。
3.芽孢:是指某些细菌在进展发育后期于细胞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卵形或圆柱形的抗逆性休眠体。
4.PHB:聚-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专门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
5.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滋长、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6.立克次氏体:是一类大年夜小介于平日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专门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7.蓝细菌(Cyanoobacteria):旧名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化汗青悠长、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感化的大年夜型原核生物。
8.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平日指那些菌丝体较蓬勃又不产生大年夜型肉质子实体构造的真菌。
9.蕈菌:又称伞菌,也是一个通俗名称,平日是指那些能形成大年夜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包含大年夜多半担子菌类和极少数的子囊菌类。
10.粘细菌:别名子实粘细菌,是一类具有最复杂的行动模式和生活史的原核微生物。
11.能量寄生微生物:因衣原体需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但有必定的代谢活性,能进行有限的大年夜分子合成,但缺乏产生能量的体系,必须依附宿主获得A TP,是以又将衣原体称为“能量寄生型生物12.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自力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13.鞭毛:某些细菌长在体表的长丝状、波曲状的从属物,称为鞭毛,其数量一至十根,具活动功能。
14.伴孢晶体:在芽孢旁伴生的菱形碱溶性的蛋白质晶体。
15.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
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的一层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柔嫩、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因它在活细胞中不分泌到体外,仅在细菌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才释放,故称内毒素。
2.COD:即化学需氧量,是表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简便的间接指标,指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
3.抗体:是高等动物体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原养型: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相同遗传型均用[A+B+]表示。
5.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者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6.温和噬菌体:是指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因而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成为温和噬菌体。
7.单克隆抗体:指由一纯系B淋巴细胞克隆经分化、增殖后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单一成分、单一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分子。
8.艾姆斯实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
9.转导:通过温和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中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
10.生物固氮: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完美整理版)
艾姆氏试验: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物的方法。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而产生氨的作用。
B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菱形或双椎形碱溶性蛋白晶体。
伴胞晶体对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有毒杀作用。
疵壁菌:嗜盐菌、产甲烷菌等古生菌的细胞壁中不含有典型的肽聚糖成分,被称为疵壁菌。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
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宿主后,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光镜下可见、形态大小和数量不等的小体。
病毒:是一类只含一种类型核酸、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活性的超显微非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
病毒粒子: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巴斯德效应:酵母菌酒精发酵时通入氧气,发酵减慢,停止产生乙醇,葡萄糖消耗速率下降。
氧对发酵的这种抑制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半合成培养基:是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份的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而制成的半固体状态培养基。
表型:是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变异:是生物体在某种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所起的遗传物质结构和数量的改变。
半抗原:即不完全抗原。
指只具备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
巴斯德消毒:用于牛奶、啤酒、果酱和酱油等不能进行高温灭菌、而又不影响食品风味的、但能杀死其中的无芽孢病原菌(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等)的一种低温消毒方法。
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
是指在20℃下,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进行微生物氧化时,5日内所消耗分子氧的毫克数。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微生物: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一般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一原核:真细菌,古生菌真核:真菌(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1.培养物culture: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
2.纯培养物pure culture: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3. 混合培养物: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4. 菌落: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5. 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环境的技术。
6.培养基culture medium:培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人工配制、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7. 二元培养物:培养物中只含有二种微生物,而且是有意识的保持二者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培养物。
8. 分辨率: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9. 古生菌:在分类地位上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列为第三域,并且在进化谱上更接近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仁,在细胞构造上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原核生物;多生活于一些团结十分恶劣的极端环境中,如高温、高盐、高酸等。
(与细菌具有类似的个体形态,多生活于一些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的极端环境中,如高盐、高温、高酸。
)10.霉菌: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霉菌菌体均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11.菌丝(Hypha)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12.由许多分枝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菌丝集团,称为菌丝体菌丝体(Mycelium)13.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无分类学意义的普通名称,通常以芽殖或裂殖来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以与霉菌分开。
极少数种可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14.原核微生物:一大类细胞微小、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1. 微生物: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2. 细菌:单细胞微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以分解有机物和合成有机物为生。
3. 病原菌:引起疾病的细菌,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等。
4. 病毒: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繁殖,引起各种传染病。
5. 真菌:多细胞生物,以分解有机物为生,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6. 抗生素: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泌的物质,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7. 免疫系统: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8. 共生: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一起生活,互相有益。
9. 异生: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一起生活,对彼此都无益。
10. 胞外多聚物:微生物分泌的高分子物质,能够附着在细菌表面形成生物膜。
11. 生物膜: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形成的一层薄膜,起保护作用,也可以影响其它细胞的附着和生长。
12. 毒性因子:微生物分泌的物质,能对寄主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13. 草原土壤细菌:生活在草原土壤中的细菌,对土壤含氮物质的分解具有重要作用。
14. 氨氧化细菌:能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的细菌,参与氮循环中的氨氧化过程。
15. 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的多样性。
16.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态角色、多样性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17. 微生物发酵: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的过程,如乳酸发酵、酒精发酵等。
18. 气候变化: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系统发生变化,对微生物生态和多样性产生影响。
19.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也包括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20. 毒品耐药性:微生物对抗生素等药物的抗拒能力,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21. 基因工程:利用重组DNA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具有特殊功能。
22. 微生物遗传学:研究微生物遗传变异、遗传进化和基因表达的学科。
(完整)微生物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体型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倍才能观察到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
微生物学: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它们的一门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细菌(bacterium):是属原核生物界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
细胞壁:是包被于细菌细胞膜外的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肽聚糖或粘肽: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主要由肽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及肽链或肽链间交联桥构成.脂多糖:即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
它由脂类A、核心多糖和寡糖重复单位构成.荚膜:许多细菌的最外表还覆盖着一层多糖类物质,边界明显的称为荚膜.芽孢:某些细菌在它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或某些细菌在遇到不良环境时,细胞质.细胞核逐渐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内生胞子。
鞭毛:鞭毛是某些细菌的运动器官,由一种称为鞭毛蛋白(flagellin)的弹性蛋白构成,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生物的鞭毛。
细菌可以通过调整鞭毛旋转的方向(顺和逆时针)来改变运动状态 .菌毛:菌毛是在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须用电镜观察。
质粒: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闭合共价环状双链DNA分子。
L型细菌:当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核成被抑制时,细菌并不一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热原质:许多G-菌如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一些G+菌如枯草芽胞杆菌能产生一种多糖,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成为致热原.(其实就是指菌体脂多糖)。
抗生素: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某些生物细胞(主要是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物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微生物及其特点:微生物是细小或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肉眼看不见的或看不清楚的,是一些个体微小( m,n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不是一个分类学概念。
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块;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2.荚膜:是糖被的一种,是特殊结构。
3.间体:由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多见于革兰氏阳性菌。
4.PHB:聚-Β-羟丁酸,是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
5.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
携带1-100个基因,一个细胞可有一至数十个质粒。
6.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特殊结构称为芽孢。
7.伴胞晶体: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
8.胞囊:固氮菌产生的一种休眠体,由细胞外壁加厚形成,可以耐旱,但是不耐热。
9.菌丝: 构成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管状细丝,直径3-10μm,有分枝,有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有些种类是纤维素。
10.温和噬菌体: 侵入寄主细胞后,可长期随寄主细胞DNA复制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增殖和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溶源性现象: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寄主细胞内,无成熟噬菌体产生的现象11.HIV:人免疫缺陷病毒。
营养: 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摄取其生命活动必须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生理功能。
12.碳源:凡可被用来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
13.氮源:凡用来构成菌体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源。
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必需且需要量很少,微生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14.培养基:是由人工配制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用的营养基质(混合养料)。
15.底物水平磷酸化:在某种化合物氧化过程中可生成一种含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这个化合物通过相应的酶作用把高能键磷酸根转移给ADP,使其生成ATP。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3、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以一个母细胞为中心形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菌苔:在固体培养基上由许多细菌或孢子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相互连成一片的大量菌落群体。
)4、温和噬菌体:某些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将自身的基因组整合到细菌细胞染色体上,随寄主的细胞分裂而同步复制,并不引起细菌裂解释放噬菌体。
例如: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
5、烈性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后,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噬菌体,并通过裂殖作用摧毁细胞使病毒粒子释放。
如: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
6、溶原性:宿主染色体携带病毒基因组的情况。
7、溶原菌:被温和噬菌体侵染后,细胞染色体上整合有细菌基因组的细菌。
8、原病毒:又叫前噬菌体。
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的基因组。
9、噬菌斑:细菌病毒侵染细菌细胞,导致寄主细胞溶解死亡,因而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空斑。
10、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11、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
12、防腐: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使微生物处于不生长繁殖但没有死亡的状态)13、化学治疗剂:14、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他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因而可用作优良的化学治疗剂。
15、抗代谢物:指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细胞内必要代谢物的结构相似,并可干扰正常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16、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制的,含有六大营养要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17、鉴别性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微生物(Microbe or Microorganism):一群形态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无菌技术:防止实验操作过程中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原核微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做核区(nucleare region)的裸露DNA 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真核微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有核膜包裹的、具有真正细胞核的生物。
霉菌(mold):具分支或不分支的繁茂菌丝的“丝状真菌”的统称。
(不是分类学的名词)异化菌丝(霉菌菌丝的特化):霉菌菌丝的某一部分分化成形态特殊的菌丝;这些形态特殊的菌丝往往构成一种具有固定形状的结构。
菌核:菌丝团组成的一种硬的休眠体。
有暗色的外皮。
环境适宜时生出分生孢子梗。
假根:根霉的匍匐枝与基质接触处分化形成的根状菌丝。
显微镜下色深。
作用是固着和吸收营养。
脂蛋白:以共价键把外膜层连接在肽聚糖内壁层上。
孔蛋白:三聚体跨膜蛋白,中间有孔道。
通过孔的开和闭,能够阻挡抗生素进入外膜层。
周质空间(periplasmic space,periplasm):又叫壁膜间隙,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间,呈胶状。
球状体(Sphaeroplast):叫原生质球。
残余部分细胞壁。
G-细菌形成,有外膜的原生质体。
细胞膜: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内侧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富有弹性的半透明薄膜。
有选择性。
载色体:光合细菌光合作用部位,单层与细胞膜相连的内膜环绕,含色素、光合磷酸化所需酶系和电子递体。
间体(mesosome,或中体):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形成的囊状构造。
充满层状、管状的泡囊。
细胞质(Cytoplasm):除核区外的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质粒:细胞中除染色体以外的环状双螺旋DNA分子,稳定遗传。
羧酶体(carboxysome):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气泡(gas vacuoles):是许多光合型、无鞭毛水生菌中充满气体的泡囊状内含物核区(nuclear region or area):原核生物特有的无核膜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1.微生物:指肉眼难以看清,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的一切微小生物。
2.原核生物:是有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包括蓝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3.细菌:一类结构简单,种类繁多,主要以二分裂繁殖水生性较强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4.芽孢:是为数不多的芽孢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在某菌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折光性强,具有抗逆性的休眠体,无繁殖能力。
大多数芽孢细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
5.伴孢晶体:细菌一种特殊结构少数芽孢杆菌,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6.鞭毛:在细菌的一端连接于细胞壁,一端游离的细长纤丝状物。
弧菌和少数球菌有鞭毛。
根据鞭毛着生的位置和数目可分为一端単毛菌、一端丛毛菌、两端鞭毛菌、周生鞭毛菌和侧生鞭毛菌。
鞭毛的着生位置和数目是细菌分类鉴定所依据的形态特征之一。
7.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糖和多肽组成。
8.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动物细胞也可算做原生质体。
9.球状体:因细胞壁部分缺损而形成的球状或近球状、并有一定生活能力的渗透敏感性微生物细胞。
只能存在于等渗溶液中。
10.菌落:单个微小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时,以此母细胞为中心产生大量细胞而聚集在一起,产生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成为菌落。
11.菌苔: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接种线上由母细胞繁殖长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菌群落,是许多菌落连成一片形成的细菌在斜面培养基接种线上长成的一片密集的细菌群落,不同属种细菌的菌苔形态是不同的。
12.真核微生物: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都称为真核微生物13.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真菌的细胞有含甲壳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和植物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第1章:
LPS
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氏体
L型细菌
芽孢
古生菌
蓝细菌
第2章:
霉菌
菌丝
真酵母
吸器
子囊果
子实体
锁状联合
同宗配合
第3章:
真病毒
亚病毒
原噬菌体
裂解量
溶源性
温和噬菌体
病毒粒
溶源菌
第4章:
双功能营养物
生长因子
选择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
水活度(a w)
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
基团移位
第5章:
生物氧化
无氧呼吸
发酵
异型乳酸发酵Stickland 反应
循环式光合磷酸化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生物固氮
反硝化作用
次生代谢物
第6章:
微生物连续培养
抗生素
抗代谢物
微生物的抗药性
灭菌
消毒
生长曲线
世代时间
第7章:
转化
转导
接合
衰退
菌种保藏
野生型
基因重组
光复活
第8章:
条件致病菌
互生
共生
寄生
拮抗
活性污泥
富营养化
第9章
感染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抗原
抗体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个题1分,共20分)
三、判断题(正确用√,错误用×表示,每题1分,共10分)
四、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20分)
五、问答题(每题6分,共3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