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题练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压轴20题(解析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压轴20题(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压轴题

1.如图(1),AB=4cm,AC⊥AB,BD⊥AB,AC=BD=3cm.点 P在线段 AB上以

1cm/s的速度由点 A向点 B运动,同时,点 Q在线段 BD上由点 B向点 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

(1)若点 Q的运动速度与点 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 PC和线段 PQ的位置关系;

(2)如图(2),将图(1)中的“AC⊥AB,BD⊥AB”为改“∠CAB=∠DBA=60°”,其他条件不变.设点 Q的运动速度为x cm/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在Rt ABC中,∠ACB=90︒,∠A=30︒,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

(1)如图1,连接EC,求证:EBC是等边三角形;

(2)如图2,点M是线段CD上的一点(不与点C,D重合),以BM为一边,在BM下方作∠BMG=60︒,MG交DE延长线于点G.求证:AD=DG+MD;

(3)如图3,点N是线段AD上的点,以BN为一边,在BN的下方作∠BNG=60︒,NG交DE延长线于点G.直接写出ND,DG与AD数量之间的关系.

3.在《经典几何图形的研究与变式》一课中,庞老师出示了一个问题:“如图1,等腰直

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落在三条等距的平行线l

1,l

2

,l

3

上,∠BAC=90︒,且每两条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为1,求AB的长度”.在研究这道题的解法和变式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专题《压轴题专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专题《压轴题专练》(含答案)

⼈教版⼋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专题《压轴题专练》(含答案)

期末专题《压轴题专练》

1.如图1,在Rt△ABC中,∠ACB=90°,D是AB上⼀点,且∠ACD=∠B;

(1)求证:CD⊥AB,并指出你在证明过程中应⽤了哪两个互逆的真命题;

(2)如图2,若AE平分∠BAC,交CD于点F,交BC于E.求证:∠AEC=∠CFE;

(3)如图3,若E为BC上⼀点,AE交CD于点F,BC=3CE,AB=4AD,△ABC、△CEF、△ADF的⾯积分别为S△ABC、

S△CEF、S△ADF,且S△ABC=36,则S△CEF﹣S△ADF= .(仅填结果)

2.阅读下列材料:

某同学遇到这样⼀个问题:如图1,在△ABC中,AB=AC,BD是△ABC的⾼.P是BC边上⼀点,PM,PN 分别与直线AB,AC垂直,垂⾜分别为点M,N.求证:BD=PM+PN.

他发现,连接AP,有S△ABC=S△ABP+S△ACP,即.由AB=AC,可得

BD=PM+PN.

他⼜画出了当点P在CB的延长线上,且上⾯问题中其他条件不变时的图形,如图2所⽰.他猜想此时BD,PM,PN之间的数量关系是:BD=PN-PM.

请回答:

(1)请补全以下该同学证明猜想的过程;

证明:连接AP.

∵,

∴.

∵AB=AC,

∴BD=PN-PM.

(2)参考该同学思考问题的⽅法,解决下列问题:

在△ABC中,AB=AC=BC,BD是△ABC的⾼.P是△ABC所在平⾯上⼀点,PM,PN,PQ分别与直线AB,AC,BC垂直,垂⾜分别为点M,N,Q.

①如图3,若点P在△ABC 的内部,则BD,PM,PN,PQ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压轴题

1.如图,在ABC ∆中,90,,8ACB AC BC AB cm ∠=︒==,过点C 做射线CD ,且

//CD AB ,点P 从点C 出发,沿射线CD 方向均匀运动,速度为3/cm s ;同时,点Q 从

点A 出发,沿AB 向点B 匀速运动,速度为1/cm s ,当点Q 停止运动时,点P 也停止运动.连接,PQ CQ ,设运动时间为()()08t s t <<.解答下列问题:

(1)用含有t 的代数式表示CP 和BQ 的长度; (2)当2t =时,请说明//PQ BC ;

(3)设BCQ ∆的面积为()

2

S cm ,求S 与t 之间的关系式.

解析:(1)CP=3t ,BQ=8-t ;(2)见解析;(3)S=16-2t . 【解析】 【分析】

(1)直接根据距离=速度⨯时间即可; (2)通过证明PCQ BQC ≅,得到∠PQC=∠BCQ,即可求证;

(3)过点C 作CM⊥A B ,垂足为M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M=AM=4,即可求解.

【详解】

解:(1)CP=3t ,BQ=8-t ; (2)当t=2时,CP=3t=6,BQ=8-t=6 ∴CP=BQ ∵CD ∥AB ∴∠PCQ=∠BQC 又∵CQ=QC ∴

PCQ BQC ≅

∴∠PQC=∠BCQ ∴PQ∥BC

(3)过点C 作CM⊥AB,垂足为M

∵AC=BC,CM⊥AB ∴AM=

11

8422

AB =⨯=(cm ) ∵AC=BC,∠ACB=90︒ ∴∠A=∠B=45︒ ∵CM⊥AB ∴∠AMC=90︒ ∴∠ACM=45︒ ∴∠A=∠ACM ∴CM=AM=4(cm ) ∴11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测试卷含答案

一、压轴题

1.探索发现: 111111111;;12223233434=-=-=-⨯⨯⨯……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145

⨯= ,1(1)n n ⨯+= ; (2)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

1111122334(1)n n ⋅++++⨯⨯⨯⨯+ (3)利用规律解方程:

1111121(1)(1)(2)(2)(3)(3)(4)(4)(5)(5)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数学课上,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如图1,已知等腰△ABC 中,AB =AC ,AD 为BC 边上的中线,以AB 为边向AB 左侧作等边△ABE ,直线CE 与直线AD 交于点F .请探究线段EF 、AF 、D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同学们经过思考后,交流了自已的想法:

小明:“通过观察和度量,发现∠DFC 的度数可以求出来.”

小强:“通过观察和度量,发现线段DF 和CF 之间存在某种数量关系.”

小伟:“通过做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就可以将问题解决.”

......

老师:“若以AB 为边向AB 右侧作等边△ABE ,其它条件均不改变,请在图2中补全图形,探究线段EF 、AF 、DF 三者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1)求∠DFC 的度数;

(2)在图1中探究线段EF 、AF 、D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在图2中补全图形,探究线段EF 、AF 、D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试试卷精选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试试卷精选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试试卷精选含答案

一、压轴题

1.如图1.在△ABC 中,∠ACB =90°,AC =BC =10,直线DE 经过点C ,过点A ,B 分别作AD ⊥DE ,BE ⊥DE ,垂足分别为点D 和E ,AD =8,BE =6.

(1)①求证:△ADC ≌△CEB ;②求DE 的长;

(2)如图2,点M 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从点C 出发沿着边CA 运动,到终点A ,点N 以8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从点B 出发沿着线BC —CA 运动,到终点A .M ,N 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 秒(t >0),当点N 到达终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过点M 作PM ⊥DE 于点P ,过点N 作QN ⊥DE 于点Q ;

①当点N 在线段CA 上时,用含有t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CN 的长度;

②当t 为何值时,点M 与点N 重合;

③当△PCM 与△QCN 全等时,则t = .

2.在《经典几何图形的研究与变式》一课中,庞老师出示了一个问题:“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落在三条等距的平行线1l ,2l ,3l 上,90BAC ∠=︒,且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为1,求AB 的长度”.在研究这道题的解法和变式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法:

(1)小明说:我只需要过B 、C 向1l 作垂线,就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求出AB 的长. (2)小林说:“我们可以改变ABC 的形状.如图2,AB AC =,120BAC ∠=︒,且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为1,求AB 的长.”

(3)小谢说:“我们除了改变ABC 的形状,还能改变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如图3,等边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分别落在三条平行线1l ,2l ,3l 上,且1l 与2l 之间的距离为1,2l 与3l 之间的距离为2,求AB 的长、” 请你根据3位同学的提示,分别求出三种情况下AB 的长度.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试试卷含详细答案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试试卷含详细答案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试试卷含详细答案

一、压轴题

1.(1)探索发现:如图1,已知Rt△ABC中,∠ACB=90°,AC=BC,直线l过点C,过点A作AD⊥l,过点B作BE⊥l,垂足分别为D、E.求证:AD=CE,CD=BE.

(2)迁移应用:如图2,将一块等腰直角的三角板MON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三角板的一个锐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O重合,另两个顶点均落在第一象限内,已知点M的坐标为(1,3),求点N的坐标.

(3)拓展应用: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直线y=﹣3x+3与y轴交于点P,与x轴交于点Q,将直线PQ绕P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所得的直线交x轴于点R.求点R的坐标.

解析:(1)见解析(2)(4,2)(3)(6,0)

【解析】

【分析】

(1)先判断出∠ACB=∠ADC,再判断出∠CAD=∠BCE,进而判断出△ACD≌△CBE,即可得出结论;

(2)先判断出MF=NG,OF=MG,进而得出MF=1,OF=3,即可求出FG=MF+MG=1+3=4,即可得出结论;

(3)先求出OP=3,由y=0得x=1,进而得出Q(1,0),OQ=1,再判断出PQ=SQ,即可判断出OH=4,SH=0Q=1,进而求出直线PR的解析式,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证明:∵∠ACB=90°,AD⊥l

∴∠ACB=∠ADC

∵∠ACE=∠ADC+∠CAD,∠ACE=∠ACB+∠BCE

∴∠CAD=∠BCE,

∵∠ADC=∠CEB=90°,AC=BC

∴△ACD≌△CBE,

∴AD=CE,CD=BE,

(2)解:如图2,过点M作MF⊥y轴,垂足为F,过点N作NG⊥MF,交FM的延长线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压轴题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压轴题训练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压轴题训练

1.已知,ABC AB AC =.

(1)若90BAC ∠=︒,作BCE ,点A 在BCE 内.

①如图1,延长CA 交BE 于点D ,若75,2EBC BD DE ∠=︒=,则DCE ∠的度数为 ; ①如图2,DF 垂直平分BE ,点A 在DF 上,

3AD

AF

=ABD AFC

S S 的值;

(2)如图3,若120BAC ∠=︒,点E 在AC 边上,10EBC ∠=︒,点D 在BC 边上,连接,,40DE AD CAD ∠=︒,求BED ∠的度数. 2.如图,在

ABCD 中,过点C 分别向AB ,AD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ABC ∠的平分线分别交CE ,CF ,

CD 于点M ,N ,P .

(1)求证:CMN 为等腰三角形;

(2)若11

134

AF FD CF === 求线段CM 的长;

(3)若AD CF =,试探究线段CM ,FD ,AB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点A 、B 分别为x 轴正半轴和y 轴正半轴上的点,点A (0,5),连接AB ,

25

2

AOB S =△.

(1)如图1,求点B 的坐标;

(2)如图2,点C 为AB 中点,点P 为线段BC 上一动点,点P 的纵坐标为m ,连接OC ,若①POC 的面积为S ,用含m 的式子表示S (不要求写出m 的取值范围);

(3)如图3,在(2)条件下,点E 为y 轴点A 上方一点,点F 为y 轴负半轴上一点,AE =OF ,连接BE ,若射线OP ①BE

4.在ABC 中,BD 平分ABC ∠,CE 平分ACB ∠,BD 和CE 交于点O ,其中令BAC x ∠=,BOC y ∠=.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试试卷精选含详细答案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试试卷精选含详细答案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试试卷精选含详细答案

一、压轴题

1.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OC 的直角顶点O 为原点,以OC ,OA 所在直线为轴和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A (0,a ),C (b ,0)满足a 6b 80-+-=.

(1)a = ;b = ;直角三角形AOC 的面积为 .

(2)已知坐标轴上有两动点P ,Q 同时出发,P 点从C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匀速移动,Q 点从O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匀速移动,点P 到达O 点整个运动随之结束.AC 的中点D 的坐标是(4,3),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得△ODP 与△ODQ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若∠DOC =∠D CO ,点G 是第二象限中一点,并且y 轴平分

∠GOD .点E 是线段OA 上一动点,连接接CE 交OD 于点H ,当点E 在线段OA 上运动的过程中,探究∠GOD ,∠OHC ,∠A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解析:(1)6;8;24;(2)存在 2.4t =时,使得△ODP 与△ODQ 的面积相等;(3)∠GOD+∠ACE=∠OHC ,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利用非负性即可求出a ,b 即可得出结论,即可求出△ABC 的面积;

(2)先表示出OQ ,OP ,利用那个面积相等,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 (3)先判断出∠OAC=∠AOD ,进而判断出OG ∥AC ,即可判断出∠FHC=∠ACE ,同理∠FHO=∠GOD ,即可得出结论.

(完整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压轴题

(完整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压轴题

y E

F

A O x

D

E

y

B

D A

O

x

1、如图,已知:点 D 是△ABC 的边 BC 上一动点,且 AB =AC ,DA =DE ,∠BAC =∠ADE =α. ⑴如图 1,当 α=60°时,∠BCE = ;

A

A

A

E

B

B

D C

C B

C

E

E

(图 1) (图 2) (图 3)

⑵如图 2,当 α=90°时,试判断∠BCE 的度数是否发生改变,若变化,请指出其变化范围;若不变化, 请求出其值,并给出证明;

⑶如图 3,当 α=120°时,则∠BCE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直线 y = x + 6 与 x 轴交于 A ,与 y 轴交于 B ,B y C ⊥AB 交 x 轴于 C .①求△ ABC 的面积.

B

A

O

C

x

②D 为 OA 延长线上一动点,以 BD 为直角边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BDE ,连结 EA .求直线 EA 的解析式.

③点 E 是 y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OAE =30°,OF 平分∠OAE ,点 M 是射线 AF 上一动点,点 N 是线段 AO 上一动点,是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 M 、N ,使得 OM +NM 的值最小,若存在,请写出其最小值,并加以说明.

D

3. 如图,直线l 1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A 、B 两点,直线l 2 与直线l 1 关于 x 轴对称,已知直线l 1 的解析式为 y = x + 3 ,

(1) 求直线l 2 的解析式;(3 分)

(2) 过 A 点在△ABC 的外部作一条直线l 3 ,过点 B 作 BE⊥ l 3 于 E,过点 C 作 CF⊥ l 3 于 F 分别,请画出图形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试试卷精选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试试卷精选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试试卷精选含答案

一、压轴题

1.已知,如图1,直线l2⊥l1,垂足为A,点B在A点下方,点C在射线AM上,点B、C 不与点A重合,点D在直线11上,点A的右侧,过D作l3⊥l1,点E在直线l3上,点D的下方.

(1)l2与l3的位置关系是;

(2)如图1,若CE平分∠BCD,且∠BCD=70°,则∠CED=°,∠ADC=°;(3)如图2,若CD⊥BD于D,作∠BCD的角平分线,交BD于F,交AD于G.试说明:∠DGF=∠DFG;

(4)如图3,若∠DBE=∠DEB,点C在射线AM上运动,∠BDC的角平分线交EB的延长线于点N,在点C的运动过程中,探索∠N:∠BCD的值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请直接写出比值.

2.如图1,在等边△ABC中,E、D两点分别在边AB、BC上,BE=CD,AD、CE相交于点F.

(1)求∠AFE的度数;

(2)过点A作AH⊥CE于H,求证:2FH+FD=CE;

(3)如图2,延长CE至点P,连接BP,∠BPC=30°,且CF=2

9

CP,求

PF

AF

的值.

(提示:可以过点A作∠KAF=60°,AK交PC于点K,连接KB)

3.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SAS”、“ASA”、“AAS”、“SSS”)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HL”)后,我们继续对“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边的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情形进行研究.

(初步思考)

我们不妨将问题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DEF 中,AC =DF ,BC =EF ,∠B =∠E ,然后,对∠B 进行分类,可分为“∠B 是直角、钝角、锐角”三种情况进行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已知点O为等边ABC

∆内一点,0

110

=

∠AOB,α

=

∠BOC,以OC为一边作等边OCD

∆,连接AD。

(1)当0

150

=

α时,试判断AO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

∆为等腰三角形。

2、(1)如图1:点E在正方形ABCD的边上,BF⊥AE于点F,DG⊥AE于点G,求证:△ADG ≌△BAF

(2)如图2:已知AB=AC,∠1=∠2=∠BAC, 求证:△ABE≌△CAF

(3)如图3: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B>BC,点D在边BC上,CD=2BD,点E、F在线段AD上,∠1=∠2=∠BAC,若△ABC的面积为9,则△ABE与△CDF的面积的和是多少。

图1 图2 图3

3、.问题背景,请你证明以上三个命题;

①如图1,在正三角形ABC中,N为BC边上任一点,CM为正三角形外角∠ACK的平分线,若∠ANM=60°,则AN=NM

②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N为BC边上任一点,CM为正方形外角∠DCK的平分线,若∠ANM=90°,则AN=NM

③如图3,在正五边形ABCDE中,N为BC边上任一点,CM为正五边形外角∠DCK的平分线,

O

A

B C

D

若∠ANM=108°,则AN=NM

4、已知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分别以AC 、BC 为边在线段AB 同侧作△ACD 和△BCE ,且CA=CD ,CB=CE ,∠ACD=∠BCE ,直线AE 与BD 交于点F ,

(1)如图1,若∠ACD=60°,则∠AFB= ;如图2,若∠ACD=90°,则∠AFB= ;如图3,若∠ACD=120°,则∠AFB= ;

(2)如图4,若∠ACD=α,则∠AFB= (用含α的式子表示);

(3)将图4中的△AC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交点F 至少在BD 、AE 中的一条线段上),变成如图5所示的情形,若∠ACD=α,则∠AFB 与α的有何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提示:始终证明DCB ACE ∆≅∆

5.如图,已知D为AB的中点,AB=AC=10厘米,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 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与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与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的哪条边上相遇?

(3)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存在某一时刻,使DPQ

∆为等边三角形,请求出点Q的运动速度和时间t的值。

6、在ABC

∆中,AC

AB=,)

60

0(0

0<

<

=

∠α

α

BAC,将线段BC绕点B逆时针旋转0

60得到线段BD。

(1)如图1,直接写出ABD

∠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如图2,0

150

=

∠BCE,0

90

=

∠ABE,判断ABE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3)在(2)的条件下,连接DE,若0

45

=

∠DEC,求α的值。

E

图2

A

D

C

B

A

D

C

B

图1

7、如图,ABD ∆和ACE ∆都是等边三角形,DC 和BE 交于O ,连接OA (1)求证:DC BE = (2)求BOD ∠的度数

(3)求证:OA 平分DOE ∠

8、如图,AB=BC ,AD=DE ,且AB ⊥BC ,AD ⊥DE ,CG ⊥DB 的延长线于点G ,EF ⊥DB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CG+EF=DB

E

D

C

B

A

O

B C A

D N

M F E

9、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DC 是等腰三角形,BD=CD,∠BDC=120°,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度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 、AC 于M ,N ,连接MN 。(1)探究线段BM,MN,NC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BC 的周长为2,求△AMN 的周长(3)若点M ,N 分别是射线AB,CA 上的点,其他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BM,MN,NC 之间的数量关系

变式填空题: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2,BDC ∆是顶角0

120=∠BDC 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0

60的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 于点M ,交AC 于点N ,连接MN ,形成一个AMN ∆,则AMN ∆的周长为 。

10、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框中的题目.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E 在AB 上,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且ED =EC ,如图,试确定线段AE 与DB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

(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E 为AB 的中点时,如图①,确定线段AE 与DB 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________DB (填“>”,“<”或“=”).

(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AE 与DB 的大小关系是:AE________DB (填“>”,“<”或“=”).理由如下:如图②,过点E 作EF ∥BC ,交AC 于点F . (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

(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直线BC 上,且ED =EC .若△ABC 的边长为1,AE =2,求CD 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①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