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纲要)
2010年中大 初级师统计业务知识统计法规讲义课件
第一章统计法基础知识一、统计法的含义与特点:狭义的统计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广义的统计法,是指包含了所有规范统计活动的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见第二章统计法的特点:1、统计法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2、统计规范的内容具有专业性。
二、统计法的作用:1、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第二章基本统计法律规范(重点理解)一、统计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法律制度中最高级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统计工作的基本大法。
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二、统计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等。
法律效力低于统计法,高于地方性法规和统计规章。
由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
三、地方性统计法规:法律效力低于统计法、统计行政法规。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
四、统计行政规章:《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统计调查管理办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统计执法检查规定》、《涉外调查管理办法》、《部门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等。
法律效力低于统计法、统计行政法规。
由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章统计法的基本原则(重点记忆)一、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1、在统计体制方面,国家应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管理体制。
2、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应当是统一的。
3、统计资料应当依法统一管理和公布。
二、保障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原则:1、统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独立单设。
三、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1、统计机构的职责是法定的;2、统计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其职权,既不能放弃职权,更不能超越职权、滥用职权;3、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是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应当把握的一项基本原则。
四、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1、明确了建立统计信息共享机制的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2、建立了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制度;3、明确了统计资料公布的权限;4、明确了统计资料公开的方式;5、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积极做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2010年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二○一○年度全国统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试卷1.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均须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2.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是( )。
A.描述统计B.理论统计C.推断统计D.应用统计2.下列选项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 )。
A.服务满意度B.员工人数C.籍贯D.利润3.在抽样调查中,样本量是指( )。
A.样本的个数B.样本所包含的单位数C.抽样框的大小D.样本的可能数目4.在抽样框中每隔一定距离抽选样本单位的调查方式是( )。
A.整理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5.在某一特定类别中的数据个数称为( )。
A.均值B.众数C.标准差D.频数6.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是指( )。
A.接受正确原假设B.拒绝正确原假设C.接受错误原假设D.假设设立不正确7.当总体为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样本量为40,此时进行均值检验,应采用( )统计量进行检验。
A.卡方B.tC.FD.Z8.下列四个相关系数中反映变量之间关系最密切的数值是( )。
A.0.6B.0.91C.-0.8D.-0.959.度量了因变量与k个自变量的总体相关程度的指标为( )。
A.相关系数B.多重相关系数C.多重判定系数D.估计标准误差10.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绝对数量是( )。
A.逐期增长量B.累计增长量C.平均增长量D.增长速度11.某企业2008年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是2004年的3倍,比2007年增长20%,那么,2007年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比2004年增长( )。
A.250%B.300%C.150%D.60%12.时间序列中在一年之内的周期性波动为( )。
A.长期趋势B.季节变动C.循环变动D.不规则变动13.下列选项中属于质量指数的是( )。
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统计法的一般理论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统计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及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
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统计法概述一、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⒈统计法的概念⒉统计法的特点二、统计法的作用第二节统计法的基本原则一、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二、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三、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四、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五、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第三节统计法律体系一、我国统计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⒈统计法律⒉统计行政法规⒊地方性统计法规⒋统计行政规章二、统计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⒈统计基本法⒉普查法律规范⒊统计调查法律规范⒋统计资料管理法律规范⒌统计执法程序法律规范第四节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统计法制发展概况二、新中国统计法制发展概况⒈统计立法⒉统计执法⒊统计普法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第一节统计法概述识记:(1)统计法概念(2)狭义的统计法(3)广义的统计法领会:⑴统计法的特点⑵统计法的作用第二节统计法的基本原则识记:统计法基本原则的概念领会:⑴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的主要内容⑵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的主要内容⑶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的主要内容⑷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主要内容⑸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的主要内容第三节统计法律体系识记:⑴统计法律⑵统计行政法规(3)地方性统计法规⑶统计行政规章领会:⑴统计法律的特点⑵地方性统计法规的立法主体⑶统计行政规章的分类第二章统计的基本任务和管理体制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政府统计的三大功能、基本任务;统计管理体制的概念和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统计的功能和基本任务一、统计的功能⒈统计功能简述⒉政府统计功能⒊政府统计三大功能的整体性⒋我国政府统计功能的沿革二、统计的基本任务⒈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⒉提供统计调查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⒊实行统计监督第二节统计管理体制一、统计管理体制的概述1.统计管理体制概念2.统计管理体制分类二、我国的统计管理体制⒈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演变⒉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第一节统计的功能和基本任务识记:(1)政府统计的信息功能(2)政府统计的咨询功能(3)政府统计的监督功能领会:⑴政府统计三大功能的相互关系⑵统计监督的作用及其主要形式第二节统计管理体制识记:统计管理体制的概念领会:⑴统计管理体制的两种分类及其主要类型⑵我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统计管理体制的必要性第三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统计人员的概念、职责、职权等。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法基础知识》模拟练习(3)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法基础知识》模拟练习(3)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20道题,每题1分,共20分)1.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
A . 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统计行政规章 B .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c .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行政规章D .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行政规章和统计制度 2.()比《统计法实施细则》法律效力高。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B .《全国农业普查条例》 c .《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 D .《统计执法检查规定》3.如实、按时向政府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提供统计资料是统计调查对象的( )。
A .权利 B .权益 c .义务 D .责任 4.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统计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
A .独立B .独立或附属于政府某个部门之下 c .附属于政府某个部门之下 D .半独立5.政府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调查 A .部门统计调查 B .涉外统计调查 c .民间统计调查 D .企事业统计调查 6.经国务院批准的周期性普查项目,每隔5年进行一次的是() A .人口普查 B .经济普查c .农业普查 D .污染源普查7.政府统计调查表的法定标识包括()A .表号、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B .表号、批准或者备案机关、有效期限C .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D .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8.统计人员依法进行政府统计调查活动时,向统计调查对象出示的有效证件包括()。
A .统计调查证B .统计调查证、临时统计调查证C .统计调查证、临时统计调查证、普查员证、普查指导员证D .统计调查证、临时统计调查证、普查员证、普查指导员证、政府统计机构颁发的工作证 9.统计资料实行()公布制度。
2010年统计基础与实务考试内容
1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对统计一词的理解一般有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3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
4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5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的关系:联系: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3、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6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总体的基本特征:1、同质性。
2、大量性。
3、差异性。
7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
8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但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有所不同。
9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都能用数值表示,如:GDP、人口数等。
10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如性别、工种等;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如年龄、工资等。
11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12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 统计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四(附答案)
2010年统计从业《统计法基础知识》模拟练习四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表的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20道题,每题1分,共20分)1.《统计法实施细则》属于()。
A.统计法律B.统计行政法规C.规范性文件D.统计基本法2. 政府统计的整体功能包括()。
A.咨询、决策、监督B.信息、咨询、监督C.决策、指导、监督D.信息、决策、监督3. 政府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三类。
A.部门统计调查B.涉外统计调查转自学易网 C.民间统计调查D.企事业统计调查4. 政府统计调查具有()。
A.自愿性B.盈利性C.强制性D.平等协商性5.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审批。
A.国家统计局B.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转自学易网 C.同级地方人民政府D.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6. 统计调查应当以()为基础。
A.经常性抽样调查B.统计报表C.周期性普查D.典型调查7. 统计资料实行()公布制度。
A.定期B.经常C.及时D.选择性转自学易网8. 统计资料的管理实行()。
A.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B.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C.分散管理制度D.分级负责的原则9. 国家统计数据以()公布的数据为准。
A.国务院B.国家统计局C.最先公布的部门D.主管部门转自学易网 10. 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
A.坚持实事求是B.保守国家秘密统计资料C.对统计对象的商业秘密和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保密D.进行统计调查时必须出示工作证件11. 统计人员有权()。
A.对违反统计法的政府机关进行罚款B.检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要求改正不确实的统计资料C.公布自己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任何资料D.对违反统计法的个人进行罚款12. 某地方领导人认为该地方统计局提供的夏粮产量的数据来源有错误,便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修改了夏粮产量的统计数据,该领导人的行为属于()。
A.依法履行职务行为B.行政监督行为C.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D.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转自学易网 13. 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其基本特征是()。
2010统计师业务知识(新版教材)重点
1、狭义的统计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2、统计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3、统计法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4、《统计法》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
5、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是整个统计工作的灵魂。
6、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负责。
7、《统计法》1996年5月15日第一次修订。
2009年6月27日第二次修订8、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
地方性法规是生、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
统计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生、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所指定。
9、统计法的基本原则:统一性、独立性、依法履行职责、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统计资料保密。
10.《统计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1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
12、凡通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行政记录能取得统计数据的,不得制发定期全面统计报表。
13、《统计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14、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15、保密原则: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16、我国政府统计系统在机构和编制管理上以双重管理为主。
政府统计系统在业务管理方面实行高度统一的管理。
1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地级市、县基本上都设立了独立的政府统计机构,在乡镇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
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
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是评估个人对统计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一种方式。
统计法是一种法律体系,用于规范统计活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现代社会,统计数据在政府决策、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掌握统计法基础知识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士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内容和要点。
第一部分:统计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在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统计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例如,统计法是指规范国家和地方统计活动的法规体系,其目的是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及时性。
此外,统计法还具有适用性、保密性和合法性等基本原则,考生需要了解这些原则的内涵和作用。
第二部分:统计法的主要内容与要点在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统计法中的主要内容与要点。
例如,国家统计制度是统计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统计机构的设立、职责和权力等内容。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统计数据的采集、统计报告的编制和统计结果的发布等具体操作规定。
同时,对于统计法中的数据保密和数据质量管理等内容,考生也需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第三部分:统计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在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统计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统计法在政府决策、经济分析和社会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考生需要了解统计法在各种场景下的适用性和操作要点。
例如,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时,统计法要求统计数据的及时准确和保密性,考生需要了解如何在实际操作中遵守统计法的规定。
第四部分:统计法的发展与趋势在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统计法的发展与趋势。
统计法是根据社会发展和统计活动的需要而不断演变的,考生需要了解目前国内外统计法的最新发展情况,并对统计法未来的趋势有一定的了解。
例如,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是当前统计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考生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要点。
总结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是评估个人对统计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一种方式。
考生需要掌握统计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了解统计法的主要内容与要点,掌握统计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对统计法的发展与趋势有一定的了解。
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
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是针对统计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一种考核方式。
统计法作为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对于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来说极其重要。
本文将介绍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的内容、重点以及备考建议,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统计方法和统计学原理:考生需要了解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包括抽样方法、调查方法、测量方法等。
同时,对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2. 数据收集和整理:统计法考试会涉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包括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分类和编码等。
考生需要熟悉数据收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有效地整理和处理数据。
3. 统计分析和解释:统计分析是统计法的核心内容之一,考生需要熟悉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等。
同时,对统计结果的解释也是考试的重点之一。
4. 统计报告和数据展示:在统计工作中,撰写统计报告和展示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考生需要了解报告的结构和格式,并能清晰、准确地展示数据,以便他人理解和使用。
为了更好地应对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备考建议:1. 熟悉教材和课堂笔记:复习基础知识是备考的重要环节,考生可以回顾课堂讲义和课后习题,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和原理。
2. 制定复习计划:将考试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模块,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练习题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多做模拟题和真题:通过做模拟题和真题,考生可以了解考试的形式和难度,并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
有针对性地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提高。
4. 参加辅导班或学习小组:考生可以参加统计法的辅导班或组成学习小组,与他人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和提高。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第一篇: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1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30道题,共30分)1.政府统计是指下列哪个机关依法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C ) A.调查机关B.司法机关C.国家机关D.所有机关 2.政府统计的整体功能是( A )。
A.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B.搜集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C.搜集统计信息,提供咨询意见D.提供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是由下列哪个机构制定颁布的?(B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国家统计局4.统计法明确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提供统计资料必须( D )。
A.真实、及时B.准确、及时C.准确、完整、及时D.真实、准确、完整、及时5.统计法明确要求,统计调查对象不得( D )。
A.提供不真实、不系统的统计资料B.提供不正确、不系统的统计资料C.提供不正确、不完整的统计资料D.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统计资料 6.统计法第七条规定,统计调查对象不得( B )。
A屡次迟报、拒报统计资料B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C屡次漏报、不报统计资料D漏报、不报统计资料7.政府统计调查可分为( C )。
A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民间统计调查B国家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和民间统计调查C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D部门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和民间统计调查8.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者是( D )。
A.国家统计局B.国务院有关部门C.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有关部门 D.国家统计局,或者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有关部门 9.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应当( D )。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目录说明《统计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总论第二章统计调查第三章统计整理第四章统计指标第五章时间数列第六章统计指数第七章抽样调查基础知识第八章统计分析基础知识《统计实务》考试大纲第一章统计报表制度综述第二章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第三章基本单位统计第四章生产活动统计第五章能源统计第六章财务统计第七章劳动统计第八章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题型示例《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统计法基本问题第二章统计调查管理第三章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第四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第五章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第六章统计监督检查与行政争议的解决《统计法基础知识》题型示例说明按照《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要求,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包括《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和《统计法基础知识》两个考试科目。
其中,《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包含两个部分。
鉴此,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由三部分组成,即《统计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统计实务考试大纲》和《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将考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分为若干章节,每个章节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学习目的与要求;二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三是考核知识点。
其中考核知识点涵盖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命题范围,命题范围反映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对考生的如下基本要求:掌握考试大纲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运用这些概念、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为适应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答题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从2009年开始,考试试题全部采用了客观性题型。
其中,《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考试的题型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应用题四种题型;《统计法基础知识》科目考试的题型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案例分析题四种题型。
为便于考生的学习和备考,大纲列出了各类题型的示例。
2007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修订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
2010年统计基础理论重点汇总
2010年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理论知识: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1、总体:统计所需要研究的客观事物的全体。
它的形成有三个条件:客观性、同质性、差异性。
按照总体单位是否有限可分类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2、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
2010年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理论知识:标志和指标标志和指标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2、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或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3、指标与标志的区别:⑴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⑵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数量标志可以,而指标都必须能用数值表示4、指标和标志的联系:⑴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直接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⑵指标与数量标志存在着转化关系2010年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理论知识:变异与变量变异与变量1、变异标志:即可变标志,是指一个总体中各个单位的具体表现不同2、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以及统计指标。
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可以分为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2010年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理论通货膨胀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价格是一种市场信号。
在一个竞争性的经济中,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他们都会根据价格信号的变动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和生产行为,从而使资源配置发生改变。
在一个不存在通货膨胀或低通胀的经济中,当某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很可能会减少对该种商品的消费而增加其他替代品的消费;如果消费者预期该种商品的价格还会继续上升,他则可能会增加对这种商品的当期消费。
例如,当人们预期房地产的价格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会继续上升时,他们可能会作出果断的决定:现在就购买一套住房。
反之,如果当某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很可能会增加对该种商品的消费而减少其他替代品的消费;如果消费者预期该种商品的价格还会继续下降,他就会减少对这种商品的当期消费,而等待价格的下降。
生产者也会根据该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作出类似的反应:增加或减少产量。
2010年统计基础与实务考试内容
1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对统计一词的理解一般有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3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
4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5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的关系:联系: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3、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6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总体的基本特征:1、同质性。
2、大量性。
3、差异性。
7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
8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但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有所不同。
9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都能用数值表示,如:GDP、人口数等。
10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如性别、工种等;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如年龄、工资等。
11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12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法基础知识第一章统计法基本问题第一部分本章主要内容一、统计法概述(一)政府统计与统计法1.政府统计的概念和特征政府统计,就是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依法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政府统计的特征:(1)政府统计的实施主体是特定的,或者说主要是政府机关;(2)政府统计必须严格依法实施;(3)政府统计具有强制性;(4)政府统计的结果具有社会共享性。
2.政府统计的功能和任务功能:我国政府统计已具备了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
任务:(1)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2)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3)实行统计监督。
3.依法统计法的必要性(二)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三)统计法的表现形式1.统计法律统计法律,即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统计活动的行为规范。
《统计法》2009年6月27日再次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九次会议修订,2010年1月1日执行。
2.统计行政法规统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有关统计活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有《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等。
3.地方性统计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有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4.统计行政规章统计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有关统计的规范性文件。
(四)统计法的作用1.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2.规范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种经济组织以及公民在统计活动中的行为,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
统计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规范:首先,明确要求统计调查对象要依法申报统计资料;其次,明确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要依法履行职责,完成统计工作任务,保证数据质量;第三,赋予统计人员一定的职权,以保证及时获得真实、完整的统计资料。
二、统计法的基本原则(一)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统计管理体制的集中统一,是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的关键。
(二)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三)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四)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五)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三、统计管理体制四、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统计法制发展情况我国最早的统计法律始于周朝(二)新中国统计法制发展概况第二章统计调查管理第一部分本章主要内容一、统计调查的分类(一)政府统计调查政府统计调查,是指由政府统计机构依法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根据《统计法》的规定,政府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三类。
(二)民间统计调查民间统计调查是由民间统计机构以自己的名义或者接受委托进行的统计调查。
两个特点:自愿性和营利性。
二、统计调查项目(一)统计调查项目的概念及分类(二)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报国务院备案。
其中,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
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备案;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或者共同制定。
其中,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4.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程序《统计法》第十三条规定: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
(三)编制统计调查项目的原则1.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必须明确分工,相互衔接。
2.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不得与国家统计调查重复、矛盾。
3.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综合协调部门需要的统计资料,应当从本级人民政府机构和有关部门收集。
4.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或者行政记录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制发全面统计调查表。
5.编制新的统计调查方案,必须事先试点或者征求有关地方、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意见,进行可行性论证,保证切实可行,注重调查效益。
6.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应当有保证。
三、统计调查制度与统计标准(一)统计调查制度的制定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基本内容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组织方式、调查表式、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公布等。
《统计法》第十四条规定:统计调查制度一经审批或者备案,即成为统计调查组织实施的法定依据,非经批准,不得变更。
(二)统计标准的概念及主要内容(三)统计标准的分类四、统计调查方法统计调查方法,是指统计调查者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
《统计法》第十六条规定: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一)普查人口普查、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分别在尾数逢0和6的年份实施。
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分别在尾数逢3和8的年份实施。
《统计法》第十六条规定: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二)抽样调查(三)全面调查(四)重点调查(五)行政记录五、统计调查证件第三章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一、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概述二、统计资料的审核和归档(一)统计资料的审核统计资料的审核是指对有关统计资料进行审查、核实,并由统计人员、统计负责和统计机构签字盖章的制度。
《统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
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二)统计资料的归档保管统计资料的范围应当包括政府统计工作中所形成的所有统计资料,具体包括统计台账、原始统计报表、汇总统计资料以及电子介质的统计资料,以及统计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所有文件。
三、统计资料的提供和公布(一)统计资料的提供(二)统计资料的公布公布统计资料,是指有关部门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手续把统计资料向社会公开化的行为。
《统计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第二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
1.统计资料的定期公布制度除了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需要保密以外,其他的统计资料都应由社会公众共同享有。
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要求应为:首先,发布统计资料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其次,发布统计资料的载体应该公开、大众的、官方的、方便查找的。
2.公布统计资料的权限(1)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国家统计数据主要包括由普查得到的统计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的调查所得到的统计数据,各省(区、市)和国务院各部门组织实施的调查数据上报国家统计局汇总后得出的全国统计数据;(2)国务院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公布其统计调查取得的地方统计数据,应当遵守统计法、行政法规、国家有关规定以及地方法规和本级政府的规定。
3.统计资料公布的程序4.统计资料公布的方式四、统计资料的保密(一)国家秘密统计资料的保密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是指从事统计活动的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包括各级人民政府综合统计机构、部门统计机构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以及在不设统计机构的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或其他组织中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和指定的统计负责人。
(二)统计人员的职权统计人员的职权,是指统计人员为了完成统计任务而由统计法规定拥有的权力。
五项职权:(1)统计人员具有依照法律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
(2)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有权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3) 统计人员有权要求有关人员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4) 统计人员有权有权要求有关人员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5) 统计人员有要求学习专业知识的权利。
(三)统计人员的职责统计人员的职责,是指统计人员在一定的机构担负统计工作,为了完成统计任务而由《统计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义务。
三项职责:(1)、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不得有其他违反《统计法》规定的行为;(2)、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负责;(3)、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必须依法出示工作证件。
(四)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要求统计职业道德是统计工作领域中的道德标准和职业规范要求。
统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包括: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内在要求);实事求是,不出假数(核心内容);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基本理念);公正透明,服务社会(客观保证)。
三、统计从业资格(一)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的实施及其意义国家统计局8号令颁布了《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于2005年7月1日起在全国开始实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
2007年4月,国家统计局对《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作出修订,以国家统计局10号令予以发布。
新修订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于2007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
实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促进统计队伍建设。
2、有利于规范对基层统计队伍的管理。
3、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障统计数据质量。
(二)统计从业资格及其范围统计从业资格,是行为人从事统计工作的资格证明,也是行为人从事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和最基本的要求。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统计专业职务分为高级统计师、统计师、助理统计师、统计员。
(三)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主管机关及其主要职责1.国家统计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