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一些辨析题+论述题 题目加答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辨析题和解答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辨析题和解答题

辨析题

第一章

1.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错。这句话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完全对立起来。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对。这句话表明意识是客观实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主观形式中有客观容;主观差别有客观根源;主观特征有客观原型。如果只承认主观作用,否认客观作用,那么将导致唯心主义;如果只承认客观作用,而否认主观作用,那么就是旧唯物主义的直观的反映论,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认识论】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因此,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错。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意识的容来自于客观世界,即客观存在是意识的源泉。

4.“狼孩”没有意识,说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对。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对意识产生和发展起到决定作用。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外壳;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5.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鬼神是客观实际中并不存在的,因而有关这类意识不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错。首先,正确的、科学的认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错误的甚至是荒谬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只不过是虚幻的、歪曲的、颠倒的反映。其次,关于鬼神的意识有客观原型。

6.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白天所见所闻是客观实在,经过人脑整合、加工后成为主观映象,夜晚呈现于梦中。

7.联系构成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20=2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4.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5.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D.客观性

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7.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实验和工业

B.人的经验

C.科学理论

D.逻辑证明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题目及答案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题目及答案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题目及答案

一、辨析题

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就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因此,凡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价值。

2、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3、价值规律就是商品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的规律。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6、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的变化的表现。

7、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8、股份制形式实现了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9、货币和生产资料都是资本。

10、资本积累是资本家节俭的结果。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12、利润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它是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但利润常常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股票价格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14、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排除了超额利润的存在。

15、土地价格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16、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17、垄断导致竞争的消除。

18、股份公司促进了资本社会化和生产社会化,从而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占有关系。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

20、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孕育和产生着置自身于死地的物质因素

21、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

22、流动资本是指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23、由于利润平均化,在一定时期内每个资本家都能得到平均利润。

24、商业资本参与对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割,降低了产业资本利润率,对社会生产没有积极作用。

马哲题库——简答题

马哲题库——简答题

三、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狭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3、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四、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辨析题

1、世界统一于存在。

2、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4、意识作为思想观念,是纯粹主观的东西。

5、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

6、和谐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7、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8、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9、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0、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11、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都是作为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

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四、简答题

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意义。

2、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3、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含义、主要表现以及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4、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5、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6、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7、简述矛盾特殊性的含义、表现及其方法论意义。

8、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马克思辨析题答案

马克思辨析题答案

1辨析: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进行社会管理

此观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进行政治统治,在此基础上兼有社会职能。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职能即是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运用自己掌握的政府机构和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统治和控制,使社会生活保持在统治阶级所制定的秩序要求之内。为做到这一点,统治阶级必须把国家政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对人民群众进行阶级统治。

2辨析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错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唯心史观。一些唯心史观也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3辨析: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此观点正确。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只有在流通领域中商品生产者之间才能发生关系,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资本家不把货币投人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无法产生;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实现。

4辨析:资本主义的工资是工人劳动的报酬。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不是工人劳动的报酬。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有两部分:一部分由资本家以工资的形式发给工人,它仅仅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一小部分,用以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的必要生活,即劳动力的再生产;另一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是资本家发家致富的源泉。如果资本家发给工人的工资是工人所有劳动的报酬,那么,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就不会存在剥削关系,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也就不会存在贫富差距,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马克思原理主观复习题答案

马克思原理主观复习题答案

绪论

一、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错误。哲学仅仅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周遭的总纲领和大规律,规律就像定理公理一样,不存在过时的问题,只要按照时代环境巧妙的变化运用哲学,就可以继续发展,但就哲学的内核价值而言是不容触动的,否则,就是修改了哲学中的规律原则,导致框架的解构和重建。

2、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这一说法不准确。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3、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的个人思想。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不只是马克思个人的思想。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常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常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常说的体系;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简答论述辨析题

马克思简答论述辨析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1〕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后继者对它的发展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第一,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第二,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一块整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主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欧文和傅立叶。

3、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和方法论。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列宁称其为“科学中的最大成果”。

马克思考试题目

马克思考试题目

马克思考试题目

第一篇:马克思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是: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2.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 3.恩格斯指出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4.物质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运动

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观点是:实践性

6.从物到感觉到思想,从思想到感觉到物体现的是:

唯物与唯心的观点

7.社会发展中起根本性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8.资本论中,上衣无论是裁缝穿还是顾客穿,都有相同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指:使用价值 9.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10.商品二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关系的是:

使用价值

11.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中的作用不同 1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什么:

尊重客观规律.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是: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14.人的本质是什么: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商品二因素中反映人与社会关系价值

二.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是什么ABCDE

2.价值的特点(ABCD)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E任意性

3.劳动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体现在(ACD)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

的价值 D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4.影响资本的周转因素有哪些()①资本周转时间②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构成比例

5.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ABC)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三,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及材料分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及材料分析题

1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3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其次,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辨析题

1、对⽴统⼀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对⽴统⼀规律揭⽰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

(3)对⽴统⼀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线索;

(4)建⽴在对⽴统⼀规律基础之上的⽭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法;

(5)是否承认对⽴统⼀规律,是辩证法和形⽽上学两种世界观对⽴和⽃争的焦点。

2、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主要表现在四个⽅⾯:

第⼀,实践产⽣了认识的需要。

第⼆,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标准。

(3)总之,⼈的认识是从实践产⽣,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没有反作⽤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

(3)上层建筑的反作⽤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产⼒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量。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毫⽆关系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统⼀的关系。⼀⽅⾯⼆者是统⼀的,它们是同⼀劳动过程的两个⽅⾯,并不是两种独⽴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盾的,存在着差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之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之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

三、辨析说明题

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正确。①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发源地,实践创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②实践构成了人类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本质内容,人类全部生活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③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④社会规律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它是“社会行动的规律”,即实践的规律。⑤这一科学命题指明并论述了“物质实践决定观念”,说明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区别,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运动方式,深刻揭露了旧历史观的根本错误,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科学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

2. 社会进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此,社会发展是直线上升的。

错误。①社会发展从总的方向、趋势和内容上是上升的、前进的。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展就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这上上升性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②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和形式则是迂回的、曲折的,不是直线上升的。焉因为社会发展既是前进的又是曲折的,所以社会发展表现为螺旋式或波浪式的前进方式。③社会民展的曲折性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事物否定之否定过程中的周期性曲折。社会发展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在新的基础上又回到自身,表现为一个发展周期。如无阶级社会到阶级社会再到新的无阶级社会,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再到巷道主义公有制等;另一类是以反复为特点的曲折,在社会发展中,由于新生事物在开始时是弱小的,当旧事物得势时,事物发展就会缓慢、停滞,甚至倒退,从而呈现出曲折性。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决定着新生事物迟早要中用旧事物,使发展中的曲折性得到克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辨析题答案

1、哲学是“科学之科

学”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哲学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

不同回答所形成的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而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被称为哲学的两个对子。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

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对第一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

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事物是又动又不动。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相对

静止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动中有静;所以,纯粹的运动和纯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种说法否定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性,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凭“胆”、凭主观臆想去搞生产,其结果只能使生产遭到破坏,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6、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这时就必须变革社会的生产力以适应生产关系的向前发展。

答:此说法是错误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只能变革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题目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题目及答案

绪论

一、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

主义,包括(ABCD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

本观点、基本方法

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

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ABCD )

A.从创始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B.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

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科

学理论

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 世纪40 年代,到那时,资本

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BC )

A.14 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

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 世纪60 年代至19 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

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反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的破坏D.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5.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

人起义是(BCD )

A.巴黎公社

B.英国宪章运动

C.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D.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

马克思主义原理辨析题及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辨析题及论述题

三、辨析题

1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其次,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辨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辨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但不能说是“科学之科学”。“科学之科学”是指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古代哲学家吧哲学看成是“知识的总汇”,近代一些哲学家把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

系。

二者的区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

对象。二者的联系是,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所概括的关于

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用马克思主义哲

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答:错误。

它们是一般与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与个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它们既

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

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特殊规律。联系在于一方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抽象和概

括;另一方面哲学作为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规定着具体科学的研究方向,具体科学也离不开哲学。所

以,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的。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答:错误

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功能,但它又与物质有本质的区别。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则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意识的本质在于,

马克思主义题目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题目及答案

绪论

一、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

主义,包括(ABCD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

本观点、基本方法

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

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ABCD )

A.从创始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B.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

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科

学理论

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

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BC )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反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的破坏D.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5.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

人起义是(BCD)

A.巴黎公社

B.英国宪章运动

C.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D.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论述题

1.怎样理解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知识、信息、科技、管理等在价值形成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如何?

3.怎样理解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之间的反比关系?

4.如何正确认识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生产?

5.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6.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7.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辨析题

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是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说法不准确。作为

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2.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是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

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3.唯心主义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4.世界统一于存在(×)错误。存在是一个摸棱两可的命题,因为不仅物质是存在,精神也同样

是存在。但是,精神是物质世界的反映。所以,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是存在。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

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5. 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只有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唯

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6. 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

辩证法的总特征】这一观点不准确。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运动只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对)条件存在的,

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这一观点是不对的。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

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40.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答:这一观点是不对的。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但是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

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者是有区别的。

4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正确)

42.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正确)

43.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正确)

8.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为

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9.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一刀两断”(×)【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

环节,而是既克服又保留。】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

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

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0.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辩证思维

方法与现代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方面辩证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的前提、另一方面现代丰富了辩证)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

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11. 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

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主体与客体、主观和客观这两对范畴之间有联系,但不等同。主观指人的

意识、认识、思维,客观即事物的客观存在,如自然界、人类社会等。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则是认识论范畴,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与主体发

生联系,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两对范畴的联系表现在:主体有主观性,有意识和目的;客体首先是客观存在,才能成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12.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

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强调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意识是

对客观的客观事物的最后判定,并不是说否定了客观真理。】这一观点

是不对的。上述观点不等同。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3. 凡是亲眼所见,亲眼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

的真实反映(×)【夸大了感觉在认识上的作用,还要上升到理性认

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由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

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它有感觉、知觉、表

象三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