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习题

《流行病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 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A.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B.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C. 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D.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E. 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2.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E.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二、多项选择题1. 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A. 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一个体为研究对象B. 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C. 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流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D. 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而临床医学属于微观范畴E. 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三、名词解释1.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四、简答题1. 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第二章疾病的分布一、单项选择题1.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 发病率B. 发病专率C. 罹患率D. 时点患病率E. 期间患病率2. 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那些指标最合适?A. 死亡率B. 发病率C. 患病率D. 病死率E. 罹患率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那些疾病常用病死率A. 关节炎B. 消化道溃疡C. 流行性出血热D. 结核病E. 心肌梗死三、名词解释1. PYLL2. 爆发四、简答题1. 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那些因素?第三章描述性研究一、单项选择题1. 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A. 个案调查B. 典型调查C. 现况研究D. 生态学研究E. 爆发调查2. 对某大城市20-2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现患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发病率为5/10万,而未服用者为2/10万。

传染病流行病学

传染病流行病学
生态与社会环境的变化 人类活动和生活方式 工业和技术的发展等。
7
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病原体(pathogen)是指能引起宿主致 病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 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和 寄生虫等。 侵入门户是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并能够存 活或初步繁殖的部位。
8
传染病发生的条件
病原体
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的疾病与感染。 自然疫源性疾病:动物传染病或感染在一
定的自然景观(生存境地)条件下,依 赖于特定地理区域内的动物和媒介生物 群落,可独立于人而存在,形成自然疫 源地,并在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传 播给人,这些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19
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是 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宿主前, 在外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
36
1974年第27届WHO大会对各成员国正式提出扩大免疫 计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 EPI) 。我国于1981年正式参加EPI活动。
EPI的中心内容 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覆盖面,使每个儿童在出生 后都有获得免疫接种机会 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种类
37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传染病防制体系,做好传 染病防制工作 (二)搞好经常性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三)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工作
(1)经飞沫 流感病毒、流脑 (2)经飞沫核 白喉、结核 (3)经尘埃 结核
22
经水传播(饮水)
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除哺乳婴儿外,其余人群均可发病 水源如经常被污染,可表现为慢性流行经过 水源如一次性严重污染,可出现爆发流行 水源停用或净化后,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流行病学题库及答案

流行病学题库及答案

流行病学题库及答案(答案在最后)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 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A.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B.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C. 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D.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E. 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2.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A. 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B. 疾病的病因C. 疾病的防治措施D. 流行病研究方法E. 以上均是3. 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A. 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B. 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C. 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D. 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E.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4.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E.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5.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A. 传染病B. 地方病C. 传染病和地方病D.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E. 疾病和健康状况6.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 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B. 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C. 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D. 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E. 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7. 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A. 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B. 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C. 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D. 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E. 筛查病人、确诊病人、治疗病人8. 流行病学主要应用于:1A. 考核疾病的防制效果B. 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C. 研究疾病预防和控制D. 研究疾病的病因E. 以上均是9. 以下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A. 群体特征B. 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 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D. 对比的特征E. 预防为主的特征10.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A. 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B. 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C. 它可以评价药物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D. 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E. 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二、多项选择题1. 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A. 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一个体为研究对象B. 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C. 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流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D. 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而临床医学属于微观范畴E. 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2. 流行病学在病因未明疾病研究中的一般程序是:A. 描述疾病的分布B. 分析影响分布的因素C. 提出病因假设D. 检验或验证病因假设E. 制定针对病因的预防策略和措施3. 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有:A. 群体特征B. 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 社会医学的特征D. 对比的特征E. 预防为主的特征三、名词解释1.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四、简答题1. 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第二章疾病的分布一、单项选择题1. 一种新疗法可以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于是发生下列情况:A. 该病患病率减少B. 该病患病率增加C. 该病发病率增加D. 该病发病率减少2E. 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减少2. 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 发病率B. 罹患率C. 患病率D. 期间患病率E. 时点患病率3. 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A. 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B. 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C. 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D. 诊断标准的变化E. 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4.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A. 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B. 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C. 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D. 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E. 存活时间长短5.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 发病率B. 发病专率C. 罹患率D. 时点患病率E. 期间患病率6. 疾病分布是指A. 民族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B. 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C. 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民族分布D. 民族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E. 年龄分布,城乡分布,季节分布7. 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A. 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B. 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C. 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D. 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E. 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8. 发病率指标来自A. 对住院病人的调查B. 对门诊病人的调查C. 对社区人群的调查D. 对所有病人的调查E. 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9. 患病率指标来自A. 现况调查资料B. 门诊病例资料C. 住院病例资料D. 专科医院病例资料E. 对所有病人的调查10. 对暴发性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A. 死亡率B. 发病率C. 患病率D. 病死率E. 罹患率11. 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那些指3标最合适?A. 死亡率B. 发病率C. 患病率D. 病死率E. 罹患率【A2型题】12. 1994年平山县发现喘憋性肺炎的流行,暴露总人口数为83271,经调查诊断发病例数共1478例,试问在资料分析时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 发病率B. 罹患率C. 时点患病率D. 期间患病率E. 感染率13. 某医院心血管内科1985年和198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例数分别101人和121人,那么和1985年相比A. 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死亡危险性更大B. 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抢救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C. 心肌梗塞死亡危险的增加不会有统计学意义D. 所有资料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的死亡频率的升降E. 以上均不对【A3型题】某县有人口10万人,1997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

流行病学习题集分章节版

流行病学习题集分章节版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CA 研究对象是人群B 不仅研究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态C 重点研究疾病的症状及体征D重点研究疾病及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控制消灭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及措施部分(D )3.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4.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 B )A.传染病5.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D )响因素响因素6.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 B)A 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B 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C 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D 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7.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 B )C.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DCB第二章病因推断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种因果联接方式,在探讨病因时,能够全面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A 单因单果B 单因多果C 多因单果D 多因多果2.判断因果关系的标准中()是必须的A 联系的合理性B 联系的时间顺序C 联系的恒定性D 联系的可逆转性3.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肺癌的发生危险(RR)也增加,由此支持吸烟导致肺癌的因果联系,这一推理运用的是()A.求同法B.差异法4.如发现非乙肝病毒感染者不发生肝癌,则支持乙肝病毒是发生肝癌的影响因素,这一推理运用的是()A.求同法5.当怀疑的病因(暴露)减少或去除,引起疾病发生率下降,可进一步支持因果关联,这一种判断运用的标准是()A 关联的合理性B 关联的恒定性C 关联的合理性D 关联的强度6.流行病学病因研究中以下哪一条不为必须达到的()A 关联的强度B 关联的时间顺序C 终止效应D 关联的剂量—反应关系7.发达国家人均脂肪摄入量与大肠癌发生率,均高于发展中国家,由此支持脂肪摄入量与大肠癌之间的因果关联, 这一推理运用了因果判定标准中的( )A.关联的时间顺序8.幽门螺杆菌结合部位在胃窦细胞,它可随胃窦细胞进入十二脂肠引起炎症、削弱粘膜,使其易于遭受酸的损伤,由此支持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批肠溃疡的发病原因,这一推理运用了因果判断标准中的()A 关联的时间顺序B 关联的强度C 关联的可重复性D 关联的合理性9.不同国家的学者在不同时间对本国人群作研究,均得出高盐饮食引起高血压,由此支持高盐饮食是影响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这一推理运用了判定标准中的()A 关联的特异性B 关联的时间顺序C 关联的可重复性D 关联的合理性10.在病因研究的轮状模型中,强调宿主与下列( )因素的关系A.生物因素11.下列哪项不是因果关联的判定标准()A 样本大小B 时间顺序C 联系的合理性D 剂量反应关系12.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下列哪一种组合()A 患者、家庭、社会B 病因、宿主、环境C 传染病、传播途径、易感者D 理化、生物、社会因素A 存在时必定引起疾病的因素B 对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 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D 疾病发生机制中的生物因素14.因果关联是指()A 暴露—疾病有较强的统计学关联B 暴露—疾病分类资料存在相关C 暴露—疾病排除偏倚后的关联D 暴露—疾病有时间先后的无偏关联15.生态学病同模型中所指的因素为(? )A.动同、宿主、环境B.心理、生理、环境C.生物、环境、卫生保健D.生物、生理、社会16.疾病因素模型将因素分为如下两个层次()A 生物学因素和非生物学因素B 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C 可预防因素和不可预防因素D 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A 涉及的病因链较多且相互交错B 涉及的因素清晰具体且系统性强C 没有确定必要病因的困难D 没有确定充分病因的困难18.以下关于充分病因的正确真实的陈述是( )A 单个的充分病因不存在,而多个病因可以组合成充分病因B 外围的远因不是充分的,但很接近疾病结局的病因是充分的C 寻找充分病因有利于彻底预防或根除疾病D 充分病因正是概率因果观要抛弃的观念19.以下关于必要病因的哪一项是正确的?()A 所谓的必要病因一定同相应疾病的分类依据有关B 传染病有必要病因(病原体),而非传染病没有必要病因C 如果要预防疾病,一定需要去除必要病因D 吸烟是肺癌的必要病因A 直接病因B 间接病因C 充分病因D 必要病因A 提出和验证假设的方法B 假设演绎法和Mill准则C 科学实验四法D 猜测和求证方法22.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成立,则()A 假设可能成立B 假设必定成立C 假设尚不能成立D 假设本身难以推论23.有对照(比较)组的研究,其共同的逻辑学基础是()A 偶然关联B 继发关联C 间接因果关联D 直接因果关联25.病因判定标准中哪些是必需的()C.广义关联强度和关联的可重复性、关联的合理性D 广义关联强度和前因后果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DBCBC 6-10:DBDCB 11-15ABCDA16-20:DBDAB 21-25:BACBD第三章疾病的分布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暴露来精确测量发病机率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 发病率B 罹患率C 感染率D 发病密度2.测量人群中某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时,所用指标为()A 发病率B 罹患率C 感染率D 续发率3.小范围、短时间内相同病例数的突然增多现象,可能是()A 散发B 爆发C 流行D 大流行4.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时,称()A 散发B 爆发C 流行D 大流行6.某地为了解人群高血压发病情况拟进行一次普查,说明调查结果可统计()A 发病率B 罹患率C 患病率D 累积发病率7.某地连续三年统计肝癌死亡率进行比较,以判断发病趋势下列哪一种计算较合理()A各年粗死亡率比较B各年年龄标化死亡率比较C各年性别标化死亡率比较D各年病死率比较8.某地痢疾发病近年来持续在较高水平,这种表现为()A 统计地方性B自然地方性C 自然疫源性D非地方性表现9.拟了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情况,应选用以下那一个测量指标()A 发病率B 罹患率C 患病率D 期间患病率10.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A 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B 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C 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D 诊断标准的变化11.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12.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 罹患率B 发病专率C 发病率D 时点患病率A 民族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B 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C 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民族分布D 民族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14.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A 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B 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C 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D 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15.发病率指标来自()A 对住院病人的调查B 对门诊病人的调查C 对社区人群的调查D 对所有病人的调查A 现况调查资料B 门诊病例资料C 住院病例资料D 专科医院病例资料17.对暴发性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A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病死率18.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哪些指标最合适A 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病死率19.1994年平山县发现喘憋性肺炎的流行,暴露总人口数为83271人,经调查诊断发病例数共1478例,试问在资料分析时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B罹患率C感染率D期间患病率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BCBCA 6-10:CBAAB11-15CCBDC 16-19:ADBB第四章描述性研究一、单项选择题:1.欲调查某地HbsAg携带情况,可采用:()A 前瞻性调查B 抽样调查C 爆发调查D 回顾性调查2.下列哪种情况适用于抽样调查?()A 为发现某病全部病例并提供治疗B 为早期发现癌症患者以降低其死亡率C 欲知道某地一定时间内某病的患病情况D 要了解各种疾病的常年发病情况3.某乡5000户约2万人,欲抽其1/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1户开始后,每隔5户抽取1户,抽到的户其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为:()A 分层抽样B 系统抽样C 整群抽样D 简单抽样4.在抽样调查中,下列哪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最大?()A 单纯随机抽样B 系统抽样C 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5.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使用较多的一类方法是()A 观察法B 临床试验法C 病例询问法D 干预试验法6.现患研究主要分析指标是()A 患病率B 发病率C 死亡率D 二代发病率7.关于暴露时间的推算,下列哪项是不恰当的()A 同源爆发暴露时间的推算,可从流行曲线的高峰处向前推一个常见潜伏期。

完整版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完整版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 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 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 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 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 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暴露一结局 暴露一结局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I 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一临床试验T 现场试验一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 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k 率=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实验性研究随机分配? I 1-------------- 1 是 否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验设立比较组? II 是 否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横断面研究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是观察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数量(个体数)构成比=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量(个体数之和)X%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心…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发病率= ------------ 同期暴露人口数 ----------Xk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2011-11传染病流行病学

2011-11传染病流行病学
人类的历史就是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
天花病人
一、古老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结核病 霍 乱 疟 疾
古代印第安人的绘画,表现了天花的可怕
结核病
2004年全球新发肺结核病例890万人,死于肺结核 的人数高达170万 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0万。每年新发现145 万患者,死亡13万人
一 九 九 三 年
自然因素
气候 地理因素 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栖息习性
传染病流行过程
社会因素
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 城市化和人口爆炸 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 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
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生态恶化
传染病流行过程
原油污染 难 民 潮
战乱
二、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
疫源地及流行过程
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
以隐性感染为主 以显性感染为主 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
感染谱
隐性感染 轻型感染 重症感染 死亡
无症状与体征
有症状与体征的疾病
一、传染病流行过程
定义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的过程,即病 原体从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 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 发展的过程。
传染病流行过程
经空气传播(air-borne infection)
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经飞沫传播 (droplet infection) 经飞沫核传播 (droplet nucleus infection) 经尘埃传播 (dust infection)
传染病流行过程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
SARS世界分布
图11-1
我国SARS疫情统计

流行病学单元作业题

流行病学单元作业题

第一章:绪论1.(单选题,1 分)流行病学主要用于以下哪些方面( )A.揭示疾病的自然史和疾病诊断、防治的效果评价B.探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C.描述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D.所有选项都对正确答案D,得1 分2.(单选题,1 分)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 )A.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B.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C.以个体为研究对象D.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正确答案C,得1 分3.(单选题,1 分)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A.疾病B.病人C.人群D.健康人正确答案C,得1 分4.(单选题,1 分)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A.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B.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科学C.研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如何防制的科学D.研究各类公共卫生问题的学科正确答案A,得1 分5.(单选题,1 分)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是( )A.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患者B.疾病、伤害、健康C.身体、精神、社会D.患者、非患者、一般人群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C 得0 分6.(单选题,1 分)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 )A.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B.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C.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D.筛查病人、确诊病人、治疗病人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A 得0 分7.(单选题,1 分)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提供诊断依据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C.不研究疾病预后D.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正确答案D,得1 分8.(单选题,1 分)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 )A.各种疾病、伤害和健康状况B.传染病C.传染病、非传染病及寄生虫病D.意外事故及外伤正确答案A,得1 分9.(单选题,1 分)流行病学主要的研究方法中不包括下列哪一种( )A.实验法B.观察法C.病例分析D.分析法正确答案C,得1 分10.(单选题,1 分)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设立对照组B.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C.盲法D.不设立对照组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D 得0 分11.(单选题,1 分) 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 )A.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B.对传染病及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C.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D.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B 得0 分12.(单选题,1 分)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 )A.疾病、伤害和健康状况B.传染病C.传染病和非传染病D.传染病和地方病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C 得0 分13.(单选题,1 分)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A.观察法和实验法B.临床检查C.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D.现代化的仪器诊断技术正确答案A,得1 分14.(单选题,1 分)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B.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C.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范畴D.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正确答案A,得1 分第二章:疾病的分布1.(单选题,1 分)使用一种新疗法可使某病的康复人数增加,则会发生( )A.该病的发病率减少B.该病的患病率减少C.只减少发病率不减少患病率D.该病的发病率增加正确答案B,得1 分2.(单选题)发病率与患病率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因而常易混淆,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计算患病率时,其分子不应包括在研究期间或时点之前已经发病的病例B.两者均为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C.计算患病率时,其分子应为某特定时期或特定时点内患有某病的所有患者D.发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的发生频率正确答案A,得1 分3.(单选题,1 分)关于某病病死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病的病死率和死亡率都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B.前者用于医院人群,后者用于社区人群C.某病死亡率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而病死率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D.两者计算的分母相同正确答案C,得1 分4.(单选题,1 分)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某病发病率的分母中包括具有该病免疫力和现患病的人B.发病率和患病率是一样的C.现患率和患病率是不一样的D.发病率指某特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新病例发生的频率正确答案D,得1 分5.(单选题,1 分)发病率的分子是一定期间内某暴露人口中某病的( )A.已患病例人数B.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C.已感染者人数D.新发病例数正确答案D,得1 分6.(单选题,1 分)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 )A.暴发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B.病程短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C.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D.流行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正确答案C,得1 分7.(单选题,1 分)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年代、不同民族调查,均发现同卵双生者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者的发病率。

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ppt课件

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ppt课件
(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 共8439例,死亡812例)
8/9/2020
16
8/9/2020
17
全民动员抗击SARS
8/9/2020
18
人感染禽流感
是由甲型流感病毒中某些亚型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8/9/2020
19
传染过程(infectious process) 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
8/9/2020
37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
疾病
空气传播
流感、肺结核
经水传播
伤寒、血吸虫
食物传播
痢疾、霍乱
接触传播
淋病、疥疮
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疟疾、西尼罗热
土壤传播
炭疽、破伤风
医源性传播
丙肝、艾滋病
垂直传播
梅毒、艾滋病
8/9/2020
38
1.经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 )
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经飞沫传播 (droplet infection) ➢经飞沫核传播 (droplet nucleus infection) ➢经尘埃传播
8/9/2020
30
传染期(communicable period)
➢定义: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流行病学意义:
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 影响流行特征
8/9/2020
31
病原携带者 (carrier) 是指没有任 何临床症状 而能排出病 原体的人。
8/9/2020
32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 触而导致的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indirect contact infection)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二)自然疫源地与自然疫源性疾病
某些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人类不参与也可在动
物等中流行、循环、延续,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 存在自然疫源性的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这种疾病称 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疫、森林脑炎、野兔热、蜱 传回归热等)。
这类疾病有明显的地区性。这类疾病一般是通过 节肢动物媒介传播,也可通过食物、水、飞沫、乳等 传播。
动物作为传染源的危险,取决于接触机会、接触密切程度、 动物传染源的种类和密度等。
注意动物作为传染源和可能的传染来源不是一个概念。
(二)传播途径:
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宿主之前,在外 环境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停留和转移要依附 于各种生物媒介和非生物媒介物,这种参与传播的媒 介物称为传播媒介或传播因素。传播途径就是传播因 素的组合。
二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三前言 一 病原体与宿主的关系 二 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三环节 三 疫源地及流行过程 四四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五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略)
前言
传染又称感染,是生物的寄生现象,即病原 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 进入机体后相互作用的过程,传染过程有各种表 现,发病只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传染过程是在 个体中发生的。
又称虫媒传播。分为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 生物性媒介传播的疾病有一定地区性,病例分布 与吸血节肢动物分布一致,常呈季节性升高,有明 显职业特点等(如森林脑炎等)
6,经土壤传播:土壤被污染的机会较多,如传染源 的排泄物或分泌物直接或间接污染、埋葬传染病死 亡者和病畜尸体而污染。土壤在传播蛔虫、钩虫等 肠道寄生虫病有特殊意义和作用。一些形成芽孢的 病原体如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杆菌污染土壤后 可保持传染性数十年。 7,医源性传播: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造成传染病的传播。 一类是使用医疗器械引起;一类是输血或使用生物 制品、药品等引起。

传染病流行病学 PPT课件

传染病流行病学 PPT课件

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分布,并研究预防和 控制传染病的策略和措施,最终达到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现代流行病学发展的源头
流行现状
天花于1977年在全球消灭 脊髓灰质炎的消灭指日可待 从1988年以来,全球脊灰病例减少99.9%,从约35万例降低 至2015年报告的80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指出: “正如36年前我们消灭了天花一样,我们现在正站在历史 的拐角,彻底消除脊灰指日可待。” 各国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同程度的 下降
2017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17年(2017年1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 港澳台,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7030879例,死亡 19796人,报告发病率为509.54/10万,报告死亡率为1.43/10 万
2017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17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按类别统计 一是甲类传染病中鼠疫报告发病1例,死亡1人,霍乱报告发病14例,无死亡,报告发病率为 0.0010/10万,较2016年下降50.00% 二是乙类传染病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 亡报告外,其他共报告发病3064058例,死亡19641人,报告发病率为222.06/10万,报告死亡率 为1.42/10万,较2016年报告发病率上升3.64%,报告死亡率上升8.59%。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 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 病总数的92.78%;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 人感染H7N9禽流感,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8.81% 三是丙类传染病除丝虫病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他共报告发病3966806例,死亡154人,报告 发病率为287.48/10万,报告死亡率为0.011/10万,分别较2016年下降1.18%和42.86%。报告发病 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 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9.79%;报告死亡数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流 行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100.00%。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否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设立比较组?是否是否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暴露←结局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 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8.《流行病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等专业)

8.《流行病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等专业)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epidemi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NN101412 课程总学时20(理论总学时20/实践总学0时)周学时(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0)学分2课程性质限制性选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专升本)、全科医学、眼视光(七年制)、眼视光学(专升本)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门主导课程,也是医学各学科的方法学基础。

随着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等兴起,使得流行病学也日益成为临床医学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流行病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并了解相应的扩展知识和新进展知识,为临床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及培养防治结合型人才奠定流行病学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或其他有关学科中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奠定基础。

本课程教学要求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讲解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注意传授一定比例的扩展知识、新进展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拓思路、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内容精练,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

并根据本章节的特点,结合课时安排规定学生必要的自学内容。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临床医学各学科中,凡涉及专业问题的调查设计、资料的获取和数据资料的分析及其解释,都要以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

流行病学应用广泛,涉及面宽,几乎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各主要学科。

流行病学是伴随卫生统计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传染病学发展起来。

现在除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外,流行病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学及一系列预防医学学科,包括卫生管理学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在非传染病研究上与病理学、生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相应各科及预防医学有关学科关系密切。

研究健康流行病学与生理学、生化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有关。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李立民主编.《流行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曾光主编.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43.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赵忠堂主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林果为,沈福民主编.现代临床流行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王家良主编.临床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MacMahon B, Trichopoulos D. Epidemiology-Principles and Methods, Second edition.Boston, New York, Toronto and Lond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68.施侣元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叶临湘主编,《现场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 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3.沈洪兵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考核方法采用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进行。

流行病学 十一、十二章习题与小结

流行病学 十一、十二章习题与小结

1.慢性病三级预防的二级预防中三早为()A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B 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C 早发现、早报告、早康复D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摄入食盐过多与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关系密切?A糖尿病B肺癌C龋齿D高血压E肝癌3. 下列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A 产前检查B 婚前检查C 保健服务D 对症治疗4.一般来说,用于监测慢性非传染病的两个重要手段是进行定期健康体检和筛检试验,这些手段主要是针对()A无症状的健康者 B 已确诊的慢性病人C住院病人D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的人E易感者5.绝大部分慢性病是由数量不多、已知的和可预防的危险因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A吸烟、缺乏身体活动和不合理膳食B吸烟、饮酒、交通事故、意外伤害C环境污染、病原体变异和不合理膳食D不良生活方式、不安全饮水和饮食以及遗传E心理因素、行为因素、遗传因素6.下列措施中哪个属于一级预防()A 健康检查B 遗传咨询C 产前检查D 筛检7. 疾病监测的目的不包括()A 描述疾病分布B 检验病因假设C 预防疾病流行D 评价防疫措施8. .下列哪项不是疾病监测的特点()A 属于纵向研究B 信息反馈纵向进行C 反映疾病动态变化D 包括常规报告和哨点报告系统9. .预防接种的目的是()A 提高人群易感性B 降低人群易感性C 提高人群非特异免疫水平D以上都不是10.目前我国规定的监测传染病是A.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登革热B.疟疾、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天花、霍乱C.鼠疫、流行性感冒、回归热、艾滋病D.霍乱、天花、流行性感冒、登革热E.伤寒、流行性感冒、回归热、霍乱11. 对于急性传染病接触者,采取检疫措施的时间是A.开始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B.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短潜伏期C.开始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D.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平均潜伏期E.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12. 将传染病人收留在指定的处所,限制其活动并进行治疗,直到消除传染病传播的危险这一过程被称为A.拘留B.隔离C.留验D.医学观察E.消毒13. 在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下列哪一项是主要环节A.治疗病人B.隔离带菌者C.切断传播途径D.预防接种E.接触者预防服药14. 对病原携带者采取的防疫措施有A.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B.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隔离、治疗和送检病原学标本C.收留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限制活动,进行诊断治疗D.在饮食、服务、托幼机构工作的病原携带者永久调离工作岗位E.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疟疾的病原携带者严禁做献血员小结:慢性非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的概念伤残调整寿命年的概念全人群策略与高危人群策略慢性病自我管理疾病的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正对病因而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第十一章血清流行病学

第十一章血清流行病学

二.抗体测定
1.单个稀释度测定:均只作一个稀释度,如ELISA 最后比较OD值;
2.单系列稀释测定:作若干个稀释度,但每个稀 释度均只测一次;如HA或HI;
3.多系列稀释测定:作若干个稀释度,但每个稀 释度均有多个重复管(孔、头)需测几次,以求 得更准确的滴度。
例如 TCID50、LD50、EID50,以可出现感染、 死亡等指标为判定标准,常用50%为判定终点。
计算
1. 距离比例=(高于50%保护率-50%的保护率) ÷(高于50%保护率-低于50%的保护率)
=(78.8-50)÷(78.8-37.5)
=0.697
2 .Log10 ED50=高于50%保护率的血清稀释度对数 +距离比例×稀释系数的对数
=-1.2+0.697×0.3
=-1.01
ED50=-1.01的反对数为(?)
TCID50计算
表11-2,说明中和效价的计算方法,不过,在 病毒学中通常用Reed-Muench二氏法计算, 见以下内容,结果都一样。
血清 稀释系数 细胞 正



稀释度
对数 病变 常 病变 正常 病变比例 保护率% 10x
1/1 0.00 0
50
26 0/26 100
1/2 -0.3 0
三、敏感性和特异性
上图:左移虚线,特异性下降,假阳性增加; 下图:左移虚线,敏感性增加,假阴性下降; 初筛时趋向于使敏感性增加;
第13章 分子流行病学
研究内容 传染病(病原分类、传染源、传播途径、
进化分析、耐药性) 肿瘤、心血管病、遗传代谢病
研究方法
核酸电泳图谱分析、 核酸酶切图谱分析、 寡核苷酸指纹图谱分析 基因探针和核酸杂交 PCR 核酸序列分析 其他技术

流行病学d

流行病学d

全科医师培训《流行病学》试题第一章绪论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的范围是A.传染病及地方病B.流行病C.慢性病D.一切疾病及健康状态E.地方病2.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B.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C.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D.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E.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3.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A.疾病B.病人C.人群D.无病的人群E.尚未发病的潜伏期的人群4.关于流行病学研究应树立观点说法错误的是A.群体的观点B.预防为主的观点C.分析比较的观点D.生物医学模式的观点E.疾病病因多因论的观点答案:D C C D第二章疾病的分布1.在食物中毒的爆发调查时,最重要的分析指标是A.发病率B.患病率C.病死率D.吃不同食物的百分比E.吃不同食物的罹患率2.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A.每十万人口的粗死亡率B.某病患者中的死亡百分率C.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率D.任何疾病的死亡结局E.在所有死因中死于某病的比例3.某病的续发率是指A.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B.同等身份的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同等身份人数×100%C.一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的发病人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100%D.一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的患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E.接触者中的患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4.疾病的季节性研究A.仅适用于传染病B.仅适用于人畜共患疾病C.仅适合于呼吸道传染病D.不但适用于许多传染病,也适用于部分非传染病E.仅适用于有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的疾病5.周期性的正确解释是A.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B.疾病突然升高的现象C.疾病发病率超过一般水平D.疾病发病率保持在一般水平E.以上都不是6.在一些城市中甲型肝炎的发病每年3-5月份有升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A、爆发B、流行C、季节性D、周期性E、长期变异答案:E B C D A C第三章流行病学病因概论1.流行病学三角包含的三大因素是A.宿主、环境和病原体B.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C.宿主、环境和病因D.遗传、环境和社会E.遗传、环境和人群2.有对照(比较)组的研究,其共同的逻辑学基础是A.求同法B.求异法C.同异并用法D.共变法E.排除法3.确定暴露于某因素与某病发生因果关系时,下列哪一条不加考虑A.联系的强度和联系的特异性B.剂量反应关系与生物学的可解释性C.时间顺序,即暴露于疾病发生之前D.对联系进行统计学检验所得P值大小E.不同研究条件(地点、时间、人群)下所得联系的一致性4.流行病学探讨病因的一般程序是A.从人为联系到统计学联系B.从间接联系到统计学联系C.从间接联系到因果关系D.从统计学联系到因果关系E.从人为联系到因果关系答案:C C D D第四和第五章1.欲了解某病在某地区的危害状况,进行现况调查时宜选用A.普查B.抽样调查C.典型病例调查D.住院病例调查E.个案调查2.通过疾病的现况调查(时间范围较短),可以得到某病的A.发病率B.患病率C.死亡率D.治愈率E.病死率3.下列哪种偏倚不属于选择偏倚A.住院率偏倚B.现患新发病例偏倚C.易感性偏倚D.测量偏倚E.检出偏倚4.在进行爆发调查时,首先应该A.采取防制措施B.构成初步假设C.确认爆发是否发生D.调查爆发三间分布E.核实诊断答案:B B D E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1.病例对照研究常见的偏倚有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失访偏倚D.混杂偏倚E.易感性偏倚2.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组病例最佳:A.死亡病例B.现患病例C.新发病例D.死亡病例和现患病例E.死亡病例和新发病例3.一项病例对照研究,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例,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A.80%B.40%C.20%D.100%E.无法计算4.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χ2=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为: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5.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是:A.病例为可疑患者,对照组不患某病B.病例为确诊患者,对照组为可疑患者C.病例为确诊患者,对照也为患者D.病例为确诊患某病人,而对照应是不患某病的人E.病例和对照都未被确定患某病6.在500名病例与500名对照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有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有暴露史,OR值应为:A.18 B.16 C.20 D.10 E.无法计算答案:B C E E D E第七章队列研究1.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A.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B.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C.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D.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E.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2.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为:A.发病率B.发病密度C.病死率D.现患率E.死亡率3.进行某种疾病的队列研究最初选择的队列是:A.患该病病人B.不患该病的人C.具有病因因素的人D.不具有病因因素的人E.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4.在一项队列研究中,35~44岁这一年龄组的观察人数如下:1973年11月1日1974年11月1日1975年3月1日3000人3020人2980人计算其暴露人年数为:A.9000 B.3010 C.4010 D.3760 E.6000答案:D B B C第八章和第九章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A.同一总体的患某病人B.同一总体的健康人C.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D.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E.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2.对一种疫苗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是指:A.设计者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B.受试者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C.受试者和设计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D.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什么疫苗E.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3.流行病学临床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A.观察指标不同B.目标人群不同C.入选标准不同D.干预措施不同E.随访方式不同4.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A.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无害的人群B.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C.选择预期发病率较低的人群D.选择的对象应能够从实验研究中受益E.选择依从性较好的人群5.对一种疾病的病因的某种可疑因素进行病因学研究时,可采用描述性方法或实验性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区别是,在实验性调查研究中A.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样本大小相等B.这种研究是前瞻性的C.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是一致的D.由研究者决定哪一组暴露于可疑因素,哪一组作为对照组E.使用对照的方法6.下列哪一条不是临床试验的特点A.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对象B.人为地、主动地给予干预措施C.研究对象分组不需运用随机化原则D.必须设立均衡可比地对照组E.前瞻性研究答案:D B D C D C第十章筛检和诊断实验评价1.串连试验可以提高诊断方法的:A.特异度B.灵敏度C.约登指数D.一致性E.诊断准确性2.为了尽量发现病人,在制订诊断标准过程中,常常必须:A.提高特异度B.提高灵敏度C.降低假阳性率D.提高假阴性率E.使假阴性率与假阳性率相等3.一种诊断方法诊断结果的阴性预测值很高,这说明:A.方法的灵敏度高B.方法的特异度低C.方法的特异度高D.方法的灵敏度低E.人群患病率较低4.在诊断方法确定之后,其诊断结果的阳性预测值取决于:A.特异度B.灵敏度C.约登指数D.患病率E.以上都不是5.筛选试验在下列哪种情况是适宜的A.患病率高的疾病B.患病率低的疾病C.早期诊断可以改善预后的疾病D.病情严重,难以治愈的疾病E.病死率较高的疾病6.为了提高诊断结果的阳性预测值,最有效办法是A.提高方法的灵敏度B.采用联合(串连)试验C.提高阴性预测值D.采用双盲E.正确选择病例答案:A B A D C B第十一章传染病流行病学概论1.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A.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排除病原体数量及毒力B.传染源的数量,活动范围及周围人口数多少C.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易感人群的免疫状态等D.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数量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E.传播途径的特点和病原体所能涉及的范围2.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人群易感性增高,就可导致疾病的爆发或流行B.人群易感性降低,就可终止疾病的流行C.人群人口数增加,就使人群易感性增高D.人群人口数减少,就使人群易感性降低E.人群易感性增高,只是为一次流行或爆发准备了条件3.传染源是指:A.体内有病原体的人B.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C.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E.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4.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A.排出病原体数量的多少B.携带时间的久暂C.携带者的家庭人口数D.接触携带者的易感人数E.携带者的职业、社会活动范围、个人卫生习惯及卫生防疫措施5.传染期是指A.病人的整个病程期B.病人的潜伏期+恢复期C.病人的临床症状期D.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E.自接触传染源到完全康复的整个时期6.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A.疫点B.疫区C.疫源地D.家庭E团社.答案:C E D E D C第十二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1.下列措施中属于三级预防的是:A.戒烟限酒B.体育锻炼C.心理康复D.合理营养E.早期治疗2.世界卫生组织EPI(扩大免疫计划)规定,到1990年所有儿童都能得到的免疫生物制品为:A.卡介苗、百日咳菌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B.百日咳菌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类毒素C.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D.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麻疹疫苗E.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3.我国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为:A.鼠疫、霍乱、天花、黄热病、回归热、出血热B.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斑疹伤寒、回归热、登革热C.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出血热、回归热、登革热D.鼠疫、霍乱、黄热病、斑疹伤寒、回归热、登革热E.疟疾、流感、斑疹伤寒、回归热、登革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发现甲类传染病及疑似病例的报告时间在农村为:A.3小时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E.48小时答案:C D B C。

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

感染(暴露)日期推断
病 例
最平早均暴暴露露日日期期21-最平短均潜潜伏伏期期

最迟暴露日 期3-最长潜伏 期
t1
t2
t3
发病时间
2、病原携带者()
没有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类型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 健康病原携带者( )
3、受感染的动物
人兽共患病
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在动物与人之间传播 的疾病,如血吸虫病、狂犬病等
新发传染病特点
不确定性 即不知道会在何时何地发生何种新发传 染病,给防控的准备工作带来困难; 病原体种类及其宿主种类多样,传播途径复杂; 人群缺乏特异性免疫力;
新发传染病特点
人兽共患性:新发传染病中75%为动物源性的; 早期发现及诊断困难,缺乏特效治疗和防制措施; 病死率高,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威胁社会稳定。
新发传染病流行因素
第二节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传染病和传染过程
传染病
由传染性病原体( )或它们的毒性产物( )所致的疾病。
传染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
争的过程,亦即传染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 个过程。
传染病流行图
患者
死亡
传 病人 染
生长繁殖
病 原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源 动物
从全世界的卫生状况看,传染病仍然是各国最重要 的卫生问题。
在发达国家,性传播疾病、病毒性肝炎及一批由各 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仍然是疾病控制和预 防工作中的主要病种;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各种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危 害更为严重,传染病仍是这些国家发病与死亡的 主要病因。
(二)我国传染病流行现状

传染病流行病学

传染病流行病学

✓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 ✓无症状感染(asymptomatic infection) 病原体侵入宿主组织,但没有临床症状 和体征,也没有组织损害的实验室证据
精选ppt课件最新
14
疾病(disease)
✓临床疾病(clinical disease) ✓有症状感染(symptomatic infection)
基本环节
➢传染源( source of infection )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
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
和受感染的动物。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病人
重要的传染源,病原体量大,具有利于病原体 排出的症状,如咳嗽、腹泻等。 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 (communicable period)。 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精选ppt课件最新
7
第二节 传染过程
传染过程(infectious process): 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 争的过程,亦即传染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 过程。
病原体 ➢与致病相关的主要特征 传染力(infectivity)
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
传染力大小可通过引发感染所需的最小病
原体的数量来衡量,也可通过人群中二代
发病率 (seconda精r选yppat课t件ta最c新k rate) 来评价。
8
致病力(pathogenicity): 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
毒力(virulence): 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 可用病死率和重症病例比例来表示。
策略与措施的一门学科。

流行病学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

ribavirin
(二)分 类
根据流感病毒NP和M1抗原特异性及其基因 特性的不同,分为 ➢甲(A)型:变异性最强,世界性大流行 ➢乙(B)型:变异性较弱,中小流行或局部暴发 ➢丙(C)型:稳定,散发病例
HA:16个亚型 NA: 9个亚型
23
基因节段 1 2 3 4 5 6 7
8
表 11-1 流感病毒基因片段及所编码蛋白
编码蛋白
蛋白功能
PB2
多聚酶成分
PB1
多聚酶成分
PA
多聚酶成分
HA 血凝素,为病毒粘附蛋白、融合蛋白,是中和抗体的靶位
NP
核衣壳
NA 神经氨酸酶,水解唾液酸并促进病毒释放
M1
基质蛋白,为结构蛋白,与核衣壳和包膜作用促进装配
M2
膜蛋白,有离子通道功能
NS1 非结构蛋白,抑制细胞 mRNA 的翻译
NS2 非结构蛋白,功能不清
周期性: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性和人类
对流感免疫的不持久
长期变异:抗原的转变,导致世界大流行
暴发
47
人群分布 流感的人群分布特征主要受人群免疫力
及接触机会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男女之间发病率没有差异 发病率6~15岁最高,年龄 发病率 职业:服务行业、学生和工人的发病 率较高
48
地区分布 世界各地均可发生,各地的发病率气新鲜 ➢ 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 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
提高机体免疫力
4
➢ 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第三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四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预防为主
策略
加强传染病监测
全球化控制
措施
一般性 (经常性) 传染病疫 情的控制 和管理
预防措施
1. 健康教育 2. 改善卫生条件 3. 制定法律法规 4. 加强卫生检疫
所以其传染作用最强。
另外此期常需他人护理和探视,若隔离不严格,很
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
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 )
机体免疫力开始出现 病人体内的病原体被清除,一般不再起
传染源作用
但有些传染病在恢复期仍能排出病原体
并继续充当传染源
传染期 (communicable period)
定义: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其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流行特征
病原携带者(carrier)
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一般分为三类:
•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incubatory carrier)
•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convalescent carrier)
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 统称为动物性传染病(zoonosis)又称为 人兽共患病。 – 人兽共患病的分类:
– 人兽共患病的特点:

类:
(1)以动物为主的:病原体通常在动物间传播并延
续给后代,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不发生人 传人的现象。
(2)以人为主的:病原体主要靠人延续其种属后代。
(3)人兽并重的:此类人与兽作为传染源的作用并
重,并可互为传染源。
(4)真性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生活史必须在人
与动物体内协同完成,缺一不可。

点:
• 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是动物的寄生物,人 只
是偶然受到感染。
• 由于人和动物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所以当
人感染了这些疾病后,其传染过程、传播方式 及流行过程与动物感染后并不完全相同。
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的 流行病学意义 • 取决于人和动物接触机会和受感染动物的数量
量、毒力、定位部位及侵入途径和机体状态等。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应用
• 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
• 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检验期限
• 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
• 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
• 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临床症状期(clinical stage)
定义:传染病病人表现出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期。
病原体在病人体内繁殖量最大、排出量最大的时期,
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从传染源
易感人群
人群作为一个 整体对传染病 的易感程度称 为人群易感性。
生长、繁殖并且
能排出病原体的 人和动物。
排出后,侵入新的
易感宿主前,在外 环境中所经历的全 部过程。
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
是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人群易感性与免疫力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 取决于是否有传播条件和媒介存在
• 与人的卫生知识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
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从传染源
易感人群
人群作为一个 整体对传染病 的易感程度称 为人群易感性。
生长、繁殖并且
能排出病原体的 人和动物。
排出后,侵入新的
易感宿主前,在外 环境中所经历的全 部过程。
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人群易感性高低与传染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 影响人群易感性高低的因素:
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
• 新生儿增加:生后6个月未进行人工免疫 • 易感人口迁入:从非流行区居民迁入
• 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水平降低,
成为易感人群
• 免疫人口死亡:相对使人群易感性升高
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clinical stage)
(convalescent period)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
• 定义:指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出现临床症状
的这段时间。
• 不同的传染病其潜伏期的长短各不相同,同一传
染病其潜伏期的长短也有差异。
• 影响因素:病原体在机体内繁殖的时间、病原体数
第十一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传染病:指由传染性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
或它们的毒性产物所导致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
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
行过程以及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并制定预防、控制和 消灭传染病的对策与措施的科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第三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四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
6.
7.
经土壤传播 (soil-borne infection)
医源性传播 (iatrogenic infection)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
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或称母婴传播
– 经胎盘传播
– 上行性传播
– 分娩引起的传播
HIV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
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从传染源
易感人群
人群作为一个 整体对传染病 的易感程度称 为人群易感性。
生长、繁殖并且
能排出病原体的 人和动物。
排出后,侵入新的
易感宿主前,在外 环境中所经历的全 部过程。
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 的人和动物。 病人 受感染的人 病原携带者
• 计划免疫: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提高特
异性免疫力
• 传染病流行:由于感染获得免疫力
• 隐性感染:可以增加免疫人口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气候、地理因素、土壤、动植物等

社会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社会状况、医疗保险、卫生防疫系统、居住 条件、医疗条件、经济文化水平、卫生习惯、 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灾荒、战争、贫穷等
传染过程轻重程度的类型
感染谱的类型之三:
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
隐性
轻型
中型
重型
死亡
传染过程轻重程度的类型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第三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四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
பைடு நூலகம்
个体 (individual)

群体 (cohort)
传染过程 流行过程 (infection process) (epidemic process)
1、人工自动免疫
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 类毒素 多联多价疫苗
免疫预防的主要方法
2、人工被动免疫
免疫血清 免疫球蛋白
“抗”
3、被动自动免疫
1、人工自动免疫
通过人工免疫方法,使宿主 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对于相关传 染病的保护作用。
2、人工被动免疫
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其制剂 注入机体,使机体立即获得现成 抗体而受到保护。
免疫血清:抗毒素 、抗菌和抗毒素
血清的总称。
丙种球蛋白: 由健康产妇的胎盘或
脐带血或健康人的血制成。
3、被动自动免疫
在注射破伤风或白喉抗毒素实 施被动免疫的同时,接种破伤风 或白喉类毒素疫苗,使机体在迅 速获得特异性抗体的同时,产生 持久的免疫力。
三、计划免疫方案
1、扩大免疫规划(EPI)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
概念
种类
计划免疫 方案
评价指标
一、概念
1、计划免疫(planning immunity) 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 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 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 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或最终 消灭针对性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的内涵:
以控制和消灭相应疾病为目的 具有可行的免疫规划和策略 具有免疫预防工作及疾病控制效果 的监测评价系统 是一项投资少、收益大的工作
人群中流行的全貌,从而为制订相应的
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感染谱的类型之一:
以隐性感染为主:隐性感染者所占比
例较大,临床出现典型症状及体征者极少。
隐性
轻型
中型
重型
死亡
传染过程轻重程度的类型
冰 山 现 象
感染谱的类型之二:
以显性感染为主:感染者多数表现为
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隐性
轻型
中型
重型
死亡
传染源
受感染的动物
受感染的人作为传染源
病人(patients)
病原携带者(carrier)
病人(patients)
•体内存在大量的病原体,而且有有利于
病原体排出的症状和体征。 •在传染病病程的各个不同时期,病人作 为传染源的意义也不同。
•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 临床症状期 • 恢复期
计划免疫
2、预防接种(vaccination)
利用生物制品将抗原或抗体 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 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 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
预防接种与计划免疫的关系
3、冷链
为了保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的 整个过程均在适当的冷藏条件下进 行,所需的多环节链式贮存、运输 设备。
二、种类
一般性(经常性) 预防措施
1. 传染病报告 2. 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3. 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4. 针对易感者的措施 5. 爆发、流行时的紧急措施 传染病疫情的控制 和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