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第九章 坛庙建筑

合集下载

中建史八、九章

中建史八、九章

Hale Waihona Puke 小木作门 外面有一圈框,水平横 向构件叫槛,分为上槛、 中槛、下槛(门槛), 垂直的竖向构件叫框, 分为门框、抱框。 门框和抱框之间的叫余 塞板;上槛和中槛之间 的叫走马板。 大门的两个尺度:功能 尺度 、精神尺度

窗(槛窗、支摘窗) 框槛:上槛、中槛、 下槛 槅扇、横披。 槅扇、槛窗式:多用 在较大或较为重要的 建筑上。 槅扇、支摘窗式:多 用在住宅和较为次要 的建筑上。

宋代对各种栱的长度、卷杀等已有详细规定,而且 规定了栱、昂等构件的用材制度,并将“材”(斗 栱的用材)的高度划分为十五分°,宽度为十分°, 作为建筑尺度的衡量标准,再将上、下栱间距离称 为“栔”,高六分°,宽四分°,单材加上“栔”, 谓之“足材”,高二十一分°,如华栱、耍头等构 件用之。 跳头上置有横栱的叫计心造,不置的叫偷心造。 宋代 “材分(fè n)制”: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 尺寸为一“材”。材的高宽比为3∶2。


与屋脊平行的构 件叫檩,它的取 名方式与柱子名 称一致。

枋:在中国古代大木作式房屋中梁下长方形的托梁 叫作枋。(枋与梁的区别:枋的截面尺度比梁的小; 枋更多的是起横向连接作用,梁更多的是起承重作 用) 额枋(阑额):额枋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 唐代阑额的出头,大大改善了柱上部的结构与构造 状况,是木架结构发展与进步的表现。 平板枋(普柏枋):平板枋置于阑额之上,是用以 承托斗拱的构件。 雀替(绰(chāo)幕枋):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 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抬梁式
抬梁式的使用最广,全 部官式建筑及北方民间 建筑常用抬梁式构架 抬梁式是梁柱支承体系, 由层层叠起的梁和柱来 传力。梁是受弯构件, 用材较大,空间可做得 大,空间相对灵活。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宫殿、坛庙、陵墓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宫殿、坛庙、陵墓 ppt课件
3、坛庙组群中的建筑小品:亭、台、楼、阁、牌坊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坛庙 3 实例分析:北京天坛 、曲阜孔庙 群体分析注意建筑环境、布局特色等,一般需要总平面图 辅助说明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陵墓
1. 墓
墓。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 墓。泛指坟墓。
意义: 1 纵深序列的重视 2 空间和仪式的关系 3 门-堂单位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宫殿
3、注意:
-三朝五门
宫殿平面秩序的变化:高台中心-纵向“三朝”
-宫阙 -工字形殿 -千步廊 -宫殿和宫苑关系 -宫殿和宫城、都城的关系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朝五门”的传统
周朝诸侯、王的宫室制度,有关“朝”、“门”的记载散见于先秦和秦汉古籍中,以 《三礼》之中为多。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紫禁城 明朝原定都南京.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为了防御蒙古南扰,把首都迁到北京。 永乐四年(1406年),决定营建北京宫殿。曾一度停止,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底,规模宏大的 北京紫禁宫殿就基本上建成了。第二年明朝正式迁都于北京。 紫禁城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周长3420米,墙高10米。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8千多间,多是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 的彩画。 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是皇帝和官员们举行各种典礼和政治活动的地方,内廷是帝、后 居住的地方。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简称前三殿,是外朝的中心区域。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初称奉天殿,后称皇极殿,清称太和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典礼的大殿 后三宫: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乾清门内中轴线上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简称后三宫。 乾清宫的“乾”代表天,坤宁宫的“坤”代表地,乾清、坤宁,表达了历代皇帝的愿望陵墓

中国建筑史-15 封建社会晚期的建筑3(坛庙建筑)

中国建筑史-15 封建社会晚期的建筑3(坛庙建筑)

一九至九九 十九至十八九 十九九至二七九
天心石
2
1
9
3
4
8
5 6
7
1
1
2
1
2
3
栏板:三层有栏板,与祈年殿手法不同,
上层:四面,每面18块,计:4×18=72 块 (每块栏板长1.309m);
中层:四面,每面27块,计:4×27= 108块 (每块栏板长1.454m);
下层:四面,每面45块,计:4×45= 180块 (每块栏板长1.222m);
廷内广植林木,以成肃穆、深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 祗的祭坛,其位置是依周礼《考工记》 “左祖右社”的规定,置于皇宫之右 (西)。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象征。社 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 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 要的根基。
社稷坛占地23万M2,正门是戟门(祭祀 时门前列戟72杆) (今中山堂)和拜殿。 戟门五间,单檐歇山;拜殿五间,楠木
丹陛桥 成贞门
皇穹宇
西配殿
东配殿
琉璃门
皇 穹 宇 内 景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 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 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 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 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 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 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 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 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 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 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
红,象征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杆掌管夏天的火神辅 佐。
白,象征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辅 佐。
黑,象征北方颛顼(zhuānxū),他由手持秤锤掌管冬 天的水神辅佐。

天坛-中国建筑史

天坛-中国建筑史
坛庙的起源和分类 天坛的历史文化 天坛的平面布局和特色
天坛祭祀流线和过程
天坛的局部和个体建筑 总结——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
起源:
坛庙的出现起源于祭祀,祭祀是对人们向自然,神灵,鬼魂,祖先,
繁殖等表示一中意向活动仪式的通称,它的出现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后
期。伴随着祭祀活动,相应地产生场所,构筑物和建筑,这就是坛庙。
到了封建社会,对坛庙的祭祀,是中国古代帝王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明清北京,宫殿前祖右社,郊外祭天于南,祭地于北,祭日于东,祭
月于西,祭先农与南,祭先蚕于北<已不存在>,是坛庙建筑的重要留
存地。 坛庙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祭祀自然神。其建筑包括天 地 日 月 风云雷雨,社稷先农之
坛,五岳 五镇 四海 四渎之庙等等。
位于天坛西外坛,为明清时期演习祭祀
礼乐的场所,被誉为明清两朝最高的礼 乐学府。神乐署始见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初称神乐观,观中殿宇众多,环 境优美,开有茶肆、药铺,又称天坛道观。 清乾隆八年(1743年)改神乐观名为为神 乐所。乾隆十九年(1754年)定名为神乐 署。天坛神乐署的正殿,原为明清两朝 演习祭祀礼乐的殿宇,为歇山顶单檐古 建筑,坐西向东,六楹五开间,东西向设 穿堂门,殿内面积达600平方米。现开 辟为“中和韶乐”展演区,举办古代祭 祀乐舞展演,同时作为中和韶乐乐器钟、
第二类祭祀祖先。帝王之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庙。 第三类是先贤祠庙。如孔子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等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天坛始建于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坛。嘉靖九年 (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清乾隆、光绪帝 重修改建后,才形成现在天坛公园的格局。在明朝初年,天与地原是合并一起祭 祀,南北的郊坛都一样,设祭的地方名叫大祀殿,是方形十一间的建筑物。明朝嘉 靖九年(1530年)改为天地分祀,在天坛建圜丘坛,专用来祭天,另在北郊建方泽坛 祭地,原来合祀天地的大祀殿,逐渐废而不用。嘉靖十九年(1540年),又将原大祀 殿改为大享殿,圆形建筑从此开始。 清廷入关后,一切仍按明朝旧制。乾隆时期,国力富强,天坛也大兴工程。 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决定将天坛内外墙垣重建,改土墙为城砖包砌,中部到 顶部包砌两层城砖。经过改建的天坛内外坛墙,更加厚重,周延十余里,成为极壮

中国古建筑欣赏3--坛庙剖析

中国古建筑欣赏3--坛庙剖析

杜甫草堂“少陵 草堂”碑亭
杜甫草堂工部社
35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三苏祠正殿前檐
二王庙
三苏祠木假山堂
2021/2/4
二王庙李冰殿前砖塔
36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5.家祠
又称家庙,简称祠堂,古代封建社会财富的 继承和血统的繁衍与氏族的兴衰有直接关系,对 本族先人,祖宗的贡献,子孙赋予极大的尊敬, 并作为偶像来崇拜,这就是家祠的来源,在礼制 的约束下,祠堂有严格的规定: “天子至于士皆 有庙,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二庙” 《周礼》。
2021/2/4
43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艺术分析
1.坛庙建筑是一种准宗教建筑
深层含义----为原始崇拜观念的继续。崇拜 自然,崇拜祖宗,崇拜英雄,坛庙建筑的思想基 础
中层含义----经儒家整理,规范的一套礼仪 制度,包括崇拜的对象,礼仪程序,礼拜时间以 及等级规定
表面----建造出来的各类坛庙建筑
B.其它 帝王祠庙:如浙江绍兴禹庙,陕西黄陵黄帝庙。
2021/2/4
27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元代岱庙示意图
2021/2/4
《大清会典》明代太庙总图
28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北京太庙示意图
2021/2/4
29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3.文庙与武庙
孔丘与关羽,作为文 官武将的楷模,纪念他们 的祠庙又称为文庙和武庙
A.自然神坛庙 B.人文神坛庙
2021/2/4
21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三. 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1.自然神祗坛庙 2.宗庙及历代帝王庙 3.文庙与武庙 4.先贤祠庙 5.家祠 6.明堂与辟雍

中国建筑史第三讲-坛庙建筑

中国建筑史第三讲-坛庙建筑

明 堂
“明堂”又 世室” 称“世室”、 重屋” “重屋”, 为古代天子 居住、 居住、布政 教、沟通天 地祖先的场 所,其功用 相当于后代 宫殿和坛庙 的总和。 的总和。
汉武帝明堂的复原想像图
1、汉平帝明堂
太室
位于汉平帝明堂正中最高处的方形殿堂, 位于汉平帝明堂正中最高处的方形殿堂 , 即是明堂的中心——太室 , 又名通天屋 , 太室, 即是明堂的中心 太室 又名通天屋, 是帝王“通天人”之所。 是帝王“通天人”之所。 其下四方又有玄堂、 总章、 明堂、 其下四方又有玄堂 、 总章 、 明堂 、 青阳 各室, 分别代表冬、 春和水、 各室 , 分别代表冬 、 秋 、 夏 、 春和水 、 太室则代表土。 金、火、木,太室则代表土。
3、传统宗庙祭祀建筑与制度常用术语
社稷: 社稷:
“社”指“五土之神”:东为青、南为红、西为 五土之神” 东为青、南为红、 北为黑、中为黄。 白、北为黑、中为黄。 指主管五谷生长的“农神” 不同, “稷”指主管五谷生长的“农神”。社、稷不同, 历代有分祭、合祭之变化。如唐代分祭, 历代有分祭、合祭之变化。如唐代分祭,明代合 祭。
献殿
厅堂与殿堂
“厅堂 ” 和 “ 殿堂 ” 是宋 《 营造法式 》 中规定的两 厅堂” 殿堂” 是宋《 营造法式》 厅堂 种抬粱式结构类型。 种抬粱式结构类型。
厅堂式构架的主要特点是室内的柱子和外墙上的柱子不 同高, 柱子和屋架上部结构之间不通过铺作层衔接。 同高 , 柱子和屋架上部结构之间不通过铺作层衔接 。 它 在唐宋时期多用于低等级、小体量的建筑。 在唐宋时期多用于低等级、小体量的建筑。 殿堂是指室内外柱子等高, 殿堂是指室内外柱子等高 , 柱子和上部屋架间通过铺作 层衔接。 唐末时期,殿堂是大型高等级建筑的结构形式。 层衔接 。 唐末时期 , 殿堂是大型高等级建筑的结构形式 。

中建史答案

中建史答案

中建史答案名词解释1.明堂——古代帝王所建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

2.干栏——上层住人、下层圈畜的房屋,一般用木、竹料作桩柱、楼板和上层的墙壁,下层无遮拦,史书上称为“干栏”。

3.盘龙城——位于武汉市北郊的盘龙城湖畔,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

是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面积75400平方米。

遗址城内东北部为宫殿建筑群,城外四周分布着手工作坊、民居点和小型墓地。

4.姜寨——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遗存为主的遗址。

位于陕西临潼临河北岸。

5.天井——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露天空地;院落6.廊院——用廊子连成的院落。

7.生起——当心间柱高不动,次间,梢间,尽间檐柱相对当心间檐柱依次升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使檐口形成一条缓和的曲线,屋脊也用生头木将脊樽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8.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斗拱最下层构件大斗面宽方向的刻口称为斗口。

在已经模数化的中国古建筑中,斗口是带斗拱建筑各部位构件的基本模数。

9.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

由于施工麻烦,所以明代以后逐渐减弱最后废弃不用10.坞壁——中国古代为防御而修建的小城堡﹐又称坞堡﹐前后开门﹐门上和堡的四隅建有楼橹﹐略如城制而规模甚小﹐城内有住宅或屯兵。

11.槐衙——指古代长安天街两旁排列成行的槐树,高大气派,人称“槐衙”。

12.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13.都料——汉唐时期,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称作"都料"。

14.马面——城墙每隔一定的距离就突出矩形墩台,以利防守者从侧面攻击来袭敌人,这种墩台称为“马面”。

书P5115.砖细——是指将砖进行锯、截、刨、磨等加工的工作名称16.瓮城——又称月城、曲池,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加筑小城,高与大城相同,其形或圆或方。

中建史 坛庙

中建史 坛庙

二、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设计手法(象征手 法) 突出表现天(用建筑的语言)及天与天 子之间的关系 4、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 · 数的象征 ①圜丘的数 三层台基(单数——阳——天) 坛径:上层为9文,1×9=9丈 中层为15文,3×5=15丈 下层为21文,3×7=21丈 ——以上均为单数 坛面石板:第一圈为9块……9×9=81块 台的栏板:3层总数为360块(文献记载), 实际为216 块 6……9=54,54×4=216
(四)坛庙建筑的演化
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帝王崇拜→英雄崇拜
(神鬼崇拜) (人文崇拜)
· 儒家归结为“天地君亲师”五方面
· 随封建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坛庙内容有变 化,增加行业的保护神,如天后宫,妈祖庙, 文祖庙,武圣庙,魁星阁,财神(钱庄业), 农神(药业) (这些多为人文方面的先贤或英雄,而不是自然鬼神)
“辟雍”。
后亦称“国学”为“辟雍”。
四、坛庙建筑艺术分析
(一)坛庙建筑是一种准宗教建筑 (二)坛庙建筑的发展是追求系列性统一性 的过程 (三)坛庙建筑的艺术特色 (四)坛庙建筑的演化
(一)坛庙建筑是一种准宗教建筑
• 深层含义----为原始崇拜观念的继续。
崇拜自然,崇拜祖宗,崇拜英雄,坛庙建筑 的思想基础。
· 祠堂逐渐消亡
天坛
· 坛庙可分为 “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 “庙”——山神庙,北镇庙…… · 天坛为皇帝几天的场所,一年两次,一为“迎春祈谷”;另一为“冬至 祭天”,主持人为皇帝(让气候为皇帝所用)
一、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 位置为城郊外(后因城市加大,变为城市之中)
一、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 坛墙 内外两圈墙4000高,外圈:1650.3×1725m² 内圈1228×1065.2 m²(北京故宫:960×760 m²)(4倍)

中国古代建筑史——坛庙

中国古代建筑史——坛庙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的 形象极 力创造 出一种 与天接 近的感 觉,烘 托出祭 天的主 题。
坛பைடு நூலகம்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在圜丘以北是一组小型的圆形建筑——皇穹 宇。单檐攒尖,内供“昊天上帝”的牌位。 皇穹宇以及神厨,宰牲亭,神库等构成了圜 丘的配套建筑。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外院墙和棂星门
由外院墙棂星门内望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嘉靖9年 (1530年)初 建时,坛的尺 寸偏小,坛面、 栏板都用兰色 琉璃。乾隆14 年(1749年) 扩建,坛身加 大,坛面、栏 板全部改用石 材,坛身取得 洁白、高雅、 端庄的效果。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的设计极具象征性,它以圆象天,以方 象地,以“阳数”象征“天数”,以九象征 “极阳数”。坛体层数用3,坛面直径为9丈, 15丈,21丈,全部符合阳数。坛面的环形铺 面石,除圆心用1块圆石外,每层都铺9环, 每环用石从1*9,2*9,一直到最外环的27*9, 都是9的倍数,三层栏板的数目为36,72, 108,也全是9的倍数。
实例:北京太庙
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祖 先的宗庙,位于故宫 前方御道东侧,与西 侧的社稷坛形成“左 祖右社”的对称格局。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始建于明永乐18年 (1420年),嘉靖24年 (1544年)重建,后经 清代增修。有内外三重 围墙。主体建筑由在第 三层围墙内的正殿,寝 殿和祧庙组成。
太庙正门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外坛墙东西相距1703米,南北相距1657米, 实测周长为6553米,占地约273公顷,相当 于故宫的3.7倍。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天坛的正门在西侧,在位于两道坛墙之间的 主路南侧,是神乐署和牺牲所,负责演习礼 乐以及饲养祭祀用牲畜。

坛庙建筑(总结)

坛庙建筑(总结)

中国的古代建筑源远流长,从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到西安的半坡村遗址,可以考证的实物已可上溯至7000年前。

当然,战国以前,建筑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岁月,秦汉以降,随着生产的发展,国家的统一,经济实力的提升,建筑的技术和规模与时俱进,建筑艺术水平也显著提高。

及至盛唐、明清的千余年间,建筑发展高峰迭起,建筑类型异彩纷呈,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制作,从构造做法到用料色调,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放异彩,独树一帜。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除了文字典籍和出土文物,最能震撼民族心灵的是建筑。

今天的炎黄子孙伫立景山之巅,眺望金光灿烂雄伟壮丽的紫禁城,谁不产生民族自豪之情!晚霞初起,凝视护城河边的故宫角楼,谁不感叹先人的巧夺天工。

中国坛庙建筑的起源在于祭祀。

当古代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发现了许多无法解释的事情以及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于是产生了神灵鬼魂之说。

而祭拜这些神灵鬼魂的活动就统称为祭祀。

根据考古学考证,最早的祭祀活动出现在旧石器时代后期,而有祭祀迹象的最多在10余万年前。

伴随着祭祀活动产生的场所和构筑物就称之为坛庙。

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因此可以看出,不论是石器时代的先民还是封建时期的帝王,都把祭祀看成头等大事。

特别是在封建时期,祭祀被当作国家大事之首列。

京城里是否有坛庙是立国合法与否的标准之一,这就要求古代帝王在设立首都营造自己的宫殿的同时还要建造合乎礼法的坛庙。

《礼记·王制》中写道:“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

尤其是祭天这一活动完全是皇帝的特权。

现在我们都把坛庙一词合用。

但是在古代“坛”和“庙”则是分别形容两种不同用途的建筑。

“坛”是指在祭祀天,地,日,月,星辰,社稷,五岳,四渎等自然之神时候台型的“坛”;而“庙”指祭祀祖宗,先圣先师以及山川神灵的庙。

总的说来,“庙”的出现就是为了祭祀祖先的庙祭有别于祭祀天神地祗的坛祭。

因为祖先生前是住在房屋里面的,因此死后也应该在房屋里面祭享。

中国古代建筑史——坛庙

中国古代建筑史——坛庙

斋宫正门
斋宫侧门
斋宫内的前殿—“无梁殿”有利于防卫和防火
斋宫前 殿月台 上的斋 戒铜人 亭
斋宫外的防卫沟和护卫房以及回廊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天坛的南北主轴线位于坛院的偏东位置,轴 线上最南端为祭天用的圜丘。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是皇帝在 冬至日祭天的 场所,其主体 为“坛而无屋” 的三层露天圆 台,周边环绕 着两重低矮的 院墙。
杏坛 奎文阁
圣时门
弘道门及门前石桥
大中门
同文门
奎文阁
奎 文 阁 斗 拱
碑亭
寝殿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北京社稷 坛建于明 永乐19年 (1421 年),按 照“左祖 右社”的 礼制,设 于故宫前 方御道西 侧。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社属阴,所以 北京社稷坛内 建筑采取坐南 朝北的格局。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主体建筑为三层 方坛,上层坛面 铺五色土,坛四 周围以方形院墙。 五色土依照五行 方位铺成东青, 西白,南赤,北 黑,中黄,象征 “普天之下莫非 王土”。
圜丘外院墙和棂星门
由外院墙棂星门内望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嘉靖9年 (1530年)初 建时,坛的尺 寸偏小,坛面、 栏板都用兰色 琉璃。乾隆14 年(1749年) 扩建,坛身加 大,坛面、栏 板全部改用石 材,坛身取得 洁白、高雅、 端庄的效果。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的设计极具象征性,它以圆象天,以方 象地,以“阳数”象征“天数”,以九象征 “极阳数”。坛体层数用3,坛面直径为9丈, 15丈,21丈,全部符合阳数。坛面的环形铺 面石,除圆心用1块圆石外,每层都铺9环, 每环用石从1*9,2*9,一直到最外环的27*9, 都是9的倍数,三层栏板的数目为36,72, 108,也全是9的倍数。

中建史部分

中建史部分

宋代
(五)斗栱中的模数 宋代
材分(fè n)制:
斗栱或素方用料的 断面尺寸为一材
材的高宽比为3∶2 材分八等: 据等级之别而用:一等材6寸x9寸 八等材3寸x4.5寸 柱径大小已被确定:2个足材到3材 即42分…45分之间
清代 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开口的大小
一个斗口为10分(比宋计算方便) 材分十一等 1-4 等:没用过 5-6 等:大殿 7-8 等:厅堂 8-9 等:亭、榭 等:给装修用
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汉时已成熟,南方各省多用。
井干式:汉代以前多用, 商墓中用,如今很少。
是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 屋结构。直接以圆木、矩形、 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 置,形成房屋四壁,像古代 井上的木围栏。需大量使用 木材,在绝对尺度和开设门 窗都受到很大影响。中国商 代墓椁中已应用井干式结构。
2016/3/23
44
世界古代十大城市: 一 隋大兴(唐长安) 84.1K2 公元583年建 二 北魏洛阳 约73K2 公元493年建 三 明清北京 60.2K2 公元1421-1553年建 四 元大都 50K2 公元1267年建 五 隋唐洛阳 45.2K2 公元605年建 六 明南京 43K2 公元1366年建 七 汉长安(内城) 35K2 公元前202年建 八 巴格达 30.44K2 公元800年建 九 罗马 13.68K2 公元300年建 十 拜占庭 11.99K2 公元447年建
四、小结
1. 建筑类型:宫殿、宗庙、住宅、城市 2. 建筑结构:土木混合结构体系 3. 建筑技术:瓦,陶水管,斗栱 4. 空间观念:等级,中央与四方 5. 空间组织方式:庭院、中轴线、夯土台基
三、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之始
1.《考工记》——“匠人营国,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 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 朝后市,市朝一夫”。

中国古代建筑3_坛庙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3_坛庙建筑

•天坛全景图
•形象——天圆地方
• 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 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 形,象征着“天圆地方”。 • 天坛全部的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 。 • 祈年殿建筑与台阶均为圆形,而其外院墙为方形 。 •皇穹宇的大殿与围墙都是圆形的。 • 圜丘坛的三层平台为圆形,而其外院墙是方形, 象征着天圆地方。
•3.文庙—曲阜孔庙,武庙——解州关帝庙

• 孔夫子,关夫子 。一为文圣人,一为 武圣人;一个在山东 ,一个在山西。两圣 相映,构成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精髓的主体 。
曲阜孔庙,运城 关帝庙。一为文庙之 冠,一为武庙之冠; 一座在山东,一座在 山西,隔山而望,凝 成中华悠久文化永恒 的主题。
•(1)文Leabharlann ——曲阜孔庙• 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 、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 装饰,遍布在洞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 。
•陈家祠堂
•2.奉祀圣贤的庙
• 祭祀圣贤先哲的庙遍及全国。其 中以祭祀孔子的文庙和关羽的武庙最多 。 • 例如:曲阜孔庙是文庙之祖;山 西解州关帝庙是武庙之祖。
•社稷坛
•2.天、地等坛
•(1)郊祭
•天坛——南郊,冬至日,皇帝亲自去 •地坛——北郊,夏至日,皇帝亲自或派人去 •日坛——东郊,春分 •月坛——西郊,秋分
•(2)天坛
• 天坛是中国礼制建筑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 建筑群,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 概况: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原 北京外城的东南部,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皇帝 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地方,是保存下来的封建帝王祭 祀建筑中最完整、最重要的一组建筑,也是现存艺 术水平最高、最具特色的优秀古建筑群之一。 •

专题坛庙建筑ppt

专题坛庙建筑ppt

解州关帝庙
宗祠
宗祠是家族祭祀祖先的宗庙,过去遍布全国 各地。规模较大、建筑较精美的有安徽绩溪县 龙川胡氏宗祠和广州市陈家祠堂。
龙川胡氏宗祠初建于宋,明兵部尚书胡宗宪 对祠堂进行过一次大修缮,古建筑具有明代风 格。祠堂精雕细刻,是徽派古建筑艺术砖木石 雕的宝贵遗产。
安徽绩溪胡氏宗祠
安徽绩溪胡氏宗祠

• 檐柱 大成殿的石檐柱最具有代表性。殿 周28根独石雕成的擎檐高达6米,直径0.8 米,下饰莲花柱础。左、右、后檐下18根
石柱,皆为八棱形水磨浅雕团龙,每柱雕 龙72条。前檐10柱,为深浮雕双龙戏珠, 衬以波涛,缀以山石。10根龙柱两两相对。 造型精美,雕刻剔透,为域内罕见 。
勾 心 斗 角
❖ 祭祀山川、神灵的庙 中国从古代起就崇拜天、地、山、 川等自然物并建庙祭祀。最著名的是祭祀五岳的神庙,以泰山的 岱庙规模最大。此外,各地还建有众多后土庙(土地庙)。
• 五岳五镇 • 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 五镇:东镇沂山, 在今山东临朐;西镇岳山(又名
吴山),在今陕西陇县;中镇霍山,在今山西霍 县;南镇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市;北镇医巫闾 山,在今辽宁北镇县。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思想中,包含着浓重的 对祖先的崇敬,对天地、日月、土地、粮食以及各 种神的崇拜,对文神、武神的尊敬。
历代帝王为了宣扬君权神授思想,将自己比 作天地之子,受命于天统治百姓,增强政权的合理 性,强化自己的政权统治。祭祀天地因而成了中国 历史上所有王朝重要的政治活动。而且发展到后来, 成为统治阶级的专门权利。《礼记》中规定“天子 祭天地,祭山川,祭五祀”,而诸侯只能“祭山川, 祭五祀”。
祈年殿
第一节 概述
• 坛的起源:黄帝轩辕氏多次封土为坛,祭 祀山川鬼神,成为“封禅”,可作为坛的 起源;

中建史中建史 第9章 坛庙建筑

中建史中建史 第9章 坛庙建筑

弘道门
大中门
同文门
奎文阁
奎文阁斗拱
奎文阁上层侧面
奎文阁立面
奎文阁剖面
金代碑亭梁架
俯视大成门、大成殿
杏坛平面
大成殿(雍正重建)
大成殿前檐石刻龙柱
大成殿前廊天花
大成殿内孔子像及其陈设
寝殿
寝殿内孔夫人神位
两点一线——圜丘、祈年殿、丹陛桥:用台基抬高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7. 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2. 中轴线偏东
3. 以建筑形象来表现天
1) 以圆象天 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祈谷坛及外壝 墙
2) 扩大建筑形象 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 通过高台基、重檐屋顶来扩大建筑形象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2. 平面布局
3. 建筑组成
1) 坛墙 2) 圜丘组群 3) 祈年殿组群 4) 丹陛桥 5) 斋宫 6) 神乐署、牺牲所
1) 坛墙 祈谷坛组群
圜丘坛组群
有内外两重坛墙: 外坛墙:东西1703m,南北1657m,占地面积273公顷 内坛墙:东西1025m,南北1283m源自天坛鸟瞰2) 圜丘组群
虞舜、夏禹时已有祭天的典礼 周代每年冬至都在国都南郊圜丘祭天 汉唐以来历代相沿,虽有种种变化,但都被列为大祀
《礼记·五制》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
2. 祭祀祖先
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堂。明制庶人无家庙, 仅在居室中设二代神主。
1) 帝王宗庙 前朝后寝之制
2) 官员家庙
第二节 坛
第三节 庙
一、北京太庙 二、山西太原晋祠 三、曲阜孔庙
一、北京太庙
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祖 先的宗庙。 位于紫禁城御道的东侧, “左祖右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封建社会的坛庙建筑
坛庙建筑的产生 坛 庙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一节
坛庙建筑的产生
起源于祭祀活动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五经—祭、嘉、宾、军、凶
1. 2. 3.
祭祀自然神 祭祀祖先 先贤祠庙
1. 祭祀自然神
祭祀活动反映出来的是一种对于自然的崇拜和 寄托,包括祭祀天、地、日、月、星辰、社稷、 五岳等 其中祭天列为最重大的祭祀活动
第二节 坛
一、坛的类别 二、北京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三、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一、坛的类别
天坛—祭昊天上帝神 地坛—祭皇地神 日坛—祭大明神 月坛—祭夜明神 社稷坛—祭社神、稷神 祈谷坛—祈祷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先农坛—祭先农、山川诸神 先蚕坛—祭先蚕神 太岁坛—祭太岁神 天神坛—祭风云雷雨诸天神 地坻坛—祭五岳、五镇、四海、四渎诸地神
三、曲阜孔庙
由孔子旧居发展而来 的,经历过历代重修、 扩建 汉代起,就已建立孔庙 于孔丘故居,唐代始全 国范围建孔庙 到明弘治年间达到鼎盛 规模,现存规模为明代 奠定 是中国现有古建组群 中历史延续最悠久的一 处,已有2400余年。
寝殿
启圣殿 杏坛 金丝堂 碑亭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大中门 弘道门 圣时门 牌坊 太和元气坊
北京太庙平面
祧殿 寝殿 正殿 前配殿
后配殿
中配殿
戟门
神厨
井亭 神库 庙门
二、山西太原晋祠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南郊悬瓮山麓. 原是奉祀周初古晋国始祖唐叔虞的寺庙. 北宋年间为叔虞之母姜氏建造圣母殿, 奠定了晋祠的新格局.
主轴线:
圣母殿 鱼沼飞梁 献殿(金)
智伯渠
金人台
水镜台
鱼沼飞梁构架
圣母殿平、立、剖面
外圈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
二层柱子相加为24,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
2) 3)
4)
几何图形的象征 方位的象征 色彩的象征
天圆地方
3)方位的象征 坐北朝南——最高等级 坐西朝东——次之 坐南朝北——再次之
4)色彩的象征
祈年殿的三重檐原为 上檐:蓝瓦——天 中檐:黄瓦——地 下檐:绿瓦——万物
7.
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 法
不使用过多的建筑和超级的建筑体量,而采用超大 规模的占地和超级的绿化 主轴线偏东,拉长了主入口到轴线的距离 运用虚扩的手法,强化建筑的高崇、宏大的形象 以境界取胜
1)
2)
3)
4)
第三节 庙
一、北京太庙 二、山西太原晋祠 三、曲阜孔庙
一、北京太庙
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祖 先的宗庙。 位于紫禁城御道的东侧, “左祖右社”
1.
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
960m×760m,是北京故宫的四倍
2.
3.
4.
中轴线偏东 建筑形象的表现 通过使用纯净的色彩来表现天
用蓝色象征天
5.
创造崇天的境界:
两点一线——圜丘、祈年殿、丹陛桥:用台基抬高
6. 7.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2.
中轴线偏东
3. 以建筑形象来表现天
棂星门
圣时门立面
奎文阁
奎文阁立面
奎文阁剖面
俯视大成门、大成殿
杏坛平面
大成殿(雍正重建)
大成殿前檐石刻龙柱
寝殿
3)
祈年殿组群
包括祈年门、祈谷坛、祈年殿、 配殿、皇乾殿、具服台、神厨、 宰牲亭等
祈年殿立面
5) 斋宫

位于轴线的西侧 内含无梁殿的正殿、五开间的寝宫和钟 楼、铜人亭、奏书亭等
6) 神乐署、牺牲所
两组附属性建筑 神乐署——演 习礼乐 牺牲所——饲 养祭祀用的牲 畜
三、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虞舜、夏禹时已有祭天的典礼
周代每年冬至都在国都南郊圜丘祭天
汉唐以来历代相沿,虽有种种变化,但都被列为大祀
《礼记· 五制》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 祭五祀
第一节
坛庙建筑的产生
起源于祭祀活动 1. 祭祀自然神 2. 祭祀祖先 3. 先贤祠庙
2. 祭祀祖先
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堂。明 制庶人无家庙,仅在居室中设二代神主。 1) 帝王宗庙 前朝后寝之制 2) 官员家庙
以圆象天 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祈谷坛及外壝 墙 2) 扩大建筑形象 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 通过高台基、重檐屋顶来扩大建筑形象
1)
6.
1)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数字的象征
如祈年殿建筑构件中,就运用数来体现大宇运行的现象 祈年殿中用四根龙井柱象征天穹运转所形成的一年四季 室内周围的12根金柱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
北京地坛(方泽坛)
北京社稷坛
二、北京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北京明清天坛是在中国几千年的祭天活动中,不断发展、 演变,而最后形成的一座体系完备、规模宏大的为帝 王专用的祭祀场所 每年用两次:孟春祈谷,冬至祭天
1. 2. 3.
位置 平面布局 建筑组成
1. 位置
必须是郊祭 位于京城的东南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平面布局
3. 建筑组成
1) 2)
3)
4) 5) 6)
坛墙 圜丘组群 祈年殿组群 丹陛桥 斋宫 神乐署、牺牲所
1) 坛墙 祈谷坛组群
圜丘坛组群
有内外两重坛墙:
外坛墙:东西1703m,南北1657m,占地面积273公顷 内坛墙:东西1025m,南北1283m
2) 圜丘组群
包括:圜丘坛 皇穹宇建筑组群,包括皇穹宇,神厨,神库, 宰牲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