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中国建筑史第四讲-陵墓建筑
陵 墓 建 筑
第一节、 第一节、夏商周春秋战国墓葬
在古人的观念中,活人居住的建筑称为“阳宅” 在古人的观念中,活人居住的建筑称为“ 阳宅” , 死人的墓地建筑称为“阴宅” 死人的墓地建筑称为“阴宅”。
从夏至西周, 王公贵族们死后均葬入土坑墓, 从夏至西周 , 王公贵族们死后均葬入土坑墓 , 即在地面 挖出深深的土坑, 有矩形、 方形、 亚字形等。 挖出深深的土坑 , 有矩形 、 方形 、 亚字形等 。 土坑底用 巨木以井干方式建成棺椁, 土坑底和地面间由坡道—— 巨木以井干方式建成棺椁 , 土坑底和地面间由坡道 羡道相连, 棺椁至地面间以夯土填充。地面上不起封土、 羡道相连 , 棺椁至地面间以夯土填充 。 地面上不起封土 、 不立碑.只建有祭祀用的享堂。 不立碑.只建有祭祀用的享堂。 春秋战国时期, 夯土高台的发展影响到了陵墓的形制。 春秋战国时期 , 夯土高台的发展影响到了陵墓的形制 。 此时的陵墓开始立碑、 起封土, 追求高大明显, 此时的陵墓开始立碑 、 起封土 , 追求高大明显 , 并在墓 地上起数层高的夯土台, 台上建享堂。 地上起数层高的夯土台 , 台上建享堂 。 传说孔子不忍其 先人的墓地无法辨识。 遂起封土以进行标记, 先人的墓地无法辨识 。 遂起封土以进行标记 , 后人于是 纷纷效而仿之。 纷纷效而仿之。
裕陵二柱门及方城明楼
四、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永宁山,葬有雍正、嘉庆、 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永宁山,葬有雍正、 嘉庆、 道 光绪及其后妃。主陵为雍正的泰陵。 光、光绪及其后妃。主陵为雍正的泰陵。
影片观摩
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明清皇陵 明清皇陵》 《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 明清皇陵》 45min
第四讲完
第五节 明清陵墓
明清帝陵继承了前代帝陵以神道为引导空间的做法, 明清帝陵继承了前代帝陵以神道为引导空间的做法, 并将唐代的以山为陵与宋代地宫上做方锥形夯土陵 台相结合,形成新的制度。 台相结合,形成新的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陵墓建筑
护陵监:明清时称陵监,是专门设置的保护陵园的 机构。每一个皇帝陵都有一个护陵监,用来防盗挖 和破坏,确保陵墓安全。监的外面有城墙围绕,里 面有衙署、市街、住宅等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陵墓建筑
2.地下部分(1)墓Fra bibliotek结构地宫又称“玄宫”、“幽宫”,因其 结构宏大,装饰丰富,甚至可以和人间宫 殿相媲美,所以俗称地下宫殿。主要有以 下3种:土穴墓、木椁墓、砖石墓。
覆斗方上——秦始皇陵
中国古代建筑陵墓建筑
即利用山丘作为陵墓的坟头,从唐代开始。“因山 为陵”不仅能利用人工所难造成的山岳雄伟气势,以体 现帝王气魄之宏大,而且还可以达到防止盗挖和水土流 失现象。自唐太宗李世民改为这种形制后,唐代十八陵 都照样采用。其中以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最为 典型。
因山为陵——唐乾陵
中国古代建筑陵墓建筑
①原始社会的殉葬:原始社会早期,墓中随葬品主要是 死者生前喜欢和使用过的物品,包括陶器皿、石制和骨 制的工具、装饰品等。这种行为的出发点大概有两个: 一是作为纪念,表示对死者的怀念;二是灵魂观念所引 起的,认为人死后仍然需要生产工具和日用品。这一时 期,在同一个墓地中,各墓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差不多。
第四节 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的结构
陵墓建筑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 即地面部分和地下部分。地面部分包 括封土和陵园建筑;地下部分包括墓 室结构和随葬品 。
中国古代建筑陵墓建筑
1.地面部分 (1)封土
埋棺之处称墓或茔,墓上堆土称坟或冢,合称为坟墓。 春秋前期及其以前:“不封不树”。 春秋晚期:“封土为坟。其形制主要有3种类型:“覆 斗方上”、“因山为陵”、“宝城宝顶”。
中国古代建筑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群之一
01 建筑结构
03 建筑特色 05 典型陵墓
目录
02 历代皇陵 04 建筑形式
基本信息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群之一。这些陵墓建筑,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而建; 也有少数建造在平原上。中国陵园的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 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 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 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十三陵
明朝皇帝的陵墓主要在北京的昌平,即十三陵,为明代定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
明十三陵规模宏伟壮丽,景色苍秀,气势雄阔,是国内现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其中规模最宏伟 的是长陵(明成祖朱棣)和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经挖掘发现,定陵地宫的石拱结构坚实,四周排水设备良好, 积水极少,石拱无一塌陷,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人建造地下建筑的高超技术。
典型陵墓
秦始皇陵
明清皇陵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是中国最著名的陵墓,建于2000多年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守卫这座陵墓的“部队”。秦始皇兵马俑气势恢弘、雕塑和制作工艺高超,于1987年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曾这样评价:那些环绕在秦始皇陵墓周围的著名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 战马、战车和武器,都是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风水观念 祭祀特征
宗教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始终保持着独特的体系,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宫殿建筑所反映的是 一个时代建筑艺术及其技艺的最高成就。宫殿建筑的起源虽然很早,但保留至今的仅有明、清两代的宫殿。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主要特点1.宏伟壮丽:中国古代陵墓建筑通常呈现出宏伟壮丽的规模和雄伟庄重的风格。
这是因为古代帝王和贵族们认为陵墓是永久的象征,必须体现出他们的权威和地位。
陵墓建筑常常由大规模的石墓、宫殿、墓道和祭祀建筑组成,整体气势恢弘,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2.地形选址: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选址非常讲究,通常选在地势高而水势旺盛的地方。
这种选址可以增加陵墓的气势和威严,同时也可以使墓地保持湿润,符合古人对“山水气”的追求。
地形选址的重要性体现在明代十三陵,它们都选址于北京西北的紫金山脉中,地势高大而壮丽。
3.器物陪葬:中国古代陵墓建筑通常会陪葬大量的器物,这些器物包括陶瓷、玉器、铜器、翠玉等。
这是因为古代帝王和贵族们相信,陵墓中的陪葬器物可以为他们在阴间提供享受。
这些器物不仅代表了社会的物质繁荣,也体现出古代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4.墓室布局: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墓室布局讲究均衡和对称。
一般来说,陵墓的墓室分为前室、后室和侧室。
前室通常用于举行祭祀仪式和迎接来访者,后室则是主要的墓葬空间。
两侧的侧室则常常作为陪葬墓室,用于安放陪葬品。
5.墓道设计:中国古代陵墓建筑通常会有一条向下的墓道,用于连接地面和墓室。
这个墓道被认为是通往阴间的通道,也是死者与世界的接触点。
墓道的设计非常讲究,一般会有石门、石阶和石道,以保护陵墓的神秘性和尊贵性。
6.装饰和雕刻:中国古代陵墓建筑常常进行装饰和雕刻,以彰显建筑的尊贵和富丽。
陵墓的大门、石墙和墓碑上常常会雕刻龙、凤、琉璃、云纹等吉祥图案,象征着皇室的权威和繁荣。
这些装饰和雕刻不仅体现出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也反映出古代帝王和贵族的身份和地位。
总之,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科技水平。
它们不仅是古代帝王和贵族的墓葬,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国古代陵寝建筑 (精品)
第二节
陵寝建筑的布局特征
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寝一般由地下建筑与地 面建筑两部分组成。
地下建筑部分主要用于埋葬死者的遗体、 遗物和随葬品等,多仿死者生前的居住 状况。 地面建筑部分主要用于祭祀和护陵之用。
一、地下幽宫
1、先秦至秦汉时期:“黄肠题凑”; 2、东汉以后:砖石代替木材; 3、明清:“前朝后寝”、地下宫殿。
中国古代陵寝建筑
陵寝建筑,指古代帝王的墓葬。 陵,指高大突起的土堆; 寝,原指宫殿后部的寝宫。秦汉时期,开始在 帝王墓的侧面建寝,象征宫殿中的“寝宫”, 专供帝王的衣冠、几杖和日常生活用具,以 便帝王的灵魂享用。 庙,后人祭祀死者灵魂的地方。
东周三王陵
第一节 中国古代陵寝建筑的 文化心理特征
一.“灵魂不死”观念 二.“事死如事生”、“事亡如 事存” 三.“厚葬以明孝”、“媚祖以 邀福”
陵墓木椁示意图
定 陵 地 宫
永 泰 公 主 墓
二、地上陵园
1、春秋以前:不封不树; 2、战国秦汉时期:方锥体、黄土夯筑; 3、唐:以山为陵
4、明清:宝城宝顶
乾 陵
明十三陵长陵棱恩殿
第三节 中国宫殿陵寝建筑环境设计
1、“风水”与陵寝的选址。 “藏风得水”、 “聚气”、
“乘生气”
2、神道石刻
标志性石刻——阙、墓表、牌坊; 装饰性石刻——石象生; 叙事性石刻——墓碑。
高颐阙
梁 萧 景 墓 神 道 石 柱
局部
明 十 三 陵 石 牌 坊
梁萧宏墓前石辟邪
河 南 巩 县 宋 陵 神 道 石 刻
永定 陵 神门 西侧 石狮
宋永 裕陵 东侧 武士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2024/2/1
10
唐乾陵
乾陵是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的合葬之地,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陵地 距古都西安80公里,其居梁山。三峰耸立,风景秀丽,远望宛如一 位女性仰卧大地而有“睡美人”之称。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陵 园雄踞整个梁山山峦,海拔1047.9米的主峰如首而高昂,东西对峙 之南峰似其乳,俗谓之奶头山。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 乾陵。
唐乾陵在唐代18座帝王陵墓 中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过,且保 存最完整、气势最雄伟。
北宋陵
• 北宋陵位于河南省巩县嵩山北麓与洛河间的丘陵和平地上。总 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陵墓均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各陵尺度和 墓前石刻数目整齐划一。墓室上建造方形三层陵台,每门各有 石狮一对。由南门向北的神道两侧排列文武大臣和各种石像。 陵园布局和唐陵一样分上宫和下宫,分别为上陵谒拜祭祀和日 常供奉起居的场所,所不同的是唐代下宫建筑在陵墓南面偏西 处,而宋代建筑在陵墓北面偏西处。北宋 9个皇帝,除徽、钦 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 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弘 殷(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世称七帝八陵。
夫妻合葬(父子合葬)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对立产生 出现墓穴和棺椁。 商周时期: 出现了墓道、墓室、椁室以及祭祀杀殉坑等。 石墓室和砖墓室逐渐替代木椁,利于长期保存。 战国末年: 大块空心砖代替木材作墓室壁体, 西汉:大块空心砖墓盛行一时,墓室中已经出现穹窿顶。 东汉以后: 小砖与拱顶墓室代之而起。 唐、 宋: 穹窿顶结构,得到广泛应用。 明、 清: 墓室以中间3进为主,用石作拱券结构,形成豪华 的地下宫殿,且更讲究棺椁的密封与防腐措施。
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观念和传统习俗的 差异,所以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多种处理已故亲属的丧葬方式。 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等。 陵墓类型 陵墓是安放故人的尸体,祭奠故人的场所的总称。若分开来讲, 陵一般指地上建筑,墓则是地下部分。 由此陵墓景观可分为: 无陵无墓、有陵无墓、有陵有墓三类。
中外建筑史第11学时 中国陵墓建筑
3. 古代帝王陵墓地宫结构的演化
帝王墓穴及棺椁在汉初以前,多为石质。 西汉主要用特殊木材修造地宫,称“黄肠题凑”。 东汉以后,棺椁都用木质制作;地宫,除唐朝是直接在开凿的山洞中就地 营造外,都是用砖石发券垒建。 从明朝开始,地宫建筑发展到顶峰,用巨型条石建筑大型墓室。
4. 帝王陵墓的地面建筑
石牌坊
第11学时:中国陵墓建筑
一、陵墓建筑发展概况 1. 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和陵墓类型
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差异,不同民族的观念 和传统习俗的差异,所以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多种处理已故亲属的丧葬方式。 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等。
陵墓类型:陵墓是安放故人遗体,祭奠故人的场所总称。若分开来讲,陵 一般指地上建筑,墓则是地下部分。因此陵墓可分为:无陵无墓、有陵无墓、 有陵有墓三类。
2. 陵墓建筑的发展
原始社会时期,常见的墓葬形式是土坑竖穴墓,是由地面垂直下挖而成。 殷商时期,墓葬中开始出现墓道、墓室、椁室以及祭祀杀殉坑等。其中最有代表 性的是武官村大墓和安阳市小屯妇好墓。
武官村大墓
小屯妇好墓
周代陵墓,地面之下的棺椁有等级规定:天子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二重。 而且地面开始出现封土。
明十三陵神路是由石 牌坊、大红门、碑楼、石 像生、龙凤门等组成的。
泰陵是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的陵墓,也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 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坐落在永宁山下。整个陵寝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是门、 坊、碑、亭,后部分主要是殿宇和地下宫殿。
唐乾陵因山为陵的目的是以山的 高大雄伟气势和永恒来衬托皇帝的权 力至上和永垂不朽。
北宋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 祯的寝陵。位于河南省巩县境内,嵩山北麓 与洛河间丘陵和平地上。陵区以芝田镇为中 心,南北约15公里,东西约10公里。永昭陵 规模庞大,建筑雄伟, 虽历经千年风雨,饱 受战乱抢掠,但至今仍不失皇家陵园的恢宏 气势。整个陵园遵从封建的风水地形堪舆学 说,依地势而就,傍山依水,东南穹窿,西 北低垂,由“皇帝陵”、“皇后陵”和“下 宫”组成,神道两侧的石刻群形态逼真,雄 浑高大,栩栩如生,其中“瑞禽”和“角端 ” 更是雕刻史上的杰作,堪称世界绝品。
陵墓建筑
二、陵墓分类------封土(地上):
• 1.方上 是早期墓上封土坟头的一种形式。它在墓坑 上用土层夯筑,形成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因 其上部为一小方形平顶,如锥体截去掉顶部, 故名曰“方上”。秦始皇陵、汉代帝王都是 这种类型的坟头。
2、因山为陵
• 利用地形,以山峰作为陵 墓的坟头。利用山岳雄伟 的形势来体现帝王的至高 无上的权威和宏大的气魄, 而且还可以防止盗挖。 • 唐代帝王陵分布在西安北 山的14个山头上,尤其是 海拔1188m的九峻山的李世 民昭陵 • 海拔1048m的梁山的李治、 武则天的乾陵最为雄伟, 连秦始皇的封土坟头也难 相比。
诸 侯
贵 族
一、陵墓建筑的形制演变
3.两汉时期---陵体为人工夯筑帝陵都起方形锥体 陵台,称为“方上”,四面有门阙和陵墙墓前 设石享堂、石碑、石兽、石人、石柱等。 4、南北朝时期---提倡薄葬,帝陵规模与汉代贵族 差不多,不设享堂。 5、唐代—因山为陵,上下宫制,上庙下寝,神道 加长、石像生增多。 6、宋-----集中布置,便于保护,帝后分葬,各起 陵台,五音姓利(陵墓规模小,陵台低,排水 不利,缺乏气势,但诸陵集中,便于保护。 )。 7、明清----(传统)因山为陵,陵区集中,遍植 松柏;(创新)陵体和祭祀建筑串联在轴线上, 形成多进院落,突出了祭拜仪式的重要性。陵 体形制为方城明楼、宝城、宝顶。
司 马 神 道
以 山 为 双 阙
石柱
石 马
马在唐代有着特殊的功能,战争、运输、交通等பைடு நூலகம்离不 开它。立于陵墓前的石马要突出其仪仗的庄重感,所以 其造型都比较僵板。
(三 )明十三陵 (气象宏阔的肃穆陵群)
明初,营建南京孝陵、泗州祖陵、凤阳皇陵,已形成定制。 明代迁都北京后,在昌平天寿山形成集中陵区,称“十三陵”,其制度基 本遵循孝陵形制。 十三陵距北京约45公里,陵区的北、东、西三面山峦环抱. 十三陵沿山麓散布,各据岗峦,面向中心——长陵。 长陵(明成祖)据天寿山主峰前,其南6公里处,有崛起对峙的小山两座, 成为整个陵区的入口。 环抱的地形造成内敛的完整环境; 整个陵区,南北约9公里,东西约6公里,结合自然地形, 各陵彼此呼应,成为气象宏廓而肃穆的整体。
中国旅游文化:中国古代陵墓
第四节 中国古代陵墓
3.陵园建筑
(1)祭祀建筑区主要建筑是祭殿,是供帝王祭祀之用。两旁是配殿、 廊庑等。
陵园祭祀建筑——清永陵
3.陵园建筑
(2)神道,是通向祭祀区和墓区的大道。
明孝陵神道
3.陵园建筑
(3)墓阙,为高台建筑,用于登高远眺。
图为东汉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3.陵园建筑
(4)护陵监
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监外有城墙保护,内有衙署、 市衙、住宅等机构,好像一座小城。
中国古代陵墓
一、中国古代陵墓概述
在战国时,人们将高大的坟丘称为“陵”。所谓“寝”,是指皇陵上
的宫殿建筑,它是由前朝后寝的宫殿建筑布局形式发展而来的。
二、中国古代陵寝制度
1.陵墓形制
形制即封土形式,封土就是指墓上堆筑的土丘,有三种形式: (1)覆斗方上式 (2)皇陵
即利用山峰作为陵墓坟头,这样能体现帝王的浩大气魄, 又可以防止盗挖和水土流失。
中国古代陵墓
2.墓室结构
(1)木椁墓室 早期为井干式结构, 即用大木纵横交搭 构成。从殷代开始 一直到西汉时期, 往往都采用此种结 构。
井干式结构
(2)砖筑墓室
砖筑墓室分为空心砖砌筑和型砖砌筑两类
(3)石筑墓室
多采用拱券结构,五代时 期的前蜀王建墓的墓室是 由多道半圆形拱券组成。 前朝后寝,地下宫殿
清西陵
清西陵 位于易 县永宁 山下,有 雍正、 嘉庆、 道光、 光绪四 位皇帝 陵。
感谢您认真聆听这堂 微课!
方上,是早期的陵墓封土形式,就是在地宫之上 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成为一个上小下大的锥体。
宝城宝顶——慈禧陵墓
这是明清时期所采用的一种封土形式。在地宫砌筑高大的砖城, 在砖城内填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个园顶。城墙上设垛口和女 儿墙,犹如一座城,称为“宝城”;高出的园顶,称为“宝 顶”。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清 昭 陵
宝城宝顶侧面平
清东陵石牌坊
清东陵大红门
东陵神道
孝陵龙凤门
孝陵神道
孝陵七孔桥
孝陵碑亭
孝陵隆恩门
隆恩殿——享殿
西昌陵隆恩殿
隆 恩 殿 内 外
琉璃花门
过 金 水 桥 后 的 二 柱 门
方城明楼
石供台和石五供
宝城前影壁
清西陵慕陵(慈禧陵)宝顶
西昌陵宝顶, 周围的红墙即为回音壁
辟邪场预昂首,胸膛挺凸,阔口大张,长舌吐垂于外,贴于 胸前,目光犀利,注视前方,气势剽悍,咄咄逼人。腹部雕饰双 翼,圆阔舒展;四足交错上地,四爪锋利,尾长及地,尾端散作 四缕,如鱼尾状,造型别致。
麒 麟
辟 邪
唐永康陵天禄
大
石
牌上
坊为
的 基 座
麒 麟 下 为
云
龙
浮
雕
龟碑(赑屃)
南 京 明 孝 陵 四 方 城 内 巨 大 的 神 功 圣 德 碑
二、中国古代陵墓建筑发展特征
❖ ——仰韶文化史前社会时期,一般没有 专门的墓室建筑,用棺者也很少,亦 “不封不树”,“不作丘垅”,“与地 平齐”
❖ ——殷商时期,出现用棺椁的安葬制度 和“亚“字形地下墓室。殷商时期开始 的重葬意识和墓建文化,可视为中国古 代陵墓建筑的萌芽时期。
❖ 燧皇陵,又叫燧人氏陵,位于商丘古城 西南两公里处。
❖祭祀建筑区
主要建筑为祭殿,早期称为享殿、献殿、寝殿、陵殿等。
❖神道
❖护陵监
明十三陵地形和帝陵分布示意图
十三陵神道
长陵神道
江苏南京明孝陵神道
清东陵孝陵神道
明祖陵神道两旁的石雕像
明祖陵神道两旁的石兽和华表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秦陵兵马俑图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1974年3月,由陵东西杨村 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 村之间发现。仅这一次发掘出土的就有陶俑千余件, 陶马百余匹,战车数十辆,陶俑手握的兵器近万件。 陶俑、陶马比真人马稍大,陶俑是分解为头、手、 身体等几个部件,分别塑造烧制,然后组装而成。 他们分作弓卒、步兵、骑兵、战车兵几组分别组成 方阵。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 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 观者展出。
2009பைடு நூலகம்6月13日,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再次开 掘,其后在一号坑北部中段,出土了彩色兵马俑。
二、汉代陵墓
汉代尚厚葬,所谓:“生不极养,死乃崇丧”
(《后汉书·王符传》:“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
死乃崇丧。” )陵墓是保留至今惟一的汉代建筑类型。 汉代帝陵承秦制:1、帝王登位翌年即开始建陵墓;
图:霍去病墓与墓前石雕
在咸阳与兴平之间的五陵塬上的霍去病墓前,现建有茂陵博物 馆。位于陕西省距西安约40公里,是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 型石刻群而内容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现有文物陈列室2座,汉武 帝故事造像艺术展一座,石刻廊房6座。总占地面积121486平方米。
茂陵博物馆图
汉武帝(前156年-前87,景帝之子)于公元前140 年登基,在位54年(曾用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
出去不合适。”就命令这些人全部殉葬,殉葬的人很多。下葬完 毕,有人说是工匠制造了机械,墓中所藏宝物他们都知道,宝物 多而贵重,难免会泄露出去。隆重的丧礼完毕,宝物都已藏好, 就封闭了墓道的中间一道门,又把墓地最外面的一道门放下来 (羡,yán,同“埏”,墓道。有内、中、外三道门),工匠 们全部被封闭在里边,没有一个再出来的。墓上栽种草木,从外 边看上去好像一座山。 ]
中国十大陵墓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古墓
中国十大陵墓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古墓摘要:古时人们相信人生有来世,帝王们都希望自己来世还可以统治江山,因此他们都把陵墓当成自己未来的筹码,所以他们的皇陵都非常豪华,而且费劲心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十大陵墓。
1.秦始皇陵荣誉:陕西西安骊山北麓,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园,中国古老文明的瑰宝,以其卓越的雕塑艺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点门票:旺季(3.1~11.31):150.00元;淡季(12.1~2.28):120.00元开放时间:3月16日~11月14日:8:30~17:30;11月15日~3月15日:8:30~17:00 游玩时间:2-3小时交通情况:乘公交前往建造时间: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08年2.明十三陵荣誉:北京昌平,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寝建筑群,国家5A旅游景区,以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和保存完整为其特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景点门票:旺季:长陵50元;定陵65元;昭陵35元;神道35元。
淡季:定陵45元;长陵35元;昭陵25元;神道25元开放时间:旺季(4月~10月)8:00~17:30;淡季(11月~3月)8:30~17:00游玩时间:2-3小时交通情况:乘公交前往建造时间:1409年~1645年3.中山陵荣誉:江苏南京,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国家级文明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点门票:免费开放时间:8:30~17:00游玩时间:2-3小时交通情况:公交地铁均可到达建造时间:1926年~1929年4.明孝陵荣誉:江苏南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氏皇后的合葬陵墓,明清皇家第一陵,中国明陵之首,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PPT课件
2021/4/9
2
一、陵墓构成
陵墓构成包括 陵墓建筑、陵 墓建筑上的绘 画雕刻等文化 艺术和随葬品 三部分。
2021/4/9
3
二、古陵墓类型
古墓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可分为3类:
1.帝王陵寝:规模大,随葬品丰富。
2.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名人墓地:除个别著名人物 外,一般规模不大,墓中随葬物微薄稀少。
3.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墓葬:主要有辽 宁辽阳汉魏壁画墓、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吉林集安 高句丽古墓群、麻浩崖墓等。
2021/4/9
4
三、古陵墓结构
古墓葬一般分为两部分,即地下部分和地面 部分。
地下部分包括墓室结构和随葬品,地面部分 包括封土和其他陵园建筑。
2021/4/9
5
(一)地下部分
2021/4/9
10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骊山北麓。陵体呈四方锥形的三
层夯土台,东西长345米,南北长350米,它原高约120米,历 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现在高度还接近50米。秦始皇陵周
围有两道陵墙环绕,呈南北较长的“回”字形,外城周长 6000多米,内城周长也有2000多米。围墙四面正中建门阙, 四角还建有警卫的角楼。陵冢坐落在内城的南半部,坐西朝东。
2021/4/9
13
2021/4/9
14
六朝陵墓
三国东吴、东晋以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
均建都南京。六朝的统治者继承了始于东汉的堪舆之术,选择葬地,讲
究“望气”“风水”,所选之地,一般要“背倚山峰,面临平原”。南
京、丹阳一带分布有六朝皇帝陵和部分王侯墓。
2021/4/9
15
唐陵
唐陵主要分布在长安城周围, 呈扇形展开,其中有20位皇帝 (包括武则天),号称大唐十八 陵,除了这十八陵外,还有唐 太祖永康陵,唐世祖兴宁陵;已 经追赠的帝陵如唐顺陵、唐让 陵等。
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在中国古代,陵墓建筑是为帝王或者显赫人物而建的,是其在世之后的安葬之所。
陵墓建筑不仅仅是由墓葬本身组成,还包括了陵寝、祭祀、防盗、景观等多种要素。
精美的陵墓建筑,既是古人的致敬之意,也是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水平与技术水平的重大成就。
本文将从设计方案、建筑材料、景观氛围、文化内涵等不同角度解读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魅力。
一、设计方案陵墓建筑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其设计方案细节严谨而考究。
在设计之初,就需要充分考虑陵墓的位置、方向、大小、布局等方面。
首先,陵墓的位置必须是有利于景观的营造和祭祀仪式的举行。
它通常建于山上或者靠近山崖处。
如古代汉武帝陵就位于渭水之滨,周边多山,如龙首山、越王台等。
这样可以营造出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其次,根据古代文化的要求,陵墓的方向也需要考虑。
古人都追求“吉祥知命,合天地造化”,所以陵墓的朝向大多数是依据八卦方位确定的。
一般来说,阳陵都应该面向南方,以吸收足够的阳光和天地精气,而阴陵则应该面向北方,以便于阴精的收纳。
最后,陵墓的大小和布局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陵园面积一般较大,墓地要求平整、宽敞,建筑物的大小布局也需要根据当时君王的地位和权力来进行科学规划。
举个例子,陕西省西安市展开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由上宾坑、中宾坑、下宾坑三部分组成,大规模的装饰和排列方式为开创历史。
这一规模的陪葬物不仅在古代,而今在各国也是少见的。
二、建筑材料陵墓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石材、土墙和木材,其中石材使用最为广泛。
这主要是因为石材具有较高的防盗能力、装饰效果好,寿命长等众多优点。
在中国,最著名的陵墓之一是唐太庙陵(后改称唐陵),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方向约20余公里处。
唐陵中的墓园、宫殿、宝塔等全部使用了石材建造,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唐陵十二部屋。
这些石屋群依山而建,上联二十一字:“遗址千年不改;屋阁万载长存”,表达了对于唐德传承的虔敬之意。
为了增强墓地的神圣感和豪华氛围,很多陵墓里还会使用黄金、玉石、珍珠等贵重宝石装饰,这些材料不仅美观,而且富有深厚的文化意义,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章陵墓建筑
秦始皇陵地宫透视图
秦始皇陵是一座建造在九层夯土之上 的中华土木大金字塔
中华土木大金字塔的外观是木构廊庑环绕的台榭形式
❖ 始皇陵据记载,秦始皇陵高120米,底边周长2167 米。不过始皇陵乃黄土堆积,经过2000多年来的风 雨剥蚀,高度已降到64米。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
计,大将章邯监工营建陵墓。因为陵墓地上的部分
并没有突出之处,可观的是秦陵四周分布的大量形
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 400多个。现已经过考古挖掘的兵马俑,叹为观止。 兵马俑陪葬坑位于秦始皇陵园东垣外1000米的地方,
是一组模拟军事序列,旨在拱卫地下皇城的“御林 军”。发现于1974年,先后发掘三处。
❖民间传说秦陵的地宫内有水银所制 的五湖四海,秦始皇躺在纯金打就 的棺材里,游荡在水银制成的江河 上,巡视着帝国的领地。
❖ 北魏皇陵规划出现了寺塔建筑物,南朝 皇陵最精湛的是神道两侧的石雕刻,其 分布基本为三列对称设置
❖ 最前面的是一列两侧相对而立的一对石 兽,或天禄、麒麟、辟邪;
❖ 第二列是神道石柱(墓阙或华表);
❖ 第三列是石碑。南朝神道石刻是中国石 雕艺术的奇葩
❖——隋、唐皇陵建制上改为“以山 为陵”,开凿地宫,修建陵园,陵 园营造有内、外两重城唐皇陵规制 不但规模宏大,且陪葬的礼制也达 到鼎盛。唐皇陵神道石刻,陵陵俱 有,形成了帝王陵墓建筑规制。
水葬用的木筏
湖中的水葬台
天葬
❖ 天葬是是蒙古、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 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鹰(或者其他的鸟类、 兽类等)吞食,认为可以带到天堂。
❖ 属于佛教布施行为的一种特殊方式,死者将自己最后一 点东西———死亡了的肉体奉献给天葬台上的有形的秃 鹫和那些无形的神灵。藏族人向来对兀鹫十分敬仰,并 称其为“神鸟”,严禁捕猎。在天葬中人们借助兀鹫实 现了肉体的解脱,达到灵魂的升华。同时,把无用的尸 体施舍给秃鹫的结果,会使那些被秃鹫为食的虫食等其 他小生命少了一些伤害,多了一些生存的机会。因此用 自己无用的尸体去保护有用的小生命,被视为功德无量 的善业。藏族在天葬中具体地表达的是藏传佛教的“慈 悲”和“空”的理念。因此,虽然天葬源于印度,但是 在藏区却融入了藏族自己的理念与方式,成为一种富有 藏族本土特色的丧葬习俗。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精品)
二、古代帝王陵墓形制的演化 2 、“因山为陵”式
• “因山为陵”式,就是利用山峰作为陵墓, 将墓穴修在山体中,以整座山体作为墓冢, 山丘四周筑方形陵墙,四面辟门,门外设 石狮,四角建角楼,陵墓气势宏大,雄伟 壮观。唐朝帝王陵墓使用这种方式。
二、古代帝王陵墓形制的演化
3、“宝城宝顶”式
• “宝城宝顶”式,是在地宫上方,用砖砌成圆形 (或椭圆形)围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 隆状。圆形围墙称宝城,穹隆顶称宝顶。由南向 北分为3个院落,第一个院落由碑亭、神橱、神库 等组成;第二个院落是祭殿和配殿;第三个院落 是埋葬先皇的地方,设牌坊、五供座、方城明楼 和保城等。这种形制用于明清两朝,清朝的宝城 宝顶多为椭圆形。
• 北宋八陵均集中在河南省巩义市。 同时有皇族、大臣陪葬墓300余座, 地面建筑多已不存,只有陵冢和石人 石兽。
宋陵石雕
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朝,在葬制 上保留放牧民族的特点,皇帝及 贵族死后采用秘葬,不起坟。
6、明代帝陵
• 明朝十三陵
• 明代十六个皇帝,除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在南 京紫金山,惠帝朱允炆下落不明,代宗朱祁 钰葬在玉泉山北外,其他的十三个皇帝都葬 在北京昌平县天寿山,称“明十三陵”,共 占地约40平方公里。
西汉茂陵
霍去病墓
马
踏
匈
奴
4、唐代帝陵
到了唐代,从唐太宗昭陵开始,“依山为 陵”,墓室都建在山的南麓,封闭墓门后, 形迹不显。 平面布局是在山陵四周筑方形陵墙围绕, 四面辟门,门外设石狮,四角建角楼,陵前 神道一般顺着坡势向南展延,神道上的门阙 和两侧的人、兽较前代增多。
(1)昭陵(唐太宗)
• “黄肠题凑”
• “黄肠”是指墓穴内所用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 木枋,呈淡黄色,“题凑”是指穴内垒筑的木材 皆呈向心状,故将此类椁室称为“黄肠题凑”。 椁室构造为一扁平大套箱,箱内分数格,称为 “厢”,正中置棺木,象征庭院式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陵墓历史沿革
封土的类型
(三)“宝城宝顶”——明清时期 特点: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城内填土,砖城即宝城,城中的土高
出城墙成一圆顶,称宝顶。 著名陵墓: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
封土的类型
清东陵宝城
清西陵宝顶
顶状封土
封土的类型
(一)“方上” 秦汉时期。特点: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上小下大的立方梯形,
象征帝王死后也能独霸天下。著名陵墓:秦代秦始皇陵;汉代帝王陵墓—— 汉茂陵。
封土
封土的类型
(二)“以山为陵”——唐朝 特点:利用天然山体,气势恢宏,可防止过度地劳民伤财与盗墓。 著名陵墓:唐乾陵。
唐乾陵
中国古代建筑
陵墓历史沿革
课件提纲
一、陵墓建筑简介 二、封土的沿革 三、封土的类型
陵墓建筑简介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群之一。这些陵墓建筑, 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而建;也有少数建造在平原上墓穴上方堆土成丘的形状和规模的制度。大约从周代开 始,出现“封土为坟”的做法。封土的大小是按照官吏级别大小来决定的。天子、 诸侯的陵墓封土是最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陵兵马俑图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1974年3月,由陵东西杨村 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 村之间发现。仅这一次发掘出土的就有陶俑千余件, 陶马百余匹,战车数十辆,陶俑手握的兵器近万件。 陶俑、陶马比真人马稍大,陶俑是分解为头、手、 身体等几个部件,分别塑造烧制,然后组装而成。 他们分作弓卒、步兵、骑兵、战车兵几组分别组成 方阵。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 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 观者展出。 2009年6月13日,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再次开 掘,其后在一号坑北部中段,出土了彩色兵马俑。
一、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奠基之作。位于陕 西省临潼县,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即位伊始,即在咸阳大 建宫室,同时开始帝陵建设,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 章邯监工,直到公元前210年去世,二世即位。[又载:秦始皇嬴 政从13岁(前247)即位时就开始建陵,历时38年。] 13 247 38 ] 秦始皇陵墓的主体在今陕西临潼骊山主峰北麓,外观上为一 方锥形的夯土台,南北长350米,东西长345米,台高47米。陵 体四周筑有两层城垣,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 对秦始皇陵园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于1962年,考古人员 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测得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 里,面积大小近78个故宫。
秦始皇陵陵体至今尚未发掘。据《史记·秦始皇本 纪》(卷六)载: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 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 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 始皇刚刚登位, 怪徙臧满之。 始皇刚刚登位 就挖通治理了郦山, 怪徙臧满之。[始皇刚刚登位,就挖通治理了郦山,到统一天
砖、石表面上多雕刻有各种纹样,称画像砖和画像石。描 绘对象包括人物和虎、马、朱雀、飞禽等动物的单体形象,和 人们劳动、游乐、生活的场景。如墓主人打猎、出行、收租、 宴乐的情景,农民的播种、收获、煮盐,还有历史传说、神话 故事的情节。这些形象充满在墓室四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 社会状况和市俗生活。
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画像砖、画像石和明器,为今人提供了那 个时代建筑的形象资料。画像砖、画像石上描绘人的生活环境, 其中有各种建筑的形象。
砖石结构汉墓的墓顶演变:整料铺砌 板材斜撑 板材斜撑→发券顶 砖石结构汉墓的墓顶演变:整料铺砌→板材斜撑 发券顶
洛阳涧河西岸东汉砖墓中的发券顶和浮雕立柱、透雕门楣( 洛阳涧河西岸东汉砖墓中的发券顶和浮雕立柱、透雕门楣(图)
●茂 陵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西汉帝陵中规 模最大的一座。陵体高大宏伟,呈方锥形,有 “东方金字塔”之称。其四周遍布嫔妃、宫女、 功臣贵戚的陪葬墓,至今尚存封冢墓20多座, 其中有卫青、霍光、霍去病、金日蝉(di)等人 的陪葬墓。星罗棋布,蔚为壮观。 霍去病墓形似祁连山,象征霍去病生前河西 大捷,墓上石刻是中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保 存最完整的大型石刻群。
下后,从全国各地送来七十多万徒役,凿地三重泉水那么深, 下后,从全国各地送来七十多万徒役,凿地三重泉水那么深, 灌注铜水(填缝隙),把外棺放进去,又修造宫观, ),把外棺放进去 灌注铜水(填缝隙),把外棺放进去,又修造宫观,设置百官 位次,把珍奇器物、珍宝怪石等搬了进去,放得满满的( 位次,把珍奇器物、珍宝怪石等搬了进去,放得满满的(“臧”
汉 墓 结 构 图
山东沂南东汉画像石墓剖面图
画像砖和画像石
各地发掘的汉墓也有砖或石结构的。这些地下墓 室多为长方形,有斜向的墓道通向地面。墓室地面、 四壁及室顶都用长条形的空心砖或石料铺砌。这些砖 和石料一般宽0.6米-0.8米,厚约0.2米-0.3米,长约 l.5米,块块相搭地砌在墓室的四壁和顶部。
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 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 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 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 草木以象山。 二世说 二世说: 先帝后宫妃嫔没有子女的, 草木以象山。[二世说:“先帝后宫妃嫔没有子女的,放她们
●汉墓的基本结构
我国考古学家在全国各地陆续发现和发掘了一 批大小不等的汉墓。1974年,在北京丰台区发现了 一座汉代的燕王墓,墓的外形为一大土丘,高20余 米,直径约100米,经发掘,地下的墓室由墓道、 甬道、回廊、椁室等部分组成。 最外面贴土坑是一层用大长木枋组成的墓壁和 墓顶;在回廊内又有一层用方10厘米、长约90厘米 的方木棍垒起的木墙,木墙之内才是棺椁部分。丰 台燕王墓共有两层椁与五层棺,结构相当讲究。这 种几乎全用木料构成的地下墓室代表了木构地宫的 最高形式。
史称茂陵之内“金银财物,乌兽鱼鳖, 牛马虎豹生禽,几百九十物,尽座藏之。又 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迄今在茂陵一带发 现有众多的文物,如青玉兽面纹铺首、错金 银云纹钢犀尊,和朱雀纹、龙纹、几何纹等 大型的空心砖和文字瓦当。1981年在茂陵东 陪葬墓中发掘出鎏金铜马、鎏金鎏银竹节熏 炉、提链铜暖炉等文物230余件。
以人鱼膏为烛, 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用娃娃鱼的油脂做成火炬 用娃娃鱼的油脂做成火炬
(人鱼:鲵,即娃娃鱼,两栖动物,有四足,声似婴啼。一说 人鱼: 即娃娃鱼,两栖动物,有四足,声似婴啼。 人鱼”即鲸鱼),估计很久不会熄灭。 二世曰: ),估计很久不会熄灭 “人鱼”即鲸鱼),估计很久不会熄灭。] 二世曰:“先帝后
出去不合适。 就命令这些人全部殉葬,殉葬的人很多。 出去不合适。”就命令这些人全部殉葬,殉葬的人很多。下葬完 毕,有人说是工匠制造了机械,墓中所藏宝物他们都知道,宝物 有人说是工匠制造了机械,墓中所藏宝物他们都知道, 多而贵重,难免会泄露出去。隆重的丧礼完毕,宝物都已藏好, 多而贵重,难免会泄露出去。隆重的丧礼完毕,宝物都已藏好, 就封闭了墓道的中间一道门, 就封闭了墓道的中间一道门,又把墓地最外面的一道门放下来 ,yán, n,同 墓道。有内、 外三道门), ),工匠 (羡,y n,同“埏”,墓道。有内、中、外三道门),工匠 们全部被封闭在里边,没有一个再出来的。墓上栽种草木, 们全部被封闭在里边,没有一个再出来的。墓上栽种草木,从外 边看上去好像一座山。 边看上去好像一座山。 ]
秦 陵 模 型 图
秦 陵 模 型 图
秦陵地宫模型图
●秦陵兵马俑
据考古学家近年用遥感技术对墓室探测,证明墓 内确有水银贮存,证明《史迹》描述不诬。 秦陵兵马俑秦始陵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 坑,发现于1974年。它位于陵体外垣的东侧l500米处。 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 1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 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 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2号坑和3号坑。 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 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谥号“ 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谥号“孝 武” )。
据《汉书·武帝纪》载,建元二年(前139年)“初 置茂陵邑。即在登基第二年就开始兴建茂陵,工程耗 时长达53年之久,每年花费全国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一。 陵体高36.3米,每边长251 .4米,封冢为覆斗形, 形为方锥。陵体之上原来还建有殿屋。陵体外围四周 有墙垣。整个陵园呈方形,分为内外两城,四周环以 围墙。城墙东西长431米,南北宽415米,每边平均长 418米。墙基宽5.8米。
二、汉代陵墓
汉代尚厚葬,所谓:“生不极养,死乃崇丧”
王符传》 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 (《后汉书·王符传》:“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 后汉书 王符传 死乃崇丧。 死乃崇丧。” )陵墓是翌年即开始建陵墓; 2、起土为陵(体),墓室深埋地下。 西汉的皇陵大多建在咸阳至兴平县一带,至今未 曾挖掘过。十一代皇帝中除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在渭 河以南外,其余九个皇帝的陵墓,即高祖长陵 、惠帝 安陵 、景帝阳陵、 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 元帝渭陵、 成帝延陵、 哀帝义陵、 平帝康陵都分布在渭水以北的 咸阳原上。
汉墓画像图
汉代画像砖中的中型住宅图像,四川成都出土 汉代画像砖中的中型住宅图像,
明 器 中 的 建 筑 形 象
明器是一种陪葬的器物模型,除了墓主人所用的器 具以外,也有建筑模型。从中我们可看到那个时代的 四合院、多层楼阁和单层房屋,各种屋顶、门窗,以 及它们的结构和装饰的形式。
明器:(1)冥器; 一作“盟器 盟器”。(2)诸侯受封时御赐礼器 诸侯受封时御赐礼器。 明器:(1)冥器; 一作 盟器 。(2)诸侯受封时御赐礼器。 冥器 (1)冥器。随葬器物,多用竹、木或陶土制成。自宋, (1)冥器。随葬器物,多用竹、木或陶土制成。自宋,纸明 冥器 器逐渐流行, 木器渐少。明代还有用铅、锡制作者。 器逐渐流行,陶、木器渐少。明代还有用铅、锡制作者。《礼 檀弓下》 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 记·檀弓下》:“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 檀弓下 明器之道也。 明器之道也。” (2)御赐受封礼器 御赐受封礼器。 左传·昭公十五年 昭公十五年》 诸侯之封也, (2)御赐受封礼器。《左传 昭公十五年》:“诸侯之封也, 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镇抚其社稷。 杜预注: 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镇抚其社稷。” 杜预注:“谓明德之分 器。”
图:霍去病墓与墓前石雕
在咸阳与兴平之间的五陵塬上的霍去病墓前,现建有茂陵博物 馆。位于陕西省距西安约40公里,是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 型石刻群而内容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现有文物陈列室2座,汉武 帝故事造像艺术展一座,石刻廊房6座。总占地面积121486平方米。
茂陵博物馆图
汉武帝(前156年-前87,景帝之子)于公元前140 年登基,在位54年(曾用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 曾用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