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子大学问教学设计
1小豆子大学问
想一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我们吃的食品哪里来的?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黄豆芽的制作方法:
1、材料:黄豆若干粒、一个小容器(塑料盒,塑料碗等)、一块厚 点的布。 2步骤:将黄豆洗一下放入容器内,再将小布浸湿盖在豆子上,盖严 实。 3、每天早晚清洗一次小布(不要含水太多,也不要拧干)
温馨提示:
每天观察豆子的变化,并写好观察记录。(就是把每天豆子的变 化记下了,记好日期。)
黄豆若干粒一个小容器塑料盒塑料碗等一块厚3每天早晚清洗一次小布不要含水太多也不要拧干温馨提示
小豆子大学问
站前实验小学 尹艳凤
豆制品
交流要求:
组长:组织好组员交流并画出豆腐生产过程图,并选代 表汇报。
交流后展示。
组员:服从组长安排,认真交流。
交流要求:(课前收集的豆制品制作过程)
组长组织好组员,组员积极配合,不要太大声。 并选出代表,汇报。
小豆子大学问
1、(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些“盐酥豆”品尝)
问:好吃吗?知道是用什么原料做的吗?
(生品尝后回答)
2、说一说,在我们常吃的食品中哪些是用大豆做成的?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二、讨论、交流。
1、你知道哪种豆制品的制作、加工过程?
(先组内交流,再全班汇报)
2、交流发豆芽的方法,实际操作。
3、关于大豆你还想做哪些探究?在组内制订出探究计划。
《小豆子大学问》教案
课题
小豆子大学问
课型
新授Βιβλιοθήκη 案序第1课时教学目标
1.产生对食品的探究兴趣;
2.能通过与同伴的讨论,制订探究计划。
教学重点
是否参与制定了探究某一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计划
教学难点
是否产生探究农业生产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盐酥豆”若干、大豆一把、发豆芽的器具一个。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4、把各组制订的计划在全班进行可行性的讨论。
三、课后延伸。
1、观察并记录发豆芽的过程。
2、了解大豆的生产过程及农业生产的概况。
附板书设计:
小豆子大学问
常吃的豆制品,喜欢那些食品
豆腐的制作方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辽海版四年级下册《1 小豆子大学问》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谜语
•白又方,嫩又香,能 做菜,能煮汤,豆子 是它爹和妈,它和爹 妈不一样。(打一种 食品)
大豆的加工
讨论:
你知道我们常吃的食品 中哪些是用大豆做成的 呢?
• 1. 把头天晚上泡好的黄豆用石磨打磨成浆 • 2.把桶里的浆倒锅里加火烧开。
如何做豆腐?
• 3. 烧开后再把浆倒到 • 下面垫有纱布的容器里。
• 4. 然后把纱布的四个角掀起抓起 • 朝一个方向用力挤,把浆过滤出来。
• 5.然后再朝另一个方向用力挤, • 这样反复多遍尽可能的拧出 • 最多的浆。
• 6. 把过滤后的浆汁再大火反复熬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7. 便成了可以喝的豆浆。
• 8.然后把石膏捣成粉沫状。
• 9.把石膏粉均匀的、慢慢的 冲进烧好的豆浆里。
• 10. 然后盖上盖子等大约30-60分钟后 可以看到豆花状时用瓢盛到下面的 容器中(做豆腐专用容器)。 用笼布包好,盖上板子, 压10多分钟后,做好豆腐。
小豆子大学问教案设计
课时:2课时年级:一年级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豆子,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会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教学重点:1. 让学生学会阅读小豆子的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 培养学生阅读后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小豆子大学问的内涵。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小豆子故事课件、相关图片、故事书。
2. 学生准备:预习小豆子的故事,准备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小豆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没错,这就是小豆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小豆子的故事。
”二、阅读故事1. 教师播放小豆子故事的课件,让学生认真听讲。
2. 学生阅读故事书,了解故事内容。
三、交流分享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小豆子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小豆子勤奋好学,不怕困难,勇于挑战自我。
”四、深入探讨1.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小豆子大学问?”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小豆子之所以大学问,是因为他善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挑战。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回顾小豆子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的小豆子故事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豆子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2. 教师发放任务卡,要求学生根据任务卡上的要求,共同完成小豆子故事的续写。
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成果1.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合作完成的续写作品。
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四、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大学问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总结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课题《大学问》,引导学生说出课题中的关键词“大学问”。
2. 提问:什么是“大学问”?大家认为学习“大学问”有什么意义?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学习“大学问”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成为有用之才。
二、学习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字典,认识生字词。
2.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讲解课文内容。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三、分析课文1. 提问:课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特点。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修辞手法带来的美感。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生字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回顾课文内容,提问:课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二、拓展延伸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2.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3. 教师点评,总结写作技巧。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大学问”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四、布置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小豆子大学问的教案
课程名称:小学美术年级:一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豆子的形态、颜色和生长特点,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通过绘画表现小豆子的形象。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简单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等。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1. 观察小豆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学习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小豆子形象。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小豆子实物或图片2. 美术教材3. 绘画工具:水彩笔、画纸、画板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小豆子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豆子,它是一种有趣的植物。
”二、观察与描述1.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豆子的形态、颜色和生长特点,并描述出来。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描述。
三、绘画技巧讲解1. 教师讲解绘画小豆子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简单的绘画练习。
四、创作1. 学生根据观察和想象,创作自己心目中的小豆子形象。
2.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五、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小豆子,并进一步发挥想象力。
”二、创作与改进1. 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创作小豆子形象。
2.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改进作品。
三、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想象和创作的重要性。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小种子大学问 全国通用
《小种子大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并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结构。
2)能力目标1.通过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结构,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并能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之中。
2.学会收集果实和种子的方法。
3.掌握区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简单方法,并应用于对植物的识别之中。
3)情感目标1.通过观察和研究种子的结构,形成热爱种子、热爱植物体、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真情实感,从小确立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
2.通过参与收集果实和种子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与合作,形成互相合作、尊重别人、知书懂理的人际情感。
二、教学重点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三、教学难点1.种子结构的识别方法及结构特点。
2.常见的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特点并将这些特点应用于其识别上。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归纳法。
五、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课前一周左右,布置学生收集种子或果实,待上课时带来课堂。
(2)安排学生课前一天左右将部分菜豆、花生、玉米和水稻种子浸泡备用。
(3)准备刀片、放大镜、滴管,碘液供观察种子结构用。
(4)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挂图。
2.学生准备:(1)收集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2)课前一天左右浸泡菜豆和玉米种子。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打一种食物。
(猜谜语)谜底是花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都是以种子植物为食的。
我们生活中吃到的粮食、瓜果和蔬菜都是结种子的,并且都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的,这些植物统称种子植物。
不同的植物种子其大小,形状各异,如:复椰子的种子,大到15 kg左右,而斑叶兰的种子,小到1亿粒的重量才有50 g。
那么,不同植物的种子其结构是否也迥异呢?下面我们来观察种子:(二)讲授新课:1、观察种子的结构:给每个小组发四粒浸软的种子:菜豆、花生、玉米及水稻种子各一粒,刀片、放大镜(注意: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
小豆子大世界教案
小豆子大世界教案黄豆成为了孩子们不受欢迎的菜肴,每次碰到吃黄豆,总会剩下很多,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因为孩子不喜欢吃黄豆,我们把黄豆拿过来放在自然角边,他们还是会围过去,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这是黄豆。
一、教学目的1.改善孩子们对大豆的挑食。
2.让孩子们正确认识大豆,了解大豆。
二、教学时间午餐时间三、教学过程1.在孩子们午餐的时候顺势科普,讲解知识,便于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理解。
师:到了中午吃午餐的时间了,今天吃的是黄豆炖猪肉。
黄豆什么样?(向小朋友们提出问题)幼儿们纷纷回答,有人回答:“黄豆是圆形的。
”、“这是我从地上捡到的黄豆,要小心,不要掉到地上。
”、“摸上去硬硬的,像石头。
”、“黄豆好小,比其他颜色的豆要小。
”、“黄豆像个小球,绿豆是椭圆形的。
”……通过观察,触摸发现了黄豆与其他豆类在颜色、大小上的不同,并很认真的挑选着黄豆,但黄豆实在是太小了,孩子们一不留神黄豆就很有可能掉到地上找不到了。
黄豆在我们班的经验很丰富了,在各种豆类一眼就能认出了,但豆在豆荚的时候还能认识吗?师:这样的黄豆你还认识吗?幼儿们回答:“这是什么?好像树叶。
”、“这个是豆豆,是蔬菜。
”……孩子们好奇的围了过来,摸一摸,看一看,对毛豆十分的感兴趣,并通过对比的方法,发现黄豆和毛豆之间的区别,并产生新的困惑。
豆豆是毛毛的,为什么要叫黄豆呢?教师开始科普:其实我们平时吃的毛豆就是未成熟时的黄豆,到了秋天,毛豆就会成熟,当毛豆晒干之后颜色就会变成黄色,成为了黄豆。
孩子们将毛豆剥开,发现了毛豆里面的样子是绿色的小豆豆,我们将毛豆的豆子和黄豆进行了对比,发现毛豆豆子比黄豆大了很多。
师科普:还有哪些豆子也是长在豆荚里的呢?它们会是什么样子?原来豆子还有这么多种,有毛豆,荷兰豆,蚕豆,豌豆,他们都是长在豆荚里,里面的豆子都是绿色,而黄豆是毛豆变成熟之后才有。
原来每个豆子里面都是不同的,剥开后发现里面有的豆子大,有的豆子小,有的豆子多,有的豆子少,孩子们对豆子又有了新的认识。
小标题大学问教案
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大学问”的概念,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相关书籍或文章3. 小组讨论卡片4. 课堂提问环节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问”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大学问。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大学问”的理解。
二、新课讲授1. 教师结合实例,阐述大学问的重要性。
2. 分析大学问的特点,如系统性、广泛性、深度性等。
3. 介绍学习方法,如阅读、思考、实践等。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讨论卡片。
2. 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如何成为一名有学问的人。
3.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提问1. 教师针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余时间对大学问的探索。
二、深入探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学问水平。
2. 分析影响学问水平的因素,如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
3. 介绍提升学问水平的具体方法,如参加学术讲座、阅读经典著作、交流学习心得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位在某一领域有成就的学者,分析其学问之路。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该学者成功的原因,以及对自己学习的启示。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问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学问”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沟通、表达能力等。
3.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4. 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和改进意愿。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学问的兴趣。
2.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东西_大学问》教案
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东西大学问》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发现其中的学问,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学习作者如何从生活中的小事中发现学问,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2. 学习作者如何从生活中的小事中发现学问,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小东西,如硬币、钥匙、手机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东西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提问: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平时忽略的小东西,它们也有学问吗?二、新课讲授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分析文章结构,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小东西,如“门把手的学问”、“硬币的学问”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小东西背后的学问。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生活中的小事中发现学问?三、课堂练习1. 教师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小东西,如“鞋子”,让学生思考这个鞋子背后有哪些学问。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从生活中的小事中发现学问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五、作业1. 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生活中的小东西”的作文,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一个小东西中发现学问。
2. 提交作文,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小东西大学问》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小东西也有学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小东西大学问教案幼儿
年级:幼儿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东西的大学问,激发幼儿对生活周围事物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
教学重点:1. 引导幼儿观察小东西,发现其中的大学问。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成果。
2. 如何激发幼儿对生活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1. 小东西图片或实物若干。
2. 白板或黑板。
3. 彩色粉笔或马克笔。
4. 小组讨论用的纸张和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小东西图片或实物,引起幼儿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观察与思考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东西,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大学问。
2. 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三、小组展示1. 每组选派代表,展示小组观察和思考的成果。
2. 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观察和思考成果。
2. 强调小东西的大学问,激发幼儿对生活周围事物的兴趣。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还记得吗?”2. 幼儿回答,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深入探究1. 教师出示新的小东西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和思考。
2. 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三、小组展示1. 每组选派代表,展示小组观察和思考的成果。
2. 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小东西蕴含着大学问?”2. 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观察和思考成果。
2. 强调小东西的大学问,激发幼儿对生活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活动内容的兴趣。
2. 评估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 评价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动交流能力。
小东西大学问_教案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身边小东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小东西的用途、历史和背后的科学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动画。
2. 各种小东西的实物或模型,如螺丝、纽扣、电池等。
3. 白板或黑板、粉笔或马克笔。
4. 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小东西,如螺丝、纽扣、电池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小东西有什么用吗?”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简要总结。
二、新课讲解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小东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教师逐一介绍每种小东西的用途、历史和背后的科学原理。
a. 螺丝:介绍螺丝的种类、用途和制作过程。
b. 纽扣:介绍纽扣的种类、用途和制作工艺。
c. 电池:介绍电池的种类、工作原理和用途。
三、互动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小东西知识。
2.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东西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身边的小东西大学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小东西吗?”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简要总结。
二、实践活动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小东西的实物或模型。
2. 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研究这些小东西的用途、历史和科学原理。
3. 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三、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我们学习的小东西,还有哪些小东西蕴含着大学问?”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介绍一些其他小东西的有趣知识。
四、总结1.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东西的丰富内涵。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年级思品下1单元教案
四年级思品下1单元教案四年级思品(下)1单元教案课题 1、小豆子大学问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与同伴的讨论,共同制定探究计划。
2、情感与态度:产生对食品生产的探究兴趣。
3、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同伴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
在探究活动中运用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方法。
教学重点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难点探究活动中运用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方法。
教学准备 1、学情分析:人们的生存、生活需要各种食物,这些食物都来源于最基本的农业生产。
城市里的学生对农作物的认识相对较少,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停留于自己只知道的东西上面,因此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常吃的事物入手,这样可以使他们对生产劳动的学习更感兴趣,更容易理解、接受。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与大豆有关的资料。
向长辈请教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3、教师准备:大豆制作的食物的图片和大豆相关的资料。
分组讨论,出示示讨论要求。
发放小组活动方案的表格。
教学方法观察、调查、讨论、自主、合作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后备制定活动思路:《小豆子大学问》这一主题活动是由“在大豆田里” 、“多种农业生产” 、“大豆的加工”三个主题组成。
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的整个过程围绕《小豆子大学问》这一大的活动主题进行。
教学活动分为五个板块进行。
第一板块:确立活动主题。
学生通过看图片,联系实际生活,互相介绍和大豆有关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第二板块:制定探究计划。
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并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探究兴趣相同的同学重新组成研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进行探究活动。
第三板块:展示探究成果。
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在展示的过程中,了解大豆的种植过程,豆制品的种类,豆制品的加工过程等相关知识。
第四板块:开展“我的小巧手”活动。
向家长或其他人学习用豆制品做成的美味菜肴,在小伙伴面前露一手。
通过亲身体验把豆制品加工成美味的菜肴的实践活动,第五板块:我的收获。
《小东西大学问》教案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小东西大学问》,了解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奇妙用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际操作和展示,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细节的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1. 了解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奇妙用途。
2. 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1. 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与科学知识相结合。
2.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物品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提前收集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瓶子、瓶子盖、塑料袋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用途。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物品的认识和用途。
二、探究新知1. 教师播放PPT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奇妙用途,如瓶子可以做成花瓶、瓶子盖可以做成笔筒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其他物品的奇妙用途,并记录下来。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奇妙用途背后的科学原理。
三、实际操作1.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选择一个物品进行实际操作,如制作花瓶、笔筒等。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展示与分享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动手能力。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2. 学生分享自己从生活中发现的奇妙用途,激发大家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找出它们的奇妙用途,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东西大学问》这一主题,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奇妙用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学问,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小豆子大学问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小豆子大学问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豆子大学问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产品设计的功能与现代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小东西,大学问的创新思维意识。
【过程与方法】体验生活中设计的乐趣,在对现有材料的再创造和改良中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关注生活、热爱设计、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关注生活,了解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十造型和功能的结合【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发挥想象,能够充分利用创新思维进行设计,改善我们的生活三、教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创意实物【学具】剪刀、胶水、纸板、回形针、铁丝等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让2名学生用自己的尺子量一下黑板的高度,结果两人的数值会有悬殊,因为尺子较短,测量长距离的尺寸会产生误差,但是长尺寸的尺子不方便携带,提问学生又什么好方法?师:用卷尺,准确快速方便携带。
这样的小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小东西大学问》。
(二)赏析作品,引导想象出示图片:衣钩、吸管、拉链……生活中的小物品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却极大的丰富和充实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请同学们想想在你生活中还有哪些小物品呢?师:同学们生活中还见过那些实用的小设计?(折叠衣架、牙刷桶、后跟帖)学生踊跃回答。
教师总结:折叠衣架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稳定、强度高、外观精美、体积小、便于摆放与携带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牙刷桶是我们日常必备的用品,可以让我们的牙刷更加卫生,方便取拿。
后跟帖的设计为现代白领女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开展活动“摸一摸你知道”:教师准备小纸箱,请学生将伸进箱子猜测自己摸到的是什么物品?学生踊跃参与。
根据触感猜测所模物品。
豆子大调查教案
豆子大调查教案教案标题:豆子大调查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进行豆子大调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豆子及其特征。
3. 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如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得出结论。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豆子大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豆子的了解,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假设。
实施调查:3.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豆子(例如:红豆、绿豆、黑豆等)。
4. 每个小组成员观察和描述他们的豆子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5. 学生设计实验来测试他们的假设,例如:浸泡豆子的时间与膨胀程度的关系。
6.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收集数据。
数据分析:7. 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8. 引导学生讨论数据的意义和可能的结论。
9. 学生根据数据和讨论的结果,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和验证假设。
总结和展示:10. 学生汇总他们的研究结果,并准备展示给其他小组或全班。
11. 学生用图表、图片或口头报告的形式展示他们的发现和结论。
12. 引导学生对整个调查过程进行反思,讨论他们在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评估:13. 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展示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14. 可以使用简单的评价标准,如观察记录的详细程度、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结论的合理性。
拓展活动:15.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豆子的特性,如烹饪方法、营养价值等。
16. 学生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探究其他与豆子相关的问题。
教案资源:1. 不同种类的豆子样本。
2. 观察记录表格。
3. 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指导。
4. 图表和图像展示的素材。
教案扩展: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可以对教案进行适当扩展,如引入更多的豆子种类、设计更复杂的实验、进行数据分析的数学计算等。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如语言艺术和社会学等,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
大学问歌曲教案
教案名称:《大学问》歌曲教学年级:八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大学问》歌曲的内涵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学会《大学问》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通过歌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 学会《大学问》歌曲,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 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部分需要学生加强练习。
2.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大学问》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二、学唱歌曲(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高音部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加强歌曲的熟练度。
三、歌曲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和感受。
四、歌曲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大学问》歌曲,让学生欣赏。
2. 学生闭目感受歌曲的美感,体会歌曲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5分钟)1. 教师播放《大学问》歌曲,让学生跟唱。
2.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二、歌曲内涵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歌曲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曲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三、歌曲实践(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实践活动,如合唱、对唱等。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四、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歌曲《大学问》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歌曲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学问》歌曲的熟练度和歌唱技巧。
2. 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在歌曲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小东西大学问教案
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东西大学问》的故事情节,培养阅读兴趣。
2. 通过故事中的小东西,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生命。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中的小东西是如何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生命的。
2. 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故事标题《小东西大学问》,让学生猜一猜故事的内容。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阅读故事1. 教师朗读故事《小东西大学问》,学生认真听讲。
2. 学生跟读故事,巩固对字词的记忆。
三、分析故事1. 教师提问:故事中的小东西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小东西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生命的道理。
四、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尊重他人、关爱生命的。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五、总结本节课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重他人、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2.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东西大学问》,故事中的小东西教会了我们什么道理?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故事中的道理。
二、口语交际1. 教师出示情景,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口语交际。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角色扮演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
2. 学生表演故事,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本节课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重他人、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2.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小东西大学问》,让学生了解了尊重他人、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豆子大搜索教案中班
豆子大搜索教案中班教案标题:豆子大搜索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豆子的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豆子的样本(各种不同种类的豆子)。
2. 放大镜。
3. 小盆子和勺子。
4. 磁性白板和磁性字母。
5. 彩色纸和颜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磁性白板上的磁性字母写出“豆子大搜索”这个词组,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对豆子的了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
主体活动:1. 展示豆子的样本,让学生观察豆子的外观、形状、颜色等特点。
2. 引导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豆子的细节,例如豆子的纹理和大小。
3. 将豆子放在小盆子中,让学生用勺子进行分类,按照颜色、形状等特征将豆子分组。
4.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分类标准,帮助他们理解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
5. 制作豆子的贴纸画:给每个学生发放彩色纸和颜料,让他们用颜料在纸上画出豆子的形状,并用剪刀将其剪下来。
然后让学生将豆子贴在纸上,形成一个豆子的贴纸画。
总结活动:1. 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类经验。
2. 引导学生思考豆子的用途和重要性,例如作为食物、植物的种子等。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豆子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教学延伸:1. 在课后,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观察和分类不同种类的豆子,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2.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户外观察其他物体的特点和分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2. 检查学生在贴纸画上的表现,包括豆子的形状和贴合度。
3. 与学生进行个别对话,了解他们对豆子的理解和学习收获。
教学资源:1. 豆子的样本。
2. 放大镜。
3. 小盆子和勺子。
4. 磁性白板和磁性字母。
5. 彩色纸和颜料。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能够了解豆子的特点和分类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豆子大学问教学设计
小豆子大学问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产品设计的功能与现代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小东西,大学问的创新思维意识。
【过程与方法】
体验生活中设计的乐趣,在对现有材料的再创造和改良中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关注生活、热爱设计、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关注生活,了解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十造型和功能的结合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发挥想象,能够充分利用创新思维进行设计,改善我们的生活
三、教具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创意实物
【学具】
剪刀、胶水、纸板、回形针、铁丝等生活中的废弃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
让2名学生用自己的尺子量一下黑板的高度,结果两人的数值会有悬殊,因为尺子较短,测量长距离的尺寸会产生误差,但是长尺寸的尺子不方便携带,提问学生又什么好方法?师:用卷尺,准确快速方便携带。
这样的`小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小东西大学问》。
(二)赏析作品,引导想象
出示图片:衣钩、吸管、拉链……
生活中的小物品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却极大的丰富和充实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请同学们想想在你生活中还有哪些小物品呢?
师:同学们生活中还见过那些实用的小设计?(折叠衣架、牙刷桶、后跟帖)
学生踊跃回答。
教师总结:折叠衣架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稳定、强度高、外观精美、体积小、便于摆放与携带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牙刷桶是我们日常必备的用品,可以让我们的牙刷更加卫生,方便取拿。
后跟帖的设计为现代白领女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开展活动“摸一摸你知道”:教师准备小纸箱,请学生将伸进箱子猜测自己摸到的是什么物品?
学生踊跃参与。
根据触感猜测所模物品。
(魔术贴、暖腹帖、吸
管……)
魔术贴是由瑞士一名工程师发明的,一次打猎回来,他发现自己的衣服上粘满了苍耳,于是他就想到了用勾子固定毛面,才有了现在便捷的魔术贴……
师:看了这么多生活小物品,想想它们共同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物品设计是为功能服务的。
作品欣赏:包豪斯优秀产品设计作品,体验生活与产品设计功能的需求,随时代的日异月新,生活产品设计功能性与美观性具有兼顾特性。
(三)引导想象,实践练习
作业:根据生活的需要,发挥想象设计一个即实用又美观的产品设计作品。
学生动手实践。
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评课业,丰富联想
以“创意产品推介会”的形式进行展示,鼓励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充当一会“产品推销员”,从外观、功能和创意几个方面介绍自己的产品。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点评,教师总结,肯定鼓励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对一些学习中的问题给予更好的解决方案。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大胆创新,人人都有参与设计的权利和天赋,站在不同的视角观察、
思考问题都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创意乐趣。
课后在生活中发现并尝试着设计制作一些美观实用的小物件,并应用于生活。
五、板书设计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