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方案(最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切实提高我区城镇化水平,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镇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工贸互动、宜居宜业、彰显特色的基本原则,重点发展中心城区,有序开展集镇建设,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文明水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把x打造为“有创意、有实力、有品位、有特色、有引领作用”的边际小城市。

二、发展目标

以镇区为中心,x、x作为拓展区,合力打造中心城区;x建成农业与商贸并重的生态宜居型卫星镇;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村庄,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梯度辐射的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满眼是绿、处处有水、空气清新、生活方便”的建设目标。

到x年,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9万人以上。城市经济和人口集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明显扩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机制初步建立,城乡

差距逐步缩小;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到x年,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成效显著,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逐步得到破除,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明显缩小;城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城镇形态和布局,构筑特色城镇体系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重点突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中心城区集聚产业和人口的能力,有序开展集镇建设,推动城镇协调发展。

1.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科学确立城市功能定位和形态,统筹规划城市空间功能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框架下,科学编制城镇发展规划、集镇总体规划和美好乡村规划,完善给排水、供电、燃气、绿地等各类专项规划,修编重点区域、重点地段控制性规划,优化园区规划,逐步形成系统完善、功能互补、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结合x的徽商文化、未名文化、美食文化等特色,做好城市设计和特色风貌设计,形成与x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和城镇特色。

2.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实施“依托主城、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城镇空间发展战略,推进产业聚集、人口集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集约化,以交通干线为轴线,构建由中心城区向外辐射、点轴分布、各组团布局合理、有机衔接、功能完善的网络化空间结构。即以城区为中心,以沪陕高速、S310和S417为发展轴,以x、x、x、桥店为节点,辐射带动中心村,形成“中心城区—集镇—中心村”三级网络体系。

3.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战略支撑作用,坚持功能开发和产业发展并重,扩容提质和凸显特色并举,不断提高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围绕“产业新城、城市新区”的功能定位,加快北部新城建设步伐,重点发展金融、商贸、家居会展等城市业态,配套建设住宅小区以及生态景观、娱乐休闲等公共空间,增强新区的集聚力。按照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对条件成熟的村实施“村改居”,优化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注重传统风貌保护,提升城市整体品质,改善人居环境。

4.全面推动产城融合。工业园区既是产业发展的依托,又是城镇扩展的重点。坚持产城融合、园城互动,加速人口和产业集聚,是带动城镇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开发区要围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布建骨架路网、公共服务、能源保障、市政等基础设施;要突出家具制造首位产业的支柱作用,加大招商力度,适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

集聚。通过产业、城市、生活与社会等功能的协调发展,形成集聚态势,使城北新区成为高端产业的核心集聚区、新增人口的重要承载区。

5.有序开展集镇建设。集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起到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要按照“六个一”的目标,建设或完善一个群众休闲娱乐活动场所、一个综合农贸市场、一个客运服务中心、一套垃圾清运系统、一个环境优美的居住小区、一套集镇经营管理的制度,逐步完善集镇功能,重点解决以街为市、功能残缺、设施老旧等问题,提高集镇运行保障能力,增强集镇吸附能力,使农村居民向集镇集中。

(二)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夯实城镇化基础

坚持产业为基,加快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建设,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产业支撑,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营造良好的就业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

1.推动工业集聚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技术高端化、产业集群化、发展集约化为方向做强家具制造及其配件生产、电子信息等制造业,重点改造提升木竹、食品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增强工业的支撑能力。推进工业园区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坚持产城互动、节约高效的基本要求,围绕完善功能、提升水平,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积极破解要素瓶颈制约,着力构建规模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产业集群,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推动产城互动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公共服务向产业集聚区延伸覆盖,带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最大就业容纳器的作用,完善和落实支持政策,努力提高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多样化,着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文化、信息、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推动房地产、商贸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教育培训、商业服务、科技服务、养老及家庭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工业企业中的服务业剥离,推动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引导上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向私营企业发展,扩大服务业产业及就业规模。把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文化美食街区作为加快城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创新融资开发、商业运作模式,建设大型城市综合体,培育一批商文融合的特色商业街,发展一批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有机融合的专业市场,打造产业高集聚、就业高容量的服务业集群。

3.加强和改进就业技能培训。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培训和素质提高。加强人力资源、教育、民政、农业、扶贫和残联等部门的协同配合、资源共享,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劳动者技能;实施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使每一个进城务工人员至少得到一次免费的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创业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做好提升创业能力的培训;改革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强化企业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岗位技能培训责任,建立多元投入办学机制;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创新培训方式,调动培训对象和培训机构双方积极性。

(三)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