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 红壤 黄壤 砖红壤及燥红土
07红壤、砖红壤、黄壤、赤红壤(铁铝土纲)
第七章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第一节铁铝土纲铁铝土:又称富铝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具有明显脱硅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系列,包括热带的砖红壤、南亚热带的赤红壤、中亚热带的红壤和黄壤等4个土类。
铁铝土由于它们分布在我国水热条件最优越的地区,所处地形又以低山、丘陵、台地为主,故其开发利用价值高,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土壤资源。
燥红土属半淋溶土纲,但亦处亚热带与热带,水分条件比铁铝土纲要弱。
幻灯片2铁铝土的基本特征1.化学风化过程强烈:矿物经水解、脱钾、脱盐基、脱硅等过程,最后仅以高岭石和铁、铝氧化物为主。
这超出了生物化学风化所影响的范畴,而称之为地球化学风化。
2.剖面深厚:一般真正的土体( A+ B)厚度仅1~2m,而这类土体下的风化壳层(包括运积风化壳)可达10~20m以上。
3.土壤肥力低:即所谓酸、粘、瘦、蚀等不良的物理性状与化学性状。
4.由于高温、多湿,铁的氧化物在土体中表现突出的颜色,如赤铁矿(hematite)、褐铁矿(limonite)等水化度低,为红色;针铁矿(lipidocrocite)水化度高,为黄色等。
幻灯片3脱硅富铁铝化过程的三个阶段铁铝土的形成特点:由于其生物气候的特殊性,即高温与高湿的气候条件,使母岩进行彻底的地球化学风化,在土壤形成中即进行脱硅富铝化过程。
根据以下亚热带和热带的土壤形成的富铝化特点,P·杜乔富尔将之分为三个风化相,即铁硅铝化过渡到铁红化,最后到铁铝化。
幻灯片4第一阶段,一般首先是原生矿物的强烈水解,形成一些简单的化合物。
第二阶段,由于水解风化中形成较大量的碱金属与碱土金属,使风化溶液呈中性至微碱性,因而形成碱性的所谓硅酸淋溶。
第三阶段,由于风化盐基的进一步淋溶而使土体上部酸化,因而使铁、铝胶体开始活动,在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下,一方面是铁的氧化物胶体蒙覆于粘粒表面,在土壤干旱期变为针铁矿与赤铁矿,使土壤颗粒变红,即所谓红化过程;另一方面是粘土矿物的进一步破坏,形成高岭石,以至三水铝石,这就是富铝化过程的最后阶段。
不同颜色的土壤
1、认识土壤也许在你的印象中,土壤就是灰灰黑黑的。
其实不然,土壤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比较“有名”的有东北的黑土,中南地区的红、黄壤,四川地区的紫色土,除此之外,土壤还有黄、白、蓝、深蓝、灰蓝、青、灰白、棕色、黄棕、红棕、暗棕等等。
究竟是什么神奇的魔法如此“巧夺天工”把土壤涂抹得这么“五颜六色”呢?颜色各异的土壤在我国,土壤主要有以下几种颜色:黑土、白土、砖红壤、棕壤、黄土、红壤、塿土、粘土、砂土、暗棕攘、白浆土、灰漠土、黄绵土、红粘土、风沙土、紫色土、潮土(浅色草甸土)、沼泽土、水稻灌淤土和灌漠土等。
在我们的国家,土壤的分布是有规律的:(1)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类型在空间的规律性分布称为土壤分布的地带性。
(2)水平地带性(3)垂直地带性(vertical zonality):按照海拔高度有规律的分布特征。
(4)土壤区域地带性:在土壤纬度区域内,按照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不同。
呈现规律性分布。
显域土:在一定生物气候带、深受气候、植被等地带形成土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地带性土壤。
如红壤、黄壤、棕壤。
隐域土:地形、母质、地下水等区域性因素超越气候、植被等地带性成土因素而形成的土壤,沼泽土、盐土、碱土、石灰岩土。
泛域土:分布于任何地带,非地带性土壤(水稻土、冲积土)2、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原来是土壤里腐殖质含量的多少和矿物质组成的不同!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动植物残体所演变成的土壤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源泉。
土壤腐殖质一般粘附在土粒的表面,它的多少主要是调节土壤颜色的深浅。
黑色的土壤一般是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因为腐殖质呈黑色和棕色,“黑土地油汪汪,不上肥也长粮”的农谚就是这么来的;而腐殖质含量少时,土壤则呈现灰色或灰白色,如新疆灰漠土。
从灰到黑的颜色,则随着腐殖质含量的升高呈梯度变化,是不是很有趣呢?3、土壤颜色有什么作用?土壤的颜色可以反映土壤内在性质的变化,它是划分土壤层次、研究土壤性质的重要依据。
根据土壤的颜色,不但可以判断出土壤大致肥瘦的情况,“因地制宜”种植相应合适的作物,还便于“对症下药”,对土壤进行改良。
红壤
分布在古浅海沉积物阶地、 玄武岩台地和砂页岩、花岗 岩形成的缓坡丘陵。
地形 原生植被为热带雨林 或季雨林,树种繁多, 树冠茂密,林内攀缘 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 而且有板状根和老茎 开花现象。 砖红壤分布地区一般地处热 带,年平均气温为23~26℃, >10℃的积温在7500~ 9500℃之间,年平均降水量 为1500~2000毫米。冬季少 雨多雾,夏季多雨,具有高 温多雨干季、湿季节变化较 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
亚类划分
根据红壤的成土条件、附加成土条属性及利用特点 可划分为五个亚类。 1、典型红壤 2、棕红壤:红壤和黄棕壤之间的过渡土壤;主要 分布在中亚热带北缘(因此水热条件不及典型红壤, 但高于黄棕壤) 3、黄红壤:红壤向黄壤过渡的一种土壤;主要分 布在红壤区山地垂直带,水分条件比红壤湿润。 4、山原红壤: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1800~2000m 的高原面上;主要是古代红的风化壳在现代水热条 件下形成的土壤。 5、红壤性土:分布于红壤地区低山丘陵
剖面形态特征
剖面构型为:O—Ah—ABs—Bs—C型。 O层:枯枝落叶层,厚10~20cm左右,受 到不同程度的分解。 Ah层:富铝化的腐殖质层,暗灰棕色至暗 橄榄色。厚10 ~ 30cm具屑粒状或团块状 结构,动物活动活跃。有时,在Ah层之下 有过渡性亚层Abs。 Bs层:呈鲜艳黄色或蜡黄色的铁铝聚积层, 厚15 ~ 60cm,较粘重,块状结构,结构 面上有带光泽的胶膜,为黄壤独特土层。 C层:多保留母岩色泽的母质层,色泽混 杂不一。
• 土壤酸碱度: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Ph4.5~5.5
亚类
一、黄壤:典型黄壤,面积最大(90.16%) 二、表潜黄壤:面积很小很小,表层出现滞水潜育现象,土体中铁 锰还原物质多。在黄壤A层形成表潜层。 三、漂洗黄壤:面积也小的(0.44%)。因漂洗作用使土体中的盐 基贫乏,pH4.8~5.5 四、黄壤性土:土层薄,B层发育弱,心土多含半分化的岩石碎片 ,硅铝率较高。
不同颜色的土壤
1、认识土壤也许在你的印象中,土壤就是灰灰黑黑的。
其实不然,土壤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比较“有名”的有东北的黑土,中南地区的红、黄壤,四川地区的紫色土,除此之外,土壤还有黄、白、蓝、深蓝、灰蓝、青、灰白、棕色、黄棕、红棕、暗棕等等。
究竟是什么神奇的魔法如此“巧夺天工”把土壤涂抹得这么“五颜六色”呢?颜色各异的土壤在我国,土壤主要有以下几种颜色:黑土、白土、砖红壤、棕壤、黄土、红壤、塿土、粘土、砂土、暗棕攘、白浆土、灰漠土、黄绵土、红粘土、风沙土、紫色土、潮土(浅色草甸土)、沼泽土、水稻灌淤土和灌漠土等。
在我们的国家,土壤的分布是有规律的:(1)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类型在空间的规律性分布称为土壤分布的地带性。
(2)水平地带性(3)垂直地带性(vertical zonality):按照海拔高度有规律的分布特征。
(4)土壤区域地带性:在土壤纬度区域内,按照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不同。
呈现规律性分布。
显域土:在一定生物气候带、深受气候、植被等地带形成土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地带性土壤。
如红壤、黄壤、棕壤。
隐域土:地形、母质、地下水等区域性因素超越气候、植被等地带性成土因素而形成的土壤,沼泽土、盐土、碱土、石灰岩土。
泛域土:分布于任何地带,非地带性土壤(水稻土、冲积土)2、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原来是土壤里腐殖质含量的多少和矿物质组成的不同!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动植物残体所演变成的土壤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源泉。
土壤腐殖质一般粘附在土粒的表面,它的多少主要是调节土壤颜色的深浅。
黑色的土壤一般是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因为腐殖质呈黑色和棕色,“黑土地油汪汪,不上肥也长粮”的农谚就是这么来的;而腐殖质含量少时,土壤则呈现灰色或灰白色,如新疆灰漠土。
从灰到黑的颜色,则随着腐殖质含量的升高呈梯度变化,是不是很有趣呢?3、土壤颜色有什么作用?土壤的颜色可以反映土壤内在性质的变化,它是划分土壤层次、研究土壤性质的重要依据。
根据土壤的颜色,不但可以判断出土壤大致肥瘦的情况,“因地制宜”种植相应合适的作物,还便于“对症下药”,对土壤进行改良。
不同土壤类型的地理区划
不同土壤类型的地理区划土壤是地球表层的一种自然物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土壤类型的地理区划是根据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土壤的性质和特点,将土壤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地理区划的一项工作。
不同的土壤类型在自然、农业和生态环境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黄壤区:黄壤是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分布在辽宁、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湖北、湖南、江苏、四川等省份。
黄壤是富含有机质、富集养分、透水性好的土壤,适宜发展农业,被广泛用于农田种植。
二、红壤区:红壤是另一种重要的土壤类型,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南方地区。
红壤呈酸性,呈红色或棕红色,透水性较差,但是富含矿物质,适合发展果树种植。
红壤区的地形多丘陵和山地,水文条件复杂,对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有较高的要求。
三、盐碱地区:盐碱地区是指由于高地下水位、排水不畅等原因,导致土壤中盐碱含量过高,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区域。
我国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辽宁等地。
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是一项重要任务,可以通过引水和改良土壤的方式,将其转换为可以农业利用的土地。
四、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等省份。
黄土是由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质地疏松,肥力较低,保水能力较弱。
黄土高原地区长期以来是一个重要的农牧交错区,牧业占据重要地位。
五、沿海河口湿地:沿海河口湿地是指沿海地区的河口、湖口和海湾等地形地貌对湿地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区域。
沿海河口湿地地处陆海相交汇处,受到陆地和海洋的双重影响,土壤类型多样,包括河口滩涂、河口沙洲、海滨沙地等。
沿海河口湿地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六、湖泊滨岸带:滨岸带是指湖泊周围的区域,是湖泊与陆地相交的自然界面。
湖泊滨岸带地区土壤类型复杂,包括湖泊湿地、湖滩、湖沼等。
滨岸带土壤肥沃、土壤湿润,适宜发展农业。
但是湖泊滨岸带的生态环境脆弱,易受人类活动的干扰,需要引起注意。
土壤地理学 红壤
土壤地理学红壤红壤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它是一种肥沃的土壤,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红壤的形成、特点、分布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红壤的形成与气候、地质、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
红壤主要形成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物质的分解和淋溶作用。
同时,这些地区的地质条件也对红壤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红壤主要发育在酸性火山岩、砂岩和砂质页岩等地层上,这些地层中富含铁、铝等元素,使得红壤具有红色或棕红色的特点。
此外,植被也是红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植被的根系可以促进土壤的物质转化和矿物质的释放,进而影响红壤的形成。
红壤有着明显的特点。
首先,红壤的颜色呈现出红色或棕红色,这是由于土壤中铁、铝等氧化物的存在所致。
其次,红壤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渗透性,这是因为红壤中含有较多的砂粒和石英等颗粒,使得水分在土壤中较为容易地流动。
此外,红壤还富含有机质和养分,这使得红壤具有良好的保水和保肥能力。
最后,红壤的酸碱度一般偏酸性,这是由于土壤中铁、铝等元素的存在,使得红壤具有一定的酸性。
红壤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如中国南方、东南亚、南亚等地。
在中国,红壤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省份。
红壤广泛分布于丘陵和山地地区,海拔一般在200-1000米之间。
由于红壤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适合农业生产的需求,因此红壤地区往往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红壤地区的农作物种植以水稻、甘蔗、茶叶等为主,这些作物对湿润气候和肥沃土壤有较高的要求,而红壤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恰好适合这些作物的生长。
红壤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红壤富含有机质和养分,这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红壤的透水性和保水性使得土壤中的水分能够较好地满足作物的需求,同时也减少了水分的流失。
此外,红壤还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和保肥能力,有利于作物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最后,红壤对土壤的肥力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
土壤地理学 第9讲 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
赤红壤划分为赤红壤、黄色赤红壤和赤红壤性土3
个亚类。
第四节 燥红土
燥红土是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干热条件下形成的
盐基饱和的红色土壤。
燥红土、褐土、灰褐土、黑土和灰色森林土(灰
黑土)共5个土类一起同属半淋溶土纲,是在半湿 润至半干旱气候下形成的具有钙积特征或盐基饱和 的土壤系列。
第四节 燥红土
剖面特征与景观
程。
第三节 砖红壤
剖面特征与景观
第三节 砖红壤
三、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
典型的剖面构型为A-B-BC-C型。枯枝落叶层Ao(2~3cm), 腐殖质层 Ah(15~ 30cm) 为暗红棕色或灰棕色,核状或团粒
状结构,疏松而多根系;紧实粘土层 B为棕红色或赭红色,
多呈块状结构,在结构面上有明显的暗色胶膜,下部有时出 现铁质结核、铁盘或红黄色斑状网纹层BC。母质层C为暗红 色或红色,有时夹有半风化的母岩碎块。 盐基饱和度 <30% , pH 为 4.5 ~ 5.5 , SOM 为 3-5% 。粘粒的 硅铝率为1.5~1.8 。质地粘重,多为粘土,剖面中粘粒有下 移现象。
土壤地理学
Soil Geography
电子教案
主讲教师:寇太记
E-mail: tjkou@
使用说明
本电子教案是为了方便学生使用面向21世 纪课程教材《土壤地理学》(第一版,张凤 荣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而制作 的。 电子教案按照教材的章节而设计,多加 以图表的形式,力图以形象、生动、简洁的 方式传达各章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可 以选择的教学活动。
毫米,夏季雨量集中,冬季少雨多雾,季节分配不均。
原生植被为热带雨林、季雨林。 地形多属丘陵台地。 成土母质多为各种岩浆岩、沉积岩风化物和古老冲积物。
土壤类型土壤类型
上图为棕钙土剖面
棕钙土 :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荒漠草原与草原化荒漠下,弱腐殖质 积累过程与与弱粘化和铁质(红化) 过程形成的干旱土壤。土壤呈碱性, 有机质积累很少。
土地利用:植被为临近干草原的荒漠 草原和向荒漠过渡的草原化荒漠两个 亚地带;农业利用方向以牧为主,有 少量灌溉农业。
灰钙土 :暖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潮土:是发育于富含碳酸盐或不含碳酸 盐的河流冲积物,受地下潜水作用,经 过耕作熟化而形成的一种半水成土壤。 土壤腐殖质积累过程较弱。
上图为潮土剖面
潮土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光热条件, 兴建水利(排灌体系),建设稳产高 产田(吨粮田);发展商品粮生产; 基本农田保护。
盐土:大陆季风型干旱、半干旱和半湿 润地区,土壤蒸发蒸腾量大于降水量, 使得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含量高到使作 物不能生长的土壤。可溶盐在土壤中的 分布呈表聚型。
黄褐土 :是在北亚热带半湿润大陆 性季风气候和落叶阔叶林植被条件 下,发生粘化过程和铁锰的淋淀过程 的地带性淋溶土壤 。土壤暗黄棕或 暗黄橙色,弱酸到弱碱性,。
上图为黄褐土剖面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间 有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农业利用 主要是种植小麦、玉米、烟草、甘薯、 棉花等,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土地利用:同上,灰漠土
上图为灰棕漠土景观
棕漠土:极端干旱(降水量<50mm) 的暖温带,母质多是戈壁滩,地表砾 幂覆盖,多为砾质的土壤。
上图为棕漠土剖面
上图为棕漠土景观 土地利用:同上,灰漠土。
黄绵土:半干旱与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 候下,发育于黄土或次生黄土母质上, 地面缺少植被覆盖,土壤侵蚀强烈,剖 面层次分化不明显的旱作土壤。
上图为石灰(岩)土景观
开发利用:植树造林,保持水 土的同时,可以修建石坎梯田, 种植经济林木。
地理学中的土壤类型
地理学中的土壤类型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外壳,它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土壤的类型多种多样,每一种土壤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功能。
在地理学中,研究土壤类型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地貌和生态系统,还能为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
一、黄壤黄壤是我国最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平原。
黄壤有着较高的肥力和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黄壤呈黄褐色,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适宜耕作。
黄壤的形成主要受到气候、地质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在长期的气候作用下,黄壤形成了独特的土壤结构和组成,具有较高的透水性和通气性,有利于植物的根系生长。
黄壤的肥力主要来源于植物残体和动物粪便的分解,这些有机物质能够提供养分和微生物活动所需的能量。
二、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和西南地区,如云南、广西、福建等省份。
红壤的颜色较为鲜艳,呈红色或红褐色。
红壤属于酸性土壤,富含铁和铝等氧化物,有较高的肥力。
红壤的形成与气候和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温高、降水充沛,有利于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
同时,红壤的形成还受到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的影响。
红壤的肥力主要来自于有机质和矿物质的积累,这些物质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并保持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
三、盐碱土盐碱土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盐碱土的特点是含盐量高,土壤中的盐分超过植物所能耐受的范围,导致植物生长受到限制。
盐碱土的形成与气候和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导致土壤中的盐分积累。
同时,地下水的溶解和上升也会导致盐碱土的形成。
盐碱土的肥力较低,植物生长受到限制,但一些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仍能在盐碱土中生存。
四、黑土黑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华北平原。
黑土颜色较深,呈黑色或深褐色。
黑土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具有较高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第十七章 红壤、黄壤、砖红壤性红壤、砖红壤和燥红土 (森林土壤 课件)
2003年11月23日星期日11时17分18秒
2
红壤、黄壤、 第十七章 红壤、黄壤、砖红壤 性红壤、砖红壤和燥红土 性红壤、
我国长江以南,广泛分布着各种红 我国长江以南, 色或黄色的酸性土壤。 色或黄色的酸性土壤。这些土壤的成土 过程,均有明显的脱硅富铝化作用, 过程,均有明显的脱硅富铝化作用,故 统称富铝土纲或红壤土纲。 统称富铝土纲或红壤土纲。
18
砖红壤
砖红壤上种植的橡胶林
返回目录
2003年11月23日星期日11时17分18秒
19
红壤土纲各土类的地理发生关系
红壤 红壤 壤 热 N25 褐红壤 红壤 红壤 量 N22 N31
红壤
返 回
2003年11月23日星期日11时17分18秒
8
第二节
红壤土纲的形成过程
一、红壤土纲形成过程 红壤土纲的形成过程有两个共同点: 红壤土纲的形成过程有两个共同点:一 是矿物风化的脱硅富铝化过程; 二是盐基养 是矿物风化的脱硅富铝化过程 ; 分的生物学富集过程。 分的生物学富集过程 。 一般特点是有机物合 成量大, 归还的凋落物多, 分解迅速, 与土 成量大 , 归还的凋落物多 , 分解迅速 , 壤进行强烈的物质交换。 壤进行强烈的物质交换 。 由于养分不断向表 层富集, 大大补偿了土壤养分的淋溶损失, 层富集 , 大大补偿了土壤养分的淋溶损失 , 使土壤肥力得以维持或提高。 使土壤肥力得以维持或提高 。 这种作用叫做 土壤的“生物自肥”作用。 土壤的“生物自肥”作用。
2003年11月23日星期日11时17分18秒
2. 脱硅富铝化特点
1) 硅铁铝率
12
应当指出, 应当指出,脱硅富铝化过程除与气候条件有密切 关系外,与母质( 类型息息相关。一般说来, 关系外,与母质(岩)类型息息相关。一般说来,由 玄武岩、石灰岩等发育的土壤的Ki Ki值 较花岗岩、 玄武岩、石灰岩等发育的土壤的Ki值,较花岗岩、砂 页岩发育的土壤低(脱硅富铝化程度强烈) 页岩发育的土壤低(脱硅富铝化程度强烈)。另一方 我国有大面积的红壤具有深厚的红色风化壳, 面,我国有大面积的红壤具有深厚的红色风化壳,是 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上发育的土壤的Ki都比较低, 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其上发育的土壤的Ki都比较低, Ki都比较低 反映了古风化过程的残留特征。大致趋势是: 反映了古风化过程的残留特征。大致趋势是: 砖红壤﹤ 赤红壤1 红壤2 砖红壤 ﹤ 1 . 7 ; 赤红壤 1 . 8 —2. 0 ; 红壤 2 . 0 —2. 5 2 2 黄壤2 燥红土2 云南) ; 黄壤 2 . 3 —2. 7 ; 燥红土 2 . 1 —2. 4 ( 云南 ) 或 2 . 6 — 2 2 海南岛) 3.3(海南岛)。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土壤地理发生学是研究土壤形成与发展的学科,是土壤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土壤地理发生学根据土壤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将中国土壤划分为不同类型,这些类型反映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本文将介绍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的几种类型。
1. 黄土地带黄土地带是中国土壤中最为广泛的类型之一。
它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山西等省份。
黄土地带的土壤主要由黄色的黏土和粉砂土组成,质地疏松,透水性较好。
这种土壤类型形成于上新世以来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以风力侵蚀和水力冲刷为主要作用。
黄土层厚度可达几十米,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土壤。
2. 红壤地带红壤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省份。
红壤的颜色呈红色或棕红色,富含氧化铁和氧化铝,具有较高的肥力。
这种土壤类型主要形成于季风气候和暖湿气候条件下,受雨水侵蚀和物质迁移作用的影响较大。
红壤地带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适宜种植水稻、茶叶等作物。
3. 盐渍土地带盐渍土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干旱地区和东北的滨海盐碱地区。
盐渍土的土壤含盐量较高,土壤呈碱性或中性。
这种土壤类型主要形成于干旱地区的蒸发作用和滨海地区的海水入侵导致的盐渍化现象。
盐渍土地带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不利的,但适宜种植盐生植物和盐耐性农作物。
4. 紫色土地带紫色土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份,是中国土壤中的特殊类型。
紫色土的颜色呈紫色或深紫色,富含铁和锰氧化物。
这种土壤类型主要形成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长期热、湿、酸性环境条件下的物质迁移和转化作用。
紫色土地带适宜种植茶叶、水果等作物。
5. 沼泽地带沼泽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等省份。
沼泽地的土壤呈酸性,富含有机质和水分。
这种土壤类型主要形成于长期湿润和高湿度的环境条件下,受湿地植被和水文过程的调控。
沼泽地带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土壤肥力较高,但也需要合理的排水措施。
自然地理学14个土壤类型总结
土壤圈第四节土壤类型特征(提要)一、有机土定义: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土壤发生分类中:有机水成土)特点:地形低洼、地表潴水。
分布: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
我国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及祁连山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
注:泥炭积累过程、潜育化过程二、人为土定义:是人为耕作灌溉、施肥培育活动下创造的具有新性质的土壤。
(土壤发生分类中:水稻土、灌淤土、菜园土)特点:具有不同种类可资鉴定的人为表层,厚度>50cm,土壤肥力比起源土壤高,多土壤入侵体。
分布:世界各大河流沿岸平原及三角洲地带,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水耕土,以北多旱耕人为土。
三、灰土定义:是具有铁铝螯合淋溶作用、土表至60cm范围内有灰化层的土壤。
(土壤发生分类中:灰化土、漂灰土)特点:气候寒冷湿润,植被为寒温性湿润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灰化作用)分布: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北欧和加拿大等地,我国仅见于大兴安岭北端及长白山北坡。
四、火山灰土定义:指发育在火山喷发物和火山碎屑物上的土壤。
(土壤发生分类中:火山灰土)特点:发育程度低,属初育土范畴,属于原始发育阶段。
火山灰母质具有很高的表面积,导致了火山灰土形成过程十分迅速。
分布:主要分布于活火山和休眠火山外围。
我国主要分布面积不大,多见于东北大连池、长白山及云南腾冲等地。
五、铁铝土定义:是表土至150cm范围内具有高度富铁铝化作用的铁铝层的土壤。
(土壤发生分类中: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特点:土体厚,多在2~3m以上,通体红色,发生层分化明显。
分布: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
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六、变性土定义:是一种富含蒙皂石等膨胀性黏土矿物,具有高胀缩性的黏质开裂土壤。
(土壤发生分类中:砂姜黑土,玄武岩、页岩以及泥岩上发育的赤红壤)特点:地形为河湖平原、河流阶地和坡麓洼地;自吞作用分布: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季节性干旱区,如印度的德干高原、非洲的苏丹等地。
我国的土壤分类有哪些?大致分布在哪些地区
我国的土壤分类有哪些?大致分布在哪些地区目录1 . 土壤大致分布 (1)2 .石专红壤 (1)3 .赤红壤 (3)4 .红壤和黄壤 (4)5 .黄棕壤 (5)6 .棕壤 (6)1.土壤大致分布砖红壤:分布在海南岛、雷州半岛等地,土层深厚、质地粘重,呈酸性。
赤红壤:分布在在滇南的大部、广西和广东的南部等地,颜色红、土层厚、肥力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分布在长江以南和四川盆地,土壤腐殖质少、淋溶作用。
黄棕壤:北起秦岭、南到长江,弱酸性、肥力高。
棕壤: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有机质含量高。
2.砖红壤在冷凉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容易发生灰化,而在热带地区,特别是炎热而多雨的条件下,则容易发生土壤的砖红壤化。
在这种条件下,由于风化和强度淋失,铁和铝的矿物质就变为不可溶的化合物,在二氧化硅和其他矿物质被淋失以后,这些铁和铝的化合物就遗留下来,产生氧化土(OXiSO⑸。
这样一来,土壤就变成了红色或黄色的物质,这是一个很深的氧化物表层,主要由铁和铝的不溶性氧化物所组成,其他化合物均已淋失。
当这个过程进行达到极点时,这些矿物质就形成一个坚硬的红色岩块,也就是砖红壤。
砖红壤分布在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C,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酸性强。
(1)没有能决定砖红壤和砖红壤性土壤产生的“砖红壤气候”。
这些土壤产生于永久潮湿和干湿交替的热带;但必须是适合的生境。
它们不是有巨大渗透性的生境,相反地,必须是重壤土到粘土的土被或沉积层,在它们内部多少是经常湿润状态,且温度变化小,这样就允许消散的无定形物质,能经久不断地向各个结晶中心移动。
(2)当红壤化作用产生于永久潮泪的赤道雨林带时,砖红壤微结构就将进行更连续不断的和更完善的发育。
土壤地理学 第9讲 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
一是温度虽高;二是土壤淋溶作用较弱,盐基淋
失少,盐基近于饱和;三是生物有机合成量相对
低;但SOM分解快。
第四节 燥红土
剖面特征与景观
第五节 红黄壤类土壤的利用
(一)红壤利用与改良
红壤是农作物和经济果木的重要产区。但因红壤地区雨量
大,降雨集中,当地面覆盖差时,暴雨易造成强烈的水土 流失,因此必须采取平整土地,修建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 。红壤速效磷普遍缺乏,增施磷肥,并提高其利用率是一 项重要的农业增产措施。酸性强、熟化度低的红壤,施用
tjkoualiyuncom本电子教案是为了方便学生使用面向本电子教案是为了方便学生使用面向2121世世纪课程教材纪课程教材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第一版张凤第一版张凤荣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荣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002而制作而制作电子教案按照教材的章节而设计多加电子教案按照教材的章节而设计多加以图表的形式力图以形象生动简洁的以图表的形式力图以形象生动简洁的方式传达各章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可方式传达各章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可以选择的教学活动
第二节 黄壤
二、形成特点
1. 黄壤的形成特点,除了具有热带、亚热带土壤所
共有的(2)脱硅富铝化和(3)生物富集过程外 ,还有独特的(1)黄化过程。 2. 黄化是黄壤在脱硅富铝化基础上发生的特征性成 土过程(针铁矿),以多水氧化铁为主的水合氧 化铁矿物,引起土壤的颜色变黄。
第二节 黄壤
剖面特征
第二节 黄壤
第三节 砖红壤
四、亚类划分
砖红壤
砖红壤
黄色砖红壤
赤红壤
赤红壤又称砖红壤性红壤,处于红壤与砖红壤之
间,是我国南亚热带季雨林下形成的强脱硅富铝化
土壤。 。
不同颜色的土壤
1、认识土壤也许在你的印象中,土壤就是灰灰黑黑的。
其实不然,土壤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比较“有名”的有东北的黑土,中南地区的红、黄壤,四川地区的紫色土,除此之外,土壤还有黄、白、蓝、深蓝、灰蓝、青、灰白、棕色、黄棕、红棕、暗棕等等。
究竟是什么神奇的魔法如此“巧夺天工”把土壤涂抹得这么“五颜六色”呢?颜色各异的土壤在我国,土壤主要有以下几种颜色:黑土、白土、砖红壤、棕壤、黄土、红壤、塿土、粘土、砂土、暗棕攘、白浆土、灰漠土、黄绵土、红粘土、风沙土、紫色土、潮土(浅色草甸土)、沼泽土、水稻灌淤土和灌漠土等。
在我们的国家,土壤的分布是有规律的:(1)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类型在空间的规律性分布称为土壤分布的地带性。
(2)水平地带性(3)垂直地带性(vertical zonality):按照海拔高度有规律的分布特征。
(4)土壤区域地带性:在土壤纬度区域内,按照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不同。
呈现规律性分布。
显域土:在一定生物气候带、深受气候、植被等地带形成土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地带性土壤。
如红壤、黄壤、棕壤。
隐域土:地形、母质、地下水等区域性因素超越气候、植被等地带性成土因素而形成的土壤,沼泽土、盐土、碱土、石灰岩土。
泛域土:分布于任何地带,非地带性土壤(水稻土、冲积土)2、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原来是土壤里腐殖质含量的多少和矿物质组成的不同!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动植物残体所演变成的土壤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源泉。
土壤腐殖质一般粘附在土粒的表面,它的多少主要是调节土壤颜色的深浅。
黑色的土壤一般是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因为腐殖质呈黑色和棕色,“黑土地油汪汪,不上肥也长粮”的农谚就是这么来的;而腐殖质含量少时,土壤则呈现灰色或灰白色,如新疆灰漠土。
从灰到黑的颜色,则随着腐殖质含量的升高呈梯度变化,是不是很有趣呢?3、土壤颜色有什么作用?土壤的颜色可以反映土壤内在性质的变化,它是划分土壤层次、研究土壤性质的重要依据。
根据土壤的颜色,不但可以判断出土壤大致肥瘦的情况,“因地制宜”种植相应合适的作物,还便于“对症下药”,对土壤进行改良。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大约有15种主要的土壤类型,分别是: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
这些土壤具体分布区域如下:1、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2、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3、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4、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5、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整理]中国土壤类型
中国土壤类型我国由南向北土壤分布状况: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漂灰土我国由东向西土壤分布状况:黑土——灰褐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1.砖红壤:形成条件: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云南和台湾南部,是我国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地区的地带性土壤,能发育于任何母质上。
基本特征:土层深厚,质地粘重,盐基高度不饱和,呈强酸性。
2.赤红壤:形成条件:分布于南亚热带,是砖红壤和红壤的过渡性土壤。
基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深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3 红壤、黄壤:形成条件: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广阔低山丘陵地区,形成于中亚热带条件下,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强烈的脱硅富铁铝作用下形成的。
除石灰岩外,其他岩石均可发育。
基本特征:粘粒多,品质差,养分贫乏,酸度高,土层厚而耕层浅。
4.黄棕壤:形成条件: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形成于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在温度较高、雨量较多的常绿阔叶或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基本特征:含粘粒量较多的粘化层;土体内有铁锰结核。
5.棕壤形成条件:分布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形成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基本特征: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6.暗棕壤形成条件:分布于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形成于弱酸性淋溶过程和温带湿润森林下腐殖质积累基本特征: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7.漂灰土形成条件: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段山地的垂直带上部,形成于寒温带湿润地区明亮针叶林或暗针叶林的条件下基本特征:土壤酸性强和有效养分少8.黑土形成条件:分布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上,形成于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经过长时间的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基本特征: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灰褐土形成条件:分布在山西的五台山、吕梁山,内蒙古的大青山等,形成于温带山地旱生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基本特征:土层薄,坡度大,石块多栗钙土形成条件: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形成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所造成的水热条件有利于矿物风化及粘粒的形成基本特征:殖质含量比黑土少,是比较肥沃的土壤棕钙土形成条件: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中西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形成于腐殖质积累过程和石灰质、石膏和易溶盐类的淋溶与淀积基本特征:旱化,生物量低,有机质含量低;钙积作用强灰漠土形成条件:分布于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银川平原的西北角基本特征:土壤的砾质化程度很弱。
红壤类
第六章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分布于中亚热带及其以南地区,具有热带土壤的富铝化特性(燥红土除外),土壤因氧化铁的水化程度不同而表现为红色或黄色;土壤发育已处于老年阶段,地球化学风化强烈,土壤酸、瘦、粘;属于铁铝土纲(燥红土属半淋溶土纲)。
红壤黄红壤黄壤北褐红壤赤红壤黄色砖红壤燥红土砖红壤南湿度相对干旱相对湿润热带和亚热带各种森林土壤之间的发生关系第一节红壤一、红壤的分布与形成条件1.主要分布区:北纬25°~31°,中亚热带低山丘陵区,大约北起长江,南至南岭,西抵贵州高原,包括云南高原的广大地区,富铁铝土纲中分布面积最大的土类,属湿热铁铝土亚纲。
2.气候:中亚热带湿润海洋季风性气候,明显的干湿季;年均气温16~20℃,≥10℃积温5000~6500℃,无霜期225~350天;年均降水量1000~2000mm,干燥度<1.0。
3.植被与土地利用:代表性天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樟科、茶科、冬青、山矾科、木兰科等构成,林下有蕨类和禾本科草类;人工林树种常见的为马尾松、杉木和云南松;农业利用以稻麦棉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并广泛栽培有毛竹、油茶、油桐、柑桔等人工林,是重要的粮、棉、油、茶、柑枯和蚕丝的生产基地。
4.地形:低山、丘陵、高阶地。
5.母质:第三纪红沙岩、花岗岩、玄武岩、千枚岩等风化物,第四纪红色粘土。
二、红壤的中心概念与边界定义1.中心概念: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富铁铝化过程,地带性铁铝土;自然土壤剖面构型0-Ah-Bs-Csv,盐基高度不饱和(40%),酸性到强酸性(pH 5.0~5.5)。
2.边界定义:a.与黄棕壤的区别:黄棕壤形成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下的淋溶土壤,具有明显的粘化层,但富铁铝化作用弱,粘土矿物仍以2:1型的为主,如为5~6.7,盐基饱和度较高,35%~75%。
b.与黄壤的区别:黄壤属于中亚热带暖湿气候条件下的铁铝土纲中的暖湿亚纲,因气温低湿度大,故氧化铁的水化程度高(针铁矿、褐铁矿含量高10%~25%),但粘土矿物的风化度较低,故以蛭石为主,高岭石、水化云母次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 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
主要内容: 红壤;黄壤;砖红壤;燥红土;红黄壤
类土壤的利用。
重点与难点:各土壤的分布与形成条件、形成过
程;剖面形态特征与亚类划分。
第7章 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
铁铝土纲: 热带的砖红壤、南亚热带的赤红壤、中亚热带的 红壤和黄壤4个土类均归属铁铝土(过去曾称富铝 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具有明显脱硅 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系列。
第五节 红黄壤类土壤的利用
(二)砖红壤利用与改良
砖红壤地区是我国热带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和橡胶主产区, 农作物可一年三熟。砖红壤开垦后,有机质含量下降迅速, 氮素肥力减退,易板结,通气、蓄水和保水性变差。钾、钙 、镁等养分缺乏;磷有效性甚低;有效硼、锌、铝等的含量 低于缺乏的临界值;酸度过大。
应注意①综合开发,种养多种经营。②合理垦殖。③砖红壤 垦殖后,采取多种措施维持其有机质和养分的合理平衡。
第一节 红壤
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 红壤是我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形成的中度脱
硅富铝化的红色土壤。 主要分布为东部从长江以南至南岭山地,西部包
括云贵高原中、北部,大致在北纬25o~31o之间。
第一节 红壤
景观
第二节 红壤
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 形成条件
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6~20℃。年降水量 1200~2500毫米,多集中在夏半年降落,干湿季明显。
第五节 红黄壤类土壤的利用
(三)黄壤利用与改良
黄壤适于多种林木生长,是我国南方的林业基地之一。酸 性较强,土壤氮矿化率低和速效磷、钾等养分缺乏。降雨 量大,开垦易水土流失。有机质和氮素含量低,结构水稳 性差,雨后或灌水后地表易板结。
应注意山地黄壤以发展林业为主,丘陵地区的黄壤应以粮 为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必须注意水土保持,防止滥伐 森林和陡坡垦殖,应逐步退耕造林。适量施用石灰改良。
年均温14~19℃。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相对湿 度大,多在80%以上。
原生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以 及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
地形为丘陵、山地和高原。 成土母质以花岗岩、砂页岩居多及第四纪红色粘土。
第二节 黄壤
二、形成特点 1. 黄壤的形成特点,除了具有热带、亚热带土壤所共
属于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高温多雨、干湿季节变化明 显的特点。其年均温22~25℃,年降水量1500~2000 毫米,夏季雨量集中,冬季少雨多雾,季节分配不均。
原生植被为热带雨林、季雨林。 地形多属丘陵台地。 成土母质多为各种岩浆岩、沉积岩风化物和古老冲积物。
第三节 砖红壤
二、形成特点 主要包括两个过程: (1) 以母质为基础的风化与淋溶即脱硅富铝化过程; (2)以生物为主导的养分吸收富集过程即生物富集过
一般质地较粘重,粘粒有淋溶淀积现象。红壤呈酸性至强酸 性反应,pH 4.5~6.0,交换性酸较高,以交换性铝为主, 盐基饱和度在40%以下。缺P中K中有机质高氮。
第一节 红壤
四、亚类划分
红壤
红壤 棕红壤 黄红壤 山原红壤 红壤性土
第二节 黄壤
剖面特征与景观
第二节 黄壤
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 黄壤的水平分布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两者的生
现铁质结核、铁盘或红黄色斑状网纹层BC。母质层C为暗红
色或红色,有时夹有半风化的母岩碎块。 盐基饱和度<30%,pH为4.5~5.5,SOM为3-5%。粘粒的
硅铝率为1.5~1.8 。质地粘重,多为粘土,剖面中粘粒有下 移现象。
第三节 砖红壤
四、亚类划分
砖红壤
砖红壤
黄色砖红壤
赤红壤
赤红壤又称砖红壤性红壤,处于红壤与砖红壤之 间,是我国南亚热带季雨林下形成的强脱硅富铝化 土壤。 。
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形为一般为低山、丘陵和高原。 成土母质类型多样,主要有第四纪红色粘土和砂页岩、
花岗岩、片麻岩、千枚岩以及少数石灰岩、玄武岩的风 化物。
第一节 红壤
二、形成特点 1. 红壤主要是由脱硅富铝化和生物富集两个过程长期
作用而形成的。 2. 红壤的脱硅富铝化过程虽然仍相当强烈,但其风化
目录与授课安排
序号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内容
绪论 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土壤分类 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棕壤与褐土 黄棕壤与黄褐土 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 黑土、黑钙土、栗钙土 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 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 盐碱土 初育土壤 山地土壤 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 土地评价 区域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与措施 土壤资源保持技术措施 世界土壤地理简介
第四节 燥红土
二、形成特点 一是温度虽高;二是土壤淋溶作用较弱,盐基淋
失少,盐基近于饱和;三是生物有机合成量相对低 ;但SOM分解快。
第四节 燥红土
剖面特征与景观
第五节 红黄壤类土壤的利用
(一)红壤利用与改良
红壤是农作物和经济果木的重要产区。但因红壤地区雨量 大,降雨集中,当地面覆盖差时,暴雨易造成强烈的水土 流失,因此必须采取平整土地,修建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 。红壤速效磷普遍缺乏,增施磷肥,并提高其利用率是一 项重要的农业增产措施。酸性强、熟化度低的红壤,施用 石灰的效果更显著。
程。
第三节 砖红壤
剖面特征与景观
第三节 砖红壤
三、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
典型的剖面构型为A-B-BC-C型。枯枝落叶层Ao(2~3cm), 腐殖质层Ah(15~30cm)为暗红棕色或灰棕色,核状或团粒 状结构,疏松而多根系;紧实粘土层B为棕红色或赭红色, 多呈块状结构,在结构面上有明显的暗色胶膜,下部有时出
思考与作业
了解红壤、黄壤、(赤红壤)、砖红壤和燥红壤的 分布与形成条件。 识记形成过程与剖面形态特征与亚类划分。 掌握红壤、黄壤、(赤红壤)、砖红壤和燥红壤不 同土类间的异同。
O-A-B-C,O凋落物层(0-5cm);A腐殖质层(10-20 cm)呈灰棕色至灰色,具较好的核状结构;B淀积 层(10-20 cm)呈不同程度的红色及红棕色,核块状 结构,结构面上有时可见有光泽的胶膜; C母质层 一般呈红色或红黄色。
赤红壤划分为赤红壤、黄色赤红壤和赤红壤性土3 个亚类。
第四节 燥红土
淋溶强度远较砖红壤、赤红壤为低。
第一节 红壤
剖面特征与景观
第一节 红壤
三、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
典 型 的 剖 面 构 型 为 Ah-Bh-Cs 等 。 腐 殖 质 层 (Ah)(<20 ~ 30cm)呈暗棕色,为核粒状结构;铁铝淀积层(Bh)(多为 0.5~1m),呈均匀的红色、棕红色或桔红色,粘重紧实,块 状结构,结构面上多铁锰胶膜;C层呈红、橙红、棕红等颜 色,受滞水、潜水的影响处,由于铁锰的还原性移动和氧化 淀积,常出现黄、红、白色相间的网纹层(Cs)。
燥红土是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干热条件下形成的 盐基饱和的红色土壤。
燥红土、褐土、灰褐土、黑土和灰色森林土(灰 黑土)共5个土类一起同属半淋溶土纲,是在半湿 润至半干旱气候下形成的具有钙积特征或盐基饱和 的土壤系列。
第四节 燥红土
剖面特征与景观
第四节 燥红土
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
燥红土主要分布于海南岛的西南部和滇南元江、南盘江及 川滇交界的金沙江等深切峡谷区。 受山地阻隔,雨量较少而形成较干热的气候。 原生植被为为热带稀树草原或稀树灌丛草原。 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等结晶岩和泥质岩风化物以及古老 沉积物,局部地区为石灰岩风化物。
土壤地理学
Soil Geography
电子教案
主讲教师:寇太记
E-mail: tjkou@
使用说明
本电子教案是为了方便学生使用面向21世 纪课程教材《土壤地理学》(第一版,张凤 荣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而制作 的。
电子教案按照教材的章节而设计,多加 以图表的形式,力图以形象、生动、简洁的 方式传达各章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可 以选择的教学活动。
成绩评定:平时+作业 30% 期末考试 70%
作业要求: 独立思考 回答准确
格式完整 书写整齐 考试安排:课程结束后和下周适当时间
推荐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① 李天杰主编.《土壤地理学》.第3版.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② 朱鹤键, 何宜庚主编.《土壤地理学》.第1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学时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学 时:理论 40,2.5个学分; 选用教材:张凤荣 主编
(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土壤地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007第3次印刷)
方 法:用CAI课件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 内 容:了解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掌 握中国各个自然地理地带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 布规律。
有的(2)脱硅富铝化和(3)生物富集过程外, 还有独特的(1)黄化过程。 2. 黄化是黄壤在脱硅富铝化基础上发生的特征性成土 过程(针铁矿),以多水氧化铁为主的水合氧化铁 矿物,引起土壤的颜色变黄。
第二节 黄壤
剖面特征
第二节 黄壤
三、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
典型的剖面构型为A0-A-B-C型。凋落物层(A0),厚薄不
第二节 黄壤
四、亚类划分
黄壤
黄壤 表潜黄壤 漂洗黄壤 黄壤性土
第三节 砖红壤
剖面特征与景观
第三节 砖红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