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合集下载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要求,为切实做好教学工作,创建民办教育品牌,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以下意见:一、全员重视本科教学,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1. 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及各部门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将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教学单位为基础、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充分发挥教学单位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主体作用,建立按年度发布本科教学工作状态数据和教学管理考核数据,展示各教学单位教学运行、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效果和特色项目建设情况,并将其作为评判各教学单位工作绩效的主要考核指标,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逐步建立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标志的奖惩机制,使人才培养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 完善教学工作会议制度。

建立完善校、院两级领导定期研究教学工作的会议制度。

校长办公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学专题会议,研究本科教学工作;学校每年召开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坚持教学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例会;各二级学院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研究本学院教学工作。

3. 增强全员服务教学意识。

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地位的观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自觉、主动、创造性地为教学工作服务。

任何单位、任何时候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干扰、冲击正常的本科教学工作,无条件维护本科教学秩序。

全体教职员工要立足岗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率先垂范、恪尽职守,为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不懈努力。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构建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构建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构建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要求不断提高。

基于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技能培养和技术积累的教学实施与质量保障需要,针对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各个环节,开展了专业设置、教学实施、衔接教育的教学标准研究,形成了系统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服务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全过程。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技能人才;标准体系;构建引言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转型发展,使得地理信息的生产环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导致了社会对地理信息技术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地理数据获取方面,地理信息技术人才不仅能够熟练使用测量仪器,还需要掌握GPS、遥感、CORS站等不同新的技术。

在地理数据处理方面,不仅需要熟悉测量学、遥感专业理论知识,会操作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GIS软件,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在地理数据分析方面,进行地理数据分析需要涉及数学、统计学、经济学、人工智能、地理学等理论和知识,涉及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仓库、地理统计、空间分析、经济预测、格网计算等技术。

在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方面,要求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GIS应用开发能力,不仅具备很好的测绘、遥感、地理学、计算机和应用科学的知识基础,还要掌握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多种技术的集成应用。

1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是从初中应届毕业生中直接选拔和培养一批有发展潜质的人才,接受优质的高中教育、技术教育和高水平大学教育。

汇集北京名校名师名企的优质教学资源,实施“2+3+2”7年贯通式人才培养,构建高中教育、技术教育和本科教育“融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3阶段相对独立、相互衔接、阶梯递进。

该项目学制“2+3+2”,即:2年高中、3年高职、2年本科。

高中阶段(前2年)由优质高中协助培养;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中间3年)由示范高职院校直接培养;本科教育阶段(后2年)由市内重点高校和国外名校深度培养。

职教十一条

职教十一条

职教十一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人才培养升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我国对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在这样的背景下,职教十一条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一、职教十一条的背景和目的职教十一条是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提出的。

其目的是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职教十一条的主要内容1. 职业规划:学校应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2. 技能培训: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习实践: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4.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鼓励其自主创业。

5. 职业素养教育: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其职业素养。

三、实施职教十一条的受益者1. 学生:通过职教十一条的实施,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同时,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2. 学校:通过职教十一条的实施,学校可以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增强其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和服务。

3. 企业:通过职教十一条的实施,企业可以更好地获得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支持,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和实习实践等方式,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依据。

四、职教十一条在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和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1. 促进就业:通过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职教十一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从而促进就业增长。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十三)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动校企共 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切实增强职业院 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 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 试点。注重培养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技术技能人才。
(八)优化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布局。要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发布专业设置预警信息。各地要 统筹管理本地区专业设置,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 布局。要紧密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 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要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东、中、西部专业发展良 性互动格局。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特色专业。
(二十二)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要加强区域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全国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 化网络。各地、各职业院校要组织开发一批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 学案例等。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组织和支持教师和教研人员开展 对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研究。继续办好信息化教学大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 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 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015年高职教育教学新文件学习

2015年高职教育教学新文件学习

一、明确发展道路 什么是内涵式发展道路?
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 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 的跨越式发展。 高职内涵式发展是指学校在硬件改进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管 理与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办出特色,形成品 牌,提升学校的“软实力”,使学校的质量、水平、效率、效 益以及办学传统、管理文化等内核得以改进,其实质是“质” 的飞跃。
(10)“互联网+”绿色生态。
(11)“互联网+”人工智能。
三、把握时代特征
1、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主办:教育部等部委主办、各高校必须参加。 目的: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 军。 内容: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培育产生 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以及推动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深度融合 的公共服务创新。类型为“互联网+”传统产业、 互联网+新业态、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技术 支撑平台: 分组:创意组、实践组 方式: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 制
.
13.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关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几个文件:
中职: 教职成[2008]8号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高职: 1.教高[2006]16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教职成[2011]12号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的若干意见 3.教职成[2015]6号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本科:

1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1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会议资料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清校发〔2020〕29号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根据《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经过全校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广泛深入讨论,现就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1.我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面向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和世界变革的未来趋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坚持和完善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教育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宽厚基础、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2.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承弘扬优良办学传统,深入探索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引导学生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各种办学优势向人才培养积聚和转化;坚持为学为人并重,弘扬“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育人特色,努力造就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

3.落实以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向以学为主转变。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梳理和调整课程体系,以课程和培养环节的学习成效为基础,健全以学生为本、以成效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努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4.建立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

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统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加强通识教育顶层设计,全面提高课程质量;发扬专业教育的特色,优化专业核心课程,增强课程挑战度。

提高培养方案的弹性、灵活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切实推动学生价值观塑造和升华,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识和对人类文明的理解,养成高尚而独立的完整人格,培育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文(10篇)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文(10篇)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文(10篇)第1篇: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文教育部近日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目的是要通过系统设计,多方位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学生个性化成才是中心职业院校的中心工作应该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不同个性和不同职业发展需求的学生,做好顶层设计,畅通人才成长“立交桥”,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多元化、个性化教学,保障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习得一技之长,顺利进入社会稳定就业、成功创业,成就出彩人生。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进入职业院校求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传统应试教育相对低分录取的学生,但他们绝不是“二等公民”,职业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重树信心,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职业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努力让志愿尽早就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偏好习得一技之长,努力让志愿继续读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进一步深造的人生理想,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就读职业院校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文化技能并重并举。

目前,个别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制约,技能教学仍是在黑板上教学生开机器;一些职业院校仅仅重视职业技能训练,不开设或很少开设文化基础课程。

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要坚决予以摒弃,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文化素养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并重并举。

专业特色发展是基石职业院校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科学定位,合理调整设置专业,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道路。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目前,我国不同区域产业发展基础不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也不一样,迫切需要地方加大统筹力度,协调职业院校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按照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__”等战略部署,依据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岗位要求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前瞻性地调整区域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形成与区域现代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布局。

西南交通大学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西南交通大学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西南交通大学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文件精神,学校在前期对人才培养工作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现就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及改革目标1、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弘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秉承“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肩负“灌输文化尚交通”的历史使命,继承和发扬“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光荣传统。

以造就“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五有交大人”为主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改革目标。

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构建与“价值塑造、人格养成、能力培养、知识探究”“四维一体”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协调推进五课堂建设;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现代教育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校园文化环境、搭建智能信息平台。

持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激发教师内心深处对育人的热爱;改革学生工作模式,激发学生对自我成长成才的渴望。

二、主要任务3. 探索构建责权明晰、科学高效的治理模式。

探索实现教育教学学术与非学术事务分离。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

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

附件一: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世纪之交,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信息化的趋势,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的趋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以及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等,都对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自1992年第四次全国高教工作会议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操作平稳,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新的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当前,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专业口径过窄、人文教育薄弱、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等问题以及教学经费不足和教师队伍不适应特别是骨干教师队伍不稳等困难,严重地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

为全面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思想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改革的目标是: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在我国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教育思想;初步形成能够主动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能充分调动学校和师生教学积极性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使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普遍有所提高,并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个性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切实落实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4.09.14•【文号】教职成[2004]12号•【施行日期】2004.09.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以下简称《决定》),认真实施国务院批转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经国务院同意,现对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决定》发布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出现逐步回升的良好势头,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明显增强。

但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统筹人力资源开发中仍存在着忽视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倾向,在统筹各类教育发展中仍存在着忽视职业教育的倾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措施还不够有力。

一方面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广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不够灵活,人才培养的数量、结构和质量还不能很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都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现对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提高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1.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事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改革不断深化,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新的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广大人民群众渴望让子女“上好学”,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有了更高期盼。

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规模扩大,一手抓质量提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2.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200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从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3.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5.10.14
•【字号】沪教委职〔2015〕37号
•【施行日期】2015.10.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正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沪教委职〔2015〕37号
各有关委、局、控股(集团)公司,各区县教育局,各高等职业学校:现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转发给你们。

希望你们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广泛开展文件宣传解读,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内涵建设,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希望各主管部门加强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各职业院校要结合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市教委相关直属单位要根据各自承担的任务,加强指导研究,推动具体工作的
实施,为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可在教育部门户网站上下载。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15年10月14日。

新时代要全面深化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解

新时代要全面深化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解

【关键词】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4-0024-05新时代要全面深化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解读曹晔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18年1月20日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新时代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

《意见》将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仅对《意见》中有关职业教育教师部分做初步的解读。

一、全面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性(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要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经济发展中新生产要素替代旧生产要素、新生产方式替代旧生产方式、新动能替代旧动能。

我国牢牢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会窗口”,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重大举措。

为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我国积极打造升级版的职业教育,重新定位职业教育,比如将人才培养目标从以往的技能型人才升级为技术技能人才,这必将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提出新挑战。

(二)国家现代化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教育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行业,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应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步伐。

国家的现代化包括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其中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

人的现代化首先是观念现代化,造就现代人的首要前提在于培育现代主体意识,而崇高道德理想信念的确立、理想人格的塑造、高尚道德品格的培养,是现代主体意识的核心。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意见教高〔200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财务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经报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现就该工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意义(一)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和政府高瞻远瞩,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做出了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重要决策,这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

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三)实施质量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和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8.12.29•【字号】湘教发〔2018〕38号•【施行日期】2018.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湘教发〔2018〕38号各高职高专院校:近年来,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坚持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了大批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和精准扶贫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由于高职教学标准体系不够健全、高水平专业师资缺乏、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教学改革欠缺系统性等原因,高等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还存在差距。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现就加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突出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构建“三全育人”机制和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形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方案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方案

徽商职业学院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方案为贯彻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深化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此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立足学院的办学特色与办学定位,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推进教育教学研究,健全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助推安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工作目标。

今年是我院“十二五”收官之年,又是“十三五”谋划之年,学院将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的观念,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加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研究,优化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长提供制度保障;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着眼于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共同培育人才;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教学做并行,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把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建立组织成立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小组”),全面组织实施徽商职业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主要负责具体组织管理和日常事务。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7.02.17•【文号】教高[2007]2号•【施行日期】2007.02.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现就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1.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采用各种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要把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学校党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要加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院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2.按照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树立全员育人思想和好的教风,规范教师与管理人员教书育人活动和岗位职责,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端正学风,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对课堂、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3.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保证教学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

要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 1号)的有关规定,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保证教学工作必需的各项经费。

公共必修课要“开齐、开足、开好”

公共必修课要“开齐、开足、开好”

公共必修课要“开齐、开足、开好”2015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意见》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开齐、开足、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

应该说,文件规定中的“开齐、开足、开好”是有所指的。

在教学视导中我们发现,有些学校将“必修课” 当成了“选修课”,四门德育必修课只开两门甚至一门,两学年的数学课只开一学年或一个学期,有的甚至将语文课也缩减为一个学年,一些民办职业学校干脆不开设英语、体育等课程。

所以说,这次教育部文件用“开齐、开足、开好”六个字强调是有所指的。

为什么国家规定的必修课这么难做到“开齐、开足、开好”?分析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部分学校提前让学生顶岗实习。

学校为了节省办学成本,提前将学生送到企业顶岗实习,甚至到专业不对口的流水线上打工。

二是部分学校缺少文化基础课教师。

这在一些民办学校表现尤为突出,因为缺少文化基础课教师,致使公共基础必修课无法开齐、开足,更不用说开好了。

三是对中等职业教育定位不清。

一些学校错误地理解中职教育的“就业导向”,将职业教育等同于职业技能培训,将中等职业学校办成了短期职业培训机构,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将“文化课为专业学习服务”理解为“文化课为专业服务”,认为既然“为专业服务” ,文化基础课就应该为专业技能学习让路,忽视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

四是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得力。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日常检查中或视而不见,或止步于一般性的提醒,缺乏强有力的整改措施和严肃的追责机制,致使制度写在纸上、停在嘴上。

2015 年教育部连续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吹响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号角,为规范教学管理进一步提供了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解读《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我国职业教育正进入以强化内涵、提高质量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时期。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全体职教人努力的目标,也是全社会所期、全体人民所盼。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在国家层面科学规划、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必将以院校的有效实践,“做必务实”“行必求远”,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规范管理激发活力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彰显职业教育中国特色,树立职业教育世界品牌,迫切需要以提升质量为第一抓手,以深化改革来持续推动。

《意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线,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改革新举措,明确回答了当前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改什么?为什么改?怎么改?”等问题。

那么,问题的抓手在哪里?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南通职业大学校长马成荣、江苏省教科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博士陈向阳: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关键在规范管理与激发活力两大主题。

■深化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在规范管理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进程中,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首要的就是规范意识的淡薄和规范行为的缺失。

“规范”体现着双重含义,一是行为标准、规则等,或者说将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制度、标准或机制来表达,这些制度、标准有助于减少职业教育改革的随意性,它们是尺度、是要求、是底线;二是作为动词的“规范”,其内涵在行为标准、规则的落实与执行,尤其是确保制度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畅通。

从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看,上述两个层面都是影响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短板”。

前者主要体现在,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课程标准等关键的制度、标准缺位。

这些制度标准的缺位,导致职业教育教学缺乏依据,教学改革只能是盲人摸象,随意而为。

后者体现在已出台的一些制度、标准落实不力,如文化基础教育弱化现象比较严重;课程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课程开设与教学实施随意变动;一些地方筑牢职业教育发展之根基学生实习管理问题突出,实习管理责任主体缺位,学生权益得不到保障,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与其专业对应岗位群严重不吻合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针对以上问题,《意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同步推进,于宏观层面提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完善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材建设管理制度。

”微观层面同样列出了一系列责任清单,“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开齐、开足、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

高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规范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

”“要坚持和完善巡课和听课制度,严格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管理”等。

这些具体规定的施行,体现了对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兜底保障,保证了教育教学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

规范并非规训与束缚,而是一种约束与激发,其与自由对立统一,是实现自由的重要保障。

“发展别忘了规范。

”对于正处在加快发展进程中的职业教育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职业教育所追求的质量,首先体现为规范意识。

这就要求不仅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执行规范,还需要把规范贯穿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全程,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实施以至诊断改进,形成一个有效的PDCA循环。

而这不仅是《意见》的主旨精神所在,也体现了依法治教的真谛。

■深化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激发活力经过这些年的探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目标逐渐清晰,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不断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推进,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理念开始确立。

但引人警醒的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仍是整体改革中的薄弱环节,诸如课程与教学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系统化培养技能人才体系尚未建立、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并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职场需求对接度不高的问题。

破解这些问题,仅靠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资源的投入等外源性扶持是不够的,关键在激发职业学校自身的办学活力。

职业教育改革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政策话语,越来越明确地告诉我们,“合力才能激发活力。

”激发行业企业参与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

《意见》围绕当前的改革难题,提出了“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强化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等方面的内容。

但如何把这种改革话语转化为改革行动,不仅需要顶层设计与推动,更需要各地和职业院校改革的首创智慧,需要坚持做必务实和行必求远的精神。

《意见》还提出,要“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这意味着,政府将进一步放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评估,而职业院校将通过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履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

这样的改革思路,应当成为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改革的一个政策取向。

实现自主发展,教师才能享有幸福生活,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和成长的快乐,职业院校才能实现内源性发展。

■深化教学改革的归宿在质量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到底有怎样的质量?《意见》开宗明义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不仅回应了时代关切,也回答和解决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意见》中,不再是一句抽象的口号,而是科学阐释了职业教育人才质量的标准,即体现思想道德、人文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辩证统一;系统构筑了一条如何落实的清晰路径,即“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如何实现立德树人,《意见》构筑了一条教育、培育和化育的融合路径。

一是教育,包括强化文化基础教育,完善课程标准,丰富课程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课程内容。

二是培育,包括创新人才成长的实践环境,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学生社团活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是化育,包括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入优秀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让现代企业文化基因、血脉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灵魂深处,推动文化育人。

“三育”并举,层层递进,才能实现从制器到育人的飞跃。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在遵循教育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统筹考虑职业教育内外部各种资源和要素?如何把握改革的主要环节,实现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与人才的系统化培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刘义国:《意见》以满足多样化、不同层次的需求为立足点,就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做出系统安排和周密部署。

■针对职业教育仍不适应需求的问题,系统设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意见》既明确了我国未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根本任务等,也提出了专业建设、课程实施以及教学管理等具体教学环节的改革举措,既考虑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需要注重技能培养的特殊性,也兼顾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既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也注重校企合作育人,并针对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要求,突出创业创新教育课程设置和实施的重要地位。

■针对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的层次性,推进中高职合理定位科学发展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决定中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合理分工,明确各自定位,培养不同规格的技术技能人才。

当前,我国中高职人才培养一定程度仍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教学内容重复,相互衔接不紧密等问题。

未来职业院校应在做好中高职各自办学定位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优势互补,科学发展。

■针对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整体规划引导专业建设专业,是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单位。

作为与社会经济关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按照《意见》的相关要求,一是应适应“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性经济社会需求,建设贴近需求,具有一定特色,经济和社会效益均显著的专业集群。

二是从专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布局相匹配的角度出发,应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发布专业设置预警信息,并且应以省为单位,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以市为单位统筹管理本地区专业设置,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宏观调控,围绕区域产业链建设专业链,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

三是借鉴示范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根据不同专业在国家社会经济中急需、紧迫程度的实际差异,适时规划遴选出相关专业适应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轨道交通、健康养老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专业开展示范专业建设,发挥其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辐射示范作用。

四是发挥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中的自主性、能动性,推进职业院校按照国家、省相关规定,合理设置专业,在做好专业内涵建设,打造品牌专业,推进专业集群式发展的同时,科学处理好改造传统专业和创新专业的关系。

■基于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完善人才培养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衔接沟通不畅、弱化公共基础课程,以及不注重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融合等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一是解决职业教育“断头”问题,推进职业教育内部不同层级之间,职普教育之间的融通。

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促进工作实践、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互通互转,搭建沟通衔接的“立交桥”。

紧密对接需求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二是加强文化基础教育,确保学生升学有基础。

《意见》明确提出职业学校应开齐、开足、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

同时应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保障学生在特定职业领域全面、可持续发展。

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

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理和认同。

■基于技术技能学习的特殊需求重点改革育人模式基于学科知识学习和基于项目、过程的技术技能学习既有一定的关联也存在很大差异。

无论是传统师徒制还是现代学徒制,无论是双元制还是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都强调职业院校应贴近真实的岗位生产实际和工作流程开展教育教学。

健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一是需要打破传统学校、教室空间,发挥企业育人主体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