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40c639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a.png)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它通过空气、水或固体传播,让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沟通交流。
在初二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声音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当物体振动时,就会向周围媒质传播机械波,从而产生声音。
常见的声源有乐器、人的声带、汽车引擎等。
声音通过空气、水或固体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声波会在媒质中以波的形式传递,并经历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二、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1. 频率:频率是指声音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高,声音就越高音调;频率低,声音就越低音调。
2. 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度,可以通过声级来衡量。
声级的单位是分贝(dB)。
响度与声音的能量有关,能量越大,声音就越响。
3. 声速:声速是声音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单位是米/秒(m/s)。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
三、媒体对声音的影响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不同媒质对声音的传播会有不同的影响。
1. 固体:在固体中传播,声速比在空气中更快。
这是因为固体的分子间距离小,分子振动传递速度快。
2. 液体:在液体中传播,声速比在空气中更快。
但液体分子间距离相较固体较大,所以声速会比固体中稍慢。
3. 空气:在空气中传播,声速相对较慢。
空气的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振动传递速度相对较慢。
四、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当声音波到达障碍物时,部分能量会被障碍物吸收,部分能量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声音的反射和回声进行定位和判断。
比如在山谷中发出声音,可以通过回声来判断山谷的深度和位置。
五、声音的干涉和共振当两个或更多声音波同时传播到同一地点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可以是增强或减弱声音的效果。
共振是指当一个物体的自然频率与外界声音的频率接近时,物体会产生共振现象。
初二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95df72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a.png)
初二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初二物理必看知识点总结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cf65da0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5.png)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转变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一、介质种类。
二、介质温度。
记住:1℃速度340/s。
二、咱们如何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进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发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样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点也不同,这些不同确实是判定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确实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XX0Hz。
超声波:高于XX0Hz的声音。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冲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的音调:长短、粗细、松紧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操纵噪声:物体做无规那么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和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品级和危害: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了爱惜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0dB。
操纵噪声:避免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避免噪声进入人耳。
即:一、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二、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初二物理声知识点
![初二物理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6a7f10a76e58fafab003a5.png)
第一章声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例1:在平放的鼓面上撒点细纸屑,在敲击鼓面使之发声,会发现鼓发声时,细纸屑在鼓面上跳动,不发声时细纸屑也不动了,这说明了什么?例2“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由、、和的振动产生的。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例3: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反说话,这是因为()A.月球上噪声很大 B.月球上的空气不含氧气C. 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D.月球上温度太低知识点3声速声速跟介质和温度有关。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中的快,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的快。
在15℃气中声速为340米/秒。
例4: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他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知识点4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直接传染人耳朵的声波)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
例5: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时,当发出声波信号后5秒收到反射信号,试估计该处海底的深度。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米/秒)1.2声音的特征知识点5 响度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强弱。
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与人耳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
例6:当鼓手敲鼓时,加大力度则振幅,响度,离鼓远、近不同的学生能够对响度感觉不一样,这说明响度还跟有关。
知识点6:音调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还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结构不同音调不同。
例7:男低音演员独唱时,由女高音演员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演员比女高音演员()A.音调低,响度大B.音调低,响度小C.音调高,响度大D.音调高,响度小知识点7:音色音色与声音的频率组成有关。
例8:我们在室内能辨别出室外是哪几位同学在谈话,原因是()A.每个人说话的音调不同B.每个人说话的响度不同C.每个人说话的音色不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知识点8:噪声和乐音噪声:发声体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没有周期性。
初二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
![初二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a4bcfbe77232f60dccca117.png)
初二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发生:(1)、物体的振动产生声。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发声体能够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气体、液体、固体作介质,通过声波形式传播(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4)、声速跟介质种类、介质温度相关。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三个阶段发声体介质耳朵(振动发声)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接收到声波引起听觉)声音特性(1)、音调:声音高低叫音调音调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大小与发声体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相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3)、音色: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不同。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2)、噪声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3)、噪声的控制: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2)、声波传递能量声能传递信息: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下大雨;用声呐能够帮渔民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来确定位置和距离、水手能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距离;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前一段时间病人心、肺的状况;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B“超探病声波传递能量:用超声波清除眼镜片上的垢迹、清洗精细的机械、、;医生用超声波为病人除去体内的结石回声声音(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2)、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3)、回声利用:增强原声、测距离。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ccd4314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b.png)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它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并通过媒介传播。
本文将探讨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以及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特性。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当物体发生振动时,其分子之间会相互碰撞,从而传递能量,使周围空气分子也发生振动。
这些振荡的空气分子以一定的频率和幅度传播,形成了声音波。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一个媒介,通常是空气、液体或固体。
下面将分别讨论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方式。
1. 空气中的声音传播当发生声音的物体振动时,空气中的分子分别向前和向后作往复运动,形成纵波。
这种纵波的传播方式被称为压缩波。
声音通过空气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340米,但受到空气中温度、湿度和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2. 液体中的声音传播液体也可以作为声音的传播媒介。
液体分子的运动方式与空气不同,液体中的声音传播属于横波。
液体中的声音传播速度比空气中要快,一般为每秒1500米左右,同时也受到液体的密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3. 固体中的声音传播固体是声音传播的最佳媒介之一。
在固体中,分子密度大,原子间的作用力强,因此声音传播速度比空气和液体都要快。
固体中的声音传播方式同样是横波,传播速度取决于固体的密度和弹性模量等因素。
三、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决定了我们听到的音调。
频率越高,听到的声音越尖锐;频率越低,听到的声音越低沉。
声音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我们常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20kHz之间。
四、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决定了音量的大小。
强度越大,音量越大。
声音的强度可以用声音能量的大小来衡量,单位是分贝(dB)。
一般来说,人的耳朵对于较低的声音更敏感,所以相同的强度下,人们更容易听到较低音量的声音。
五、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当声音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和吸收。
物体的表面特性决定了声音的反射和吸收程度。
光滑的物体会产生较强的反射,而粗糙的物体则较容易吸收声音。
初中物理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初中物理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2a3e427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4.png)
初中物理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对于我们理解声音的本质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测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随之振动,形成密度波和压强波,这种机械振动就是声音的产生。
例如,当我们击打钢琴键盘时,琴弦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中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接收到,并产生声音的感知。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需要介质传播。
空气是常见的声音传播介质,但声音也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是通过介质分子的振动和传递来实现的。
当声源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空气中的分子开始振动,形成压缩部分和稀疏部分,这种机械波会向周围扩散。
声音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许多特性,如频率、振幅、声速等。
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次数,在物理学中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
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约为20Hz到20kHz。
振幅则表示声音的强度,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进行测量。
声速是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四、声音的测量声音的测量是为了获得声音的相关数据以及评估其影响。
常用的声音测量工具是声级计。
声级计能够测量声音的强度,并将其以分贝的形式显示。
在环境噪声控制和工业安全等领域,声音测量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声音的频率与音调有关,可以通过频谱分析仪进行测量和分析。
五、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通信领域,我们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进行语音通信;在音乐领域,通过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在医学领域,声波成像技术被应用于超声检查等诊断手段。
此外,声音在声纳、雷达、音响等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综上所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物理现象。
通过对声音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声音的特性并应用于各个领域。
初二物理暑假预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初二物理暑假预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e5eef114647d27284b7351a4.png)
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
B.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
C.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
D.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练习解析】
1.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传播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也就不同,铁管、水、空气共有三种介质, 因为铁管太短,声音在空气中、铁中、水中传播的时间间隔很短,人耳分辨不出,只能听到一次; 故答案为:A.
A.只有音箱在振动
B.只有音箱周围的空气在振动
C.音箱和它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
D.音箱和它周围的空气都没振动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播放音箱欣赏美妙的音乐时,音箱和它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
故选 C.
【练习】
1.一根长约 10cm 的铁管,管内装满了水,一个人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个人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口
处可听到( )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四次敲击声
2.夏天打雷时,发出雷声的原因是( ) A.人的耳朵鼓膜在振动 B.发生雷电处空气的振动 C.打雷时发生强光 D.空气很潮湿
3. 2015 年 6 月 1 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
三、人耳形成听觉的两个途径 1、声波→鼓膜→听骨链→耳蜗→听神经→大脑 →头骨→听神经→大脑 2、双耳效应:听音辨位(立体音响)
四、回声 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障碍物被反射的现象
2、产生条件:人耳能辨别声音的时间间隔为 0.1s(17 米) 3、应用:测量距离
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大汇总
![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大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a6aeb4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b.png)
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大汇总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媒介传播。
- 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振动使空气颤动,产生声波。
- 传输声音的媒介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不同。
2. 声音的特性
- 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快慢程度,单位是赫兹(Hz)。
- 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单位是分贝(dB)。
- 声音的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程。
3. 声音的反射、传播和吸收
- 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音被反射回来,一部分被传播过去,一部分被吸收。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米/秒,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约1500米/秒。
-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固体中的声音传播能力最好。
4. 声音的利用
- 声音的传播特性可以基于此来进行声学设计,比如音响系统、房间声学设计等。
-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可以用于改善音质,比如吸声板、隔音设
备等。
5. 声音的危害
- 声音能够对人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声
音下可导致听力受损。
- 需要注意保护听力,避免长时间在高噪音环境下暴露。
以上是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的大致汇总,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特性、反射传播吸收、利用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介绍。
初二物理声音笔记第一章
![初二物理声音笔记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505b70c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7.png)
初二物理声音笔记第一章物理声音笔记第一章:声音的特性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它周围的空气也会跟着振动,产生了声波,从而形成了声音。
振动的物体可以是弦乐器上的琴弦、鼓上的鼓皮、口琴中的簧片等。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一般来说,声音最常见的传播介质是空气,但也可以通过其他介质如水、固体等传播。
当声波传播到达人的耳朵时,耳膜会受到声波的作用而振动,产生了感觉,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第二节:声音的基本特性1.声音的音高声音的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
音高是人们对声音的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对同一声音的音高可能有不同的认知。
2.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声音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振幅越小,声音越弱。
响度是人们对声音的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对同一声音的响度可能有不同的认知。
3.声音的音色声音的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或特点,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声音来源。
相同音高和响度的声音,由于它们的谐波成分不同,其音色也会不同。
例如,钢琴的声音和吉他的声音就有明显的区别。
4.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是指声音在单位时间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在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通常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
第三节: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1.声音的反射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反射。
反射使声音能够绕过障碍物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也是我们能够听到远处声音的原因。
2.声音的折射当声音传播到介质的界面上时,如果介质的密度发生改变,声波传播的方向也可能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折射。
折射使得声音可以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例如在空气和水之间。
3.声音的干涉当两个或多个声源同时发出声音,声波相遇时会产生干涉现象。
干涉会使声音的响度增强或减弱,产生声音的加强区和减弱区。
初二物理声学基础与声音传播
![初二物理声学基础与声音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f230d3e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e.png)
初二物理声学基础与声音传播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的学科,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
在初二物理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声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以及声波的测量等。
本文将介绍初二物理声学基础与声音传播的相关知识。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振动,形成声波并传播出去。
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一般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以空气为媒介的声音传播是最常见的,因为我们身处的环境大多是由空气构成的。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可以用以下步骤来描述:1. 发声体振动:比如乐器的弦、空气中的声带等能够通过振动产生声音。
2. 声音传递:振动使空气分子发生振动,形成纵波,通过压缩和稀疏的方式传递。
3. 外部接收:空气中的声波传播到人耳附近,振动使耳膜产生相应的振动,然后通过听骨传递到内耳。
4. 内耳感受:内耳的感觉器官将声波的振动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最终产生听觉感知。
二、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三个方面。
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我们平常所说的音高就是指音调的高低。
2. 音量: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和强弱,与声音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振幅越小,声音越弱。
3. 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和音质特征,不同的声音有着不同的音色。
音色是由声音的谐波组成的,不同的谐波比例决定了音色的独特性。
三、声波的测量与性质声波是声音传播的波动现象,具有频率、波长和速度等特性。
1. 频率:频率是指声波的振动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波的音调越高;频率越低,声波的音调越低。
2. 波长:波长是指声波中相邻两个峰或两个谷之间的距离,单位是米(m)。
波长与频率有关系:波长等于声速除以频率。
3. 速度:声波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恒定值,对于空气来说,大约是343米/秒。
八年级物理声学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339bda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c.png)
八年级物理声学知识点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
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初二物理复习资料: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初二物理复习资料:声音的产生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b637ea3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6.png)
初二物理复习资料: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空气传声的。
能够传声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介质。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初二物理复习资料: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可以发声。
蚊子、蜜蜂等飞过有嗡嗡的声音,是靠翅膀的振动而发出的。
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1、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空气传声的。
能够传声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中最快,液体中较慢,气体中最慢。
5、声音的传播与温度有关,声音在150C空气中340m/s。
三、回声听到回声的最短时间为0.1秒,距离17米。
初二物理复习资料:声的利用1、超声波及其利用(1)特点:能量大、沿着直线传播。
(2)利用:超声波的频率高,因而能量很大,可用用于除掉人体内的结石,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的波长短,基本上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如声呐的应用,医学上的“B超”等。
注意雷达利用的是电磁波,而不是超声波。
2、声的利用:(1)利用声来传递信息。
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声音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根据声音返回的时间,可以判断障碍物的位置。
现在人们用来探测海底的“声呐”装置,医学上的“B超”等,都是利用了回声的原理。
(2)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即物体振动的能量可以通过介质以声波的形式传递出去。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7bfc5a2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9.png)
声现象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是一种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波。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的声现象的知识点:1.声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传递给空气或其他介质时产生的。
振动物体的能量使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分子发生振动,进而产生声波。
2.声的传播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声波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它们的密度越大,声速越快。
3.声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的特性:音量、音调、音色和音速。
音量是声音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是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是声音的质地,与声源振动的谐波有关;音速是声音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回声和共鸣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这种反射称为回声。
共鸣是指当一个物体的自然频率与外界周期性作用力的频率相同或接近时,共鸣现象会发生,使物体发出更大振幅的声音。
5.声音的变化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如吸收、折射、散射、衍射等。
吸收是指声音能量被物体吸收而减弱;折射是指声波在介质之间传播时改变传播方向;散射是指声波遇到不规则表面时改变方向;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或开口时弯曲传播。
6.声音的保护和利用高强度的声音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声音保护。
常见的声音保护措施包括低音量听音乐、戴上防噪耳塞等。
声音的利用包括通讯、音乐、声纹识别等诸多方面。
7.声音的传播媒介声波可以在空气、水、钢铁等介质中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波传播速度不同。
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水中约为1500米/秒,钢铁中约为5000米/秒。
8.声音的频率和波长声音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的声音,音调就越高。
波长是声波的一个特性,是指在一个完整振动周期内,声波传播的距离。
波长越短,声音的频率越高。
这些是八年级物理中关于声现象的主要知识点,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
![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ea2c219168884868662d619.png)
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回声测距离:2s=vt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4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5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3 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回声测距离:2s=vt四:怎样听到声音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3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4听到声音的条件: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五:骨传导和双耳效应重点定义: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要点:骨传导的途径:物体振动→声波→头骨或颌骨→听觉神经重点:双耳效应产生的条件:①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大小不同;②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先后不同;③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杆受到的振动步调也不同六: 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及例题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及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b565aa3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2.png)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及例题声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它是一种机械波,能够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都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初二物理中关于声现象的知识点,并附上一些例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而物体振动是由能量转化产生的。
一般来说,声音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有声源、声音的传递介质和接收声音的人耳。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液体或固体也振动起来,进而形成声波。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
二、声音的传播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需要介质传播。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称为空气声波。
当声音传播到人耳附近时,人耳会感受到声音的存在。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例如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则约为1492米/秒。
三、声音的特性和参数声音有着一些基本的特性和参数,其中包括声音的音调、音量和音色等。
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波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音量: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3. 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声音源产生的声音音色也不同。
四、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吸收。
反射是指声波遇到物体后从物体上弹回来,形成回声。
吸收是指声波被物体吸收,降低声音的强度。
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反射和吸收能力有所不同。
五、声音的共鸣共鸣是指物体在受到外界声音的作用下,产生与外界声音相同的振动。
当外界声音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相同时,共鸣现象比较明显。
下面是一些例题,帮助同学们检测对声现象知识的理解程度:例题1:声音需要什么传播介质?例题2: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什么因素影响?例题3:什么是声音的音调,它与声波的哪个参数有关?例题4:何种情况下会出现声音的共鸣现象?例题5:如果一组声波的频率较低,这些声波的音调是高还是低?通过解答这些例题,同学们可以更好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声现象知识,提高对该主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518330416fc700abb68fc2c.png)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声源一定在振动。
2 声音只有通过介质才能进行传播。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气体中最慢,在固体中最快。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 回声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燕子泥(利用反射消除回声),回音壁。
问题:形成回声的条件是什么?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二声音的特性和本质1 响度、音调、音色一般被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提高响度的方法有三种:A 加大声源的振幅(大力敲鼓)B 靠近声源C 使声音更加集中(听诊器)②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反之亦反。
可以通过敲打物体听音调的变化来判断物体的好坏。
注:声源在振动时,振动有快慢之分,振动的快慢用频率表示。
频率表示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为HZ。
某人心跳每分钟72次,其频率为HZ③声音的品质叫音色,可以通过音色来辨别声源,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口技演员模仿的主要使音色。
2 声音本质上使一种波,即声波。
声波具有能量,它能使物体振动,粉碎小石头。
人耳可听声波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
频率超过20000HZ的称为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
频率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波,具有容易绕过障碍物,传播距离远,无孔不入的特点。
三声音的两面性及等级1 正面①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请举例)②声音可以提供能量(请举例)注:超声波测速(声呐定位原理),雷达测速(多普勒效应的应用)2 反面①噪声是指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②应对方法有四种,分别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举两种方法),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以声消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https://img.taocdn.com/s3/m/b6230112e53a580216fcfed7.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物体振动就一定发声,只是我们未必听到。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真空传声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都是实验+推理得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大小有关系,声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远近有关系。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形状、结构有关。
e.g:拨尺实验: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音调越低;用手指蘸水后摩擦杯口,水越少音调越高、响度越大。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如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它们的传播速度仍是340m/s)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多普勒效应测速)△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初二物理声音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声音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4aaf63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5.png)
初二物理声音归纳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但你了解声音的原理和特性吗?在初二物理学习中,声音是一个重要且有趣的话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初二物理声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也会跟着振动,形成了声波。
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有以下几种:1.实物发声:例如乐器演奏、人们说话等,当乐器的弦线或管道振动时,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人们说话时,声带震动产生声音。
2.电信号转声:我们日常使用的喇叭、扬声器等设备,可以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
3.自然界声音:例如风吹树叶、水流声等,是由自然界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够传播的原因是空气的振动。
当发声体振动时,产生了声波,声波会通过空气分子间的相互碰撞传递下去。
声音传播的速度受到介质的影响。
在常温常压下,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大约340米/秒。
此外,声音也可以在其他介质中传播,例如水中的声音传播速度约为1500米/秒。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导方式不同。
1.固体中的声音传导:固体中的声音传导是通过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实现的。
因为固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小且相对固定,所以固体是最好的声音传导介质之一。
2.液体中的声音传导:液体中的声音传导与固体类似,也是通过分子间的碰撞实现的。
液体中的分子间距离相比固体会稍大一些,所以液体中的声音传导速度相对较慢。
3.气体中的声音传导:气体中的分子间距离较大,相对比较稀薄,因此气体中的声音传导速度较慢。
在气体中,声音的传导也受到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四、声音的特性声音除了可以分辨出高低音调外,还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性:1.音量:声音的音量取决于声音的强弱,也就是声音的振幅大小。
振幅越大,声音的音量越大。
2.音调:声音的音调取决于声音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共振:当物体的振动频率与声音的频率相同或者接近时,会出现共振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是很多学生头疼的科目,繁多琐碎的物理知识点让学生无从下手,为了帮助初中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可以好好掌握这些知识点,从而提高物理学习水平。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总结】
“物因振动而发声,振动停止停发声”声音的产生;
“固比液气传声快,真空不能传播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感知声音两途径,双耳效应方向明”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以上解说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这些基础知识要牢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考点分析】
近几年中考试题对这部分的考查,基本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侧重面多是基础知识的考查,分值一般在2分左右;一是综合性较高的,需要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验设计题,分值一般在4分左右。
另外也有可能将声速这一知识点与匀速直线运动综合考查。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误区】
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波。
相同温度下,同一均匀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相同,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典型例题】
例析:
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
A. 音调改变了
B. 响度改变了
C. 音色改变了
D. 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
解析:
钟的振动频率(音调)是由钟的大小、厚薄、材料等属于钟本身固有的因素决定的,不同的乐器即使演奏同一曲子,我们还是能够加以区别,这是因为不同乐器的音品(色)不同。
轻敲与用力敲比较,钟的振动幅度改变了,故响度改变了,但由于振动物体(钟)本身固有的一些因素没有改变,所以音色和音调都不改变。
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播而来的,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其传播的速度也不会改变。
答案:B
以上内容是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在平常学习物理的时候注重复习知识点,这样才能轻松学好初二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