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动手操作 拓展思维能力

合集下载

开展小学数学拓展课的意义

开展小学数学拓展课的意义

开展小学数学拓展课的意义1.2.卢运 2.宁明启3.1.广西南宁市江南区南乡小学2. 广西南宁市安吉中学广西南宁530031摘要:开展小学数学拓展课的意义是无穷的,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可以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能力,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学习和各种能力的非常积极影响和作用,对老师教学和各种能力影响和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关键词:拓展兴趣思维推理动手1.小学数学拓展课对学生的意义1.1小学数学拓展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本的知识还是比较乏味的,绝大部分就是阿拉伯数字,比如“1加1等于2,10乘8等于80”这些知识经常学习,练习久了,就很容易变成机械性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容易骤减。

例如在学生学习完“人民币的认识”一单元后,由于现今社会上流行的都是扫码支付,很多学生使用人民币的经历很少,自然对人民币的认识就会比较抽象,学习得就比较吃力。

因此,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插入一节数学拓展课,让课堂变身“微型超市”,模拟现场购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同时,就会开心记住人民币的相关知识点。

这样子,知识就变得“活”起来了。

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周围的生活习惯,民族风俗等因素,结合数学课本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得到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大大的激发。

1.2小学数学拓展课可以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可以把很多疑难问题瞬间变得明朗,也同时让学生的解题思路瞬间变得清晰明了。

由“数”转化成“形”,再由“形”转化成“数”,可以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例如《图形的规律》,是根据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方程》这单元知识难点整合改编而成的一节数学拓展课,也是一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探索图形规律的拓展课,它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基础的知识之一。

课堂中我创设了一个问题:谁能说说用5根小棒摆出多少个三角形?摆小数目的三角形学生可能用很快就能说出答案,但大数目可能一下子说不出答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的总结与效果评价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的总结与效果评价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的总结与效果评价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那么,我们来总结和评价一下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的效果。

一、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的总结1. 创造性的实验设计: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幼儿们的创造力。

通过研究和实验设计,幼儿们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发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2. 提高动手能力:在实验活动中,幼儿需要亲自动手操作,例如混合物、观察物体以及操纵简单的实验仪器。

这不仅培养了幼儿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激发学习兴趣:科学实验活动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加了课外拓展,增加了幼儿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活动,幼儿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效果评价1. 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科学实验活动要求幼儿亲自操作实验,这对于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有着明显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2. 增强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活动,幼儿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从而增强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加了幼儿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4. 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在科学实验活动中,幼儿们需要配合老师和同学共同完成实验,这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们不仅能够学到科学知识,培养相关能力,还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今后能够加强实验活动的开展,使幼儿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的续写除了上述提到的效果和评价,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还有一些其他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阶段,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对于他们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和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探索世界,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动手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

为了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选择适龄的玩具、拼图、积木等操作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同时,材料的颜色、形状和质地应多样性,以满足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触觉发展。

2. 创设多样的操作环境:提供多种多样的操作环境,如绘画区、手工制作区、建构区等,可以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动手实践。

这样的环境可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促使他们通过实践来了解事物的特性和功能。

3. 引导幼儿参与日常生活:鼓励幼儿参与各种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手、搭积木等,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在这些活动中,幼儿需要动手操作,从而锻炼手指灵活性、手眼协调能力等。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幼儿主动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也是未来社会所需的核心素养之一。

以下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一些方法:1. 提供开放性的玩具和材料:给幼儿提供开放性的玩具和多样化的材料,如空心积木、沙子、泥土等,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功能,需要幼儿自主设计和组合,培养他们灵活思维和创造力。

2. 鼓励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验不同的生活场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

3. 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挑战:给幼儿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和挑战,鼓励他们思考和提供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还可以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一些方法,通过适宜的材料和环境,以及鼓励幼儿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浅谈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动手操作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动手操作;兴趣;探究;数学思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及时、适时的进行动手操作对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知识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同时通过学生一边用脑思考,一边用手操作,一边用语言表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乐之,指的也是兴趣。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兴趣之间更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重要条件,是深化课堂改革的突破口,同时更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

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秒”是一个很抽象的时间单位,教师单一的讲解,无法使学生真正领悟,而且会产生一种对时间概念的惧怕,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用手拍、用脚剁、数数来感受一秒持续时间的长短,在十秒内最多能写多少数字;在三十秒内做乘法口诀,做口算题、写生字、读课文、跳绳等,让学生在这些操作中真切感受“秒”这一概念。

在学生对于“秒”这一概念有了一定掌握的基础上,让他们动手操作,在父母的陪伴下,亲手制作简易小闹钟,采用转一转的方式,亲身感受秒针、分针的旋转。

这样的学习方式,变抽象为具体,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在玩中掌握了新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思考发布时间:2021-12-17T08:36:27.646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7月第20期作者:张凤艳[导读]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推动下,教师要结合学情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数学教学张凤艳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实验小学内蒙古通辽028000摘要:在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推动下,教师要结合学情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数学教学活动。

在提升学生数学文化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这个数学的启蒙阶段,小学生不仅要掌握的扎实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用更灵活和变通的思路去解决数学问题,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法进行自主学习,这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因此,本文结合教学案例立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方法,以期更好的落实国家关于新课改的要求,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贯穿于学生在高中之前的全部求学生涯,数学教学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影响很大。

正因为如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进行推进。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多为学生搭建动手操作的平台,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转化成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

一、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有趣的课堂活动,往往师生间的互动性较强,双方能够在比较愉快的环境下,共同进行对知识的探索。

所以想要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参与主动性,才能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参与实践活动,进一步对知识内涵进行挖掘与掌握。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厘米和米时,教室中随处可见的物品都能成为学生的实验工具。

教师请学生将右手的拇指和中指伸直,以拃为单位对书桌的宽度进行测量。

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六个方法

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六个方法

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六个方法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六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小学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这些方法包括:培养兴趣、强化基础、拓展思维、注重实践、适应个性、有效引导。

一、培养兴趣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提升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首要步骤。

教师和家长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利用故事讲解的方式来解释数学问题,或者设计一些趣味数学游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还可以引导他们参与一些数学竞赛或活动,给予他们成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强化基础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

教师应该注重小学生的数学基本概念和运算技巧的训练。

通过反复练习和巩固,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

此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的课堂活动,例如利用教具、实物或图表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拓展思维除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外,拓展思维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给小学生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灵活运用已学知识,寻找解题的多种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逐渐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注重实践实践是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例如,组织小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测量,或者利用游戏和模型来进行数学实践。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适应个性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对于那些有较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应该加强基础训练,并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指导。

动手又动脑课件教案

动手又动脑课件教案

动手又动脑课件教案教案标题:动手又动脑课件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通过使用课件进行动手操作,结合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课件介绍: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和说明。

3. 动手操作:学生根据课件指导,进行动手操作,例如实验、模拟操作等,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4. 思维训练:通过课件提出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5. 团队合作:在动手操作和思维训练环节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课件展示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2. 知识点讲解: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和说明,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记忆。

3. 动手操作:学生根据课件指导,进行动手操作,例如实验、模拟操作等,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思维训练:通过课件提出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5. 总结归纳:通过课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表达。

6. 课堂延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提供一些拓展学习的资源或活动,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1. 观察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思维训练环节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收集学生在课堂中的书面作业或小组讨论的成果,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针对性提问: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课件:包括知识点讲解、动手操作指导和思维训练等内容。

幼儿园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探索与实践一、引言在幼儿教育领域,幼儿园是孩子接触教育的第一站,也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幼儿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实践方法。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1.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在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各种实验和观察活动,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欲望,从而激发创新意识。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幼儿园应该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让孩子可以自由地选择、组合和创造。

这样的环境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其未来的创新奠定基础。

3.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可以设立一些小组讨论或者展示的环节,让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1. 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幼儿园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

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益智游戏,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2. 开展团队合作的活动团队合作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学会和他人合作、沟通和协调,从而培养其思维能力。

3. 提供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幼儿园,教师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思维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毅力,提高其思维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幼儿园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只有在这个阶段,教师们的用心教育和科学引导,才能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未来,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幼儿园能够创新教育理念,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我个人认为,幼儿园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重视实际操作发展学生思维

重视实际操作发展学生思维

重视实际操作发展学生思维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在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实际操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重视实际操作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性。

实际操作是让学生理论知识得以应用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等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实践。

只有亲自动手去做,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比如在化学课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化学反应的过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原理和规律。

实际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实际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相比于枯燥的课堂讲解,学生更愿意去进行实际操作,因为这样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未知的领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际操作可以让学生在感受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让学习不再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收获的体验。

实际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式去深入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实际操作也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探索、实验,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际操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往往需要和同学一起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合作中,学生还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开展动手制作培养幼儿创新思维?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开展动手制作培养幼儿创新思维?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开展动手制作培养幼儿创新思维?1. 活动目标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动手制作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并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2. 活动准备•确定主题: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选择一个适合的主题,如水果拼贴、废品利用等。

•准备材料:根据活动主题,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包括废纸、彩纸、剪刀、胶水等。

•准备工具:确保活动场地有足够的工具和设备,如剪刀、胶水、橡皮等。

•设计活动环节:根据活动主题和时间安排,设计好活动的各个环节。

3. 活动实施3.1 活动引导首先,老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并简单解释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简单的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激发幼儿的动手愿望和创造力。

3.2 材料展示与讲解接下来,老师向幼儿展示准备好的材料,并进行简单的讲解。

讲解的内容包括材料的用途、制作的步骤等。

通过展示和讲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引导他们自由发挥。

3.3 动手制作在动手制作环节中,老师根据准备好的活动方案,指导幼儿进行动手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必要的帮助,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

同时,鼓励幼儿与其他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成果。

3.4 制作展示与评价活动结束时,老师安排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小伙伴和家长。

在展示的过程中,老师以及其他小伙伴可以提出对作品的评价和赞赏,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创作。

同时,老师也可以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指导他们改进和提高。

4. 活动总结与反思活动结束后,老师组织幼儿进行总结和反思。

通过让幼儿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同时,鼓励幼儿思考如何将动手制作的经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5. 活动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活动的效果,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他们对动手制作的热情和参与度来评估活动的效果。

同时,可以向家长征求他们对活动的评价和意见,从而不断改进教研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听《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心得体会

听《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心得体会

听《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心得体会听《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心得体会今天上午听了苏老师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感触颇深,苏老师的有些环节值得借鉴。

; 1、上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苏老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材料,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自己动手操作,并通过操作填表发现问题,这是我以后学习的方向。

; 2、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今天苏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发现问题并自己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 3、将“猜想—验证—归纳”贯穿始终。

整个一节课苏老师都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学生自己猜想、自己验证、自己归纳,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知识老师是教不完的,可是老师教的这种方法却可以受用无穷。

;4、要在有效的训练中拓展思维品质。

本节课教学中学生训练有层次性,有针对性,有梯度,发展了学生思维品质。

训练是什么?是巩固新知,拓展认知,发展思维,运用知识和方法的有效手段。

基于此,苏老师安排了数量并不多但非常有价值的练习,如第1题利用规律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形成了方法的最优化:只用较短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比较,出现了学生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交锋,渗透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了数学价值意识,使整节课前后呼应,结构紧凑,在巩固新知中,加强了运用能力的培养;设计开放性的题,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在思考、迁移、分析中发展了思维品质的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等。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新,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思维深刻性,广阔性都可以得到锻炼。

我希望自己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也能像苏老师一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孩子学会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挥潜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学具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谈一谈我的点滴做法。

一.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

操作学具既可以开发利用右脑,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又能让学生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的内化,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从而达到智慧的生长和创造力的凸现。

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1. 在认知的生长处,实施动手操作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璇图,它表明认识的螺璇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

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螺璇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

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就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伸,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正是认知的生长处,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动手操作。

就以9+3=12为例:(1)①9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②另一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 ③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 (2)①3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②另7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 ③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3)如果老师要你摆出15根小棒,要求一眼就看出多少根,你认为应怎样摆? 有多少种摆法? (4)以上这些摆法中,相同的一步是什么?(凑十)通过以上操作和思考,要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即"从一个数里拿出多少与另一个数凑成十,再加上余下的几得多少",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这种拿法不是唯一的。

新课标下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下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下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里写着这样一句名言:“我听见了,但我可能忘记;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

”这就充分说明了动手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在学生的记忆深处中,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书本上的知识,也不是别人的思想,而是自己思考创造的活动,所以在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富有乐趣地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促进学生思维个性的充分发展,挖掘潜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创造。

【关键字】课程改革动手操作拓展思维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学阶段,实践操作活动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探究新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的动手操作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是课改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

”这一句话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那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我认为:1 营造人人主动参与动手操作的情境氛围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产生,都离不开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而小学生的认识是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动作进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如:故事情境、游戏情景、操作情景等,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设计了“小小超市”游戏活动,分组让同学拿着1元、2元、5元钱去买物品,“营业员”找回零钱,其中也使同学亲身体验了营业员的生活。

课堂也因此焕发了生命力。

2 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动手操作“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

”在漫长的岁月里,劳动创造了手,手的发展又创造了人的大脑。

人手脑并用,才得以从事其他任何动物无法进行的复杂的工作。

教育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动手动脑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动手动脑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动手动脑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动手动脑——提升幼儿的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而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时期。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来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动手,提升创造力动手是幼儿发展创造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亲身实践,幼儿能够将自己的想象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物体或作品。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方法:1. 提供良好的材料和工具为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我们应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工具,如色彩鲜艳的纸张、彩笔、水彩颜料、粘土、橡皮泥等。

这些工具和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尝试各种不同的创作。

2. 鼓励幼儿自由创作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过多的干预和指导。

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作品。

这种自由创作的过程既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又能够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提供合作机会创造力不止于个人,团队合作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为了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一起完成一项任务或创作一个共同的作品。

在合作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协作与沟通。

二、动脑,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动脑能力是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表达、思考、推理和判断等。

以下是几种促进幼儿动脑能力发展的方法:1. 激发观察力观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实验、艺术等形式激发幼儿的观察力。

例如,可以给幼儿一些图片,让他们观察并回答相应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引导思考幼儿时期的思维方式是直观、感性的,我们可以通过引导他们提问和思考的方式,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给幼儿展示一个实物,并引导他们提出相关问题,然后通过思考和推理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创设情境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手工制作活动计划总结

手工制作活动计划总结

手工制作活动计划总结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少年宫手工制作活动计划一、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充分展示学生的想象。

开拓创新,积极思考的能力。

希望通过这项活动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二、学情分析本兴趣小组成员包括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年龄跨度比较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接收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也不尽相同,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因材施教,制定适合学生学要的教学内容,分层次教学,分等级要求。

三、活动目标1.让学生感知到手工制作的创意空间是无止境的,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和创作欲望。

2.形成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尤其是手眼脑的协调运用。

3.让学生懂得制作与生活学习的相关道理;形成自悟的习惯。

4.通过动手制作,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通过艺术美化学生的心灵。

5.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通过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教学内容1.旧饮料瓶,易拉罐的再利用。

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二次创作,装扮生活。

2.纸绳的编制这是利用我们本地资源优势,用家长编制的下脚料编制小动物,小篮子等等。

3.泥塑利用农村做常见的泥巴涅制作品,在图上漂亮的颜色。

4.布艺利用下脚布料等制作作品。

五、教学方法1.鼓励式教学2.启发式教学六、教学特点1.学习及生活习惯的培养。

2.动手能力,手眼脑的协调能力的培养。

3.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未来社会更需要的是创新人才,因此,挖掘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受益终生。

4.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

我们教学中主张给孩子留下的永远是问号,而不是句号。

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学会主动学习。

5.自信心的培养。

手工制作,小东西,大成就。

学生做完作品,拥有的不仅是作品,更有着满满的强烈的成就感。

再适时加上老师及家长的鼓励,让学生感知到原来我真得很棒!6.专注力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小孩子在按照家长要求来做事情,总是心不在焉。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探究实践能力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探究实践能力

3.乙烯受体与双组分调节系统
3.1 细菌中的双组分系统: •双组分系统是由2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一种是传感器,另 一种是反应调节组分。 胞外传入区 传感器 双组分 系统 反应调 节组分 细胞质的组氨酸 激酶结构域
组氨酸残基发生 自身磷酸化作用 可以直接与配体信号 直接作用
接受区
输出区
独立蛋白
含有一个保守的天 冬氨酸残基 下游信号
反 应 调 节 组 分
3.乙烯受体与双组分调节系统
3.2 乙烯受体ETR1蛋白: 胞外传入区 传感器 C端组氨酸激酶 结构域同源序列 接受区 反应调 节组分 ?
•ETR1蛋白在同一 多肽上含有传感 器和反应调节组 分两种结构域。
ETR1蛋白
输出区
•其传感器的C端包含了与 组氨酸激酶结构域同源的 序列,有自身磷酸化的能 力,但是没有找到与原核 生物传入区同源的结构。
3.1双组分系统: 传 感 器
•感受器具有两个区域:细胞外的传入区和细胞 质的组氨酸激酶结构域。感受器的传入区可以直 接与配体信号直接作用。当传入区接受外界信号 时,组氨酸激酶结构域内的一个组氨酸残基可发 生自身磷酸化作用。
•反应调节组分由一个接受器和一个具有转录激活作用 的输出区组成。接受器区含有一个保守的天冬氨酸残 基,上述自我磷酸化后的磷酸基团可通过一个独立蛋 白转给此天冬氨酸残基。而接受器区的磷酸化状态可 通过输出区,影响下游的反应。

RGA蛋白是一类转录抑制因子,抑制GA的信号转导, GAI和RGA基因有82%的序列相同,它们都属于植物特 异性GRAS调节蛋白基因家族。GRAS基因具有很高的 保守性,无论在单子叶还是双子叶植物中,目前已知的 与GA信号转导有关的GRAS基因在N-端都含有DELLA 区域,该区域中17个氨基酸的缺失即能产生矮化的表型 。小麦的Rht-B1、Rht-D1和玉米的d8基因都属于 RCA/GAI同源基因。N-端缺失DELLA区域的Rht和D8 蛋白可以导致小麦和玉米的半矮秆,表明赤霉素信号反 应中DELLA区域的完整性对于RGA/GAI蛋白的活性是 必要的。拟南芥SPY基因是最先揭示的GA信号转导组 分,SPY基因在植物中呈组成型表达,是GA信号转导 的抑制因子,赤霉素信号能够通过抑制SPY基因来激活 RGA/GAI基因。

浅谈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作者:韩瑞芬来源:《学周刊·中旬刊》2015年第03期摘要:动收操作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更容易吸引他们参与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本文从五个方面入手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一、营造动手操作的课堂氛围在学习11——20的数的组成时,我结合一年级学生贪玩、好动的特点,在课堂上使用学具,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具体做法:我先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小棒和皮筋,课上再让他们自由玩小棒,有的学生用小棒数数,有的学生用小棒搭桥、修房子,有的学生用小棒搭学过的平面图形,有的用小棒量桌凳、书本……5分钟过去了,学生的兴趣过去了,有学生不耐烦地问:“韩老师,这节课就玩这个吗,我都玩完了。

”我见时机成熟,大声说;“同学们,老师教你们玩小棒如何?”“好!”他们手握小棒拭目以待。

“请将手中的小棒数出10根捆成一捆。

”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韩老师,我不会用皮筋。

”李聪聪急得快哭了。

“老师教你们!”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移过来,“原来这么简单”。

一分钟过去了,教室里举起了许多小手,“老师,我捆好了”。

就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拉开了序幕,课堂也因此焕发了生命力。

二、把握好动手操作的时机学生的智力发展、应用能力的提高往往借助于动手实践。

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拓展思维,从而使教学中的疑难点变得具体、形象化。

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要求学生对照算式40-28进行学具操作,要从40根小棒里拿走28根,应该怎样拿?个位上的“0”不够减“8”怎么办?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再让学生完整地复述操作过程,结合列竖式讲清算理,顺利地归纳出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这样动手操作,不仅使“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一再减”的算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表象,也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了。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培养动手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培养动手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培养动手能力幼儿园大班是孩子们逐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是十分关键的,因为动手能力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中如何有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动手能力是指幼儿通过用手进行操作、实践,从而实现对事物的认知、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于提升其动作协调性、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动手实践,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其自信心和自主性。

二、编制教学计划1. 制定明确的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前,明确动手能力的培养目标。

例如,培养幼儿使用简单工具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其手眼协调能力和操作技能等。

根据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体验。

2. 选取适宜的教材和资源: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选择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材和资源。

可以利用手工制作教具、模型以及实物进行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3. 设置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例如,制作手工艺品、搭建积木、调制颜料等,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结合游戏和角色扮演:游戏和角色扮演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幼儿能够在游戏娱乐中动手操作,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搭建模型、绘制画作、制作团队活动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动手实践,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5. 培养协作精神:在教学计划中加入合作活动,鼓励幼儿参与团队合作。

通过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增强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例如,小组合作制作大型手工作品、分工合作完成简单实验等,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和交流,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动手能力。

三、课堂实施与评估1. 教师指导与示范:在教学中,教师应起到指导和示范的作用。

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幼儿正确地进行动手操作,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正确的动手姿势和技巧。

家长会发言稿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启蒙

家长会发言稿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启蒙

家长会发言稿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启蒙尊敬的家长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教师和幼儿园工作人员,非常高兴能够在这个美好的时刻与各位家长相聚,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启蒙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方法。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能够培养出有创意、有想象力、具备动手能力的孩子。

这些能力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家长们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环境呢?我给大家分享几点个人经验。

首先,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孩子的思维是丰富而多样的,他们需要一个没有束缚和限制的环境来展示他们的主意。

在家庭中,家长们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开放的玩耍和学习的场所,让他们自由地选择游戏和玩具,同时也鼓励他们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尝试新的方法和创意。

其次,家长们可以给予孩子充足的学习资源和丰富的知识。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到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家长们可以积极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过滤和理解这些信息,培养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家长们也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书籍、玩具和艺术素材等学习资源,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第三,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来完成。

家长们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比如手工制作、烹饪、植物培育等等。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家长们还可以通过游戏来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他们可以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家长们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创意和动手操作的游戏,比如拼图、积木等,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们自己设计和制作一些小玩具或游戏,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最后,家长们也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赞美。

每个孩子都需要来自父母和家庭的肯定和鼓励,这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动手操作拓展思维能力
数学课题石小红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

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

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合作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保护意识过强,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同交流,缺乏合作的经验。

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缺乏集体观念。

这些因素不利于合作能力的形成,因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创造合作的环境和氛围。

例如,新课标一年级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教学时教师引导同桌的学生互相数一数,你数给我听、我数给你听,看谁数得好,并随之对学生说;“哪桌同学愿意在数完后向大家说说你们是怎样数的,老师要奖励数得最完整、最棒的同桌一颗合作星。

”于是,孩子们数得非常认真,你数木马、我数蝴蝶,你帮我检查、我帮你改错,在互帮互助中,学生第一次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以后的每节课,教师都设计一到几次学生合作学习的环节。

日子久了,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回潜移默化地形成合作的意识。

二、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

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
先请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

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有的拼成了长方形,有的拼成了正方形,还有的拼成了平行四边形等。

然后让他们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主人感。

三、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主要的实践活动。

生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智慧在指尖上”,手脑并用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利于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让学生手脑并用的空间,让他们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验证自己创造性想象的思维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一年级教学7的认识,让学生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目的是探究7的分成。

这样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操作、探索,最后教师问“7可以分成几和几”,学生便能很快将物化的知识转为自己的心智活动“7可以分成1和6或2和5或3和4……”。

四、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运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活动内容。

通过实践,既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教学“分类”时,可以让学生将带来的物品(如萝卜、胡萝卜、马铃薯、葱、蒜、苹果、香蕉、雪梨等)分类,想怎样分就怎样分。

大部分学生按水果和蔬菜分成两类,其中有的学生将西红柿分在水果那一类,他们认为,西红柿是可以当水果吃的。

少数学生还能按这些物品是否长在地里为标准来分类:如萝卜、胡萝卜、马铃薯是长在地里的,苹果、香蕉、雪梨是长在树上或树茎上的等等,分类方法多样,这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只要说得有道理,老师都应给予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