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身”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集:什么是受身?
留言:苏渝晶
主题:无标题
时间:2010-11-01
那日,偶然看到这篇在张哲耀学长网志中的文章──让中求胜。
看完后,内心似乎有一种新的体悟和惊奇,但有些问题也油然而生。
希望学长能为百思不得其解的可怜学妹解惑。
1. 让子这样的技巧到底是下下之策(以器官贩卖来说:正方能够救人的利益点)?亦或是因为势在必得(我打赌我的论点绝对比你好)?
2. 让子这样的技巧,是否只有是用在价值性命题?还是政策性命题也通用?
3. 诚如学长文章中所说,当然反方可以质疑正方未必所有中学生均可学习到人生经验,达到利益点。
但学长的策略却是全把利益让给正方,专攻弊害。
这样的模式和方法,在辩论场上去呈现,有何利与弊?
若学长有幸赐教,学妹心中万分感谢(夹带档案:张哲耀学长《让中求胜》原文)。
这封信,是去年收到的。
收到时,只觉得挺怪──看了哲耀的文章有体悟,为何会跑来向少爷问问题呢?
就像是听完张学友的演唱会后,却跑来问刘德华要怎么唱「吻别」一样(还附上一张原声带)。
但今天想写东西时,恰巧翻到学妹这封信……且之前跟哲耀谈的内容,恰巧又相关。
既然这样,就顺便聊聊吧。
辩论中,正反两方,各有其「无可避免」的利弊,这是理所当然的。
故在台上,想向大家证明对方有百弊而无一利,或强调己方有百利而无一弊,就像女明星想向大家证明或强调自己的胸部是真的一样,都是无意义的事。
所以在辩论中,真正的学问不是「怎样打人」,而是「怎样挨打」──面对对方无可否认的优点,与己方无可避免的缺陷时,你因应的态度,将影响着你接下来整场比赛的说服力。
挨打时,常见的一种因应是「攻」,亦即「对方说我错,嘿,但对方也有错!」
于是,对方每讲一次你方缺陷,你就攻击十遍他方弊端(关键句是「我方倒是想请教对方什么什么」),问的越犀利火爆越义正辞严越好,最好是能逼到对方终于受不了,退去想解释他那无法解释的问题……那,你就没问题了。
在台上,这种手法传递的讯息很明显:没错!打辩论,不是要解决问题的,因为辩论的问题,都是无解的。
所以我们来,只是来比谁反应快、气势强的。
而观众与裁判,则会以同样的心情,去看待他们在讲到己方利益时,那种貌似悲天悯人般的「价值升华」。
挨打时,常见的另一种因应是「守」,亦即「对方说我错,可是,我没错!」
于是,对方每讲一次你方缺陷,你就解释一次那不相关(关键句是「对方误解了我方的意思」),解释的越幽默风趣越理所当然越好。
同一个问题,用同样几句话,解释了四五次后,就可以开始反过来责怪对方为什么老爱问这个问题……那,你就没问题了。
在台上,这种手法传递的讯息很明显:的确!打辩论,不是要解决问题的,因为辩论的问题,都是无解的。
所以我们来,只是来比谁立场更坚定、更嘴硬的。
而观众与裁判,则会以同样的心情,去看待他们在讲到对方缺陷时,那种貌似痛心疾首般的忧国忧民。
挨打时,常见的再一种因应是「走」,亦即「对方说我错,嘿,但我也有对的!」
因此,对方每讲一次你方缺陷,你就把话题转到其他优点(关键句是「对方怎么老爱谈什么什么,都不看什么什么」),转的越词藻华丽越引经据典越好。
凡是对方抛过来的质疑,一句都不要搭腔,等两三回后对方终于忍不住换了问题……那,你就没问题了。
在台上,这种手法传递的讯息很明显:对!打辩论,不是要解决问题的,因为辩论的问题,都是无解的。
所以我们来,只是来比谁稿子更纯熟、更押韵的。
而观众与裁判,则会以同样的心情,去看待他们在讲到正经议题时,那种貌似旁征博引般的滔滔宏论。
唉,辩论,就像人生……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怎么去,就怎么回啊。
因此挨打时,我最欣赏的因应是「受」,亦即「对方说我错,嗯,我是有错,那然后呢?」
哲耀这篇《让中求胜》,正是先将能受的,都受了,以此为前提,再去想架构。
这手法,学弟戏称是围碁的「让子」,少爷惯叫做柔道的「受身」,所指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辩论时,对方攻,坦然受,姿态比较好。
姿态好的人,再要讲什么话,听的人,就容易觉得中肯。
被质疑时,愿意受的一方,等轮到他去质疑对方时,对方再想「攻」、「守」、「走」,姿态就难看了。
正如子申在比赛中曾调侃的:「喂喂,我方都承认我方缺点了,怎么轮你们就怕成这样啊?」
更何况利弊这种事,有舍,才有得。
正因大方承认了「打工的确有很多好处」,之后,等你谈起「故得把这个好处留给更需要的人」时,就可以借力使力了。
承认缺点,换取姿态,再挟着姿态,推动角度,好让原本的缺点,变成另一个优点的理由──学妹啊,这既不是什么「下下之策」,也不是因为「势在必得」。
打政策辩论出身的,强调举证──所以不会攻,不会走;在价值辩论中,守的又难看。
但也由于务实,因此想学着去诚诚恳恳的「受」,心态上倒是挺容易的。
至于「受」的技巧,下次有机会再聊吧。
最后,附上《让中求胜》原文……他的手法,确实另有一种玩Game的趣味。
「辩题的全称是?」
「中学生课余兼职利大于弊/中学生课余兼职弊大于利。
」
「我们先挑个持方。
」
「那反方。
」
「弊大于利。
嗯……我们让子让多少会让到输?」
「什么意思?」
「正方的利益,我们承认了多少会打输?」
「嗯……」
「有什么高见?」
「没有。
」
「那我想想看。
」
「嗯……」
「嗯……」
「嗯……」
「嗯……」
「嗯……」
「全部让掉好了。
」
「什么意思?」
「能让的都让掉好了。
正方说:课余兼职能增进社会历练,我们就承认。
能学习人际交往也承认。
能学习时间规划也承认。
能学习情绪管理也承认。
能兼顾课业也承认。
通通都让掉好了。
」
「那弊害呢?」
「中学生的利益……就是社会的弊害。
」
「什么意思?」
「我们只打一个点:就是中学生课余兼职,会排挤到中辍生的就业。
所以中学生兼职的利益,等于是害中辍生失业的弊害。
因为中辍生比中学生更需要就业,所以就整个社会而言,中学生兼职弊大于利。
」
「为什么中学生会排挤到中辍生的就业?」
「中学生就是中学念一念,还没念完的人。
中辍生呢,就是中学念一念……也没念完的人。
两者差不多,职场开给他们的工作一定有很多重迭。
我们鼓励中学生出来兼职,难免竞争掉一些中辍生。
」
「那为什么中辍生比中学生更需要就业?」
「中辍生之所以中辍,理由可能有三种,一个是主观的动机,两个是客观的能力。
第一种,是没有意愿就学,所以中辍。
不想求学的人,如果不当米虫,当然要出来求业。
一个比较想求学的人,干嘛跟一个非常想求职的人抢工作?」
「有道理。
」
「第二种,是智力有问题,所以中辍。
念不了书,总该在职场有一技之长,才能安身立命。
一个能念书的人,干嘛跟一个念不了书的人抢学习机会?」
「有道理。
」
「第三种,是经济有问题,家里太穷,所以中辍,那当然要出来承担家计。
一个有钱念书的人,干嘛跟没钱念书的人抢钱?所以中辍生比中学生更需要就业。
」
「有道理。
那为什么我们要用社会的角度来看,而不是用中学生的角度来看?」
「因为『中学课余兼职』,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希望用更全面的宏观视野,来衡量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就好像『妇女就业』或『高龄者二次就业』,我们在分析时,不能只拘泥于妇女或高龄者的角度。
或者另一种说法:对行为的当事人而言,在采取行动的当下,一定深信自己是利大于弊,所以我们应该超越当事人的观点,用旁观者的角度,重新观察所有受影响的层面。
」
「我觉得在实然上有问题。
就算中学生抢走一些工作机会,可能因为工作够多,也未必导致中辍生的失业。
也就是说:粥太多,僧太少,就算来几个道士抢饭碗,还是饿不死和尚。
」
「有道理。
」
「事实上,中辍生就是社会人士,他的就业机会,一定远远超越中学生所能兼职的范围。
换句话说,中辍生的就业大饼够大,分几粒芝麻给中学生,其实没差。
」
「有道理。
」
「精确来说:中辍生的空档非常多,而且没有课业分心,也不需要为了期中考,周期性地请假。
对老板而言,一定比较想聘用一个比较稳定,又比较有机会和意愿受训的员工。
总之,中辍生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应该远胜过中学生。
中学生恐怕很难抢走中辍生的饭碗。
」
「有道理。
那只好限缩弊害了。
我们只能打一种特定的中辍生,就是必须兼职工作,才有主观意愿和客观能力回来念书的中辍生。
」
「这种人听起来很少。
我们受害者的人数会比不赢获利者的人数,总的来说就无法弊大于利。
」
「『量』会打输,那就比『质』。
中学生能从兼职中获利,但就算不兼职,也无害。
那些中辍生能从就业中获利,而且失业会有害。
所以中学生兼职的利益是可
有可无的利益,中辍生失业的弊害是不可忍受的弊害。
为了给中辍生雪中送炭,我们要割舍让中学生锦上添花。
」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
「你说。
」
「学长心里真的是这样想的吗?」
「很多人输比赛以后,会自称『GG』。
你知道『GG』是什么吗?」
「不知道。
」
「《世纪帝国》的玩家,如果战败,为了表现风度,会向赢家致意说『Good Game』!后来就简称『GG』。
」
「我觉得学长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
「你的问题是什么?」
「学长心里真的是这样想的吗?」
「这是个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