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道区农业生产模式研究以聊城市为例

合集下载

聊城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聊城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聊城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问题研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乎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

聊城市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农业产区,在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聊城市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其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土壤肥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其次,交通便利,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再者,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一大制约因素。

部分农村地区的水利设施老化,灌溉效率低下;田间道路狭窄,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作业;电力供应不稳定,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聊城市拥有一些农业龙头企业,但总体规模较小,带动能力有限。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多数农产品仍以初级产品形式销售,附加值低。

农业产业链条短,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制约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农业科研投入相对较少,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率低。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农民获取新技术的渠道有限,导致先进的农业技术难以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农业劳动力素质亟待提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人和妇女,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接受新技术、新理念的能力较弱。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漏洞。

部分农产品存在农药残留超标、化肥使用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针对以上问题,为推动聊城市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政府应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加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聊城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探析

聊城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探析
维普资讯
现 代 农 业
聊城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探析
豳 李 红
农 目导可 发经在新 业标下持 展引的续 循济一 环是 种
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它
路发 达 。区位及 自然 条件优越使 得
循环 农业体系更容 易建立 。聊城 市 可分 为三个生态 区 :南 部沿黄 生态
发展农业循 环经 济 聊城市位 于 山东省 西部 ,黄淮 海平原 的中部 , 气候温和 , 雨量适 中 , 土壤肥 沃。动植物资源较丰富 , 具有 生态系统多样性。交通便捷 , 高速公
水 利等诸 方面 的研 究体 系。研究范
围涉 及农 、 、 、 个部 门 。另外 林 水 各
有农 林类 高校 1 , 些 都 为循环 所 这
二 、 城 市发 展 农 业 循 环 二聊 经 济存 在 的 问题
区域 之 间循环 流动 , 到平 衡 。通 达
过对 传 统 的初 级 循 环 农 业 模 式 进 行 研 究改 进 , 使之 适应 现 代农业 的 发展进程 。聊城市 具有较 强的科研 能力 , 目前 已形成 了国家 、 、 省 市三 级所 属 , 及农 、 、 、 、 机 、 涉 林 牧 渔 农
要求把农 业生产活动纳 入 自然循 环
过程 中 ,所有的原料和 能源都能在
区 、西部 黄河故道生 态区及 中部 生
态农业发展区。 由于地理 、 气候条件 、
这个不 断进 行的经济循 环 中得到合 理 的利用 ,从 而把经济 活动对 自然
环 境 的 影 响控 制 在 尽 可 能 小 的程 度; 经过相 当长 一段时 间的努 力 , 使 农业增长转变 为生态正增 长 ,实现 人类与生态 的 良性循环 。近年来聊 城市农 业发展 迅速 ,但人均 资源 占 有量少 , 消耗量又很大 。因此按照科 学发展观 , 建设 资源节约 型农 业 , 发 展农业 循环, 为 农业循环 经济 的发展积 累了经验

山东省聊城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之举措

山东省聊城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之举措

山东省聊城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之举措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山东省聊城市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索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道路,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本文将探讨山东省聊城市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所采取的举措,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推进农业机械化1.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聊城市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推动农业生产从传统的人工劳动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变。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2.推广新型农机具。

聊城市引导农民购置和使用新型农机具,鼓励农机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采购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二、推进绿色农业发展1.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

聊城市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种植技术,包括无土栽培、水培、有机栽培等先进的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推广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聊城市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通过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三、发展农业休闲旅游1.建设乡村旅游景区。

聊城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建设乡村旅游景区,推动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2.开展农家乐、采摘园等休闲农业项目。

聊城市开发农家乐、采摘园等休闲农业项目,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玩的场所,带动农业新业态的发展,实现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聊城市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农业龙头企业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2.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聊城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整合农业生产要素,加强产业链条的延伸,推动农业产业由散乱不规范向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转变,实现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聊城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聊城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聊城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问题研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乎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在新时代背景下,聊城市积极推动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一、聊城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近年来,聊城市在现代高效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高标准农田面积逐步增加,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涌现出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了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一定进展。

引进和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明显。

如莘县的蔬菜、冠县的梨、阳谷的肉鸡等,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

二、聊城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农业产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聊城市有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总体数量较少,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多数农产品仍以初级产品形式销售,缺乏深加工和品牌化运作。

2、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相对较少,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率低。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健全,农业技术服务难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接受和应用能力较弱。

3、农业基础设施仍显薄弱部分农村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灌溉条件差。

农村道路建设滞后,农产品运输不便。

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推广应用不足。

4、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农业发展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

农业保险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无法有效抵御农业生产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5、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土地流转存在一定困难,土地分散经营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土地流转程序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容易引发土地纠纷。

山东省聊城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之举措

山东省聊城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之举措

山东省聊城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之举措山东省聊城市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地处京杭大运河南端,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入推进,聊城市农业产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优化和提升,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从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产业合作等方面介绍山东省聊城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之举措。

一、政策扶持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省加大了对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支持力度,聊城市也得到了相应的政策扶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土地利用等方面,为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保障。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引导农民种植新品种、新技术;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和应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先进农业示范园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聊城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聊城市农业部门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一方面,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推广高效、绿色、生态的农业生产技术;积极开展科技示范推广,组织农民参观学习,并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通过技术创新,聊城市农业实现了新旧动能的有效转换,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更多活力。

三、农业产业合作农业产业合作是促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途径。

聊城市农业部门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产业链整合,促进农业生产和加工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加强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推动农产品销售的多元化和跨区域化。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聊城市农业产业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促进了农业新旧动能的转换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聊城市农业部门积极调整农业供给结构,促进农业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山东省聊城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之举措

山东省聊城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之举措

山东省聊城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之举措山东省聊城市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县。

近年来,聊城市逐步打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农业新旧动能的转换。

一、发展特色农业聊城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推广种植高品质小麦、高粱、鲁黑、蜜桃、沃柑等优质农产品,提高产品品质,增加附加值。

同时,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示范区,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益。

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聊城市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探索引入生物技术等现代技术,提升农产品安全、品质、产量和效益。

此外,利用新技术推进农产品物流、销售等环节的创新。

三、促进农民增收聊城市通过政策引导和技能培训等措施,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支持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开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形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挖掘京津冀等国内外市场,带动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四、推广绿色农业聊城市大力推广绿色农业,鼓励农民采用环保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构建可循环利用的农业生态系统,采用无农药、无污染的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加强农业废弃物、农业排放的回收利用等环保措施。

五、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聊城市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建设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区、农村机械化服务站等设施,推广农业物流配送服务,促进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六、开展农业扶贫工作聊城市将农业扶贫作为重要任务,依托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等农业扶贫项目,加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总之,聊城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升级为牵引,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资源节约和环保为基础,推动农业生产模式、管理模式、经营模式、服务模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和转型,努力构建现代化、高效率、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

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

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

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10.23•【字号】聊政办字〔2019〕36号•【施行日期】2019.10.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立健全森林等生态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业新聊城”和“生态聊城、美丽聊城”建设,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9〕131号)要求,结合我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巩固期的实际,经研究,现就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行林长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组织体系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障有力的保护管理新机制。

(一)分级设置林长。

全市设立总林长,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为副总林长。

结合我市实际,在黄河生态林区(以东阿黄河森林公园为核心区)、黄河故道马西生态林区(以莘县马西林场为核心区)、黄河故道西沙河及鲁冀边界生态林区(以冠县毛白杨林场为核心区)、黄河故道北沙河生态林区(以高唐清平林场、茌平菜屯林场为核心区)等重要生态区域设立市级林长,由市级领导担任,总林长和副总林长分别兼任市级林长,明确一个部门(单位)为联系单位,负责落实林长安排事项和工作任务。

所涉及县(市、区)、乡(镇、街道)负责同志分别担任相应林长。

市、县(市、区)设立林长制办公室。

市林长制办公室设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

县(市、区)总林长、副总林长、林长及林长制办公室设置方式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豫东黄河故道农林复合生态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豫东黄河故道农林复合生态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Ab t a t W ih t e e a s r c : t h x mp e o i n y a it c fS a g i i o a e h a to n n p o i c , h l f a g u n d s r t h n q u c t l c t d i t e e s fHe a r v n e t e L i o y n
c a n l ft eYel w v ri a t f na r vn e l h at r f o e t t r a tdwihc o s h n e h l o o Rie t e n he s o He np o i c : t ep te o r sr i e pln e t rp n f y n
XIGu — n i- g — pi
( p rme to gn e igMa a e n , n n Unv ri De a t n f En i e rn n g me t He a ie st y
o n n ea o n c , h n z o 5 0 2 Ch n f Fia c ndEc no f s Z e g h u4 0 0 , i a) i
维普资讯
第2 8卷第 2期 20 6月 8年 0
河 南 林

科 技
Vo1 2 No.2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Jun. 20 0 8
J u na o He a Fo e ty S i n e a Te h o o y or l f nn r s r c e c nd c n lg
豫 东黄 河 故 道 农林 复 合 生态 模 式 经 济 效 益 分析
席 桂萍 (,I f q柯财经 学 院工程 管 系 ,郑州 4 00 5 02)

黄河故道区农业生产模式研究——以聊城市为例

黄河故道区农业生产模式研究——以聊城市为例

黄 河故道 区农 业生产模 式研究一 以 城 为 聊 市 例
张重 阳 , 英 华 , 洪 海 (城 学 境 规 学 ,东 城20) 林 路 聊 大 环 与 划 院山 聊 55 29
摘 要 : 区域 开发 的 角度 , 从 对聊城 市黄河故 道 区的环境 特征 、 业生产存在 的问题等 进行 了分析 , 对黄 河故道 区的环境特 征及 农 针 农业发展 现状提 出 了: 机循环 生 态农 业发展模 式 ; 有 生态观 光农 业发展模 式 ; 果一 菜复合 栽培 农业 生产模式等 三种不 同的农 业 生
1黄 河故道 区 自然环 境特征 型多为风 沙土及潮 土 , 质地 多沙 , 肥力较低 。 质河槽地面积为 砂 11聊城 市黄河 故道 的分布 . 5 .4万亩 , 26 占全 区总 面积 的 4 1 ' .%【 ] 。另外 , 聊城市黄 河故道还 聊 城市地处 黄 淮海平 原 的西 北部 , 靠近黄 河历 史上频 繁决 有 背河槽状 洼地 、 浅平 洼地 、 平坡 地等微地貌类 型。 缓 口的河 南省 浚县和 滑县 , 黄河 在历 史上 曾有 6次大 改道其 主流 13气候 特征 . 曾长期 流经该 地 区 , 史前 禹河故 道到 明清故 道在该 区均有 分 从 聊城市处 于暖温带 季 风气候 区 , 四季分 明 , 霜期长 , 区 无 全
14土壤 特征 .
河 滩 高地 , 由古 黄河 泛滥 主流 两 侧 冲积 而成 , 是聊 城市 黄 黄河故道 区 的土 壤是在 黄河 沉积母质上发 育而成 。 由于黄 河 故道 区最 主要 的地 貌类 型 ,主要 分 布在 马颊河 以西 的临清 、 河水 携带 了大 量 的泥 沙 , 以粉 沙粒 为主 , 当流 速减慢 或河 流决 冠 县 和莘 县 三 县 市 ,总 面积 4 21 亩 , 占全 市 总 面 积 的 堤 时 , 1. 9万 泥沙大量沉 积 。 根据机械沉 积分异随 流速 降低 , 碎屑颗粒 3 .%。由于河滩 高地相 对较 高 , 表径 流排泄 畅通 , 1 8 地 地下潜 水 按 大小不 同作 有规 律 的沉积 : 近源 处粗 颗粒先 沉积 , 细粒 被搬 埋 深一 般为 6 8 水 质较好 ,  ̄ m, 矿化 度 05 10克 , , 本无 涝 运到 远源处沉 积 , .~ . 升 基 即按 砾石一 砂一粉 砂一 粘土 的顺序分 布。黄 碱 灾 害 , 干旱威 胁严 重 。 受 土壤类 型多 为脱潮 土和潮 土 , 质 河故 道 区从 砂质河槽 地到 背河槽 状洼地 , 表层 土壤 的分布顺序 大体 地 为沙 壤土 和轻壤 土 , 适宜种 植耐 旱 的粮食作 物及林 果等 。 由 是 : 沙土类一 脱潮 土一潮 土一盐潮 土一潮 盐土一湿潮 土 。其 风 于该 区域 地势 较 高 , 主要 依靠 井灌 和 天然 降水 , 水灌 溉 比较 中沙土 类面 积约 4 .6万 亩, 引 14 占全 区土壤 面积 的 41 这 种土 .%, 困难 , 因此 , 干旱 和土壤 沙化是该 区域农业 发展 的制约 因素 。 类 质地松 散 , 构性 差 , 侵蚀 力差 , 水保 肥性能 差 , 壤肥 结 抗 保 土 12 2决 口扇形地 .. 力低 , 制约黄 河故道 区农业发展 的主要 因素 。 是 决 口扇形地是 黄河决 口骨 干支 流 冲积 形成 的 , 黄河决 口泛 15植 被特 征 是 . 道 的首 端 。黄河携 带大 量 的泥沙 , 冲破堤 岸 , 速大 减 大量 泥 流 黄河 故道 区立地 条件 比较复 杂 , 根据黄河 故道沙化 的 自然 沙 沉积 , 如扇 面 , 形态 故称为决 口扇形 地 。总 面积 4 . 64 6万亩, 特点 , 占 可将立 地类 型划分 为 3类: 一是黄 河故道沙 区 , 生态 环境 全 区总 面积 的 36 主要分 布在 高唐 、 平和冠 县 。在决 口扇 特 点 为沙化 严 重 、 .%, 茌 土壤 水 肥条 件 差 , 生物多 样 性贫 乏 、 树种 单 形地内, 地面起伏不平, 有连绵的沙丘、 冲沟。土壤质地均为沙 植 被覆 盖率 低 , 境 承载力 差 ; 环 二是 黄河故 道沉 沙 区 , 生态 质土, 保水 、 肥能力 差 , 风沙危 害 。该 区发展农 业 的主 要 环境特 点为土 壤水肥 条件较差 , 利于植 被恢复 , 保 常受 有 但稳 定性差 , 限制 因素是土壤 脊薄 、 保水 能力差 , 局部 易积 水成 涝 , 成轻 度 环境 承载力弱 ; 是沿黄 河两岸 、 套地 区 , 态环境特 点为立 造 三 河 生 盐化。 地条 件相对较 好 , 区域 分散 , 来水量影 响稳定性较 差 , 但 受 以耕 123砂质河 槽地 .. 作植 被为 主嘲。 砂 质河槽地 , 由黄河 泛滥 主流 冲积 而成 。 的槽状 明显 , 有 如 2黄 河故道 区农业发 展存在 的问题 高唐县 三十 里铺 的马颊 河东侧 , 两岸 高差 23 有 的槽状 已模 2 1土壤退 化 日益严 重 ,  ̄m, . 耕地 面积逐年减少 糊 不清 。 区地 势低洼 , 季易积水 , 该 雨 并有 盐碱化威胁 。 土壤类 黄河 故 道 区 土壤 退 化 主要 表 现 在水 土 流失 、 土地 沙 化及

构建“田长制”新格局,筑牢耕地“保护墙”——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

构建“田长制”新格局,筑牢耕地“保护墙”——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

构建“田长制”新格局,筑牢耕地“保护墙”——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发布时间:2022-04-26T02:35:23.922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5卷第1期作者:孙和颜1,曹景山2,田原3,王成奇4 [导读] 耕地是自然资源,数量有限且珍贵。

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保护耕地孙和颜1,曹景山2,田原3,王成奇4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济南市,250013耕地是自然资源,数量有限且珍贵。

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保护耕地,特别是耕地产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会议上强调,耕地就是动物中的大熊猫、人类的眼睛一样珍贵,要加强保护,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于粮食消耗也大,粮食安全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要确保中国的碗装中国的粮,关键在耕地。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和载体,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是碰不得的底线,更是政治任务。

2021年4月,自然资源部出台了完善耕地保护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采取多种保障措施和有效手段,推动建立“田长制”。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施耕地保护“田长制”,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

聊城市结合本地实际,聚焦耕地保护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全面推进“智慧田长”为抓手,建立健全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由村“两委”班子成员为田长的耕地保护新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建立上下贯通“保护网”。

聊城市组织建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市、县、乡、村四级明确分工、上下协同,各司其职。

县级人民政府总负责本行政辖区范围内耕地保护责任目标,乡镇级人民政府对落实督促村级田长履职尽责、落实考核奖惩以及处置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情况具体负责;农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的基层组织单位和团体,普遍建立由村“两委”班子成员为主要负责人的基层田长,重点负责组织开展国家有关耕地保护政策法规宣传、监督预防改变耕地用途的行为和情形、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改变耕地用途的行为及时制止和上报等多项任务,将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具体地块。

黄河故道调研报告

黄河故道调研报告

黄河故道调研报告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流。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和历史。

然而,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的故道逐渐形成并且在多年的河道迁移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黄河故道的资源,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集中在黄河故道的三个主要部分进行,分别是河南省的兰考、河北省的永年和山西省的运城。

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对黄河故道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评估。

在兰考地区,我们参观了黄河故道保护区和当地的博物馆,了解了黄河故道的历史和文化。

黄河故道保护区内的自然景观非常壮丽,有着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和水生植物。

保护区内还保存了大量的黄河文化遗址,如古代战争堡垒、古代水利设施等。

在兰考的调研中,我们认识到黄河故道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旅游资源,应该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

在永年地区,我们重点调研了黄河故道的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

由于黄河故道是历史上黄河迁移的痕迹,周围的土地非常肥沃,适合农业生产。

永年的农民利用黄河故道的沙滩和黄河水灌溉农田,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

然而,由于河道迁移的不可控性,居民的生活环境也面临一定的安全风险。

通过调研,我们建议加强黄河故道的生态治理,保护好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

在运城地区,我们主要调研了黄河故道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

黄河故道的湿地生态系统非常丰富,拥有丰富的水生植物和鱼类资源。

当地的渔民们利用黄河故道进行捕鱼,从中获取了生计。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捕捞和污染等。

通过调研,我们建议加强对黄河故道生态系统的保护,并制定相应的捕捞管理政策,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黄河故道调研报告总结了兰考、永年和运城三个地区的调研成果。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黄河故道的资源,我们提出了加强保护工作、提高居民安全意识、制定渔业管理政策等建议。

希望这份调研报告能够为黄河故道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山东省聊城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之举措

山东省聊城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之举措

山东省聊城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之举措山东省聊城市作为农业大省,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以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

下面是关于山东省聊城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之举措的详细介绍。

一、发展现代农业山东省聊城市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聊城市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主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现代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山东省聊城市注重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农村产业转移,并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进亩均产值提升工程,实现农业从规模经营向效益经营的转变。

三、发展农村电商山东省聊城市积极推广农村电商,打破传统营销模式和渠道,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产品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建设和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四、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山东省聊城市注重农业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生态修复,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度,推广农田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

五、培育农民新职业山东省聊城市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培育农民新职业。

通过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加大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发展农家乐、农产品深加工、特色旅游等新兴产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山东省聊城市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以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的增收致富。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农村电商、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培育农民新职业等举措,聊城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山东省聊城市生态农业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

山东省聊城市生态农业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
安徽 农 业 科 学 。ora f n u A .Si20 3 (9 :27—95 Ju l o hi n A c.09,7 1 )9 4 20
责任编辑
马 卫鹏
责 任校 对
张 士 敏
山 东 省 聊 城 市 生 态 农 业 现 状 及 发 展 模 式 研 究
陈永金, 林英华, 刘加珍 (城 学 境 规 学 ,东 城20 ) 聊 大 环 与 划 院山 聊 55 29
发展无公 害蔬菜大 棚 4万 个 , 无公 害蔬 菜面 积达 到 53 3 3 3 . h 新技术使用 和新 品 种推广 面积达 到 1万 h m, m 。无 公 害
蔬菜瓜果 的年产 量达到 2. 万 t 45 , 产值 49 . 亿元 。
12 聊城市发展 生态农业的 S . WOT分 析 S T分析法是 WO
Absr c Bae n t tae i n lsso W OT,te sr n t ,we k es,o p ru iisa dt raso c lgc giut r e eo me t ta t s d o he srtgca ayi fS h te ghs a ns p o tn t n e t f e oo ia a rc lue d v lp n e h l i io h n t r ic se . Ac o dn o te rgo a cu i fLa c e g Ci n La c e gCiywe eds u s d c r ig t e in a ta t o io h n t h l l y y,dfee tmo eso c lgc g ul r r i— i r n d l fe oo ia a c t e wee ds l u c se . An o u g sin n o ne me s rsfrp o t g te d v lp n fe oo ia giutr r u owad usd d s mes g eto sa d c u tr a u e o rmoi e eo me to c lgc a rc l ewe ep tfr r n h l u Ke r s Ec lgc la rc lu e;S OT n y i;Mo e ;Re in c n my y wo d oo ia g iutr W a a ss l dl go a e o o l

聊城市农业产业结构模式研究

聊城市农业产业结构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林英华(1976-),女,山东临朐人,在读硕士,讲师,从事人文地理学研究。

收稿日期2007-01-181农业产业结构的内涵农业产业结构也称为农业生产结构,是指一定地域(国家或地区或农业企业)的农业各产业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它是农业生产力合理组合和开发利用方面的基本问题。

农业产业结构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生产结构,主要表现为不同生产部门如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之间的比例;二是产品结构,主要表现为同一生产部门中不同产品之间的结构,如种植业中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作物之间的比例;三是品种结构,主要表现为某一产品中不同品种之间的比例,如小麦中的硬质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比例,大豆中转基因品种与非转基因品种的比例等[1]。

所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包括3个层次构成比例的变化,而不仅仅是某一层次的变化。

各个地区因为自身条件不同,农业发展的重点也不同,应重点发展那些能发挥自身优势的产业,或者对其他部门能产生较大带动作用的产业,从而形成不同的农业产业结构模式。

2聊城市农业产业结构模式2.1聊城市农业自然条件聊城市位于山东西部,京杭大运河畔,与冀、豫两省交界,区位独特,自然条件优越。

聊城市现辖9个县、市、区,全境8590km 2,耕地面积55.33万hm 2,全市总人口557.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1.31万人,农业人均耕地约0.10hm 2。

全市有效灌溉面积49.33万hm 2,约占耕地面积的89.2%;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26.67万hm 2,占耕地面积的48.2%以上。

聊城是农业大区,垦殖历史悠久,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2.2聊城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聊城市经历过2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第1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粮棉一起抓,重点抓棉花”的工作方针的指导下,全区粮棉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第2次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区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林、牧、渔各业的全面发展。

聊城市农业产业结构模式研究

聊城市农业产业结构模式研究
林英华 (城 学 境 规 学 ,东 城20 ) 聊 大 环 与 划 院山 聊 55 29
摘 要 聊 城 市是 农 业大 区 , 年 来狠抓 农 业产 业 结构调 整 , 近 促进 了农 、 、 、 林 牧 渔各 业的全 面发展 , 成 了蔬 菜 、 形 林果 、 牧 、 畜 水产 四 大 主 导 产业 。同时 , 城 下属各 区县立足 自身条件 , 特 色农 业 , 聊 发展 形成 了各具特 色的农 业产业 结构 新模 式。分析 了聊 城 市农 业产业 结 构 调整 中存在 的 问题 , 并提 出应采 取 的对 策。 关 键词 农业 产业 城 市 产 农 聊 中图分 类号 F2 31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0 — 6 20 )6 04 00 5 76 1(0 72 —8 1— 2 1 1
St udyo t u t r lM o l iulur nd s r Lio h ngCiy n S r c u a de Agrc t a I u t yi of l n a c e t
L N Y n -u ( o ee f n i n e t n l nn , i h n n e i , i h n , h d n 5 0 9 I ig a C l g v o m n a d a igLa eg i r t La e g S a o g2 2 5 ) h l oE r Pn c o U v sy o c n A s a t La h n bg g c l r r , h hs esdo g cl r rcu du m n a dp m t e vr l ee p e tn b t c i e g s i a r ut a ae w i r e na r ut a s u tr a js e t r o dt ea vl m n i r c o i a i ul a c ts i ul t l a t n o e h o l d o

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初探

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初探

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初探
张锦华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年(卷),期】2006(000)010
【摘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要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围绕这一建设原则,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坚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城乡经济发展矛盾最突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薄弱、农民经济生活状况最贫困的地区之一——黄
河故道地区,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农业综合开发,较好地改变了该地区贫困落后面貌,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张锦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发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关于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的调查 [J],
2.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绩效评价 [J], 徐国华;韦飞
3.省政府关于加快黄河故道地区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 [J], ;
4.江苏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黄河故道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J], 无
5.江苏省黄河故道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在徐州召开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谷地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黄河谷地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基于自然地理要素的黄河谷地生态农业模式分析--以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为例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0.引言 (1)1.生态农业的兴起、发展和意义 (1)1.1生态农业的兴起的动因···················1.2国内外生态农业的发展···················1.3黄河谷地的生态农业·····················2.研究区概况·······························2.1气候条件·······························2.2土壤及植被状况·························2.3水文状况·······························2.4植被类型·······························3.生态农业模式·····························3.1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3.2生态农业模式···························3.3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进展·················3.4该地区生态农业模式总体布局分析·········3.4.1生态农业模式建立·····················3.4.2生态模式管理运行和技术革新···········3.4.3生态农业模式效益分析·················4.生态农业模式的的优点和不足···············5.总结···································参考文献·································摘要:本文以循化县为例,对黄河谷地在发展生态农业时所应采取的模式进行选择及设计。

山东黄河故道风沙化土地杨农间作生态经济效益研究的开题报告

山东黄河故道风沙化土地杨农间作生态经济效益研究的开题报告

山东黄河故道风沙化土地杨农间作生态经济效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山东省位于我国26个黄河干流流域之一,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故道是黄河历史演变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古老河道,也是黄河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故道的土地逐渐发生风沙化,并且日趋严重。

为了有效防治黄河故道的风沙化,保护山东省的自然生态环境,探讨黄河故道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本文选取了在黄河故道地区进行杨树与农作物间作种植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本文根据黄河故道风沙化土地的实际情况,选取杨树与农作物间作进行研究,旨在探究该模式对黄河故道地区的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的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考察,探究杨树与农作物间作的植被建设和土壤改良效益;二是通过实验研究,分析杨树与农作物间作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黄河故道地区的土地风沙化程度和植被状况,评估杨树与农作物间作对土壤改良和植被建设的影响。

其次,通过实验研究,分析杨树与农作物间作对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影响,了解该种植模式的可行性和优劣势。

四、预期结果及贡献本文预计可以得到以下结果:一是分析杨树与农作物间作的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新模式下的可持续农业发展解决方案。

二是对黄河故道地区的土地风沙化防治提供参考,促进当地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

三是为其他地区探索类似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五、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文献调查和实地考察,预计用时1个月。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预计用时2个月。

第三阶段:论文撰写和修改,预计用时1个月。

总计划时间为4个月,具体进度如下:第一阶段:第一周:选题、明确研究方向和目的,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周:文献搜集、查找相关研究文献,制定文献分类。

第三周:文献阅读、了解黄河故道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故道区农业生产模式研究——以聊城市为例2012年08月06日09:21 来源:《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年第1期作者:张重阳林英华路洪海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2 摘要:从区域开发的角度,对聊城市黄河故道区的环境特征、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针对黄河故道区的环境特征及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有机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果—菜复合栽培农业生产模式等三种不同的农业生产模式构想,为黄河故道区农业可持续开发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黄河故道,环境特征,农业生产模式,聊城市1 黄河故道区自然环境特征1.1 聊城市黄河故道的分布聊城市地处黄淮海平原的西北部,靠近黄河历史上频繁决口的河南省浚县和滑县,黄河在历史上曾有6次大改道其主流曾长期流经该地区,从史前禹河故道到明清故道在该区均有分布。

迄今为止,聊城市尚遗留两条明显的黄河故道,一条系公元前602年的禹王黄河故道,位于莘县—冠县—临清—高唐一线;另一条为黄河第二次大迁徙留下的故道,位于阳谷—东昌府区—东阿—茌平一线[1]。

在自然环境上黄河故道区形成了独特的地理单元。

聊城市黄河故道区域总面积约2909.21km2,占聊城市总面积的33.3%,是聊城市农业主要分布区。

1.2 主要微地貌类型1.2.1 河滩高地河滩高地,由古黄河泛滥主流两侧冲积而成,是聊城市黄河故道区最主要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马颊河以西的临清、冠县和莘县三县市,总面积412.1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1.8%。

由于河滩高地相对较高,地表径流排泄畅通,地下潜水埋深一般为6~8m,水质较好,矿化度0.5~1.0克/升,基本无涝碱灾害,受干旱威胁严重。

土壤类型多为脱潮土和潮土,表层质地为沙壤土和轻壤土,适宜种植耐旱的粮食作物及林果等。

由于该区域地势较高,主要依靠井灌和天然降水,引水灌溉比较困难,因此,干旱和土壤沙化是该区域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2.2 决口扇形地决口扇形地是黄河决口骨干支流冲积形成的,是黄河决口泛道的首端。

黄河携带大量的泥沙,冲破堤岸,流速大减大量泥沙沉积,形态如扇面,故称为决口扇形地。

总面积46.46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3.6%,主要分布在高唐、茌平和冠县。

在决口扇形地内,地面起伏不平,有连绵的沙丘、冲沟。

土壤质地均为沙质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常受风沙危害。

该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土壤脊薄、保水能力差,局部易积水成涝,造成轻度盐化。

1.2.3 砂质河槽地砂质河槽地,由黄河泛滥主流冲积而成。

有的槽状明显,如高唐县三十里铺的马颊河东侧,两岸高差2~3m,有的槽状已模糊不清。

该区地势低洼,雨季易积水,并有盐碱化威胁。

土壤类型多为风沙土及潮土,质地多沙,肥力较低。

砂质河槽地面积为52.64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4.1%[2]。

另外,聊城市黄河故道还有背河槽状洼地、浅平洼地、缓平坡地等微地貌类型。

1.3 气候特征聊城市处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7mm,时空分布不均,东部、东南部多于西部、西北部。

年平均相对湿度67%,春季最小为58%~60%,其余各月60%~80%。

年平均蒸发量较大,最大为1994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区域年干燥度为1.7~1.9,春旱发生频繁,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由于该区冬春季节的风旱同期,降水稀少,以及植被覆盖度低,促成了风沙化土地形成扩大之势,生态恶化逐步加剧[3]。

1.4 土壤特征黄河故道区的土壤是在黄河沉积母质上发育而成。

由于黄河水携带了大量的泥沙,以粉沙粒为主,当流速减慢或河流决堤时,泥沙大量沉积。

根据机械沉积分异随流速降低,碎屑颗粒按大小不同作有规律的沉积:近源处粗颗粒先沉积,细粒被搬运到远源处沉积,即按砾石→砂→粉砂→粘土的顺序分布。

黄河故道区从砂质河槽地到背河槽状洼地,土壤的分布顺序大体是:风沙土类→脱潮土→潮土→盐潮土→潮盐土→湿潮土。

其中沙土类面积约41.46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的4.1%,这种土类质地松散,结构性差,抗侵蚀力差,保水保肥性能差,土壤肥力低,是制约黄河故道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5 植被特征黄河故道区立地条件比较复杂,根据黄河故道沙化的自然特点,可将立地类型划分为3类:一是黄河故道沙区,生态环境特点为沙化严重、土壤水肥条件差,生物多样性贫乏、树种单一,植被覆盖率低,环境承载力差;二是黄河故道沉沙区,生态环境特点为土壤水肥条件较差,有利于植被恢复,但稳定性差,环境承载力弱;三是沿黄河两岸、河套地区,生态环境特点为立地条件相对较好,但区域分散,受来水量影响稳定性较差,以耕作植被为主[2]。

2 黄河故道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1 土壤退化日益严重,耕地面积逐年减少黄河故道区土壤退化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及盐渍化等方面。

水土流失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其次是春天的风力侵蚀。

人类在进行各项生产建设活动时,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也是造成黄河故道土地风沙化加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由于道路、工矿企业以及农村宅基地占用耕地,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耕地由1996年的0.01hm2下降到2005年的0.009hm2左右,下降幅度达8%[4]。

人地矛盾日益尖锐,耕地压力越来越大。

2.2 农业结构不合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农业结构虽然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仍然存在着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①农业结构中,农业比重过大,高达66.3%,林、牧、渔业比重偏低。

②在种植业结构中,粮食比重过大,经济作物比重偏小,仅占31.47%;大路产品多,名优特产品少;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低档、劣质产品多,高档、优质产品少,大量农产品价格低廉、销售不旺。

③农村经济结构中,一产业比重过大,二、三产业比重偏低,仅占47.62%,二、三产业对一产的带动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2.3 农业生产条件比较薄弱一是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

由于黄河故道区地势起伏不平,部分区域不能引用黄河水灌溉,只能依靠井灌,但机井分布不平衡,更新速度低,以井保丰的难度很大。

二是机械化水平较低。

目前聊城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0%,相对山东省提出的70%要求还有差距。

3 黄河故道区农业生产模式设计3.1 农业生产模式设计指导原则3.1.1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原则在选择其农业生产模式时应把聊城市黄河故道区视为一个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在设计农业生产模式时应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依据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论原理,通过协调该区与农业相关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不同子系统之间关系,促进各子系统之间物质良性循环,生物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多方并用,配套实施,进而获得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效益,以实现系统功能最大化[5]。

3.1.2 可操作性和经济性原则确定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其可操作性在于目标可实现,方案具体而有弹性,措施易落实且可分解执行,与现行管理制度和方法相结合;其经济性在于农民和地方政府可获得更高收入,因而肯承担技术投入成本,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可靠。

3.2 农业生产模式的建立3.2.1 有机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此模式主要是针对黄河故道河滩高地,该区域具有土地沙化较轻、生态基础较好的优势,以此为基础发展有机食品产业,打造有机循环农业产业链条,努力提高该区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模式的建立步骤与方法:(1)在黄河故道风沙源地带建立风沙区防护林体系,有农田、草地和防护林组成的网格状复合生态系统,在网格的外围设置防护林主林带,林带走向应垂直于沙体流动方向,或不大于30°方向偏角,在内侧建立与主林带相垂直的副林带和草带,草带内可形成固定耕地或瓜果蔬菜基地[6]。

(2)在地势低洼的池塘内可养殖鱼虾,池塘边种植经济林木,林下养禽畜,禽畜粪便入塘喂鱼或为林地肥料,塘底清淤,改善土壤肥力,同时经济林内以草养牧,以牧养林,以此立体循环更新。

模式效益分析:该生产模式是在坚持以种植业为基础,养殖业和农副产品贮藏加工为骨干,以治理风沙、盐碱、改良农业环境条件作为实现良性循环的起始点,以发展种植业和林果业为第一性生产,提高植被覆盖率和太阳能转化率作为良性循环的基础,强调沼气利用是良性循环中实现能量转化和提高废弃物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3.2.2 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此模式主要是针对黄河故道决口扇形地,在决口扇形地内,地面起伏不平,有连绵的沙丘、冲沟。

土壤质地均为沙质土,保水、保肥能力差,生态环境脆弱。

模式的建立步骤与方法:(1)首先种植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果树,如梨树、桃树、苹果树等适合于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果树,在开花季节和果实采摘季节吸引观光者前来赏花和采摘,开展旅游休闲活动。

(2)在果林下放养鸡、鸭等家禽。

鸡、鸭吃草、小虫,对树木起到去除虫害的作用,根除了由于使用农药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7]。

家禽粪则起到肥田作用。

模式效益分析:这种生产模式可以起到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从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而且该种生产模式投资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3.2.3 果—菜复合栽培农业生产模式此模式适合于黄河故道区土地沙化相对较轻的河滩高地和砂质河槽地区。

模式的建立步骤与方法:该种生产模式可以充分利用黄河故道区的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提高生物量产出和经济效益的生态经济栽培模式。

该模式结合故道地区的生态优势和市场需求规律,从立地条件,果—菜的适宜种类和品种、间(套)作茬口制度、生产栽培技术特点和要求、产品产量和品质、对土壤生态改良的效果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推广系列适宜于不同生态条件的果—菜复合栽培模式及相应的技术体系。

模式效益分析:果—菜复合栽培是将果品生产的长远经济效益、木本作物的高生态效益与蔬菜生产的短周期性、适应市场需求下茬口调配的灵活性等优势特性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协调,长短兼顾,因此是黄河故道土地沙化相对较轻的传统农业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优化和大力推广的生产栽培模式[8]。

4 结语由于黄河故道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农业生产模式设计的指导思想应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为理论指导,充分研究和利用故道区农业资源优势,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层次保护的原则,建立适合于黄河故道区生态环境特点的农业生产模式,达到以生态效益为前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高,实现黄河故道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的。

参考文献:[1]聊城地区黄河河务局编.聊城地区黄河志[M].济南市,齐鲁书社,1993.12[2]齐保柱,周广馥,等.聊城地区志[M].济南市,齐鲁书社,2007年6月,75~78.[3]袁晓兰.黄河故道区域土地沙漠化程度的景观尺度评价[J].山东林业科技,2006,164(3):15~17.[4]刘子亭,张保华,等.聊城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河北农业科学,2008,12(9):71~73.[5]房用,王力,等.黄河故道沙区林业治理技术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04,18(4):16~18.[6]王振健,董杰,等.黄河故道风沙化土地生态治理模式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182~187.[7]陈永金,林英华,等.山东省聊城市生态农业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8]石文凤.黄河故道水果产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3):565~571.(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