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练习

合集下载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模块测试题及答案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模块测试题及答案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模块测试题(2)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右图所示是1913年欧洲形势,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列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D.列强之间相互勾结2.下列漫画反映了某国某段时间在欧洲的实行的外交政策,该政策为()A.英法结盟政策 B.英俄结盟政策 C.三国协约 D.英国大陆均势政策3.早在1905年,德国就制订了“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6周内打败法国。

但这一战略计划最终破产,其破产的标志是()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1914年俄军攻势4.一战期间,美国对一战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保持“中立”到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①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密切②“无限制的潜艇战”给美国造成重大损失③美国爱好和平④谋取战后霸权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5.一战后,从原奥匈帝国获得领土的新成立国家是()A.波兰 B.罗马尼亚 C.捷克斯洛伐克 D.保加利亚6.在华盛顿会议上,对中国问题的处理措施是()A.中日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B.日本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C.与会九国签订《九国公约》D.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局面7.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

这是因为()①美国以体面的形式埋葬了英日同盟②美国海军取得与英国并驾齐驱的地位③美国获得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大量殖民地④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英美两国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却转而支持中国的要求,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中国人民的斗争直接打击了英美在华的统治B.为了遏制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势力C.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渐提高D.日本已没有再被继续利用的价值9.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际联盟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但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一国投赞成票。

高考历史-20世纪战争与和平(测)-专题练习(十九)(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20世纪战争与和平(测)-专题练习(十九)(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十九)20世纪战争与和平(测)一、选择题(5*2=10分)1.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①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②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④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一个西方史学家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说:“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有罪的。

”这种观点()A.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结果,双方都有责任、有罪B.不正确,它认为两大军事集团发动战争都是无罪的、正义的C.正确,这场战争确实没有人知道战争的责任在谁D.正确,这场战争是秘密外交的结果3.1933年德国颁布的禁止组织新的政党的法律规定:“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纳粹党)作为惟一的政党存在于德国。

”这一规定表明()A.德国是一个由工人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德国不容许资产阶级政党的存在C.纳粹党要独掌国家大权D.希特勒禁止成立新党,允许旧党存在4.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人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5.19世纪末德国外交国务大臣皮洛夫曾说过:“……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此话从实质上说明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目的是()A.法德矛盾是当时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B.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巴尔干半岛而结盟C.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商品市场而互相勾结D.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争斗二、非选择题(6题=90分)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

盟军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

专题20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

专题20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

专题2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1929年经济危机把德国推向了绝境,魏玛共和国无能为力,国际社会也没有救助,谁能拯救德国,谁就会成为大众拥戴的领导者,1930年9月14日是德国走向独裁的关键的一天,那天共有640万选民把他们的选票投给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领袖希特勒。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成为帝国总理,先天不足的德国式民主最终产下了一个怪胎,居然造就了专制独裁,这难道不是民主的悲剧吗?难道不是对西方战胜国遏制德国策略的一种讽刺吗?——摘编自朱维毅《德意志的另一行泪》材料二二战结束后,纳粹战犯在纽伦堡审判中受到了战争罪、反人道罪等罪行的判决。

1951年9月27日,德国总理阿登纳表示:“纳粹的罪行是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的,因此德国人要把道德上和物质上的赔偿视为自己应尽的义务。

”1952年,德以两国签订《卢森堡条约》,创下战败国主动对受害者进行赔偿的先例。

据统计,到2000年为止,被害犹太人群体获得的赔偿超过1 500亿马克。

1970年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

1985年,魏茨泽克总统把5月8日对于德国的纪念意义从“战败日”改为“胜利日”,“感谢盟军把我们从纳粹统治下解放出来”。

——摘编自《人民网》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德国是如何反思战争的。

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1918年,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凡尔赛达成的和平曾被威尔逊梦想为是整体的和平与持久的和平,其实不然,它是不完全的和平,是一种非常不完美的产物,因为这种和平并不着眼于未来,而且不是出于人道精神而是出于对纯粹物质利益的理性考虑而产生。

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易错雷区,步步为赢】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2.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第28任总统,他所秉持的国际事务中的理想主张被后人称为“威尔逊主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非常有兴趣地观察到,从所有的地方,从所有的思想中,从所有的讨论中,都建议:现在必须有的不是实力均衡,不是一个反对另一个的强大的国家集团,而是建立一个单一的、压倒一切的强大的国家集团,它是世界和平的委托人。

——1918年12月28日威尔逊的演说(1)材料中提出什么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主张针对哪一国际问题?(2)结合史实,说明威尔逊的主张是否真正得以实现。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

材料二1945年9月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说,美国占领日本的最终目标是……使日本从属于美国。

同时,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把日本作为将来合作者的想法,无论在道德上和感情上都是不能接受的。

专题1920世纪战争与和平(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

专题1920世纪战争与和平(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

专题19 20世纪战争与和平(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1.练高考1.(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

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

《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

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

“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7分)【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8分)(2)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7分)【考点定位】二十世纪的和平与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威尔逊“十四点”计划2. (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3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开始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

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凡尔赛和约》相比,《拉巴洛条约》性质上的不同。

2017年高考历史-20世纪战争与和平(练)-专题练习(十九)

2017年高考历史-20世纪战争与和平(练)-专题练习(十九)

2017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十九)20世纪战争与和平(练)一、练高考1.(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

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

《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

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

“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7分)2.(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3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开始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

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凡尔赛和约》相比,《拉巴洛条约》性质上的不同。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6分)3.(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

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张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民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

高考历史-20世纪战争与和平(练)-专题练习(十九)(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20世纪战争与和平(练)-专题练习(十九)(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十九)20世纪战争与和平(练)一、练高考1.(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

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

《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

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

“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7分)2.(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3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开始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

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凡尔赛和约》相比,《拉巴洛条约》性质上的不同。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6分)3.(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

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张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民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

高考历史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项训练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

高考历史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项训练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

高考历史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项训练专题强化训练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在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第二天,苏维埃政权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建议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协约国拒绝了这一建议。

1918年,苏俄同德奥集团签署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协约国打着防止德国入侵和保护侨民利益的旗号,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向“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发出呼吁:建议“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各派3名代表,在战胜国的参与下举行谈判,签订停战协定和停止军事行动。

2月,苏维埃政府在复文中指出:只要各资本主义国家停止资助俄国的反动势力,各自召回进入俄国领土的军队,俄国内战即可停止。

但是巴黎和会仍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并剥夺了其参加巴黎和会的权利。

直到1934年,在国际联盟各成员国的邀请下,苏联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理事国,重新回到世界政治舞台。

凡尔赛体系封锁社会主义苏联的初衷和职能彻底破产。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协约国将苏俄排除出世界政治舞台的手段。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接纳苏联的原因。

(9分)【答案】(1)政治不承认;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武装干涉。

(6分)(2)苏联经济实力增强;西方爆发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

(9分)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沈阳卢沟桥事变——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地图册》材料二……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

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

……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信息,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简述两幅图片与中国抗战的关系。

2017年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练习

2017年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练习

2017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时间:40分钟满分:90分)1.(2016·滨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课战云密布的欧洲(二)……(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四)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根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目录摘选材料二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

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向它们证明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

结果,它引起了一场激烈、持久的争论……所有这些都促成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列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科技和思想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对其再补充两项,并说明补充理由。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材料二中《凡尔赛和约》对战争的责任是怎样认定的?这一认定是否公平?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39年3月15日那个时候,世界上最感觉不到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威胁的地区是西半球,而西半球最高枕无忧的国家之一便是美国持有此类见解的美国人坚称参加一战的主要原因是:威尔逊总统的误入歧途的理想主义;欧洲(指协约国,主要指英国)的外交手腕——美国人历来认为在斗智方面美国一向处于劣势;以及美国制造商和银行家的不爱国的自私自利,他们投机取巧地支援并资助协约国,通过院外活动,诱使政府参战,以确保他们的债务人赢得胜利,从而保全他们的私人财富。

美国卷入战争的历史,经过这么一番改编所得出的结论便是:美国人民是因受骗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本是一场可以避免的灾难,防止不再重演这一可悲的历史的措施是能够而且应当采取的。

——[英]阿诺德·托因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1939年3月的世界》材料二1939年当欧洲战事正式爆发时,罗斯福通过广播向全体美国人民宣布了政府官方的中立立场。

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

高考历史考点突破练习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55分)1. ( 10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都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

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

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

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

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

我将愉快的参军。

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

”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

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

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

他认为,消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答案】(1)①反对一切战争;②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③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2)①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②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

【解析】(1)根据材料提到,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

……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

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拟创新题:专题2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含解析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拟创新题:专题2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含解析

根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分析,请重点关注基础巩固组3题,创新导向组3题.非选择题1。

(2016·湖北黄冈3月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5年初的波兰局势图(1)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描述1945年初波兰的局势。

(2)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后波兰的前景。

解析第(1)问,1945年初波兰的局势,结合苏德战场已经开始反攻,从图中可见,苏德仍然在波兰中部地区作战;波兰虽然得以复国,但实际控制地区减少.第(2)问,二战结束后波兰的前景,结合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指出波兰只是实现形式上独立,仍然成为苏联对抗西方国家的工具。

答案(1)局势:到1945年初,苏联已经将纳粹德国赶出苏联本土,并乘胜攻入德国占领的波兰东部地区;二战初期覆灭的波兰,在战争即将结束时得以复国,但只是控制领土西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纳粹德国仍然在波兰中部地区顽抗,但离全面溃败已经为时不远了。

(2)前景:二战结束后,纳粹德国完全退出波兰,波兰实现形式上独立。

但是,苏联势力会大规模渗透,深深影响波兰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成为苏联的附庸(仆从国)。

2.(2016·河北石家庄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53年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及其国务卿杜勒斯,上台前猛烈攻击遏制战略,指责它使美国耗费了大量金钱,却不能取得应有的胜利。

他上台后便立即着手制定美国的新战略。

10月,艾森豪威尔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62号文件—-“国家安全基本政策",称为“新面貌”文件。

文件认为苏联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对西方自由世界的敌视及对亚非拉国家的渗透和颠覆上。

“新面貌”战略坚持了艾森豪威尔的“大平衡”思想,提出“应付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在这样做的同时,避免严重削弱美国经济或损害我们的基本价值和制度"。

在缩减军费的情况下,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军方的要求,文件强调“以进攻性打击力量实施大规模报复性破坏的能力”,要在核武器的数质量上都保持对苏联的优势。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过关检测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过关检测新人教版

选修过关检测(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7·济南训练)材料一战爆发以来,协约国一方兵力损失惨重,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

为了让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到前线参战,英法将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

1917年中国宣布参战后,大批组织劳工输出,从1916年5月到一战结束的1918年11月,相继有十四万华工远赴欧洲。

按约定,赴欧华工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法招华工多被安排到军工、冶金、化工、建筑等行业。

英招华工则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从事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装卸给养等工作。

在1917年8月中国对德宣战后,法招华工也开始被派往前线,负责运送弹药、修缮工事。

在欧洲战场上,华工超强的吃苦耐劳精神给西方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份来自1918年英国陆军部报告评价中国劳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

——摘编自杨程屹《中国劳工:被遗忘在欧洲的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大量招募华工的主要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华工赴欧的历史影响。

(9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兵力损失惨重,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赴欧华工以工代兵,并不参战”等信息可直接概括。

第(2)问,从中国劳工所从事的劳动上去分析概括答案。

答案:(1)原因:协约国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中国人力资源廉价丰富;中国采用以工代兵形式参加协约国对德宣战。

(2)影响:缓解协约国的人力资源危机,支援了协约国后方的工业生产;为协约国前线的军事斗争提供了有力地服务保障;为中国赢得战胜国地位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本世纪之交,它(英国)开始封锁德意志并且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只是由于内部的不团结,德国在1918年被打败了。

当我们的士兵在西线攻击英法联军的时候,俄国武装力量在东线的存在变得越加危险。

2017-2018年高考历史重要考点练习卷: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精选文档

2017-2018年高考历史重要考点练习卷: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精选文档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年就出现过几次轰炸袭击。

对平民的轰炸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抗议。

轰炸的出现以及人们对此做出的反应,引发了这样一种论点,即轰炸后方城市是迫使政府讲和的一种有效手段。

结果,在20世纪30年代,欧洲的空军开始研制远程轰炸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轰炸被运用于各种目标,包括军事目标、敌人的部队以及平民等。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平民的轰炸使得战争的后方也变得很危险。

(二战中)首次进行的持续的对平民的轰炸开始于1940年9月初。

伦敦第一个遭受了沉重打击。

德国的空军昼夜不停地轰炸伦敦达数月之久。

数千人被打死或打伤,损失无法计算。

但是,伦敦人的士气仍然很高。

英国人称德国的这种空袭为“闪电战”,它很快成为英国全国的一种经历。

“闪电战”被带到英国的其他许多城镇。

伦敦人保持士气的能力为其他的英国人树立了榜样。

认为选择平民作为轰炸目标会迫使英国讲和的看法,被证明是错误的。

——摘编自(美)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材料二为了摧毁中国抗战的后方基地,动摇大后方人民的抗日意志,迫使重庆国民政府屈膝投降,从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先后出动军用飞机余架次,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之久的轰炸。

重庆大轰炸,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制造的血腥暴行之一,其轰炸时间之长、次数之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惨重,不仅居于中国各大城市的首位,在世界反法西斯各国城市中也名列前茅。

——摘编自潘洵、杨光彦《论重庆大轰炸》(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这一观点出现的历史因素。

(2)综合上述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大轰炸和重庆大轰炸客观上的积极作用。

【答案】(1)主要观点:轰炸后方城市和平民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有效手段。

历史因素:一战后期几次轰炸的舆论效果;军事科技进步的推动;战略轰炸的破坏力和威慑力。

(2)略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题增分训练(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题增分训练(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考题增分训练(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6·绵阳诊断)(15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工业的发展》材料二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

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

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多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作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9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

(6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1913和1914年期间英、法、德三国对华货物输出的总值均比1917和1918年的高,且差距较大,由此可知其总趋势为总值大大缩减;结合所学可知,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原因。

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第一句话分析印度被卷入一战的原因;根据材料二中最后一句话概括所导致的后果。

答案:(1)趋势: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

原因: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2)原因: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印度成为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

后果: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并引起很大混乱。

2.(2016·郑州质检)(15分)材料一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部分内容:第10点: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易错雷区,步步为赢】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2.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第28任总统,他所秉持的国际事务中的理想主张被后人称为“威尔逊主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非常有兴趣地观察到,从所有的地方,从所有的思想中,从所有的讨论中,都建议:现在必须有的不是实力均衡,不是一个反对另一个的强大的国家集团,而是建立一个单一的、压倒一切的强大的国家集团,它是世界和平的委托人。

——1918年12月28日威尔逊的演说(1)材料中提出什么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主张针对哪一国际问题?(2)结合史实,说明威尔逊的主张是否真正得以实现。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

材料二1945年9月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说,美国占领日本的最终目标是……使日本从属于美国。

同时,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把日本作为将来合作者的想法,无论在道德上和感情上都是不能接受的。

——高兴祖《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战后初期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而不是日本?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材料二丘吉尔在其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书关于二战中大西洋战场重要性的论述:大西洋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场。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在陆战、海战和空战中所发生的每一次战斗。

之所以不能忘怀,是由于这些战斗所造成的历史性后果。

(1)漫画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些侵略史实?你如何看待漫画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2)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程来看,你是否同意材料二关于大西洋战场重要性的评价?说明你的理由。

5.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战争威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他回答道:“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材料二下图中,爱因斯坦在向电视观众介绍核武器对人类的巨大危害。

材料三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我们将结束人类的生存呢,还是人类将结束战争?——摘编自《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你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这两个观点?(2)根据材料三,爱因斯坦的忠告和呼吁在冷战时期起到了怎样的效果?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爱因斯坦在一战、二战和冷战时期是如何进行反战活动的?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枪炮沉没了,一场大悲剧结束了。

一个伟大的胜利赢得了。

天空不再降临死亡,海洋只用于贸易交往,人们在阳光下可以到处行走。

全世界一片安宁和平,神圣的使命已经完成。

……我们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胜利的喜悦,从中领悟到决不能走回头路。

我们必须前进,在和平中维护在战争中赢得的东西。

——麦克阿瑟材料二在欧洲,对战争的反思,对历史的态度有一句名言:宽恕,但不忘记。

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的了,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也许不会降临在我们头上。

——丘吉尔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麦克阿瑟对二战的反思。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二战后欧洲人是如何践行材料中的名言的?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世界上最不平静的半岛——朝鲜半岛,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易燃的地区之一。

一家日本媒体将朝鲜半岛比喻为“危险的大国竞技场”,而另一位专家说,大国权力政治的行使埋下了朝鲜问题的祸根,但同时也约束了这一祸根的恶化。

在这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舞台上,剧终会是和平吗?——《朝鲜半岛——高危之下60年》(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60多年前中、美两国出兵朝鲜半岛这个“危险的大国竞技场”的原因。

(2)分析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

(3)历史总是让人惦记,60多年后的朝鲜半岛今天依然不太平静,尤其是朝核危机。

2013年2月12日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更是加剧了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世界的紧张局势。

在当前新的世界形势和条件下,针对材料中“在这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舞台上,剧终会是和平吗?”这个问题,请论述一下你的看法。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材料二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在8月15日战败纪念日重申“永不再战”誓言,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亚洲邻国带来的重大损害和痛苦表示“深刻反省”。

明仁天皇在接下来的讲话中说:“回顾历史,我真心希望战争惨祸不再重演,我和全体国民一道,向死于战火的人们表示深切哀悼。

”——《京华时报》(2010年8月6日)材料三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

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日联合声明》签署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菅直人、明仁天皇和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没有诚意的原因。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

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朝鲜将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力量竞赛中的一名小卒……——贝文·亚历山大(美)《朝鲜:我们的第一次失败》材料二赤色中国并非寻求主宰世界的那个强大国家,……这个策略(将战事从朝鲜扩大到包括中国本土)会让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

——布莱德雷1951年5月15日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外交关系委员会作证的声明(1)据材料一,“历史上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是指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布莱德雷的主张,并简述其理由。

【名师点睛,易错起源】易错起源1.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例1.材料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

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

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

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

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

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

”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

一位参与者写到:“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

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

”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摘编自[俄]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

【变式探究】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而且也是徒劳的。

——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

要求: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易错起源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例2.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

图一为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图二为1945年11月在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

据图一和图二,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

【变式探究】材料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

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

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

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停战诏书》(1945年8月14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停战诏书》发布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停战诏书》对侵略战争的辩解。

易错起源3.雅尔塔体系下国际关系的特点、影响例3.(2014课标全国Ⅰ,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

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 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