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与吾民 中国艺术 教师版

合集下载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

题目:《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书名:《吾国与吾民》作者:林语堂出版信息: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出版翻开《吾国与吾民》的目录,见者作者从中国的人民及其性格、思想谈到这一群体的社会、政治、文艺生活,甚至普通的琐碎小事、日常情趣都有罗列。

从目录中不难看出,作者把中华民族视为一个个人,由这个人宏观的、抽象的方面开始着手,逐渐的落实于细节、具象之处。

看上去似乎和我们常规印象中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有所相悖,因此在正式阅读前我还是有点心理压力的。

待我翻开正文,开场的第一句话:“研究任何一时代的文学或任何一时代的历史,其最终和最高之努力,往往用于觅取对该时代之‘人物’的精详的了解”。

这让我想起了咱们论坛人物创作区高老师打出的小标题——没有人物就没有故事。

就好像我们最近一直在做的人物肖像练习一样,先要把人物的形象、基本情况展现出来,再进一步来讲他的故事。

似乎林语堂先生的第一章“中国人民”就在做着这样一件事,只有介绍了中国人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才有下一步个性的塑造,思想的介绍这些想对稍“玄”的内容。

把握到了全书的一点线索(自认为把握到了一点点),接下来读起来就有点信心了。

虽然由于翻译的原因,文章不是彻底的现代汉语式的白话文,对于我来说有些拗口,尤其是在读一些相对抽象的章节时非要朗读出来才能集中注意力来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林语堂先生举大量例子的这种叙述方法还是相当能够吸引我读下去的。

文章中不仅就一种抽象的叙述(南北方差异、人文主义这些章节)举出中国社会中一二三个例子,还常常引西方的事例进行对比或类比。

这样一来可以使得老外们更能看清这张递出去的名片,也方便让我们这些没有形成知识系统的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可以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兴许国内的例子不能理解,国外的例子或者名人我们反倒听说过,这些现象反倒更加贴近我们今天的生活。

不仅如此,其例子的生动性之高让我时不时的想要读出来和我爸爸妈妈分享林语堂先生的幽默与智慧。

全书的前部分虽是在讲述一种抽象的性格、思想上的特点,但是却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像串珍珠一样的串联起来,不是干别的,晦涩的,而是立体的、可感的。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精选多篇)正文第一篇:《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基于过去,适于将来——读《吾国与吾民》有感“然而,《吾国与吾民》这本书问世了,正如所有伟大的书籍终会问世一样。

它满足了以上所有这些要求。

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

它写得骄做,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

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

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代的中国人,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

”(赛珍珠序)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风雨飘摇,格局动荡的时代。

沉浸在历经了几千年才营造出的梦境中的中国人们惊讶地发现看着他们已经“睡过头了”,他们的床榻已经被侵略者们所占据,他们的身边充斥着闻所未闻的思想,物质和文化。

所以国人们迷茫了,他们无法分辨身边的一切,甚至于对那个曾经沉浸依恋的梦境也产生了怀疑。

不只是中国人,那些侵略者们,即床榻上的其他人对于这个刚从梦中醒来的中国也是一知半解。

他们需要文字性的资料说明来帮助他们看清中国,中国人自己也需要一些清晰的指引来帮助他们由梦境过渡到现实。

于是,许多有关中国的书籍应运而生。

但其中很多的著作都不符合这样的要求,因为它们的内容是虚假的,言过其实的,作者在狂热地为一个伟大到不需要为之辩护的国家辩护。

那些著作是为了取悦外国人,而于中国则不配。

林语堂先生的这本书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以客观真实的视角去解读中国,理清中国和中国人和思想精神制度,展现人们的生活之道,为那些想要了解中国的人们提供了一条捷径。

《吾国与吾民》这本书的写作思路大体归纳为:由大及小,由里及表。

先叙述中国人整体的特点,即他们的性格,思想,精神,文化等,逐层深入,延伸到生活,艺术这样的细节,它是一个由内在精神到外在生活表现的过程。

但在章节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紧密联系,过渡紧凑,承接连贯,给读者以目不暇接的阅读感受。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传记选读)教师用书:05苏东坡传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传记选读)教师用书:05苏东坡传含答案

苏东坡传简介林语堂(1895-1976),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十日生于福建龙溪(现福建漳州龙海)。

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现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

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

著有《剪拂集》、《大荒集》、《我的话》、《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无所不读》、《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和《语堂文存》等。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斐.然(fěi)携眷.(juàn)唾.弃(tuò)两颊.(jiá)札.记(zhá)戏谑.(xuè)鹤唳.(lì)咫.尺(zhǐ)醇.甜(chún)杀戮.(lù)惝怳..(chǎnɡ)(huǎnɡ)袅.袅(niǎo)荆棘.(jí)不啻.(chì)颧.骨(quán)(2)多音字泊错误!度错误!差错误!舍错误!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错误!错误!错误!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显示·展现“显示"①明显地告知,明显地表示;②显现.“展现”指展示显现。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①那天夜里,苏东坡写了两首诗,足以显示(显示/展现)他的心境。

②这本书将为读者展现(显示/展现)经济思想的新远景。

(2)行径·行为①他那篇“牛肉与酒”的小文,记的就是一件异乎寻常的荒唐夜游行径(行径/行为).②一群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年轻人,举行一场与现场顾客互动的行为(行径/行为)艺术演示活动。

(3)监视·窥视①这谣言传到太守耳朵里,他大惊,因为他有职责监视(监视/窥视)苏东坡不得越出他的县境。

②让我们一起从学生的造句中窥视(监视/窥视)他们的内心世界吧!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在这场国际化的巅峰大战中,我们能同时领略原汁原味泰国泰拳的凶狠霸道、美国职业搏击的简洁实用、巴西无限制格斗的狂放不羁....以及体验中国职业搏击明星们的“中国力量"。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文学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文学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文学吾国与吾民2000字读后感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在选课的时候我和同学一起选了现当代文学赏析这门课程,之后又听其他同学说这个老师是一位非常有趣同样也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老师,因为这个缘故,在老师的作业要求下,我选择了这部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

林语堂先生本名叫林和乐,是福建龙溪人,他是中国现代着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吾国与吾民》是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的。

在林语堂老先生的作品中有很多非常着名的,有《生活的艺术》《我的话》《苏东坡传》等等。

《吾国与吾民》一书由称作为《中国人》,很清楚的让人从字面就可以理解到一些意思,另外它还有一个英文书名是“My Country and My People”,这部书不仅仅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局面,中国出现危机,中国人民慢慢的变得麻木,对于国家的发展显得无所适从,林语堂作为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他又以崭新的理论,探究了潜在和必然的希望,断言了中国是伟大而不会轻易分解的。

在当时的中国发展之下,有许许多多的中国青年对于中国的发展阐述了诸多观点,但是往往都是一些局限于表面的事物。

而林语堂先生林语堂用一种客观而冷静的态度勾勒当时的中国,用含蓄的口吻道出中国人性格养成的历程,是为了让中国人了解国情,冷静的解决问题。

《吾国与吾民》这一本书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中国人民、中国人之德性、中国人的心灵、人生之理想、妇女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文学生活、艺术家生活、生活的艺术、中日战争之我见,在每一章中都具体描写了中国事物的发展,点点滴滴的文字中都透露了作者渴望救国,深切爱国的感情。

在《中国人的性格》这一章中,林语堂先生写出了中国的特点,他有力批判性的文字写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腐败的所在,而不是官方,或许只有身处其境,才能明白林语堂的一番心思。

从历代以来,中国沦为封建社会,历代的领导者很多都是消极迂腐,社会遗留下来的问题使得中国人也变得消极避世,成为侵略者眼中的羔羊,林语堂对这些社会残留的问题都进行了分析解释。

_吾国与吾民_MyCountryAndMy_省略_le_汉英对比研究_汉语国俗词

_吾国与吾民_MyCountryAndMy_省略_le_汉英对比研究_汉语国俗词
林语堂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 《吾国与吾民》) 是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用英文著述的对中国文化进行全面、系统 介绍的书。该书从中国人民,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心灵, 人生的理想, 妇女生活, 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 文学生活, 艺 术家生活, 生活的艺术等方面用坦率幽默的笔调描绘了中国人 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 以及中国的社会、艺术和生活, 对
2007.imenting translation) ④ 意 译 法 (meaning- t ranslation) ⑤对应法 (equivalent translation) ⑥音译 (transliterat ion) ⑦音译加注释 (transliteration plus annotation) ⑧音译加直译 加注 (transliterationplusword-for-wordtranslationplusannotation)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德春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语言国情学 的专家之一。他对汉语 “国俗词语”所下的定义为: “与我国 的政治、经济、文化, 历史和民情风俗有关的具有民族文化特 色的词语。”1990年在其主编的 《汉语国俗词典中》, 王德春教授 将汉语国俗词语分为七种: ①反映我国特有事物, 外语中没有对 应的词语 ( 如 “太极拳”, “四化”) ; ②具有特殊民族文化色彩的 词语 ( 如 “竹子”表示高风亮节) ; ③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背景的词 语 ( 如 “红豆”被作为夫妇、情侣相思的象征) ; ④国俗熟语 ( 如 “守株待兔”); ⑤习惯性寒暄用语 ( 如 “哪里! 哪里! ”) ; ⑥具有修 辞意义的人名 ( 如 “红娘”表示媒人, 介绍人) ; ⑦兼具两种以上 国俗语义的词语 ( 如 “棕子”既表示一种特殊食物, 又与端午节 联系在一起, 与历史文化, 民俗风情有关)。

《吾国与吾民》黄嘉德中译本多维研究

《吾国与吾民》黄嘉德中译本多维研究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20, 8(6), 872-879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20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20.86120《吾国与吾民》黄嘉德中译本多维研究刘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收稿日期:2020年11月23日;录用日期:2020年12月8日;发布日期:2020年12月15日摘要《吾国与吾民》黄嘉德中译本是该书首个在国内出版的译本。

近几十年来,黄译本一版再版,在国内图书市场中广泛流传,在该书的翻译和国内传播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该译本却尚未得到学界的充分关注。

有鉴于此,本文将围绕译本概况与出版情况、译者身份与翻译缘起、时代背景与语言风格、翻译原则与翻译策略等方面对该译本展开多维研究,以期为该译本的进一步研究作出微薄贡献。

关键词吾国与吾民,黄嘉德,中译本,多维研究A Multidimensional Study on Huang Jiade’sTranslation of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Yang Liu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Received: Nov. 23rd, 2020; accepted: Dec. 8th, 2020; published: Dec. 15th, 2020AbstractHuang Jiade’s translation of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is the first Chinese version of the book pub-lished in China. In recent decades, it has been widely spread and influenced in the domestic book market, which occupies a promine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he book. However, the study of Huang Jiade’s translation is rare. This paper tries to probe into the translation profile, publication statistics, translator’s identity, how it was initiated, historical background, language styl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n which the transla-tion is based. It is hoped that it may contribute to the further study of Huang Jiade’s translation.刘洋Keywords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Huang Jiade, Chinese Translation, Multidimensional Study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的第一部英文著作,书中向英语读者展现了中国人的生活艺术以及政治、社会和文学等各个侧面的中国,1935年在美国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

局外人身份——论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的理性立场

局外人身份——论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的理性立场
第2 6卷
第 4期
兰州教 育 学院 学报
J URN AN HOU I S I U E OF EDU AT ON O AL OF L Z N T T T C I
21 0 0年 8月
Au .2 1 g 00
Vo . 6 No 4 12 .
局外 人 身份
论林 语 堂在《 国与吾 民》中的理 性立场 吾
“ 两脚 踏 中 西 文化 , 心 评 宇 宙 文章 ” 林语 一 是 堂为 自己量 身打造 的对联 。《 国 与吾 民》 他 为 吾 是 了 向西 方世界 介绍 中 国文化 而写 就 的重要 著作 , 书
中, 林语 堂 以一种 平静 的低 调 、 幽 的深情 矗 立 于 幽
中西之 间 , 享受着 人生 的欢乐 时光 也绽放 出 自己别
i o nr n epe nMy C u t a dM P o l y y
zHAoMI NG i -i Y n z
( rdaeSho,ScunIt ntnl tde nvrt,C og ig 0 0 1 C ia Ga ut col iha ne ai a Su is ie i r o U s y h nqn 0 3 , hn ) 4
bo o k.h sat u e o h cr e o a n i o e n ewe n E se n se n at h u h t e ds u so i t t d n t e Do t n fMe n a d hs p n mi d b t e a tr a d We tr r .T r g h ic si n i i n o a o tL N u—t n t t sa n o tie ,t e a t l amsa et g p o l e ad t i b o ary a d ao s g p o b u I Y a g Ssau sa usd r h r ce i tlt n e p e r g r h s o k fi n r u i e — i i l n

作家林语堂吾国与吾民语录

作家林语堂吾国与吾民语录

作家林语堂吾国与吾民语录《吾国与吾民》一书,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作家林语堂吾国与吾民语录,希望你喜欢。

作家林语堂吾国与吾民语录1) 婚姻犹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样去欣赏它,又怎样去驾驶它。

——林语堂《吾国吾民》2) 进步是有味的,但进步也是痛苦的。

更不止此,进步还是险恶的。

——林语堂《吾国吾民》3) 恋爱是情感的流露,本质上控制着感觉,它可以成为内心的微鸣。

——林语堂《吾国吾民》4) 所谓人生的快乐者不过为官觉、饮食、男女、庭园,友谊的问题。

——林语堂《吾国吾民》5) 自然与人工之最大差别为自然的无限丰富与吾们的机巧之极端有限。

——林语堂《吾国吾民》6) 妇女的想摹拟男性的行为这种意念,其本身实即为一种女性的束缚。

——林语堂《吾国吾民》7) 在中国花园里,随时随地吾们所看到的是弯曲、参差、掩藏、暗示。

——林语堂《吾国吾民》8) 知足——这是一种特殊的品性,其作用可使平庸的生活有愉快之感。

——林语堂《吾国吾民》9) 很难说究有多少事情是郑重其事的信仰,又有多少是游戏性质的幻想。

——林语堂《吾国吾民》10) 中国式的判断,可以立一个万应的公式:即“A是对的,B亦未尝错”。

——林语堂《吾国吾民》作家林语堂吾国与吾民经典句子语录1) 伟大的智慧所产生的伟大文艺,予人以一种虱子戏一样的异样诙谐的印象。

——林语堂《吾国吾民》2) 欢喜骑马的人时常对人说,当一个人跨上马背,他对于这个世界,另有一种看法。

——林语堂《吾国吾民》3) 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

——林语堂《吾国吾民》4) 命运制于饥荒,非吾们人类所能自决。

当其为饥饿所严重压迫,尚有何物不可食者。

——林语堂《吾国吾民》5) 当顺利发皇的时候,中国人人都是孔子主义者;失败的时候,人人都是道教主义者。

——林语堂《吾国吾民》6) 一方面固增进活泼之性状,另一方面,他不难退化于无意义的装饰而不具充实之内容。

《吾国与吾民》文本意义与互文回译哲学探析

《吾国与吾民》文本意义与互文回译哲学探析

《吾国与吾民》文本意义与互文回译哲学探析作者:曾力子来源:《文学教育》2021年第01期内容摘要:承袭语言翻译范式与翻译释义,文本意义铸就语言翻译哲学,即认可并梳理文本中一切可能文本对应,探究其镜射哲学是一种常态。

《吾国与吾民》作为一部传递文化的散文体著译,作者双重身份书写了中国文化精髓,互文回译探究还彰显了文本内在的多重哲学风貌。

关键词:文本意义互文回译吾国与吾民翻译作为文本转换活动过程已被普遍认可,其在文化传递与意义交换中所起的作用也十分明显。

雅各布森作为结构主义语言学代表人物对翻译的解读体现为三个层面:语内翻译;语际翻译; 语符翻译或符际翻译。

[1]从理论维度看,翻译涉及文本、交流、符号转换,是一个由内到外,由语言到社会不断交替过程,翻译理解的多维度由此产生,关联过程及程度与哲学对接。

事实上,文本、交流、符号转换涉及的关系已经构成事实上的多维模式,在真实文本中就变成互文性,即克里斯蒂娃所提出的“多种文本置换排列形成互文性。

”[2]文本互文导致意义在不断置换中生成新的意义,运用翻译诠释文本加大了其互文覆盖范围,导致了互文意义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以互文回译解读《吾国与吾民》中的文本意义不仅能够反射哲学,还需不断顺应哲学。

《吾国与吾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叙述的典范在英语世界引起了轰动,作者用异语著成本民族的文本文化精魂,其自我的哲学引用、角色书写、意义传递都在无本回译中得以达成。

一.文本意义哲学广义文本可能包括图画集,但集中意义上文本多见为语言文字构建,其文本意义便是作品中由文字本身透露出来的意识倾向与精神指引作用。

语言的文本意义不仅在语言本身,还包括语言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写作动机。

文本是作者运用语言符号“编织”的产物,也是读者通过阅读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意义空间。

[3]可见,文本意义不能脱离语言本身,但通过读者建构的意义使得文本意义扑所迷离。

对于文学理论和解释学来说,给予“意义”作为问题以任何满意的解答都是很困难的。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中国艺术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中国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虚实概念的提出和应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展示法:展示中国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的表现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介绍中国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中国艺术的兴趣1.4.2 讲解:讲解虚实概念的提出和应用,让学生理解虚实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1.4.3 展示:展示中国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的表现1.4.4 讨论:引导学生对中国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探讨虚实的表现手法和效果1.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艺术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二章:中国绘画的虚实表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中国绘画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绘画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绘画2.4.2 讲解:讲解中国绘画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技法2.4.3 示范:示范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性2.4.4 练习: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2.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绘画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三章:中国书法的虚实表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书法中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书法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书法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书法3.4.2 讲解:讲解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技法3.4.3 示范:示范中国书法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书法中的重要性3.4.4 练习:让学生尝试书写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能3.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书法中的作用和意义第四章:中国雕塑的虚实表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雕塑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雕塑中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中国雕塑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雕塑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雕塑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雕塑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雕塑4.4.2 讲解:讲解中国雕塑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技法4.4.3 示范:示范中国雕塑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雕塑中的重要性4.4.4 练习:让学生尝试制作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雕塑技能4.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雕塑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五章:中国建筑的虚实表现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建筑中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中国建筑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建筑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建筑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5.4 教学步骤5.4第六章:中国园林的虚实表现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园林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园林中的重要性6.2 教学内容中国园林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园林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园林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6.4 教学步骤6.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园林6.4.2 讲解:讲解中国园林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园林的基本技法6.4.3 示范:示范中国园林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园林中的重要性6.4.4 练习:让学生尝试设计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园林设计技能6.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园林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七章:中国诗词的虚实表现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诗词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诗词中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中国诗词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诗词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诗词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诗词7.4.2 讲解:讲解中国诗词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技法7.4.3 示范:示范中国诗词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诗词中的重要性7.4.4 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诗词创作技能7.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诗词中的作用和意义第八章:中国戏曲的虚实表现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戏曲中的重要性8.2 教学内容中国戏曲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戏曲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戏曲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戏曲8.4.2 讲解:讲解中国戏曲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技法8.4.3 示范:示范中国戏曲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戏曲中的重要性8.4.4 练习:让学生尝试表演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戏曲表演技能8.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戏曲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九章:中国音乐舞蹈的虚实表现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音乐舞蹈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音乐舞蹈中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中国音乐舞蹈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音乐舞蹈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音乐舞蹈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音乐舞蹈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9.4 教学步骤9.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音乐舞蹈9.4.2 讲解:讲解中国音乐舞蹈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音乐舞蹈的基本技法9.4.3 示范:示范中国音乐舞蹈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音乐舞蹈中的重要性9.4.4 练习:让学生尝试演奏或舞蹈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舞蹈技能9.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音乐舞蹈中的作用和意义第十章:当代中国艺术的虚实表现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代中国艺术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当代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概况虚实概念在当代中国艺术中的应用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当代中国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当代中国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10.第十一章:中国艺术中的虚实对比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虚实对比在中国艺术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对比手法11.2 教学内容虚实对比的概念和手法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对比的案例分析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虚实对比的概念和手法分析法: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对比手法11.4 教学步骤11.4.1 导入:回顾虚实概念,引入虚实对比11.4.2 讲解:讲解虚实对比的概念和手法11.4.3 分析: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对比手法11.4.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虚实对比在中国艺术中的意义11.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对比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第十二章:中国艺术中的虚实转化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虚实转化在中国艺术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转化手法12.2 教学内容虚实转化的概念和手法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转化的案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虚实转化的概念和手法分析法: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转化手法12.4 教学步骤12.4.1 导入:回顾虚实概念,引入虚实转化12.4.2 讲解:讲解虚实转化的概念和手法12.4.3 分析: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转化手法12.4.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虚实转化在中国艺术中的意义12.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转化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第十三章:中国艺术中的虚实互动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虚实互动在中国艺术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互动手法13.2 教学内容虚实互动的概念和手法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互动的案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虚实互动的概念和手法分析法: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互动手法13.4 教学步骤13.4.1 导入:回顾虚实概念,引入虚实互动13.4.2 讲解:讲解虚实互动的概念和手法13.4.3 分析: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互动手法13.4.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虚实互动在中国艺术中的意义13.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互动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第十四章:中国艺术中的虚实平衡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虚实平衡在中国艺术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平衡手法14.2 教学内容虚实平衡的概念和手法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平衡的案例分析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虚实平衡的概念和手法分析法: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平衡手法14.4 教学步骤14.4.1 导入:回顾虚实概念,引入虚实平衡14.4.2 讲解:讲解虚实平衡的概念和手法14.4.3 分析: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平衡手法14.4.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虚实平衡在中国艺术中的意义14.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平衡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第十五章:中国艺术中的虚实创新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虚实创新在中国艺术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创新手法15.2 教学内容虚实创新的概念和手法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创新的案例分析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虚实创新的概念和手法分析法: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创新手法15.4 教学步骤15.4.1 导入:回顾虚实概念,引入虚实创新15.4.2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中国艺术中的虚实概念展开,涵盖了绘画、书法、雕塑、园林、诗词、戏曲、音乐舞蹈以及当代艺术等多个领域。

吾国吾民_精品文档

吾国吾民_精品文档

《吾国吾民》与中国人的德性《吾国吾民》是一部有关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著作, 林语堂先生希望超越国家、民族与语言的隔阂, 让更多的西方人对中国人及其文化有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 同时, 也希望通过客观的眼光让中国人了解自己的虐根性, 可以说这部书就是外销版的《阿Q正传》。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在序中说此书“是有关中国的杰作, 全书渗透着中国人的基本精神”。

而林语堂自己亦在自序中声称: “本书不是为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西方的‘爱国者’而作, 只是为那些‘没有失去自己最高人类价值’的人而写。

”可以说林语堂先生就是凭借《吾国与吾民》这部英文著作一夜成名的。

他在该书中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在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 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

在此书中他发挥自己“东西兼容”的优势, 常用中西比较的眼光看问题。

赛珍珠这样评价道这本书: “它写得骄傲, 写得幽默, 写得美妙, 既严肃又欢快, 对古今中外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

”而面对这部深刻剖析古老中国的专著, 一向持重的美国《星期六文学评论周刊》也认为"该书是以英文写作、以中国为题材的最佳力作。

"扑面而来的盛誉, 使《吾国吾民》在欧美作家占据的世袭领地上, 一举荣登畅销书排行榜, 仅1935年发行后短短的4个月内就创造了印刷发行7版的奇迹。

《吾国与吾民》全书共分十章, 分别为中国人民、中国人之德性、中国人之心灵、人生之理想、妇女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文学生活、艺术家生活、生活的艺术、中日战争之我见。

林语堂先生以一种整体式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一位文化学者眼中的中国, 其方方面面的精细描写让人重新认识一个伟大的国家。

林语堂先生首先探讨了中国的人民及其德性(character)。

中国南方人与北方人有所区别, 这表现在语言习惯以及气质等多个方面, 北方人刚、南方人柔是一般国人对南北方的基本印象, 林语堂先生用大量的事例也证明了这一点。

《吾国与吾民》黄嘉德译本与笔者自译的对比翻译报告

《吾国与吾民》黄嘉德译本与笔者自译的对比翻译报告

2021年第4期(总第886期)丈敖冬‘科《吾国与吾民》黄嘉德译本与笔者自译的对比翻译报告l轩(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0)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吾国与吾民》黄嘉德译本与笔者自译,3周领顺教授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作为指导,提出在翻译实践中应注意使用多种翻译手法结合,提升文学功底和增加对作]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研究等方法提升译者翻译水平的观点。

关键词:《吾国与吾民》翻译对比―、《吾国与吾民》与黄嘉德《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的一部散文集,也是林语堂第一部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的英文著作&林语堂先生在这本书中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生动描绘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人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用犀利睿智的视角剖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特质,向西方社会展示了真实而丰富的中华民族形象。

黄嘉德(1908—1993),福建晋江潘湖田洋人,著名作家、翻译家、大学教授,笔、默然&1908年10月15日生于&1931年于上海圣约大学英文系毕业,先后担圣约翰大、、、文、文&译作有《》、萧伯纳的#》等& 1936年至1949年,黄嘉德与弟弟黄嘉音在上海创办西社,人,林语堂,《西月》《西风副刊》《西书精华》等刊物,积极介绍西方文&通黄嘉德本用语达、成语及四字词组和文化负载词以展现译文词语的丰富性;在用的以文的,反了向的;在、平衡对称,凸显了汉语的形式之美,达到了结构紧凑、对称的审美效果+4,(35句&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中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描绘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叫在本书第二章,他用中国人的深刻认识剖析了中国人,分析了中国人的几种性格,把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紧紧相连,认为在社会同下的部分事物有些看起来是美德,也可能是中国人顽固在根底的恶习&二、黄嘉德译本和笔者自译的对比分析下本文将选取《吾国与吾民》第二章部分内容,将黄嘉德译本与笔自译进分析,借此找笔中存在的不足,提程中的注意点&例1:原文:"CHARACTER"is a typically English word.Apart from the English,few nations have laid such stress on charac­ter in their ideal of education and manhood as the Chinese.笔者译:“性格”是一个典型的英语单词&除了英国人以外,很少国像中国人这样重视格中想的育和男子气概&黄译:德性"CHARACTER"是一个纯粹英国典型的字,除了英国以外,在他们的教育和人格理想上把德性看得像中国那样之着重的国家恐怕是很少很少&在本段中,黄德嘉先生将“CHARACTER”译作德性&首先,黄先对这一单做了解释,而不是直接替代,以让英语基础的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单词的意思,也避免了翻译时解释不充分的问题&德性这一代不同,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指人的道德品性,相比“性格”略义&如果用代就以考虑做、品格&例2:原文:The Great Learning,the Confucian primer:with which Chinese schoolboys used to begin their first lesson at school,defines the"great learning"as consisting of the attain­ment of a"dear character",which is almost an impossible English expression,but by which is meant the illumination of understanding,developed and cultivated through knowledge.笔:《大》是儒家的初本:中国学生在校的第一节课就是这本书开始的&他把“大学"定义为“亲爱的格"这几不能用英语达,是是通识和育而产生的理解&黄译:《大》是孔教的入门书籍,中国学童初入学常自读此书,它把"大学之道”定义为“在明明德”,这样的意义不用英语来解释,是智识的育展而达于智的&在本段中,黄德嘉先生先是把schoolboy翻译作学童,从文化学研究时代背景来看要比学生这个词更加贴合实际也更加准确!紧接着黄将第二个great learning翻译作"大学之道",把dear character翻译作“在明明德”意思准确、表达清晰,也印证了全文将character翻译为德性的准确性,体现了黄嘉德先生的文学功底。

鄂教版艺术五年级下册《我爱你,中国》教学设计4

鄂教版艺术五年级下册《我爱你,中国》教学设计4

鄂教版艺术五年级下册《我爱你,中国》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我爱你,中国》是鄂教版艺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通过一首歌曲的形式,表达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材内容丰富,以歌曲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繁荣和富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真挚感人,易于学生接受和传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曲的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同时,学生对祖国有深厚的感情,容易产生共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的深层含义理解不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理解歌曲表达的爱国情怀。

2.学会歌曲,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爱。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爱国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掌握。

2.理解歌曲的深层含义,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魅力。

2.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歌曲。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我爱你,中国》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准备课件,展示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祖国的美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爱的祖国景色。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歌曲《我爱你,中国》。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祖国美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操练(10分钟)教唱歌曲,让学生跟唱。

重点教授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帮助学生掌握歌曲。

4.巩固(5分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

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爱,可以是通过演唱、舞蹈、绘画等形式。

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我爱你,中国》表达的爱国情怀。

吾国与吾民!!

吾国与吾民!!

浅谈《吾国吾民》在我看来,《吾国吾民》站在一个学者的角度,以一种科学研究的态度编写,对中国人有褒有贬,有赞扬。

有批判,却没有偏见,层层剥开中国人生活。

精神的各方面。

虽然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是,在我看来仍有其现实意义。

在林先生的这本书分为十章,分别是中国人.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的心灵.人生理想.妇女生活.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文学生活.艺术生活.人生的艺术.中日战争之我见。

中国人的点滴都被包括在内,大到政治,小到普通市井,虽然都只是一些典型,但是似乎这之外没有任何被遗漏的东西。

而每一个部分的语言简练到无法简练,却又似乎将所有都说尽了。

让人觉得自己在看一部自己的生活。

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中国人的性格部分。

老成温厚,遇事忍耐,消极避世,超脱老猾,和平主义,知足常乐,幽默滑稽,因循守旧,这些是林先生对中国人性格的概括。

乍一看,我们不知道林语堂是在夸还是在贬,只是觉得非常的全面到位,到位的让人不能挑剔出什么不妥。

在林先生这儿,中国人的圆滑是圆熟,无能变成了忍耐,墙头草变成了无可无不可,老奸巨猾是老滑俏皮,求安宁变成了和平,无奈变成了知足,“孺子不可教也”般的守旧变成了保守。

回头看看现在社会的中国人,虽然与70年前有了相当大的变化,但是,这些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却没有改变多少。

说起中国人的性格品性,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奉行的中庸自然也就成为了一个代名词。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对中国人来说,一个论点从逻辑上推断是正确的,那还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论点应该“符合人的天性”。

林先生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西方,一位科学家会沉浸于遗传学理论,另一位却着迷于环境意识。

双方都固执地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与伟大的愚蠢去证明只有自己才是正确的;而东方人却不用经过太多的思考就肯定双方都有正确的方面。

一个经典的中国式论断是:“甲是正确的,而乙呢,也不错”。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与西方的逻辑思维方式的不同。

简析《吾国与吾民》的中庸思想

简析《吾国与吾民》的中庸思想

简析《吾国与吾民》的中庸思想摘要:林语堂先生细密观察鉴定中国人的生活,以《吾国与吾民》对中国人进行真诚批判,其中又含殷切希望。

纵观全书,中庸思想为中国人从古至今而形成的国民性之一大特点,中国人特有的普通感性、人文主义也与此相关,而林语堂本人的分析视角亦不能脱离中庸之道。

关键词:《吾国与吾民》中庸之道普通感性人文主义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首次访华,船队航行到好望角时,南半球的夏天雾中带雪。

倏然此景,马戛尔尼想起曾在伊尔库茨克担任要职并且和中国人多次谈判过边界问题的勃拉弟捷夫(俄国人)的一句话:“同中国打交道就像‘在雾中航行’一样”。

西方人的眼中,中国人说话做事云里雾里。

勃拉弟捷夫对中国人的评价有管中窥豹之嫌,中国人之所以留给外国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印象,重要原因在于中国人深谙中庸之道,不会像西方人一样对人对事直接表态。

一、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最常见的解释是“执两用中”,拒绝一切过度的道德、学理及行为,亦即“A是对的,B亦未尝错”。

中庸之道是中国人国民性的源头,迸发而出,宛若天上之水,滔滔而成中国人国民性的诸多表现特征:(一)圆熟。

中国人的坚韧不屈大都见于民族危亡社稷安危之时,其余时候中国人绝对是圆熟的,或者至少是把圆熟当作人生境界予以追求的。

圆熟既成,心智便熟。

老子去探望自己生病的老师常枞时说:“夫舌之存乎,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乎,岂非以其刚耶?”,舌存齿亡的故事千年不衰,以柔克刚的艺术千年传颂。

人若懂圆熟,便是舌头;人不圆熟,便是刚牙。

圆熟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追求。

但是,对圆熟的渴望是立足于自保视角的生存哲学,并不值得称道。

(二)忍耐。

虽然忍字心头一把刀,但中国人坚定地以为,忍耐可使自己少生是非并获得安宁。

纵观中国历史,暴君、暴政常有,却并不是每一次都会引发老百姓的反抗。

中国人要爆发,必须忍无可忍,陈胜吴广走到大泽乡,天降大雨,横竖都是死,还不如揭竿而起拼一拼,倘若当时还有其他活路,两人未必会如此义无反顾。

吾国与吾民第八章艺术家生活

吾国与吾民第八章艺术家生活

吾国与吾民第八章艺术家生活第八章艺术家生活就著者所见,中国文明范畴的一切状态中,只有艺术可予世界文化以不朽的贡献。

这论点,我想无须乎严重的争辩。

至论到中国的科学,无论怎样,未见有可为引以自负者……一、艺术家就著者所见,中国文明范畴的一切状态中,只有艺术可予世界文化以不朽的贡献。

这论点,我想无须乎严重的争辩。

至论到中国的科学,无论怎样,未见有可为引以自负者,虽中国的无学理根据的医药学,可贡献给世界,予以丰富的研究与发明之园地。

中国的哲学,不会在西方留不朽的印象,因为中国哲学以其中庸、谨饬、和平的特性,永远不会适合欧美人的气质的。

这种中国哲学的特性,完全系体力减退的结果,而欧美人的气质则充溢着进取的活力。

为了同一理由,中国的社会组织,也将永不会适合欧美的社会。

孔子思想太拘守于事实,道家思想的态度太冷漠,而佛教思想过于消极,不适于西洋积极的人生观。

欧美的人民怎样的活动着,他们天天在遣送人员探险北极,在征服太空或打破速度记录,一定不会变成纯良的佛教徒。

著者曾经遇见过几个欧洲和尚,可以借重来作为全体欧洲和尚的标本,他们的说话是那样的宏亮而热切,到底也掩不住他们心底的骚攘的情绪。

特殊像吾有一次见过的一个和尚,在他的有力的痛斥欧洲社会的时候,他很想叱咤风云,呼风唤雨,从天宫召硫磺烈焰,一把火把整个欧洲烧个干净。

当西洋人披上袈裟,竭力想显出平静消极的态度,只觉得颇堪引人发笑耳。

进而言之,倘把中国看做一个没有艺术理解力的国家是不公平的,中国人某种深深隐藏的心曲,只有从他的艺术的反映中被了解,因为,相貌丑心美的柏仇拉克(CyranodeBergerac),中国精神的最锐敏最精细的感性,是隐藏于那些不甚引人爱悦的表面后面。

中国人的呆板无情的容貌底下,隐蓄著一种热烈的深情;沉郁规矩的仪态背后,含存有活泼豪爽的内心。

那些粗鲁的黄色手指会塑造出愉快而和谐的形象,而高颧骨的上面,从杏形的眼睛里闪出温和的光线,很愉快的凝集于细腻的姿容上面。

吾国与吾民中英文书评

吾国与吾民中英文书评

《吾国与吾民》《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它为外国人或甚至是我们中国人提供了一个机会去更多地了解中国。

这本书用了地道的英语单词和闪光的句子,并且树立榜样的怎样介绍中国给世界。

有许多的成语、诗词、优雅和优雅地翻译的故事。

除了语言,书本身是值得仔细阅读和研究的。

清楚地划分成二份,九个章节,书击穿入中国的所有方面,从思想体系到日常生活,从文学到艺术。

在某种意义上,这本书是不仅对外国人很有用,而且有助于现代汉语。

其实,这本书看到林博士的照顾和关心他的祖国在战时,他写道:"我可以躺裸她的烦恼,因为我还没有失去希望。

"此外,字里行间看到他以作为一个中国人为傲。

然而,在书中的几点也许右在写作的时候似乎过时。

现在,事情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些只是作者在当时那个年代的意见,因此,一个人必须有自己的主见来阅读。

例如,中国对妇女的态度改变了,消失了以及过去对小说、戏剧的偏见,和中国人明显已接受西方的食品。

但总的来说我的祖国和我的人民是一本每一个外国人和当代中国人都可以更多地从中了解中国的值得一读的书。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one of the four most distinguished works, provides an opportunityforeignersorevenusChinesetoknowbetteraboutChina.Thebookiswrittenidi omaticEnglishwithshingwordsandpolishedsentences,andsetsanexampleofhowtointro duceChina to the world in a foreign language. There are a number of Chinese idioms, poems, storiesthat are elegantly and gracefully translated.Actually, the book sees Dr Lin’s care and concern for his motherland inwartime, as he wrote, “andI can lay bare her troubles because I haven’t lost hope.” Also between the lines we see he pridedhimself on being a Chinese.However, some points in the book maybe right at the writing time seem old-fashion。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做简要赏析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做简要赏析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做简要赏析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的一篇散文作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热爱之情。

文章以吾国与吾民为主题,内容丰富多样,涉及了国家发展、文化传承、人民生活等方面,具有思想深刻、感情真挚的特点。

林语堂在文章中强调了国家的重要性。

他认为,国家是一个人所属的共同体,是每个人的家园。

国家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努力和奉献。

而一个强大的国家也会给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宁。

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自豪感。

林语堂提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他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是这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和民族的根基。

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个人对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赞美和弘扬,呼吁人们要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

林语堂关注了人民的生活和幸福。

他认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关注人民的福祉,为人民创造幸福的生活条件。

他通过对中国人民生活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对人民的关怀和关注。

他认为,只有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林语堂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热爱之情。

他以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和对人民的真挚情感。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祖国和人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吾国与吾民是一篇思想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作品。

作者通过对国家、文化和人民的赞美和思考,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热爱之情。

文章内容丰富多样,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和关注。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如,清初的顾炎武曾经写过一段论述“生 员”的文章,“合天下之生员,县以三百计, 不下五十万人,而所以教之者,仅场屋之文。 然求其成文者,数十人不得一,通经知古今, 可为天子用者,数千人不得一也。然嚣讼逋 顽,以病有司者,比比皆是。他指出,这些 享有特权的生员,除了研习八股时文的一点 雕虫小技之外,不学无术,他们闲着无事可 干,就集众滋事,干预和破坏地方政治, “行关节”,“触法抵罪而不止”,比比皆 是,搞得国家和地方一片乌烟瘴气,鸡犬不 宁。
知识拓展
• 生员制度:自汉代兴太学之日起,在中国封建社会, 历朝沿袭,而明代尤盛。明代的官学从中央的国子 监到地方府州县学都有诸生,此外明代的科举经年 不衰,大批的读书人通过考试获得出身,成为生员 之后,即可享受政治、经济、教育渚方面的特权。 这种以读书为职业的预备官员,除有参加科举进入 仕途的特权外,凡廪膳生员每人每月领米一石,鱼 肉盐醯概由官府供给,还可按时领取衣冠。廪膳生 在生员中地位较高,其次是增广生和附学生,他们 并无领米的待遇,但免役与糜膳生员是一样的,一 家之内,除本身外还优免二丁差役。由此生员成为 明代仅次于在职官吏的特权阶层。
时,深夜亲自掌灯到麦田里去观察,一直
等到五更时分,麦子开花了。他把这一观
察的结果概括为:“花开两瓣,花色微黄,
开而仍含,中挺一须,须头黄蕊出瓣外,
夜开朝精英”,可见他治学之严谨。
基本 资料
1254年—1323年),字 贵舆,号竹洲。饶州乐 平(今江西乐平)人。 右丞相马廷鸾之子,宋 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
房屋装饰、甲骨文等等。

他们的学术精神让人敬佩,经常执着地
献身于学术研究,有的学者为了一部作品会
花费自己毕生经历,因为他们缺乏科学的技
巧,只能凭借自己超强的记忆力阅读大量书
籍资料.
• 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研究文化地理学的 时候,时常随身携带三年书籍出游,一旦 发现与事实不符,或与老人们的叙述(他 第一手资料来源)有出入,他会立即在文 献上加以修改。我们再来看几位学者及其 著作。
我们再来看几个这样的学者
基本 资料
• 1104年4月26日—1162年4 月26日,字渔仲,南宋兴 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
世称夹漈先生。中国宋代
史学家、目录学家。
事迹
• 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力学30 年,郑樵立志读遍古今书, 他和从兄郑厚到处借书求读, 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 礼乐之学、语言学、自然科 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 取得了成就。
文学生活

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学的国度,这种崇
尚几乎到了迷信的程度。
• •

比如古代写有文字的纸张不可以随意丢弃
而应该收集起来焚于寺庙或学堂内,战乱年间,
士兵会去文人学者家里搜集书籍并焚毁。



新统治者也会销毁对自己统治不利的
著作,比如清朝的乾隆皇帝曾大兴文字狱,
销毁的书籍达2000多部。


• 一部分人则可以比较体面的成为最初的两 级即秀才和举人。

• 还有人连秀才都捞不到,成为“童生” 或“诸生”,他们受官府和地方基金的供 养,云集四乡,如失业者。
• 后两类文人,即举人、童生等,可以成为 教书先生或者地方乡绅,但是其中也不乏
与衙门相互勾结、垄断税收、与地方土豪 一起搜刮民脂民膏的乡绅。
可见文学在我国古代具有很重要的地
位并且带有着一丝神秘色彩,那我国古代
的文学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要想了解中国文学生活就得从文人和
文学作品两方面入手。
文人
文学 作品
• 古代文人可以分 几类?
• 他们的社会地位 怎么样呢?
• 为什么林语堂先生认为 中国缺乏优秀的散文?
• 诗歌具有哪些特点,为 什么在古代文人中占有 及其重要的地为你?
合天下之生员,县以三百计,不 下五十万人,而所以教之者,仅 场屋之文。然求其成文者,数十 人不得一,通经知古今,可为天 子用者,数千人不得一也。然嚣 讼逋顽,以病有司者,比比皆是。
顾炎武
• 他指出,这些享有特权的生员,除了 研习八股时文的一点雕虫小技之外,不学 无术,他们闲着无事可干,就集众滋事, 干预和破坏地方政治,“行关节”,“触 法抵罪而不止”,比比皆是,搞得国家和 地方一片乌烟瘴气,鸡犬不宁。
于诸家小学的是非都能
鉴别选择,是徽派朴学
大师中杰出的学者。
代表 《说文解字注》《六书音

均表》《古文尚书撰异》 《毛诗故训传定本》《经
韵楼集》等
知识拓展
徽派朴学:

• 朴学又称考据学,是一种以实事求是 为原则的朴实的治学学风。朴学家以研 究儒家经典来作为治学宗旨,徽派朴学 的经学研究,采用的是一种实证的求知 方法,即讲究求证、求实、求真为特色 的考证方法。
事迹
他为谋求治国安民之术, 探讨会通因仍之道,讲 究变通张驰之故,以杜 佑《通典》为蓝本,完 成明备精神之作《文献 通考》。
代表 作
《文献通考》、《大学集 注》等, 其中《文献通考》
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 的集大成之作,体例别致, 史料丰富,内容充实,评 论精辟。
2、
• 第二类文人学者是主攻《四书》、 《五经》等科举必考科目,企图通过科 举来走上仕途的文人闭门谢客,继续
撰写《说文解字注》一书。他对考证每个 字的形、音、义,一丝不苟。

有一次为了几个字要考证清楚,时值
寒冬腊月,他骑着毛驴晓行夜宿到杭州,
来回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把几个难
解的字弄清楚了。

他在著书时,为了弄清麦子开花的情
况,他曾请教过老农,并待到麦子开花之
代表 作
• 《通志》、《夹漈遗稿》、 《尔雅注》、《诗辨妄》等
基本 资料
1735-1815,清代文字训 诂学家、经学家,字若 膺,号懋堂,晚年又号 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 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
曾师事戴震,爱好经
学,擅长探究精微的道
事迹 理,获得广博的知识。 长于文字、音韵、训诂
之学,同时也精于校勘,
• 戏剧为什么被林语堂称 为“歌剧”?
• 那类小说的受众面比较 广?
• 文学对政治有怎么样的 影响

我们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进入第七
章——文学生活。
文人学者
• 中国的文人学者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

一是从事真正的学术研究的学者。他
们的研究领域特别广泛,有音韵史、说文、
古典校勘,以及古代礼仪、习俗、典礼、
童生 刚开始学习
的小• 孩
科 举 制 度 等 级
秀才/生员
最低级的考试 合格者称为生 员,也叫秀才
举人
生员(秀才)应 三年一度的乡武, 合格者称为举人
探花:殿试第 三名称探花。 榜眼:殿试第 二名称榜眼。 状元:南宋以 后,殿试第一 名称状元
进士
举人参加在北 京的会试殿试, 合格者称为进 士
• 一部分人可以通过考试晋升到进士或翰 林,林语堂称之为哲学博士,可以出任 地方官或者留做京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