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_莫砺锋

合集下载

论《红楼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论《红楼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论《红楼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摘要:《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其在写人方面很值得我们进行借鉴。

本文对其女性主义思想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其在写女性主义思想方面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写人艺术进行创新,大量的使用烘托对比的方法以及添加神话色彩等等。

旨在帮助人们学习和借鉴《红楼梦》的写人手法,品位其文学艺术。

关键词:红楼梦;曹雪芹;人物性格;写人艺术《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与其它三者不同,是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在对人物性格的展现中运用了丰富的写人技巧。

这些写人方法对于我们现代写作来说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需要我们在品位红学艺术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借鉴。

下面结合自己读《红楼梦》的一些感悟,对其女性主义思想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红楼梦》概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其内容和情节有其他三者不同,其描写的重点是一个大家庭的平常生活和在这种看似和谐表面下的家族斗争。

我们在品读《红楼梦》时看到的不是中国传统文学作品里的打打杀杀,也不是天外神话,是在一种柔情描述里的诗情画意。

一般的作品都是通过对人物间冲突的描写来使人物鲜明的性格得到展示,但《红楼梦》更多的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叙述,这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但在作者笔下却将人物的性格特点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并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谓是入木三分,我们不得不称赞曹雪芹写人手笔的高超。

二.《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特点1.林黛玉的女性特点在对林黛玉的介绍首先是借助于其他人看见黛玉时反应“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接着又借助于宝玉见到黛玉时的反应“细看形容,与众各别”,将黛玉的形象借助于他人进行了很好的展现。

在贾宝玉还没有出场时,首先是他的母亲王夫人对其日常的一些行为进行了介绍,然后对黛玉的内心活动进行了描写,借助黛玉对宝玉的推测,丰富了宝玉的形象,在贾宝玉出场后,又借助于黛玉对其的观察,借助于黛玉之眼将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完整的描绘了出来。

浅析《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浅析《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摘要:一部《红楼梦》,曹雪芹批阅五载,增删五次,以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中心,曹雪芹塑造了一批钟天地之灵秀的闺阁女儿,并将这些女儿拢聚在大观园内,从各个不同的方面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红楼女儿的觉醒在当时倡导男权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前无古人的强大的震撼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深化。

关键词:《红楼梦》;女性意识;觉醒一、《西厢记》、《牡丹亭》中女性意识(一)《西厢记》中的女性意识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时代的女性始终处于儒家礼教的严格管教中,在婚恋问题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合乎当时社会的正常途径。

《西厢记》中作为相国小姐的崔莺莺,便是封建女子的典型代表。

在佛殿上的与张生的一见钟情,使莺莺多年深埋于心的爱情种子萌发,压抑多年的青春的觉醒使其鼓起勇气连续地向封建礼教发起挑战,毅然决然地抛弃传统婚约,选择自主婚姻,这对当时束缚女子入监狱般的封建社会来了当头一棒,无疑具有重要的警醒作用,是女性反抗封建礼法,意识觉醒的重要体现。

(二)《牡丹亭》中的女性意识如果说崔莺莺形象所体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让我们看到了年轻女子对封建礼教的强烈反抗。

《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对爱情的不懈追求,更对封建礼教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丽娘的死是对禁锢人性的封建礼教的最强烈的控诉,而她的死而复生更是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作为鬼的丽娘勇敢地追求着属于自己的爱情,还魂后的丽娘不免又落入封建传统礼教的观念中,她的觉醒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如昙花一现般。

二、《红楼梦》女性意识的觉醒如果说崔莺莺、杜丽娘女性意识的觉醒还只停留在个人情感方面的狭小范围,那么《红楼梦》中的众多女子则将其达到了更深更广的境界。

《红楼梦》中的众多女性,都在彰显着对男权话语社会的颠覆。

(一)《红楼梦》中女性个性意识的觉醒曹雪芹在赋予这些年轻女子如花般的外貌同时,还展现了这些女儿们任情任性、行动由我的一面,就连贾母房里的丫鬟鸳鸯,面对嫁给大老爷这样一件体面而又尊贵的天大喜事,却一反当时社会的常理,毅然决然地宁死不屈,这样的浩然正气,充分展现了不论尊卑,惟我是主的精神。

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

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
总之,秋瑾的诗词中充满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她以诗人的敏感和勇气,表达 了对传统女性角色的反抗、对女性权利的呼吁、对女性自我提升的强调以及对男 女平权的倡导。她的诗词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不公,也为我们今 天追求性别平等、推动女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诗词饱含独特的女性意识,表现出对封建社 会性别不平等的反抗和对女性独立地位的追求。本次演示将探讨李清照诗词中女 性意识的表现及其成因。
三、强调女性的自我提升
三、强调女性的自我提升
秋瑾明白,要真正实现女性的权利,首先要提升女性的自我能力和素质。在 《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以勉同志》中,她写道:“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 上鸣。”这首诗表明了秋瑾对女性自我提升的强烈信念。她鼓励女性不要被社会 偏见所束缚,要勇敢地追求自我提升,发挥自己的潜力。
基本内容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等人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社会。其中,林黛玉和薛 宝钗的诗词作品,尤其是她们的咏史诗,表现了女性意识在封建社会的困境中的 挣扎和反抗。
李清照的诗词中,对女性社会地位的争取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在《菩萨蛮》 中,她用“买花”的行为来对比“插花”,表达了女子应该拥有与男子同等的社 会权利和地位的观点。
3、女性情感的表达
3、女性情感的表达
在李清照的诗词中,对女性情感的表达也显得非常自然和真实。她的作品 《醉花阴》中,通过描述女子的孤独、寂寞和哀愁,展现了女性丰富的情感世界。
基本内容
《临江仙·白云堂前春解舞》是《红楼梦》中的一首诗词,它以生动的语言, 勾勒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同时,它也暗示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自由、 平等的向往。“春解舞”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然而这种生机勃勃的景 象却被封建礼教的束缚所限制。“东风卷得均匀”,是对封建社会中权力分配不 均的讽刺。

范从来教授简介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范从来教授简介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莫砺锋教授简介莫砺锋,男,1949年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66年毕业于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

1968年下乡插队,在江苏省太仓县和安徽省泗县务农、做零时工。

1978年考入安徽大学外文系英文专业。

1979年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程千帆教授专攻中国古代文学,198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是为国内首位文学博士获得者。

1984年以后在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其间于1986年9月至1987年7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任高级访问学者,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在韩国全南大学任客座教授,2001年9月至2002年2月在台湾清华大学任客座教授,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在香港浸会大学任客座教授。

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并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南通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政协常委。

学术兼职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

研究成果:[学术性著作]1.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2.杜甫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3.神女之探寻(编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4.中国文学史•宋代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朱熹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6.诗歌与道德名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7.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中华书局2005年)8.杜甫诗歌讲演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9.唐宋诗歌论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10. 漫话东坡(凤凰出版社2008年)[非学术性著作]1.浮生琐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2.莫砺锋诗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 莫砺锋说唐诗(凤凰出版社2008年)[学术论文(1996年以后)]1.评史蒂芬•欧文的初唐诗、盛唐诗,唐研究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2.朱熹韩文考异研究,国学研究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3.论韩愈诗的平易风格,唐研究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4.文学史学献疑,江海学刊1998年第3期5.重论杜甫卒于大历五年冬,杜甫研究学刊1998年第2期6.回顾、评价与展望——关于本世纪宋诗研究的谈话(莫砺锋、陶文鹏、程杰),文学遗产1998年第5期7.程千帆古代文学研究述评,文学评论1998年第6期8.江郎才尽新解,文学评论丛刊第2期(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9.评前野直彬中国文学史,学术思想评论第3辑(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怅望千秋一洒泪,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5期11.杜诗伪苏注研究,文学遗产1999年第1期12.南朝山水文初探,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1期13.论欧阳修的人格与其文学业绩的关系,中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4期14.一部引人注目的博士论文,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115.论朱熹对历代散文的批评,漳州师院学报1999年第1期16.论中华文化的诗性特征,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第1期17.论朱熹的文学理论,国学研究第六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18.论朱熹的文学史观,江海学刊2000年第1期19.论朱熹对诗序的态度,文献2000年第1期20.论朱熹对历代诗歌的批评,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21.论朱熹对作家人品的态度,文学遗产2000年第2期23.论朱熹的散文创作,阴山学刊2000年第1期24.批评与考证相结合的学术创获,学术界2000年第3期25.论朱熹的清远诗风,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5辑,台湾丽文文化事业公司1999年26.长使英雄泪满襟——论杜甫对诸葛亮的赞颂,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第1期27.新时期中国大陆宋诗研究述评,莫砺锋、程杰,阴山学刊2000年第2期28.程千帆评传,学术界2000年第4期29.论晚唐的咏史组诗,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4期30.莫信诗人竟平淡,读书2000年第9期31.朱熹的文学活动,人民政协报2000年9月15日第4版32.怎样读杜甫诗,古典文学知识2000年第5期33.论朱熹文学家身份的历史性消解,江汉论坛2000年第10期34.郭祥正——元祐诗坛的落伍者,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6辑,中华书局2000年35.论杜甫的文化意义,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第4期36.诗以奇趣为宗——论苏诗的艺术个性,人文论丛2000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37.理学家的诗情——论朱熹诗的主题特征,中国文化17、18期(2001)38.从经学走向文学:朱熹“淫诗”说的实质,文学评论2001年2期/ 新华文摘2001年第6期39.关于汉语大词典书证迟后问题的管见,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40.唐诗三百首中有宋诗吗,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41.论杨万里诗风的转变过程,求索2001年第4期42.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2期43.论唐宋诗醇的编选宗旨与诗学思想,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44.从苏词苏诗之异同看苏轼以诗为词,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夏之卷45.朱鹤龄杜诗辑注平议,文史2002年第4期46.陆游读书诗的文学意味,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47.陆游诗中的学者自画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48.陆游诗中的生命意识,江海学刊2003年第5期49.陆游诗中的巴蜀情结,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5期50.再论夺胎换骨说的首创者,文学遗产2003年第6期51.台湾的中文系述评,东方文化2003年第4期52.读剑南诗稿校注献疑,中华文史论丛第76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53.杜诗学疑难问题举隅,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第3期54.大家阴影下的焦虑——唐代诗人薛能论,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55.读陆游入蜀记札记,文学遗产2005年第3期56.宋诗三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57.论宋人校勘杜诗的成就及影响杜甫研究学刊2005年第3期58.陆游诗中的自画像文史知识2005年第11期59.贯通历代弥纶群言,文学评论2005年第4期60.论宋代杜诗注释的特点与成就,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1辑61.台湾大学的学科评鉴,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5期62.论纪批苏诗的特点与得失,中国韵文学刊2006年第4期63.论后人对唐诗名篇的删改,文学遗产2007年第2期64. 乌台诗案史话之一:阴谋的出笼莫砺锋古典文学知识2007/0465. 我与语文学习莫砺锋新语文学习(高中版) 2007/0566. 薪火相传讲杜诗莫砺锋江苏政协2007/0867. 乌台诗案史话之二:柏台霜气夜凄凄莫砺锋古典文学知识2007/0668. 乌台诗案史话之三:营救与出狱莫砺锋古典文学知识2008/0169. 从读诗说起莫砺锋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2008/0670. 乌台诗案史话之四:涉案作品的文本分析莫砺锋古典文学知识2008/0271. 苏轼的敌人莫砺锋学术界2008/0272. 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莫砺锋中国韵文学刊2008/0273. 黄州东坡史话之一:缥缈孤鸿影莫砺锋古典文学知识2008/0374. 文献与史实:古代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莫砺锋东方丛刊2008/0275. 东坡黄州诗话之二:东坡居士莫砺锋古典文学知识2008/0476. 黄州东坡史话之三:黄州风月莫砺锋古典文学知识2008/0577. 东坡在岭南之一:南迁途中莫砺锋文史知识2008/0678. 黄州东坡史话之四:“东坡五载黄州住”莫砺锋古典文学知识2008/0679. 东坡在岭南之二:“报道先生春睡美”莫砺锋文史知识2008/0780. 东坡在岭南之三:从惠州到儋州莫砺锋文史知识2008/0890. 东坡在岭南之四:“梦里似曾迁海外”莫砺锋文史知识2008/0991. 东坡在岭南之五:“细和渊明诗”莫砺锋文史知识2008/10所授课程:古代文学史专题(硕士课程)、杜诗研究(硕士课程)、唐宋文学专题(博士课程)。

红楼梦的女性意识

红楼梦的女性意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一)background: 有些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男性作家是不能为女性而写作的。

例如法国的埃莱娜.西苏(Helene Cixous)声称:“妇女必须写妇女,男人则写男人。

”[1]法国的露丝.依利格瑞(Luce Irigaray)则为上述主张指出了原因:“我永远代替不了一个男人,男人也永远代替不了我。

无论他们可以变换什么样的身份,一方永远也不可能完全替代另一方,——他们不具有互换性。

”[2]然而中国文学史的实际情形似乎与这种观点大相径庭:中国的古典诗歌,尤其是唐宋以来的词,有很多作品都是出于男作家之手,却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

清人田同之把这种情形归结为“男子而作闺音”。

[3]当然,在女性主义批评家看来,这些作品必然充满着对女性的偏见、歪曲,是男性压迫在文学中的曲折表现。

可是上述论断其实是武断的,男女两性之间果真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男性作家绝对不能很好地“写妇女”?我们不应该从抽象的观念出发去演绎这些命题,而应该以文学史实为对象来检验它们。

我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女性人物所代拟的那些诗词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从唐人传奇开始,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常常伴随有由作家代拟的诗词作品出现。

无论从这些诗词自身的艺术水准还是它们与所属人物性格特征的吻合程度来看,《红楼梦》中的诗词都堪称典范之作。

尤其是对后面一点,红学家们是津津乐道的。

例如第三十七回写诸人咏海棠事,脂砚斋评曰:“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只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

纤巧流荡之词,绮靡秾艳之语,一洗皆净。

非不能也,屑而不为也。

最恨近日小说中,一百美人诗词语气,只得一个艳稿。

”又评黛玉诗曰:“看他终结到自己,一人是一人口气。

”[4]又如近人平子指出:“《红楼梦》之佳处,在处处描摹,恰肖其人。

作者又最工诗词,然其中如柳絮、白海棠、菊花诸作,皆恰如小儿女之口吻,将笔墨放平,不肯作过高之语,正是其最佳处。

浅析《红楼梦》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

浅析《红楼梦》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

浅析《红楼梦》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被世界公认为经典小说巅峰之作。

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在小说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尤为突出,它不仅现实地描绘了封建时代末期不同阶级的女性主义形象,而且从各个方面描绘了父权制度和封建制度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

《红楼梦》摆脱了老旧的刻板印象,新鲜别致。

正是因为这一点,女性可以追求平等和自由,不再遭受封建思想枷锁桎梏。

本文将从其女性主义思想详细展开。

关键词:女性主义;《红楼梦》;封建社会一、女性主义的起源及概念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源自西方,译文理解成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伦理与政治运动。

女性主义从未将男性作为斗争对象,而是看做同盟者或合作者。

女权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古希腊时期,但真正意义上女性主义运动最早起源于法国,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就是来源于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

五四时期,传到中国,定为女权主义。

在西方,最初是指追求男女平等,争取选举权。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妇女,基本上都争取到平等的政治权利,但在社会生活与人们的观念中,仍与男子不平等。

女权主义者开始认识到,这其中有一个性别关系、性别权力的问题,所以女权运动就变为分析男女为何不平等、男女的权力架构,强调其性别分析。

在该国也认识到,先讲女权是不行的,首要讲性别分析。

从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是认识的加深。

此外,女性主义的诞生与当时西方的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以及工业革命等各大领域的背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女性主义运动主要经历了三次浪潮,从第一次追求权利平等,人人拥有平等的权利,到第二次质疑、抨击父权社会,直击社会上仍然存在的“男优女卑”的刻板现象,再到第三次开始意识到两性及女性间的差异,尊重两性问题,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两性问题,摒弃所谓的以女性视角或立场的眼光片面的看待问题的本质。

论《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从《红楼梦》中的女性谈起

论《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从《红楼梦》中的女性谈起

束 ,人伦制约 的封建社会 ,这些女子受到主子宝玉 的厚待 无疑是对封建 伦理原则 的反抗 。 女性对封建伦理 的反抗 意识正 是她 们追 求独 立 自主人格 的 重要支 撑 ,同时也使 《 红楼梦》 成为反映时代主旋律的经典 。 二 、女性对 爱情婚姻 的 自主追 求 《 红楼梦》 中,宝黛 的自由恋爱悲剧 固然让人 深思 ,给 人以悲痛 之 感 ,但 书中也叙述了其他女性们对 自主爱情 婚姻 的追求和 向往 ,体 现出
个 “ 可心如意的人 ” 。可是尤三 姐 的痴心换 来 的却 是柳 湘莲 的反 悔 , 她最后 以死表 明了 自己坚定 的选择 ,用生命维护 了普通女性 的尊严 。 鸳鸯被贾赦威逼做他 的小妾 :“ 我要她不来 ,以后谁 还敢收 。 … ‘ 凭 她嫁到谁家 ,也难 出我 的手 心。 ”贾 赦凭借 封建力 量 ,仗着 财富欺 压鸳 鸯。作 为贾母 的得力 丫鬟 ,如果不 是有贾母在 ,鸳鸯 肯定无路 可走。最 后鸳 鸯发誓终 身不嫁 ,侍候贾母一 生,最后追 随贾母 离开人世 ,失去 了 选择爱 的 自由 ,葬送 了 自己年轻 的生命 。 司棋与表兄暗地约会 ,私赠 表记 ,这是与封建礼 教相违背 的伤大雅 行为 ,但由于对爱情 婚姻 自主选择 的向往 超过 了封建 礼教 的约束 ,所 以 她大胆地为 自己做出了选择 ,而她换来 的却 是表兄的逃跑 ,等 待她的将 是痛苦的惩罚。 龄官钟情于贾蔷 ,她有过画 “ 蔷 ” 的痴情行为 ,后来有一次 宝玉来 到梨香院想让她唱 《 牡丹亭 ・ 惊 梦》 的 “ 鸟晴丝” ,她却拒 绝。 当贾蔷 买来雀儿鸟笼来哄她开心时 ,她又嫌贾蔷不去询问病情 ,而是 拿鸟儿来 打趣。 当贾蔷去请医生时 ,她又以 日头晒为借 V 1 不让去 。此 时站在窗外 的宝玉看在眼里 ,悟在心 中。龄官称梨 香院为 “ 牢 坑”,她 明白 自己的 命运就如同任人摆布的笼 中鸟。这个小女孩的身上表现 出了追求独立 自 主人 格 的理 想 。 与这些追求独立 自主 的爱情婚姻相对立的是那些没有 勇气选择 自己 爱情婚姻的女性 ,她们处在封建伦理制约 的时代 ,追寻 的是 对封建伦 理 原则 的 自觉认 同,但她们 的结局却也是 以悲剧而告终 的,这似乎又 在预 示着些什么 ,是封建社会 的没落 ,是作者 的潜意识所 为,还是作者 不希 望后世 的女性也有如此悲痛 的结局 ,以此来警示后人 ,为新事物 的诞 生 而探 索一 些 出路 呢 ? 作 者处 于阶级社会 ,生 活在封建大家族 中,不能笼 统地认为他 是反 对封建专制的 ,他 只是用 写实的笔调描绘 出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 下女性 们追 求独立 自主人格 的意识 ,由于作者 的阶级局 限性是 不可能为 她们找 到出路的 ,所以书中叙述 到的对女性 意识觉醒 的女性 的反抗其实还 是受 封建伦理制约的 ,她们的反抗无 法彻底 。 三 、对 宝 黛 两 种 生存 方 式 的 思 考 作为 《 红楼 梦》 中的两个标 志性人物一宝钗和黛 玉 , 她们分 别代表 了两种不同的生命存在方式一伦理人格 与 自主人 格。宝钗 的 “ 会做人 ” 是用 中国传统文化 中儒家的伦理原则来行事的 ,是对 自身所处 的封建社 会 中伦理原则 的 自觉认 同。这从 她待 人接 物 ,理 财治 家的方 式 就可看 出。她劝宝玉走仕途路 ,劝黛玉读 “ 正经 书”,甚至她 会为封建 伦理 而 放弃 自己的一些爱好和理想 ,这些都是她遵循封建伦理的表现。毫无疑问 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肯定深得人心 , 是家长眼中, 众人眼里的合符封建 伦理的大家闺秀,这是她的存在方式。而黛玉之所以能成为宝玉的知 己,其 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黛玉不会劝他读圣贤书, 走科举路 , 她保持了女性最纯 真的本性 , 坚持了追求 自主的选择。在封建 时代里 , 黛玉 由于社会环境原 因,也不可能真正对宝玉表白追求 ,而宝玉又是个 晴痴 ,她清楚地 明白自已 和宝玉的爱隋婚姻难 以实现,但她依然在内心承受着无 比孤独痛苦的情况 下,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完成 了在现实中难 以实现 的对 自主人格追求 的理 想。黛玉作为—个独特的艺术形象,不仅暗示了在封建时代里女性 的悲剧命 运, 而且象征着中国 古代文 人 追求独立 自主人 格的精神苦闷。 《 红楼梦》作 为古代小说创作 的最 高峰 ,书 中女性身 上表现 出的女 性意识也是前期小说所无法 比拟 的。作者对女性这种追求 自主人格 的意 识进行 了忠实地描绘 ,虽然带有 阶级局 限性 ,但其效果在很 大程度上颠 覆 了中国传统封建社会 的男权伦理原则 ,成为让世人不断 思索 ,不 ��

人间至情——莫砺锋的赠内诗与叶嘉莹的哭女诗

人间至情——莫砺锋的赠内诗与叶嘉莹的哭女诗

人间至情——莫砺锋的赠内诗与叶嘉莹的哭女诗展开全文当代人作旧体诗词,多半有些不像,佳作更少。

可是大学中有一些精研诗词的教授,他们对格律规矩了然于胸,信手拈来,自成绝唱,不过才为学所掩,又兼不肯多处炫耀,很少为人所知罢了。

有两位我所熟知的师长,他们有一组七绝极好,分别是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的十首赠内诗和南开大学叶嘉莹先生的十首哭女诗。

丈夫对妻子的感情,母亲对女儿的感情,均是世间最自然真挚者,且看他们写来是怎样一种况味。

01结婚三十周年纪念赠内诗十首(莫砺锋)前缘休说三生石,不是冤家不聚头。

淮北江南行欲遍,却来白下结绸缪。

崎岖世路叹零丁,蛟失沧波鹤剪翎。

久惯人间多白眼,逢君始见两眸青。

钟山苍翠秦淮碧,暇日寻幽携手行。

细语温存惊我耳,刚肠忽觉有柔情。

家无四壁愧黔娄,搜索空囊鬼亦愁。

岂有瑶环定情物,嫁衣犹仗孟光筹。

秋霜春雨夏惊雷,黄卷青灯岁月催。

长夜感君相伴坐,剪刀唧唧把衣裁。

我居西海君东海,寄雁传书隔月回。

平日龃龉夺门去,此时翻愿梦中来。

昔年陇亩度生涯,此日书灯映绛纱。

无限烟云都过眼,诗书说罢话桑麻。

君轻富贵若浮尘,我亦人间澹荡身。

淡饭粗茶皆有味,轻裘肥马是何人。

青丝忍看染秋霜,自嫁梁鸿日夜忙。

衣食渐丰人渐老,十年汤药侍高堂。

苍颜白发两相怜,共话平生叹逝川。

我向天公祈后死,伴君垂老坐炉前。

第一次见到这组七绝,是在大学时期的人人网上。

一见倾心,从此讽诵不厌。

“久惯人间多白眼,逢君始见两眸青”,在读书无用的年代,穷书生遇到一个肯青眼相加的姑娘一定很不易。

莫砺锋先生是我导师的导师,虽然无缘拜见,但从描述中可知他为人严肃方正,所以看到“刚肠忽觉有柔情”这一句,真是不禁莞尔:这也是反差萌呢。

元稹的《遣悲怀》说:“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这里的“岂有瑶环定情物,嫁衣犹仗孟光筹”也是以黔娄自比,等于说“我付不起彩礼,仗着你自己办嫁妆啦”。

不可思议吧,可姑娘就是嫁了,还嫁的举案齐眉。

浅析《红楼梦》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浅析《红楼梦》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8.02浅析《红楼梦》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张佳雨【摘 要】《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展现了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一个富贵家族的发展过程,是一本具有较大思想性的小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人对女性主义意识有所关注,在阅读《红楼梦》这本小说时,我们能在书中体会到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

针对目前我国对于女性主义意识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红楼梦》中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红楼梦 女性主义 意识最早出现女性主义意识的区域是西方国家,有很多专家学者针对西方国家的女性主义思想通过书中的内容进行分析。

《红楼梦》是我国从古至今都很经典的小说,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女性主义思想,有利于各界学者对女性主义意识的研究。

一、女性主义意识的概念早在十九世纪中期,在西方国家就曾经发起过一次有关于女性主义意识的运动。

女性主义意识的中心思想在于希望女性得到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摒弃传统观念中女性处于弱势地位的思想。

在《红楼梦》这本书中,在内容上多次提及有关女性对现实状况不满所产生的反抗,并且这与我国当时社会背景下对女性的认知是不符的。

在封建社会时期,关于历史的记录主要与男性有关,从某种方面讲相当于排除了女性的身影。

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中可以说毫无地位可言,她们不能参与很多事情并且受到全社会的制约与压迫。

这样的思想观念主要形成原因不只是与性别有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逐渐对自己应有的权利产生了思想意识,并且正在尝试改变。

二、对红楼梦中女性主义意识的论述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根据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看法通过自己的幻想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女子形象。

在整篇小说中以男性为主体,并且将男性为中心描绘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四大家族的发展历程。

但是根据小说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曹雪芹将很多女性形象的心理活动展现的淋漓尽致。

通过当今社会人类对女性主义意识的了解,我们可以把这理解为作者对女性主义意识的渴望。

浅析《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浅析《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浅析《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红楼梦》主要由不同的女性人物组成,不同的女性人物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追求,女性意识由此觉醒。

《红楼梦》中的女子虽大多出身于大家族(或生活在大家族中),受到封建思想的压迫,封建礼教的束缚,但这些女子在看待事物时往往有自己的思索和理解。

她们通过诗句和自己的反抗表达自己对女性独立的追求、对婚姻爱情自主的追求,“不满男尊女卑、追求人格独立和地位平等的要求,不甘为人附庸及对自我意识的肯定和追求”[5]。

这些思想相较于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具有先进的意义,因而女性意识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觉醒、表现、影响等方面出发,结合《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进一步论述《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进一步认识《红楼梦》中鲜活的、立体的人物形象。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曹雪芹的巨著《红楼梦》有一个比较明显主旨便是对旧的封建制度的反抗——正是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导致贾林薛三人爱情悲剧的产生,结局可悲,但结果必然。

除去对封建制度的反抗,《红楼梦》中还出现了一些超出于那个时代的观念,比如贾宝玉认为女人都是水做的,是纯洁的;而男人则是泥做的,是些浊物。

结合反封建的主旨,本文认为,这个观念是《红楼梦》女性意识觉醒、出现的一个重要依据。

“西方国家关于女性意识的觉醒起源于19世纪中期,当时的女性渴望得到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渴望改变传统观念中女性处于弱势地位的思想。

”[1]也就是说,西方国家的女性意识觉醒诞生于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时期,那时的中国尚且处于传统的封建社会,更别提《红楼梦》的创作者曹雪芹所处的那个时代——那是一个封建礼教、封建等级森严的时代,三从四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因此,贾宝玉这个观念的提出在那个封建时代是惊世骇俗的。

这种惊世骇俗的观念在当时并没有。

也不可能得到重视,反而会成为冷子兴等人酒馀茶后的一个重要谈资。

话虽如此,女性意识虽然在《红楼梦》中表现得没那么明显,但也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曹雪芹的厉害之处在于《红楼梦》中的各个女性形象都是丰满的,每一个女性——不管她出现的频率是多少,不管她的阶级地位是哪一层——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探讨《红楼梦》中的女性观念

探讨《红楼梦》中的女性观念

探讨《红楼梦》中的女性观念《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祖上是钟鸣鼎食之家,但在曹雪芹之辈时已开始走向没落,生活的巨大落差带给曹雪芹思想的巨大冲击,开始投身于《红楼梦》的创作,所以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这个社会的反思,曹雪芹耗费了十年的光景,前后修改了五次,以至于自云《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但作者在生命终结之前还是没有完成整部《红楼梦》的创造,这也是后人前赴后继研习《红楼梦》的一个原因,希望能完善整部《红楼梦》,《红楼梦》全文思想深刻而丰富,主要通过描述四大家族之一,门庭显赫、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对期间各色人物的安排中寄于作者的思想倾向。

可以看到在《红楼梦》中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对于女子的推崇,作者很大篇幅都对女子的正面描述上,并使用贾宝玉这样一个人物的视角提出了对女子的尊崇。

本文通过分析《红楼梦》的女性观念的背景,《红楼梦》所认同的女性观念和《红楼梦》中女性观念的限制来对《红楼梦》中有关女性的描述进行分析。

1《红楼梦》女性观念形成的社会背景在分析一篇文章时,尤其是如《红楼梦》此般的巨著,应首先从其社会背景分析入手,对其朝代的思潮进行研究,《红楼梦》创作于清中叶以后,主流思想为朱程理学,而朱程理学始于南宋,到了明时期发展到了极盛的地步,此时女性的社会十分低下,社会对于女性的禁锢也到了极致,任何事情到了极致必定会走向相反的方向,当朝代更替到清朝时,由于清朝的统治者是少数民族,对于中原主流文化的倾向并没有进行刻意的主导,较之于明时期略为宽松的环境下,女性的反抗意思开始增强,各类文艺作品中在这方面也有所反映,如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冯梦龙的《三言二拍》和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等,在这些文章当中,都显现出来女性观念的加强迹象。

但这些作品毕竟在故事的编排上过于简单和有落入俗套之嫌,在人物的塑造上也有所欠缺,而相比之下《红楼梦》的写实主义所达到的真实感和人物塑造的丰满程度无愧其四大名著之一的赞誉。

《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摘要: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呕心沥血之作,小说内容丰富,为读者呈现了多重层次、互相交融的封建社会大家庭,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叙述了钟鸣鼎食的贾府及四大家族由昌盛到颓败的故事。

在《红楼梦》中,作者塑造了很多具有高洁品质的女性形象,以独特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封建时代的女性精神,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本文通过探讨《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希望可以对研究《红楼梦》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女性意识觉醒作为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红楼梦》在框架和情节安排上推陈出新,语言运用优美,利用诗词和男性的口吻来表现女性意识的情节比比皆是。

据统计,小说中关于男性的诗词仅40多篇,其余全为女性诗词,可见作者在文中对女性意识的重视。

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反映女性活动的鸿篇巨制。

基于此,研究《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对于反思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的所思、所想、所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女性意识的概念西方国家关于女性意识的觉醒起源于19世纪中期,当时的女性渴望得到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渴望改变传统观念中女性处于弱势地位的思想。

在《红楼梦》中,作者多次借小说人物的口吻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同时也有较多的反抗精神,这种女性意识与当时的社会情况格格不入。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男性一直是社会的主流,女性几乎没有社会地位可言,她们不能参与社会上的很多事情,在思想和生理上遭受男性的压迫。

传统思想观念的形成与社会制度、经济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女性开始思考自己的权利,形成独立的思想,她们尝试着改变现状,争取自己的权利。

二、从女性形象探究蕴藏其中的女性意识《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有很多,比如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史湘云、尤三姐、妙玉、晴雯等。

在这些女性当中,她们有的追求自由的爱情、有的追求自由的生活、有的追求幸福的婚姻、有的追求和谐的家庭。

在看似柔弱的外表下,蕴含着不一样的坚强,她们努力挣脱封建社会的种种枷锁与羁绊,希望自己的情感得到重视。

《红楼梦》的女性意识(下)

《红楼梦》的女性意识(下)

《红楼梦》的女性意识(下)在《红楼梦》中,女性意识也表现得非常丰富多样。

除了上篇中提到的一些女性角色外,还有几位重要的女性角色也展现出了强烈的自主意识和追求自我价值的渴望。

其中,贾母是一个非常有智慧和权威的女性角色。

她是贾府的家族长辈,拥有巨大的家族势力,对府中事务的决策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贾母虽然是一个传统的家庭主妇,但她不仅在家族内事务上有很高的决策权,而且在一些家族重大事件上也表现得非常果断和明智。

她对贾宝玉的教育也非常重视,尽管在面对世俗的压力时,她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

另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女性角色是黛玉。

黛玉是一个知识渊博、聪慧绝伦的女子,她对文学艺术有着极高的欣赏和追求。

黛玉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她对自己的才智和文化修养非常自信,对于习惯陈旧的封建礼教和嫁人从一开始就不屑一顾。

她追求真理、自由和美好的生活,她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展示了她十分强烈的女性意识。

可惜的是,黛玉在追求自由和美好的过程中,渐渐地被家族和社会的压力所击垮,最终走向了自毁。

黛玉在小说中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深刻的角色,她代表了那些追求思想自由和独立的女性,在封建社会底层女性命运的束缚下,不可避免地面对着痛苦和绝望。

她的悲剧性命运也成了男性作家对女性意识表达的一种方式。

除了贾母和黛玉,还有很多其他的女性角色也在小说中展现出了自己的女性意识和追求。

她们有些具有坚强的性格,不甘于明媒正娶的平凡命运;有些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赚钱和商业活动来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有些通过争夺男性的宠爱和利益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这些女性角色的出现丰富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并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追求自由和尊严的愿望。

总体而言,《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非常多元化,它们不仅展示了追求自由、独立和尊严的渴望,也展示了在封建社会底层女性所经历的痛苦和压迫。

通过这些女性角色的呈现,作者曹雪芹传递了对女性的关注和尊重,以及对女性意识在封建社会中的不断觉醒和探索的思考。

《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摘要】《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是整部小说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通过对女性角色的独立意识、对爱情和婚姻的认识、对自我身份的探索、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觉醒以及在家族关系中的地位的探讨,可以看到这些角色在小说中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

女性意识的觉醒不仅影响了她们个人的生活和命运,也影响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通过对《红楼梦》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并体会到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挣扎和奋斗。

女性意识的觉醒不仅仅是个体的成长与解脱,也是对整个社会文化传统的一种反思和挑战。

【关键词】《红楼梦》、女性意识觉醒、女性角色、独立意识、爱情、婚姻、自我身份、社会地位、权力觉醒、家族关系、影响、小说体现、故事情节。

1. 引言1.1 《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整个小说的情节逐渐展开,我们可以看到女性角色在思想和行为上逐渐表现出更为独立和自主的特点。

这种意识觉醒不仅仅是对传统束缚的解放,更是一种对自我认知和社会地位的重新审视。

在一个封建社会中,女性往往被视为家庭的贤淑之人,承担着照顾家庭和子女的责任,但在《红楼梦》中,女性角色却逐渐展现出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她们不再仅仅被动接受命运安排,而是开始探索自己的人生选择和身份认同。

女性角色的觉醒,不仅影响着她们个人的命运,也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作品对当时社会女性地位问题的关注和反思,以及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探讨。

2. 正文2.1 女性角色的独立意识女性角色在《红楼梦》中的独立意识逐渐觉醒,这体现在她们对自己的身份和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黛玉从小被视为贾府的掌上明珠,却因为自己的独特性格和思想与传统社会观念产生了矛盾。

她对自己的命运和婚姻没有盲目的妥协,而是有自己的主见和坚持。

红楼梦女性意识探讨读后感

红楼梦女性意识探讨读后感

红楼梦女性意识探讨读后感读罢关于《红楼梦》女性意识的探讨,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

那些鲜活的女子形象,在曹公的笔下熠熠生辉,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的挣扎与追求,让我对女性意识有了更深切的感悟。

在《红楼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林黛玉。

她可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温顺乖巧的女子。

她敏感、聪慧,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

还记得她初进贾府时,那小心翼翼却又不失个性的模样。

她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一切,生怕行差踏错,但在面对不合理之事时,又绝不委曲求全。

她会因为宝玉的一句话而暗自垂泪,也会因为自己的身世而感怀伤春。

她的情感细腻得如同春天的细雨,丝丝缕缕都能触动人心。

黛玉的爱情观,在那个时代可谓是大胆而独特。

她对宝玉的感情,不是那种基于门第、财富的考量,而是纯粹的心灵契合。

她不在乎宝玉在贾府中的地位,不在乎外界的风言风语,只在乎宝玉对她的真心。

在那个婚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的时代,黛玉敢于追求自己心中的爱情,这是多么难得啊!她会为了宝玉的一句承诺而满心欢喜,也会为了宝玉的一丝冷落而黯然神伤。

她的爱情,纯粹而热烈,没有丝毫的杂质。

再说王熙凤,那可真是个厉害角色!她精明能干,把贾府上下管理得井井有条。

但她又不是那种只知道迎合男权的女子。

她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手段。

在处理家务事时,她雷厉风行,绝不手软。

她敢于和男人在商场上一较高下,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勇气。

记得有一回,她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狠狠地教训了那些不听话的下人,那场面,真叫一个精彩!她的泼辣和果断,让人又爱又恨。

但这也正是她女性意识觉醒的体现,她不愿意被男人轻视,不愿意被束缚在传统的女性角色中。

还有薛宝钗,她看似遵循着传统的礼教规范,实则内心也有着自己的坚持。

她聪明、理智,懂得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护自己。

她会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这并不是因为她没有自己的想法,而是她深知在那个时代,这是一条相对稳妥的道路。

她在追求个人幸福的道路上,虽然受到了种种束缚,但依然努力地寻找着平衡。

莫砺锋将灵魂安顿在唐宋时代

莫砺锋将灵魂安顿在唐宋时代

莫砺锋:将灵魂安顿在唐宋时代莫砺锋在南京莫愁湖莫砺锋: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

曾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这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

”越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唱词,在莫砺锋听来甚有同感。

他在中学时就将“工程技术人员”视为理想,曾希望以自己偏长的数理化知识来服务社会。

没想到后来命运弄人,变成一个钻故纸堆的学者。

年近古稀时,这位被南大中文系学生奉为“学术偶像”的中国首位文学博士推出十卷本文集。

《莫砺锋文集》十卷,五百余万字,收录了莫砺锋先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撰写的各类专书二十余种。

“在七十之际将平生著述纂成一集,对几十年文字生涯作一个总结,便不是毫无意义的灾梨祸枣。

”莫砺锋谦虚地说。

实际上,这位被誉为“一代学人的标杆和楷模”的学者,其学术研究既伴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更因在古代文学的研究与建树在学界备受尊崇。

4月23日,本报专访莫砺锋。

固守“唐宋文学”一亩三分地中华读书报:您在1978年考入安徽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

作为高考恢复后第一批进大学的学生,大学带给您什么?莫砺锋:我1966年高中毕业,1977年参加高考时,已在农村插队十年了。

我并不嫌弃当农民,但总觉得使用镰刀、锄头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太小。

在江南的六年中,我每年的劳动成果就是二千来斤粮食,其中还有四百斤被自己吃掉了。

在淮北的四年中,我在公社农具厂里“亦工亦农”,每年也就生产十来箱螺丝钉,产值只有一两千元。

进了大学,我从体力劳动转向脑力劳动,也许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学带给我的,最主要的便是人生轨迹的改变。

中华读书报:您在学术上刚刚起步时,遇到了思想解放运动。

能谈谈当时的情况吗?在您的学术小传中,好像没有太多涉及当时西学思潮的冲击,是否不像当代文学作家和研究者那样受到大环境影响?莫砺锋:我1984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学术上刚刚起步。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4----2015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3题。

(9分)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莫砺锋有些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男性作家是不能为女性而写作的。

例如法国的埃莱娜·西苏声称:“妇女必须写妇女,男人则写男人。

”法国的露丝·依利格瑞则为上述主张指出了原因:“我永远代替不了一个男人,男人也永远代替不了我。

”我们不应该从抽象的观念出发去演绎这些命题,而应以文学史实为对象来检验它们。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女性人物所代拟的那些诗词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如果只考虑完整的诗、词、曲而不计断句的话,《红楼梦》中写过作品的女性人物共有贾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李纨、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薛宝琴、邢岫烟、李纹、香菱等十余人。

应该指出,这些人物的作品并不都具有女性特征。

如李纨和贾探春,一个是恪守三从四德的寡妇,另一个则是有补天之志的闺秀,当她们奉元春之命题咏大观园景物时,所成之诗却是平常的颂圣之辞,试看李纨的《万象争辉》和探春的《文采风流》,一曰“精妙一时言不尽,果然万物有光辉”,一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辞意俱俗,毫无个性。

无怪乎在脂本《红楼梦》中,这两首诗的所属是与程乙本互相颠倒的。

作品与作者的关系可以任意置换,充分说明它们是缺乏艺术个性的,更何论什么女性意识?林黛玉无疑是曹雪芹最为钟爱的一个人物。

从“灵河岸上”到“凤尾森森”的潇湘馆,黛玉始终生活在诗的意境中。

黛玉的诗词不仅是我们籍以窥见这个人物心底波澜的最佳窗口,也是我们分析《红楼梦》中的“男子闺音”的最佳文本。

因为黛玉无疑是《红楼梦》中最有资格质疑男性话语权力的女性。

林黛玉初露才华是在贾元春归省时。

当众姐妹奉元春之命题诗题匾时,黛玉本想“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元妃只命一匾一咏,便不好违谕多做,只胡乱做了一首五言律应命便罢了。

”论者或批评黛玉的“这首《世外仙源》非但毫无‘世外仙味’可言,相反它倒是相当鄙陋和庸俗的。

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

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

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在近百个主流文论中具有重要地位。

红楼梦的诗词咏叹诸多情感,其中也有女性意识的涌现,深具历史及文化意义,不失为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首先,从红楼梦的女性思想来讲,诗词中的女性主题充满着强烈的激情,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女性自主意识,同时也有一定的家庭观念。

类似于《窦娥冤》中“有心投明月,无力泣黄泉”一样,对自由显示出爱慕之情。

这种激情通过女性的叙述,体现出她们在家庭中的无助,却努力求得自由,表达了强烈的女性自主认同。

其次,从文化社会学角度出发,红楼梦中的女性诗词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政治性的叙事,诸如《回芳忆》的故事,体现出农村普通农家女性对社会中异性文化的认可和挑战。

同时,这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低地位,以及她们在社会上的受欺凌。

尽管如此,她们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和尊重,反映出一定社会文化的变化。

此外,还可以从宗教活动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中的女性诗词,诸如《枉凝眉》中的“飞钗流丝俏,金莲九朵香”,这些诗句是在描述女性的美丽和宗教浪漫。

在《妆台璞》中,女性的美丽和神秘被描绘得如同宗教礼仪一样,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在宗教活动中的参与。

总之,红楼梦是千古绝唱,其诗词也写尽女性性格及特质充满激情,有自主自信,热爱自由,受到家庭和社会的赞美及尊重。

红楼梦诗词中女性意识的涌现,体现出中国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的发展,
也折射着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及发展历程。

红楼梦女性意识探讨读后感

红楼梦女性意识探讨读后感

红楼梦女性意识探讨读后感读完《红楼梦》后,满脑子都是那些性格各异、命运多舛的女子。

以前读,可能更多关注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如今再读,却对书中所展现的女性意识有了更深的感触。

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女子的命运似乎从出生就被注定。

她们被困在深宅大院里,遵循着所谓的“三从四德”,没有自我选择的权利。

但在《红楼梦》中,我却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女性形象,她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出了朦胧的女性意识。

先说王熙凤吧,这个在贾府中呼风唤雨的女子。

她精明能干、泼辣狠毒,可又何尝不是在努力冲破传统对女性的束缚呢?她掌管着贾府的大小事务,手段高明,让一众男人都自愧不如。

她不满足于只在后宅中相夫教子,而是积极参与到家族的管理中,展现出了强烈的权力欲望和掌控欲。

虽然她的手段有时过于狠辣,但这也是她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中为自己争取地位的一种方式。

想象一下,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能够如此大胆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和野心,是多么不容易啊!她的每一次决策,每一次与人交锋,都像是在对传统的女性角色说“不”。

还有探春,这个“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女子。

她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管理才能。

在王熙凤生病期间,她与李纨、宝钗一起管理大观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她敢于指出贾府中的弊端,并且积极地想办法解决。

她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子就觉得低人一等,而是坚信自己的能力不比男子差。

记得有一次,她为了维护自己和生母赵姨娘的尊严,不惜与众人发生争执。

她那坚定的眼神和强硬的态度,让人不禁为她叫好。

她就像一朵带刺的玫瑰,在荆棘中努力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再说林黛玉,她似乎是那个时代的异类。

她敏感、细腻,不流于世俗。

她不屑于去迎合那些封建礼教的规范,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和爱情的平等。

她和宝玉之间的爱情,没有世俗的功名利禄,只有纯粹的相知相惜。

她会因为宝玉的一句话而生气,会因为自己的身世而感伤,但她始终坚守着自己内心的那份纯真和执着。

在大观园中,她吟诗作对,用才华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