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对联、古诗文赏析

合集下载

《红楼梦》经典对联:通达天意,品读人情

《红楼梦》经典对联:通达天意,品读人情

《红楼梦》经典对联:通达天意,品读人情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赏析】及早收手,及早回头,得有福报;一味向前,不知退步,易有祸患。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赏析】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实的虚不了,虚的实不了。

纵然一时云水弥漫,终究会是水落石出。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赏析】人生而有情,然而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应该从情中有所超脱。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赏析】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必纠缠。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赏析】世界是一本大书,人生是一场大梦,洞察人情世故,就不会活得很累。

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赏析】天地之间,人为万物之灵,但是天意难测,造化弄人,世事难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赏析】万物的生灭,人事的兴衰,都不是人的力量能决定的,徒然感叹罢了!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赏析】世间所有的繁华,所有的美好,最终都是空无。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赏析】所有的玫瑰最终都是走向凋落,只有玫瑰的名字留存于我们的心中。

绿窗日月在==青史古人空【赏析】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赏析】有才华的人自然不愿意沦落于红尘,埋没于草莽,时刻期待一展身手,做一番事业。

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赏析】人的智慧不能参透多少生命的奥秘,世间悲欢离合,也只能随波逐流。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赏析】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不管是英雄豪杰,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强盗乞丐,最后的结局是一样的,进入到“土馒头(坟墓)”中。

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赏析】如果说人生只是一场梦,那么梦中的事就都是虚幻,所有的渴慕也都是痴心妄想。

分享:。

《红楼梦》题咏诗赏析

《红楼梦》题咏诗赏析

元春书匾额、对联后,又题大观园一绝,然后命众姊妹也各题一匾一诗;又要宝玉为“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浣葛山庄”四大处各赋五言律诗一首,借此面试其才情。

题大观园(贾元春)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解析]1.这首总题大观园的绝句与后面几首不同,作者是有深意的:说的是园林建筑,其实也指小说创作。

2.“衔山”二句——环山萦水的构建,设计精心,工程浩大。

作者借此暗寓小说创作呕心沥血,周密构思,花了他一生大半精力。

3.“天上”二句——可以看出:一、“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只有通过艺术的典型概括才能创造出来。

考证它的地点是荒唐的。

二、“天上”,也隐指“太虚幻境”。

宝玉初见大观园正殿,“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以及“省亲别墅”原称“天仙宝境”等,都在暗示“天上”与“人间”两种境界的联系。

三、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是广阔的,从“天上”到“人间”,亦即从皇家到百姓,形形色色,包罗万象,蔚为“大观”,确是一部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

锡,赐。

旷性怡情(匾额)(贾迎春)园成景物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解析]1.羞题额旷怡——不好意思地题了“旷性怡情”的匾额。

2.宁不——怎不。

畅神思,就是额题“旷性怡情”的同义语。

万象争辉(匾额)(贾探春)名园筑就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渐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有光辉。

[解析]1.势巍巍——指建筑气势雄伟。

2.何惭——切合探春性格。

这句说,既然奉命而作,我纵不学无文,也就不怕献丑了。

3.“精妙”二句——写出探春“随众塞责”。

文章造化(匾额)(贾惜春)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解析]1.文章造化——景物之华美如天工神力造成。

“文章”义同“文采”。

造化,谓天地创造化育万物。

常指天运或神力。

2.“山水”二句——上句极言地广,下句极写楼高。

五云,五色云霞。

古文翻译与赏析红楼梦中的对联

古文翻译与赏析红楼梦中的对联

古文翻译与赏析红楼梦中的对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其众多对联更是经典之作,充满哲理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对联进行翻译和赏析,探寻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美学价值。

对联一:黛玉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这是黛玉的诗作,表达了她的心情和境遇。

黛玉自视为孤高的凤凰,高洁而孤傲地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

她的凤凰台是她的心灵归宿,而凤去台空,则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这里的江自流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知,与黛玉的命运紧密相联。

Translation:The phoenix roams on the phoenix platform, and when the phoenix leaves, the platform becomes empty with the river flowing on its own.Couplet Two: 贾母赋诗黄叶落冬风,金风散寒霜。

这是贾母赋诗所写的景色描写,以黄叶、冬风、金风和寒霜等词汇描绘了寒冷的冬季景象。

黄叶落下,金风吹散寒霜,生动地描述了四季的更替和自然界的变化。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贾母展示了她审美情趣和文学才华。

Translation:Yellow leaves fall in the winter wind, and the golden wind dissipates the cold frost.Couplet Three: 贾宝玉题词终是圣人顶点草,自应云雨任西东。

这是贾宝玉为自己的画作题字时写的对联。

他将自己看作是圣贤之尖峰,认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胜过常人。

"圣人顶点草"意味着他们不受约束,可以任意生长。

“自应云雨任西东”则表明贾宝玉有才华和智慧的同时,也带有放任自己的倾向。

Translation:In the end, the grass stands at the pinnacle of sages, naturally experiencing wind and rain from all directions.Couplet Four: 薛宝琴对联玩的是金钗脱,赏的是翠袖摧。

红楼梦著名对联赏析

红楼梦著名对联赏析

红楼梦著名对联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春节对联、结婚对联、乔迁对联、祠堂对联、励志对联、行业对联、搞笑对联、名胜对联、对联知识、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wedding couplets, housewarming couplets, ancestral hall couplets, inspirational couplets, industry couplets, funny couplets, scenic spots couplets, couplet knowledge,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红楼梦著名对联赏析《红楼梦》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雪地联诗

红楼梦雪地联诗

红楼梦雪地联诗一、原文:《芦雪庵争联即景诗》(部分)凤姐:一夜北风紧,李纨:开门雪尚飘。

入泥怜洁白,香菱:匝地惜琼瑶。

有意荣枯草,探春:无心饰萎苕。

价高村酿熟,李绮:年稔府粱饶。

葭动灰飞管,李纹:阳回斗转杓。

寒山已失翠,岫烟:冻浦不闻潮。

易挂疏枝柳,湘云:难堆破叶蕉。

麝煤融宝鼎,宝琴:绮袖笼金貂。

光夺窗前镜,黛玉:香粘壁上椒。

斜风仍故故,宝玉:清梦转聊聊。

何处梅花笛?宝钗: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陷,李纨:龙斗阵云销。

野岸回孤棹,探春:吟鞭指灞桥。

赐裘怜抚戍,宝琴:加絮念征徭。

坳垤审夷险,湘云:枝柯怕动摇。

皑皑轻趁步,宝钗:翦翦舞随腰。

煮芋成新赏,黛玉:撒盐是旧谣。

苇蓑犹泊钓,宝玉:林斧不闻樵。

伏象千峰凸,宝琴:盘蛇一径遥。

花缘经冷聚,湘云:色岂畏霜凋。

深院惊寒雀,探春:空山泣老鸮。

阶墀随上下,岫烟:池水任浮漂。

照耀临清晓,湘云:缤纷入永宵。

诚忘三尺冷,宝琴:瑞释九重焦。

僵卧谁相问,湘云:狂游客喜招。

天机断缟带,宝琴:海市失鲛绡。

二、衍生注释:1. “入泥怜洁白”中的“怜”是怜惜的意思,洁白的雪落入泥中变得污浊,让人怜惜雪的纯洁。

2. “匝地惜琼瑶”的“琼瑶”这里指代雪,就像美玉一样的雪铺满大地,让人爱惜。

3. “葭动灰飞管”,“葭”是芦苇,古人用芦苇灰放在律管内,季节到了,阳气上升,会使灰飞出律管,这里是说冬至到了,天气寒冷,与雪景相呼应。

三、赏析:1. 主题- 这组联诗以雪为主题,描绘出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

从下雪的初始状态,到雪落于不同事物上的姿态,再到雪中的人事、心境等多方面进行刻画。

- 既展现了雪之美、雪之洁,也反映出在寒冷的雪天里人们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思绪。

2. 情感- 诗中包含着众多的情感思绪。

有对雪的喜爱怜惜之情,像“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

也有一种淡淡的哀伤,比如提到雪中一些事物的孤冷状态,如“冻浦不闻潮”“深院惊寒雀,空山泣老鸮”,可能暗示着人物在贾府中内心的孤寂与焦灼。

还有一丝对尘世生活的感喟,如“僵卧谁相问,狂游客喜招”等。

《红楼梦》对联、古诗文赏析

《红楼梦》对联、古诗文赏析

《红楼梦》对联、古诗文赏析对联集赏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撰太虚幻境联[注释]①该联见《红楼梦》第一回。

②曹雪芹:(约1724或1715-约l764):名霑,字梦阮、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清文学家,汉军正白旗人。

他能诗善画,有广泛的文学艺术知识和深厚的修养。

他创作的《红楼梦》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太虚幻境:太虚谓空幻虚无之意。

太虚幻境是曹雪芹所虚设的天国里的一个境界。

[鉴赏]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曾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是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

可见作者对这副对联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

这副对联看似简略,然道理相当深刻。

从人物的遭际、命运来看:甄士隐一生曾享尽荣华,最后家道变故,遁入空门,这是甄士隐一生的最终归宿。

作者借贾宝玉见到这同一对联,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这是隐示着他一生道路的缩影。

从作品的创作手法上来看:所叙述的人事、情节,真假具兼,颇令读者品味、猜详。

王希廉《红楼梦总评》云:“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

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

”这副对联可谓是总括了《红楼梦》创作手法上的某些规律。

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

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曹雪芹撰拟贾雨村吟联[注释]①玉在匵中求善价:句出《论语·子罕》:“于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诸?求善(价)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红楼梦》中的对联欣赏

《红楼梦》中的对联欣赏

《红楼梦》中的对联欣赏第一回甄士隐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二回凤姐
可怜无定河边骨,
白骨无马下泥沙。

第三回贾雨村
夜夜漏声到晓,
秋月渐薄江天宽。

第四回林黛玉
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第五回薛蟠
上窗户未半开,
下窗户犹闭半。

第六回李纨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第七回王夫人
春深似海夏深如潭,
秋深犹有渔愁歎。

第八回吴姨前赤壁
喜横七十二弯,
惆怅终无一船。

第九回杜如晦
寸心飞燕一时回,聊胜觞几杯余苦。

第十回尤二姐
空楼重绘舰,
新羅分兵营。

第十一回李嬷嬷
南陌匹马过,
家家朱门空自悲。

第十二回贾母
解绣行处便教妾,近窗文思量玉琢。

第十三回李渔
一径石铺劝绿尘,梅风残长夜寒春。

第十四回王熙凤
心几多烦恼梦,
月上新庭声歌茂。

第十五回元妃
洛水香秋月,
波上杳杳花。

第十六回晴雯
若教宜恩意思无穷,不知妾颜添增憔悴。

第十七回董贵妃晨开仙子罗衣,春风临桃月又盈。

第十八回宝玉
终日偷闲写芳春,花开餐暖莺声新。

第十九回史湘云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第二十回王夫人补翁曲江惊晨潮,叠叠红烛呕罗劳。

红楼梦十副经典对联,蕴藏人生大智慧

红楼梦十副经典对联,蕴藏人生大智慧

很喜欢读《红楼梦》,更喜欢红楼梦中的对联,在这些对联当中,或预示人物命运,或精炼地道出人情世故,其中,无不隐藏着人生的大智慧。

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对联表意是指,若拿假的当作真的,时间久了,这假的就会当做了真,而真则就会成为假了。

若把一无所有当作应有尽有,那连你所有的东西就和没有了一样,将也变成空的。

其实作者用这幅对联是想告诉我们,要学会辨析,不要被假象所去迷惑,要善于观察。

2、“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智通寺”门联这副对联中身后有余指的是,所聚集的财富在自己死后也足够养家了,身后有退步时为贪欲驱使不肯缩手眼前无进路时才醒悟过来想起回头。

这其中细细看来,语浅意深,作者写的是身后已有余财还不罢休,直到碰得头碰血流才想到回头,真是不得不让读者思考。

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宁府上房联这副对联在写法上对仗很到位,很整齐。

实是在写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能够去了解规则,看透这表象,洞悉日常的伪饰与虚假,自由的穿行,确实是种令人羡慕的大智慧。

但是往高了讲,那也只是一种无所改变的消极适应,算是一种小的智慧。

4、“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秦氏卧房题画联对联表意是说淡淡的凉气笼罩梦境,春天的余寒尚未退尽;芳香的气息就扑面而来,这是美人喷出的酒香啊。

告诉和引导着我们,时节影响和环境,其实都能看出来一个人的情怀。

5、“厚地天高,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孽海情天联 无边的天地之间,可叹的是古今人们情丝总是割不断;沉迷情恋的男女,可怜的是对情爱的追求永远难满足。

古至今来,人世间男女情爱无处不有无时不在,难以割舍。

但是作者在感叹这爱情的禁锢,有多少爱情真正得到了自由,相爱之人又有多少在一起了,又付出了多少,告诉人们莫欠情债。

6、“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荣禧堂联此联呢,上联写的是波光澄碧,似是借来了岸柳的翠绿;下联写的是水质芬芳,好似这一脉之水,分得了隔岸的花儿香气。

红楼梦里的对联

红楼梦里的对联

红楼梦里的对联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文中的对联更是文雅、清新、深刻。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对联:
1. 清风徐来金窍鸭,轻抚士人慵不归。

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一回,表现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情感。

2. 杯觥交错中山鸟,笔砚罗绮倚楼台。

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六回,描写了贾宝玉、薛宝钗等人在
花园小憩的情景。

3. 罗带同心结夫妻,琥珀分离断姻缘。

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七十二回,表达了宝玉和黛玉的离别之痛。

4. 唯有暗香难识,红颜薄命定何人?
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六回,描绘了薛宝钗的美丑与命运。

5. 鹧鸪天上分枝啼,蜂蝶红桥采蜜归。

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描写了贾宝玉和黛玉的别离之情。

6. 群芳齐放瑶草春,一样芳菲不受衰。

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九十回,表达了宝钗、黛玉、迎春等人的
美丽和风韵。

7. 玉碎珠沉犹寂寞,不知心恨与何离。

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表现了黛玉对宝玉的惋惜、爱恋
和痴迷。

8. 金窗玉槛琼楼阁,女貌佳人花烬灰。

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七十三回,表达了作者对女子的态度。

9. 爱恨情仇心已碎,僧侣道士悟应非。

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七十五回,表达了宝钗等人对尘世的看法。

10. 水流花落两无媒,天意人情难两全。

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回,表达了宝钗和宝玉之间的复杂关系。

红楼梦》38回对联诗词鉴赏

红楼梦》38回对联诗词鉴赏

6.粘屏——把画贴在屏风上。慰重阳——重阳不得赏菊,以
观画代之,可安慰一下寂寞的心情。
问菊(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 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 1.秋情——秋菊的性情。因“众莫知”而唯 有菊可认作知己,故问之。 2.喃喃——不停地低声自语。负手——把 两手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样子。扣——通 “叩”,询问。东篱——指代菊。 3.孤标——清高的品格。标,标格。偕谁 隐——同谁一起归隐。 4.为底——为什么这样。底,何。 5.蛩病——指蟋蟀凄苦的叫声。 6.解语——能说话。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 花能说话的话。语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中唐玄宗把贵妃比作“解语花”事。
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
便就酌,醉而归。” 所以称“酒狂”。
5.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九秋霜——指代菊。九秋,即
秋天,意谓秋季九十日。秋称三秋,亦称九秋。
6.“高情”二句——时俗之人不能理解那种高尚的情操,那就
让他们在路上见了插花醉酒的样子而拍手取笑吧。陆游《小舟游
访菊(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 1.霜晴——秋季的晴朗日子,秋天也称霜天。 淹留——停留,久留。这句是说不必为了饮酒或 身体病弱而留在家中。 2.何处秋——即何处花。“谁家”、“何处”都为 了写“访”。 3.蜡屐——木底鞋。古人制屐上蜡。木屐底 上有齿,登山时不易滑脚。《世说新语》记有阮 遥“自吹火蜡屐”事,表示旷怡闲适。得得,特地, 唐时方言。情得得,兴致特别高的意思。 4.冷吟——闲吟。解——懂得,能够。 5.“休负”句——不要辜负我今天的乘兴游访。 挂杖头,指喝酒。据《晋书•阮籍传》,“阮修尝 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肆便独酣饮”。重阳 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红楼梦》里的对联,洞见真正的大智慧

《红楼梦》里的对联,洞见真正的大智慧

《红楼梦》里的对联,洞见真正的大智慧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联【感悟】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也就成了假的;把没有的当作有的,有的也就成为没有的了。

作者用高度概括的哲理诗的语言,提醒大家读本书要辨清什么是真的、有的,什么是假的、无的,才不至惑于假象而迷失真意。

但是历来的所谓“红学”家们多在辨别真假有无上走入了歧途,主观臆断,穿凿附会。

正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他们以假作真,无中生有,实在免不了受到这副对联的嘲笑。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秦氏卧房题画联【感悟】淡淡的凉气笼罩梦境,春天的余寒尚未退尽;芳香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美人喷出的酒香。

写这一联一画与写房内其他种种摆设器物一样,全用假托,都是历史上有名的“香艳故事”。

为了讽刺掉在宁府这个臭水潭中的秦氏的堕落,并暗示她对宝玉的引诱,虽用侧笔烘染,涵意却明确无误.。

拟作淮海艳句而不称“秦观”、“秦少游”,偏称“秦太虚”(齐鲁书社出版《红楼梦》第十一回写宝玉探望秦氏而掉泪时,再度重复),正为了取其姓同可卿,而用其字称幻境。

这里,作者的用心,自不难窥见。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荣禧堂联【感悟】座中人佩饰的珠玉光彩可与日月争辉,堂上人穿着的官服色泽犹如云霞灿烂。

珠玑即珍珠,圆者为珠,不规则者为玑。

黼黻就是古代高官礼服上所绣的花纹。

荣国府正堂的匾和对联为皇帝和郡王所书,可见荣国府当年地位是多么煊赫。

在古诗文中“珠玑”“黼黻”也常用来比喻辞藻华美有文采,故这副对联不仅反映贾府的高贵豪华,也兼有赞美贾府文采风流之意。

这副对联是通过堂前座上人们的衣饰来形容贾府这个封建贵族世家的显赫权势和荣华富贵的。

就艺术形式上看,对仗工整,形象鲜明,仿佛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充塞着珠光宝气的达官贵人的宴乐图。

这样的描写与贾府后来衰败冷落的凄凉景象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红楼梦经典对联赏析

红楼梦经典对联赏析

红楼梦经典对联赏析
红楼梦中有很多经典的诗词歌赋,蕴含了不同⼈物的⾝份和命运。

同时也有很多对联,其中蕴含了很多⽣活哲理,红楼梦读来读去,读出了禅机。

今天我们⼀起欣赏其中的⼏幅对联
红楼梦太虚幻境对联赏析
假作真时真亦假,⽆为有处有还⽆。

这是甄⼠隐梦中太虚幻境上的对联,贾宝⽟梦游太虚幻境⼜见到这副对联两次写这副对联,可见它的寓意⾮同⼀般。

“真、假、有、⽆”有很深厚的哲理意味我们中国传统的哲学认为美中不⾜,好事多磨,这也是曹雪芹通过⽣活历练得到的哲学感悟,在书中体现的很多⽐如,⽉满则亏,⽔满则溢,登⾼必跌重等等。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和转化的,呈现出纷繁万状的艺术形态,具体的真理总是相对的。

红楼梦太虚幻境,薄命司对联贾宝⽟在梦中来到薄命司门⼝,有⼀副对联⼉是这样写的春恨秋悲皆⾃惹,花容⽉貌为谁妍?薄命司⾥是天下所有薄命⼥⼦的册⼦,这副门联⼉就是表达对⼥⼉薄命的感慨,⼈之所以薄命是因为友有情。

宋代欧阳修也说过,⼈⽣⾃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在残酷的命运⾯前,花容⽉貌也是⽩⽩浪费。

秦可卿卧室对联贾宝⽟在宁国府赴宴,困了要午睡,后来他到秦可卿的卧室午睡,⾥边有⼀副对联。

上⾯写着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笼⼈是酒⾹。

”这是⼀种以情为依归的诗⼈意境,和贾宝⽟的⼈⽣观合拍,贾宝⽟⾮常喜欢。

这⾥⽤海棠春睡是起画龙点睛的作⽤,海棠花是史湘云的象征,她的诗句也是“只恐夜深花睡去”,史湘云和秦可卿⼀样也是兼美,有黛⽟和宝钗之美。

《红楼梦》楹联赏析

《红楼梦》楹联赏析

《红楼梦》楹联赏析前序红楼梦是一部集中国古典文化大成的巨著,作者在其中涉猎甚广,诗词曲赋等韵文无所不包,除此之外,红楼梦中也涉及不少精采的楹联,而且有独特的美学意象象征,红楼梦中的楹联多数有寄托,有寓意,作者的构思安排往往会借联表现出来,诸如荣国府的辉煌、大观园的繁胜,世间人事的感慨,或题署状物,或抒情生发,我尝试着把它们分析一下,但红楼梦所涉实在是牢笼万象,水平有限,遗珠难免,故赏析仅供参考。

注:红楼梦楹联中的来历出处皆从百度资料而来,本文仅节选了一部分红楼楹联。

楹联基础对仗知识01太虚幻境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出处:此联在书出两次出现,分别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秀》和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是在警幻仙子的“太虚幻境”处。

赏析:佛家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道家云:道不可道,无为无不为。

上下联都旨在说明虚实、有无也许存在一个互相转换的辩证思维,世事无常,变数无穷,并没有一个恒远、永久不变的道理,结合红楼梦有关文本来看,它用来描述红楼梦中的繁华种种皆为太虚幻境,是非常恰当也引人深思的。

此联自对运用明显,如上联的假和真的重言,下联无和有。

02贾雨村风尘怀秀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出处: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秀》中,甄士隐中秋夜邀贾雨村饮酒,雨村在葫芦寺中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对天长叹高吟一联。

赏析:古人怀才不遇的时候,往往喜欢把自己比作珠玉埋尘,痛恨无人赏识,上联中雨村把自己比作有价值的美玉,句出《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而下联的“钗待飞”来源据《太平御览》引《洞冥记》所载,言汉武帝“元鼎元年起招灵阁,有神女留玉钗与帝,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共谋欲碎之,明旦视之,匣唯见白燕直升天去。

故宫人作玉钗因改名玉燕钗,言其吉祥。

”上下联结合起来看,雨村的意图很明显,借玉和钗等贵重物自我标榜身价不凡,又借求善价、待时飞等联语表达了自己等待机遇飞黄腾达的抱负。

红楼梦最经典7副对联赏析

红楼梦最经典7副对联赏析

红楼梦最经典7副对联赏析红楼梦最经典7副对联赏析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联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

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智通寺”门联这副对联的特点是语浅而意深。

所谓语浅,是指联中的两句话通俗易懂,明白如画。

写的是因身后已有余财仍不罢休,直到碰得头破血流时才想到要回头,语意谁都可以理解。

所谓意深,联中所指并不仅说说道理而已,它的深层意思在于:一是联中的“忘缩手”“想回头”,词意深远,耐人寻味。

它是深于阅历、深谙世道者毕生惨痛教训的经验总结。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宁府上房联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

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

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世哲学的形象概括。

由此,我们可见曹雪芹的高明之处。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秦氏卧房题画联画上题联,联须紧扣画意。

上联意为春寒轻微,春睡沉沉,锁于梦乡;下联道是人被酒的.香气所吸引。

这里将画与对联艺术的有机结合,正是我国对联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

对联与画结合常有烘云托月、画龙点睛之妙。

且着这副题画联与画和室内的陈设是何等的相辅相成。

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合辙,更为重要的是:用在秦氏卧房,起着点明卧室情景的作用,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情思和氛围,突出和渲染了所描写的特定人物和环境。

《红楼梦》对联修辞解读

《红楼梦》对联修辞解读

《红楼梦》对联修辞解读《红楼梦》第一回中,贾雨村高吟咏怀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联中,“玉”、“钗”为比喻,是贾雨村以“玉”、“钗”自喻。

自喻是本体为作者本人的比喻。

联中“贾雨村”为本体,“玉”、“钗”为喻体。

贾雨村自比椟中之“玉”自命不凡,欲抬高身价。

亦以奁内的“钗”自况,等待飞黄腾达的时机。

联语借自喻述志,生动形象地暴露贾雨村追求功名的儒者心态。

“玉”、“钗”还有另一层比喻义,“玉”的本体为贾宝玉、林黛玉,“钗”的本体是薛宝钗。

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中,评此联曰:“清同治年间刘全福藏十六回残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后简称“甲戌本”)在此联之下有一条脂批说:“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

”所谓前用“二宝合传”是指本回前面有神瑛侍者灌溉绛珠草,绛珠仙子欲下世为人,用眼泪还债一段文字。

在那段文字旁也有脂批:“馀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

”可见,“二玉”是指宝玉、黛玉。

所谓“今用二宝合传”,则是指宝玉、宝钗,故在联下句旁又有脂批曰“表过黛玉,则紧接宝钗。

”……根据脂批对八十回后情节的提示,后来贾府事败时,宝玉是获罪坐牢的。

这样,“玉在奁中”句或隐指他在被囚于狱(见第二十回脂批)。

黛玉忧忿而死,宝玉追求的美好愿望落空。

下句则是讽宝钗深藏不露,初始安分守拙,一旦时机来临,好风借力,便如燕飞絮揚,青云直上。

因为有自喻和他喻两种喻义,故又构成双关修辞格。

此联还运用了嵌名修辞手法。

嵌名是把人名、地名、事物名称等,嵌入联中一定位置,并保持相对独立性的修辞手法。

贾雨村,表字时飞,下联即尾嵌他的字“时飞”。

上下联还分别用典故。

所谓用典是运用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词语的修辞手法。

上联典出《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蕴椟而藏诸?求善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沽者也。

’”下联典出郭宪撰《洞冥记》。

传说,汉武帝元鼎元年,有神女留一玉钗,至昭帝时,有人打开匣子,只见一只白燕从中飞出,升天而去。

红楼梦对联集赏

红楼梦对联集赏

红楼梦对联集赏《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伟大作品,其中对联的运用更是精彩绝伦。

下面将对联集进行赏析,以展现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一、对联的意境深远在《红楼梦》中,对联不仅是文学表现形式,更是作者表达人物性格、情感和主题的重要手段。

这些对联不仅具有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共性特征,更重要的是在意境上独具匠心,耐人寻味。

比如,贾宝玉在芙蓉帐里潜修苦读时所写的一副对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副对联借用了柳宗元的《江雪》诗意,表达了宝玉遁世避俗的决心。

上联描述的是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下联则刻画了一位渔翁的形象,暗示了宝玉的孤独和坚毅。

二、对联中的哲理和情感《红楼梦》中的对联还承载了作者表达生活哲理和情感的使命。

如林黛玉在桃花扇底江南水,落花船头江北春的场景中,写下了“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这副对联既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又抒发了孤独无助的情感,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三、对联与人物性格的契合作者通过人物所写的对联,能够精准地传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比如,薛宝钗写了一副对联:“人情洞察皆学问,世事洞明皆学问。

”这表明她是一个聪明、贤淑、知书达理的女子,同时也显示出她性格中沉稳、练达的一面。

四、对联的符号意义在《红楼梦》中,对联不仅是文学作品的一部分,还具有符号意义。

比如贾宝玉在庭院中写的一副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

”这副对联成为了贾家衰落的象征。

当贾家落魄时,这副对联便成为了那个时代贾家衰落的符号。

它暗示着贾家的繁荣只是短暂的,最终会走向衰败。

五、对联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在《红楼梦》中,有些对联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如贾宝玉在完成学业后回家路上做的一首诗:“独立桥头空寂寞,落花流水思无休。

”它激发了贾宝玉回家的决心和行动,也预示着贾家未来的衰败。

六、对联的道德启示《红楼梦》中的一些对联则传达了道德启示。

如贾母在看到家中衰落时写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红楼梦》对联鉴赏

《红楼梦》对联鉴赏

《红楼梦》对联鉴赏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撰太虚幻境联[注释]①该联见《红楼梦》第一回。

②曹雪芹:(约1724或1715-约l764):名霑,字梦阮、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清文学家,汉军正白旗人。

他能诗善画,有广泛的文学艺术知识和深厚的修养。

他创作的《红楼梦》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太虚幻境:太虚谓空幻虚无之意。

太虚幻境是曹雪芹所虚设的天国里的一个境界。

[鉴赏]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曾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是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

可见作者对这副对联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

这副对联看似简略,然道理相当深刻。

从人物的遭际、命运来看:甄士隐一生曾享尽荣华,最后家道变故,遁入空门,这是甄士隐一生的最终归宿。

作者借贾宝玉见到这同一对联,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这是隐示着他一生道路的缩影。

从作品的创作手法上来看:所叙述的人事、情节,真假具兼,颇令读者品味、猜详。

王希廉《红楼梦总评》云:“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

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

”这副对联可谓是总括了《红楼梦》创作手法上的某些规律。

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

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曹雪芹撰拟贾雨村吟联[注释]①玉在匵中求善价:句出《论语·子罕》:“于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诸?求善(价)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匵”即“椟”,一种木匣。

红楼梦第一回太虚幻境对联及嘲甄士隐赏析

红楼梦第一回太虚幻境对联及嘲甄士隐赏析

《红楼梦》第一回《太虚幻境对联》及《嘲甄士隐》赏析一、《太虚幻境对联》原文及赏析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甄士隐炎夏伏几盹睡,梦见一僧一道携“通灵宝玉”下凡,上前搭话,请一见此玉,不及细看,被僧夺回,说是已到幻境。

于是看到一座大石牌坊,上有“太虚幻境”四个字,两边就是这副对联。

太虚幻境对联意即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也就成了假的;把没有的当作有的,有的也就成为没有的了。

甄士隐梦中所见的这副对联,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时也同样看到。

两次重出是着意强调,同时也借此点出甄的遭遇和归宿是贾宝玉的一生道路的缩影。

作者用高度概括的哲理诗的语言,提醒大家读本书要辨清什么是真的、有的,什么是假的、无的,才不至于惑于假象而迷失真意。

但是历来的所谓红学家们多在辨别真假有无上走入了歧途,主观臆断,穿凿附会。

正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集外集拾遗·〈绛洞花主〉小引》)他们以假作真,无中生有,实在免不了受到这副对联的嘲笑。

小说中借“假语”、“荒唐言”将政治背景的“真事隐去”,用意是为了避免文字之祸。

如说曾“接驾四次”的江南甄家也与贾府一样,有一个容貌、性情相同的宝玉,后来甄家也象贾府一样被抄了家,这些都是作者故意以甄乱贾,以假作真。

此外,作者不明写秦可卿诱惑宝玉,而假借宝王做梦等等,也与这副对联所暗示的相契。

如果从文艺作品反映现实这一特点说,弄清“真”与“假”、“有”与“无”的相属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对此,鲁迅曾有深刻的论述:“只要知道作品大抵是作者借别人以叙自己,或以自己推测别人的东西,便不至于感到幻灭。

即使有时不合事实,然而还是真实。

其真实,正与用第三人称时或误用第一人称时毫无不同。

倘有读者只执滞于体裁,只求没有破绽,那就以看新闻记事为宜,对于文艺,活该幻灭。

而其幻灭也不足惜,因为这不是真的幻灭,正如查不出大观园的遗迹而不满于《红楼梦》者相同……”“我宁看《红楼梦》,却不愿看新出的《林黛玉日记》,它一页能够使我不舒服小半天。

红楼梦的对联

红楼梦的对联

红楼梦的对联
上联:琴棋书画不成家,红楼梦中既有家。

下联:风花雪月皆情痴,四季花开一梦迷。

横批:人生如梦
正文:
1. 红楼梦中的家庭观念
红楼梦中,家庭观念被赋予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一个小的社会单元,更是一个可以代表整个社会的镜子。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中的家庭观念,对当时封建社会的道德观进行了一番思考和批判。

2. 琴棋书画代表着人文素养
琴棋书画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视为是人文素养的象征,所以在对联中也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和礼仪素养。

这样的描述也为红楼梦中的人物树立了很高的形象,因为他们都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人物。

3. 风花雪月象征爱情和美感
在对联中,风花雪月为红楼梦中的人物生活增添了一份浪漫主义和唯
美主义的色彩。

这些词语所表达的爱情和美感,为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增添了许多情感的复杂性,也更加让人们对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耳目一新。

4. 人生如梦,一切皆是虚幻
横批“人生如梦”是对红楼梦这部著名的小说进行了总结的一句哲学性的话语。

同时,在对联中另外一句“四季花开一梦迷”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人生只是短暂的虚幻,一切的美好瞬间也只是转瞬即逝。

这样的话语也在深层意义上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被物质的幻觉所迷惑。

结语:
红楼梦的对联,通过一系列意象的组合,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部著名的作品。

琴棋书画、风花雪月、人生如梦,在这个对联中将红楼梦塑造成了一部具有哲学性的作品,而这些元素的运用,也为这部小说增添了许多美感和情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对联、古诗文赏析对联集赏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撰太虚幻境联[注释]①该联见《红楼梦》第一回。

②曹雪芹:(约1724或1715-约l764):名霑,字梦阮、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清文学家,汉军正白旗人。

他能诗善画,有广泛的文学艺术知识和深厚的修养。

他创作的《红楼梦》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太虚幻境:太虚谓空幻虚无之意。

太虚幻境是曹雪芹所虚设的天国里的一个境界。

[鉴赏]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曾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是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

可见作者对这副对联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

这副对联看似简略,然道理相当深刻。

从人物的遭际、命运来看:甄士隐一生曾享尽荣华,最后家道变故,遁入空门,这是甄士隐一生的最终归宿。

作者借贾宝玉见到这同一对联,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这是隐示着他一生道路的缩影。

从作品的创作手法上来看:所叙述的人事、情节,真假具兼,颇令读者品味、猜详。

王希廉《红楼梦总评》云:“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

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

”这副对联可谓是总括了《红楼梦》创作手法上的某些规律。

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

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曹雪芹撰拟贾雨村吟联[注释]①玉在匵中求善价:句出《论语·子罕》:“于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诸?求善(价)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匵”即“椟”,一种木匣。

②钗于奁内待时飞:句子源于一个神话故事。

据《太平御览》引《洞冥记》所载,言汉武帝“元鼎元年起招灵阁,有神女留玉钗与帝,帝以赐赵婕妤。

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共谋欲碎之,明旦视之,匣唯见白燕直升天去。

故宫人作玉钗因改名玉燕钗,言其吉祥。

”“奁”是妇女盛饰用具的匣子。

[鉴赏]这副对联选自《红楼梦》第一回,书中写道:“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诗可以言志,联亦可言志。

从贾雨村所思,甄士隐所道破,以及对联的实际内容来看,都是一副生动形象的言志联。

对联的内容,实际上是后文中贾雨村思想发展变化及其所作所为的一大伏笔。

上联以玉在匵中自比,下联以钗在盒中自喻。

以玉钗期待时机到来待价而贾,道出了贾雨村求飞黄腾达之心切,可谓淋漓尽致。

在写作手法上,该联比喻和典故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逼真传神的地步,把贾雨村急待上爬的内心世界一览无遗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给人们以形象深刻的难忘印象。

细读其联,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这又何尝不是对那些求功名心切,待价而贾的人的灵魂的生动写照呢!联语还自有其深层隐意。

脂砚斋窥到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在联下批云:“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

”所谓“二玉合传”,系指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故事;所谓“二宝合传”,则云宝玉、宝钗命运的结局。

到底是如何一个结局呢?致使研究者们众说纷纭,或谓“玉在匵中”隐指宝玉被囚于狱神庙,“钗在奁内”则臆猜宝钗等待时机而飞。

又因贾雨村字时飞,竟有人推断乃宝钗最后嫁给了贾雨村。

对于这一联的隐含意义的分析,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曹雪芹撰“智通寺”门联[注释]①身后有余:身后喻死后。

身后有余是指所聚集的财物待死后还有剩余。

②忘缩手:对贪得无厌者的形象描绘。

③眼前无路想回头:回头喻指改悔以前所作所为,改过自新。

佛教谓彻悟。

佛经中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话。

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兀那世间的人,那贪好贿,苫海无边,回头是岸,何不早结善缘也。

”眼前无路想回头即是指那些利欲熏心的人,碰壁后走投无路时才想到回头。

[鉴赏]这副对联的特点是语浅而意深。

所谓语浅,是指联中的两句话通俗易懂,明白如画。

写的是因身后已有余财仍不罢休,直到碰得头破血流时才想到要回头,语意谁都可以理解。

所谓意深,联中所指并不仅说说道理而已,它的深层意思在于:一是联中的“忘缩手”“想回头”,词意深远,耐人寻味。

它是深于阅历、深谙世道者毕生惨痛教训的经验总结。

作者在《红楼梦》第二回中,借对智通寺的环境描写和贾雨村所想,将这个深意表达出来,说:“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

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这是对贪婪无厌者们多么刻骨铭心的描绘呀!二是该联为贾雨村所见所思,联系一下贾雨村在宦海中的沉浮,又何尝不是对他本人在日后仕途上事先给予的一个严重警告!三是对联对破寺老僧所处的荒凉之景的装点,实际上是对宁荣二府未来衰败之景的暗示,是《红楼梦》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暮年图景的预兆。

从这一点上来看,这副对联在作品中既切合作品内容,又具有不同于作品的普遍意义。

四是对联写得辞浅而意深,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了解和对现实生活的熟悉,没有作者的生活阅历和对世道的深谙,此情此景和切合此情景的对联是写不出来的,它包容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沉的思考。

当看到荣宁二府由盛极一时到最后衰败之势不可挽回之时,当耳闻目睹现实生活中和历史上那些身后有余不缩手、眼前无路始回头的贪婪者的可悲下场之时,谁又不会为这副对联所深含的哲理所震撼所叹服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撰宁府上房联[注释]①洞明:了解透彻。

②皆:全,都。

③学问:本谓学习,问难,后指通称各种知识。

④人情:人心,世情,人情世故。

⑤练达:熟练通达。

[鉴赏]这副对联映衬着这样一个环境,描绘了贾宝玉当时是这样一个心理状态——《红楼梦》第5回这样写道:“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

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

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这里一画一联,画的内容取材于六朝无名氏《三辅黄图·阁部》所载故事:“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

夜有老人著黄衣,拄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烟然(燃),因以见面。

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去。

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

”过《燃藜图》乃是神仙劝人勤学苦读的画面。

而这副对联说,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人情世故的本领也就是文章。

画与对联相辅相成,实为劝学“仕途经济”的楷模和格言,个中哲理,颇令人读后玩味不已。

贾府是寄希望于贾宝玉荣宗耀祖的,他们采取种种手段强迫他读书,盼望他在仕途上能飞黄腾达,而他却偏偏“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所以贾宝玉对于劝人勤学的《燃藜图》和劝人学“仕途经济”的格言对联不屑一顾,连叫“快出去!快出去!”这就十分突出地勾勒了贾宝玉所处环境的特点,以及贾宝玉对所处的典型的环境的态度,从而更为形象地凸现了贾宝玉的思想情操,充分显示了这个封建叛逆者的性格特点。

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

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

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世哲学的形象概括。

由此,我们可见曹雪芹的高明之处。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曹雪芹撰秦氏卧房宋学士秦太虚书联[注释]①嫩寒:寒气轻微。

②锁梦:春睡沉沉,锁于梦乡之意。

③春冷:意指青春孤单寂寞冷清。

④笼人:将人笼罩住。

⑤秦氏卧房宋学士秦太虚所书联:秦太虚即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

元丰进士,调定海主簿、蔡州教授。

元祐初,由苏轼荐为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

经圣初,因倾向旧党而贬削其职。

徽宗立,放还,死于途。

其词华弱婉丽,为婉约词派正宗。

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同为“苏门四学士”。

有《淮海集》。

其《淮海集》中无此联。

该联是否曾为秦观所作,难考,姑且定为曹雪芹拟作。

[鉴赏]这是一副题画联,画称为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

海棠春睡:喻杨贵妃醉态。

《明皇杂录》云:“上尝登沉香亭,召妃子。

妃子时卯酒未醒,高力士从侍几扶掖而至。

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

’”此阁是否确有,难考。

画上题联,联须紧扣画意。

上联意为春寒轻微,春睡沉沉,锁于梦乡;下联道是人被酒的香气所吸引。

这里将画与对联艺术的有机结合,正是我国对联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

对联与画结合常有烘云托月、画龙点睛之妙。

且着这副题画联与画和室内的陈设是何等的相辅相成。

《红楼梦》第5回这样写道:“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

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

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下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

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

’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这里描绘秦可卿卧室的陈列:有皇帝、太后、贵妃、公主等等人物用的摆设器物,有著名画家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器物所涉及的又多为“香艳故事”,再配上这一对联,更显秦氏卧房的奢华和香艳无比。

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合辙,更为重要的是:用在秦氏卧房,起着点明卧室情景的作用,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情思和氛围,突出和渲染了所描写的特定人物和环境。

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曹雪芹撰大观园藕香榭联[注释]①芙蓉:指水芙蓉,即荷花。

②兰桨:木兰制的桨,这里用来代指小船。

③榭:设在高台上的木构建筑物,有顶盖、楹柱,无墙壁,供游观望远,宴饮游息或歌舞娱乐之用。

[鉴赏]藕香榭这副楹联也是大观园中比较精采的风景佳制。

让我们先看风景描写,再来品析联意。

《红楼梦》第38回写道:“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

”藕香榭的柱上挂的是黑漆嵌蚌的对子,云:“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